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传统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老的传统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老的传统文化

古老的传统文化范文1

【关键词】民间艺术;象征性;艺术语言;艺术观念

一、中国的民间吉祥艺术基于共同的情感追求

中国民间艺术大部分情况下是以追求吉祥幸福为目的,而非追求艺术目的的泛艺术创造,是千百年来普通大众表达情感的象征,同时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表达生存与繁衍美好祈愿的艺术史。求吉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人类共同的情感,世界上的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求吉的艺术形态。这样共同情感的求吉心理使民间吉祥艺术超越了通常狭义的艺术语言观念的束缚,使它渗透普及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民间吉祥艺术包括我们常见的吉祥图案、文字和一些具有隐喻的象征文化内涵的艺术形象和符号。

二、中国民间吉祥艺术具有传承悠久历史、追求单纯吉祥的淳朴情感的特征

民间吉祥艺术在其发生发展、艺术功能和形态、艺术符号和艺术内涵等方面,始终与民间群体生存生活密切相关。民间吉祥艺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民间群体的情感依托和生存基础。民间吉祥艺术渗透于民间习俗的各个方面,是民众祈求生存、繁衍和吉祥的艺术手段。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民间吉祥艺术能够与中国的民间吉祥艺术相媲美,因为它传承历史悠久、一直追求淳朴率真的单纯吉祥的情感。

(一)简单概括民间吉祥艺术的发展要素

1.生存与繁衍,是民间最基本的生命主题。

2.信仰与民俗,是民间吉祥艺术发展的核心与载体。

3.辟邪、纳福、求吉,是民间吉祥艺术观的主要文化内涵。

4.传统的传承、群体共同的创造,是民间吉祥艺术观的主要源泉。

5.主题、题材、造型、色彩形成民间吉祥艺术观念表现的完整体系。(象征隐喻的艺术手法,是民间吉祥艺术最典型的语言表达特征。)

6.民间吉祥艺术从初期质朴生命功利价值的追求,逐渐倾向社会化、世俗功利价值的选择,也反映出封建社会从初期到没落的社会伦理价值观的变化。

(二)研究民间吉祥艺术具有现实意义

民间吉祥艺术是伴随着封建农耕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所以民间吉祥艺术仍然残存和蕴含着大量的古老的深层文化和生命内涵,成为我们研究各个民族的艺术传统和民族心理情感的重要文化精神参考。一个民族的继承和发展应当基于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仔细选择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部分进行传承和创新,还应该关注民族传统中具有人类普遍情感价值的因素。

三、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观

(一)生存与繁衍,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最根本的生命主题

各个民族在生活中都有追求吉祥文化的印记。生存与繁衍,是世界上所有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根本的生命主题,中国民间吉祥艺术也正是围绕着这个古老悠久的生命主题开始繁衍传承的。民间许多吉祥物的古老文化源头是从民族原始文化中的神灵观念和图腾崇拜中产生的,如陕北剪纸中大量的龟、蛇、鱼、蛙和生命扶桑树等纹样造型。

(二)多重因素影响了民间传统文化吉祥观念

1.原始文化中的神灵观念以及图腾崇拜是一个主要因素原始社会的陶器装饰图案人面鱼形纹是人纹和鱼纹的结合,包含了神灵观念和图腾崇拜,反映了原始时代人们强烈祈求渔猎收获的愿望。

2.传统巫术的占卜与求祥以及《周易》、阴阳五行观等对传统吉祥观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传统巫术崇拜,在春秋末期已经形成人们对天地万物的总体认识的阴阳五行观,以及在阴阳五行观的基础之上完成了从数术到哲学思想体系的重大转变的《周易》,都影响了人们对吉祥观念的认知。

3.民间吉祥艺术观的文化内涵生存与繁衍是整个民间艺术的生命主题,吉祥艺术内涵多以文化象征功能来直接或者间接体现(比如各地区的上梁仪式)。同时民间艺术文化内涵约定俗成,新的吉祥图案的产生也在这一基础上产生(比如喜字文化象征纳福求吉、辟邪趋吉)。同时民间吉祥艺术具有十分突出的传统继承性,但是仍然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灵活性,它具有强大的包容和吸收能力。

