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校本培训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级中学校本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级中学校本培训方案

初级中学校本培训方案范文1

关键词:泰安市;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262-04

泰安市是山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中部,辖泰山、岱岳两个市辖区,宁阳、东平两个县,代管新泰、肥城2个县级市。《泰安市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研究》是泰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TJK2013Z0011),课题自去年10月份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人员先后对泰安市(除泰山区外)五个县市区的14处农村中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每处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况形成材料,整理成14份案例。现抽取其中的5份(每县市区1份),进行初步研究。

一、案例简介

【案例一】:

学校: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学校驻地华丰镇简介:因境内有华丰煤矿而得名,位于宁阳县境东部。北与岱岳区隔柴汶河相望,南与灵山乡为邻,东连东庄乡,西接南驿、磁窑二镇。面积59平方公里。镇机关驻新街村,距县城35公里。蒙馆公路、磁莱铁路横贯全境。全镇辖30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农业突出三园一牧(果园、菜园、桑园、畜牧)建设,立体种植1.5万亩;乡镇企业以煤炭、机械制造、建筑建材、食品加工、日用塑料、五金电器为主。主要企业有华丰镇煤矿、华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建筑安装公司、东趸特产有限公司。学校简介:山东省宁阳第二十五中学始建于1977年,学校占地36122平方米,学校总建筑面积12916平方米,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1850人,教职工120人,专任教师102人,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连续获得“泰安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十佳学校”、“泰安市学校文化建设AAA单位”、“泰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泰安市教学示范校”、“泰安市个性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具体、翔实、实用。目前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感恩》、《文明礼仪 感恩》。校本课程表现形式:均为自编教材。校本课程开发形式:《感恩》主编1人,副主编6人,编辑15人,系教师多人集体合作开发;《文明礼仪 感恩》主编1人,副主编2人,编辑9人,系教师多人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学习组织形式与周课时数:学生必修,每周1课时。《采访学校简录》摘要:学校于2010年确定以“感恩成长”主题教育为特色,结合这一办学特色,编写完善了《“感恩成长”主题教育读本》、《文明礼仪 感恩》校本课程,2011年5月承办“泰安市新道德教育”现场会,泰安市教育局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有关人员来校学习该校新道德主题教育的先进做法,同年10月在“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上作了经验介绍。

【案例二】:

学校:岱岳区道朗镇第一中学。学校驻地道朗镇简介:道朗镇位于泰山西麓,北与济南长清为邻,西与肥城市搭界。泰肥公路、铁路及泰肥一级公路贯穿东西。面积131平方公里,辖56个行政村,4.5万人。全镇主要盛产苹果、板栗、核桃、石榴等干鲜杂果,年产各类干鲜杂果4万吨。境内有白马寺、黄山寺、黄巢寨、魁星阁等多处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丰富。学校简介:岱岳区道朗镇第一中学始建于1988年,占地71.1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1996年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2007年首批创建为泰安市学校文化建设AAAA级单位验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单位”、“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省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省电化教学示范学校”、“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已制定。目前所开发的校本课程:(1)《文明礼仪教育》;(2)《生活中的物理》;(3)《十字绣》;(4)《课外古诗词背诵》;(5)《乒乓球》。校本课程表现形式:(1)、(2)为实施方案,(3)为实施方案和教案,(4)、(5)为教案。校本课程开发形式:均为教师合作。校本课程学习组织形式与周课时数:学生选修,每周一课时。《采访学校简录》摘要:学校立足本地实际,开发《文明礼仪教育》、《乒乓球》等多种校本课程,每周二至四下午的活动时间及周五下午以社团形式开展活动。

【案例三】:

学校:肥城市桃园镇初级中学。学校驻地桃园镇简介:桃园镇位于泰山西麓,康王河畔,毗邻肥城市区。镇域面积100.8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总人口5.9万人。北接京沪铁路泰肥支线,肥梁路、湖王路穿越南北,泰临路、肥桃路横贯东西,交通便利。桃园镇物华天宝,地方特产――肥城桃,个大味美,风味独特,已有11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为历代皇室贡品,桃园镇因此被誉为“世上桃园”。学校简介:桃园中学创建于1988年,占地86余亩,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03人,教职工104人,专任教师92人。学历全部达标,其中高级教师10人,中级职称教师43人;泰安市优秀教师6人,泰安市教坛英才3人,泰安市教学新星3人,市级以上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20余人。先后获得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泰安市电化教学示范学校、泰安市教学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制定规范,实用。目前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该校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较多,课题组对其进行了分类:学科拓展类5项,如《生物与生活》、《快乐写作》等:工艺(艺术)类5项,如《艺术插好》、《工艺美术小制作》等;乡土文化类1项――《桃乡历史与文化》;科普类2项,《走进科学》和《农村中学周边环境的污染与防护》;体育类1项――《羽毛球》;社会文化类1项――《中西文化差异》;能力拓展类1项――《中学生能力拓展》。校本课程表现形式:均为装订成册的自编教材校本课程开发形式:自编教材上落款均是“肥城市桃园镇初级中学校本教材编写组”,可见是集体合作。校本课程学习组织形式与周课时数:学生有必修与选修,七年级每周开设2课时,八、九年级每周1课时。

《采访学校简录》摘要:学生根据自己爱好、兴趣选择相应课程,每学期对学生的作品、作业进行评比,同时对老师的教学过程给予评价。问题:教师能力不足,教学设备缺乏。

【案例四】:

学校:东平县大羊镇中学。学校驻地大(DAI)羊镇简介:大羊镇位于东平县境东北部,地处东平、平阴、肥城三县市交界处。全镇面积93.39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4.1万人,8.3万亩耕地。核桃是大羊镇的特色产业。大羊乡所生产的“鲁东”牌核桃,具有个大、皮薄(手攥即开)、肉丰等特点,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大羊镇获得了国家林业局授予的“中国核桃之乡”的荣誉称号。学校简介:大羊镇中学始建于1959年,现为泰安市规范化学校。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30人,专任教师63名。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先后荣获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县“教学工作进步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无。目前所开发的校本课程:(1)《中学生文明礼仪》;(2)《核桃树的栽培与管理》;(3)《剪纸》。校本课程表现形式:自编教材。校本课程开发形式:教师合作完成。校本课程学习组织形式与周课时数:(1)为必修,(2)、(3)为选修,每周1课时。《学校采访简录》摘要:《核桃树的栽培与管理》与《剪纸》都是根据学校和地方资源特色开发,山核桃种植主要是劳技教师在劳技课和课外活动时进行,有时请来有种植经验的村民传授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剪纸》主要在美术课和课外活动有美术教师时进行。

【案例五】:

学校:新泰市天宝第一初级中学。学校驻地天宝镇简介:新泰市天宝镇,是隶属于山东省新泰市的乡镇之一。该镇地处鲁中腹地,北倚国家森林公园徂徕山,南临黄河支流柴汶河,北部山区风光秀丽,南部平原土质肥沃,素有“小泰山”、“汶阳田”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辖50个行政村,人口7.8万人,耕地面积8.7万亩。樱桃是天宝镇特色产业,有“中国樱桃第一镇”美称,天宝樱桃因其品味佳而盛誉一方,目前已种植2.2万亩,是国内较大的樱桃生产基地之一。学校简介:天宝一中始建于1959年,原名新泰市第六中学,1986年归属地方,始名天宝镇第一初级中学。学校现共有31个教学班,教职工135人,党员23人。在校生人数1666多人,其中住宿生823人,覆盖人口44000余人。2006年被评为泰安市规范化学校,2012年再次被复评为泰安市规范化学校。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已制定。目前已开发的校本课程:(1)《天宝印象》;(2)《我可爱的家乡――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3)《保护野生动物主题辩论会》;(4)《素描与彩画》;(5)《走进李白》;(6)《月亮诗情》。校本课程表现形式:(1)与(2)为自编读本,(3)为课程纲要,(4)为自编教材,(5)与(6)为教案。校本课程开发形式:(1)与(2)由教科室人员合作完成,(4)由两位教师合作开发,其余均为教师个人开发完成。校本课程学习组织形式与周课时数:每周1课时。采访摘要: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虽已制定,但执行比较困难。人员紧、教师缺乏校本培训、考评制度等诸多因素都不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其结果导致校本课程形同虚设。

