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传统文化;外来文化;语文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骄傲,作为小学语文这一科目来说,已经被赋予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向小学生传播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作为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应该采用一系列教育措施来弘扬传统文化。
一、在语文教学中来传播文化
课堂是传播文化的主要阵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添加上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地结合优秀文化的精神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字美、思想美等概念,将其深入到语文教学中去,加深学生的理解。
小学生处于识字阶段,是教师弘扬传统文化最好的时期。低年级学生是开发记忆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将传统文化融入识字的教学中去。《三字经》和《弟子规》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教师利用《三字经》的文字让学生学习,不仅学会了识字,还背诵了解了传统文化。这些著作字里行间都流淌着我国优秀文化的血液,作为小学生应该将它们传承下去。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将《弟子规》中的故事做成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观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理解文著的含义,使其在一点一滴中感受文化的熏陶。
在进行书写教学时,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国的书法。教师应将书法融入学生书写中去,使其练得一手好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书写占着很大的篇幅,从甲骨文到形声字,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时代赋予了文字丰富的文化,所以很多字不是多抄写几遍就能深刻理解的。中国的书法经过了数千年的积淀,通过学习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到文字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各朝代书法的不同,以及各字体的特点,开展临摹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加深对于书法的理解,还可促进其书写的美观性。
中国古诗词从春秋战国至今,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诗词也是了解朝展变革的一个辅证,学习古诗词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诗词与古人对话,了解他们的所感所想,对于今后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学习古诗词莫过于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在课前先做出课文引导,例如,在学习《悯农》时,让学生观看有关农村种植庄稼的图片,了解耕种的情况,然后进入到诗词的学习,逐词给学生翻译,让他们理解古文对应现代汉语的意思,最后学生自己体会诗词所要表达的含义,掌握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中心思想。如此一来,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也做到了语文诗词的教学。
诗词中的音律美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方面。古代诗词都是唱出来的,所以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多多诵读,根据诗词的音律不断体会古人所表达的思想,逐渐体会到其中的意境。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反复诵读,背诵也就不成问题了。学生也比较喜欢这样的背诵方式,死记硬背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
二、在语文活动中感悟传统文化
组织活动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举办语文诗词背诵比赛、古文默写比赛等。活动的组织可以消除课堂中的沉闷感,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传统文化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传统节日的由来、朝代变更的历史等。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挖掘语文课本中文化的因素,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传统文化的传播,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将其传承下去。
在过中国传统节日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节日食物和纪念品。中秋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月饼的制作,端午节可以学习包粽子等。因为外来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重视我国传统节日,所以教师应该教导小学生多多了解对于传统节日的认识,再通过传统节日学习传统文化精神,通过营造节日的气氛来感受我国文化的特点,做华夏子女的继承人。
三、在现代生活中欣赏传统文化
周杰伦的《青花瓷》是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青花瓷所创作的一首民族风歌曲,将中国文化与现在歌曲结合起来,经过广泛流传,让中国乃至外国人更加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现代生活中欣赏传统文化,多听些民族风歌曲,多看些有关诗词歌赋方面的节目,在生活中不断学习。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将传统文化深入到课堂中来,让小学生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日后将我国传统文化弘扬光大。
参考文献:
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舞蹈教学;传统文化;舞蹈教学;文化融合
一、传统文化对于高校舞蹈教学有深远影响
(一)传统文化素养是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基石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学习技能的周期缩短,步伐加快,很多教育甚至已经演变成竞速教育。高效成为很多学习者的追求目标,教育的方法技巧已经有取代教育实际内涵的嫌疑。高校舞蹈教学是一个特殊的教学时期,学生已经离开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了更加自主的专业教学阶段。学生更加崇尚自由、自主思考。教师如果能在学生进行舞蹈学习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将有助于学生正确树立学习目标,真正习得舞蹈真谛,而不是单纯停留于动作、形式。
(二)传统文化是学生理解舞蹈内涵的基础
与音乐相同,舞蹈亦有其发源地、发源背景、文化背景,这些背景或多或少都与传统文化有关。在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时候,舞蹈的背景介绍将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动作所抒发的心情,为学生的舞蹈注入灵魂,使其不仅具有专业的动作,更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内涵学习是在进行扎实的基本功学习之后最应该重视的部分,一位学生对于其学习舞蹈内涵的理解决定了其能够演绎的高度。
二、高校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从思想入手,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接触变得越来越少,很多学生只是单纯地对“古风”有肤浅的了解,对于传统文化是什么,包含什么,有什么样的精神,并没有深入地研究。这主要还是因为学校对于传统文化的强调并不到位,学生不能从思想层面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自己学习舞蹈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让传统文化与高校舞蹈教学实现有效融合,就必须在思想上让学生与教师摆正传统文化的地位,为其讲解、传授传统文化对于舞蹈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单纯的学习专业程度方面的影响,更多的其实是对于自己学习态度、心境等方面的微妙的影响。这些作用也许不能立竿见影,但一旦形成习惯,必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开展各项活动,鼓励学生去探究传统文化对于舞蹈学习的影响
仅仅是思想层面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每一种理论都需要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发现与自己情况相适应与不相适应的点,去粗取精为自己所用,因此,对于传统文化与舞蹈教学的融合,不仅仅要从思想角度让学生和教师摆正位置,更要鼓励开展各项活动,督促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真正体会传统文化对于舞蹈的影响,进而自发的探寻传统文化与舞蹈的融合途径。首先,可以在高校设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宣传窗、广播节目等。这些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可以为学校营造一种蕴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文化氛围,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其次,进行相关的比赛、活动也是非常有用的。可以举行传统乐曲编舞大会、民族舞蹈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督促学生自发地进行研究,研究传统文化如何与自己学习的舞蹈知识完美融合。只有学生真正开始思考传统文化与舞蹈的联系并将其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舞蹈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才算真正绽放光芒。
