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的文言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传统文化的文言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传统文化的文言文范文1

【关键词】美育 研究生 传统文化

在新说纷纭、多元共生的现代教育理论的冲击下,众多美育理论工作者对当下美育的诸多问题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建设中国当代美术教育体系,除了认真学习西方现当代美术教育的方法外,更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美育中如何进行渗透进行梳理,探其渊源,明其脉络,特别是要注重在研究生美育培养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成为高校美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同时接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文化艺术的修养,从而提升思想品格、增长综合素质。

1 残酷的现实,传统文化的匮乏

在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的大潮中,现代高校研究生传统文化的匮乏成为我们需要关注和思考的一个问题。不少人有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只要中国还在,中国人还在,关于中国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还安安稳稳地存在着、发展着。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的历史生命和灵魂。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存在,主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是否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按这样一个看法,我们就不能说古埃及文化还活在埃及,或两河文化还活在伊拉克。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2 时代的呼唤:传统文化在当今研究生美育中的发展需求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的美育研究者,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和他们身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灵魂。她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给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虽然目前的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但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

知识就是力量。可是,人文精神比知识更为重要。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说,让研究生接触更多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就是为了补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

3 美育的责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高校研究生的素质培养中,美育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对青年人的全面、健康、完善自我的构建中具有积极的意义。美术不仅能表达感情,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研究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鲍姆嘉登在《美学》一书中指出:“……美,指教导怎样以美的方式去思维,是作为研究低级认识方式的科学……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可以看出,美育能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认识,推动智育的发展。

要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就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特别是要实施美育。美是人的积极肯定的与真、善相联系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并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而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它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前提的。美术教育本身蕴含着和谐发展,使之在个人与社会、情感与理智、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行动、灵魂与机体等方面达到某种一致、平衡与和谐,成为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发达、思维敏捷、自身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

4 美育的人文教育理念:从传统走向多元

一定时期的美术作品既是艺术家自身思想情感的释放,也是艺术家所处时代、国家、民族折射的文化之光,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文化和背景,构成了世界美术的多元性。不可否认,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活力的源泉和体现,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是多元一体的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不断融合各民族的文化而逐渐丰富发展起来的。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传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改变,但一个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的。传统文化会由于社会的发展而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兼容互补,在综合创新中获得新生。

我们中华民族精神领域也有许多文化瑰宝,诸如人本精神、忧患意识等等,这些精神对我们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所以,我们必须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惟有如此,我们的传统文化才得以发扬和光大,我们的民族精神才能够成为新世纪人文精神的主导者和导引者,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才会在新的人类历史时期焕发出年轻而绚丽的光芒!

5 结论

如果说自然是我们人类生存的一个空间,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我们中国人生存的另一个空间,我们不能脱离自然的土地、水分和空气,也同样不能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文化是人所建构的,反过来文化也在塑造人。它熔铸在我们的灵魂中,决定着我们的情感、态度、思维和行为。

我们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建构的途径,除了来自文本之外,还来自一种我们无法回避的媒介,这就是形象(图像和影像)。因为各种各样的形象实实在在地环绕在我们的周围,只要睁开眼睛,我们就会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它们的影响。这些形象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面对它们,我们需要一种选择的能力,一种发掘的能力,一种批判的能力,一种获取的能力和一种创造的能力。为了这些能力,我们需要接受一种教育,一种以视觉形象为主要媒介的教育,这就是美术教育,有人称之为视觉艺术教育或视觉文化教育。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实践——在实践中体悟,在实践中认识,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使自己变得更文化,在实践中使我们的研究生美育变得更文化。

参考文献

[1] 吴克礼主编《文化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2] 向素杰“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中山大学学报论丛》第22卷,第二期.

[3]《辛巳病余录》见《邓以蜇美术文集》,第156页.人美社出版.

[4]《中国美学史》第一卷,中国社科出版社,第443页.

