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法治社会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法治社会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范文1

关键词:法制;企业;社会责任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正日益成为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各国针对此次金融危机进行救援的同时,更是引发了对企业应如何承担该责任的新一轮热议和关注,各国政府及普通百姓均认为,企业应履行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大家共渡难关,才能尽快摆脱此次危机所造成的影响。

那么,何为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正式定义虽经国内、外论坛多次讨论,却仍莫衷一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CSR理念: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

世界银行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责任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的利益。其中,雇员利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作为强大的经济组织,在其追求利润的同时,社会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还须分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达到社会公平,维护公众利益。具体说来,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和销售质量合格的产品;

2、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3、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4、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

5、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面对全球气候异常、恐怖活动、贸易争端、能源危机等挑战,政府部门、国际组织、新闻媒体均对企业提出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等要求。

这种理念不仅在社会层面,在企业层面也同样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中国企业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其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早在1999年,壳牌(中国)公司就了第一份中文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之后,包括宝钢,中石油、国家电网、东凤汽车、大众中国等众多企业,均纷纷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些称为企业环境报告),中国企业发表报告的数量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截至2008年11月,已有121家中国企业了社会责任报告,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将近翻了一番,这个数字也接近了中国企业历年的社会责任报告的总和。

现阶段,中国外向型出口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的需求最为迫切。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已成为全球资本和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而国际上正在风行的社会责任运动,也越来越直接地影响到这些企业。例如,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例如沃尔玛,不断对中国供应商提高社会责任标准,要求他们改善工厂的劳动条件,保障工人权利、实现产品全面绿色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还比较淡薄,较突出的问题体现在:企业无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作用,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件屡有发生,缺少环境保护意识-向消费者提供不合格产品或服务;缺乏诚信和公平竞争意识等。这即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不利,也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声誉。由于企业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企业不可能自发的承担社会责任,甚至会以损害社会利益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经济目的。那么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就应对企业行为实行一定程度的管制,促使其承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完成这一职能的,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在我国,除了新《公司法》第5条的概括性规定外,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具体内容主要分散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自然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等诸多法律法规之中,这些法律法规虽从不同的层面规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共同构成了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框架。但仍然存在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的问题。如《公司法》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但此条规定只是一项原则性的规定,在《公司法》分则中并未对此作进一步。的具体规定,使第五条并未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产生实际的约束力。在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中,虽然具体规定了企业应履行的强制性的社会责任,如《环境保护法》、《劳动合同法》等,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使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促使企业更好地承担其社会责任。作为政府首先应完善和制定相关的法德法规,以约束企业的行为:

1、以企业社会责任为立法思想,完善和修改现有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制性约束。尤其在环境保护立法方面,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大违法成本。才能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使企业不敢违法,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经过不断努力,我们有了相对完善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一系列相配套的行政法规,但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企业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意识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主要原因在于劳动执法部门没有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处罚力度不到位,存在监管空白地带。因此,执法部门必须寻找切实可行的突破口,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同时以颁布单行法的方式弥补目前某些领域无法可依的不足。

2、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建立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我国已有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都是以经济指标为基础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立法分散在诸多法律法规之中,在企业法、公司法等市场主体法中缺乏一种原则性、宣示性的规定,没有明确不同的企业形态的市场主体承担社会责任的范围。我们有必要在借鉴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企业实际情况的规范化、全方位的企业社会信用和道德评价体系,促使企业改变以往的经营方式和责任意识,形成能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经济核算与评价指标体系。

3、宣传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发挥广大公众依法监督的积极作用,以弥补政府监管的不足和漏洞。制定相应的法律,依法赋予公众监督职责,在法律的高度上确认公众监督行为的合法化。如,公众和社会组织可以根据国家法律。对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提讼,捍卫公众的权益,有关非营利组织还可以定期公布环境报告,对环境问题进行及时分析,以督促企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倡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严圣艳,《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范文2

关键词: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286-03

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类型,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先后涌现,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前,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建设,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探讨、去总结。

