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危机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危机管理

企业危机管理范文1

关键词:企业 危机管理 模式

一、分析企业危机及企业危机管理

企业危机是指在企业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经济利益、生存发展造成潜在威胁的事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危机的产生和出现,对于企业的员工、产品、服务、资产、信誉等都会产生较大的损害。从危机一词来解释,危机不仅具有明显的危险性和损害性,还具有机会的意思,因此企业危机是可以化解和转化的。如果危机意识较强,很多危机就会在还未产生或者产生之初的时候尽快消除,避免了企业损害现象的出现。

危机管理是指为了减少企业或者利益关系者的损失对企业危机进行预防和处理的管理,是现代企业控制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在危机爆发之前,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解决危机产生因素,避免危机发生;第二,企业在危机爆发之后,用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将危机转为“安机”,减少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第三,企业在危机发生且化解之后,处理危机带来的一些事件,尽量恢复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经营状况,树立好企业在社会中的形象。

二、分析现代企业危机管理模式的构建

企业危机管理是一个依存危及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进行的管理,与企业的日常管理科更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因此,企业危机管理模式的构建要考虑时间、机制和策略三个因素,根据不同的危机周期的不同阶段,在相应的机制基础上,采取相对应的危机管理策略。

(一)按企业危机时间阶段合理划分危机管理状态

企业应该根据时间阶段将企业的危机管理划分为隐性危机管理和显性危机管理两种状态,然后根据不同的危机状态选择好危机管理模式,并积极与企业的整个日常管理融合起来。一般来说,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潜伏着企业危机,这时的危机管理应该处于隐性危机管理状态,而当企业的危机事件爆发,企业的危机管理就应该处于显性危机管理状态了。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将正常状态下的管理快速转为非正常状态下的管理,而在这其中对速度具有较高的要求,转换管理方式的时间越短,就越能体现出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企业动态危机管理机制

1、隐性危机管理机制

针对隐性危机管理机制,国内企业主要是从企业的危机预防出发,针对企业的产品、服务、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企业显性系统建立额危机预警系统。当然,因为时间和资源的有限性,企业不能针对某一种不确定的问题进行管理,这既需要企业加强分析和评估,建立某种形式的优先注意权,采取有效的防范机制。例如,企业可以从各种风险的大小、发生频率来进行分析和评估,一方面从企业的内部获取信息,如财务信息、生产经营状况、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等,另一方面从企业的外部获取信息,如市场状况、原材料价格状况、设备技术发展状况等,通过企业内外部获取的信息来设计企业的弱点清单,然后进行排序,这就为企业危机的产生打好了预防针。

从当前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建立隐性危机管理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树立科学的危机意识和观念,形成危机防范的企业文化,让每一位员工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并不断提高危机防范能力。第二,在企业内部设置危机管理机构,建立高度灵敏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提高企业日常的危机日常监测、诊断和评价、预控工作质量;第三,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危机管理机制,如企业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第四,加强危及应急队伍的训练,提高员工的临危应变能力、救防能力、处理能力等。

2、显性危机管理机制

当企业危机爆发的时候,企业的显性危机防范系统就应该及时快速地被运行,为企业的危机处理和解决打好基础。一般来说,企业的显性危机管理应该包括建立危机管理小组、收集企业的危机信息、诊断企业的危机状况等部分。

建立危显性危机管理机制,应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在危机爆发时候迅速建立危机管理小组,成为危机控制的核心,并对危机做出积极的反应。第二,要及时针对危机发生信息做好收集工作,明确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危机发展的状况。如果危机爆发之后,企业人员还不知道危机产生于何处,危机状况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危机只会越来越严重,对企业产生的消极影响也越来越大。第三,做好对危机信息的分析和诊断,确定好危机的处理方案。企业危机管理小组应该根据收集到的危机资料,对危机因子、危机程度、危机根源等做好明确,并结合情况制定处理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危机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小组人员灵活地解决了。为了发挥危机方案的重要作用,企业应该让具有一定权利进行资源调配和任务分配的领导来制定和实施危机方案,确保危机方案有效实施。第四,在危机得到处理之后,危机趋势不再发展的时候,企业要做好危机工作的总结,并开展危机根源的处理工作,防止危机再次复燃,让企业的危机管理再次回到隐性管理状态中去。