关于传统文化的文言文范文2

关键词:儿童美术;地域文化;特色教育

建构儿童美术特色课程是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学校综合发展的需要。鲁迅先生说得好:“借他人的火,煮自己的食。”学习、借鉴不同画种的艺术表现方法,并结合地域特色和现代绘画理念,从而使我们的儿童画艺术体现出既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不失稚趣的现代童画风采。再利用教师的专长与孩子的稚拙,通过学习与研究、传承与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儿童美术教育奠基。

一、建构儿童美术特色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艺术格局下传统绘画的升温,使传承与发展的语调不断上扬,众多艺术家纷纷以不同的姿态挖掘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创作出大量耐人深思的作品。孰不知,儿童的手笔往往不亚于成人,反而童心与童趣更会引人入胜,若加之传统文化内涵,岂能了得。就好比毕加索用毕生时间追寻如何画得像儿童一样。由此,一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以兴趣小组为抓手的少儿美术工作室体系特色课程的雏形应运而生了。

二、挖掘传统艺术与本土文化中的特色资源

让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进入课堂,有助于传承、弘扬民族特色与本土特色,有助于儿童画特色的学科建设,有助于办出自己的区域文化艺术特色。

(一)经典艺术

1.敦煌飞天壁画

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它是在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鼻丰嘴小,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姿势优美,动感性极强的艺术形象,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

了解飞天艺术,让儿童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与动手能力表现所见的艺术形象,可以锻炼儿童的造型能力,线条的运用能力以及对复杂形象的刻画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孩子加以想象,把自己融入飞天艺术中,从而创作出多幅独具特色的儿童飞天艺术。

2.京戏人物

京剧人物形象丰富,有忠奸、美丑、善恶之分;人物表情多样,“喜、怒、哀、乐、惊、恐、悲”易于刻画;动态夸张,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且服装色彩鲜艳,也有极富特色的装饰头饰,十分适合儿童表现,而且可以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进行表现,也收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3.历史题材人物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题材丰富,诸如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等都可以拿来刻画,这些形象既可以绘制得精致细腻、纤细秀丽,也可以发挥出粗犷、古朴、大气的风格;既可以画写实的,也可以画写意的;既要有吸收、融汇,更要有创新,它在与儿童的稚趣相结合时,总是反映出幼稚可爱的形象来,从而形成了浓郁的儿童画艺术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本土资源

1.苏式建筑、园区现代建筑

江南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建筑可谓既经典又别具一格,素朴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自然天成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因此,苏式建筑是风景画不可或缺的题材,也是区分于区域外绘画题材的不二之选。苏州园区的现代建筑更加独具匠心,具有含蓄自然有不失现代美学风范的艺术效果,体现出自身的开发性。

2.昆曲文化

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它一直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世间的万般风情。正是这种富丽华美,附庸风雅的刻意追求,使得昆曲日益走向文雅的境地。那么,在日益追寻传统与当代相结合的时代,以绘画的方式进行表达传统艺术,无疑是值得推敲的。

3.江南植被

对于在北方长大的人来说,江南的植被总是那么让人惊叹,秋日阳光下大片的芦苇荡美不胜收、天平山的红枫让人流连忘返、苦涩的银杏树更是绝美壮观,它们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之美,更向我们昭示了地域之独特。无论用写实的方法还是用写意的方法,均可以表达出独有的意境来。

综上所述,传统艺术与苏州本土文化不仅仅是单一的一种形式,也可以以情感和聪明才智创造的一种文化,成年人能够自我选择就地取材创作,儿童则可以用他们的方式进行表现。

三、建构内容统一、媒材丰富的特色课程

(一)让丰富的绘画媒材走进儿童画课堂

1.多种绘画媒材同步进行

绘画艺术从来都不是单一品,不同的材质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法。绘画步骤、绘画技法、绘制原理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能真正拓宽孩子对美术的认识。为了保证孩子真正学有所长,我们充分利用美术课堂时间与课外活动时间,实行分层作业形式,将课堂作业内容与特色绘画相结合,在快乐与满足中学画画。

2.同一主题各显风采

孩子的天性总是那么的纯真,他们喜欢得到夸赞,总是努力比别人做得更好。根据孩子的需要,我们用比赛的方法激发孩子的绘画潜力,以开设同一绘画主题的方式进行各自的特色课程,如飞天系列组画、京剧系列组画、人物系列组画、校园风景系列组画等等。从而展现油彩所带来的夸张与绚丽、水墨所带来的流畅与奔放、装置带来的活跃与壮观、卡通带来的可爱与稚拙、版雕带来的沉稳与厚重。

