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资贷危机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美国次贷危机,全称是美房地产市场上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次贷危机”是自2007年初开始,由于“次级债”大量逾期违约引发全面性的信用危机。特别是2008年,随着华尔街贝尔斯登、美林证券、雷曼兄弟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五大投资银行的全军覆没,将危机推向了,已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在这场危机中,越来越多的国家、金融机构以及大型企业遭受重创,使世界经济陷入了衰退的时期。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金融创新的泛滥导致了信用的滥用,给社会经济埋下了祸根,引发了次贷危机。如何认识和应对这次危机,就成为我们金融内审工作者当前探讨、分析的热点问题。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机理

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和美国消费的过度膨胀。特别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全球形成了以美金为本位的信用货币体系,而美国则进入了无约束的美金泛滥时期。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除了以上大的宏观经济因素以外主要还有以下原因:

一是政府对经济运行缺乏必要的监管。美国一度放纵经济泛滥增长,在宏观层面对经济运行缺失必要的监管,甚至在某些领域没有实施监管。无政府状态是导致次贷危机的根本条件,由于对房贷市场缺失必要的监管,使其无限膨胀,形成了巨大经济泡沫。美国是世界经济,在当今全球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个巨型经济泡沫一旦破灭,势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

二是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控制机制十分脆弱。盲目追求扩张发展,追逐高额利润,忽略了风险管理,使次级抵押贷款标准降低,并一降再降,最终导致风险失控。

三是过度扩张金融衍生产品。在前几年美国楼市最火爆的时候,很多按揭公司为了扩张业务,牟取更高利率,介入了次级房贷业务,从而促使金融新产品无限度的不断扩张,在很大程度上掩盖和隐藏了次级房贷的危害性。特别是次级房贷证券化,信贷违约掉期等不透明的复杂金融衍生产品的推波助澜,构筑了房地产市场空前的虚假繁荣。

四是金融机构对投资者缺乏尽职调查。由于高额利润的驱使和非常火爆的销售市场,使房地产开发商不顾社会实际需求状况,没有重视必要的市场调查,盲目扩张业务。很多金融机构也没有实施可行性的市场需求调研,在利润最大化的诱导下,忽略了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真实需求及日益俱增的市场风险控制,不断推出新金融衍生产品,最终使这些金融业务纯粹变成了金钱游戏,与分散风险的初衷背道而驰,更加加剧了信用危机。

五是各个环节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特别是在贷款证券化过程中,信息传递链条过长,导致信息披露不全面,不准确,层层失真,包括发行人、承销商、资产管理人、信用评级机构和投资者很难获得足够真实的信息。

六是信用评级严重脱离实际,使评级结果不够真实、准确。在经济利益诱导下,信用评级机构受自身利益驱动,在主观上存在听任自然的不尽职尽责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房地产市场异常旺盛,使各类经济实体以往的经营业绩普遍向好,由此形成的风险管理模型和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所反映的是好时期的数据,数据具有片面性,提供的信用评级结果是虚假的,没有真实地反映经济实体机构的经营状况及本来面目,从而潜藏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银行业界来说都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我国银行业应充分借鉴,特别是对我们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及内审工作来说,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有效控制金融风险是金融企业安全、高效、稳键经营的基本保障。金融业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流程设计等多方面的制度基础。次贷危机引发了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与以往历次危机相比,次贷危机的不确定性、扩散性、加速性更加明显。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趋势,加速了全球金融一体化。特别是世界经济结构及金融市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复杂关系,导致金融危机的全球化已成必然。近几年,我国工、农、中、建、交五个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工、中、建、交四个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已在境内外成功上市。农业银行目前也已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正在积极准备上市。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已与国际接轨。如何加强风险管理,进行多元化经营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我国金融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美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构建并发展了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体系,而在这次次贷危机中,美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却不堪一击,一筹莫展。面对当前的这次金融危机,我国金融业应当很好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我们既要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的内控管理经验,也要从次贷危机中汲取深刻的教训。特别是在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要研究如何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屏弃陈旧落后的不适应国际化经营管理模式。要把国际金融业最成熟的风险管理理念与我国优秀的传统管理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风险管理和经营方略上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绝不能重蹈美国的覆辙。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绩效管理;行政成本;问题;对策措施

