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强化法治社会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强化法治社会建设范文1
摘要:职工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质量和方向。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要发挥工会大学校以及导向、凝聚、弘扬等作用,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
关键词:企业 工会作用 职工文化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对于企业来说,文化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企业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要注意:一是企业要发展壮大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二是企业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样需要文化建设;三是企业要发挥工会的作用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职工素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1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必须加强阵地和机制建设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满足人民基本的文化需求。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对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极大地改变了广大职工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使职工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80后”、“90后”出生的青年正逐渐成为职工的主体,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职业追求更加日益现代化。职工的需求取向和结构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会必须努力适应这种转型趋势,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职工群体的新需求。
首先,企业工会组织要为职工文化建设提供阵地支持。工会文化阵地是职工学习和娱乐的乐园,在这个乐园中,职工可以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陶冶情操,以及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等。其职责是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道德品质和职业技能,同时承担着培养职工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的使命。企业基层工会自行建立“职工书屋”,可以为广大职工读书、学习提供平台保障。要进一步明确企业工会文化阵地特别是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的性质、定位,将其纳入职工文化建设体系。
其次,建立和完善职工文化活动的机制。机制为职工文化活动奠定基础和提供保证。为此,企业要建立以下制度:一是基层工会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同时企业将文化活动的开展、规模、效果等纳入年底考核的范围;二是加强各基层工会职工文化活动的交流,定期组织现场参观、学习,进而相互提高;三是汇集企业有才艺才能的职工,定期组织职工艺术节,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职工文化生活的需要。
再次,建立企业才艺职工储备库。企业工会组织在开展职工文艺展演、文化节等时,要注重不断地挖掘多才多艺的职工新人,建立和完善职工才艺储备库,为进一步提升职工文化活动水平、推动和谐职工文化建设储备大量的优秀人才资源。
2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必须发挥工会宣传教育职能
企业工会组织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和作用,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主动适应服务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根据不同职工群体的娱乐倾向、求知需求和消费水平,努力开展健康有益、寓教于乐的活动,用先进文化思想占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阵地。
2.1 强化宣传功能。要充分发挥企业工会文化阵地的宣传作用,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大力宣传工人阶级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宣传职工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
2.2 强化教育功能。企业工会组织必须坚持以职工为本,把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各自的发展目标和行业特点以及职工队伍的现状,坚持适应新形势对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和职工群众的新期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倡导和组织职工多读书、读好书,运用读书节、读书会、读书征文、学习讲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加速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2.3 强化培训功能。工会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思想和业务技术素质,增强职工的竞争能力和本领,是工会为职工办的一件大好事。各级工会组织要结合职工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技术水平,借助社会力量,利用联合办学的模式开设培训班、学习班,共同搞好职工培训工作,为广大职工学习提供服务。
2.4 强化娱乐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针对职工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生活需求,以及选择性强的特点,将传统项目和新项目进行结合,同时将各种活动与优质服务结合起来;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文化建设,以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职工书屋、职工之家为载体,不断丰富基层文化体育活动的内涵,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 结束语
总之,企业工会组织在职工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创建职工文化的同时也倡导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构建和谐企业,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协调、宽松、和谐、理解的良好环境,为企业开展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全区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
-2014年).