3.立项儿童画特色课题

记录是最好的传递方式与反思方式。为此,整理出《依托儿童画项目研究,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立项为江苏省省级课题,这是在特色教学中边摸索边总结的,将从“儿童画技法研究”和“形式与内容研究”为主线,以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填充。将研讨活动、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一是总结;二是分享。

(二)儿童画特色教育的实施与学习方法

1.技法学习与研究

任何没有预设的情境都是无果的,画画亦是如此,儿童画画更是如此。儿童随意表现的是想法,需要老师指导的便是方法与技法,因此绘画技法的学习与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中国画还是油版雕,或者是漫画与线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绘画技法,将成人所掌握的复杂的绘画技法抽取出最直接与简单的方法教授给孩子,使他们基本掌握一种画材的特殊性,并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加深理解,并形成孩子自己对特殊画材的运用方法,从而提高绘画修养和审美能力,为其他相关绘画的学习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2.捕捉生活瞬间

儿童的世界永远是五彩斑斓、妙趣横生的,在成人眼里无关紧要的事情都会被孩子放大,因此,引导孩子观察身边微小的事物与事件进行表现,经常会带给我们不小的惊喜。外出写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在自然中不但对事物的认识更加直接还深受孩子喜欢,足球场的瞬间就可以轻易被孩子生动地刻画出来。

3.实践与应用研究

特色教学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的,教师应注重各画种间的联系,加强合作与协调,设计好各阶段的教学计划与内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艺术贵在创新,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综上所述,建构儿童美术特色课程,是增强学校美术特色办学综合竞争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它需要一支富有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学术团队,去激励孩子、引导孩子,走上真正的为少儿美术奠基的道路上去。

关于传统文化的文言文范文3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文化融合;核心价值观;影响;对策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而发展衍生的人类体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我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之体育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也是核心民族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众多我国古人的体育智慧结晶,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体育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以悠久的历史文化脉络、高度凝练的运动表征形态,彰显着五千年生存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并以其自身独特的传承方式、发展环境、表达方式、,分别立足于东西方的主流体育文化意识中。随着近代世界文明的发展,全球各国家民族文化距离的缩短,中华各种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无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系统的分析东西方文化融合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以自省的方式反思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以期能够在西方体育文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中经久不衰、绽放光辉。

1文化与体育文化概述

从古至今,关于文化的定义虽然林林总总、众说不一,但其总体上都体现出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和对普遍存在的具体性东西的描述性特征。因此,本研究以美国学者露丝・本尼迪克特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社会综合体。”为逻辑起点,对文化入侵展开研究。

文化是一种人类活动,是人类所取得的一切成果的结晶,具有非强制性影响力的本质属性;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有精神现象、意识形态和社会行为与习俗的综合体。文化的外延范围很广,它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产物,体现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反应在体育活动方面。体育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活动方式,是构成人生存、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体育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也是社会及个体文化生活的需要。在远古社会里,体育就具备了生存、娱乐、信仰等诸多文化特征;现代社会里,体育更是至关重要,不仅对于个人一身体、人格与心理及观念、意识等方具有全面发展的作用,对于社会来讲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育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体现着人类在改造自然界过程中的文明发展程度,具备了各种文化的特征,因而体育是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体育的这种文化形态是由社会文化形态决定的,社会文化形态的不同,表现出来的体育形态也有所不同。

2西方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2.1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体育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1818年德国学者费特著述的《体育史》一书。它同任何一种其他文化一样,深深地记录着一个民族的特点,反映着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单以文化本质上来说,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的竞技体育文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分支也带有着民族文化讲求的“天人合一,兼容并包,以和为贵”的特点,是一种综合思维体系;而西方的竞技体育文化则是讲求“更快、更高、更强”,强调竞争、自我超越的分析型思维体系。中华传统体育所蕴含的“德者居之、以体会友”之文化,重视练体者的德才兼备;而西方竞技体育所蕴含的“争强夺标,一决高下”之文化,以获胜者的成功与荣耀为目的。此外,美国学者卡普拉在论及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时也说到:“中国人对世界观的认知和方法论的应用不同于早期的欧洲学者,他们对问题的研究以对宇宙和自然的朴素哲学为特点,在对事物的探索中并不限于对问题因果关系的探讨,还在于对问题的对象和发生时间的综合阐述。”因此说,中西方体育文化不仅受中西方地域文化发展的影响,存在着思维性的认知差异;还因为受中西方人民生存目标的不同,而存在着对体育价值与功能认同的不同。

