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建筑工程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装配式建筑建筑工程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装配式建筑建筑工程技术

装配式建筑建筑工程技术范文1

关键词:土建施工;电气安装;配合

一?准备阶段配合

既然土建施工与电气工程联系如此紧密,那么,电气人员在土建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就应该提出电气技术的相关要求,加强合作关系。因此,这里就要求电气人员能够看懂土建图纸,以便在工作中合理安排电气设备的预埋(电气设备、保护管、开关柜等)。因为土建人员是按照图纸工作的,所以电气相关安排必须能在土建图纸上有所反应。并且,在一个工程项目开始阶段,电气人员应该与土建人员在图纸上找出合作的部分,制定相应的工期计划,合理地分配工作时间。电气人员还应该对土建的一些基本结构建设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仔细分析电气的安装与土建的施工是否会发生冲突,尽量与土建人员进行协商,互相配合,在工程上相互适应。从而,将资源利用率与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

除此之外,电气人员在施工前就应该最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仅是技术上的,还有材料上的,如:预埋管道、土建零配件等,以便在工作中与土建施工的安排紧密配合,跟得上施工的总体进度。

二?施工阶段配合

土建施工的工作量巨大、要求严格,返工与返修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材料和能源损失,并且,土建工程中的二次防水系统会有损伤,从而影响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电气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图纸以及相关的施工要求,对保护管以及电缆进行预埋(过墙孔、引线孔、电缆、电话进线管光纤、保护管等等,这些必须统一管理)。此外,更重要的是一些基础的固定件预埋工作,电气人员应该积极地与土建人员配合,检验预留空洞和钢管的标高、尺寸、轴线、数量等相关数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和图纸要求。

总之,在基础施工阶段,电气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配合、监督土建人员,并且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有计划、有安排、有方法地进行施工。

三?结构工程配合

电管暗敷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在电气安装中占有关键地位。并且,电管暗敷的工作极其严谨,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和步骤进行,尤其是浇筑混凝土方面,更要积极配合,全面合作。

1.地面、楼板配合。室内的全部接地线以及地面管线,必须在混凝土地面的浇制之前敷设好。并且,地脚螺栓预埋、开关柜和开关箱的基础框架都应该安装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接线盒、灯头盒要与模板密合,同时,要将盒子内部塞满纸团。

2.梁、柱的施工配合。电气工程的施工针对不同环境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在现场浇制的梁和柱中,要严格按依照暗配管法进行施工。并且,穿线管、开关盒等安装要在浇制混凝土之前进行。

3.墙体砌筑配合。首先,电气设备要与柱上的标高线保持一致。其次,在配管的时候,要保证电气设备相关管线的布置要水平或垂直。最后,在同一个房间内,电气设备在安装上面要严格保持一致。

4.混凝土浇制配合。浇制混凝土之前,要根据图纸和相关要求将线盒和管子安装到合理位置。如果电气设备与钢筋网发生位置上的冲突,可以将钢筋进行整理,等到电气设备安装好后,便根据要求,将钢筋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需要,可以在相应位置上绑一些钢筋。

四?装饰配合与装修配合

与以上几点不同的是,内线的安装是安排在墙面装饰之后的。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墙面装饰工程之前,电气人员要完成所有会损坏墙体装饰层的全部工作。比如:预埋配合、预留配合等土建工程的工作,暗配管路的检查,这些就需要认真审查,以便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补救措施。

若有墙面装修以及相关工程,电气的安装配合工作就应该根据墙体的龙骨结构进行。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对主吊顶的龙骨进行固定和装修。接着敷设钢管,要求在与主龙骨最近的距离敷设,管线要敷设在主龙骨上。与此同时,接线盒、电缆电线的安装工作也要完成。最后,安装次龙骨和上面板,为留出接线盒,需在面板上开孔。

五?智能电气配合

基础工程的配合固然关键,但是,为了能使建筑工程更完善,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同样重要。所以,智能电气(如弱电线路、消防电气、智能控制室等)十分需要与土建人员以及施工方面的密切配合。并且,这类电气必须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审核、调试方可投入使用。弱电线路的安装必须在其他土建工程都完成后才能进行,包括装饰工程。尤其是对于消防工程和智能控制室工程的施工,防静电地板这类安全设备必须优先完成。同时,墙面粉刷、吊顶等装饰工程也应该尽快完成。