(三)民间吉祥艺术的语言

民间吉祥艺术是长期积累的民间习俗生活中的文化现象的概括,其在艺术语言上表现出广泛的文化特征。民间吉祥艺术的语言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艺术形象式的造型语言表现、图案文字式的符号语言表现、行为仪式的动态语言表现。

1.艺术形象式的造型语言

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吉祥的内涵是民间自古至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形式,其形象鲜明、艺术效果多样,充满了艺术魅力。(年画、剪纸、建筑等,这些艺术形象是民众在长期的生活中群体选择创造的结果,其中很多艺术形象来源于原始的图腾崇拜;部分艺术形象来源于长期流传的民间文化传说和文化。)

2.图案文字式的符号语言

象形的图案符号:剪纸中的“五福捧寿”等;非象形几何符号:剪纸中的“万字纹”、辟邪物的八卦镜、建筑中的窗格;直接应用文字:建筑习俗应用吉祥文字、嫁娶用喜字、使用吉祥内涵的短语(紫气东来)等。

3.行为仪式的动态语言

民间吉祥艺术除了常见的用艺术手段创造的语言形式,也包括约定俗成的求吉习俗,它是民间习俗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蒙古族的“祭敖包”,江西的“傩戏”、成人礼)。民间吉祥艺术中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生存文化内涵和睿智的哲学思想,民间吉祥艺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民众审美趣味的变化,其吉祥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主要是民族群体的纳福祈祥的心理逐渐强化,使许多吉祥图案的原始而古老的内涵逐渐淡化,日益趋向单纯吉祥寓意的表现。

(四)观念艺术语言的表达

1.象征隐喻的观念艺术语言表达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传承与发展中,象征和隐喻的大量应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既给民间群体追求生存和繁衍的吉祥心理带来蕴藉,同时也使民间吉祥艺术得到更加广泛和长久的发展。象征和隐喻的表达手法,不仅是民间吉祥艺术,也是其他民间文化的表现手法。例如:戏曲、文学、诗歌、俗语、汉字(汉字一字多意,文字之中隐藏着传统文化内涵和哲学意义)等,陕北剪纸中在表示吉祥的公鸡身上剪刻“云勾子”纹,是不可缺少的雄壮的象征。隐喻多是表现多子多福,不直接表现实际生活中的情趣,比如男女交合、多子多孙的含义。

2.谐音式的艺术表达谐音的艺术手法在民间俗语、歇后语和诗歌中多有应用,民间吉祥艺术中的诸多形象也采用了谐音式的艺术表达方式。结语民间吉祥艺术渗透于民间习俗的各个方面,是民众祈求生存、繁衍和吉祥的艺术手段。中国民间吉祥艺术具有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时至今日,探讨吉祥艺术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蕴依然有其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张宪昌.年画是艺术符号[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3]山曼,柳红伟.山东剪纸民俗[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2.

[4]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5]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古老的传统文化范文2

【关键词】傩戏;抚州;网络传播;保存;流传

中图分类号:J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16-02

“傩”是兴起于远古时期的一种巫术形式,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科学观念混沌的社会条件下,先民们不能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去解释自然界中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而采用一种原始的歌舞形式来迎神驱邪,因此早期的傩戏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傩戏在民间祭祀仪式的基础上融合舞蹈,充分吸取各种地方艺术形式的精华而形成一种戏曲形式,蕴含着丰厚的文化价值。傩戏的面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夸张的面部表情、斑斓的色彩,彰显出一种原始的、野性的艺术美感。傩戏是古代社会娱神和娱人的重要方式,目前这种古老的戏曲形式仍广泛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少数民族地区,而尤以江西省抚州市的傩戏最具代表性,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大众的娱乐生活和休闲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已经逐渐走出人们的视线,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挫折。但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如果将以傩戏为代表的濒临失传的艺术形式与网络传播方式相结合,将十分有利于民族文化精粹的保存与流传。