2.2西方体育文化的全球化发展

体育文化一词从德国学者费特著述的《体育史》中正式被提出之后,体育活动变被正式称之为一种文化。其实本应如此,因为无论东方西方,他们的体育活动都深深地被刻上不同的民族文化的烙印。西方国家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社会现代化的飞跃发展,积攒了雄厚的经济实力,由此便带动了现代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与传播。西方体育文化便在此时形成,并成为了西方国家进行世界范围内宣传其“普世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其体育文化传播以奥林匹克运动会、足球世界杯、美国职业男子篮球联赛(NBA)、温网公开赛等为重要载体,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主流,并以此奠定了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的全球霸主地位。应该说,这些西方国家并不是没有自己的传统体育文化,但是他们的传统体育文化并没有像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推广到世界上的各个角落,而是被奥林匹克文化所替代或融合。这种文化的替代与融合一方面表明,虽然不同民族、地域间的体育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对体育功能的认知发生了改变,不同民族和地域人群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共识,让以篮球、足球、网球等为代表的西方体育运动更受欢迎,由此推动了现代体育运动对传统体育项目的替代;另一方面,在当代文化全球化的大潮下,文化生产走向全球化、市场化、技术化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传统体育在发展中也必然要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和依托现代科技,才能在全球的舞台上展示自我。但就市场化和技术化的文化本质来讲,就是一种普世化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当这种以西方文化为特征的价值理念和技术方法,对传统体育进行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运作时,其必然造成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2.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链条的危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国运能够绵绵流传,其关键在于其文化是否能在青年人中传播,只有年青一代能够深刻认可和发展本民族的体育文化,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屹立于全球化浪潮下,本着这样的发展和继承理念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体育文化才不至于走上清末木兰围场的老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传统体育文化也都各自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56个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编了近千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其中仅起源于汉族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就有近300项。这些内容繁多、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彰显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构成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优势资源与文化宝库。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资源,但真正能够得到有效传承发展的却寥寥无几。如,以武术在高等院校的发展为例。在全国16个省(市)的93所普通高校中,有24所高校仅开设1项武术项目――太极拳;有29所高校开设了2项武术项目――太极拳、长拳;有17所高校有开设3项武术项目――太极拳、长拳、养生功,而开设4项以上武术项目的高校不足10所。同时,即使在这些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高等院校,其武术课程的设置也在全部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规划中占有很小的比重。此外,这些教授公共体育武术课程的教师也大多是半路出家,并不是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专任教师,课程内容只是太极拳、长拳、太极扇等基础的健身功法,没有相应的理论课程进行配套。学生只知道模仿动作套路,并不能从文化起源、传承及其功用等方面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深入了解。这样,造成学生在死板无趣的模仿练习中失去了对于传统体育的兴趣与热情,更不用说从中体会文化层、思想层的中华传统体育博大精深的奥秘。加之西方经济体育从社会、网络、产业等各方面对于学生生活、思想及体育爱好等方面的渗透,利用暴力美学、竞争思维对传统体育开展空间的压缩,使学生的传统体育意识渐渐淡化乃是消失。从国外体育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看,体育项目的发展最有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政策干预和商业运营。如美国各项体育项目的俱乐部运营模式,日本中小学柔道、空手道、剑道、弓道等原本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课程极力推广的政府干预模式;还比如,韩国将跆拳道指定为军队和警察必须学习的运动技能条,大幅度提高了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而我国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没有一项传统体育运动被政府制定为某一领域内必须学习的运动技能。

3东西方文化融合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表现

3.1西方的奥林匹克项目仍是国内大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宠儿”