此外,电梯工程也是一个关键环节。电梯的相关设备(导轨、轿厢等)尺寸和位置都必须确定。土建人员必须针对不同的建筑按要求设计好电梯设备和井道尺寸。

六?总结

综上,我们看到土建工程和电气工程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互相商讨遇到的问题,严格按照预先计划好的图纸和步骤进行施工。只有在技术上相互配合,土建人员和电气人员才能将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到工程中去,从而加大工作效率,提升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这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给人们带来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 凌海波.论土建施工与电气安装的配合问题[J].才智,2011,(20):30.

[2] 季良,谈亮.浅谈变电站工程土建施工与电气安装的配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4):177-178.

[3] 刘名贵.浅析建筑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的配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2).

装配式建筑建筑工程技术范文2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影响因素;成本控制

装配式建筑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为了有效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从设计、生产、运输、施工以及外部因素五个方面出发,分析了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然后通过采取熵权法,确定各成本指标的权重;最后,基于各影响因素,对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提出了相关建议,从而为建筑企业给予一定的参考。

1 装配式建筑概述

我国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升级,人们对建筑产业的节能、绿色、循环科学发展有了更高的追求, 因此,推广装配式建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国装配式建筑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结合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但前期发展较慢,近几年随着国家支持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努力把政策落实,为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目前,从总体来看,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建筑中占比过低, 还存在很多缺点,例如:装配式建筑行业规模发展较慢、装配式技术体系不完整、构成结构构件的成本偏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稀缺等问题,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 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因素

2.1 物流成本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工厂到施工现场的距离要相对的近,不然运输成本会极高,不利于成本控制。

2.2 工艺成本

装配式建筑工艺复杂,早期投入需要大量的技术条件支持,要加强预制构件工厂的制作水平,并且提高构件质量,其投入的生产成本会增加。

2.3 技术人员的培养

装配式建筑的安装,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传统建筑工人的素质条件并不满足这一条件,所以需要增加人员培养成本。

2.4 重复税率

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以产品的形式出售,其中国家要采取收税,增加了额外的成本负担。

2.5 预制构件办厂成本

大量的预制构件需要有工厂生产,从而增加人员和机械成本。

2.6 机械化成本

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体积跟重量都非常的大,单靠人力无法实现正常的安装,所以需要增加大型吊机的成本。

3 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3.1 外部因素

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主要来源于市场和政府。市场主要决定了预制构件的生产价格,如果价格上涨,那么随之而来的是施工单位的成本也上涨,政府主要通过立法和竣工验收来起到监督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成本超支的分险。

3.2 内部因素

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问题的内部因素包括各方面行为因素和自身因素,其中各方面行为因素是指装配式建筑在以建设单位为核心、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多方面协调共同参与的过程,整个过程参与主体复杂,信息传递节点多,周期性漫长,其中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损耗,其结果是难以避免的,这也是影响项目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自身因素是指装配式建筑项目本身对成本的影响主要是根据项目情况来决定,其主要表现为资源利用和分配效率、新技术的发展、合同的规范、管理水平等因素。

4 加强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管理的建议

4.1 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体系

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只负责装配式建筑全周期中的某个阶段,由于均为独立机构,相关技术的联合难以形成体系,我国有必要从基础阶段,研究培养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体系,同时加快符合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要求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建筑总包企业,形成全产业链的企业经营。

4.2 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

目前,我国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政策法规及标准还是基于传统现浇建筑制定的,政府可以吸收国外相对成熟的相关法规和产业标准,结合我国自身发展情况作出调整,完善相关法规。由于现阶段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制度及产业标准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缺乏统一性,使得装配式建筑企业在生产预制构件推进产业化、标准化受到阻碍,进而影响了产业发展规模,导致构件成本居高不下。那么建立符合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的,健全的法律法规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统一规范构件质量的衡量标准,有助于规范装配式建筑产业。在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同时出台一些对从传统现浇建筑转型的企业的优惠政策,也有助于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4.3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及综合管理型人才培养