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与网络传播媒介的结合

传播是指信息的传播过程,而网络传播是以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为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网络传播具有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多以及传播范围广等优势。网络传播的种种优势恰好对推进傩戏的传播与流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与网络传播媒介的结合必将为傩戏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首先,傩戏主要盛行于农村等偏远地区,农村交通闭塞,与外界沟通少,导致这种艺术形式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传播,极大地阻碍了傩戏的外传与推广。当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长期处于闭塞的状态时,其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就会大大降低。如果长期得不到创新和发展,必定会衰败与凋落。这些都不利于傩戏的长远发展。而且,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祭祖活动不断减少,年轻的一代不愿意继承这种艺术形式,傩戏更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与此同时,受众群体也在大幅度地缩小,愿意观看演出,并且懂得傩戏文化内涵的人也越来越少,这两方面直接决定了傩戏的衰落与凋敝。古代的很多艺术形式都要依靠口耳相传才能保存下来,以至于很多艺术失传。现在正处于互联网技术发达的时代,如果眼睁睁地看见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就这样慢慢凋落,以至于若干年后人们提及傩戏的时候只能在字典上看到一条简单的解释,这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存是一笔巨大的损失。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能够将傩戏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完整地保存下来,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具体了解其起源与发展的不同阶段,又可以感受到鲜活的艺术表演。

其次,傩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地域的流派和风格,在表演形式等方面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别。比如抚州的傩戏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傩戏、四川和安徽的傩戏就存在很多细微的差别。但长久以来碍于传播途径的制约,这些分散的傩戏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与交流,没有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那么,如果能够将这些散布于各个村落的傩戏组织起来,提供一个可供交流的平台,不同地方的傩戏形式可以进行对比和借鉴,那么将十分有利于傩戏形式的不断发展与丰富,同时将有利于傩戏的长远发展。网络媒介恰好能够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能够打破不同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从微观层面看可以给不同地区的人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从宏观的层面看,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和沟通。不同国家的千差万别的文化观念和风土人情将在这里发生空前的碰撞和融合,既有利于促进傩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同时也可以不断丰富傩戏的文化内涵。

二、通过网络传播促进傩戏发展的可行性

傩戏进行网络传播是必要的,并且是可行的。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网络如同空气一样,对人的生活同等重要。人们每天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从中进行筛选、阅读,这是当代人们主要的信息来源,在网络中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参与到网络的虚拟环境中。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傩戏如果想要生存和发展下去,网络传播是可供选择的最有效的途径。

首先,网络是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的,可以以网络传播为媒介,构建相关的专业论坛、微博、视频网站对傩戏进行推广,扩大其影响力,这既是保存这种艺术形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给致力于傩戏研究、戏曲研究以及传统艺术形式保护的学者提供一个可供交流和发表意见的专业平台,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可以共同携手创建一个宣传和传播傩戏的网站。例如,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黄梅戏网站就会出现近8640000个相关搜索条目,这其中包括提供专门的欣赏和下载活动的黄梅戏网站,还有大量的名段欣赏、跟名家学唱黄梅戏等相关链接,而且还与央视某频道建立合作关系,推出央视黄梅这样一档节目。黄梅戏的网络传播模式是成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网络传播使黄梅戏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普通老百姓空闲时间的消遣途径之一。宣传和推广傩戏完全可以借鉴黄梅戏的网络传播模式。通过推出专业的官方网站、举行相关的宣传活动、定期推出相关的新闻资讯等方式为傩戏的发展争取到一定的话语空间,继而加强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傩戏作为传统文化要传承下去,首先就要让受众了解到还存在这样一种艺术形式,而且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当下的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网络。网络上的热点具有极快的传播速度。利用傩戏中的宗教元素带来的神秘感,可有效吸引网络上的读者。在宣传傩戏以及傩文化时,宗教的神秘性是其中重要的一点。抓住这一点,不仅可以吸引那些求新求异的观众,也可以令众多的知识分子、有识之士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活动中来。