尽管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理念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理念不相融合,但是西方的竞技体育提倡的自我超越、人文关怀等核心文化内涵也逐渐为广大群众认可。西方竞技体育所推崇的奥林匹克文化因其与时俱进、协调发展的传播模式依然在世界范围内的体育文化领域“独占鳌头”。尤其在2008年我国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以后,西方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对我国社会不同阶层人群的体育认知影响更大、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用更强,使得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有限的物质与文化资源更加集中于此。这不仅日益弱化社会不同阶层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同时也制约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传承与发展。而且随着我国主流媒体及体育思想对奥运的宣传及奥运精神的传播,使得以西方现代体育为代表的人文精神,一方面高扬人类的理想一和平与发展;一方面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导引下,不断校正本身的错误、完善自身,以此影响和改变我国大众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导方向。西方体育的文化入侵不仅是运动项目的改变与入侵,也是西方古希腊城邦体育文化思维的入侵和西化的体育活动运作模式的入侵。在学校、社区以及单位中所组织和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以奥运运行方式而举办的市级、省级运动会,包括其比赛项目亦大都以奥运项目为蓝本进行强度与难度的降低。李力研指出:“现代社会一切体育的比赛都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具有典型的希腊特征,其中奥运会更是希腊体育现代化的代表;同时,虽然近年来奥运会不断地吸收一些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正式一员,但那也仅仅是奥运会全球化发展的需求,并进一步加深了不同体育文化之间的“误读”与冲突。”因此说,奥运会的全球化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的“文化浸入”,已经造成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伤害。

3.2以西方体育为主宰的一元体育思想在青少年中传播

以西方体育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一元化竞技体育思想,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的主流思想,它不仅严重的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在高校的传播与发展,同时也削弱了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对高等院校师生的教化作用。以篮球运动为例,1895年来会理将篮球运动传入我国后,我国天津社会开始逐步开展篮球活动并开展向中国其他城市扩展,使得北京、上海等地有了这项运动。1908年以后,一批美国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专业人员先后前来中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体育文化传播活动。如盖利博士1898年来华传教,1904年任天津青年会体育干事,并趋各大城市指导,专门介绍各种西方竞技运动。还比如,1908年艾斯纳博士在上海成立青年会体育部,于1909年该青年会首次举行篮球赛,随即推广学校与社会各界。时至今日,篮球运动已经遍布全国各个层次的校园中,它所带来的西化竞技体育思想也根深蒂固的种植在所有热衷于此项目的青少年中,他们可以用篮球的语言与完全不同国家的孩子做有限的交流,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的认同,象征着我们走入了别人的文化体系,以此为蓝本无数的奥运项目将通过改变青少年的思维来改变我们的体育文化思维,最终达到文化入侵的最终期,文化同化。

3.3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均衡

为加速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文化的发展、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1995年7月,国家体委根据我国体育的发展实际,了《奥运争光计划纲要(1994-2000)》,以此通过体育运动的发展振奋民族精神、提升国际地位。自此我国的竞技体育,也就是西方奥林比克运动项目,开始走进主流体育文化之中。数据显示,中央一级1979年到1983年竞技体育经费每年平局增长12.3%。省级以下许多地方的民族传统体育经费没有相应的增长,且呈现减少的态势,多数县开支后所剩无几。到了90年代后期,体育彩票的发行又一次为西化的体育事业发展进行了注资。这一方面,为体育事业的西化发展进一步提供了动力和支持;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社会不同阶层对西方现代体育运动及其文化的认知。可以说,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大众的现代体育认知,为西化的体育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足了准备。此外,国家对西方现代体育的资助投入要远远高于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如,据一些学者推算,获得一块奥运金牌平均要投入2000万左右;而2008年包含内地22个省份、国际17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294人的第三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暨国际健身气功展示会,所有项目的奖金共计20万港币(约为15万7千元人民币),这还不及奥运冠军奖金的五分之一。可以说,西方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较为严重的一边倒的态势,西方体育产业对我国主流体育文化的控制已经达到较为深入的程度。

4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对策

4.1开展大众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根植于大众社区活动之中,是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基石。因为民族传统体育就是广大劳动群众经过千百年的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集大众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在发展与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这样的追根溯源,我们才能实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让广大社会不同阶层认识到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意义所在,才能有效的发展传统体育产业,从而促进传统体育文化向世界的广泛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竞技体育文化有着本质区别,它们的受众也不尽相同,传统体育的受众是全体大众,竞技体育只是少数竞技运动员的世界。而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体大众全部参与进来,这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优势。此外,传统体育文化还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是要我们在发展传统体育的同时,还要根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与发展的根源,保持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民族底蕴。随着我国实行深化改革、经济调整宏观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国力、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进一步的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度、自豪感及民族意识达到空前高度;在体育事业发展的侧重点上也不能单单只局限于在西方主导的竞技体育项目中争优夺标、赢得奖牌,同时还要优化和发扬我们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上来。