由于装配式建筑自身特点,装配式建筑产业对其设计人员、造价人员、生产人员甚至是安装人员的专业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比如,设计人员需要多专业知识,多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造价人员需要拥有全局观,需要合理统筹各阶段影响成本因素,安装人员的操作技术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初期,我们就需要注重对相关专业人员的相关技能的培养,包括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现场经验等。

4.4 合理统筹预制构件的设计安装及运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核心是项目工程的总

造价,装配式建筑的核心也是其工程的总造价,结合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特点,不难发现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及最后安装成本是其总造价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前期企业应该针对不同项目,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全面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由于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运输成本,特别是大型预制构件的运输成本是不可忽略的考虑因素,因此相关人员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应该合理布置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位置,确保预制构件生产的产业化链条的完整性,减少不必要的运输成本和人员物资消耗,进而减少成本的增加。

从长远来看,使用装配式建筑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虽然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由于预制构件成本控制不到位、制度不完善、未形成技术体系、相关人员稀缺等问题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但是随着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相关行业规范的形成,预制构件产业化的推进, 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技术体系的完善,最终会解决装配式建筑高成本问题,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完善我国建筑领域的现代化。

结束语

综上述,我国的传统建筑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寿命短,抗震性能差等一些固有的缺陷,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在面临着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成本的上升,人民绿色环保和安全意识提高等一系列问题之下,一种新的行业产业模式装配式建筑诞生。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成本过高,导致增长速速有所滞缓,未解决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带来的影响,从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着手,找到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设计阶段,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以及安装阶段,提出解决办法,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装配式建筑建筑工程技术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钢结构;教学设计;改革研究

1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国家积极推广、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整个行业急需掌握预制装配化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升级需求。装配式钢结构在公共建筑、低层住宅、高层钢结构新体系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随着钢结构装配式技术研究的逐步开展和示范性工程的实践,传统钢结构课程内容已不能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的需求。结合目前的教学情形,钢结构课程教学设计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1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1]。在实际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即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但由于大多数的高职教育办学时间不长,办学思路和办学条件等规模的发展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设计认识程度不够,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现象严重,实践性教学更多是依附于理论教学,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不够明确。而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和计划,只有好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1.2教学条件不足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可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实践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它要求具备较高的条件,譬如师资力量强硬、实训设备和配套的实训教材充分。然而,调研20所院校后结果显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相对不完善,教学设备、实训器材紧缺,同时缺少高水平高质量的实训教材。教学条件改善,教学设计完善,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设计指导具体的实践。

2教学设计改革探讨

2.1完善实践教学设计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设计要理论联系实际,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以便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钢结构课程授课方式,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使学生感觉空洞乏味。结合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其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努力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且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钢结构课程教学设计中,采用增加现场教学的方法,使师生之间更加容易互动,相互受益。

2.2提高教学设计实践教学条件

教学设计能否发挥其效果,主要取决于其实践情况,而钢结构课程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教学条件,尤其是对工科专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离不开完善的软硬件建设,结合学院软硬件建设条件和教学设计,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以便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2.3改善实践教学方法

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改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改革实践教学,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设计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在钢结构教学中,在钢结构连接等章节,加入现场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能更直观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2.4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2013.9)》明确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即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生产一线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等主要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并能在相关岗位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我院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的建设,为实践教育教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和支持。实验实训室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硬件保障[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结合钢结构教学设计,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以便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2.5改变传统考试考核比例

专业课考核的目的应该既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又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把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案(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改为新的考核方案(即平时成绩30%+模型制作20%+期末考试成绩50%)。

装配式建筑建筑工程技术范文4

摘 要: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兴起,建筑业作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在质量管理监督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和个人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当前我国发展的建筑业中,建筑工施工管理对于工程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建筑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前各项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施工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严重威胁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本文从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一、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地方许多项目工程仍旧未办理通过施工的许可证,质量报监的各项手续也不完善,质量监督组织的各项工作不尽职尽责,导致监管工作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实效性。有许多工程的施工图纸不完整,责任监察制度不完善,许多项目工程为了追赶工期,都会采取压缩合同工期的方式,从而在施工的过程中产生更多安全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平稳良好的发展[1]。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房屋建筑以及市政设施因为工程图纸设计的不合理,在实际施工中无法进行科学的规划,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更多难以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堆积会最终导致各类安全问题的爆发,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建筑中的安全漏洞主要还是混凝土板开裂,相关排水管道漏水等现象,这样的问题一直得到相关的管理监督,但是有的项目管理方为了追赶工期,获取自己的利益,压缩合同施工期。加上建筑业自身监督管理水平较差,当出现各项安全事故时,找不到相应的管理负责人,导致维修补缺的时间延长,从而导致建筑业的质量安全发展受到了相应的限制[2]。