其次,将傩文化的宣传与地方旅游宣传相结合,扩大宣传的规模。以抚州傩戏宣传为例,抚州是下属于江西省的一个市,可以说这是一座货真价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先后出过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父子等文化巨匠,这里的历史人物都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影响,是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宣传点。如果将地方旅游的宣传与傩戏的宣传结合起来,那么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够有效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扩大傩戏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可以与各大旅游网站合作,推出相关的旅游线路,在参观名人故居、感受地方文化的同时欣赏到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傩戏表演,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切身体验其超高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傩戏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傩戏进行网络传播的必要性

傩戏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对象。当它的发展陷入困境之时,应该结合最新的传播方式帮其走出传播困境,而网络传播的传播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因而,傩戏进行网络传播是十分必要的,刻不容缓。

首先,网络传播信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文字、图片,又包括声音、影像,并且能够将多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如果将傩戏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到网络上,那么就能够永久地保存下来,给后代学者研究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提供宝贵的视频资料,这将有利于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播与推广。相关研究群体或者是对傩文化感兴趣的个体,可以根据视频资料进行研究,既鲜活生动又真实可信。试想,如果没有相关的视频资料,那么相关的研究就只能沦为纸上谈兵,大大降低了其研究的可行性与可信度。目前学术界的傩戏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文化层面,对傩文化中的傩神、面壳、道具、仪式的研究居多。相反,针对节目本身的艺术形式、艺术魅力的研究较少,甚至处于一片空白的尴尬局面。在某种程度上看这种研究是畸形的,对傩戏的研究不应该忽略具体的艺术形式,也不应该脱离具体的表演。

其次,傩戏进行网络传播是一种传播模式和传播途径的创新,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充分与现代文化进行接轨,加强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是对以傩戏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的新的载体。而且网络不仅具有保存的功能,同时这种传播方式也具有参与性的特征,不同的受众群体可以对观看和欣赏的视频、文字的内容进行反馈。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不同声音的表达,另一方面也极大地调动了受众的热情,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到相关话题的讨论中去。比如,可以就受众最喜欢的傩戏节目进行评选活动,活动举办方可以根据点击率的统计以及观众的口碑进行评选。还可以利用当下新兴的弹幕观影方式,观众可以一边观看节目一边发表评论,与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士进行实时在线的互动交流,这些都是这种新的传播媒介的显著优势。加强网络传播,以网络为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与推广,将极大地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必将使傩戏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千年之后焕发出崭新的艺术魅力。

傩文化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灿烂辉煌的傩文化,是中国戏剧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以上对傩戏进行网络传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网络传播是推进以傩戏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形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展春岚.我国傩文化文献研究的计量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6):124-129.

[2]章军华.抚州傩戏演制与文化内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06-108.

[3]张勇华.江西宁都中村傩戏研究――一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47-50.

作者简介:

李惠惠(1987-),女,汉族,安徽阜阳人,硕士,东华理工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文学与文化传播、写作;

黄振华(1977-),男,汉族,江西南昌人,硕士,东华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传播。

古老的传统文化范文3

在那儿,疲惫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和补给;在那儿,我领略了江南之美,它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将乌镇的印象深深地烙在脑海中——

多少楼台烟雨中

走进乌镇,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历史之香。远远望去,那些江南独有的建筑整齐地排列在那儿,沐在秋雨中。墙上的青苔,窗上的木雕,无不透出一丝沧桑感……

我们来到了一条巷子,似乎是条文化街,里面的店铺一一向我们展示了乌镇的特产和独有的文化艺术。那些漂亮朴素的蓝印花布,细致玲珑的木雕,清香甘醇的白酒……还有那幽静的立志书院,清雅的茅盾故居,幽邃古老的当铺……

走在这一条条小巷里,望着两边和远处一座座古老的木屋,仿佛真的是回到了从前……

小桥流水人家

到了江南,不乘船是极可惜的。乘着那天秋雨绵绵,便租了艘船,慢慢地领略乌镇之美。

乌镇充满着诗情。河的一岸是江南人家的房子,朝河的一面大多是阳台。到底是古镇的人!他们在阳台上放了一盆盆花花草草,与河水映衬的十分协调。那些屋子虽然有些破旧,但这却是无瑕的古典美!简直可以和威尼斯媲美了!船摇不到几米,便就要过桥。乌镇的桥有许多样子,它们在清清的河水上投下倩影,令人遐想连篇。