当下在世界上政府绩效管理依然是公认的公共管理难题,随着我国这几年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逐渐的借鉴和引进了国外的一些流行的政府绩效管理理念技术和工具,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尽管我国实施政府绩效管理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在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机构的精简及公务员制度的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当下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这是由于缺乏指标体系和体制上对行政成本的控制才造成了政府行政成本的提高,所以必须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来解决政府绩效管理中的问题。

一、行政成本控制在绩效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一)控制行政成本是政府绩效管理的起点

最早的政府绩效管理控制是起源于英国的政府改革,它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行政的成本,减少政府的支出,但是随着管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英国将政府的绩效管理分成了三个环节,并且逐步的形成了一些新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正是由于政府绩效的评估才解决了当下管理中的许多的问题,从而世界上的许多的国家进行了借鉴和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降低行政成本政府绩效管理的一个起点。

(二)当下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动力是降低行政成本

现在我国一些研究者注意到了一些西方的国家所推行的政府绩效管理中的主动方面二忽视了行政成本控制上的被动方面,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当下西方国家的这种改革不仅来自于一种外部的压力同时也源于内部驱动力的作用。然而当下很多政府降低行政成本并不是在表面做文章,而是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完善,使得在实施政府的绩效管理中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对于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推行政府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降低行政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高举降低成本这面旗帜。

(三)加强对行政成本控制的重视,促进政府绩效管理的科学化

对于政府绩效管理的科学化的理解是指整个绩效管理的工作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客观的规律进行办事,同时要运用一些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以最小的投资来获得最大的回报。同时要做到政府的管理行为和活动必须要符合管理的科学性,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要尽量的减少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提高政府的行政质量和效率。所以,在政府的绩效管理中要加强行政成本的控制,并且要建立在一个可观测和可控制的经济社会运行基础之上,使得政府的绩效管理能够更好的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额客观规律。

二、到当下政府绩效管理中行政成本缺失所产生的问题

首先我国许多地方政府的评估模式很大程度上只注重经济发展的结果而对一些投入的成本忽略了,现阶段各地政府只是倾向于单纯的经济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实施很多行政成本。其次,当下政府的绩效评估模式过多的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本身的效率,现在许多的政府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从而使得对“形象工程”和“民心工程”投入增多,很显然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再就是当下的政府绩效评估价值的定位具有片面和偏向性,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包括很多的方面,特别是要注重对行政成本的评估,,对于行政成本的控制是行政运行状况的重要因素。最后,政府绩效管理缺乏一些有效的控制成本的制度和运行机制。从体制方面看,当下政府对于政府的控制意识还不是很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进行科学合理的活动造成一定影响,渐渐的会淡化对成本的约束,给地方政府和财政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从运行的机制方面看,当下对政府的资金运用缺乏一些有效的合理考核,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成本的浪费,资金的铺张浪费很是严重。

三、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强政府绩效管理中行政成本控制

(一)要加强当下公务员的行政成本控制意识和观念,树立良好的政绩观

要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必须要做到合理的控制成本费用,必须要学发展观和良好的政绩观,一方面要提高当下公务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做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同时要在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尽量的做到减少经费的开支。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艰苦创业的精神,坚强对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合理有效的控制资金浪费的现象。

(二)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

要做到真正的降低行政成本必须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首先要建立政府支出的绩效审计制度,实行政府绩效和行政预算拨款相关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资金科学合理的利用,加强了其透明度。其次要建立一项注重实效的绩效评估制度,加强对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充分的调动政府人员加强成本的意识和积极性。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政府绩效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与行政成本管理的研究了解到了当下中国政府行政成本的重要地位及存在的问,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来降低成本,从而能够更好的加强政府的绩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江永清. 政府成本思想概念与研究途径刍论[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05).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3