一、高职教育要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置专业

一个学校,举办什么专业,当然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办学条件,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从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办学的正确方向,才能真正做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我们学校的前身是原“山东大学电子培训维修学校”和原山东工业大学创办的“山东工大科技专修学院”。从1990年学校创办时起,专业设置就确定了以工科类为主、根据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创办新专业的路子。办工科院校需要大量投入,设备昂贵,往往一个实验室就需要投资几百万元甚至更多,但这并没有动摇学校董事会兴办工科类专业的决心。因为我们办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盈利,而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支持经济建设,报效国家。因此我们积极主动地了解市场、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不断增设新的工科专业。如2008年我们在济南、潍坊等地调研时,在企业的办公室里,在工厂的车间里,都听到焊接方面的技术人才奇缺的反映。有的企业焊接技术工人已经年老,后继无人;有的企业经常为很难找到一个称职的焊接技术工人而发愁。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反映,也不是一个市地的反映。这就引起了我们的重视。企业迫切需要焊接技术人才,我们怎么办?大家商量的结果是:企业所需,就是我们所急。有的同志说:“现在企业急需焊接人才,我们是一个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帮助他们培养焊接人才责无旁贷。”于是,我们立即作出决定,上这个专业!并于当年就积极创造条件向省里申报,很快获得省里批准。企业的同志听说后,非常高兴,称赞我们是真正“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我们开办的多数专业都是根据企业生产的需要和人才缺乏的实际情况而设立的。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学校已逐步形成了以数控技术为龙头,以机械设计制造、电子信息、计算机、土木工程、汽车、管理六大专业为主体,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适合企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学校才牢牢把握住了正确的办学方向,并很好地解决了办学的“出口”问题。就是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2009年我们学校依然取得了整体就业率95.08%的好成绩。

在这里,我想强调两点。一是办学的指导思想一定要非常明确,一定要把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放在首位。在这方面,我们学校董事会的董事长表现得非常突出。董事长吴立春先生是济南三庆集团总裁,他投资办学完全是为了报效国家,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他经常说:“我对学校投资,不要求回报,只要求把学校办好,为国家培养更好更多的人才。”他还说:“办教育是公益事业,不能图赚钱。”正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没有借一分外债的情况下,学校才发展到目前占地656.1亩、校舍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 160万元、图书资料57.4万册、在校生达到6 751人的较大规模的高职院校。他深知办工科投入大,但他在报效国家不图赚钱思想指导下,只要能直接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他就乐意为之。二是“以就业为导向”问题。我们认为,只要你开办的专业符合企业的需要,培养出的人才为企业所欢迎,学生的毕业“出口”也就通畅了。因此,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开办与经济建设“适销对路”的专业,决不能去办那些虽然投入少、但社会不需要、或人才已有很大剩余的专业,那样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误人子弟,而且也与“以就业为导向”背道而驰。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我们认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目前我校在全面抓好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已确定12门课程为精品课程,学校将在财力保障的情况下加强建设,力争办出特色。我校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规律。近年来,我校承担并完成的省级研究课题《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基地建设的探索》等研究成果,对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教材建设方面,我校在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的前提下,积极编写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适应高职教学需要的教材。目前我校教师主编或参编的《机械制造基础》、《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高等数学》等33部教材,已由冶金工业出版社等出版发行。这些教材,均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在使用过程中,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还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出色完成自身任务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通过这种模式的培养,学生在学到了够用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经过生产实践的锻炼,学会了相关的技能,大大提高了动手能力。实践证明,没有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不可能的。我们正是为达此目的,坚持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我们不断探索工学结合的道路,为工学结合提供良好的条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功能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我们从这一要求出发,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努力培育和熏陶学生的职业素养,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其成为技能型人才。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建校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为工学结合创造条件,逐步建成了计算中心、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机械基础、数控技术、电工电子、电气智能、会计模拟、物流仿真、建筑材料等53个校内实验室或实训中心,保证了学生的实验实训开课率达到98%以上。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学校分别与国家数控工程中心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在学校内先后设立了国家数控工程中心山东培训分中心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实验室山东实训基地,大大提高了我校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层次,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社会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我校在加强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先后与浪潮集团、海信集团、中国万达集团、国家核电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苏州力信集团等100余家企业签订了建设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协议,满足了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需要,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增强了就业实力。