乌镇又是溢着画意。看那河边,杨柳依依,在秋风中轻轻舞动着婀娜的身姿,在水中划过。远处那一片青青的杨柳和河水结合得天衣无缝,那一抹绿为古老的乌镇添了一份新的生命力。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在这古老的乌镇,没走上三五步便能看见蓝印花布、茶庄、木雕艺术品这些传统文化。而那天,却在这古镇上发现了时尚与古典的完美结合。

也是在船上,望见岸上有二对新人在拍结婚照。新娘穿着旗袍,掺着一些时尚的元素,那晶莹的钻戒和淡淡的红妆,在雨中撑着竹伞,静静地站在河边。

在这传统的古镇上,用这样一种现代美来与之结合,可谓锦上添花。这是现代艺术与古代艺术的对话,乌镇的时尚,使她成了一个更富有活力的江南小镇!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下江南,道出《忆江南》这首千古名诗。此番来乌镇,虽没目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壮丽景象,但我绝不遗憾,因为我欣赏到了如此美丽的乌镇!

她,飘溢着浓浓的历史芳香;蕴含着梦一般的诗情画意;点缀着一丝淡淡的时尚气息。

古老的传统文化范文4

甲: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直播间的各位宝宝们

合:大家晚上好!

乙: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甲: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乙: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非常古老的传统节日。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甲:时至今日,端午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2009年5月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非遗文化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乙: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xxx也有很多,像我们的xxx/xxx/xxx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瑰宝。

甲: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xxx特举行——“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

甲:今晚我们将以直播文艺表演的形式提前跟大家一起欢度这个隆重的传统节日,共同领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乙:请听山歌《唱歌要上石马峰》

2、《山歌唱出好兆头》

客家人爱唱山歌,客家山歌渊源流传,客家山歌就是客家人在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客家山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唱法,而是加入许多客家文化和流行元素,创作出来的新山歌更加脍炙人口,得到很多青年男女的喜爱。接下来为大家带来《山歌唱出好兆头》

3产品推介: (茶叶)

4、《水墨兰亭》

书圣王羲之一帖《兰亭序》,成为千百年来书家追捧的最高境界。古典舞《水墨兰亭》将中国书法、音乐、舞蹈完美融合,如墨入水,柔韧相济,动静结合,时而行云流水,时而铿锵有力,使人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风骨与古典舞蹈美妙”。请欣赏中国书法与古典舞《水墨兰亭》

5、《扬鞭催马运粮忙》

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笛声悠扬悦耳,优美动听。喜看稻栗千重浪,机声笑声齐欢唱,丰收不忘国家情,扬鞭催马运粮忙!请欣赏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

产品推介2:(菩米)

6、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xxx为大家演唱《月色溶溶照小径》,掌声有请!

7、《幸福中国一起走》

星星跟着月亮走,葵花跟着太阳走。大河连着小河,幸福中国一起走,大路通着小路,幸福中国一起走。大手拉着小手,大梦牵着小梦,幸福中国一起走。

8、《阳光路上》

走过了春和秋,走在阳光的路上,前行的脚步日夜兼程,不可阻挡,阳光路上旗帜飞扬,科学发展为和谐的中国引领方向,请欣赏男声独唱

结束:

甲:今天我们用直播演出的形式陪大家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

乙:合着优美的旋律、伴着欢乐的节拍,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到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甲:非常感谢直播间的每一位朋友对xxx的关注和支持,也感谢今晚到场的各位演出嘉宾的鼎力相助。以及xxx公司、xxx公司的大力支持。 祝公司生意红红火火,财源滚滚。

古老的传统文化范文5

笔者走访了朱仙镇,了解朱仙镇木版年画目前的发展情况,对从事木版年画的艺人进行了访谈,结合已有文献资料,阅读相关书籍,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思考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与保护,以及就当前木版年画的发展情况如何进行旅游开发给出建议。