【摘要】:呼吸机是一种能够替代、改变或控制人的正常生理呼吸的设备装置,是临床救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器械,被急救、ICU、麻醉及呼吸治疗领域所广泛应用。由于呼吸机购置维护成本极高,且临床使用风险较大,因此加强呼吸机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总结医院呼吸机设备使用、维护和管理经验,从使用者、使用过程以及呼吸机设备本身为出发点,提出加强呼吸机维护和管理的对策,指出加强呼吸机维护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呼吸机;维护;管理;

导言:呼吸是生命迹象的基本标志,当患者由于某种原因致使无法维持正常呼吸时,生命面临严重威胁。呼吸机作为一种可以代替、控制人正常生理呼吸的基础性医疗设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呼吸机具备临床风险高、购置和维护成本高等特点,因此,加强呼吸机使用、维护和管理是降低临床使用风险,维持临床使用安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保证医院临床医疗业务正常开展的关键。

1呼吸机使用、维护和管理现状

呼吸机作为一种基础医疗设备,被急救、ICU、麻醉及呼吸治疗领域广泛应用,是医院临床医疗业务得以正常开展的不可或缺的器械。目前,我国院方在对呼吸机的使用、维护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缺乏能够独立承担呼吸机维护与管理的专业性人才。临床医务人员具备救治患者的能力,但不善于工程设备的应用、理解和维护;呼吸机厂家精通呼吸机的工程技术,但缺乏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医院工程技术人员能够了解临床诉求和设备工程技术却不够精通专业,这几方面人员均不具备独立承担呼吸机使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一旦呼吸机出现状况,极易引发沟通不畅、相互推卸责任等问题。第二,缺乏对于呼吸机使用经验的总结和分享。呼吸机的使用总是伴随着设备使用过程中问题的产生、分析、处理、总结这一循环过程,对这一过程中的事件、问题、数据等进行记录和总结,将总结经验向呼吸机工作小组进行推广,不仅能加强相关医务人员对呼吸机的认知水平,降低由于认知片面而引发的错误结论,还能避免由于同样问题的产生而造成的时间、资源浪费,从而确保临床使用安全。第三,呼吸机配附件管理不善,导致呼吸机通气异常和报警等,提高临床使用风险。以上问题的产生将提高呼吸机临床使用风险,降低设备使用寿命,增加医院运营成本,必须得到院方及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及时采取策略解决以上问题,保证医院临床医疗业务得以正常开展。

2加强呼吸机使用、维护和管理的对策

根据以上提到的呼吸机在使用、维护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解决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立由临床科室负责人、厂家代表、使用代表三方组成的呼吸机工作组,科室负责人负责呼吸机日常使用管理、维护保养等,厂家代表定期到医院进行呼吸机设备调校、检修以及使用培训,院方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设备日常保养和风险控制,并及时处理设备不良信息,及时反馈给厂家,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沟通协作,确保设备时刻保持良好的运行工作状态;第二,加强呼吸机使用过程中事件、问题、数据等经验或教训的总结和分享,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设备使用要领,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提高整体认知水平,以降低由于不同工作人员认知片面性而导致的错误结论;第三,从设备本身而言,保障呼吸机配件齐全状态良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消毒措施。如:湿化器水罐内是否加有蒸馏水、湿化器温度计是否符合安装标准、呼气阀部件是否得到了合理的维护、空气压缩机的过滤海绵是否定期进行清洗更换等等,这些极为微小的细节处理最能反映维护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若得到合理的管理,将显著减少通气异常和呼吸机报警等问题的产生,降低呼吸机临床使用风险。