(三)根据危机生命周期制定策略

在危机的潜伏期,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的危机防范机制,监督好危机产生因素的发展态势,做好危机防范工作;在危机的爆发、扩散和处理阶段,企业应该加强显性危机管理,积极组建危机处理小组,加强沟通,争取多方支持,建立好企业与公众的互动关系,控制危机的发展态势,尽量将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在危机处理结束和后遗症时期,加强危机处理的认识和经验学习,加强危机的事后处理,并做好企业发展方案,挽回企业在社会中的信誉和形象。

总之,企业危机管理模式作为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体现,企业应该将企业纳入长期的发展规范中去,加强企业危机管理,确保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危机管理范文2

【关键词】 企业营销 危机管理 办法

引言

企业在危机处理中,常常处理不得当,导致业遭受重大挫折。因此,企业对频发的危机复杂环境中,危机管理能力的高低己关系到企业日后能否顺利发展重要因素,所以建立健全适合企业营销危机管理机制非常重要。

1 企业营销危机管理的概况

1.1 企业危机定义

在经营活动中,企业必然会面对各种危机,而危机管理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危机管理的广义体现在专业管理人员危机意识或危机观念方面,其依据危机管理的计划,对预测发生或已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防治、管理、控制和协调处理的过程。危机管理的狭义性,则通常与危机处理的概念一致,指对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

1.2 企业危机的特性

企业危机一共有四方面的特性,既突发性、紧迫性、两面性和社会性。

(l)突发性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突发事件未必通常就是危机,而那些无法预知且被忽视的意外事故,才可称为危机。

(2)紧迫性是指突发事件爆发过程的短时影响,要求危机管理者必须在及时分析事件爆发的原因和程度,以此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防止事件的扩大,避免造成更大的影响。

(3)两面性指的是危险与机遇,意为危机的发生必定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倘若在问题在处理之时,又处理不当,则不仅扩大危害影响范围,还可给企业带来灾难危机。如果处理得法,则可促进企业的发展和革新。

(4)社会性的范围指得社会范围内成为危机事件的利益相关人,其危机直接涉及的范围不一定是在普遍的公众领域,但是事件却会因为信息迅速传播而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2 企业营销危机的影响原因

2.1 企业营销的不确定性

企业营销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此基础上,企业营销的经营风险随之出现,进而也极易造成企业营销的危机(如图1所示);同时,企业营销的组织管理也存在问题,其中产品的质量,组织管理的计划,新技术的开发等因素,均直接影响着企业营销的有效与安全管理,一旦组织管理风险出现,则会诱发企业营销的危机,进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2 营业税基本概念和特征

对于营业税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营业税概念在进行定义的时候并不以它的征税范围作为主要参考因素,它是指对提供劳务和商品生产部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从事经营活动取得的营业额全额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1)一般认为营业税是一种传统商品劳务税,实行普遍征收,这也是营业税最基本的一个特征。(2)计税依据为营业额全额,税额不受成本、费用高低的影响。 (3)营业税的税率对于不同的行业其设立也是不同的,它要充分考虑改行业的盈利水平还要结合行业本身的特点合理地设立税目和税率。