4.2培养广大学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素养

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协成立大会上,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指出:“我国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事业和体育强国,不仅要开展西方现代体育运动,还要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而当前体育文化的传播速度是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所无法比拟的,网络的出现使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闪耀西方体育文化的光辉,但是民族传统体育却却并不能像其他形式的西方体育文化一样走进世界的每个角落。因此,对广大的学生群体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广大的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还有利于正确认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提升对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的认知,使他们正确西方现代体育运动及其文化。在增强广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自豪感和认同度的同时,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刻心系国家,为国家为民族的发展与建设做出贡献。此外,也能正确引导他们对不同体育文化态度,面对不同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文化,懂得相互理解、相互促进、。

4.3优化传统体育产业结构,为其传承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虽然是以全民体育健身及各级学校体育为基础的,但是他的推广与传播也离不开体育实体产业的支持与物质保障。放眼世界,所有先进的体育文化的推广与传播都有强大的体育实体产业作为后盾支持,如西方经济体育的奥林匹克运动会、NBA、温网公开赛等,而在民族传统体育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印度的普拉提和瑜伽、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和剑术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不但服务于本国人民、拉动国家经济,还促使了国家体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输出与传播。这些根植于其本土的传统体育文化所发展起来的场馆会所的实体产业,基本可见于我国各大中小型城市。因此,要实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利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契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创新、演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及其文化的底蕴与内涵,将其优化为一种局势俱进的先进体育文化;其次,优化与变革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方式,使其适应当代社会不同阶层人群的运动体验,满足群众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需求,并以此积极发展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民族传统体育实体产业;最后,充分利用现在多媒体传播技术,如: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加大力度与规模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知识进行宣传。还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地缘优势,在传统体育发源地开展传统体育旅游产业,以此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只要坚持以上几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能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下去,我国的体育文化事业才不会被西方体育文化思想所冲击,消耗殆尽。

关于传统文化的文言文范文4

1 关于春节的介绍

1.1春节的起源

春节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与中国现行的公历元旦不同),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岁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度岁、庆新岁。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

1.2春节的习俗

扫尘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1.3春节食俗

蒸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包饺子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2 关于大学生对春节的认识了解调查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寒假期间,对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春节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86份,有效问卷86份,问卷回收率为78.2%,问卷所反映出的问题具体如下:

2.1中国传统春节跟西方圣诞节相比,您更喜欢哪一个?

A春节 B圣诞节

由图表可知,94%的同学更喜欢春节,这说明在文化开放交融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2.2您了解春节的习俗吗?

A非常了解 B了解部分 C不太了解

由图表可知,86%的同学对于春节的习俗只是了解部分,并不十分清楚春节的具体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却越来越少,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3您知道春节的来历吗?

A非常清楚 B不太清楚 C不知道

由图表可知,仅有34%的同学非常了解春节的来历,而11%的同学不知道春节的来历,这反映出,当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太少,缺乏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不能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2.4您年三十的晚上你都干什么?(单选)

A看春晚,吃年夜饭 B上网通宵(玩游戏、聊天)

C出去玩(放鞭炮、烟花)等 D其他

由图表可知,71%的同学在年三十晚上还是会进行守岁、吃年夜饭的活动,10%的同学喜欢出门放鞭炮、烟花等,这说明,对于春节中一些常规性的活动,同学们还是比较能传承的。但是,在当今社会,这些习俗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所以还需要多一些关注。

2.5您给亲朋好友拜年的主要方式?(多选)

A手机短信 B打电话 C上网发贺卡以及QQ拜年

D去家里问候 E不拜年

由图表可知,42%的同学选择打电话拜年,18%的同学选择通过网络拜年,15%的同学选择电话拜年,仅有24%的同学选择去家里问候拜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日益便捷,手机短信,网络聊天。这些技术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会面越来越少。与以前挨家挨户拜年相比,现在的拜年大部分只是走一种形式而已,缺少了年文化的味道,这值得我们去反思。

