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技术与建筑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技术与建筑设计范文1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L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177-01
引言
高层建筑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反过来也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人们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和施工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就决定了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做好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和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入手,通过分析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建筑使用性能。
1.给排水工程设计
1.1 建筑给水
(1)给水管道设备的选用
我国传统的给水管道材料为热镀锌钢管,这种钢管具有易锈蚀的特点,使得生活用水不满足饮用要求,近几年由于高分子合成技术和添加剂的不断革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塑料给排水管道,如PP-R管、PVC管、PE管、ABS管等,他们都具有质量轻、耐压强度高、输送液体阻力小、耐化学腐蚀性强、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当采用PP-R管等可热熔连接管材时,可将接头设置于地面下,当选择铝塑复合管等非热熔连接管材时,应将连接接头设置于地面上,防止漏水时检修困难。
(2)给水方式的确定
高层建筑与一般多层建筑相比,建筑层数多、建筑高度大、结构复杂,在给水排水技术上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对高层建筑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的选取加压供水设备,如高位水箱供水、气压水箱供水、无水箱变频泵供水等,需要对给水系统进行合理的分区,并加设减压设备以及中间和屋顶水箱,使系统运行完好。
(3)管道设备的布置
1.2 建筑排水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排水立管比较长、泄水量大、落差高、产生的能量比较大,往往会在管道内产生气压波动,最终造成卫生器具的破坏,从而下水道中的臭气侵入室内,污染环境。因此,为了提高建筑排水的效果和质量,要从以下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排水系统运行的安全。
(1)卫生间出现渗漏情况,主要原因是卫生间地面防水未处理好,地面水渗透到下层,因此要做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处理,保证卫生间所有的管道进行严格注水试压后方可进行隐蔽工作。
(2)如果卫生间采用后出水式座便器,侧排地漏,应该将浴盆或淋浴房垫高,各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应沿卫生间地面墙角处引至外墙。器具存水弯、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建筑外墙处。
2.给排水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需要各个专业相互协调配合,尤其是土建施工中,没有做好给排水的预埋工作,将会造成预埋孔洞位置不准确,甚至出现漏埋现象。
在进行楼层施工时,首层一般比较复杂,涉及到的管线、洞口都比较多,从第二层开始就为标准层,其上所有楼层的给排水管道、洞口、管线留设都一样,方便施工,因此需要对土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在高层建筑中,要做好防火措施,一般横干管要穿越防火分区时,需要设置隔离墙和防火墙,防火套管、阻火圈等材料的耐火极限不得小于管道贯穿部位的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阻火圈宜采用阻燃膨胀剂制作,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有效阻止火焰和烟气蔓延,避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3.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法
为了应对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难点问题,特提出以下方法予以解决。
3.1 预留预埋
预留预埋是给排水施工的关键工序,套管、孔洞的预留位置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到给水排水管道的安装质量,最终影响到厨房、卫生间的管道安装;当套管、孔洞的预留位置出现偏差,这就需要将浇筑好的混凝土凿开,重新进行埋设,即费工又费时,因此在现场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图纸尺寸进行预埋,保证对设备的安装尺寸、管道配件的安装尺寸非常熟悉,并绘制出预埋图,才能顺利的完成预埋工作;当预埋完成后,应该做好固定工作,保证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出现移位情况。
3.2 样板层
为了保证标准层的管道安装、尺寸、位置都满足要求,卫生洁具的定位尺寸正确,就需要在施工前由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做好一个样板层,可以在制作样板房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与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沟通,及时处理,最后要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检验验收。
4.施工质量控制
4.1 事前控制
在施工前,要熟悉工程相关文件,并组织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做好施工图纸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通过设计交底就可以了解设计意图,了解工程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图纸会审解决设计中的缺陷、错误,作出相关专业的位置、尺寸、标高协调,解决各专业问题的矛盾冲突,统一各方面的意见,为工程顺利进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4.2 事中控制
工程质量的施工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其控制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应该分清主次,把握重点的进行控制:
(1)严格执行给水排水材料检验制度。在材料、设备进场时,材料管理人员应该核对材料和设备的合格证书,确保所有的材料满足设计要求。
(2)做好隐蔽工程检验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隐蔽验收制度。高层施工中给排水管道安装比较复杂,施工方必须安装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按照规定进行隐蔽验收。
(3)合理组织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组织人员施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
4.3 事后控制
在给水排水工程完成后,要做好竣工验收,根据高层建筑给排水的情况可以按照工序验收、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三个步骤进行,在验收过程中要控制重点,坚决把好质量关,不得让不合格的工序通过验收,不得在没有进行验收的情况下进入下道工序,进而确保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
现代高层建筑中,给排水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满足使用要求,必须严格组织施工,做好施工各环节的统筹规划,并针对施工中的重点问题和技术难点进行科学的施工设计,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施工质量,使给排水工程达到满意的质量效果。
参考文献
[1] 路树生.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J]. 中华建设,2012,08:270-273.
