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项目运营管理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项目运营管理计划范文1
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以及项目管理贯穿于企业内部各个部分,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增加本身的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益,而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日后的发展中更好,才有可能达到运营管理的高水平。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运营管理以及项目管理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我国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受阻,而关于我国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中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分别是:
1.人员对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依据目前来说,我国企业中人员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重视度不够,下面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我国企业内部人员原因。许多企业中超过半数的工作人员都认为,企业在进行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时,只不过是财务部分和项目部门的工作任务,跟企业中其余的部门无关,从而使企业在实施运营管理和管理时并不是多方合作,而是单单仅仅依靠财务部门和项目部门这两个部门的合作,而现存这种观念的企业人员是错误的。因为如果一个企业要想实施好的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不单单要依靠财务部门与项目部门之间的合作,还要其他部门的通力协作,这样才可以让企业上下一条心,完成企业的运营管理额项目管理。第二,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机制不够健全。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有进行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工作,但因为企业内部管理者不够重视其发挥的作用,从而使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机制不够健全,
2.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控制力度不够
上文中提到了人员对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外,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中控制力度不够也是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我国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中控制力度不够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对材料的价格无法进行准确的估算,这也是企业运营管理与项目管理中,控制力度力度不够的重要表现。一般看来,企业中负责采购材料的主要部门是企业中的项目部。而因为企业在之前并没有对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确立完善的制度,进行有效的对策,而且企业中的项目部对材料中的市场价格无法准确估算和进行把握,致使企业发生购买原材料的价格偏高,从而增加了材料的成本预算,增加企业成本。第二,我国的许多企业即使有采取适当的成本价格购入材料,但因为材料进入仓库后,没有对进行完善的保存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就可能会出现材料损坏,钢铁腐蚀等现象的发生,而往往这样很可能使材料的重复利用率降低。
3.我国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实用力度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我国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也日发凸显,其中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实用力度不够这一问题成为了阻碍企业生产发展中重要的障碍点。根据我国大部分企业状况来说,在企业经营成本上,其管理制定体系不够完善,制定内容不够合理。而在一些企业也进行了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这两种管理,而且对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进行了制定,但因为加入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制定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属于技术类人员,所以对其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进行制定的大多数原因都是对企业切实可行进行分析,而对企业经营管理运营成本上,缺乏可控性,使其管理方法无法进行实施。
二、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相关对策
综上可得,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都面临着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问题,所以,下文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了我国企业应当如何加强运营成本以及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进而增加企业的效益。
1.提高人员对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重视度
第一,应使企业中全部部门中的人员加强对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应把这两个方面的管理单单看成是财务部门和项目部门的工作,应把各个部门加在一起协调合作,从而进行有力的管理和合作。第二,应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根据在实践操作中的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现况,制定出高效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健全其机制,采用有用的管理举措,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水平。
2.加强企业经营成本管理的控制
首先,作为企业的项目部门来说,应当在购买材料时,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争取能够使用最少的成本购买质量达标的材料,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降低项目的成本,减少资金的浪费。其次,企业内部的仓库管理部门应当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做到定期的盘点,尽可能的减少企业内部所耗用的材料不必要的浪费,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企业内部成本价格,促使企业内部整体的运营成本得到更好的提升,对自身的经营管理和运营成本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企业的运营管理成本的预算偏高,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无法实现高水平提升的情况发生。
3.健全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体系
第一,要制定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计划。在制定企业的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计划中,计划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可行性的分析还要对运营成本进行控制,从而使企业经营管理成本项目能够实施。第二,企业在进行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制定的过程中,要对其实施计划的本身给予重视。在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上对合理的运营管理和项目管理计划进行实施,把在实际中使用的运营成本和计划中制定的运营成本实施一对一的对照,从而对所出现的运用成本管理中的问题解决,提高企业的生产。
三、结束语
项目运营管理计划范文2
关键词:BIM 商业项目 运营管理
现今,基于BIM(建筑信息化模型)的现代商业项目运营管理应运而生,BIM(建筑信息化模型)的超高精度数据分析和三维空间定位将成为解决运营问题的有力武器。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运营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更使整个运营具有可控性,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模型将是业主今后解决运营中所有问题的核心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BIM的概念