二、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安全管理监督体系

在现阶段房屋土建类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的施工管理过程中,为了加强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过程,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以及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各类违法施工的行为,对当事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进行强制性的管理惩处。对相关申请施工的单位进行严格考核,然后再申请施工许可证。对建筑图纸进行相关的技术分析和评估,总结图纸存在的各个问题,然后进行整改,当确保万无一失的时候,才以图纸展开施工。对相关施工单位以及管理部门进行全面的指导服务,将监督工作落实到管理的实处,确保减少更多的安全隐患的发生。图纸设计及变更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审查过后再进行图纸交接工作,对未经过许可便进行图纸变更的单位企业进行严厉的惩处[3]。

(二)完善工程质量评价制度

在当前阶段要想规范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措施,就需要完善工程质量评价管理制度。将建筑工程要相关建筑企业的招投标以及资质资格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建立起相互牵连的机制,确保工程的安全问题。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以建筑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地位来约束工程的安全质量,实现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监督管理。对当前突出的问题进行严格的处理,比如工程的转包以及分包等不合理的行为,促进建筑企业实现自我制度与管理体系的完善,认真落实各项文件合同规定的要求。加强对监理单位以及相关监管部门人员的考核制度,当建筑物出现了质量问题时,相关监理人员承担自己所属的部分责任,最终记录在个人的考评记录中。对的监理人员进行取职,追究其各项责任,从根本上完善工程质量的评价及管理制度,促进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实施运行[4]。

(三)加强建筑中安全问题的防治工作

当前我国土建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类安全质量问题。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现浇板大量开裂、渗透,排水管道的渗水,道路器械不合理堆放等问题。当遇到这类问题时,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要从施工材料的选取与验收角度着手,选取更为优质的材料和施工方法,有效验收过后再在施工中进行使用。对每项工程环节的验收进行相关记录,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从根本上带动工程质量的提升。

(四)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完善投诉机制

在当前房屋土建项目以及市政基础项目管理中,要对企业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发装配式施工。实现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交互装配使用,推动建筑企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积极宣传响应国家推广的各类施工技术,从施工到后期装修进行技术上的完整统一。对各类施工人员以及工艺人员进行职业素养的考核培训,确保每各施工人员都能适应当前建筑理念的要求[5]。我国建筑中相关法律制度明确规定了建筑的责任人以及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这对于稳定建筑安全事故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类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与责任所在,对未能合理完成相关任务的人员进行举报投诉,从而提高建筑企业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带动建筑行业安全稳定的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工程质量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联系的更加紧密。国家以及社会都高度关注当前建筑行业的实际质量,所以相关监督管理人员要做好自身工作,从根本上实行精细化的管理,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超.试论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27):170-171.

[2]陈皓.试论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9):2710.

[3]黄靓.浅谈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6(3):141.

装配式建筑建筑工程技术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工程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以来由于建筑业的规模不断发燕尾服,产业素质也得到快速的提高,我们国家的建筑技术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升,特别是对一些单项技术也已步入世界的行列中去。但是,从总体来分析,如今,我们国家的建筑技术水平还不算太高,建筑业在经济增长中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怎样在建筑工程领域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并提高速度,使工程的科技含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使施工企业的技术得到推进与进步,使建筑技术水平得到促进与提升,唯一的方办不是依靠科技的进步,把科学的管理以及大量的技术应到了工程中,使建筑业的每个领域都能得到应用。

二、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概况分析

科技水平在快速提升,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近些年以来,施工工程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与工艺,这也较大力度的冲击了传统的施工技术,这些出现的新技术,不但把以前传统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了,并且,还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不但把工程的成本降低下来,把工程的作用时间减少了很多,还把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增强了很多,给整个施工的项目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建筑工程测量新技术的发展?