3 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必要性

3.1 征收营业税存在重复征税现象

营业税作为一种流转税,它的征收是以营业额全额为计税依据,并不受到企业成本、费用的影响。如我们所知增值税最大的优越性是它存在可抵扣的税款,这种抵扣机制也就是它以货物和劳务的增加值为纳税基础,在计算应纳税额的时候,以前生产经营过程已经缴纳的增值税税额是可以抵扣的。但是由于目前实行的增值税征税范围并不包括交通运输业,这造成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而将交通运输业纳入营业税纳税人并以其营业额全额作为纳税依据,不能抵扣外购材料或者劳务所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引起了严重的重复征税现象,同时也加重了交通运输企业的纳税负担。因此此次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办法的颁布对改变这一现象有着重大的意义。

3.2 征收营业税不利于税收征管

当下实行的税收制度交通运输也应该征收营业税,根据它的营业额全额乘以3%的税率计算所要缴纳的营业税。而接受到交通运输企业提供的运输服务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却可以按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金额乘以7%的抵扣率计算进项抵扣金额。而交通运输业税改之后,可以按照规定进行相关的抵扣,使得交通运输成为增值税链条中的一环,同时纳税的程序也有得到很好的梳理,使得增值税发票的管理更加有效。

企业危机管理范文3

一、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SWOT分析

对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进行SWOT分析,可以找出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中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从而构建出有效的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危机管理攻防策略体系。

1.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优势分析

首先,完备的汽车工业体系。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体系完备,基本建立起了包括轿车、载货车、客车、专用车和零部件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次,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廉是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竞争中突出的成本优势,也是国外跨国公司争先在中国投资办厂的动因之一。再次,价格上有比较优势。中国生产的某些国产车型与进口车相比价格上有比较优势,如3吨左右的轻型货车的价格水平还不及国外同车型价格的三分之一。最后,熟悉市场。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比国际跨国汽车公司更熟悉中国的国情,更清楚市场和用户的要求,开发的产品更有针对性。

2.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劣势分析

首先,汽车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低,整车出口能力较弱。按照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统计,若将零部件行业也计算在内,则中国汽车工业大致是每年人均生产一辆汽车,而日本是40辆~60辆,欧美是20辆~40辆。其次,技术开发投入和投融资来源不足。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4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研发费用仅为86.2亿元,占汽车工业销售总额的1.45%。而国外主要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费投入比例一般为5%,有的甚至高达10%。最后,产业链条短,企业规模偏小,生产成本偏高。

3.改善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机会分析

第一,到2020年中国国民经济要实现翻两番的奋斗目标,经济增长速度年均须达7.2%,这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第二,经济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加上庞大的人口,使中国成为当代最有吸引力和潜力的汽车消费市场、巨大的国内市场给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壮大提供了较好的机会。第三,居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将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从而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未来10多年,中国汽车市场维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长速度是有可能的。最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和国际汽车产业制造基地不断转移,中国已成为跨国汽车公司投资热点,从而可能成为世界新的汽车制造基地。

4.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威胁分析

(1)经济环境因素带来的威胁。根据需求理论,汽车消费需求是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需求而产生的次生需求。在经济危机时,由于员工对未来预期充满不确定,就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由于主要需求大幅度地降低,作为次生需求的汽车消费需求也随之大幅度减少,汽车工业企业收入也随之急剧减少,出现亏损和财务危机。

(2)自然环境因素带来的威胁。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自然环境因素多种多样,其它们引发危机的作用方式、范围及后果不一样,对它们的预防和控制手段也不一样。首先,汽车使用量的增加,加重了自然环境的负担,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引发汽车工业危机的首要因素。其次,中国目前各大城市的道路交通严重不足,成为限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又一危机因素。最后,随着汽车数量的与日俱增,对石油和石油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石油的短缺,已经构成未来汽车工业发展最为严重的瓶颈。以中国5%的人均GDP增长率计算,到2015年交通的能源消耗将是现在的3倍,国内的原油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3)政策环境因素带来的威胁。第一,不合理的税费延缓了中国私人汽车消费热潮的到来,成为制约汽车消费扩大的最重要的因素。第二,不完善的金融政策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汽车消费的增长、汽车市场的扩大。第三,交通管理政策。长期以来,城市交通管理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道路交通的变化,城市交通拥挤程度日益加剧。由于中国存在混合交通、城市道路占用严重、停车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交叉路口秩序混乱、道路的不合理占用等方面的问题,而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很低、管理手段落后、设施缺乏、交通法规教育及执法力度不够等等弊病,导致了通行能力的下降,也加剧了交通供需失衡的矛盾,给交通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以上分析说明:入世后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面临的危机是多方面,多数危机是汽车工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而成的,入世环境的变化使这些新老危机进一步加剧,如果不加以消除,将直接危及中国汽车工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对策