美国国家BIM标准定义下的BIM为一个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并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寿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从这个定义来看,BIM的理念同现代商业地产运营管理的理念不谋而合,都在于整合,它们既在横向整合各种与建筑设施相关的专业和供应商,又在纵向进行全生命周期跨度的整合,可见在商业项目运营中应用BIM理念和技术将能够为业主带来更高的建筑绩效,同时将BIM模型应用于商业运营管理也是BIM的最终目标和国内外研究BIM的团队推动BIM发展的最后进程,未来,BIM模型以其所拥有的丰富信息还将在运营阶段为使用者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效益。
BIM在国内商业运营管理中的发展现状
我国工程建设行业从2003年开始引进BIM技术后,相继“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都开始注重BIM在我国的发展,大型的设计院、地产开发商、政府及行业协会等都积极响应并协同在不同项目的不同程度上使用BIM技术,如上海中心大厦、银川火车站、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等典型项目。虽然BIM近几年在我国有了显著发展,但从项目中BIM应用的阶段来看,还普遍处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应用到商业运营阶段的案例甚少。BIM在商业运营阶段的应用还未被广泛挖掘,这和运营相关的BIM软件开发有很大的关系,BIM的发展离不开软件的支持,现今,我国主要的BIM软件还在以引用国外研发的软件为基础,自主研发的BIM软件主要是鲁班、天正等研发的在设计和造价方面的软件,在运营方面的软件研发还处在原点。
目前,我国引用了一些国外的运营软件进行初级的商业运营管理工作,实践中发现运营阶段的BIM软件与其它阶段的软件交互性极差,造成BIM技术在运营阶段未得到充分应用,同时使得运营阶段在商业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处于孤立状态。为深化BIM技术在我国商业运营中的应用,2012年5月24日,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了2012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行业BIM的应用论坛,致力于同欧美各国建立以BIM为核心的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科技的商业运营管理技术的研究,为以BIM为核心的商业运营管理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传统运营管理的弊端
现今,在开发商狂热追求商业项目开发所带来的高利润下,运营阶段作为商业项目投资回收和盈利的主要阶段,节约成本,降低风险,提升效率,达到稳定有效的运营管理成为业主们首要追求的目标。显然,传统的运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信息引领时代的浪潮,满足不了各大商户和消费群体不断更新换代的营销模式和快节奏生活方式,更不能提供对进行大型设施项目中大量流动人群的安全保证,可见日后传统的运营管理技术实现不了业主们的愿望,还将给业主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简单来说,传统运营管理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成本大、缺乏主动性和应变性及总控性差等三个方面。
(一)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消耗的成本大
传统的运营管理是在对人的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运营管理团队,运营团队是商业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它要求业务人员具有全方位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做到信息最快捷的传送和问题最有效的解决,但在这个快速扩张的市场中,人才的培养和流失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项目团队中的核心人物的选择和提拔上,想要尽快地回收资金在短时间内完成人员的培养和任用几乎是不可能,并且随着物价指数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已经给业主带来了相当大的资金压力,由此得出传统的运营管理造成了劳动力成本大幅度的增加。
传统运营管理中的能源耗费量大也造成了运营成本的增加。应用传统的运营管理技术很难得到比较准确的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和确切的设备耗能量,致使运营团队在制定节能减排目标和相关工作计划时,缺乏有效的建筑能耗数据依据,从而使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二)运营管理缺乏主动性和应变性
传统的运营管理总处在被动状态上,对于将要发生的隐患缺少预见性,突发事件缺少快速的应变性。一个商业地产项目涉及供暖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运输通讯系统、监控系统等大量的系统需要管理和维护,这里包含了大量的管道和管线,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维修与保养将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如:水管破裂找不到最近的阀门,电梯没有定期更换部件造成坠落,发生火灾疏散不及时造成人员伤亡等。这样业主总处在被动面,问题出现了才慌乱解决的传统运营管理模式,造成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消费者对业主在品质上的不信任、信誉上的不保障,这些损失往往是很难挽回的。
(三)总部对项目运营管理的控制性差
随着商业开发项目在国内的蓬勃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个项目信息繁杂,不断地增加了总部的管理压力。传统的运营管理依托计算机技术,管理人员定期的整理项目信息,并以报表、图形、文本等形式把运营信息传达给总部,再等待总部各方面的决策。信息以这种方式传递,促使总部不能及时地了解项目最新的运营信息,不能给予总部最快捷的决策支持,不能发挥总部管控的最大效力,更使得总部不能对各个项目运营进行实时控制。
无疑这种传统的运营管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增加了运营的成本,却没有提升产业品牌和形象,没有增加项目利润,更没有发挥运营管理的最大效力。
基于BIM的运营技术价值和应用
BIM有效地整合了规划设计阶段,施工管理阶段的关联基础数据,完全无误地将其导入了运营数据库,再结合相关的网络技术,使商业运营管理更具有应变性和可控性。BIM在商业项目运营管理中的主要应用如图1所示:设备的运行和管控、建筑的能耗监测和管控、安保和应急疏散管理及数据分析和资料整合等。
(一)设备的运行和管控
BIM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以帮助业主轻松地查询、搜索、定位到其所需的设备,并且直观地了解到设备的全部信息,这里的信息不仅仅是传统运营管理下二维平面中的长宽高,非几何信息也可以清晰表达,如:设备的型号、生产日期、使用年限、采购人员等。BIM模型不仅提供了完整的设备信息,可视化下的设备定位,将能够把设备定位在一个点上,使精准的设备安拆与维修变得简单。通过BIM和相关运营技术的结合,可以便捷快速地进行设备运行检查、维护和控制,同时系统使设备拟人化,具有感知功能,室内外温差,室内有毒气体的含量等达到相应标准时,设备会自动对管控中心发出警报。BIM技术下的运营管理使设备更智能化、更具生命力,这不仅加强了业主对设备的管理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应查询、定位、检查设备的信息等所造成的劳动力成本。
(二)建筑的能耗监测和管控
中国的建筑使用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约28%,其中商业项目的能耗更是惊人。基于BIM的运营能耗管理可以大大减少能耗,缓解上述问题。BIM可以全面了解建筑能耗水平,积累建筑物内所有设备用能的相关数据,并进行能耗分析和建筑运行的节能优化,从而促使建筑在平稳运行时达到能耗最小。BIM还通过与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结合,将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起来,对建筑物能耗进行诊断和分析,当形成数据统计报告后可自动管控室内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等所有用能系统,它所提供的实时能耗查询、能耗排名、能耗结构分析和远程控制服务,使业主对建筑物达到最智能化的节能管理,摆脱传统运营管理下由建筑能耗大引起的成本增加。
(三)安保和应急疏散管理
在商业项目中,提供商业人群的安全保障是商业运营管理的基本前提。BIM技术所采用的主动化应急管理措施为应急疏散提供了最快且最安全的解决保证,在发现异情时,业主可以通过控制平台直观地确定异情发生地点,控制设备运行(如:及时切断电气开关,打开最近的消防龙头等)防止异情扩散,并且找出最安全、最便捷的疏散通道,BIM还可确定安保人员位置,快速地指导各个安保人员对人群进行保护。基于BIM技术的运营管理不光对应急事件进行快速指导,还可进行应急预案的模拟,如日常的火灾模拟、人员疏散模拟等,以此减少真正异情发生时,因组织不当和管理失责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发生火灾时争取一秒都很重要,业主可以通过BIM信息平台及时地掌握火灾蔓延的范围,并快速地指导各个安保人员对其附近人群进行安全疏散,做到最迅速的指导救援和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可见BIM技术下的运营管理比传统运营管理对将要发生的隐患更有预见性,对突发事件更具快速的应变性。
(四)数据分析和资料整合