第一,关于GPS的施工测控技术,施工放样的依据就是施工控制网,它具有非常高的精度,测设起来也有困难度,GPS精密的定位技术能非常好的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并且节省了很多的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保障了成果的可靠性。现在超高层的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施工常规的测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规范的要求与标准,怎样在日照、温差以及风载等这些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完成轴线的控制,并且还要准确、迅速,同时,对建筑构件进行定位,对于高层建筑施工来讲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利用GPS测控技术就非常的快捷、方便,并且可以进行动态的测定,使施工的测量质量得到保证。

第二,关于全站仪坐标法的放样技术,全站仪最大的优点就是精度较高,仪器也是集成化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这与施工控制点以及放样点的坐标放样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有效避免在准备工作中放样数据,使施工测量的效率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也能使施工放样中的差错得到减少。

第三,关于测距仪高程传递技术,这种高程的传递主要通过水准的测量来解决的,具有非常大的劳动强度,用时也比较长,并且不能测量出非常精确的结果。现在测距仪的精度都非常高,观测也比较快捷,所以,只要对现用的测距仪进行小小的改进,就能实现高程的传递。

第四,关于高层建筑重直度的控制技术,对于建筑物施工质量来讲,垂直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一般是通过经纬仪交会的方法时行解决,这种方法的测量精度不高,并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也很严重,所以,通过激光准直技术就可以快速的解决这个问题。此技术不但具有较高的精度,而且非常的快捷,还能进行检查与核对,对于成果的可靠性提高了不少。

四、新预制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的发展

首先,发展新型装配式楼盖结构。采用革新的预应力空心板,按预制装配式楼盖设计,以保持施工安装快速的优点,同时在楼板找平层中加配钢筋网片,使之具有相当于叠合楼板的整体性,捉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用高强预应力钢丝作预应力主筋,提高构件的延性;提高构件的质量标准(高于现行的国标),以促使构件生产工艺和模具水平的提高,使构件生产集中于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预制构件厂,以保证构件的高质量;通过改进后的板侧面设计与灌缝材料,增强板缝间的抗剪能力;通过上述几项措施并可解决当前困扰民用建筑开发商的频频引发争议的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 其次,发展预制轻混凝土内、外墙板和复合外墙板。与框架结构的结合,可逐步取代现有的砖混结构,从而实现民用建筑基本不用粘土砖的节地要求。预制外墙板、新型装配式楼盖与框架结构及已有的各种轻质内墙相结合,可形成框架现浇或预制梁、柱装配整体,其余均为预制装配的新型建筑体系。最后,发展叠合楼盖结构。以中、高强预应力钢丝作预应力主筋的预应力平板、带肋平板、空心板作预制板,与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组成叠合楼盖。减少了现场的支模施工工序和钢筋工程的工作量,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尤其适用于大开间民用建筑。

五、建筑装饰施工发展分析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与之发展同行的建筑装饰行业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在科技与环保理念的引导下,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一直以来,国内的装饰施工技术已经接近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始终徘徊在国内领先的水平停滞不前,导致国内装饰行业的发展缓慢。进入21世纪,装饰行业的企业市场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分析国内市场的需求,他们走出国门寻找国外成熟而国内没有的工艺技术,并且经过改造后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接近国际水平的新工艺技术。如:背栓系列、石材干挂技术、组合式单体幕墙技术、点式幕墙技术、金属幕墙技术、微晶玻璃与陶瓷复合技术、木制品部品集成技术、石材毛面铺设整体研磨等。

在装饰行业有很多的高科技元素陆续出现,很多工业产品得到装饰工程的广泛应用,玻璃制品的装饰、金属材料装饰、木制品以及复合性材料装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装饰施工得到了本质的变化,它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产品也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工程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施工工期缩短了,并且也没有污染,这些优点在装饰施工中得到很多的体现。