(三)对学生进行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
各种活动终归只是进行文化熏陶的手段,真正的传统文化课堂才是学生进行思考、感悟、思辨、提升的最佳途径。高校在惊醒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时穿插传统文化课程。这些课程应该是与学生本身学的内容相关的,比如,学生在进行民族舞蹈学习的时候,可以穿插与该民族有关的课程内容;学生在进行外国舞蹈学习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诸子百家的观点去探究这些舞蹈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必要时,可以申请专业教师进行助教。
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综述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1]3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造就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始终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他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和借鉴意义,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具体方面及应用环节的关注点,对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期获得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应用的有益启示。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原则与价值
中华文明渊远流长,传承的传统文化不胜枚举。传统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方面的应用,应用的方式也层出不穷。学术界针对传统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在教育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应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及良好的人文素养。明确传统文化与中学思政教学中的交叉点,将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作为新课的导入点,运用多媒体平台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使中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课程内涵都有深刻的理解。[2]167同时,传统文化在教育方式上的应用也值得深思。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灌输的方式,但单一的灌输系统知识使得学生对思政课产生厌烦的情绪,[3]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古诗词和传统文学等内容,如:孔孟的伦理思想、老庄的辩证法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主张等,对中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教育中插入这些传统文化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的参与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4]校园活动加入传统文化的主题,注重知行合一,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助于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更好地建设文化强国。[2]167
(二)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原则
一是主体性原则。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传统文化的应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教师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服务于学生。[5]二是针对性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传统文化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应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思政教育的内容分析选取最适合的且有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传统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理论素材。对于已经摒弃的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舍弃的过程要对其进行理性的批判,而不是人云亦云地加以否定。[6]三是简要性原则。由于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对冗长内容的理解力较弱,教师在选取传统文化素材时,应该简明扼要,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分析。[2]167
(三)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从普通理论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大到国家层面的民族复兴,小至教育层面的传道授业,它都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于教育者展开教学工作始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为主要的教学内容。[7]9教育教学内容以古诗文词句作为导入,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中以《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仁”;以《孟子》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育学生尊老爱幼;以《日知录》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前出塞》中的名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抓住主要矛盾的作用。[8]应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间接提高了教师的修养,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古代先贤的智慧进行反思并以之来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文化中,孔子提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说明了学习与启发思考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问答法时可以适当加入追问或诘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调动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其自主学习。[9]110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矛盾具有普遍性,将传统文化应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势必会出现对立统一的两面,即:其应用的价值及应用中所体现的问题。学术界对传统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应用在实践教学中所体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总体来看,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应用中的困境
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缺乏正确性与科学性,只是单纯地运用传统文化内容对某一现象做出解释或说明,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学生心理活动的现实性要求。如没有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应用传统文化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从学校教育方面来说,虽然现在的中学教材中已经多次出现传统文化的身影,但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仍然只关注考试涉及的重点知识,对传统文化部分一笔带过或置之不理,忽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0]从社会教育的层面分析,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各国文化得以在我国大放异彩,同时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定冲击。中学生群体中崇尚欧美文化的思潮开始出现,家庭、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忽视,使得学生变相理解为“传统文化无用论”。一味否定传统文化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1]