商业运营的发展离不开对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基于BIM和物联网云计算技术进行的运营数据资料分析,整合及共享将取代传统运营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数据整集和传递过程,成为日后业主对商业运营项目总控的支撑和保障。商业项目运营中不断积累的大量数据是日后运营管理的基础资料,BIM技术可以将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合,细化各个阶段和步骤,对信息进行最完整的保存和最便捷的共享,它还以最快捷的信息共享方式将各大商业运营项目资料传递给总部,使总部实时了解项目运营状态,它的分类整合、精确分析及信息集成共享将能够给予总部最快捷的决策支持,成为日后业主运营管理中最有效的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以BIM技术为核心的商业运营管理将能够解决传统运营管理中难以克服的问题,有利于业主在商业项目开发中树立良好的产业形象,并带来更多的盈利。
结论
在我国进入商品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建筑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业主追求了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就是追求了投资的高回报和低风险。在运营管理中应用建筑信息化模型将把被动化的运营管理变成主动,高速的信息整理和精确的数据分析使问题在还未发生时已被解决,严密的预警措施,大大降低了因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问题越是复杂,解决方案越是重要,信息的快捷传递和集中整理分析也变得必不可少。高效的信息平台,稳定的操作和管理,使已发生的问题在最小损失下被解决,精确的定位、直观的能源数据分析,使运营管理变得简单。总之,利用建筑信息化模型进行商业项目运营管理是建筑管理信息化的又一大历史变革,更是商业项目经济快捷平稳发展的时代所需。
参考文献:
1.师征.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流程与组织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何关培.BIM总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何清华,钱丽丽,段云峰,李永奎.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1)
项目运营管理计划范文3
关键词: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F293.3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虽然房地产发展的比较早,但是商业地产起步较晚,缺乏专业的人才和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使得我国很多商业地产不具备长期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国外成熟的商业地产管理模式对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不少企业成功冲出了管理的围墙,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也是目前我国商业地产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商业房地产运营的主要特点
运营的组织方式有所不同
房地产的运营管理不像工程建造与产品销售那样具体明确,它是无形的不可触的,主要是对人员的管理,属于服务范畴。制造业运营管理主要是对生产线、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进度等进行控制,可以制定详细而具体的计划,实施起来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商业房地产的运营管理则具有很大的变动,运营管理主要针对人而言,无法实现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按步骤实施,运营的过程常常会因为投资商、经营者、消费者以及工作人员的随机性而产生变动,产生不同的运营结果。因此,我们不能将制造领域的那一套运营管理模式照搬照套到商业房地产的运营管理中来。
运营系统的设计方式有所不同
在传统的制造业中,产品和运营系统往往是分开设计的,因为,在制造业中一种商品可以用不同的生产系统来制造,但是在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中运营管理服务和提供系统必须要同时设计,因为提供系统是服务本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营管理与生产消费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发生的。因此,商业地产的产品与运营的设计必须同时进行,不同的运营方式会形成不同的产品特点和服务特色。
客户在运营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有所不同
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流程是封闭的,产品出厂后才会与客户发生联系,而在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中,客户是直接参与生产的,他们对商业地产的运营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如果客户对于运营管理有着消极作用就会干扰正常的管理工作,如果客户对于运营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就能够有效提高工作的服务效率,调整客户在运营管理中的角色也是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的重要任务。
员工在运营管理中扮演的角色不同
与制造业相比,员工在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中更加重要,因为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没有愉快的员工就没有愉快的顾客,也就没有一个高效的运行管理结果,因此,员工的表现对于运行效率、结果的影响极大,是决定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
因地制宜,把握当地的人文历史环境
人文历史、自然环境是运营创新的源泉,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特征、文化底蕴与经济发展状况,商业地产尤其是大型的商业地产项目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互动关系。因此,在设计商业房地产的运营管理模式时要以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历史与文化,将地区特色融入设计中,做到因地制宜。如上海新天地通过简单地组合将国际化的时尚元素与大上海的石库门的建筑外形相结合,建造出了一种上海特色的国际时尚。又如浙江的西湖天地,将传统的江南水乡浙式民居优美的园林景致融入国际化的时尚设计中,打造出了独特的娱乐休闲商业中心。武汉的楚河汉街将武汉特有的民国文化与欧式风情相融合,加以楚河汉界的概念,将历史、民族与世界融为一体,让商业建筑与城市建设相协调。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商业地产的审查,控制其资金投入不能超过城市经济能力,整体的商业地产风格要多元化,避免重复建设。
建立商业地产新型资金筹措模式
虽然我国的金融市场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商业融资的地产还是主要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进行,基金等金融机构在商业地产融资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中小城市的城市开发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达到了90%以上,而全国城市建设对银行依赖的平均水平也高达70%,融资渠道的问题不解决,商业地产就很难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发展信托、基金成为商业房地产融资的主流渠道。让具有开发意向的房地产开发商与信托公司或者投资银行进行合作,直接在市场上募集资金,并聘请专门的人员对商业地产的资金募集工作进行具体的管理。
推动地产资本与商业资本的有效融合
在世界范围内,商业地产有两种主流开发模式,一种是欧美模式,将商业与地产进行分开发展,一个搞投资开发另一个搞后续经营,另一种就是以日本为主的亚洲模式,将二者有效融合,这样二者的资本可以互相渗透,形成更大的资本链,遇到风险可以相互扶持,有利于促进二者更好地发展。我们要采取哪种运营模式还有待探索,在近几年的运作中,有很多大型房地产公司成功地将零售行业引入房地产,这是一条非常有发展潜力的道路。
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模式的运用
1.统一运营管理模式
统一运营管理模式的关键性环节有市场、战略、策略、管理几个方面,任何项目的运营都必须从市场入手,而市场的情况又是千变万化的,对于市场信息了解的不及时,掌握的不到位必然影响调研分析的结果准确性,造成决策的失误。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对市场的调研,为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了解市场信息后,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特点确定服务产品的相关设计,要解决“我们要提供给顾客什么”和“怎样提供的问题”。一个房地产项目只有持续不断地向客户提供价值才能生存下去,而项目运营的有效保障就是各项有力的策略。通过策略的指导才能提供比竞争者更好的价值,让客户满意。统一运营管理模式具有很高的聚合力,采用这一类管理模式的大多是一些资金雄厚、实力强大的开发商,他们拥有很大一部分忠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这种良性的效益也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吸引新的商家进入,最典型的统一管理模式就是万达广场。强势的开发商,强势的投资者,强势的经营者,打造出优秀的商业项目,也使得商业项目的效益不断提升。这种运营管理模式需要庞大的资金、科学的管理系统和良好的运营模式,比较适合大型的商场。
与零售相结合的运营管理模式