强化法治社会建设范文2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推进法治建设、打造法治中国,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的奋斗目标。可以说,没有执法者内心对法治的信仰、崇尚和敬畏,就不会有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外在表现;没有执法者的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也不会在全社会形成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这就要求政法机关既要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赢得公信力,更要通过自身行动向社会传递法治的理念和法治的信心。监狱民警作为政法机关工作人员,理应也要成为法治的建设者和社会道德楷模。
坚定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民警法律行为的重要支配因素和守法动力。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法治文化的形成以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为前提。就监狱工作而言,就是要将法治“口号”内化为民警自愿自觉的行动,培养民警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敬。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增强民警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引导民警增强身份意识,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自觉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在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载体上下功夫,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用民警喜闻乐见的潜移默化的体验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有效形式,让民警受到熏陶和感染,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强化法治自觉。
推进执法公正。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政法机关处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从实体、程序和时效上充分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监狱民警既要善于从法律视角依法执法,又要善于从社会视角处理问题,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努力使每一次执法活动都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一方面,各级领导要自身过硬、以身作则,为民警带好头、放好样,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对违规违纪行为,要采取“零容忍”态度,敢抓敢管、动真碰硬,营造良好氛围;同时,民警要认清形势,积极学知识、学业务,练技能、练技巧,切实提高公正执法能力,确保法定职责履行到位、执法权力依法行使。
强化法治社会建设范文3
关键词:法学理论;法治乡村;路径初探
1我国“法治乡村”建设的必要性
十政府工作报告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建立法治化的社会。法治国家是全方位的法治,不仅要全面推进党的法治,做到依法执政,还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府法治,而且要推进社会法治,从而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可见,法治社会是依法治国重要领域和重要一环。建设法治社会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的法治,法治国家就无法推进;同时,法治社会建设可以为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法治乡村作为法治国家建设农村的重点领域,提倡新农村的法制化建设也势在必行。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全面重申了依法治国理念,再次为加快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是完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意志、愿望和新期待,广大农民也对依法治国充满了信心和期望,他们强烈呼吁和衷心期盼建设一个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宜居乐业的“法治农村”,把美丽乡村建设和管理真正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的发展轨道。
近几年,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扩大,而农民的法律需求也日益增多,尤其在中国乡村社会的特殊性氛围,更加迫切的需要加强农村法理化法治建设。然而,从目前法治乡村来看,如何加强农村的法治建设,提高村民的自我民主意识,从而建立良好的农村秩序,最终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恰恰是我们在“法治乡村”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2“法治乡村”建设的问题及现状
2.1宣传不到位,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当前农村法治状况无法适应新常态下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一方面是基层乡村干部无法胜任农村法治宣传员的角色,在工作中没有很好的重视农村的法治化建设宣传工作,推行落实国家政策往往摆在主要工作方位上。另一方面是法治宣传员的乡镇干部在工作中下乡时间短,日常工作任务繁杂,导致大叔村干部无暇宣传法治乡村重要性。虽然法律对农村村民自治的主体、客体、内容及村民自治的程序、违法实施自治行为的法律责任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在实际的法治操作过程中,村民自治的真正作用还是难以发挥。最后,国家普法法治宣传队及其法律志愿者更多的是在城市中心普法宣传,而很少甚至没有普及到农村。农村法规体系的缺失进一步致使村民在某些情形下依旧无法可依,目前法制建设多停留于立法层面,在村民守法及其执法依然存在问题。
2.2法治意识薄弱,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农村作为我们国家依法治国方略推行的重要社会群体而言,整个农村因为种种原因对法律的认知及认同度较低,村民的守法意识及其要受法律保护的意识都很差,村民对农村的礼仪习俗的尊崇遵循都超过了对法治化的应用范畴,大部分农村都缺乏现代法治化社会所应具有的民主氛围。我国农村受自然经济条件的制约和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加之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村民自治对农村大多数村民、村干部是比较模糊的概念,农村法治文化的建设及其农民的法治观念赶不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下的法治管理,法律在调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作用不够明显。加之农村社会法治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和谐有序发展。同时,农村传统文化观念中的家族观念、血缘关系、宗族派系相对于村民自治而言更是占据了社会管理的主流方式。基于农村整个经济基础水平和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专门针对农民的专门法律知识培训还不够系统化,普法教育的知识水平与普及程度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与我们现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乡村中提出的新知识型农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村民的法律知识和能力。而这一切,农民传统观念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法治化的进程。
3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若干路径
强化法治社会建设范文4
一、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1、强化政法机关职能。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切实增强“三服务”意识,把支持企业发展、稳定企业生产经营放在突出位置,帮助和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等制度,依法防范和化解企业法律风险。妥善处理因经济发展而引发的涉企诉讼案件,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应对危机,真正做到为政府分忧,为企业解难,为发展护航。
2、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排查调处机制、应急处置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和隐患,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掌握工作主动权。切实加强“三级”调解组织建设,拓宽矛盾纠纷调解渠道,提升矛盾纠纷调处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发生。继续开展党政干部大下访、矛盾纠纷大调处的活动,着力推进陈年积案、重点问题的处理,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二、规范依法行政,打造法治型街道
1、加快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的依法决策机制、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努力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效精干、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
2、规范政府行为。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备案率达100%。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清理规范性文件。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完善执法人员上岗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培训考试机制,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3、完善监督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电子监察。建立行政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依法行政考核结果分析、应用、处理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行政诉讼裁决、行政复议决定100%得到履行。