学生在校一般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实习和实训以后,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然后学校就将他们送往各大中型企业进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时间最少半年,基本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互惠三赢”。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身兼学生和企业员工两职,他们既是学生,受带队老师管理;又是企业员工,受厂方的领导和管理。他们在生产中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职业能力,为就业创造了条件,而且经济上也有收获,有的月工资高达2 700元,这对于还处于实习期的学生来说是笔不小的数目。带队顶岗实习的教师由于接触生产实际,学习了更多的实践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也有利于他们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企业接收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顶岗实习,不仅增加了知识型劳动力,而且能推动企业的技术革新,提高了生产效率。

我校还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学校已被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基地”,可以颁发十七个工种的资格证书;同时我校还被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批准为考试发证单位,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该局命题的考试,考试合格者即可颁发由建设部制作、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验印的建筑工程施工员和建筑工程预算员资格证书。总之,我校围绕社会需求,精心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推行“能力+特长”的培养方式,积极推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这是保证我校毕业生就业率高,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原因所在。

培养模式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欢迎,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我校机械学院06级数控二班的苑嗣欣同学,去年在他即将毕业的前夕,到章丘市美鹰炊具厂顶岗实习,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对厂里原有和面机进行革新改造,成功研制出新型“双动双速和面机”,成为该厂独享专利的热门产品。厂方为此奖励他一套130平方米的住房,并优先录用他为该厂职工。这件看似偶然的事情,其实内部包含着必然。正像他本人所言:“一切成绩都归功于母校对我的教育培养”。

三、发挥师资和技术优势,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以服务为宗旨”是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高职院校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培养质量合格的学生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在办好全日制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师资和技术优势,同样可以开展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而且是更直接的服务。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发挥学校教学资源优势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去年,我校免费为章丘市培训农民工,培训专业包括高级钳工、维修电工和计算机维修工等,让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农民工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劳动大军,在城市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的工地上,都可以看到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又缺乏知识和技术,成为他们谋职的重要障碍。我校地处章丘市,理应为章丘市的农民工兄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提高知识和技术水平,为他们改变现状出一把力,献一份爱心。因此,我们的农民工培训班都是免费的,老师根据他们的水平进行讲解,并给予实际操作锻炼的机会,包教包会,为他们按上腾飞的翅膀,把劳动力型农民工变为技能型农民工。针对一些企业职工水平较低或专业不甚对口的情况,为了提高职工素质,学校应邀到厂里去或在校内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为企业培训职工。近些年来,学校为山东法因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开办了“机械制造”职工培训班、“数控技术”职工培训班和“机床电器”职工培训班。依托国家数控工程中心山东培训分中心,2009年为中国重汽公司职工开办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培训班。这些培训,为提高企业职工和农民工的技术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深受企业广大职工和农民工的欢迎。近年来,学校组织开展各种培训20余场次,科技咨询达上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20 000多份,培训企事业单位职工2 000多人。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范文3

非公企业也一样,这几年由于政府营造了社会非公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许多非公企业成长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本企业文化。作为非公企业中的工会组织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保证企业文化朝着健康、正确、科学的道路发展,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工会组织要善于利用自身特有的地位,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为做到这一点,有以下几点措施:

一、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创造推行企业文化的基础条件

非公企业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是工会组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工会组织自身的状况如还达不到要求,那怎么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呢?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身基本条件应具备:

1.有专门的工会组织工作机构,对大型非公企业应设立工会专职办公室,配有专职工会工作者,专门从事工会工作。有了工作机构和人员才能开展研究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

2.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架构体系,建立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网络,具备建立集团总部工会条件的应组建集团总部工会,具备建立子公司工会分会的应组建分会,选好热心的能干的工会工作干部――主席、委员、小组长。

3.关心管理好非公企业的每一个工会会员,根据工会法要求,将他们编入所属工会分会、工会小组,工会小组要建立工会档案。

4.建立正常的工会组织活动制度,工会组织的生命在于活动,活动要有内容,企业文化就是主要活动内容之一。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相关活动,研究、讨论建设企业文化中的各种问题。

二、利用工会组织的特有地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

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在创造出自己的基础条件后,对本企业文化建设要加强宣传力度,着力宣传企业文化构建的核心内容和实践细则:

第一,企业要实现快速稳健发展,不仅要靠严谨、科学的制度,也要靠统一的思想和产生共鸣的情感,让全体员工不断保持旺盛的斗志,自觉的融入企业,把个人事业与企业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舟共济,共同成就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公司。

第二,非公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这两个方面。工会组织要广泛深入的宣传“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使每个工会会员和员工都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以便更快更好的融入企业文化营造的工作氛围内。例如,苏宁电器的“企业价值观”是“做百年苏宁,国家企业员工,利益共享;树家庭氛围,沟通指导协助,责任共当。”,这也是苏宁电器企业文化的精髓。而“执著拼搏,永不言败”则是苏宁电器在市场经济中能够不断制胜的企业精神。对于这个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苏宁电器工会委员会牢牢把握这个核心,在日常工会工作中,注重宣传、教育,便于工会会员和广大员工将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结合起来,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

第三,宣传非公企业文化核心内涵的实质性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文化理念,即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企业工会组织要围绕这三个方面的企业文化理念,开拓、创新、发展,形成企业自身的有特点的企业文化内涵。如苏宁电器,企业文化的经营理念是“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苏宁不仅服务于消费者,也要服务于供应商;苏宁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是“制度重于权力,同事重于亲朋”,它要求全体工会会员和广大员工认识和了解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制度是高于一切的东西,任何人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苏宁企业文化的服务理念是“员工以企业为平台,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以员工为财富,为员工谋求发展;企业以上市为契机,为消费者带来回报。”这种含有企业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有机统一了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将全员服务和服务消费者、服务供应商、服务投资者的意识贯穿于企业整个管理和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这些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在开展工会工作中应以为重点的。

三、利用工会组织的架构体系,贯彻、执行、推进企业文化

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架构体系后,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工会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发挥其组织架构体系的作用,由上而下的发动广大工会会员和员工贯彻、执行企业的主要工作任务,体现企业文化精神;同时由下而上的收集、对企业文化的执行情况和需要改进、加强的意见,供企业决策层参考。在推进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特定功能。它们是:

1.教育功能。工会组织要对广大工会员和员工,特别是新进入企业的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利用工会小组会、大会、员工活动等形式开展教育,使他们了解、执行企业文化的标准。

2.融合功能。工会组织应发挥企业文化的融合功能。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应有很强的融合功能,特别是较成熟的大型企业。对于新进入的员工,不论年龄大小、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的工作经历,只要你进入这个企业,时时刻刻都会被浓浓的企业文化氛围感染着,它包容着能够融入企业的每一个入职者。这个过程中,工会组织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3.团结功能和凝结功能。工会组织要发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便于广大员工产生对本企业的向心力,热爱企业,热爱企业文化,能够共同为一个企业发展目标实现而走到一起、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家庭,共同为完成企业任务而努力。一个好的基层企业工会组织应当成为群众政治思想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的核心,发挥好团结工会会员和群众的作用;同样,一个好的企业文化,也能起到团结员工和凝结人气的作用。

4.激励功能和鞭策功能。企业文化所造就的工作环境对每一位员工都是平等的,企业为它的员工提供了同样的事业舞台,谁的付出最多,谁的贡献最大,谁就能够得到公司的认可和重用。这就是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各级工会组织不仅要发挥好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作用,还要对那些表现较差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人品差、素质低、不敬业、不协作的人和事进行鞭策,确定不合格者给予淘汰,以提高企业整体人员素质。

四、教育广大会员和员工,带头争做执行企业文化精神的楷模

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和社会经济环境不断优化的大好形势下,非公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大批员工进入了非公企业逐步成为非公经济中的中坚力量,对非公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管理好,组织好这支队伍也就成为非公企业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

非公企业工会组织首先要利用工会组织活动形式如座谈会、参观、访问等各种形式,宣传、教育广大员工做好执行企业文化精神的楷模。每个会员和员工都是企业的一分子,都应该高标准、严要求,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发扬企业文化精神,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另一方面讲,每个工会会员和员工,应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作执行企业文化的表率,共同塑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形象。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范文4