将零售引入商业地产的运营管理是中国的独创,主要有零散销售统一经营和零散销售各自运营等几种,各自经营是指商业运营由购买商铺各自进行运营,开发商不得再进行干预。这种运营模式比较适合商业街以及一些规模不大的商业地产,这种模式有利于开发商的资金周转,能够让他们获得比较高的售价收益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资金,但是这种经营模式容易出现混乱,各自为政,对于长期的发展以及整体的收益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很多店主缺乏一定的知识和长远的眼光,贪图短期的利益,使得整个商业街变成廉价的大排档,拉低商业街的层次,影响长期的发展。
总之,我国目前商业地产的经营管理模式多种多样,既有整体经营的大商场模式,也有零散销售各自为政的小商铺模式,我们要摸清中国的国情以及当前的市场趋势,引进国外先进的运营管理经验,利用金融市场、零售市场等多方力量,做到因地制宜,促进我国商业地产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涵.商业房地产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及运用分析[J].山东大学.2007(09)
[2]韩亚东.我国商业地产经营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08(06)
项目运营管理计划范文4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成,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不仅使国内的商品经济流通加快,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为各地对外招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可见,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伴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管理,以及构建于其上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伴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脚步,政府对高速公路管理的干预范围不断缩小。于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的评价方式走上历史舞台。
1.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组织目标,运用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对组织运行效率和结果进行控制与掌握的过程,包括长期绩效管理与短期绩效管理。长期绩效管理主要通过战略规划系统来完成;短期绩效管理主要通过经营计划与经营检讨、工作总结来完成。绩效管理包括了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辅导、评价反馈、结果运用。
2.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实行绩效考核评价的意义
2.1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落实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会对个别违章违纪、表现差的员工,进行相应的扣分,而且有连带责任的,也要接受处罚。要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这样,奖罚分明,就可以大大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工作态度端正了,工作效率就可以提高,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益。
2.2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意识
作为路政部门,创新意识非常关键。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绩效考核中,对于取得创新成果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加分和物质奖励。这样,就可以引导员工进入创新工作的氛围,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于拓展工作思路,推动路政工作向前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3.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现状
3.1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速公路管理,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管理体制还比较僵化,大多数采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有部分单位完成了企业改制,但是,运营管理机制还是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管理需求。
3.2落后的管理模式带来的损失
3.2.1高速公路寿命缩短
3.2.2影响使用安全
3.2.3造成严重的质量后果
4.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
4.1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原则
4.1.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一方面,要确保评价工作过程中所提供的基础资料真实、准确;另一方面,确保用于绩效评价的方法体系要科学。
4.1.2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考核采用的评价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基础数据、指标口径前后一致。
4.1.3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指,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要保持独立性,不带有任何的主观与成见,也不受评价单位和外来因素的影响。
4.1.4稳健性原则
稳健性原则是指,对被考核单位的评价过程中,采取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评价结论要慎重,要有充分和令人信服的依据和理由,尽量做到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4.2建立科学的高速公路营运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见下表)。
4.3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流程(见下图)。
4.4完善过速公路绩效管理的几点措施
4.4.1强化绩效意识
由于长期收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企不分的现象严重存在,行政性垄断特征明显,这就造成管理者的绩效意识不强。为此,必须改变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垄断地位,在服务或管理过程中,引入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真正把绩效考核同每个人结合起来,鼓励所有成员,积极参与绩效考核。
4.4.2绩效管理制度化
作为一种独特的管理活动,绩效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方式,必须在制度的保障下开展。高速公路的绩效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只有制度化,才能保证连续性。同时,在立法中也要体现出高速公路的特性,给予高速公路绩效管理合理准确的定位,保证高速公路各方的责权利对称。在此基础上,完成各项技术性的立法工作,并全面落实绩效管理,真正实现依法治路。
4.4.3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
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改进组织绩效,所以,在绩效改进方面,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具体的。要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总体目标与现实目标结合起来。
尽管不同部门进行的规划千差万别,但必须与总目标的方向一致。在设计绩效目标时,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设置有差别的绩效目标。
4.4.4完善员工的绩效考核项目
行政业务:收费车次;发卡数;征收额;销票数;车型小改大;长、短款;报表差错。
行为规范:行为扣分;业务扣分。
综合评议:请假;调班;基础扣分;班长评议;站长评议。
结束语
员工绩效考核,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性依据。作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绩效管理对于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提升企业利润水平和服务水平等,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而影响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因此,加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关系重大,而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迈出了科学管理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探索,继续前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实际,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叶勇,胡绍刚,王德财.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5(2).