3 存在问题

3.1西方文化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青年们或多或少的会感觉身心疲惫,因而需要机会放松。此外,高新技术的发展,各国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也十分明显。中国的传统节日注重的是一种习俗和纪念,比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而西方的节日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和情感的表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青年人逐渐热衷于西方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万圣节,这些节日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一个放松自己、张扬个性、表达情感的平台,同时商家也迎合了这股潮流,捕捉、甚至制造消费热点。从以前的不为人知,到现在的众人皆知,商家的炒作和新闻媒体的宣传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从这方面来说,青年们更加追求一种享受,而逐渐淡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喜欢春节的,但春节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中国传统的崇敬之情。

西方文化节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容小觑,我们必须正视各种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3.2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年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也很少关注传统文化方面的信息。对于青少年来说,更加注重生活的享受,对传统文化的起源等便很少了解。总之,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只是了解有哪些传统节日,而真正了解节日起源,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人却越来越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逐渐淡化,很多传统工艺也因此失传,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来说,无形是一重大损失。

3.3对传统文化的实践不充分

以前,人们对待传统节日都很期盼,而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拿春节来说,以前的人们总是提前几周开始准备年货,做新衣服,收拾屋子,做各种春节食物,而现在,由于工作繁忙,人们很少去在意这些事情,多数到了春节前几天才开始准备。现在的春节,少了很多过年的味道。对于春节的各种习俗,以前人们总是习惯自己写对联以表示对新春的祝福,而现在,大街上各种对联花样十足,虽是好看,但却少了好多意义。

高新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生疏了不少。拿拜年来说,以前人们总会挨家挨户的拜年,以表新年的祝福,而现在,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短信、网络等进行祝福。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逐渐减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亲身实践越来越少,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4 建议与对策

4.1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关注程度,合理的调整各种传统节日的休假实践。一方面,可以让人们得到身心的放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体味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程度,对于那些即将失传的传统艺术,应该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政府可以建设相应的组织,以督促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多可行的途径。

4.2学校及各工作单位

学校可以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以提高同学们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组织各种文艺演出,优秀文章征稿以及春节对联等活动。这样,学生们可以从中收获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学校还要加强教育力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要多关注、多实践,在创新中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4.3媒体部门

媒体可以加大宣传的力度,增加各种途径,拓宽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一年一度的春晚,媒体方面应该迎合广大人们的需求,投其所好,才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公益广告,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4个人

正确对待西方节日和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自身做起,多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利用空闲时间,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多思考、多实践,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要具有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自己写一幅对联,做一个油灯等等。用实际行动弘扬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

同时,我们也应该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

5参考资料

关于传统文化的文言文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科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方面都在变化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语文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教学自然也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而变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于2001年出台,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坚持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以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和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选择性发展空间的目标, 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构建与此相适应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因此,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新课改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变化和改革,更主要的是课程理念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语文教学同样要对教学理念进行改革。

教育是教化育人,其目标远超出知识的传授。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尤其是在应试教学中,教学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由于在以往的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这就使得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知识的灌输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不利于处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很难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关系。这种情况在近几年愈加突出,甚至出现了学生和教师之间激烈冲突的现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背景下,首先要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知识的传授只是教师的一项职能,同时知识不仅包括书本上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还包括社会生活的知识。教学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各方面的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为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知识的教授中,教师要交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此时的教学已经不再是文字和造句的教授,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以文言文学习为例,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是比较特殊的。在白话文早已经普及的今天,文言文早已经脱离了人们的生活,这就使得在文言文的学习和教学中都显得比较困难,同时文言文也只是在考试中才和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情况就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往往以考试为目标,在这种情形下,文言文的教学往往以字、词和句子为教授对象,学生只是对这些字、词、句进行机械性地记忆以适应考试的需要,而没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往往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字、词和句的主导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不到发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摆脱以往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就要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不仅仅是对书本知识的传授,更要让学生学习到文言文中深层次的知识。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学习文言文不仅仅学习字、词、句,还要学习传统文化。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把传统文化的教授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以韩愈的《师说》为例,在《师说》中可以将传统文化中教师责任和传统文化的精神融入到本课的学习当中。

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中,传统的文言文学习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学习中,可以将自主学习融入到教学当中。关于字词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借助字典和词典自己进行学习,同时在文章的意义的学习中,关于对文意的探讨允许学生发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研究学习是在语文学习中一种比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课程模式;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选择性学习方式,一般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自主择定研究对象、课题、内容、方法、独立实施研究计划,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然在文言文教授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比在其他的教学内容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更加困难,因为学生的文言文功底比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文言文研究性学习的时候,要选择适合学生的难度的课程进行学习。

