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设计相互的关系
设计是一种审美活动,设计的任务是要实现设计者的意图,设计者的意图就是要表现美.创造美。所以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就必须得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审美情趣。它融合了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等诸多方面,并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设计作品经常被烙上社会文化的印迹。传统文化影响现代设计,现代设计传承并表现传统文化,设计是一个载体,体现着文化的发展。设计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和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但却不能脱离传统文化这块土壤,更离不开悠远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虽然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总是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里程碑,但传统文化还是如影随形,到处可见。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或者直接,或者间接,都对现代设计产生连带的巨大影响。
什么叫传统文化?中国在其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设计者只有立足于传统文化,才能创造出有本民族特色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阔,传统文化中的中国风至今依然浇灌和渗透在许多的现代艺术领域之中。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早已经把那些落后的糟粕淘汰;被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那的确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华。中国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就说: “科学的规律是进步的规律,艺术是越来越繁荣、越丰富,艺术不用进步的说话。”而今在眼花缭乱的作品背后是设计元素的 匮乏、传统文化的缺失。因此设计不仅仅需要我们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观念和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要在 设计中得以体现,并且要有创造性思维和较高的文化素质。不论是西方艺术还是东方艺术,都是在各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虽然各国的审美文化各有不同,都有其个性的一面,但是,它们又都同属于世界艺术园地中的一部分,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化“和而不同”的现状和良性的文化生态环境。现代设计应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其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视传统,发展今天并创造未来。
那么该如何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呢?
在中国,虽然没有西方工业革命的经历,但是,中国人却早已积极主动地把现代设计思想、理论、方法引进中国,并且一直想以此——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振兴中华民族,圆百年近代史上中国人的强国之梦。这种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结合的标志性参照物,就是20世纪20—30年代的南京中山陵;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90年代的北京世纪坛;以及兴起于80年代,至今还方兴未艾,可圈可点的全国性“城市开发热”。
西方文化与艺术,乘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进入中国已经二十多年了,两种文化的碰撞,反映在艺术上,是激烈的,其激烈程度,并不亚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造山运动。事实上,两种文化的碰撞,早在帝国主义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时,就已经开始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甚或直接采取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似乎都无大碍,也并不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但是,对于艺术——现代设计的另一层面文化,就不那么简单了。在艺术与设计界,我们常常听到有关两种文化与艺术碰撞引发的争论。这种争论,也常常影响到艺术与设计的实践。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索中西文化碰撞下的现代设计,藉此找寻出一条中西文化与艺术融合影响下的、现代设计的正确之路。如果我们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发现很多元素可以为设计带来灵感。
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例如水墨画、剪纸艺术、中国书法在现代设计中的良好运用。
面对全球设计化的浪潮,思想的贫瘠和信念的流失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劲敌。在这片具有悠久灿烂文化史的土壤中,我们作为未来的设计师,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冲击的同时,要学会中西结合,以中为主,形成民族个性,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将得以不断传承,使我们设计在“国际化”中大放异彩。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不要墨守成规,有的设计师背着沉重传统文化包袱,对新的东西作了否定,这是不利于设计发展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学习和了解,不仅只限于形式、造型,更重要的是对古代文化艺术中传统的美学思想、民族文化气质和哲学内涵的理解与继承。在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民族情、国际观、时代感的发展理念仍然是中国的艺术设计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我们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甚至达到了农业文明所能及的巅峰,但是也正是这些令我们陶醉不已的伟大遗产,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现代民族文化艺术的前进。因为我们的肤浅和无知束缚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盲目陶醉的后果只能导致一种文化的衰落。
总言之,我们的设计理念应是“继承传统、取精弃粕,与时俱进、个性鲜明”。如何在设计中融入传统艺术是促进现代设计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设计在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文化特色,从而更好的在对传统艺术发扬光大的同时促进现代平面设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1997.
[2]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2003.