汽车工业企业应充分认识所处的环境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通过卓有成效的危机管理活动,制定有效、合理的危机管理对策,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和危害,获取危机中的商机,激发汽车工业企业更大的活力。

1.战略创新策略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辅以必要的政府政策引导的前提下,以国内大的汽车集团为基础进行重组,在此基础上推进与国外大型汽车集团的合作与重组,向国际大型汽车集团的实力靠近,缩小与外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差距,更好地迎接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挑战和竞争。目前,中国仍要继续扩大和加强与世界领先汽车集团的合资与合作,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对利用外资的政策和政府管理的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做到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尽快地缩小与国际发达水平的差距,共同面对加入WTO的压力,更有利于免受国际汽车龙头企业产品的直接冲击。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实力。

2.自主发展策略

中国的汽车工业企业要在国际上立足,就必须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品牌,拥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应当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使中国市场对高质量、高档次的产品需求不断上升,中国企业必须作好迎接市场升级的准备,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迎接市场升级的挑战。首先,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官、产、学、研大联合,集成各方面的技术创新资源和能力,构建起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具有雄厚的创新实力、运作机制良好的创新平台,从而与产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在关键的产品和技术上形成持续创新力,实现新一代汽车技术的重点突破,从而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大技术研发与科技投入的力度,形成自我设计开发能力,带动中国汽车产业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再次,构建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加强国际国内合作。鼓励企业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不断研制、开发、生产新车型。

3.人才策略

汽车工业企业在实施人才战略时,要突出四个重点:

首先,培育真正的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发展所急需的优势资源之一,企业家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因素,企业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稀缺资源。特别是经济转型中汽车工业企业的改革与成长,急需大批企业管理帅才的支撑。其次,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知识、信息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情况,中国的汽车工业企业既要留住人才,更要吸引外来人才充实自己的队伍。再次,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建立良好人才开发运行机制。最后,实行人才资源提升和人才国际化双战略。在人才资源提升战略方面:一是提升汽车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教育层次,专业教育中心高移,以本科教育为主,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数量。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提升现有人才尤其是具有中专以下学历人才的文化技术素质,争取到“十五”末期,现有人才中5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水平。三是吸引高层次学历的海外人才,回国投身中国的汽车现代化建设。四是进一步提高汽车系统的人才管理水平、布局水平、效益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使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进而进入到国际先进行列。在人才国际化战略方面:一是培养中国自己的,在人才管理和培养方法上与国际接轨,并能够进入国际科技前沿、与国际同行交流密切、有较大影响的汽车科技大师和高技术创新人才,以及培养一大批精通国际惯例、善经营会管理的国际技术人才和国际商务人才。二是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中国工作,为中国的汽车工业献计献策,同时把大量优秀的汽车人才送到海外工作、学习、进修和交流,逐步形成符合国际惯例并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三是把握住引进海外人才的关键点,投入足够的资金,引进急需的优秀拔尖人才,并积极扩大人才劳务出口,寻求合作发展,开创广阔的人才空间,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4.加快汽车服务业发展策略