(二)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教学方法的保守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正确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中学的教育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以及教学评价法。[12]目前,以讲授法作为主要的教育方法,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内在的思想教育。同时,单一的教育方法趋于刻板,不能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优化组合,选择最适合的教育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13]但是并不能全盘否定讲授法,相比其它的教育方法来说,讲授法更简单易操作,更方便教师控制以及掌握教学状况,具有方便、直接的优点。[9]112传统文化的应用,根据所选取的素材内容以及通过平等对话所掌握的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可以选择更多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做到知行合一,能够更好地体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14]
(三)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教育手段的传统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手段、精神手段等。[15]现在所说的教育手段主要指的是物质手段,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所能利用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媒体或设备。传统的教学手段如:黑板、粉笔、教材、模型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PPT课件、投影仪、电视机、多媒体教学素材等。二者都各有其优缺点,凭借各自的优势为教学活动添砖加瓦。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既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又有内涵深刻的特点,适合借助更为直观的、生动的现代化手段让教师去呈现,更有助于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形象性、生动性,将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知识性与思想性直观地展现出来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7]16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传统文化在应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运用时有的问题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部分因素带来的影响。从学术界的研究来看,值得重视的注意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引入传统文化资源要注意精选
首先,引入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大胆吸收西方文明中优秀的东西,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时代在进步,西方文明中的“糟粕”部分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发展,不要用前人的眼光去看待外来文化。[16]其次,选择适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年龄和思维发展阶段)的素材,中学生处于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大多数学生喜欢那些形象生动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所以,我们在选择时,所选取的内容要能一针见血地说明和揭示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且具有启发性。这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教材基本原理的内涵及其延伸内容,否则很难选择合适的素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7]84
(二)引入传统文化资源要注意适时
积极引入传统文化进课堂有利有弊。首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是一种双赢的举措,既面向中学生传播了传统文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改变了思想政治课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深化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更便于学生记忆课程内容。其次,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引入传统文化,盲目地添加传统文化进课堂,增加课堂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理解上的负担,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注意应用传统文化的时机。适时应用,让传统文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程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抓住教育的适当时机,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17]84
(三)引入传统文化资源要注意适度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往往容易造成舍本逐末的现象,由于教师在备课环节关注的重点在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融合,重点的备课内容在教学实践环节就会演变成重点的教学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等同于借助课堂教学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材外的拓展内容,点到即止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1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能主动掌握课程的进度,需要在备课时对学生的心理及课堂会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判,做出相应的心理预设。应用传统文化可以在不影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适度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18]
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研究的简要评述及展望
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改革
艺术设计作为人类的一种审美创造活动,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紧密相连。但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化倾向显著,普遍存在重设计实践,轻设计理论,传统文化缺乏等问题。长此以往,艺术设计教育也将成为一潭死水,毫无新意与活力。因此,艺术设计教育的观念变革迫在眉睫。艺术设计教育应扎根于传统文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标,灵活创新,而不是生搬硬套所谓的“国际化”办学模式。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还需结合当下国情,认清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发展历程与重要性,方能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境遇
当前,我国在文化交流层面,西方的价值理念、教育模式广受众多国民的追捧、模仿,尤其在艺术设计领域。同时,又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的缺失,使得设计师难以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适宜于当下社会的理念进行创新。因此,设计师应当正确认识、尊重、挖掘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独特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变传统文化所处的劣势境遇,实现西方的现代性与中国的传统性之间互补共生的良性关系,为传统文化的发展迎来新生机,新挑战。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艺术设计教育的价值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开源的世界,设计师的作品要想独特且卓越,就必将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而中国的古典文学、哲学、美学,“匠人”精神等文化资源,其中所包含的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都可以为艺术设计人员打下坚实的创造基础[1],提供永续的创作源泉,进而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生活理念等渗透到艺术设计教育中,使其更具有传统风貌。纵观中国当下的设计大师,如韩美林、靳埭强、吕敬人、陈幼坚等,其作品之所以能够享誉天下,无一不是凭借着自身扎实的传统文化底蕴。但反观现今,传统文化教育则出现了严重的断层,难以延续,阻碍了艺术设计教育思想的发展。传统文化,乃是当下艺术设计教育的“魂”之所在。