建筑工程技术与建筑设计范文2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工程技术
1、前言
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筑的不断自我突破提供了可能性,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立在一个比较高的工程技术水平之上,是发展未来建筑的新趋势和新希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石油的危机造成了太阳能、风能等各种绿色建筑技术应用而生,节能建筑就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先导,经过在实践中的不断升华和应用,最终成为另外绿色建筑。随着绿色环保的提出和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识。
2、绿色建筑的含义
绿色建筑主要把是指绿色建筑没有对环境造成危害,能够充分的利用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并且确保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一种没有污染的建筑,又可称其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或者节能环保建筑等它最大限度的节约了资源消耗、保护了环境和减少了污染,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并不仅仅指一般含义上的立体绿色,而且代表着一种概念和象征。
3、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的比较晚,发展的比较缓慢,与国外的绿色建筑相比,差距比较大。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项目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在数量和来说,我国城市建设每年完成的建筑面积数值比较庞大,其中真正纯绿色的建筑数目比较少。近年来,我国高度的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严格的要求建筑绿色建筑,保护环境。截止目前为止,我国以绿色建筑评价、住宅性能、建筑节能为蓝本的三大性能指标体系为根本,以节能环保、舒适生活、节能科技为主要技术集成,以实现当代城市科技绿色生活品质为目标,国内绿色建筑评价机制正在蓬勃发展。
4、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更新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节能、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材料资源的回收和重用,减少废弃物,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
4.1 老师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更新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4.2 要遵循生命周期设计原则二设计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调研、规划及设计、建筑的施工与使用、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材料回收与处理等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对环境及人的影响的设计方法。
4.3 利用并行工程技术,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思想,把并行工程设计的技术运用到人居环境的设计中,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绿色设计中的各因素,并在设计过程中随时在各环节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实现多因素、多目标、整个设计过程的全局最优化;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遵循生态。
5、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更新策略
5.1 节约能源。
绿色建筑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建筑的采暖和空调以及围护结构,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整体布局。
5.2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以及建筑材料的选择过程中,都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处理。要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做到最大限度的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要节约水资源,包括生活用水和建筑施工用水量。
5.3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与施工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要和谐一致,动和静相互补充,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创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建筑室内空气要清新,温度和湿度要适中,让户主感觉气候的良好,身心健康。
5.4 “绿色”设计
(1)室内空气质量设计健康建筑要减少污染物、排除污染物、用新鲜空气稀释室内空气。(2)水质容易受到工业和农业的污染,引起了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关心。要尽量采用市政水,无市政供水时才进行除菌处理。(3)提高房屋能源效率,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改善围护结构。(4)减少房屋设计对工地、林木、煤炭、石油或与水有关的原材料的需求,缓冲对环境的压力。
5.5为了使工程技术与绿色建筑设计相结合,应摒弃现代建筑中对于艺术造型和视觉冲击的过度追求,提倡将满足实际功能需要的工程技术为绿色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在充分实现工程技术更新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实施保障的前提下,应以建筑单体为实施的主体,基于个体建筑绿色生态自组织,积极采用先进结构工程技术,如新能源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等逐步实现和塑造一个生态平衡的新城市。
5.5.1自主利用绿色能源的建筑,防止开发能源对生态平衡破坏。在风能未来的建筑能否利用风能,实现采集能量和建筑设计结合;在太阳能上,窗户与太阳能板相结合,采光的同时就采集太阳能;自然雨水收集雨水不再需要排走,而可以通过地源热泵和一系列蓄水系统成为统一的供水系统;生物能根据研究,藻类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能量,能否将它们作为建筑的表皮,一方面遮阳,另外一方面提供能源。