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范文2
关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一、精彩课程。
课堂上一个个真实故事引发的思考,结束时90度鞠躬礼及《感恩词》让我们心存敬意。以位音乐老师的《德音雅乐》及《孝亲感恩歌曲学唱》课程给整个大讲坛带了歌声、笑声还有感动的低泣声。悠扬甜美的《生命之河》在义工老师们曼妙手语舞姿中展开,让与会学员感受《生命之河》滋润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净化歌者的内心;用心去听一首好歌,能涤荡听者的灵魂。一个个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和一首首优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场学员,互动渐入佳境,全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情到深处,学员们还不时发出动情的低泣声。
二、温情服务。
据悉,为大讲坛服务的十几个义工都是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以帮助别人为乐,他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个人修行的方法之一。他们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轻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会场的每一个角落,用半蹲的姿势为在场的贵宾和授课老师端茶送水,他们用真诚的微笑温暖每一个人,他们身体力行践行《弟子规》,他们用言行践行道德礼仪,宣扬传统文化。每当听到一声声“老师,早上好!”、“老师,下午好!”“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请愉快用餐!”等等温馨话语,我们恍惚来到了一个文明和谐的世外桃源。
三、专心学习。
本次大讲坛所有学员均是来自一线的老师,他们排除一切干扰,参加为期7天的学习,时间长、人数多,但会场秩序井然,学员们完全融入到了和谐、宁静、纯粹的吸收经典文化的氛围中。授课中老师生动风趣的演讲,深入浅出的报告,深深吸引了全体的学员,大家无不认真听课、细心笔记。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心灵之旅,所有人在都聆听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感动中汲取师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
松花江的王琦老师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当作事业来做,他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让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强大。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让我们从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导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努力教育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深刻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尽到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不仅提升了我们教师的文化素养,同时,在“如何对人”、“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社会”、“如何对待家庭”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传统文化学习后,我进一步认识到,不管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还是家庭生活、与人相处等方面“身教胜于言教”的重要性。
今后,我将把这种平和的心态运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努力践行“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教育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一个真正人格健全的人,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关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又一个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不热闹,反而有点凄凉。革命先烈们,你们牺牲了多少啊!
这几天,我看了电影《两个小八路》,他们很勇敢,在无数战争硝烟的洗礼中,留下了那感人的故事。他们在布满了硝烟的战场上为八路军们通风报信;在充满危险的鬼子的军营,不,是凶残的豺狼的老巢前获得敌情,传递给战士们;在火焰蔓延和子弹飞过的战场上奋不顾身……他们为了革命,和鬼子、当汉奸的二鬼子拼搏着。的胜利凝聚了多少他们的血汗!这两个小八路年龄只有十几岁!
枪中发出的子弹,是战士们发出的呼喊;手雷中冒出的巨火,是战士们对日军的憎恨;大炮中冒出的巨烟,是战士们内心为革命而奋斗的志向长城。一个个烈士们倒在了通往胜利的道路上,赢在了革命战场上,他们用血抹亮了自己闪耀的名字,用生命换来了现在美好的生活,用高声的呼喊换来了解放后和平美丽的祖国……烈士们,你们在说什么?啊!我听见了!你们在说:“为了革命,为了下一代,冲啊!”你们走了,但留下了无数后人的思念,留下了血染红的五星红旗!“烈士忠魂千秋在,英雄浩气万古存”,烈士们,你们安息吧!我们一定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
做一个文明少年,抛开不该想的东西,尊重先烈们。
经常听到有同学说不文明词语,还改编先烈们的故事,这怎么行呢?做一个好少年,好学生,佩戴好红领巾,干干净净、开开心心迎接每一天。
同学们,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关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在学校领导对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下,在路老师的率领下。我有幸于20xx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参加在昆明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次学习受益颇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了解。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丰富了大脑的知识。现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如下:
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谐快乐,这既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又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以前,我们遇事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当时当地的心情、情绪来处理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学了传统文化,有一颗宽爱地心,我们会在矛盾冲突发生以前有预见性地化解矛盾,无论何时,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从对方的出发点考虑问题,理解对方,从而更有效地沟通思想,解决问题。
《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治学求进得道理。一个人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时时如此,积极主动地工作。那么,我们的工作该是多么和谐惬意的一件事。因此,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学深,学透,学到我们的骨髓里,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传统文化中蕴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传统文化应该体会到以下几点:学会爱社会,爱祖国和遵纪守法、学会感恩、学会礼仪为先、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廉耻、学会替他人着想、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等等。
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入更多人们的心灵,走向大众。带来一个和谐的社会。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关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文艺评论;文化传统;对话;价值转化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稳定的精神基座,这个精神基座大致是由集体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哲学理念等方面构成,但我们更为强调的是从哲学、艺术层面来谈论文化传统。如今,尽管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被西方文化所影响,但是我们的哲学精神、审美精神依然保留着自身的独立性和自足性。文化传统的承传和积淀又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中形成的,因此具有一种稳固的集体认同的精神力量。正因为文化传统的稳固与强大,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都会面临如何对待文化传统的问题。五四以来,“古今之争”“中西之争”一直是知识界争议不休的问题。这个问题背后,牵涉到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不断经受着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和冲击以及人们对古典文化传统的不断反思和质疑,以往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原道”“宗经”“征圣”的文化传统不断地被瓦解。即便这样,中国的知识分子其实一直都没有抛弃文化传统。五四与文化传统之间并不是排斥对立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批判性继承关系。在不同时期的社会转型中,我们总会看到两种相互对峙的力量——保守与变革,这两者既形成一种张力关系,又具有双面性。从保守角度看,保守者往往相信文化传统背后的稳定性与超越性,他们相信文化传统一定存在着不因时间而改变与褪色的价值,因此会有意识地去坚持并维护文化传统的价值,可是一旦文化传统的保守力量走到极端,则容易转变成一种不顾时代与现实变化而盲目固守的狭隘态度,从而阻碍文化的革新。从变革的角度看,永远会有一批人走在时代前沿,去发现文化传统自身的弊病,并自觉地努力推动文化传统的更新与再造,但是变革一旦走向激进和极端,就容易导致全面否定文化传统,从而滑向文化虚无主义。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文化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中国文化传统既有“万变不离其宗”“原道”“宗经”等对文化的永恒价值的固守,但同时也有“道通为一”“惟变所适”“相反相成”等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把握。文化传统不是一个凝固的实体,它一直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时空序列之中,我们既要看到文化传统的传承性,又要看到其在不同时代的变异性。
我们应该立足于此来思考文化传统与当代文艺评论之间的关系。文化传统要完成现代价值的创造性转化,离不开当代文艺评论的批评实践。一方面,从文化脉络来说,强调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的接轨与融合,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之根的体认与再造,也是当代社会弘扬文化传统以及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题中之义;另一方面,文化传统作为一种精神和思想资源,应该以其继承性与超越性,成为当代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来源,进而对当代文艺理论的本土建构产生积极影响。而这,必须建立在文化传统与当代文艺评论之间的互动与对话之中。换言之,文化传统必须具有现代视野,与此同时,从事当代文艺评论者,又必须具有充分的文化传统意识。文化传统与当代文艺评论之间的对话,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同时也是一个丰富的、具体的、鲜活的话语实践过程。首先,在文化立场层面,当代文艺评论与文化传统的对话必须建立整体性的文化视野。整体性的文化视野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注重文化传统的持久性与包容性。在回归文化传统的同时,我们要更加注重挖掘文化传统的永恒价值。毋庸讳言,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文化传统在世界格局的流动变化中一度受到强大的冲击和消解,如今,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民间社会几乎不约而同地重新呼唤民族的、本土的文化传统的回归。那么,在文化传统的进一步更新与重建过程中,我们又必须警惕,对于文化传统的回归不应该排斥西方文化,我们应该更多注重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当代文化精神的觉醒,应该以承认人类精神的多样性为前提,文化传统的复兴必须在世界视野中来获得比较和呈现。