2、普及法律知识,构建和谐社会

3、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

4、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5、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6、法律援助在您身边,公平正义与您牵手

7、让法律与我们相伴,让文明与我们相依

8、坚持学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质

9、全面实施普法规划,努力构建平安柯桥

10、同筑法制长城,共享法治阳光

11、依法行使民利,依法履行法定义务

12、法律素质高一分,全村形象高十分

13、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14、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15、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6、学法人人受益,守法处处和谐

17、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18、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19、遵纪守法,利人利己

20、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法治

21、与法同法,社会和谐

22、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

23、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24、加强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

25、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推进农村法制建设

26、扩大基础民主, 搞好村民自治

27、弘扬民主精神,加强法治观念,坚持依法行事,维护法治环境

28、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29、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弘扬法治精神

30、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1、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治观念

32、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 ,营造安全祥和的生存环境

33、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六五”法制宣传教育

34、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5、加强法制宣传,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

36、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37、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38、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39、弘扬宪法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40、您的权益需要法律保护,法律权威需要您的维护

41、开展普法教育,营造发展环境

42、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力服务发展大局

43、尊重宪法,崇尚法治

44、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45、开展普法教育, 确保公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46、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

47、依法保障食品安全, 营造放心饮食环境

48、弘扬法治精神, 推进依法治国

49、天天学法明是非,时时想法强观念,处处守法树文明,事事用法维权益

50、人人学法用法,个个依法办事

51、假日出游 ,依法维权

52、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53、落实“六五”普法规划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54、切实加强监管, 依法保护环境

55、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56、加强法制宣传,服务经济建设,坚持科学发展

57、深入开展住房保障工作, 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难题

58、学法、守法、知法、护法,为你为我为大家

59、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建设

60、积极学法,自觉守法,主动用法,诚心护法

61、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

6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63、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64、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65、正确行使宪法权利, 依法履行公民义务

66、尊重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67、弘扬民主精神,加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行事,维护法治环境

68、关注交通, 保护生命

69、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

70、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71、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

72、学好法律明是非,依法维权不吃亏

73、完善残疾人保障机制 落实平等参与共享精神

7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5、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76、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77、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掀起全民学法用法热潮

78、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79、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80、弘扬法治精神, 促进科学发展

81、崇尚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培养守法习惯,强化用法意识

82、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83、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应当接受法制宣传教育

84、心中遵法,自主学法,办事依法,维权用法,诚信守法,和谐有法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范文5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提高行政决策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文明公正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正,提高行政运行效能、建立健全调解机制,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加强依法行政保障为重点,努力推进我区法治政府建设。

二、工作目标

通过制定本实施方案,确定今后建设法治政府工作的阶段性和年度计划,确保工作完成时限和具体措施落实到位。

三、主要内容

(一)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我办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制定了2012年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年度学法计划,明确学习方式、内容、时间及学习要求,并于2012年9月2日在小型会议室集中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

(二)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完善行政绩效管理制度,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绩效管理的重要标尺。

(三)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提高行政决策水平严格执行《区重大行政决策暂行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立项之前都必须先深入项目区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项目区各方面意见,组织专家初步评估、勘踏、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团队现场勘踏、编制初步设计交至专家评估组全面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及效益情况。

(四)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

1、严格按照《区规范性文件制定与备案规定》制定规范性文件,对规范性文件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确保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2、每年应进行一次规范性文件工作,对明显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一致或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应予以修改或者废止。清理后要向区政府报务并向社会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2012年我办制定规范性文件0件,清理出规范性文件0件。

(五)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文明公正执法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及履行农业综合开发办职能。

(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运行效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立项后及时、准确、具体、规范的到政务公开网,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督查,土地治理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制,邀请警务人员参与查证,专家组对投标单位的标书进行专家审核、结论。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加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建设完善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并把政务公开列入年终绩效考核内容。

(七)建立健全调解机制,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建立农业综合开发调解工作小组,完善调解制度、规范调解程序,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的民事纠纷要主动进行调解。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范文6

一、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大力宣传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黄蓝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把宪法的学习宣传放在首位,进一步增强全区公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理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以及基本构成、基本特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氛围。积极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各种专项法律宣传月、宣传周和宣传日等平台,开展集中宣传活动,进一步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