5.5.2利用生活、生产垃圾的建筑,防止继续对生态破坏。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建筑垃圾总是在拆迁中不断产生,能否利用它们达到回收目的,或者在设计中尽量利用旧建筑改造。处理净化和利用污水的建筑:净化已经破坏区域污水处理器成为建筑结构支撑,加入绿化和公共空间的污水处理器。
6.结语
绿色建筑的观念已经很受人们的高度重视。但绿色建筑只是一个载体,给居住其中的人们提供了生活的平台,还需提倡全民的“绿色”意识,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合理的、有效的使用绿色建筑提供的功能,区避免因为追求一时的享受而破坏了环境生态,影响了绿色建筑原本设计的功能。绿色建筑的本质在于循环利用资源,其直接效果就是节约了资源,有利于资源的自然循环,保护了自然环境和地球环境。但是绿色建筑的观念并未步入平常百姓,因此政府大力宣传绿色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从而逐渐增加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怡,孙潮.浅析上海世博会西方发达国家馆绿色建筑理念[J].现代城市研究.2011(06).
[2]宗德新,曾旭东,王景阳.基于建筑性能模拟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与思考[J].室内设计.2012(04).
[3]刘启波,周若祁.生态环境条件约束下的窑居住区居住模式更新[J].环境保护.2003(03).
建筑工程技术与建筑设计范文3
关键词 精品课程 建筑施工技术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专业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主干课程,对培养建筑工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建筑施工技术》具有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工程施工方法多、学科综合性强等特点,再加上学生接触施工现场的机会有限,缺乏现场经验,故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有必要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进而把该课程构建为建筑工程类的精品课程。
1.1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长期以来采用课堂教学、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随着近几年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迅速发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所脱节,同时参观实习环节也不是很理想,比如:实习现场有限。因此,传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弊端。
1.2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社会背景
当前,在建筑业3893万从业人员中,生产一线的人员技能低,绝大多数未经任何培训直接上岗,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专业技术人员154.6万,经营管理人员194.6万,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和5%,两类人员合起来仅9%,这个比例数远远低于全国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
1.3研究意义
从企业调查得知,多数企业近几年建筑工程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的人数成增长态势。究其原因:现在我国正在高速发展大力搞建设,从大体方面讲,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比较好。企业希望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其职业岗位能力真正达到技术员相应的理论和技能水平,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2建设目标
2.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
积极主动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逐步构建双德育人、双纲导教、双堂施教、双师执教、双向考核、双证就业的“六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
2.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通过人才引进、院校进修、校企双方互派人员挂职锻炼及互兼互聘等途径,经过两年的重点培育,形成一支由3名专业带头人、5名骨干教师、15名“双师”素质教师和10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素质优良、专业技能过硬、“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2.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目标
结合企业产品开发实训项目,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需要;在企业设立和完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角色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企业教师进行指导,学院与企业共同管理,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
2.4第三方评价机制建设目标
建立并完善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通过与用人单位、行业、协会人员以及学生家长定期进行座谈交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走访等措施,为教学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等提供科学依据。
2.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有效发展国家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和技术优势,强化服务与辐射能力的建设,深入开展与企业间的生产协作、技术开发和技术培训,以及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使各类培训达200人次/年以上。
3建设内容
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
3.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思路