加快并提升汽车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既可以应对开放汽车服务贸易所带来的直接冲击,提高中国汽车服务业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减弱服务贸易开放对汽车产品市场的全面影响,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1)从宏观经济政策上加快汽车服务业的发展。要允许汽车工业企业进入汽车服务贸易领域,鼓励和推动汽车工业企业与金融、保险、租赁行业的合作,以促进汽车金融服务、汽车保险服务、汽车租赁服务的较快发展。尤其是要尽快对非国有经济开放汽车服务业,打破国有企业对汽车服务贸易的垄断地位,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平等竞争,通过加强市场竞争程度推动汽车服务业的资源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各类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2)依赖体制改革加快汽车服务业的发展。一是解决汽车制造业与汽车服务业,尤其是汽车金融业和汽车保险业的体制分割和体制障碍,沟通、加强这两个产业的内在联系;二是改革与汽车服务贸易相关的贸易、财税、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体制,形成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三是要加快国有汽车服务企业的体制变革,大力发展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汽车服务公司,尽快加强汽车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汽车服务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5.提升核心竞争力策略

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工业企业能获得超额利润,有了雄厚资金实力,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也就能更好地抵御危机,降低危机对企业的威胁程度,追求核心竞争力是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战略。首先,汽车工业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汽车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汽车市场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汽车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其次,要集中资源从事汽车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第

三、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个汽车工业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对汽车工业企业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一般技术、通用技术、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第四,在汽车工业企业管理方面,应加快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企业领导体制、法人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资产经营管理体制等,为汽车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证。第五,塑造独特的汽车工业企业文化。竞争对手可以模仿技术、品牌,惟独不能模仿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这个价值观无形中能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6.发展电动汽车策略

从治理环境污染和调整能源结构的角度出发,中国发展电动汽车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企业危机管理范文4

[关键词] 商业秘密 危机管理 机制

危机,是指对组织基本目标实现构成威胁,要求组织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关键性决策进行紧急回应的突发性事件。商业秘密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商业秘密泄露会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正因如此,商业秘密泄露被看作企业危机。

一、商业秘密泄露危机成因

1.企业内部泄密

(1)人才流动。人才流动是企业内部泄露商业的最广泛途径。人才是商业秘密的“活化体”,在离开原企业时,虽然仍负有对原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义务,但正如美国贝克法官指出:“当一个雇员终止了与其雇主的雇佣关系后,他有权带走‘受雇佣期间有用技巧、经验和知识’”。

(2)企业对商业秘密保护不力。首先,企业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系统性不够,仅将商业秘密局限于技术信息类,忽视了对经营信息类商业秘密保护;其次,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严密性不足,没有分层次、点面结合保护,致使商业秘密流失。

2.企业外部泄密

(1)以合法的手段获取商业秘密。在实践中,企业相对人可以从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申报的科学技术成果,有关技术人对生产工艺的翔实介绍等方式中收集该企业的信息,通过分析、归纳、综合、提取得出相应的结论,获取商业秘密。另外,商业秘密不具有其他知识产权研究开发的专有性。对企业相对人的独立研究开发,通过公开途径获取企业的技术信息和管理信息,法律并不禁止。

(2)以非法的手段获取商业秘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做了归纳,有四种情形:①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②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③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④第三人明知或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仍从侵权人处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

二、构建商业秘密危机管理机制

1.泄密危机预防

(1)建立商业秘密管理监控机构。企业应视商业秘密管理任务的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监控机构,努力做到管理“三归口”:一是职能管理归口,避免“政出多门”。即由统一的管理监控机构对技术成果进行分类、确定商业秘密的密级、保护范围、保密期限;二是技术输出归口,避免“各自为政”。如某企业在技术输出上有多个出口,既有各二级单位的科协、技协,又有相关的职能、科研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现象;三是商业秘密侵权监控归口。对他人的侵权行为进行监控,有效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应以有效控制商业秘密接触范围,消除泄密隐患为主要目的制定。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包括:商业秘密载体保密管理制度;保密要害部门、人员管理制度;对外宣传保密规定等。