三、推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规范法律服务市场。加大对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加强法律服务机构自身建设,提高其自律性、诚信度和公信力,创造良好的法律服务环境。建立健全法律援助质量监督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加强针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机构建设,确保经济困难的群众获得公正平等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
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政法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执法考评,严格司法人员职业准入条件和程序,推进政法队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司法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建设,实施执法绩效考核工程,大力开展执法绩效、办案质量等考评考核。
四、强化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法治创建氛围
1、深化“七五”普法教育。进一步健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加强公务员在职法律轮训,并将培训考核结果纳入实绩考核。加大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法律六进(进机关、进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认真组织年度“百场法制宣讲”、“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着力提升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2、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坚持法治与文化的高度融合,充分发挥街人文资源优势,整合新闻媒体、科研等社会力量,创作一批有质量的法治文艺作品,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汇演,繁荣法治文化,树立法治文化品牌,使法治文化成为我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知晓率和认同度,营造街道浓厚的法治建设氛围。
五、加强组织领导,提升法治创建整体水平
1、健全法治建设工作机制。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整合法治建设资源,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工作指导,积极履行法治建设工作领导、统筹和监督的职能。明确工作任务,完善工作制度,准确定位,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切实提高各成员单位法治建设的工作成效。
2、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强化法治建设领导责任,将法治建设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及时调整和充实九里法治联络员队伍,加强对法治联络员的培训和管理,定期召开联络员工作会议,及时交流信息、反馈情况,确保法治建设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注重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宣传
强化法治社会建设范文5
一、抓好制度建设,加强本局依法行政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建设。要充实调整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成员,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成员,确保本局依法行政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2、加强制度建设。要以文件的形式制定出台《区司法局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区司法局告知服务制度》、《区司法局执法回避制度》、《区司法局执法听证制度》等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要征求各科所意见,并要经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讨论,出台后的规章制度要汇编成册,发至各科所学习。
二、抓好队伍建设,提高本局干部依法行政意识
1、开展各类法制学习培训活动。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参加培训班及业余自学等形式,组织本局干部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法律援助条例》、《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等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依法行政意识。
2、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组织一批干警参加全市统一执法证培训与考试,提高我局执法上岗率。
三、抓好本职工作,推动依法行政工作再上新水平
1、推进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开展司法所“一所一品”活动等工作,提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民生问题;积极培育我区规模较大的企业人民调解组织,提高企业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抓好社区矫正日常监管制度的落实。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动态报备工作,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社区矫正电子监管系统的功能,继续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和自动化监控,提高监管工作水平。
强化法治社会建设范文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化服务大局意识,把检察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下,努力践行服务大局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使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一、把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当做检察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
社会稳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维护稳定,也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工作重点和大局,这就要求检察机关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政治责任感,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把维护稳定摆到检察工作的首要位置。因此,第一,检察机关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社会稳定出发,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活动,重点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以及盗窃、抢劫、等多发性犯罪,积极配合严打斗争,使之不在检察环节出现梗阻。第二,认真查办领导和领导机关交办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案件,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杜绝和避免矛盾激化。第三,认真依法搞好接待工作,努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能力,把无序防引导到依法举报的轨道上,妥善及时、扎实有效地解决群众反映的与检察职能有关的问题,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集体访和重复防。第四,认真开展犯罪预防工作,加大法律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送法进企、送法进校、送法进村”活动,以“检察建议”为手段开展个案预防,提高公民的守法,懂法意识,极大地控制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二、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真抓好自侦案件的查办工作,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查办经济型职务犯罪和“侵权”渎职型职务犯罪,是维护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需要。也是检察机关自身职能所在。不办案就是不讲政治的表现,就是失职,因此必须以对党、对人民认真负责的态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把此项工作抓好。要统一执法思想,注重执法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坚持“围绕大局定重点、围绕重点抓办案、围绕办案促稳定”的工作思路,除了加大打击力度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的大要案之外。同时不放过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可能导致治安隐患的村干部贪污挪用的案件,要从为党和政府排忧解难的角度出发办理此类案件,努力扩大执法的社会效果。
三、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我国的基本国策。而要实现“法治国家”这一目的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司法公正。检察机关是国家特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充分行使职权,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就是检察机关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一是要加强立案监督。对有关部门该立案而不立的要督促有关部门进行纠正:二是要对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裁定,不管是有罪不究还是冤枉无辜,也不论是重罪轻判还是轻罪重判,只要属于罚不当其罪的都要提出抗诉;三是对刑事侦查、审判活动和刑罚执行中不论是违反实体法还是违反程序法,都要督促有关部门进行纠正。对于诉讼活动中刑讯逼供、枉法裁判、行为只要构成犯罪都要坚决给予查处:四要加强民事行政诉讼的监督,要坚持敢抗、会抗原则,在抗准上下工夫,特别针对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的、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正确裁判的及因导致枉法裁判的民事、行政案件进行监督。理直气壮地发挥民行抗诉职能,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司法公正。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利,以实际行动推进依治国进程。
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为国有企业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