其二是注重文化生态的多元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勃兴成为了一个显著的社会景观,同时,大众文化的大受欢迎也一度使精英知识分子的文化话语权受到了挑战和挤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国内掀起的“人文精神大讨论”,既表现出知识分子对文化传统的消解的担忧,但也因为其表现出来的精英主义的批评立场,加深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对立。不过,在当时显得新潮时尚的大众文化,比如风靡一时的电视剧《渴望》,如今看来其实更多表现的却是对传统的亲情伦理和世俗生活的回归与守护。大众文化并不完全是对文化传统的背离和抛弃,反而与文化传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今,在客观存在着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多元文化生态下,如何以一种整体性的视角来看待不同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在文化的交融互动中重新探讨如何回归文化传统,弘扬文化传统应成为当代文艺评论者思考的问题。其次,在学理方法层面,当代文艺评论与文化传统的对话应自觉发掘古代文论的理论资源。文艺理论是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文艺评论应该有意识地对传统文艺理论进行创造性的批评实践。当然,如果从广泛层面而言,文艺理论传统既包括中国古代文论,也包括近现代以来通过一系列译介进入国内,进而参与到中国现代化进程之中的西方文论传统。特别是近三十年来,西方众多前沿的、先进的学术思潮被大量引进和译介。但正如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我们已经看到,对于西方文论的迷恋和推崇,很容易将之拔高到一个非历史的高度,从而不顾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盲目套用西方文论来解释中国本土的文化现象。正因此,如何在借鉴西方文论的同时更加自觉地思考本土文艺理论话语的生产和建构,已成为学界探讨的重要方向。当代文艺理论的本土话语建构,必定离不开中国古代文论的参与。
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范文4
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心得1 感恩,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份,让我现在有机会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感恩学校的领导,给了我这一次学习《弟子规》的机会。
我是一名老师,一名数学老师,同时也是一位父亲。但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总感觉缺少了什么东西,总觉得有点不对劲。看到今天社会中的许多不良现象,看到孩子们的浮华,孩子们的躁动,看到孩子们的不礼貌行为,我心里非常不安,着急,总感觉现在社会的风气每况愈下,但总找不到原因,找不到答案,总是很困惑。总觉得这是社会问题,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甚至还会想,我一个人改变不了什么,这种极不负责任的想法都会出现,通过四天《弟子规》的学习,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啊!孩子是无辜的,没人教过他们啊!实际上是我们没做好,是我们没教他们,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懂,通过学习我们懂了。的确,我们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化,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好的东西,我们为什么把它丢了呢?为什么不把它传承下去呢?是的,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得把它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我作为老师,身为父亲,我更有责任,所以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我该做什么。
我要从我做起、从我的家庭做起、从我的学校做起。让《弟子规》走进我的家庭;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我身边的人;我相信我的孩子,我的学生,甚至会有千千万万的人加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文化的行列。
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心得2
人的一生金钱虽重要,但人的美好品质、美德,自然也不能少。如果你失去了今天,明天还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凭着你的努力可以去再挣;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美德,那你就很难挽回,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上。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欲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人的文明美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从小父母就让我们养成好的习惯,见到认识的人要有礼貌,不乱扔垃圾,不做不道德的事。到了小学,老师也让我们这样做,学校还开展关于这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增长这方面的知识。在我的身边也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美德。
那年夏天,我上完课外班在公交车站等公交车,太阳透过衣服照在了我的身上,这时的我嘴里虽然吃着又甜又冰的冷饮,但额头上的皮肤里还是不断流出细小的汗珠。“天真热!”过了一会儿,难等的公交车终于来了,我随着人群拥拥挤挤的上了车,一眼扫过,发现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诶……那我就站着吧,辛苦你了—腿!我站在了一位看起来年过花甲的老人身边。仔细观察了那位老人,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有一双小而有神的眼睛。我站在那老人面前一直关注着她,当我正在发呆时,一个急刹车让我整个上身和冰棒一同扑在了老人的身体上。
车子停稳后我愣住了半天都没有起来,我以为那位老人会把我骂一顿,可那位老人没有。老人轻轻扶起我,把脏了的食物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拿起一张餐巾纸擦了擦我嘴角边留下的一小块冰淇淋并且对我笑了笑。我看着老人的眼睛,那眼神里流露出母爱、温暖。“您不怪我吗?”我用低沉的声音说着。“这又不是你故意的,要找麻烦也是找司机才对呀。”听了老人说这句话我的心里热乎乎的,对老人笑了笑。到了一站后我怀着复杂的心情下了车,脑海里回想起当时的画面,觉得老师常说的美德就在我的身边。
香在燃烧,美德在传送,让身边的美德变得更多吧!
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心得3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不可放弃的重要精神!