参照施工员、测量工、安全员、质量员、资料员及造价员的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课程与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企业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创新教学和学习方式;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强化顶岗实习,生产性实习实训(顶岗实外)比例大于教学总课时的60%。
3.1.2按照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确定课程开发的方案
(1)研究课程目标
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是建筑施工能力。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搞好《建筑施工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是整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能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根据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联系关键岗位,制订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目标,开发职业能力要求表。
(2)按职业教育的特点重新制定课程内容与结构
按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对施工知识和施工技能的要求,并把素质教育融洽到教学全过程中。召开现场专家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调查在现场应用有一定规模的新技术、新工艺。组织力量编写新技术、新工艺的讲义,拍摄新技术、新工艺的音像资料,及时补充到教学中。与现场专家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多次开会研讨,构建以施工员岗位建筑施工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结构。
表1: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结构
(3)按“教学做合一”的原则设计教学方法,研究确定合适的教学手段
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可行性,充分考虑关键职业能力训练的要求,从院校实际出发,结合政府财政支持建设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本课程特点,采用以现场教学为主,其它教学形式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授课计划,使建设思路落实到每一教学课时。
3.1.3按规划进行课程资源建设
(1)建设具有专业和地域特色的课程教材与指导书
2014年底,计划编制《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指导书》等一系列校本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和教学指导书。
(2)图书资料及网络资源建设
根据在校生人数计划年内完成并上网的教学资源有:课程大纲(含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评价方案)、实习指导书、主要工种施工录像(购置)、施工技术动画演示、图文并茂的电子教材、电子课件等。
3.2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和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按照“双证、双岗、双向”的三双原则,建设一支整体实力强,教学水平高,在全国同类职业院校中具有示范作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在三年的建设期内,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12名;增加10名专任教师,再增聘10名企业兼职教师,使教学团队达到35人,专兼职教师的人数比达到1.3:1,“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5%。
3.3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企联合、中高职衔接、分段递进式教育”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本着立足教学、服务行业与地方经济、产学结合、校企共赢的原则,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建设大土木类专业为主体的办学定位,并为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使之成为系统性强、环境真实,集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省内一流的工程施工技术实训基地。
表2:实训项目一览表
4结语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精心设计项目载体和训练任务,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国家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评价标准,“建筑施工技术”在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设计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相信通过我院精品课程的建设,必将有力推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深层次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德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特色与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建筑工程技术与建筑设计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设计;施工技术要点
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质量犹如其本质要义一般在建设中备受重视。由于一项工程在施工建设中,包含的环节较多,涉及的工序、工种较多,因此,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需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电气施工是其必不可少的环节,电气设计与施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为此,根据电气设计与施工技术的要点,做好电气施工工作,对于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意义重大。
1 建筑施工中电气设计的概述