(3)积极推行契约管理。目前较为通用的契约管理是签定竞业限制合同。由于竞业限制是对员工自由择业权的限制,因此企业必须对此限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竞业限制只是对人员择业的一种限制,不能简单等同于保密义务。竞业限制期满只意味着受限制人员不再受择业方向限制,并不意味着免除保密义务。

2.泄密危机处理

泄密危机处理是商业秘密危机管理机制的主要环节,主要有以下几步:第一步:听取商业秘密泄露危机事件报告及评估当危机发生时,企业负责人须召集企业高层听取危机事件的报告。企业高层听取汇报后,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对商业秘密泄密危机事件的发展趋势、对企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以及企业能够和可以采取的措施等重大事情做出初步的评估和决策。

第二步:组建商业秘密泄露危机处理小组。当企业最高负责人对危机事件作出了初步评估和决策后,应立即成立危机处理小组。该小组有权调动公司的所有资源,有权独立代表公司做出任何妥协、承诺和声明。一般情况下,危机处理小组应由企业相应的商业秘密保护管理监控机构的最高负责人或企业最高负责人担任小组负责人。小组其他成员应包括:公司法律顾问、公关顾问、业务负责人、行政负责人、人力资源负责人和小组秘书等。

第三步:启动商业秘密保护应急预案,认真做好证据收集工作。由危机处理小组对可能泄露的商业秘密,如产品报价、客户名单、合同协议、业务报告等进行及时整理和归纳,并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来保护企业的利益,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第四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维权途径作了规定,主要有:协商解决、申请仲裁、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当商业秘密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权利人可根据侵权性质及程度,选择最简单、最利于实现自己维权主张的司法救济途径,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

3.泄密危机事后管理

(1)增强企业全员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使员工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明确在工作中使用商业秘密的行为规范等。

(2)改善组织管理。商业秘密泄密危机处理后,整个危机管理活动并没有结束。企业必须重新审视整个危机过程,并可借此契机重新调整组织结构,采取必要的技术防范措施。

(3)离职员工管理。员工离职后,企业应跟踪管理,尤其是企业的核心员工。分析表明,雇佣离职员工所花费的成本往往是招聘新人所需费用的一半。实施离职员工管理重在理解和沟通,企业要认真了解员工离工原因,通过建立离职员工关系网络保持双方的联系和交流,适时提供相关职位和鼓励优秀离职员工回归。

总之,建立商业秘密危机管理机制是企业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避免商业秘密外泄及维护合法权益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刘 刚: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施 丽:论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J].前言,2007.7

企业危机管理范文5

伴随着危机管理的研究,危机信息管理也应运而生并且发展起来,危机管理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概念的提出。危机管理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其中典型的案例是古巴导弹危机处理,爆发于1962-1963年的美国和前苏联;1966年前后发表在《大西洋论丛(Ⅱ)》的《危机管理:新的外交》是A.Buchan的著作,是最早写有关危机管理方面的论著。第二阶段,危机管理的初步探索时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指1966年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个时代的论著遍布政府、军事、战争、能源、外交等各个领域,是一个研究的。第三阶段,危机管理研究的繁荣阶段。这个阶段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这是危机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研究,在宏观领域的危机管理研究持续火热的情况下,微观领域的危机管理日益活跃,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二、企业危机信息管理研究的热点和现状

(一)危机信息对企业的影响和企业信息能力问题

如何任何和评估危机是危机信息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广义的危机是指:“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的事件和已经导致灾难性后果的事件。”而狭义的危机仅指:“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事件。”企业面对危机的态度、应对方法的不同会导致采取的应对措施也不同,最终对企业的影响也不同,一般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企业毫无危机信息的意识,无法对危机做出应对的措施,在危机面前毫无办法,最终导致公司瓦解;第二种:企业对危机信息管理没有系统性,处于无章法状态,这样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导致企业损失惨重;第三种,企业的危机信息管理比较成熟,在应对危机时能及时对危机进行评估并且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有效化解危机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附加值。