拥有诚信,那么别人自然而然会尊重你,而相反的,如果不尊重这一美德,抛弃了诚信,那么将会被世界所遗弃!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着这样一件讲诚信的事例。
这是在一个暑假里发生的事情,那天的阳光比往日都要明媚,都要温馨和温暖。从一个平凡的老爷爷身上学会了诚信应该是怎样的。一天中午,我们正坐在大门口,一个老爷爷来卖香,只见他穿着一件破旧的白衬衫,背驼驼的,红红的眼睛好像总有流不完的泪,手里挽着一个大提筐,奶奶向他买了7把香,他说一元一把,应该是7元钱,奶奶奶给他10元钱,他找不开,奶奶也没有零钱,就说:“算了吧,今天你就不用找了,反正我们都认识,你下次再找给我吧。”老爷爷说:“那我到下一个村子回来找你吧。”奶奶说:“也行。”他就挽着那个大提筐走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那老爷爷又来了,送给奶奶3元钱,他说他到下一个村子后又走了好几个村子,弯了很多路,香都要卖完了,也快到家了,才想起还有三元钱没给奶奶,就又走到奶奶家来。奶奶说:“你这老头子,不就这几块钱吗?你下次来时再给不就行了吗?”让我出乎意料的是,他说:“不,我已说好到下一村子后还钱给你的,我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这句话,深深地印入我脑海中,此时我看他,腰还是弯弯的,但走起路来一步一个脚印,是那么的踏实。
通过这些事请也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来,也是今年署假,当我们要去北京在无锡火车站买票时,一个自称是旅行社的青年来卖票,他衣着时尚,讲起话来很牛气,他把票卖给我们,少找一元五角钱,我爸爸说少找了钱,他不耐烦地说:“哎呀,不就一元五角吗,就这么一点,你还跟我烦。”就走了,我当时想,那就这么一点,你怎么也不找呢?他成默了一会,把钱找给了我们。
从例子中,我们应该都明白了诚实守信的道理,就好像那一段名言:
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
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
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悄悄临近;
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范文5
书法以其诗意挥洒,纵横飘逸的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现代设计师可以巧妙的将其运用到广告设计领域中来。书法里面包含了中国从古至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对于人们有着很大的影响,书法博大精深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凝聚了文人们心血,是设计师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作品的必要元素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就是设计师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路演变而来,是可以代表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性作品。作品在设计师们独特的设计与完美的表达后,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字艺术完美的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中。通过独特的工艺将文字进行处理与美化,以求体现出奥林匹克的精神,同时也向世界展示着它的精神与其背后所包含的意义,通过汉文化与文字的魅力让一个全新的北京展现在人们的视野前,新北京以博大精深的文化与情怀向奥林匹克表达了自己感情也让全世界认识了我们中国。蕴含着古代劳动人民心血的设计作品不仅在北京奥运会上被设计师完美的表达出来,在全国各地都有许多让人叹为观止的设计,其中也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例如北京的圆明园、故宫、苏州的园林、南京的明孝陵与明城墙等等无一不体现出设计师将汉字放在设计作品中所用的心血。这些设计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为历史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更间接的向世界传达出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影响力,同时也表达出中华民族高尚的文化品格。汉字是民族的智慧和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它们包括了点线面的结合,赋予了汉字以静制动的魅力,将汉字融入设计,可以惟妙惟肖地勾画作品的姿态、神情、及其背后的意义,展现出别样的意境美。设计作品需要满足广大群众的审美标准,它需要文字的创作灵感以及对文化的深入了解,并表达出我们民族的特色,让世界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这个国家,这是所有创意与设计都不可替代的。关于文字的设计我们更需要去从传统的文化中找到相关的特色与灵感并将其应用到现代审美理念中,从而达到突破自我创作局限的目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凝聚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如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喜悦等意义,所以中国银行标志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打了红绳的古钱币,因其象征着财富。其标志上所用红色的基底色代表着民族特色的色彩,同时也向人们表达着自己的信念。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广告设计的例子在向人们传递着设计师们眼中对于汉字的应用与理解。
二、传统图案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吉祥图案是人民为了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而创作出具有深刻含义的作品。国内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是指中国的传统文化图案,经过不同时代的继承而发展出来的独特民俗艺术,表达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福禄寿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而青蛙代表着生命顽强不息,孕育新生命的特征,这些传统的图形同样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将其运用到新的设计作品中,使我们的广告设计独具魅力。如凤凰在古时代表了崇高的地位,备受人们的尊敬,又是百鸟之王,上海老凤祥的设计理念就是运用其凤凰的雏形来加以改造设计,并将其运用在平面设计中,减少了店铺与顾客之间的距离,让顾客倍感亲切,也让店铺具有深厚的文化与历史气息。使得人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与影响力。
三、传统服饰艺术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价值;方法