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电气施工环节中,电气设计应遵守的原则主要包括:其一,电气设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对它的要求;其二,在最大限度的满足要求时,电气设计要考虑最经济最简单的的方法进行设计,而且在设计中一定要保持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三,要确保电器元件准确合理,确保施工后的电气系统正常运转;其四,为了给后续工作留有余地,在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考虑全面性,为后续的设计与改进保留一定的空间。
从内容上说,电气设计一方面包括电气原理图设计,另一方面包括电气工艺的设计。其中,电气原理图设计内容包括:(1)电气设计任务的拟定。(2)根据计划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力拖动方案和控制方式。(3)根据方案和主要的控制方式,对电动机进行选择。(4)就建筑物的总体状况,设计出合理的电气控制图表。(5)选择适合的电器元件,根据所选的类型和数量,制定出详细的清单。(6)最后一步,就是根据总体设计书的内容,编写出设计计算说明书。
而电气工艺设计,其主要内容主要涉及到三点:(1)对建筑物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设计出合理的电气设备总体装置,绘制总装置配图和总接线图。此环节应重点结合建筑中的实际情况,因此往往需要经过多次修改的过程。(2)根据电气设计原理图的设计,分析各组件电器元件的分布,绘制安装接线图,标明安装的方式和接线的方式。(3)根据整体的情况编写出维护说明书。
2 电气系统在建筑物施工中安装的要点
2.1 施工前准备工作要点
施工开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电气设计人员要对电气施工的工作进行深入了解,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对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给予判断。例如,电气设备线路的固定件预埋,这就需要电气设计人员能根据周围的环境结合自身的专业水平,然后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体现,建筑物结构施工图表要力求准确、合理,从而给正确施工给予正确指导。因此,电气安装人员与建筑物施工人员要在共同合作下,对施工前的电气施工图纸要进行仔细的审核。
2.2 基础阶段的施工要点
完成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之后,下一环节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施工阶段。在基础施工中,电气安装人员与土建人员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配合意识。一方面,在施工中,电气安装人员对于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的位置以及止水挡板的预埋,需要提前给予判断。而且这一系列工作都必须在防水之前完成,若在防水之后完成不仅破坏防水工序,而且也会导致日后渗水问题的出现。尤其重要的,由于不能进行二次返工,诸如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的位置以及止水挡板的预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确保一次成型。
2.3 结构阶段的施工要点
因为土建浇筑混凝土的顺序是逐层逐段的,根据土建建筑的要求,电管的暗敷工作,要逐层逐段的进行。作为整个电气工程中最重要的程序,如果没有做好暗敷的工程就会使整个建筑物的施工速度受到影响,还会对之后的电气安装工程带来影响,使的总体的电气安装质量下降。
在土建施工中,首先要对楼板内配管进行浇筑水泥,由于此时底层的钢筋往往是绑好,上层的钢筋没有绑扎,故而在施工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将钢筋踩坏。在浇筑水泥的过程中,电气技术人员要全程跟随,这样能避免灯头盒发生移位,而且在出现电路的问题时还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修复。电气施工中防雷引下线的焊接工程也要根据土建结构的施工进度进行。应用柱子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这时在各处的柱子主筋的两根钢筋用油漆进行标记,油漆的颜色要明显。
2.4 装修阶段的特点
在装修阶段,电气施工人员要确定管路预埋的位置和一些灯具的安装位置,由此要先对土建施工的结构进行细致的了解。通常情况下,土建在砌筑断墙之前,放线的员工要将水平线及隔墙线进行核实,核实准确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施工。砌筑断墙之后要进行抹灰,这时电气工人要对墙面上的所有预留的孔洞进行查看,根据设计中的规范要求进行核实,待审核合格后就可以将箱盒进行稳注。然后再将所有的暗配管理进行检查,检查的过程一定要力求详细,不能有遗漏。在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穿上带线,将管盒堵好。在抹灰工序中需注意在箱盒处抹灰不能留大敞口,相反,必须确保平整。
对于避雷设施的设置中,要将防侧雷的均压线与有金属性物质的地方进行接地连接,如铝合金的门窗,这就使得隔板和保温板的安装成为电气施工人员与土建人员共同完成的工作,在施工中,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开口锯进行接管,而且要求准确掌握好开口槽的尺寸。
在安装照明工具时,必须等完成刷料工序后方可进行,安装时要仔细,格外小心,切不可对已经完成刷墙工序的墙壁造成二次破坏。由此,这又要求电气施工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配合意识,要根据前期土建施工人员的安装与设计,完成照明工具的安装。
3 结论
综上,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电气施工的质量好坏对于整体工程的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从整体而言,电气施工中,要结合电气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独特特点,从施工前准备、基础阶段、结构阶段、装修阶段四个阶段进行综合考虑,根据每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个阶段的工序要求,做好配合工作,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柳,谢晓曦,柯善文,宋敏哲. 浅谈建筑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J]. 陕西建筑, 2008,(11) .
[2]苏萍秀. 浅议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成本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9)
[3]迭勇,刘振,王少强. 对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浅析[J]. 陕西建筑, 2008,(08) .