六、建筑防水施工技术发展分析

首先,关于施工的技术,防水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自身的密实性非常高,并且具有防水的能力,同时,还有很强的承重能力与抗渗功能,与卷材的防水层相比较,这种结构具有非常广泛的材料来源,工艺操作起来也非常的简单便捷,对于劳动条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还能把施工的工期缩短,节约了很多的工程造价,另外,在进行检查与维修的时候也是非常方便的。再者,就是复合式的衬砌防水结构,目前,很多地铁区间的隧道都是使用这种结构的,共有三道防线进行防水,第一道是开始的支护加上背后的注浆,第二道就是对封闭防水板的设置,第三道是二次的衬砌,同时,对变形缝以及施工缝进行了专业的处理。很多工程实践可以表明,这种结构的防水效果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但是,因为防水的材料自身以及防水施工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会出现第二道防水线发生缺陷。所以,为了使这种技术的可靠性得到提高,就要对防水层的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使用合适的防水层结构设计以及施工方法。

其次,防水材料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在防水材料的运用过程中,实现防水效果的一些较为传统的方式都是沥青防水,通过不断的科研与努力,已有了高分子卷材以及新型的防水涂料等。防水施工也在向着冷作业的方向发展,并提高了综合机械化水平。应用新型的防水料材主要是以水泥基渗透为主,主要是以水泥为载体,具有非常高的强度,通过有活性的物质以及微硅粉的改性而形成的,我们已开发了聚合物改性的水泥涂料。如今,在我们国家的建筑施工中也得到非常多的应用。通过多次在建筑施工中的不断应用与实践得出验证,水泥基渗透的非结昌防水材料具有非常强的渗透性,并且,也能保持长久的防水性能,与其他材料相比,还具有很好的自我修复作用,整体的防水性也比较强,对于化学物质的侵蚀也有非常好的抵御性,同时,对于钢筋还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不但可以保护环境,还不会有危害的气体产生。施工的时候也是比较简单的,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混凝土的基面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

在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环境下,特别是水位经常发生波动以及变化的情况下,有时还会受到机械震动的影响,这种情况包括溢洪道、地铁隧道、水池以及地下室等结构,水泥基渗透型的非结晶防水材料具有非常突出的优越性,尤其是在防水材料方面,把一般防水材料都不能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 具有高性能的黏结剂的出现,也使传统的钉销连接紧固方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使弹性更高,这对于钢性存在的一些劣势也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陈小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 孙子健,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装配式建筑建筑工程技术范文6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管混凝土框架;延性系数;滞回特性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139-02

0 引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应用最早的框架结构,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包括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人们将这两种结构应用于新型框架结构当中。框架结构的水平抗侧移刚度比较差,属于柔性结构,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常常发生较大位移。一旦位移值超过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限值,即发生非结构性破坏。但是柔性框架结构在承受水平地震荷载过程中是个耗散能量的过程,本文通过对3种结构的滞回曲线和包络线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它们对耗散地震能量以及结构延性性能的影响。

1 3种结构的试验研究

1.1 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试验研究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采用钢材为Q235B,采用四块钢板拼焊而成,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采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是为了增强钢管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膨胀剂,以抵消混凝土收缩带来的不利影响。本试验采用的拟精力加载,试验轴压比设计为0.3,竖向荷载通过液压千斤顶加载。试验开始阶段竖向荷载一次加载到预定位移值,然后水平方向施加周期性反复荷载,每一个周期内施加荷载时,在屈服前采用荷载控制加载,屈服后采用屈服位移的倍数控制加载。在反复加载的过程中,框架节点附近梁端先受压鼓曲,后受拉成平面。在最后一级荷载循环中,顶板和底板出现不可恢复的鼓曲变形,被拉开裂,裂缝向侧板中心扩展。顶板,底板和侧板之间的焊缝开裂,内部混凝土被压碎破坏。此时,水平荷载降低至极限荷载的33.3%~50%,试验终止。

1.2 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试验研究

本试验采用装配整体式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即在工厂预制型钢混凝土梁和型钢混凝土节点,然后在施工现场将节点和梁进行组装,具有施工简便、速度快的特点。同时为了避免梁端部的非线性变形扩散到框架节点核心区从而引起框架节点核心区的开裂,对于离梁端部一定距离处采取了翼缘狗骨式削弱,从而使塑性铰现在狗骨式削弱部位出现。梁端型钢腹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钢筋采用套管连接。试件型钢翼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是100mm,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50mm。试验装置采用竖向液压加载器和水力墙反力架装置。竖向先给柱施加荷载到预定位移,然后竖向给梁端部附近施加周期性反复荷载。试件屈服之前采用