三、设计教学体系中构筑传统文化的优势
一位国外设计师曾说:“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其实在中国,自古中国就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教育体系,自古中国就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教育体系,只要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容与形式。”因此,我们要细心剖析我们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语言,将其纳入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2]。目前,我国诸多的艺术设计类院校已经逐步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已在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形式语言方面进行研究。从近年来的毕业设计、竞赛作品中已有体现齐鲁文化、藏文化等地域特色的设计语言。学院的课程体系中也已经出现夯实传统文化基础的的理论课程,对传统习俗、生活环境、民间装饰等课题进行田野研究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去认识并理解传统文化,学会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意点。从近年来的一些国内设计师所获得的“重量级”奖项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创作与教育中的运用优势已经凸显。例如,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所获得的2012年的普利兹克奖,还有张永和,刘家琨等人,都已经凭借着其设计作品中深厚的传统文化韵味,在国际上广受好评。
四、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教育中的运用误区
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中的重要性,从业者们都有所意识。但这并不等于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度理解。在我国的艺术设计圈内,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还存在下列几大误区。一,单纯的将传统文化元素简单拼接。这将导致文化异化现象,歪曲误解传统文化的本质思想。从而造成文化糟粕沉渣泛起,创意文化品位低下,影响全民的审美观与价值观。二,单向的传统思维方式,对现代的优秀设计理念进行隔离封闭。这将导致艺术设计的创意受到禁锢,阻碍艺术设计与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无法顺应当今全球文化多元化互融的趋势。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改革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既能够满足当下社会的诸多教育需求,又能够彰显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追求。然而,在目前单一的艺术教育模式中,如需充分展现出上述价值,还需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改革:
1、宏观理念
在教育理念上,提倡“教以养学,学以为己”。在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个人兴趣,让其沉浸在学习,考察,创作,再学习的道路上,反复揣摩,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教育体制才能“多元灵活、富有弹性”,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求。
2、微观过程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应在根植于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有选择地进行“创造性转化”。在教育方式上,追求“教学相长,和谐共赢”。例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新的知识以几何积数的形式增长,当教师与学生共同挖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的同时,难免会出现教师向学生学习的现象。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教学并行的过程。同样,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也加深了自己独到的理解。似乎可以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时代已经来临了[3],这些新理念与新现象,艺术设计教育者们都需由衷的接受并消化。
六、结语
诚然,对于如何良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于艺术设计教育中,还需要做太多的努力。不仅需要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当下所处的境遇,还要把握新兴文化现象与其深度融合,更需要全民的支持与传播,创造出一个适合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良性发展的社会氛围,让这条道路走得更加顺畅。
作者:孔帅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宇谈设计艺术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美术大观2010
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商务英语;缺失;策略
一、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片面理解跨文化
英语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官方语言,受重视程度较高。因此,为了学好英文,开始强调对所学国家文化背景、语言表达的理解,但是却忽视了本土文化的认知。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但在当前的商务英语学习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错误理解跨文化的现象,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增加了欧美文化,欧美文学等课程,但是很少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其中,这就违背了语言的双向性和交流性的需求。尤其是对中国自己的翻译而言,在日后谈判中不能展现自己的文化底蕴,反而影响了谈判的成功率。
(二)教师培训较少
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在大学内进行语言类教学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我国高校在发展中,注重专业的发展,注重专业的就业率等,但是忽视教师的培训。导致在教育理念更新后,教师的思维并未随之更新,高校组织的教师培训也较少。商务英语教师秉承着学好英语必须强调语言文化背景的原则,但在教学中,与汉语文学作品,汉语文化的连接较难。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间是不冲突的,是可以相互存在的,汉语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但是高校教育中对这一点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强调少,对教师中文底蕴较低,影响了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
(三)错误理解语言教学目标
语言作为一种功能,不仅具有交流功能,还承载着文化的传播的任务。在商务英语谈判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对方的要求显然不是最佳选择。错误的理解语言就认为,语言的功能仅有交流,在教学中强调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这并没有错,但是对于教学而言,就忽视了语言其他功能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没有将其放置在重要位置上,高中之前为应试教育,大部分学生的应用表达能力不强。大学阶段,部分学校延续了高中阶段的教学方式,部分学校虽然对其进行改革,但仅仅是片面的强调英语内容教学,很难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结合。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对于商务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首先应改变理念,从根本上对学校教育体系进行改革。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商务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也认识到语言的文化传承作用。从而基于此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注重培养商务英语教师的中文底蕴。在教学中能够适当的穿插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商务英语与汉语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国学文化底蕴。这一过程中,要以两种文化的平等交流为原则,不能厚此薄彼。以交流目的为核心,正确对待语言、文化,实现交流沟通的目的,使双方舒服。理念的转变是商务谈判专家最基本的技能,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培训形成。
(二)注重新时期商务英语教师的培训