[4]刘苏, 俞开文. 住宅电气设计的几点体会[J].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09,(05
[5]孙小雷. 浅谈综合楼建筑的电气设计[J]. 电梯工业, 2007,(03)
作者简介:
建筑工程技术与建筑设计范文5
关键词 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10-0190-02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作为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后浇带设置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从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在地下室后浇带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工程实际情况以及相关规范等内容对后浇带位置进行确定。因此,应采用有计划的方式对地下室后浇带进行应用,促使后浇带施工难度降低,对施工人员长期困扰的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保证了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1 后浇带的设置的含义
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中,仅在施工过程中对临时性变形缝进行保留的方式则被称之为“后浇带”。该变形缝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当有一定时期保留之后,即可浇筑成整体性的无伸缩缝结构。所以,作为一种特殊性的施工缝,仅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其次,变形缝受到结构温度收缩应力以及差异沉降的影响,也被称之为设计中的沉降缝及伸缩缝。随着建筑工程中伸缩缝及沉降缝逐渐被后浇带所取代,促使建筑平面设置达到灵活效果且施工便捷。在具有较大平面尺寸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进行后浇带设置时应进行30m~50m的间隔,促使混凝土温度收缩以及干缩等不利因素产生时能够使结构受到的影响明显降低,从而在结构中产生较好的抗裂效果。通常情况下,在高层和裙房相连接位置的裙房一侧对一道后浇带进行设置,该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将高低层之间对结构造成的差异沉降现象降低,防止结构裂缝现象形成。
2 后浇带的作用
2.1有效处理沉降差问题
通常高层建筑和裙房结构和基础设计是构成一体的,但对后浇带进行设置时会对该两部分进行暂时性断开,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且超过50%以上的沉降量已完成时,即可对连接部分运用混凝土实施浇筑,促使高低层建筑物构成统一的目的。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对基础的不同受力状态进行分阶段的分析,分别实施强付校核作业。在整体计算时,应充分对由于后期沉降差而产生的附加应力进行考虑。该方法要求具有较好的地基土。在施工过程中房屋的沉降能会基本完成,且还应对以下调整措施进行运用:
1)有效对压力差进行调整。由于主楼有较大荷载存在,在整体基础上通过降低土压力的方式以及加大埋深的措施,促使附加应力得到有效减少。采用相对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对底层部分抽中,进一步增加土体压力,从而将高低层次产生的沉降区域均衡状态;
2)有效的对时间差进行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应先对主楼进行施工,当主楼的构成达到基本完成之后,且确保沉降完成后,即可实施裙房施工,实现后期沉降的效果达到统一。
2.2减小温度收缩所造成的影响
在硬化过程中,新浇混凝土会有收缩现象产生。通过受热已建成的结构会产生膨胀现象,而受冷则会有收缩现象发生。通常情况下,在施工结束后的1~2个月内是混凝土硬化收缩最常出现的阶段,而温度变化也会对大多数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当变形受到限制之后,结构内会出现温度应力,甚至引发裂缝的出现。若进行后浇带设置之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收缩会产生自由实施的作用,进一步减少收缩应力的程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制约了温度应力,最终达到结构对温度变化抵抗的效果。
3 后浇带的设置
在设置后浇带的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具有开裂问题存在,后浇带的设置能够示范大部分的约束应力,其次,通过膨胀混凝土填缝的方式对残余应力进行抵抗。当由于施工原因进行后浇带设置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由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位置进行确定,促使后浇带的间距处于合理有效的阶段。通常矩形建筑物的后浇带之间有30m~40m的间距。采用便于施工的原则与结构构造相结合的方式对后浇带的宽度进行确定。
后浇带所处位置的梁板受力钢筋应处于贯通状态,避免有断开现象出现。若梁、板之间有较小跨度存在时,对钢筋的配置可一次进行。当梁、板之间有较大跨度存在时,可以结合规定要求实施断开。在补齐混凝土之前,应确保焊接操作结束。在未实施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之前,禁止有模板及支柱超出的现象发生,否则会导致梁、板出现变形的现象。
4 后浇带施工的施工工艺
4.1模板的支设
结合分块图,在混凝土浇筑层区域进行模板的支设。在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
4.2运用混凝土对地下室顶板进行浇筑
1)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施工方案对后浇带两侧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厚度进行分析,避免出现过厚混凝土导致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增大而形成向外凸出的现象,从而形成尺寸偏差的出现;
2)对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进行运用。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及振捣的过程中,应对分层浇筑的厚度和钢丝网模板与振捣器之间的距离进行特别关注。为了避免在振捣过程中出现水泥浆流失严重的现象产生,应对振捣器与模板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制。
4.3处理垂直施工缝
1)从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进行分析,当混凝土有初凝出现时,通过水压力实施冲洗,清除其中存在的浮浆及碎片。对冲洗效果达到骨料露出的效果即可。其次,还应彻底清洗钢丝网片。当混凝土有终凝出现后即可对钢丝网进行拆除。在施工缝表面运用高压水的作用进行及时冲洗;
2)从木模的垂直施工缝进行分析,先采用高压水实施冲毛,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有关规范要求,尽早对模板进行拆除,并通过人工施工的方式将施工缝位置进行凿毛;
3)当混凝土已经有硬化出现时,应运用凿毛机进行操作;
4)对存在蜂窝或孔洞的位置进行及时处理;
5)在后浇带实施混凝土浇筑之前,需结合喷枪对表面进行清理。
4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