2加强呼吸机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3.1降低呼吸机临床使用风险

加强呼吸机的维护和管理,建立由临床科室负责人、厂家代表和使用代表三方组成的呼吸机工作组,三方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协作配合,确保呼吸机得到较为妥善的保养、维护,保证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院方对相关使用经验的总结和宣传提高了工作人员整体认知水平,保证工作人员掌握恰当的操作要领和问题处理对策,加之加强呼吸机配件状态处理,从最为微小的部分入手,减少通气异常和呼吸报警等问题,所有这些对策的实施,都将极大地降低呼吸机临床使用风险,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3.2延长呼吸机设备寿命,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呼吸机购置、维护、管理成本极高,直接关系到医院运营成本状况。加强呼吸机的日常保养和维护管理,确保呼吸机使用规范标准,使呼吸机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将减少呼吸机的损坏程度,延长呼吸机设备使用寿命,从而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小结

医院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加强呼吸机的维护和管理,从而降低呼吸机临床使用风险,延长设备寿命,降低医院运营成本,确保医院临床医疗业务得以正常展开。

参考文献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园林绿化、节约型、维护、管理成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于资源的浪费越来越严重,而相关的绿色建设提上日程,在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的管理过程中,其实施的意义非常重大,有利于我们将经济发展及其绿化的事项进行全面的整合,找到其中的协调性是系统内部各项建设效果,能够得到完善和提升。

一、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管理的意义

第一,通过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管理,有利于我们对整个园林绿化的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在进行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将节水、节能的因素综合进行考虑。在园林进行深层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通过较为良好的方法与实施的条例进行结合,在策划的过程中,将内部的能源使用建设及其节水节电的规定逐步的进行明确,从而把握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管理的重点内容,使真正的绿化园林建筑施工得到有效的提高,促进节能限电的辅助技术不断的上升,内部的建设标准逐步的趋于稳定状态,在维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资金的投射状况进行有效的把握,从而使得园林绿化维护管理过程中,以最小的投入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第二,通过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有利于我们对整个园林绿化效果进行加强。在园林绿化维护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通过相关的具体措施,从而使得对节约型园林绿化管理不断的提高,这是各方面的绿化事项和节约事项有效地进行结合,节约型园林绿化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具体的技术比较细致,我们必须通过对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管理工作得到质量的保障,推动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管理的实施措施

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管理的实施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我们必须努力推进节水型园林绿化维护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于园林的维护工作也有效地进行开展,但是人们普遍对于整个园林绿化维护的重要性无法足够重视,导致了整个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设施投入严重缺乏。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部分城市仍采用管网或者是自来水来进行灌溉绿地,科学有效的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对于推广相关的设备和技术,对于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必须在园林进行绿化的过程中将灌溉的水源方式及其时进行不断的革新,提高整个水源的感概效率,实现节约的目的。

第二,我们必须积极地推进园林绿化垃圾废物的循环利用工作。在现在城市进行绿化的过程中,我们对生产废弃物的利用效率非常低,很多绿化产品绿化生产的废弃物只当作垃圾进行焚烧,例如很多园林植物的树干、枯枝落叶,浪费了相关的有机质,使得绿色城市绿地土壤腐殖普遍含量较低,因此,我们需要对消耗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进行处理和绿化,可以将其作为人造板材料或者生物性肥料,亩加强绿化垃圾废物的循环利用节约相关的能源,促进植物生长。

第三,我们必须提高园林绿化的机械化程度,按照相关的标准对机械设备和园林绿化的设施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保养、维修。在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降低劳动的强度,使得人工成本的支出逐步减少,提高整个劳动的效率问题,在使用园林绿化机械的程度上,使得园林机械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幅度的减少人力或提高效率,这对于整个园林绿化维修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我们不能够对园林绿化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的保养和维修,那么将会影响整个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增加了整个绿化维修的成本问题。