历史的文化沉淀,是古人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儒家思想文化是其的主要脉络,还涵括了其它方面的不同的思想文化。其中凝结了这个文明古国的民族性格和社会意识,其中包含的观念文化,涉及到生活的各方各面,例如历史文物、文学、社会制度、史学、科技、医药养生等。中国传统文化贯穿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中国传统文化涵盖的内容是非常的广的,从小到大,我们的生活的各方各面无不渗透着其的思想。
语文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基础工具,也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幼儿的唐诗到初中、高中的文言文,无不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踪影。语文学科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此学科的要求,也是当今历史发展的需要,因为语文学科是最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中国古老的民族文化,这也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挑战和吸收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像“恢复传统,传承文化”这种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国学热”、“汉语热”遍布全球。但是对于我国的中学生却对日韩、美国等国家的服饰、明星、娱乐热情只增不减,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的却甚微。所以在中学生中,尤其是在高中生中,通过语文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现实问题。
1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教学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其中所蕴含的生活、行为、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都是我们平时生活的导航。对于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语言教学中涉及的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中华民族的情感状态、生活习俗、语言风格、审美情趣、文化习惯以及人生信仰等。
首先,汉字和语汇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的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一种书写符号,是一种古老的文字形式。中国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的沉淀的精华,其是一种少有的能够将表意文字的音、形、意三者完美结合的文字形式。汉字言简意赅,可以形象的将所要表达的意思明确传达,不仅如此,其还能够从一定角度反映物质、精神、制度等层面的文化。对于语汇,是语言表达的基石。中国的典故、成语、格言、对联、谜语和歇后语等都是中国传统词汇的积累。其次,中国传统伦理哲学是思想的精华。我国的伦理哲学主要是指包括墨家、道家、法家在内,并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范畴。在现实生活和世界中,儒家以其及其入世的精神而成为成就最高点的道德境界。“天人合一”、“人性本善”、“以人为本”等著名的思想都是出自于其中。再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魅力是永恒的。中国文学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能够深刻且生动的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论是先秦的诸子百家、两汉辞赋、唐宋游记还是到散文、戏曲、小说都无不彰显着我国瑰丽的文化财富。这些文学作品是值得当代的高中生品读和深思、反省的。最后,礼仪风俗的心理规范。中华民族自古就一个“礼仪之邦”,在人么的言谈举止中流露中中国高度的礼仪风范。中国的风俗也是特定地区历代人么一起遵守的一种行为模式和规范,中国的民族风俗习惯也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培养的方法
2.1培养浓厚的文化心理
在高中语文中推行传统文化,主要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滋润高中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更高。在这个过程中就要让高中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和兴趣,通过教师和书本带动学生的文化心境,并使其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拜和憧憬。通过巧设导语来增强吸引力,并尽量缩短古今文化的距离、创设情境等方法来使学生对语文中传统文化更加有兴趣。转贴于
2.2加强理想的教材使用
中学语文教材以文字为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灵魂,其中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题材。这一点小从中国汉字的措词和表达中都可以看出,语文教师要通过语文教材在学生和文学作品之间建立一个纽带,使学生在中国文化典籍中吸收更多的知识和道理。在文学作品中找寻沉淀着丰富的哲学内蕴,并不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心态。
2.3构建活跃的文化课堂、增设丰富的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其也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搭建了一个平台。所以,教师应致力于研究教学课堂的气氛和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愉悦、舒适、高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其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教师可以通过熟读成诵、品读积淀、感受交流、学习拓展等方式来达到文化课堂的活跃。当然,仅从课堂短暂的时间中学习是不够的,学生要从其他课程资源中不断的扩展和丰富其涉猎的知识领域。可以通过增加学校图书馆藏书、不断开发文化课程、开展校内文化活动等方法来开阔课外文化视野。
3总结
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内涵出发,概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现在的局面,详细的阐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教学价值,并对于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培养提出3点方法,为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胡春艳.充分利用语文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健康明丽留守[A].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