1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旅游价值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就有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可见在宋朝朱仙镇木版年画已经及其兴盛。朱仙镇木版年画从产生至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出现最早的年画,其独特地位不可替代。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怀揣着对美好事物的希冀和追求,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民间,经过从业艺人们的代代相传,制作出来的年画充分反映了百姓对吉祥平安、家庭和睦、兴旺发达、五谷丰登、财源广进、人丁兴旺等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冀,表现出黑白分明、惩恶扬善、扶正祛邪的淳朴思想。现有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有很多寓意丰富的作品,比如位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很好的表达了对子女成才的美好愿望。天仙送子、连生贵子寄托了对已婚女性早生贵子的希望。加官进禄则是对中年人事业如日中天的憧憬。松鹤延年是对老年人长寿的美好祝愿。这些都是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迎合了现代人趋利避害的精神诉求,极具旅游开发价值。从艺术欣赏价值来看,朱仙镇木版年画风格独特,人物构造夸张,但又不觉突兀,人物面貌健美英俊而不带媚色。染色全部运用自然染料,色泽艳丽,经久不褪。同时作为北方的年画作品,其用色一反一般年画红脸黄虎的造型,采用白脸黑虎造型,更加形象贴切,符合人们审美,不落俗套,不拘泥传统。这些独特的优势都给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能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具有艺术观赏价值。作为历史文化遗存,古老的雕版代表久远传递的文化信息,带有一定的历史印记,在民俗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古老的雕版采用传统的雕刻技艺,选用上等坚实的梨木作为雕版材料,雕刻技术精湛,制版精致,且专图专版,不重复,极具收藏价值。尤其是近些年,随着人们对传统艺术作品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精美珍贵的雕版被保存下来并作为珍品收藏。作为我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朱仙镇木版年画也受到国家重点保护。这些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2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现状

通过走访,笔者发现大部分的年画制作仍然以传统的小作坊为主,不具规模。这样就很难形成有力的品牌形象,宣传力度不强,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大。此外,制作者间缺乏沟通,造成彼此间的不良竞争,年画的质量参差不齐,销售体质不完善。由于发展缓慢,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作坊式的发展导致了市场销售的混乱。按照传统的制作方式,年画的印制需要刻制雕版,精心选择原料并进行多次熬制,选材制作刷子,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对于以年画为生的商家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部分商家就投机取巧,雕版刻制粗糙,颜料不是用自然原料,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工业原料,这样就导致购买者的心理反感,不利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长久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新的印刷手段层出不穷,不仅适应了现代社会高效产出的要求,而且印刷方式也越来越便捷,成本也越来越低廉,对传统木版年画的复杂工艺、漫长制作过程以及高额成本有很大的冲击。为了谋求生计,大部分父母不支持孩子学习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原有的手工艺人的年龄越来越大,木版年画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老一批年画制作者已经进入耄耋之年,能力有限,年画的发展需要有新的成员加入进来。木版年画的学习是一个从小及大、潜移默化、耗时耗力的过程,因此需要从小培养年画制作的继承人。目前年画的传承一般都是父传子的模式,一般不外传,愿意学习或者希望自己孩子学习年画制作的父母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人传统意识的缺乏和持续低迷的年画市场,出成果缓慢,无法维持生计。另外,其他三大木版年画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3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旅游开发思路

朱仙镇木版年画本身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深度挖掘其旅游价值,在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文化效益与旅游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针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现状,结合旅游提出一些开发的思路。

3.1 合理定位,特色发展

朱仙镇木版年画虽然已经存在了八百多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也应该与时俱进,明确定位,只有合理定位,突出特点,才能在众多的产品中脱颖而出,让人们印象深刻,过目不忘。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年画的鼻祖,这是区分于其他年画最大的特点,因此可以将年画的主题定位为“世界年画鼻祖――朱仙镇木版年画”。同时,邀请专业团队制定相应的宣传标识,宣传微视频,将朱仙镇木版年画独特的制作工艺包含其中。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独特工艺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加大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 3.2 在当地成立专门的木版年画研究所,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进行专门的保护和研究