第四,我们必须要重视园林绿化植物保护方面开展相应的病虫害的预测,从而推进整个城市园林绿化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病虫害的防治对于节约型园林来讲非常重要,有利于降低园林绿化维护的成本。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发挥园林绿化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方面要做足功课,不断的对于员工工作过程中的纪律、教育和技术业务学习等各方面进行培训,从而使得园林绿化员工的日常养护管理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要依靠园林绿化行业科技的作用,为构建节约型园林绿化技术做出相应的改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必须依靠现阶段科技的发展,构建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的主要技术系统,从而使得园林绿化行业科技对于整个园林养护的成本不断降低,推动社会绿化环境的形成。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我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管理的意义进行掌握和了解,同时,提出相关的有效措施,实现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管理工作的最优效果,降低整个管理的成本,推动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强.节约型园林绿化维护管理的意义与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2,04:112.

[2]赖建山.节约型园林建设理念在绿化养护管理中的重要性[J].江西建材,2014,07:201+204.

[3]周禧琳,庞宏东,邓敬忠.节约型园林的生态设计原理及实施策略[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02:108-113.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水文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岗位设置缺失,无法发挥基本建设中财务人员职责

水文基本建设过去多分布县级水文站,点多投资量小,许多单位没有设置专职水文基本建设财务人员,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多由现有财务人员临时抽调,对基本建设会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履行基本建设会计岗位职责。如“待摊投资”分摊到工程项目中时,分摊比率不合理,导致建设成本核算不够准确等现象。

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不完善,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

水文基本建设项目为公益性项目,水文基本建设资金是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水文事业经费会计核算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执行,财务人员对《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等行业规章制度及《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法规掌握不够深入,基本建设管理制度执行不利。

三、财务人员在水文基本建设各个环节发挥的作用具有局限性

1.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到项目概算、工程设计等过程,财务人员由于受到专业限制,缺乏对工程概算及造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掌握工程项目的概算、计划,造成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工程概算内容不相匹配,无法参与项目的前期工作,无法有效的发挥财务管理作用。

2.在项目实施阶段主要对项目的招标、施工合同、订货合同及相关的经济合同的签订、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费用结算进行控制管理。财务人员仅局限在于合同价款结算、各项费用的报销,至于项目招标及施工等合同签订的过程、工程进展的情况财务人员均不能有效参与,导致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

3.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是全面考核基本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是基建重要环节,由于财务部门未能深入到基建各环节,基建资料收集不全,导致项目竣工决算编制内容不完整,无法准确全面的反映资产形成过程、资产存在状态以及及时办理资产交付手续。

四、财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沟通,致使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顺畅

由于财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由于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对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未能取得本单位领导的重视和信任,财务人员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与相关部门及人员工作配合不协调,致使财务管理工作比较被动。

加强水利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在基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应做好几个方面:

1.置基本建设会计岗位,配备基本建设专业财务人员

只有基本建设会计岗位及专业财务人员相对固定,才能提高财务人员学习基本建设相关政策法规及专业知识积极性,强化基本建设会计岗位责任意识,使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到基本建设全过程,充分履行岗位职责。

2.不断完善各项财务制度,制订有效的规章,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单位和个人的财务行为,做财务管理科学化、财务核算规范化、财务费用控制合理化,必须按规章和程序办事,充分发挥财务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同时,加强基本建设财务人员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财务人员个人素质应从两个方面考虑: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将财务工作紧密的和国家政策

相联系,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凡事按照制度办事;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清正廉洁,爱岗敬业,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学习相关基本建设法规制度;加强

财务基础理论及财务知识更新,同时也要了解水利工程方面的知识,如工程的概(预)算,这样有利于基建财务人员更加合理的处理财务问题,扩大知识面和交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3.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作用

财务人员要全过程的参与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的管理和监督作用,提高财务人员地位。