[2]蔡守,周明耀,叶志才.工程项目管理效绩评估方法[J].扬州大学学报,2002(5).
[3]邱菀华.项目管理学———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公路施工项目管理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项目运营管理计划范文5
会计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供决策的信息,它的最终产品是利用会计信息做出的决策(含管理)。这些决策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者作出投资或贷款的决策。会计信息的更重要的作用是满足董事会、CEO、CFO、各级经理的决策和管理的需要。公司管理当局利用这些会计信息作出各种战略规划,生产线主管利用详细的生产过程的成本信息来控制生产成本,生产流程设计师在考虑设备和人员最佳配置的时候,也利用相同的会计信息来减少成本或是提高效率。然而,这一切所有的决策和管理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否则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会计信息最重要的两个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真实性(可靠性)。所谓真实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即所表述的应是意欲表述的,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真实性的会计信息包含可验证性,即会计信息所提供的结果应能由不同的独立的提供者在采用相同的方法条件下从实质上复制出来[3]。真实性(integrity)表示如下特征:完整、不残缺、不窜改、正确、诚实和真诚[4]。但是,由于现实经济中存在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往往难以做到,即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不失真。例如,会计的不少计量方法都要运用判断和估计,不论这些判断和估计多么科学,都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我们虽然不能要求信息完全客观,却应要求信息可靠(真实)——可以验证,即按同一计量或计算程序,不同的会计人员应获得相同的结果。信息具有真实性,才能够对决策和运营管理有用。
(二)什么是会计信息
关于会计信息的定义有多种,如“会计信息是通过会计系统所提供的经济信息”(杨纪琬,1991),“会计信息是按预定的要求,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财务信息和有关的其他经济信息”(侯文坚,1995),“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所提供的经济信息,以凭证、帐户、报表及有关分析资料等形式存在”(冯淑萍,2002)。会计信息的内容是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的资金运动。如企业会计信息的内容,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和资金循环。从这些定义和解释当中可以看出,会计信息的属性是经济信息,其反映的内容是资金运动,它是由会计系统的提供的,以凭证、帐户、报表及有关分析资料等形式存在,它的功能是有助于决策和管理。
二企业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运营管理(OperationsManagement,简称OM),被定义为对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系统/过程进行设计、运行、控制和改进。运营管理是一个有明确的生产管理责任的企业职能领域,它与营销和财务一起组成企业的三大主要职能。运营管理与运筹学(OR)、管理科学(MS)和工业工程(IE)的本质区别在于:运营管理属于管理范畴;而OR/MS是各领域在制定决策时都会运用到的定量方法;IE则涉及工程领域。尽管企业运营经理们需要OR/MS的决策工具(例如关键路径法),并处理很多IE方面的问题(例如工厂自动化),但运营管理独特的管理作用使之有别于其他学科。运营管理的范围因组织而异,主要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工艺选择、供应链设计和管理、选址规划、设施规划、预测管理、库存控制、综合计划(生产计划)、ERP、流程再造、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等。
在运营职能中,管理决策可以分为三大领域:战略决策(长期)、战术决策(中期)和运营规划和控制(短期)决策。运营管理决策在战略层次上通过企业是否能够充分重视顾客需求来影响公司运营的长期有效性。因此对于渴望成功的企业来说,运营管理决策就必须同企业战略相一致。战略层次的决策是企业中期和短期运营的固定条件和运营约束。决策过程的下一个层次——战
术规划——主要是在先前制定的战略决策基础上有效安排原料和劳动力。这一层次运营管理的任务集中在:企业需要多少员工?何时需要他们?加班还是安排第二个班次?何时运送原料?库存策略应该如何?这些战术决策反过来又是企业制定运营规划和控制决策的约束条件。对于运营规划和控制而言,管理决策相对来说范围狭窄,时间较短。这一层次上的任务有:今天或本星期应着手哪些工作?安排谁来完成这些工作?先做哪些工作?