不断加深人们对朱仙镇木版年画内涵的解读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对于目前已经成立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和研究会,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与时俱进,切实做到对年画的保护和研究。

3.3 大力鼓励发展专业的继承人

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木版年画培养人的扶持。结合当地的发展情况,在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高校开设

专门的课程,把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地域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结合已有的研究中心和保护机构对学习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学子进行相应的鼓励政策,保证朱仙镇木版年画初学者的生计。就朱仙镇木版年画所处地――开封来说,可以结合河南大学、开封大学、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这三所开设有相关专业的学校进行木版年画开发和保护的专业,同时大学也可以根据利用地域优势发展木版年画的研究,定期到制作基地进行观摩,动手制作,向民间师傅学习请教,形成自己的特色学科。已经从事木版年画制作的手工艺人们在与年轻学子的交流中,接触到符合当代特色的思想与文化,了解到现代社会特有的新媒介,彼此交流,可以产生新想法、新作品,避免固步自封,落入俗套。这样,形成一套校企联合培养后继人的合作互动发展模式。 3.4 完善监督机制,文明销售,公平竞争

由于发展缓慢,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作坊式的发展导致了市场销售的混乱。有关部门要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进行资源整合,使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整齐划一,形成一定的规模,只有规模化才能长久发展下去,形成特有的年画产业品牌,从而能实现产业化,不断推进木版年画的发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制定木版年画的生产制作标准,保证制作年画的质量。同时在全镇制定相应的文明销售标准,实行规范化文明销售。

3.5 政府统一规划,加大宣传力度

现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商品的发展离不开有力的宣传。政府可以统一规划,帮助朱仙镇木版年画打开销路,政府可以和相关企业合作,分析朱仙镇木版年画旅游发展的不同客源市场,积极到各地进行推介,加大人们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了解程度。在人流量密集型的地点如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等地方进行宣传,加深人们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印象。同时,顺应时展,合理利用新型传播媒介进行宣传,利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宣传网站,及时更新信息,让人们对木版年画的制作有更加细致的认识。同时利用微信等公众平台建立自己的宣传界面,增加关注量。这些都可以有效的增加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知名度。

3.6 保护古老雕版,增加其收藏价值,开发新版,提升产品层次

古老的雕版用梨木制成,凝聚了古代艺人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创造艺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极具有收藏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人们对传统工艺的追求日益强烈,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响。有关部门近几年已经开始寻找古老雕版,得了一些成效,并且寻找古老雕版的脚步仍在继续。古老的雕版已经不可复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木版年画的发展也应该符合现代风格,艺人们可以结合当代的时代特色开发新的雕版,制作新型木版年画,比如符合时代气息的“中国梦”系列主题年画,以“北京奥运”为主题的奥运年画,符合开封地域特色的系列年画……这些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符合现代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吸引更多的游客购买自己喜欢的年画产品,扩大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销量。除此之外,也可以适当开发高层次的旅游产品,精心制作适合作为挂画的年画展品,可以进行深层次的加工,裱框或者制成摆台,增加其艺术观赏价值,从而能增加其附加价值。游客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私人定制”,有消费能力的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请艺人制作雕版,专人专版,在约定的时间,游客回来取雕版,增加了游客的回游率,在创新年画产品的同时增加了旅游效益。

3.7 开发游客体验式项目,增加游客的参与度

适当让游客参与到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中,只有游客自己动手去印制年画,才能对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有更深刻的体会,才能明白木版年画的来之不易,赞叹古代艺人的智慧,进而加深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加其爱国情怀,在旅游的同时可以接受心灵的震颤,加深对木版年画的记忆。

3.8 建立专门的木版年画博物馆,加深游客的游览深度

博物馆能很好地展现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色,同时也可以很好的保护传统文化。博物馆还有一定的教育价值,相关的研究者可以到年画博物馆进行考察和观摩,开阔自己的视野。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加深下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加强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9 定期举办朱仙镇木版年画展,扩大其知名度