(1)财务人员要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的项目申报、计划安排、招投标、重点对拟投标单位的资质等级、注册资本金、近三年的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从中掌握到第一手的资料,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因素而加大工程施工风险,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2)基建财务部门按照工程合同的规定对经监理方审核确认的工程量进行最终把关,严格按照财政部《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进行结算,付款申请表必须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甲方工程负责人共同签章,当项目工程款支付达到合同总价90%时,停止支付,待工程全部竣工验收合格且工程结算审计完成后付至工程结算价款的95%,项目竣工且结算审计完成后必须预留5%工程质量保证金等规定执行。

(3)在基本建设竣工阶段,财务决算编制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外部涉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内部涉及基建、财务等部门,财务人员既是财务竣工决算报表编制主要骨干人员,又要加强与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分工协作,保证财务竣工决算工作顺利完成。

4.财务人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人员沟通,使财务管理工作积极有序开展

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范文6

(一)单位方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单位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权按财务管理的要求仍归原单位,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加强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其流失;对所属单位的财务活动实施指导、监督等都是单位财务人员管理的内容。但从现状来看,许多单位由于放松了对财务人员的管理,结果给单位带来一系列问题:

1.不利于单位经费的管理。实行集中核算,其实只是将单位财务人员从繁杂的算账、记账等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而将工作重点转到预算安排、资金筹措、给领导当好经济参谋与财务管理等上来,更好的从事“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单位的理财水平,现在大部分核算单位只设了财务主办一人来负责财务管理工作,可是许多财务主办从未从事过财务工作,由于不熟悉财务制度,无法合理安排、使用单位经费。

2.不利于单位现金的管理。从实际运行来看,部分单位的财务人员对现金管理不重视,挪用、坐支现金随意性大,如部分单位长时间不来核算中心报销,或者一月只来一两次,但一来核算中心报账却是好几万现金,如果放松单位财务人员管理,随意坐支、挪用现金,将给单位的资金安全带来隐患。

3.不利于往来款的管理。往来款主要用于单位涉及往来款业务时使用,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不得将应当纳入本单位收入支出管理的款项列入往来款项;而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不适用收费票据,而又非往来款的其他财务性质的收入(属应税的项目、房租等),如果单位财务人员不熟悉业务,或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的往来款项和收入性质不分,单位只要涉及收入不能适用收费票据,就全部使用往来款票据,本应是收入而误入往来账户无法支付,或是往来款而当作收入列入本单位经费,就会混乱单位经费支出,造成账务核算的不准确。

4.不利于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原先大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都是由财务人员负责,自从会计核算移交后,有些核算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职能概念模糊不清,以为资产管理全部是核算中心的事,放松了对资产管理,根本未设资产明细台账;另外有些核算单位对一些毁坏、丢失、报废固定资产或者对一些无偿调入、捐赠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到核算中心进行资产核销、增加等账务处理,于是出现了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现象,更有些单位随意转让、划拨固定资产,如果财务人员没有认真加以管理,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核算中心方面:实行集中核算后,财务人员是单位和核算中心的沟通桥梁和纽带,如放松对单位报账员的管理,给核算中心也带来不良影响:

1.降低工作效率。目前单位财务人员几乎只有报账员一个人,且许多报账员是由不具备基础会计知识的办公室、人事部门等人兼职,更有甚者是驾驶员担任,由于不熟悉财务知识,不了解相关财务制度,大大降低了单位的理财水平。因此来核算中心报账时,单据书写不规范、完整;无法区分单位经费性质,常常混淆经常性、专项、往来款等款项。另外核算中心工作量大,又对单位的具体经济业务活动不是很了解,这些都给核算中心的审核和核算工作带来不便,大大降低了核算中心的工作效率。

2.加大监督管理难度、增加风险。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审查单位支出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是建立在单位报账员审核和领导签批的基础之上,由于会计主体与会计核算相分离,核算中心往往只能就凭证的规范性进行审查,不易查明其合法性和真实性。如果单位财务人员思想品德不佳,业务素质不强,防冒领导笔迹在单据上签字来核算中心报销,用合法凭证虚列支出套用现金;或者对单位的现金收入(如收费性、往来款等收入)不及时上缴,私自挪用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核算中心对单位财务监督的难度和风险。