三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影响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与工艺选择的重要影响
了解工艺流程对于保持公司的竞争力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不适合公司需要的工艺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公司的发展。举个例子,两家快餐店,如果一家快餐店将一个1/4磅汉堡包卖给顾客的直接成本是0.5美元,而另一家的成本需要0.75美元,那么无论第二家快餐店如何做,与第一家相比,其每销售一个汉堡包都要少赚0.25美元的利润。在电信行业,一个标准业务模式的推出和管理,应该包括以下程序:确定用户需求与市场潜力;根据市场价值链确定业务模式;根据业务模式调整管理流程;最后根据管理流程的变化来决定IT系统的改变。可见这一系列的变革都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而IT技术只是对这种需求提供满足支撑。电信服务自身有其特殊性,比如电信服务中推广的是产品,但用户买的业务是各种服务,同时电信市场客户细分的一个原则就是一个细分的利益不能损害另一个细分的利益,这也和不同的产品间,服务互有交叉有关系。例如,前一段时间中国移动推出的新的移动品牌——“动感地带”的定价模式就凸显了这样的问题。“动感地带”套餐的话音收费标准比其针对企业客户的话音收费要低,这造成了企业客户的心理失衡,并最终可能导致不同业务之间相互侵蚀和客户流失的问题[5]。
在制造行业有种说法,那就是产品成本的70决定于产品的设计。从技术方面来看,电信业运营涉及大量的资本投入,其成本结构表现为巨大的固定成本与相对较低的边际成本共存。为了提供电信业务,即使在没有获得一元钱的销售收入以前,企业就必须投入大量金钱用于网络建设,而当一个电信网建成投入运营时,每增加一分钟的呼叫所增加的成本却微乎其微。在某种特定技术条件下,电信运营将对应一个最低有效规模MES,在该规模下,电信运营商的长期成本最低。当市场规模低于MES时,由一个企业经营将是最有效的选择。所以,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选择低成本的工艺是前提和关键,这就要求对不同的工艺的产品制造成本进行非常详细的比较,同时还要对每种工艺进行盈亏平衡分析。这个比较和分析就要求非常详细、真实并且能够具体追溯到产品的会计信息数据。如果会计信息提供的是不准确的或者不真实的数据,那么就会导致工艺选择的错误,进而导致竞争劣势!
(二)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供应链设计和管理的重要影响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顾客联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达到最低而采用的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的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的一套管理方法。供应链设计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衡量和评价供应链的绩效,当绩效目标未达到或有新的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存在时,评价供应链的候选方案。比如在电信行业,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只经营自己的核心业务,而把非核心业务如网络管理交给第三方专业公司管理,而这些第三方管理公司同样会去选择专业的硬件和软件供应商,这样他们就会形成一条供应链或价值链。供应链设计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衡量和评价供应链的绩效,这就需要一些数据(售出产品成本、平均库存总值、日常维护费用等等)来进行非常详细的量化评价,而这些数据只能从会计系统中取得,因此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
(三)会计信息真实性对质量管理的重要影响
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已成为影响企业的最主要的战略要素。在当今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中,许多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能不断的提高其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新的质量管理观念的产物,是一种全员全过程的、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体系,也是一种从产品的设计和投产开始,就以“零缺陷”为最终目标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6]。质量管理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质量,目标是“零缺陷”,二是降低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分为四类: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质量成本信息的作用包括:(1)促进改善和控制质量计划决策的实施及评价计划实施后的有效性;(2)有助于企业进行战略定价决策;(3)有助于企业改善新产品的设计方案[7]。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质量成本,电信运营商将进一步地加大对于网络管理、网络支撑、业务创新及市场创新对于软科学的依赖,咨询服务将越来越快地被运营商所看重。适应这个变化,就要从战略上考虑实现从网络扩张到网络经营和市场经营、客户经营的转变所需要做的工作,那就是必须加大对软科学和支撑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投入。软科学和硬件制造有天壤之别,在硬件制造领域,当一个公司拥有一项专门技能,或一项专利技术,就可能成为在某一个细分市场领先者。而软科学则不同,这里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单独地成为象硬件行业中独立的霸主,必须进行行业的联合和联盟,以及资源的多样化和丰富,才能形成对软科学的支撑[8]。电信运营商对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改善和优化,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所以,会计系统提供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运营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竞争力。
(四)会计信息真实性对预测管理的重要影响
预测既包括收集整理历史数据并应用合理的数学模型来估计将来的情况,又包括对未来事件的主观或直觉的预期,还可以是将科学的数学模型和管理者的判断相结合来对未来的事件进行估计。从时间跨度上来分,预测可分为三类:(1)短期预测,主要包括短期采购、工作安排、员工需求、工作指派等;(2)中期预测,包括年度销售计划、生产计划、资金预算等;(3)长期预测,包括新产品规划、资本投资计划、生产设备的更新等[9]。预测的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对于很多预测都需要进行定量预测,这就需要非常真实的数据为基础。可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决定着预算的准确性。
(五)会计信息真实性对库存控制的重要影响
库存(inventory)是指一个组织所储备的所有物品和资源。库存的作用包括:(1)保证各生产环节的独立性;(2)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3)增强生产计划的柔性;(4)增强企业抵御原材料市场变化的能力;(5)获得经济订货批量的好处。库存的相关成本包括:(1)订货成本或调整成本,即企业为补充库存而进行订货时发生的各种费用之和,通常包括订货手续费、物资运输装卸费、验收入库费、采购人员差旅费以及通讯联络费等;(2)保管成本或持有成本,即物资在库存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物资变质、丢失等费用以及仓库运营的人工费和物资占用的资金成本等;(3)购置成本或订购成本,即购买物资花费的货款;(4)缺货成本或短缺成本,即由于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产生的损失。以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为例,首先用到的基本公式是:
TC=DCD*S/QQ*H/2
式中,TC代表年总成本,D代表年需求量,C代表单位产品成本,Q代表订货批量,S代表订购成本,H代表平均库存水平下单位产品的年持有和存储成本。从这个公式就可以清晰的看出,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对存货管理是多么的重要。
已有客户是电信运营商最重要的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客户就是电信运营商的一种“库存”,除了现在使用的业务,运营商还有更多的机会向他们推广相关业务或高级业务。通常,获得一个新客户的代价要2倍于留住已有客户的代价。经济学家DouglasLamont的说法更为夸张,向已有客户销售产品所付出的成本仅相当于向新客户销售产品付出成本的1/7。DouglasLamont还说,如果能够降低离网率5%,利润将增加85%;如果能够向已有客户推销新业务,公司销售业绩得到增长的可能性将超过50%,而且,如果犯了错误能够迅速纠正,抱怨的客户中的70%将选择成为老客户。
(六)会计信息真实性对总生产计划的重要影响
所谓总生产计划就是部门经理通过调整生产率、劳动力水平、存货水平、超时工作以及其他可控变量,来决定满足预测需求的最好生产方式的一个计划。总生产计划的目标是按时完成能够有效使用组织资源(使计划期内资源成本最小化)的生产计划,满足预期需求。总生产计划分为三种:(1)长期计划,一般一年做一次,它着眼于一年以上的时间段的运营活动;(2)中期计划,通常涵盖6~18个月,一般以约或季度为计量单位;(3)短期计划,从1天到6个月均可以,一般以周为时间单位。总生产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生产率(每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劳动力水平(生产所需工人数目)和当前存货(上期期末存货)的最佳组合。制定总生产计划需要用到四种成本:(1)基本生产成本。它们是计划时期内生产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劳动力成本,正常工资和加班工资。(2)与生产率相关的成本。这一类成本里典型的是与雇佣、培训及解雇人员相关的成本。雇佣临时工是一种避免这种成本的好办法。(3)库存成本。库存占用资金的成本是其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组成部分包括存储费用、保险费、税收、损坏与折旧造成的费用等。(4)延期交货成本。通常这一类成本很难计算,它包括由于延期交货引起的赶工生产成本、企业信誉丧失和销售收入下降等成本。
可见,要制定好总生产计划,必须掌握非常详细的存货数量及其相关的成本的真实准确的数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制定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总生产计划。
(七)会计信息真实性对项目管理的重要影响
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工作,它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明确的目标和可利用资源的约束下,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完成。项目管理可定义为计划、组织和控制资源(人员、设备和物料),使其满足项目的技术、成本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为了控制项目的成本,时间—费用模型就产生了,它要求为整个项目建立最小成本计划。这些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如人工费、设备费等,还包括间接费用,如日常管理费用、设施维护费用、资源的机会成本等。在电信行业当中有很多都是属于项目管理的范围,如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中国联通的“UP新势力”等。为了很好的管理这些项目,就必须要求会计系统提供非常详细准确的会计信息来控制成本。