二、案例说明与分析

(一)案例说明

1.课题组调研人员对泰安市五个县市区农村中学的考察是随机的,不存在由于好恶取舍因素,因此,以上10份案例能基本反映出泰安市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2.一个学校驻地的地理自然资源和周边社会资源(即乡土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所结合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者把学校驻地乡镇简介列入案例的一项,以期望所研究的学校有没有结合这些资源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进一步说,看开发了什么,还有什么资源有待开发。

3.为什么案例要列入学校简介?一是让读者对学校概况有个大体的了解,二是看学校发展状况与校本课程的关系,是“省规”还是“泰规”,把两种规格、两种级别的学校进行校本课程专项比对,看能不能说明问题;第三就是看简介中学校有没有因开发校本课程而具有办学特色,因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往往是与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和办学方向联系在一起的。

4.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对每一所学校而言,国家教育方针都是一样的,但是学校怎样依据教育方针确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各个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即每所学校要明晰自己的教育哲学。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什么?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一所学校要开发校本课程,就要考虑课程的必要性,也就是说,我为什么要开设这种课程而不是那种课程,其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兴趣或需求。如果说兴趣和需求问题是回应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的话,那么校本课程开发还要考虑其他可能性,也就是当前有什么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即依学校、社区现有的可得到的资源,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兴趣或需求。另外,校本课程开发还要有实施与评价的方法、保障措施,等等,这一些都是《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所要解决的。一个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之前,必须先要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否则,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是随意的、无目的的,是起不了作用的,这正是研究者把《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列入案例的原因所在。

5.案例中“目前所开发校本课程”一项所列举的校本课程以实地考察为准,调研人员对每项课程内容的封面、目录一一拍了照。对学校开发较多的校本课程,研究者暂且作了归类,如【案例三】,但归类方法不追求规范。

6.校本课程表现形式、开发形式、学习组织形式与课时数都是考察与研究校本课程的重要参数,通过这些项目参数,可以窥视到开发者对校本课程的理解程度,所以案例中一一列出。

7.《学校采访简录》(或采访录)是调研人员实地考察时由采访学校分管领导亲笔所写,有据可查,其摘要能反映出学校层面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程度和参与程度。

8.校本课程评价方法能在《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得到体现,凡对《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评价“翔实、可行”的评语,都是对其评价方法给予肯定的,故案例中评价方法不再作为一项列出。

9.限于研究者能力,对校本课程的其他研究参考项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二)案例分析

1.关于《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学校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原因,本文案例说明中已陈述,这里打个比方,如果把校本课程开发看作一项工程的话,那么《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就是工程的预算方案、设计图纸,等等。在以上抽查的案例中,无这种方案设计的有3处学校,占抽查学校的30%。这说明什么呢?让我们先看国内知名学校的做法:江苏锡山中学是在国内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比较早的,也是影响力比较大的学校,他们的做法是:(1)建立课程领导组织。该校组建了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师生比为2比1。(2)需要评估。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设计了6套问卷,并采用其中的教师、学生问卷进行调研,辅以访谈、座谈等方法,获取必需的信息。同时还研究了学校教育哲学、课程资源等问题。(3)建构框架。先确定总体目标,再形成课程结构,最后,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及《校本课程规划方案》。(4)组织实施。共五步:教师培训;教师申报课程;审议、课程;学生自主选课;组建教学班级,编写《课程纲要》。以上流程反映了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而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缺少这一环节说明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不完整的,是一种随意的、无目的的开发。另外,《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制定不是信手拈来、凭想象写出来的,它需要对学生兴趣和需求、教师专业素质、资源问题等进行调查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我们调研人员在考察时,并没有发现制作《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过程性材料,这不能不说明问题。