(二)危机信息传播过程和媒体管理问题

危机的产生是有一定过程的,不难想象危机管理也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从萌芽到爆发到消散,再到危机后重建。在媒体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信息来源多样化、传播多样化都加速了危机信息的传播。企业需要更好的掌握危机信息,加强对媒体的管理,为企业危机管理的正确传播打下基础。

(三)企业危机信息管理人才问题

成功的危机信息管理是由人来完成的,人和危机团队是危机信息管理中的关键因素,危机信息管理需要危机管理的人才,或者是具备一定危机管理能力的人。从普遍意义上来讲,危机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如下:第一,强烈的责任感和见微知著的预见能力。这是指危机信息管理人员能够快速的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能够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危机发生的前兆;第二,较强的心理素质和承压能力。危机信息管理人员要能够在各种信息不足和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捕捉有用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降低危机造成的不良影响;第三,自信且稳重,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信息管理人员在面对危机时要不急不躁,利用各种资源做出危及应对的策略。

(四)企业危机信息管理方法和工具

企业应对危机信息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多种多样。方法主要有:快速决策分析、平衡记分卡、专家紧急咨询法、经营影响分析(BIA)、员工资源管理(CRM)或团队资源管理(TRM)等等;工具包括报刊、杂志、电台、电视、网站、短信和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网络、广播系统、移动通讯等。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和方法,通过有效的外界沟通,满足大众的信息需要。

三、企业危机信息管理研究的难点

(一)企业危机信息管理中的信息有限问题

第一,信息的不完全性。一是,指信息的滞后性;二是,指由于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人才,导致经验信息的指导。信息的完全性导致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顾此失彼。第二,信息不对称性。危机发生后,由于个方面原因的限制,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企业只能在不确定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应对。第三,信息过载和信息不足并存。由于目前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危机发生后会有大量的信息涌入,但是真假难辨;同时,企业有用信息又严重不足,致使决策者难以做出决定。显而易见的,信息作为企业危机管理的关键因素,其有限性只能减少,不能根除。

(二)企业危机信息管理体制问题

企业有效的、快速的应对危机,有效的管理危机信息,满足群体对信息的需求,这些都需要企业建立一个信息管理体制。危机信息管理体制要划分不同的组织架构,进行权限划分,各部门各司其职。总之,危机在来的时候不会给企业任何准备,企业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三)企业危机信息管理人才培养问题

危机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企业面临的第一位的问题。目前,国外的很多商学院设置了危机管理的课程,专业化的危机管理咨询公司也为企业提供抓也的危机管理方案,其中危机信息管理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是,危机信息的不确定性导致危机管理的练习难以深入。特别是在我国,企业处于转型期,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训练,培养危机信息管理能力,这是大部分企业面对的问题。

四、结束语

企业危机管理范文6

2001年,××厂××车间因受产品限产、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产品成本高等原因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出现了检修费用严重不足、设备老化、检修及维护成本高、职工情绪低落等危机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该车间结合“爱创”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变职工观念,促使职工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增强危机管理能力,精心维护设备、降低检修、维护成本,最终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一、树立危机管理意识。

危机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危机预防、危机处理进行管理。“众人拾柴火焰高”。为此,车间将“爱创”活动溶入思想政治工作中,从思想上树立起危机管理意识,凝聚人心,稳定队伍。车间领导、党团委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统一了思想,结合“爱创”活动和该车间生产实际情况响亮地提出了,以“找差距、严管理、树形象”为降成本总体思路,并狠抓了“三不放过”和“两个必须。