2、大力宣传经济法律制度,服务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围绕“一港三区一带三线一城”经济发展新格局和文化强区建设,组织法律服务团开展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的专项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加强市场经济基本法律法规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保障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深入学习宣传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宣传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安全生产、交通、消防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开展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积极营造绿色节能的社会氛围。

4、深入学习宣传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突发事件应对和投诉调解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引导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将法制宣传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

5、加强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好今年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居民身份证法》、《行政强制法》、《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二、继续深化“法律六进”工作,全面提高各类普法对象的法律素质

6、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作用,落实各类重点普法对象的学法工作。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经信局、区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认真制定并落实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居)民等重点学法对象的学法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重点普法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7、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及各级公务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拓展学法渠道,将公务员法制教育纳入党校专项教育活动,创新培训形式,开发更多法制宣传教育精品学习课件;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加强廉政法制宣传,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促进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加强机关法制学习园地建设,营造机关浓厚的法制学习氛围。司法人员要熟练掌握并准确运用与所在部门和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素质,依法履行职责,公正司法,维护国家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8、继续深化“法律进农村”,夯实基层和谐稳定基础。切实加强农村“远教送法”站点、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栏等建设;加强农村“两委”干部、“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训,提高基层“两委”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组织文艺团体、法制宣传志愿者等深入农村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结合农民群众需求,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送法活动;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站开展“远教送法”活动,开辟学法专栏,结合实际向农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9、继续深化“法律进社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推进社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每个社区至少要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橱窗或宣传栏;加强社区法制宣传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社区人力资源,在每个社区建立一支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社区法制宣传活动,为居民学习法律提供方便。

10、继续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增强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积极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大力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五老”队伍建设,继续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实行部门协调联动;积极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学法用法活动;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加强教育工作者的法制培训。

11、继续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依法防范风险能力。进一步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学习和培训制度,加强法制培训和考试考核;扎实推进广大企业职工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形式,丰富企业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积极培育企业法治文化;加强民营、个体等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

12、继续深化“法律进单位”活动,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加强事业单位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发挥镇街、社区(村)和行业协会的作用,营造单位职工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积极通过公示牌、宣传册、触摸屏、开放日等形式,向社会宣传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公园、车站等公共活动场所管理单位,要设立面向公众的法制宣传橱窗或宣传栏,定期开展宣传活动。

三、全面开展法治创建活动,加快“法治”建设步伐

13、全面深化“法治”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水平。在认真总结创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规划,围绕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及特点,科学修定“法治”创建活动评估指标体系。对各镇街、各部门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各镇街、各部门创建活动经验。

14、继续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巩固和扩大“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成果,充分发挥好国家级和省级、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规范基层单位依法治理、民主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15、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稳步推进行业依法治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区依法行政第五个五年规划》,深入开展学法用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提升行业部门依法治理水平。

16、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平安、和谐社会建设,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各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食品卫生、交通安全、防火减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管理、房地产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法制宣传和专项治理活动,有效疏导、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17、以“法治黄”品牌为引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法治文化实践活动。把法制宣传融入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之中,通过政府推动和群众参与,引导创作更多更好的服务于群众生产、生活的法治文艺作品,不断丰富法治文化载体;组织有关力量创作一批法治文艺作品,并面向全区开展法治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发挥人民群众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开展内容丰富的法制文艺汇演和法制书画展;建立一支群众法治文艺骨干队伍,开展“法治文艺基层行”活动,繁荣法治文化。

18、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结合实际,加强法治文化公园、普法广场、法制长廊、法制宣传橱窗等多层次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法治黄”这一普法阵地品牌效应,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开展有针对性法制宣传、法制培训和法律报道,提高普法的社会影响;完善司法局外网普法网页,有效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普法QQ群等新型手段开展法制宣传。

19、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研究。把培育法治文化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推进“六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利用区域人文优势和人才资源,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座谈研讨,研究法治文化的内涵、外延及推进方式,促进全区法治文化健康发展。

五、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20、调整完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调整充实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及其办公室成员,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落实普法责任制,共同做好“六五”普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