2.关于学校目前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数量反映出学校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教师的参与度,以上案例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数量居前三位的是【案例三】16项、【案例五】6项、【案例二】5项,后两位的是【案例一】2项、【案例四】3项,从数字上不难看出县市区之间的差距。让我们再看看国内知名中学他们所开发的数量:上海中学(1999~2005共897门),华师大二附中(124门),大同中学(80多门),南洋中学(2004年47门),市八中学(约47门),静安教院附校(一学期初中部74门、小学部32门)。如此多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其次涉及领域广。多数学校的校本课程遍布哲学、政治法律、历史、艺术、语言文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工业技术、信息技术、体育与健身、综合实践等众多领域,基本能满足学生多样的需求,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第三是课程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如:上海中学的《CPS-资优生必修课》,南洋中学的(心灵之旅》、《红十字青少年救护知识》,市八中的《钱币文化》、《侠与道(金庸小说解读)》、《金融知识入门》,格致初中的《学做编辑》、《火花欣赏》、《少儿茶艺》等。抛开校域差别、资源差别不说,单从数字上分析,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同时也说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发展趋势,任何人不该有应付一时、搞形式主义的想法,我们泰安市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

3.关于校本课程表现形式。汇总以上研究案例,我市农村中学校本课程所表现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自编教材,(2)实施方案,(3)教案,(4)自编校刊,其中以自编教材最多,【案例一】、【案例三】、【案例四】,都是单一的自编教材形式;【案例二】是一个唯独没有自编教材的案例,他们以“实施方案”、“教案”的形式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而【案例五】中出现了“课程纲要”的实施形式,确实值得一提。这里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校本课程到底应该以什么方式呈现?我国课程学者廖辉认为:自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就是组织和集中一些人员(如教师)开展校本课程的教材编写,将校本课程开发看成了静态的教材编著,脱离了学校里、师生间的教育需求和教育发展。其实,课程开发除了教材的开发,还必须明确学校的教育哲学,设置合适的课程与课程群,开发课程标准(地位和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与评价等),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并认真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同时,教材的开发,除了自己编写,还可以选用和改编他人编写的比较理想的教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育部《学校课程管理指南》里要求:原则上不为学生提供教科书。考虑到校本课程的价值与定位,建议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部门以及学校不要关注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而应关注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以及由教师开发的《课程纲要》。因此,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不必热衷于编写教材,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教材编写。另外,我国课程专家崔允t、韩延伦等人认为,把“校本课程开发”简单化为“组织教师自编教材或辅导材料”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存在的一大误区。这个误区不仅在实践上“窄化”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类型以及内容选择的范围,还局限了教师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思维视野。以上资料说明,我市对校本课程的表现形式还普遍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在这方面【案例五】和【案例二】做得比较好,尤其是【案例五】中的课程纲要;进一步说,这实际上是对校本课程的理解和领悟程度的问题,不是说自编教材不是校本课程的表现形式,而是说不能作为主要形式。

4.关于校本课程内容(分类)分析、案例中资源开发运用状况分析、校本课程开发形式与学习组织形式分析以及采访中折射出的问题,等等,限于篇幅且时间紧迫,课题组将其研究并完善后,将另辟文章陈述。

三、初探心得

俗话说:窥一斑而知全豹,落一叶而知全秋。通过对泰安市五个县市区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抽查调研,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初步梳理,通过对案例的横向比对,通过对案例与省内外同类对象比较研究,可以总结出一些问题。尽管我们课题组人员作为研究者受其水平、能力的限制,尽管我们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尽管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磋商,但我们课题组还是初步形成了共识,那就是我们泰安市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不容乐观,有很多制约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需要我们去应对,需要我们去克服。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与完善,有关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以及应对措施,我们将以成果的形式奉献给大家。

初级中学校本培训方案范文2

大连瓦房店市公安局立足本地实际,重点突破,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基本功专项训练,使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来,民警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公安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训练:

开展公安礼仪练兵,塑造人民警察良好形象。为贯彻落实部长“塑造人民警察良好形象”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部党委关于“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战略部署,瓦房店市公安局针对民警队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制定了《瓦房店市公安局开展礼仪练兵实施方案》开展公安礼仪练兵活动,在全局掀起了“学礼仪、树形象”的。在活动中,民警们进行了礼仪服务培训,使他们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认识到警容风纪、基本礼仪是民警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狠抓在职学历教育,推动苦练基本功深入开展。瓦房店市公安局坚持素质强警的方针,积极引导民警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培训,将其作为苦练基本功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有力的素质保障。