开封每年十月份到十一月份会举办文化节,很好的促进了开封的旅游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可以借鉴其经验,在花卉时间举办木版年画展览,借助花卉的力量增加其知名度。同时,可以定期到外地进行木版年画的会展,扩大其宣传力度,增加知名度。朱仙镇木版年画展旨在宣传木版年画悠久的历史传统以及发展现状,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保护这种珍贵而濒危的民间艺术,进而促进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原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

古老的传统文化范文6

更为可贵的,他总是将中华民族文化的元素融汇于他的艺术创作中,令人一下子感受到博大精深又充满生机的中华文化。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及其承载的民族文化精神,使他的艺术发散出迷人的魅力。他于上世纪80年代设计的中国国航的风凰标志,美丽而简约,将中华民族美好、高贵、祥瑞的祝福传遍世界各地;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广场艺术钟塔群雕竞标,他以五条巨龙组成的高八米的群雕设计一举夺魁;他主持设计北京奥运占祥物,火娃、鱼、熊猫、燕子、藏羚羊五个福娃的创意均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金木水火土,环环相扣,五行相生;2012年,我在韩美林艺术馆看到6尊不同材质的观音塑像,集高贵、典雅、残缺美于一身,其澎湃的精神和艺术魅力令我深深震撼;去年,我看到他为新机型波音777-300ER设计的整体内饰,又惊又喜:风中有云,云中有凤,云绕凤舞,袅袅飞天,机首一个硕大的太极既端庄大方、生动优美,又展现出阴阳相辅、动静相生的传统文化智慧。

结识韩美林不久,我约他为刚刚创刊的《散文海外版》写散文。以他的才华和幽默,以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以他澎湃的激情和艺术灵性,我相信他能够写出感人的散文。1994年10月,我激动地开启他寄来的书信,《谁人地狱?》几个大字赫然入目。作品开门见山,首句便引用赵州禅师的话“但愿所有人升天,唯希望你沉入苦海”。点明了文章主旨,充满苦辣酸甜的人生经历,铸造了艺术家的炼狱。《人生美好,把美留住!》是用散文笔法写就的美学论文。他用俄罗斯大歌唱家夏利亚宾唱歌好转调、郭兰英唱歌爱用装饰音、梅兰芳晚年发福等例子,说明美不需要太雕琢,有时丑的被处理好了也会很美,很有魅力。创作《最难写的两个字……祖国》,他精心写了四个月,蝇头小楷工工整整地抄写了五遍,本身就是书法精品。对祖国的热爱,对正义、正气、正道的呼唤,涌荡在字里行间。《换个活法》更显示出他的艺术性灵。天上、地下、人问――对人生、对世界、对宇宙万物发出了一连串的追问,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一位艺术大家的生命状态,表现出光彩逼人的精神境界。

韩美林与书法结缘,事出偶然。他六七岁时,从土地庙土洞里掏出了几本书,从此把篆书篆字当成了好看的“图画”。不久,他在中药铺看到“龙骨”,把甲骨文也当成“图画”临摹下来。从此,他便与古老的文化、古老的艺术结缘。几卜年来,韩美林的脚步遍布全国各地,从甲骨、石刻、青铜、壁画、古陶、砖铭等文物古迹上搜寻、记录了几千个符号、图形和金文、象形文字,有很多是至今没有被破译的古代汉字,这些被他汇成了《天书》。

创作“天书”时,他的手写得满是裂口,血痕斑斑。他把我带到书房,书架上满满摆放着的大多是古文字词典、图典和古文字研究的书。我敏感地意识到,这将是一本具有重要出版价值的图书,郑重地向他约稿:出于多年的友情和信任,他同意交由我任职的百花文艺出版出版《天书》以天生的悟性与才华,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进行艺术的诠释,道破了艺术与文化的秘符:越古老的,有可能越是现代的;越民族的,越有可能是世界的。

由《天书》,我似乎寻到了韩美林艺术的源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最原始古朴、真实生动的中国文化艺术,赋予韩美林不竭的艺术灵感,使其才思不断,活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