荷载控制加载,每一级荷载正反向各施加一次,试件屈服后采用屈服位移的倍数进行位移控制加载,每级荷载反复施加3次,循环到最大荷载为极限荷载的85%,即认为试件破坏,试验终止。

2 3种结构的滞回性能分析研究

在一个周期内的一个方向的加载过程中,试件经历了线性,弹性阶段,然后是屈服阶段,接着是强化阶段和破坏阶段。在第一个循环的正向加载过程中,试件经历了线性阶段和弹性阶段之后,进入屈服阶段,屈服后进入强化阶段的中间过程时突然卸载,试件有一部分残余变形,然后反向加载,试件同样经历线性阶段,弹性阶段和屈服阶段进入强化阶段,未达极限荷载时再卸载,试件在原有残余变形基础上累加一部分残余变形。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循环加载,第三次循环加载知道试件发生破坏。由于第一次循环加载过程中试件已经发生了一部分弹塑性变形,累积了一定量的弹塑性损伤,第二次加载过程中试件的刚度下降,强度下降。在荷载变形曲线上表示为第二次循环的拐点值(极限荷载值)比第一次循环降低,荷载变形曲线的斜率降低,则表明其刚度减小。每一次循环加载的正向加载卸载曲线或者反向加载卸载曲线和横轴包围成的闭合线称为滞回曲线。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在反复荷载的作用下,强度刚度下降的少,而且每次加载过程中延性比较差,即屈服流幅的时间短,导致滞回曲线窄长不饱和,没有形成纺锤形。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和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在每一次加载过程中屈服流幅的时间比较长,滞回曲线比较饱和,其形状接近纺锤形。在此引入粘性阻滞系数,延性粘滞阻尼系数为滞回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和拐点同横轴以及过拐点的在横轴上的垂线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之比。滞回线越饱和,延性粘滞阻尼系数越大,构件的延性越好。在试件的反复受循环加载过程中,试件的滞回曲线一次比一次更加饱和,三种框架节点都是在循环若干次后,加载至低于小于极限荷载的某一值时发生破坏。将每一次循环加载过程中的荷载值最大点连接起来构成的曲线就是包络线,通过包络线可以看出试件强度和刚度退化的程度。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强度和刚度退化程度比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强度和刚度的退化程度要大,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强度和刚度退化程度比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强度和刚度的退化程度要大。滞回曲线越饱和,则遭遇地震荷载的过程中耗散能量的能力最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滞回曲线细长最不饱和,则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耗能能力最差,抗震性能最差。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滞回曲线最饱和,则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耗能能力最强,抗震性能最好。而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介于二者之间。地震荷载在水平荷载中起控制作用,在实际的工程中多层和底层建筑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柔性结构,水平刚度大,在遭受地震荷载的过程中虽然发生了较大的变形,但是变形值一旦超过正常使用允许的限值,也将发生破坏。在高层结构中应该尽量采用耗散地震释放的能量能力强的以及延性比较好的结构,如型钢混凝土框架和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但是采用后两种结构的话,用钢量大大增加,又提高了建筑结构的造价,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既要设计成延性结构以便能大量耗散掉地震释放的能量而不破坏,还要尽量节约造价。

3 结论

1)框架节点在受循环荷载的过程中,随循环次数的增加,滞回曲线越来越饱和,变形值越来越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弹塑性累积损伤增加,强度和刚度退化;

2)滞回曲线越饱和则耗能能力越强,抗震性能越好。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强于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又强于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

3) 我国的建筑结构抗震应该充分考虑框架结构节点的地震内力大小以及内力的传递方式,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减轻地震灾害,对重要的建筑物的薄弱部位进行适当的加固。

参考文献

[1]韩林海.钢管混凝土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CECS 159:2004,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3]石永久,李兆凡,陈宏.高层钢框架新型梁柱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2,23(3):24-27.

[4]高春彦.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

[5]薛建阳,赵鸿铁,型钢混凝土节点抗震性能及构造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02,18(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