二、加强单位财务人员管理的对策

(一)单位要重视对报账员的管理。

1.思想上重视对报账员的管理。

正确认识报账员是单位重要组成部分,单位领导要树立三种意识:即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不是削弱单位财务管理,而是进一步促进财务规范化;不是改变会计主体,而是财务工作重点的转移;不是降低单位理财水平,而是需要配备素质更强的专职报账员。对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依法组织收入,积极筹集资金,保障单位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根据预算和单位用款计划及资金结余情况,及时申请财政拨款;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做好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往来款管理等都需要单位报账员来完成;而且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项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所以不能放松报账员的管理。

2.增强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管理,规范对报账员管理。单位仍是会计主体,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内部财务业务规范,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单位撤消了会计机构,但不能说明财务人员的管理也可以不要了,相反加强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仍是各预算单位不可推卸的职责,这必要求报账人员要有更好的业务素质。由于单位一切的经济往来首先还是通过单位自己管理,如对原始凭证的初审,应根据行政事业财务制度与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审核票据是否符合财务规定,是否真实合法;还要做好经费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往来款项管理;正确执行经财政部门批准的经费预算和财务计划;这些都要求单位有一套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来规范对报账员的管理。

3.严格现金的管理。要规范收费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的管理,建立现金日记账制度。坚持现金收入日清月结,不能坐支现金,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实地抽查制度,防止报账员长期占用现金,或挪用现金,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核算中心配合单位加强报账员的管理。

1.加强宣传,相互支持。加大对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的宣传。

让单位领导和报账员认识到,实行集中核算改革是政府加强财政管理的行为,是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的转移,而不是削弱单位的财务管理权,单位负责人仍是会计法律责任主体,单位仍有义务和责任搞好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单位不能对削弱财务人员的管理。同时核算中心应定期或不定期(如每年抽出一个月等)深入单位,到核算单位了解并参与其经济业务活动,帮助单位健全内部财务监督约束机制,帮助和督促单位领导加强对报账员的管理。

2.加强培训,提高报账员的素质。报账员负责单位的报账工作、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会计信息的传递等工作,其业务素质的好坏会直影响到核算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核算中心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其的培训工作,进行经常流和沟通。

3.建立报账员信息反馈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单位报账员的交流会等,聆听报账员的意见和建议,定期或不定期的上门走访、沟通,探讨会计集中核算进程中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从而促进单位重视报账员的管理。

4.加强单位备用金的管理,监督单位日常现金收入是否及时上缴,是否有坐支、挪用现金现象,严格备用金管理,对违反有关财务规定的给予警告、通报、拒绝报销,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

(三)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单位加强报账员管理。

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不定期对单位报账员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使单位领导从思想上重视单位报账员的管理。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单位财务开支的审计监督,促进单位加强对报账员的管理。如对在于有效执行财政法规,提高经费使用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报账员给予奖励,对于掩盖事实,违反财务制度等违法行为的,应予以严惩。

三、加强单位报账员管理,为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打下扎实的基础

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两者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监督;有利于方便预算单位用款,提高财政服务水平。但要确保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单位必须配备懂财政、财务管理知识,了解和熟悉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及会计规章的人担任单位报账员,做好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第一,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前奏,它的编制涵盖了单位所有的收入和支出,细化到了按预算科目划分的各支出明细项目,预算既反映了本单位所有收支预算总额,又反映了收支按单位和项目的具体构成情况,以及单位及项目的收支按支出功能分类的具体构成情况。第二,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重点是指标管理,从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到国库支付等都是指标的调节与控制。这些其实都是进一步细化了单位预算,进而严格控制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三类资金指标,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出,不管部门预算的编制还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都需要单位有懂业务、高素质的人员担任财务工作,配合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