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语文中更加深刻的文意,学习到高于课本的知识。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是符合新课要求的教学方法,还能够满足新课改对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新课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要教授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更要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新课改的理念,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我们会取得更好结果。

参考文献

关于传统文化的文言文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一书中指出:“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言文将古人的智慧结晶记录和保存下来,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媒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文言文的教学。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文言文中的遣词用句跟现代的白话文是有很大差别的,有些词句甚至完全相反。文言文大都晦涩难懂,学习起来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习起来也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来记忆和理解。因此,很多学生都对学习文言文提不起兴趣,对文言文学习有抵触情绪。

文言文的学习是从初中就开始的,但初中阶段学习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只停留在背诵和了解文章大意的阶段。而到了高中,难度就加大了,要掌握字词的含义、用法以及它的语法功能,还要学习几种特殊文言文句式。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的衔接不紧密,难度突然加大,很容易让很多学生晕头转向,对文言文学习丧失兴趣。

二、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树立正确的文言文教学观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教师就必须有正确的文言文教学观。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端正态度。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文言文是保留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所以文言文的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端正态度,积极致力于文言文的学习。其次,重视讲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由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讲读技巧。例如,对于李密的《陈情表》一文,此文用词精准,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自己的讲读技巧,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文言文的美。

2.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文言文感兴趣才能学好文言文。传统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大都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动自发地学习文言文。另外,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在课外也主动地学习文言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在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传统的“串讲”的方式。对文言文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解释,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严谨认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单调无趣的文言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文时,教师除了对文章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外,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作者在文章中描述的自然风光。

三、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言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并不广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不到文言文,而且,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遣词用句有很大的差别,读起来很拗口,也就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不了兴趣。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通过诵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多多接触文言文,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课文类型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文时,教师可以让男女生分别读文章的不同部分,来表现兰亭流觞曲水的清脆水声以及文章中深沉稳重的思想感情。

2.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由于文言文与如今学生的时代背景相距甚远,语法习惯也与学生熟悉的白话文出入颇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晦涩难懂,不知所谓,渐渐产生抵触敷衍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重新激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带领他们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魅力,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

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需要灵活地综合运用。比如可以在学习前先让学生接触一些关于文言文的影视作品,可以是根据文言文内容改编的电影,可以是介绍文言文写作背景的纪录片,也可以是文言文作者生平介绍的小视频,通过影视作品的叙述可以使学生初步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以所学文言文为主题的多种语文活动。如果是游记类型的文言文,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故地重游。参考作者的游览路线,将观景的心情进行古今对比,甚至仿照文言文结构写下自己的旅游心得。如果是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可以组织学生改编成情景剧,以文言文形式演出来。可以改编成历史正剧,也可以改编成历史喜剧,甚至可以加入流行的现代元素,如穿越,改编成多个历史事件的串烧剧。如果是揭示哲理的文言文,教师可以组织辩论会,探讨文章所揭示的道理是否过时,或者组织一场知识竞赛,对学生的文言知识进行考查。

3.强化字词句的学习以夯实基础

(1)明确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的话,就能使文言文的学习事半功倍,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明确教学重点。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古今异义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型,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针对这几个方面加强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的学习。

(2)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能使结果事半功倍。在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中,启发推测法、连环翻译法、合作探究法、“以旧带新”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①启发推测法是指,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抛弃传统的“串读法”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题,教师只在一旁起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这种教学方法更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文章内容以及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

②连环翻译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翻译文章。这种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③合作探究法也是组织学生进行组织活动,把文章平均分给几个小组,进行组内讨论之后,向全班讲解负责段落的字词句,再由其他小组提出疑问,全班同学一起合作探究。

④“以旧带新”是指,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链接,以旧知识的记忆来带动新知识的记忆,以新知识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强化记忆,对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字词句进行系统的学习。

4.注重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的总结与积累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字词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规律,就能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文言文字词的总结与积累,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字词之间的规律,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的效率。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常见的文言文知识进行分析与整理,在不断地总结与积累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在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础知识,领会文言文中蕴含的美,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