(八)会计信息真实性对绩效评价与激励的重要影响
为了充分评价一个企业的绩效,需要使用两套评价系统,一套是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另外一套是从运营的角度出发。以财务指标组成的业绩指标体系应将分析的重点放在企业短期与长期的获利能力、经营效率和经营过程中运用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有效上,并充分考核企业的财务安全程度,防范财务风险,使管理当局对企业发展和各项经营活动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规划,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实力,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四类:(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3)资产运用效率指标;(4)获利能力指标。这些指标必须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够对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价。
财务评价在较高的层次上非常有效,但是在运营层次上却不适用。此时,我们需要另外一套指导性的评价指标:(1)产销率,即系统通过销售获取资金的速率;(2)库存,即系统为了销售的目的而投资在购买物资上的资金;(3)运营费用,即系统为了把库存变成产销率而花费的资金。
在分权组织中,上级作为委托人授权给下级,把下级成为人,形成委托关系,并产生控制与激励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价系统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对人,即管理人员的奖励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公司或部门的盈利相联系的;另一类是联系与普通股的市价,即股票奖励制。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财务业绩评价、运营评价,还是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应用,都需要大量的详细而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来支撑。
四.结论
从上述论述,特别是本文第三部分从运营管理的八个方面来论述了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影响,从中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企业运营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都会导致企业运营管理中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日常管理的失误,这些都可能会导致企业走向衰亡。反之,如果企业运用各种手段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那么就会帮助提升运营管理的水平,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面对全球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和流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货币汇率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公司的会计系统必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从而便于管理者控制成本、评估并提高生产力,以及设计更好的生产程序、运营管理程序。管理会计系统还必须准确地报告产品成本数据,从而才能够根据可能获取的最佳产品资源需
项目运营管理计划范文6
关键词:企业;运营管理;战略选择;环境
1运营管理及战略研究概述
1.1运营战略决策
所谓运营管理战略就是指根据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产品特点,为企业的发展制定运营管理方案。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从而保证企业实现长远经营的目标。企业运营管理战略包括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总成本领先战略。所谓总成本领先战略就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和对手相比在生产成本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相比于对手而言,自己的成本是最低的,以此获得产品市场份额。这种运营管理战略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价格优势获得市场。总成本领先战略具有生产规模大、生产数量多的优势。但采用这种运营管理战略必须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这样才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第二种是差异化战略。所谓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创新,即生产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利用和其它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占领市场。采用这种运营管理战略时也要控制产品的成本。为了实现差异化运营管理战略,企业内部的部门之间必须共同努力,从而使得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其它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某一方面有优势也可以是多方面都有优势,例如,产品的功能比较强、质量比较好、设计比较独特等。但是采用差异化战略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前期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多,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但是产品的独特性也会使得消费者愿意花高价钱购买;第三种是目标集聚战略。所谓目标集聚战略就是通过大量的调研将市场进行细分,然后确定企业针对的消费群。即企业只针对市场中具有某些特点的特殊消费者生产产品。企业在采用这种运营管理战略后,相比于竞争对手而言,会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但是采用这种运行管理战略对企业本身的要求比较高,通常情况下企业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后才能采用目标集聚战略。在实施目标集聚运营管理战略的过程中也需要涉及到总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不同类型的企业在采用目标集聚运营管理战略时侧重点有所不同[1]。例如,如果企业是以提供服务为主的,就应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目标集聚运营管理战略,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如果企业是以生产制造产品为主的,则应将重心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上,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运营战略决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企业无论处于哪一阶段,其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不做好资源配置工作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资源不足的情况,就会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一问题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对现有的经济效益不满,会继续寻找新的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但此时企业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没有人力、物力、资金的支持,企业的发展就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对自己现有的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将资源用于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经济效益的项目中。企业在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时,需要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即企业资源优化配置需要有运营管理战略的支持。由此可见,运营管理战略对企业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二,为企业决策提供正确的指导。有人曾经说过,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决策过程。无论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还是对外投资过程都是企业不断决策的过程。由此可见,决策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所有的决策都应以企业的运营管理战略为标准进行。只有符合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决策才能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三,可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企业的运营管理战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和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相关。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制定主要就是为了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2]。如果企业实现了长远,企业员工的生活也得到了保证。即制定企业运营管理战略可以将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统一起来,让所有员工都有了共同奋斗的目标,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