1)后浇带混凝土类型的不同,所对应的浇筑时间也不同。对于伸缩后浇带来说,应结合现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状况对浇筑时间进行确定。一般时间实在施工结束后的42d~60d。当建筑物沉降基本完成之后,即可进行后浇带进行操作。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若存在设计单位对后浇带保留时间中的特殊要求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其进行保留;
2)在对后浇带进行浇筑混凝土之前,应采用水对施工缝进行冲洗,使其达到24h湿润,并对混凝土表面的积水进行排除。在施工缝位置对混凝土内砂浆成分一致的水泥砂浆进行铺设;
3)在后浇带混凝土施工中应采用无收缩混凝土进行作业。在配制时采用膨胀水泥、普通水泥或膨胀剂进行操作。当混凝土出现强度提升后,可采用试验的方式来确定配合比。掺入早强减水剂。由于膨胀剂掺入量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专业人员对膨胀剂的称量应进行落实。
5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保护
1)从底板后浇带进行分析,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位置采用临时挡水砖墙进行设置时,与底板高度相比,临时挡水砖墙的高度相对较高。在墙壁的两侧运用防水砂浆进行涂抹。
2)若底板周围有施工积水存在时,为了避免向后浇带内流入,应运用后浇带两侧50cm宽的位置对高5cm~10cm、宽5cm的砂浆挡水带进行设置。
3)当处理后浇带施工缝完成之后,且确保处于清洁状态时,即可在顶部采用木模板或铁皮进行封盖。采用砂浆进行设置挡水带,在周围运用临时栏杆实施围护,禁止在施工过程中有垃圾堆积现象或钢筋污染的现象发生。
5 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5.1材料的质量问题
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握,确保达到不跑浆现象,且不能对直槎进行留置。当直槎留置之后,会导致梁的后浇带有过大木模分析存在,造成混凝土漏料发生,从而形成混凝土密度不足的现象发生,应在预留的过程中运用斜坡槎的方式进行施工。
5.2客观因素造成的问题
客观原因的产生都会导致未能严格按照施工规定进行工程施工,出现下班部分完工,而上办部分停工的现象。该情况出现时,若对后浇带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会导致沉降裂缝出现,从而对结构造成破坏,当解决新的结构裂缝时会有较大难度存在。所以,通常在加强处理后浇带时,应采用内置高强度钢筋及高强度混凝土的方式对上半部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结构内应力进行有效承担。
6 结论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能够对建筑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作为一项重要的施工技术,后浇带的实际施工可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性质以及作用进行施工及设计,促使建筑工程结构实现合理连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超.高层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J].四川建材,2009(2).
建筑工程技术与建筑设计范文6
【论文摘 要】本文根据工程实例,针对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单身公寓楼及职工食堂地下室底板、顶板后浇带的特点与功能,并对该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保证了整个工程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1、前言
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工程中设置后浇带是工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从建筑的施工过程可以看到,对于高程建筑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必须根据设计、规范及工程具体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后浇带位置。所以,要有计划地对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处理,这样才能减少后浇带施工难度,解决长期困扰着施工人员的问题与难题,保障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控制。
2、工程概况
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单身公寓楼及职工食堂工程,总建筑总面积为27715.3m2,地上25132.7m2,地下2582.6m2,建筑基底面积2582.6m2。其中,单身公寓地上18层,地下一层,高66.9m,梁筏基础,基础埋深-6.5m;职工食堂地下2层,地下1层,高度9.3m,独立基础,基础埋深-6.5m。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采用厚度为60cm的C35、P6抗渗混凝土,壁板为30cm的C40、P6抗渗的混凝土,地下室顶板为45cm厚的C35、P6抗渗的混凝土,平面形状为“”。地下室底扳、侧墙和顶板均设置纵横两道后浇带,后浇带宽度为1000mm,位置在1轴和5-6轴成十字形设置,后浇带总长度合计约为700m,厚度同梁板厚。底板与顶扳的钢筋均为双层双向,中间设有一道钢筋网片。后浇带位置的钢筋密集,该处位置的钢筋搭接长度为950mm,并有4mm厚的止水钢板,因此对后浇带的处理比较复杂。
3、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3.1 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为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将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注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为整体。设计时,应考虑基础在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为整体后的计算,应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
1)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2)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
3.2 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化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1~2个月内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4、后浇带的设置
4.1 后浇带的设置要求
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本工程后浇带宽度设置为1000mm。
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必须贯通,不许断开。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在未浇注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4.2 后浇带的具体做法
本工程后浇带主要指地下室底板、外墙和楼层梁、板后浇带。其具体做法如下:
1)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做法见图1。
5、后浇带的施工
5.1 模板支设
根据分块图划分出的混凝土浇注施工层段支设模板(钢丝网模板),并严格按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