对新时期商务英语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要注重英语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传统文化,在教学中传达正确的商务英语理念,也能起到一定的汉语文化传承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其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寻求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使其在日后的商务谈判中更好的传达自己的理念,完成商务英语谈判。学校组织进行英语教师的国学培训,尤其是针对年轻英语教师,要给予其更多的培训机会。教师的理念改变后,才能逐渐改变自己,提高国学认知能力,提高文学底蕴。对教师自身而言,要通过学习逐渐转变自己的理念,认识导致自身的不足。
(三)教材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
现行的教材侧重于英语国家文化的体现,包括了听说读写和外国文化课程。在这一基础上,应对教材进行调整,由教育部统一改革,增加国学文化内容,切实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文化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增加学习欲望。减少以往课堂和课后单项选择题,语法题目的时间,增加阅读时间。翻译课堂可以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材料,比如《红楼梦》,将其中服饰、文化、饮食、诗词等传统文化作为基本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让促进文化的传播,实现传统文化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开放式教学,并且要求学生掌握语言以外的礼仪、技巧,使学生能够在二种语言之间自如切换,实现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寻求中外结合的切入点,促进教学发展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要具有针对性,要多个方面了解西方语言和历史文化背景,减少交流中的误解和错误语言使用。与此同时,将由目的性的将其与中国文化对比,寻求二者之间的不同和联系,在课堂上,不能将西方文化生搬硬套到中国文化中,而是要从思维方式、生活理念等方面进行比对,翻译以信达雅为原则,要求学生通过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翻译原则来进行翻译。对商务英语而言,主要是谈判为主要目的,在表达上不能完全依赖于某一个方式,而是要从双方出发,在语言语气上,可以尽量满足对方的特点。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正确设置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感受商务英语中文化背景的重要性,不知不觉中形成传统文化与英文教学的结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我国为社会主义社会,多年的发展经历不同,导致语言交流特点,语法都有所不同。对于商务英语大学阶段的课程,要具有目的性,而在教学方式上则应主动求变,教师可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文化特点,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中的作用,最终很好的将中国文化应用于教学中。
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范文6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而语文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育中去,有着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的渗透,能够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2.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减缓社会现代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得当代学生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3.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出现,可以将其中良性的理念传输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制约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的因素
实现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育之间的融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情况下,还需要克服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来讲,可以将其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传统文化社会氛围不理想,全民传统文化素养不高,难以为高中生传统文化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2.语文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不高,不懂得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程的融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不高,也难以有效的促进两者的相互融合。
3.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单一,难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和改善,这也是造成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三、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育的实现途径
如果上述提到的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育融合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给予高中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从如下的角度入手:
1.将传统文化纳入到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中。针对于目前高中教师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现状,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以便将传统文化纳入到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中去:(1)结合高中语文教育的目的和高中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纳出符合高中语文教育精神的传统文化素材,在此基础上将其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去。(2)合理安排不同传统文化的比重,将符合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念的传统文化精华展现出来,使得学生从古文化的层次去理解现阶段的核心价值观。(3)积极健全图书馆中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为教师开展更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打下基础,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环境。
2.积极开展高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高中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开展,由此实现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合到语文课堂中去。具体来讲,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种形式:(1)举办某一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邀请语文教师和学生参与进去,以朗诵古诗词的方式开展,使得更多的高中生参与进去,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2)在校园内部开展大型的传统文化为话题的写作比赛,邀请学生参与这样的比赛,学生可以在参与这样活动的过程中,强化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得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不断提升。(3)积极利用高中校园网,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在网络环境上构建虚拟的传统文化讲坛,以便发挥传统文化在营造健康校园网方面的作用。
3.注重营造良好的高中传统文化教育环境。良好的高中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不仅仅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只有这样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才能够保证学生接受到的传统文化教育是有意义的。具体来讲,需要做好如下的工作:
(1)高中可以借助家长会,传统文化活动实践的方式,向家长宣传高中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得其意识到家庭成员应该如何去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以形成合力。
(2)强化高中语文教师队伍传统文化的培训,使得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提升,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这也是促进两者相互融合的环境因素之一。
(3)高度重视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将传统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内容中去,使得高中学生处于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