一是职工未建立危机管理意识不放过。主要是针对职工思想顾虑多,信心严重不足的情况,车间增加××厂的当前的严峻形势的危机透明度,依靠政治思想工作,让职工首先树立危机预防、处理的危机管理意识,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党政工团各司其职,在开展政治思想工作过程中,着重落实了“爱创”活动开展的意义和必要性的学习,抓好“三个讲清”,树立“两个心”,以达到树立危机管理意识。检修全体职工开展座谈会,学习和讨论的座谈会内容主要包括:“爱创”活动精神与具体内容的实施意见、《××厂形势任务教育》、《产品信息与调研》等,达到“三个讲清楚”的目的,即:讲清楚公司、厂、车间面临的严峻形势;讲清楚实现奋斗目标的有利条件和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不利因素;讲清楚车间和各班组的自身任务和措施。除了以上的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讲解外,还在党员中开展“先锋、旗帜”活动,要求党员在困难的形势下首先建立关于成本的危机管理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争当“四个模范”,达到“两个心”的实现,即:树立走出困境、战胜困难、实现奋斗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四个模范”指的是争当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模范;立足岗位,争创一流的模范;关心企业,勇于奉献的模范;团结群众,共渡难关的模范。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形成了车间、班组全体职工上下一体,一起探索出路,相互鼓励士气,彻底消除职工的“日子难过天天过”的消极思想,最终形成危机意识,树立危机管理意识,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去预防和处理危机。

二是未认真落实建立危机管理不放过。它主要是针对现在企业和厂矿普遍存在的一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不落实的的问题。这个方面主要抓好“六个环节”,即:使厂、车间、班组、党小组、团支委、工会小组有步骤地开展目标教育的六个环节。形成统一指挥、有主要内容、目的、任务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通过这个体系来实现危机管理的小组的建立、危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危机管理考核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危机管理的全员培训。

三是检修形象工程建设不放过。针对困难企业,只有形成良好的检修形象,才能谈得上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即:树检修职工“一流”品牌,这就要求干部既要喊破嗓子,更要做出样子,职工也要学出样子来。工作事事争先、干好,才能使使设备运行正常,设备事故时间减少甚至为“零”,才能减少备件消耗和降低维护、检修费用,也就才能真正发挥危机管理意识的作用。

四是危机管理意识必须要动之于“情”。动之于“情”主要是针对职工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切实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厂、车间向公司争取了全额工资和部分奖金,使职工的一日三餐得到保证。协调并安排好待产、休产假的女工的休假和工资,使用权女工休得安心、工作也工作得有劲。使希望在职工心中冉冉升起,职工从精神上站起来,形成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

五是以多种形式强化全员危机管理意识。只有认识到班组是企业的最小细胞,是产品生成的最前沿阵地和最基层单位,是质量、品种、效益的直接承担者,真正对每项设备负责的是职工本人;只有充分调动全员都来当家理财,意识到自己不是旁观者是而参与者。而这些都需要多种形式的强化教育,只有提高设备事故、隐患、超成本等危机的透明度,让职工了解并参与全员质量管理和技改,多提合理化建议和控制备件质量。让职工意识到厂的危机情况和车间班组成本考核不是目的,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而是通过成本核算发现问题,找差距订措施,切实做到人人都有来考虑如何降本增效,人人都参与企业管理,才能使设备操作更优化,设备运行更正常,设备使用更经济。也就是才能使职工的危机管理意识更深,危机管理行动更积极,最终知道到危机管理的具体能力。

二、加强危机管理能力

如何通过“爱创”活动来加强危机管理能力呢?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危机管理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了规矩方能成圆,所以要通过“爱创”活动的开展,在全体职工有了危机管理意识之后,建立自我和他人诊断和考核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检查、剖析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才能增强危机管理能力。针对这此环节,制定了该车间当年的经济责任制考核标准。该考核标准在劳动纪律、现场管理、定置点管理、设备检查和检修质量管理、设备事故处理等多方面建立健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程序,各班组还以车间考核标准为基础制定了本班组考核标准,使车间、班组、职工的工作都与指标挂钩,责、权和奖金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