转贴于
5.2 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
1)后浇带两侧的结构混凝土浇注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因浇注厚度较大造成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导致尺寸偏差。
2)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注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注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的严重流失,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Φ50mm振捣器时间距≮40cm;采用Φ70mm振捣器时间距≮50cm。
5.3 浇筑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1)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用手压混凝土表面能出现指纹),用压力水冲洗(水应呈雾状),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
2)对木模板处的垂直施工缝,可用高压水冲毛,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尽早拆模并及时用人工凿毛。
3)对于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要使用凿毛机处理。
4)对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应进行修补。
5)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喷枪(用水和空气)清理表面。
5.4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保护措施
1)对于底板后浇带,在后浇带两端两侧墙处各增设临时挡水砖墙,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
2)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积水流进后浇带内,在后浇带两侧50cm宽处用砂浆做出宽5cm、高5~10cm的挡水带。
3)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清理干净后,顶部用木模板或铁皮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四周设临时栏杆围护,以免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堆积垃圾。
4)基础承台的后浇带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垃圾杂物掉入后浇带内。保护措施可采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应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
5)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的保护措施可采用砌砖保护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本工程的防水效果,尤其是当后浇带遇到地梁时较难清理。为此,我们拟不渗漏。在底板、地梁砼浇筑完毕后,用九夹板封盖,并派人检查,以防杂物落入其中,在两侧砼浇筑60天后,用高一级掺有12%UEA微膨胀剂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密实,浇筑前应进行钢筋除锈,清除浮浆、碎石等杂物,并冲洗干净。
5.5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
1)不同类型的后浇带混凝土的浇注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一般为施工后42~60d;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在一些工程中,如果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保留。
2)浇注后浇带混凝土前,用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24h,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3)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用膨胀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宜掺入早强减水剂,且应认真配制,精心振捣。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膨胀剂的称量要由专人负责。所用膨胀剂和外加剂的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适当延长掺加膨胀剂的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以使混凝土搅拌均匀。
4)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后仍应浇水养护,养护时间≮28d。
5.6 地下室底板、侧壁后浇带的施工
地下室因为对防水有一定要求,所以后浇带的施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GB502082-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也有专门的要求。其中第4.1.9条规定: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该条为强制性条文。另外,4.7.5条对后浇带的防水措施也作了如下要求:
1)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
2)后浇带的接缝处理应符合规范4.7.4条施工缝的防水施工的规定;
3)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
4)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在地下室后浇带的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理。
5.7 后浇带施工的质量控制要求
1)后浇带施工时,模板支撑应安装牢固,钢筋应进行清理整形,施工质量应满足钢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密实、不渗水、不产生有害裂缝。
2)在后浇带接缝处加强防护,最好设置围栏,并作表面覆盖,防止后续施工对后浇带接缝处产生污染。
3)后浇带后浇砼在施工前一定要认真试配,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后浇砼的施工;浇筑时,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机械振捣最好从中央向后浇带接缝处逐渐推进,并在距缝边80-100mm处停止振捣,避免使原砼振裂,然后人工捣实,使其紧密结合。
4)浇注后浇带的混凝土必须按规范的要求留置试块。有抗渗要求的,应按有关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6、结语
可见,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单身公寓楼及职工食堂工程的地下室按此后浇带施工处理方法,保证了工期及施工质量。完工至今,后浇带位置无开裂、漏水现象,效果良好,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为今后同类项目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