2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于社会中的,它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周围的环境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机会,同时也会限制企业的发展。通过实践可以证明,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某个组织对企业的影响。而企业自身又无法改变环境,相比于环境而言,企业是渺小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让客观存在的环境条件为我所用。大量的理论研究证明,企业所处的外界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往往要比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大,但是这种影响可能是间接,并且是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现的。因此,企业选择和实施运营管理战略前应对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
2.1政治与法律环境
政治与法律环境即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政府的行为将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很多政策的变化都比较大,还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是需要面临着一定的政治风险。为了降低企业经营中的政治风险,企业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第一,要全面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在进行某项投资前要根据国家的规定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第二,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应随时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避免出现违法行为。例如,我国在2009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对食品卫生的监管,规定了禁止使用的食品包装材料的物质名单,这些对于从事食品加工的企业而言就是比较大的政治环境变化,企业需要根据相关政策的变化进行生产内容调整。
2.2经济环境
企业在研究经济环境时应从两方面入手,分别为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微观经济环境。其中,进行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和研究应主要分析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的情况,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国民收入变化等,这些指标的变化能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这为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提供了大的方向。进行微观经济环境分析和研究应主要分析企业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企业所在地区消费能力、消费者的偏好、产品销售情况等。通过研究这些指标,企业可以判断自己未来发展的空间大小以及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2.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企业所在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企业所在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将决定居民的需求层次,从而为企业生产产品提供参考依据。企业所在地区的习惯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例如,在回民聚集的地区则不适宜从事与猪肉加工相关的行业。企业所在地的风俗习惯可能会使居民养成固定的消费习惯,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居民的消费习惯相符,则有助于企业占领市场。
2.4技术环境
企业对技术环境的分析也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分析宏观技术环境。即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情况如何,技术水平是否达到国际水平,国家是否支持该领域技术的发展。研究宏观技术环境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要分析微观技术环境。即要分析企业所在地区相关技术发展的情况,该地区是否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研究企业所处地区的技术环境对于企业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进行企业内部资源分析。企业是由资源组成的,不同类型的资源具有的作用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看作是企业资源的竞争。所谓企业资源就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生产要素。企业的资源可以分成三种,分别为无形资产、有形资产、组织能力。企业应在制定运营管理战略前明确企业拥有的资源数量,主要清点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其中,无形资产包括专利、发明、驰名商标等。而有形资产则指实物资产和财务资产。此外,企业还应对自己现有的组织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企业的组织结构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效率和企业管理的水平。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节奏[3]。其次,是企业组织能力分析。第一,要判断企业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不同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产品生产周期以及产品质量都会有比较大的区别。企业应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以及市场需求情况对此进行判断;第二,要判断企业采购的原材料是否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企业生产的产品不是单一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产品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需要的原材料种类以及数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确保采购的原材料种类和数量能满足生产的需求;第三,要判断企业的运营能力是否能满足销售需求。这就涉及到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企业运营管理水平比较高,则应根据销售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但现在很多企业仍采用经验式的管理模式,没有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最后,是对企业市场份额以及市场地位进行分析。企业应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其他同类产品的销售情况,判断企业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这对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具有一定的帮助。
4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和实施
4.1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
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是建立在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即需要根据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制定运营管理战略方案,再利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对所有的运营管理战略方案进行评价,选出其中最优的方案。这是企业进行运营管理战略选择的步骤,但因为不同的企业所面临的情况不同,在具体使用时还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2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
第一,完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现有的企业组织机构,使其更加完善是保证运营管理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性条件。首先,要改变组织结构的形式,使其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明确各个职位的权责范围,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最后,还应建立严格的考评和监督制度,加强对员工的管理。第二,加强财力保障。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产投入,如果在运营管理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资产投入不足的情况将严重影响运营管理战略实施的效果。因此,企业应增加融筹资的渠道,为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提供财力保障。第三,加强人力资源保障。首先,要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自愿为企业长期服务。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运营管理战略的实施是为了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企业发展的过程同样是企业成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最后,要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要对员工的表现进行量化的考核,准确评价员工的工作能力,并给予物质奖励,促使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第四,要加强对运营管理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战略控制的方法主要是预算、审计、现场控制等。战略控制过程包括确定评价标准、评价工作绩效、评价信息反馈以及纠偏等几个环节。
5结语
企业运营管理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同时还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制定运营管理战略的重要性,也没有实质性的运营管理战略,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大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力度,为企业制定运营管理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悦.ERP信息管理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J].通讯世界,2013(13):40-41.
[2]田利军,郑晓红.奥凯航空公司财务战略选择分析[J].财会通讯,2015(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