强化计算机技能培训,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2006年瓦房店全市用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资金近千万元。经过一年的努力,已建成了较为完备的治安技防系统和一个技防村。

加强国土资源执法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调兵山市国土资源局现有在职干部职工74人,内设11个股室,下设7个事业单位。为保障好调兵山市经济发展,调兵山市国土资源局多年来不懈努力,积极探求,在履行职能方面进行了大胆有效的实践,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依法行政,土地、矿政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为规范土地、矿政市场,国土资源局制定了《调兵山市征地补偿费管理办法》等制度,并在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等十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取得新进展。在组织建设方面:主要是狠抓了领导班子自身的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决策的正确性、用人的公正性,使领导班子的威信和战斗力大大提高;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服务宗旨教育,规范管理措施,约束党员行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强化管理职能,国土资源管理收到实效。积极运营城市土地资产,土地出让金收入取得历史性突破;尝试新行政地安置模式,争取用地指标,保护好耕地的同时保障了全市建设用地和招商引资项目的用地需求;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逐步深入,地质灾害防治取得实效。

今后,调兵山市国土资源局将继续推进自身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的保护能力,坚持从严管理,坚持服务大局,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完善体制,全面创新国土资源工作机制,为建设和谐调兵山做出新的贡献。

满园春色关不住

首山镇第二初级中学位于美丽的首山脚下。近年来,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在科学规范的管理中,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科学管理,依法治校。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质量之上、特色强校”的办学宗旨,坚持“科学育人、人文育人”并重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改,并且把这些思想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中。

育人为本,以德立校。学校本着“要成材,先成人”的教育原则,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在教学工作中,将以德立校和依法治校有机结合起来。

强师战略,科研兴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坚持多策并举的强师战略,实施“教师形象工程”、“校本培训工程”、“科研带动工程”三大工程,优化教师团队,以科研拉动教学,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追求卓越,特色强校。特色是办学质量的核心,通过彰显特色来打造名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首山二中的奋斗目标。因此学校在全面实施课改进程中凸显了两大教育特色:一是发展个性,挖掘潜能,全面培养提高的师生成才特色;二是环境优化,人文育人,温馨的校园文化特色。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后,首山镇第二初级中学将紧紧抓住课改的大好机遇,与时俱进,力争教育教学全面“开花”,用“二中”人超前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措施,努力创造学校美好的明天。

挖掘自身潜力 建设新农村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梁镇吐呼鲁村位于东梁镇西北,全村有耕地7845亩,人口2100人,共675户。疏港公路、东王线、锦阜高速路横穿村子。

1995年吐呼鲁村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对全村的山、水、农田和村路进行了规划和综合治理,使村貌焕然一新。通过治理,村里种植经济作物的土地增多了,村民的收入也随之增长,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6年,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次给吐呼鲁村带来了发展契机。他们下决心一定要抓住机遇,抢先发展。他们首先对全村土地进行了整体规划,制定了发展区域,确立了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利用半年时间,吐呼鲁村投资一百多万元建设中心区域,已建成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2007年,还计划建博物馆、网球场、健身场各一座,修旅游公路3公里,建果园20亩。

初级中学校本培训方案范文3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使得教育教学的发展步入现代化、信息化轨道。一年来,我校抓住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契机,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带动新一轮课程改革。

一、领导重视,严格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远程教育工程的管理,学校领导班子召开了远程教育专题会议,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远程教育发展规划和应用方案,把发展和推广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制订到学校发展规划中。成立了以校长孙立伟为组长的远程教育领导小组、以刘君副校长为组长的远程教育应用教研小组、以教务主任何淑波为组长的校本培训小组、以管理员刘玉敏为组长的技术支持小组。形成了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责分工明确。

2、配置专人负责。在学校房屋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设立专用教室,指派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老师具体负责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管理。目前学校安排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共三人,一名专职管理员,两名兼职技术人员,负责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校园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学校网站的建设,特别是合理安排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光盘播放室的使用以及调度,做到资源的及时准确利用。

3、强化制度建设。为了保证农远设备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我校制定了专用教室使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对设备和资源应用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及各项评比细则,并组织师生学习贯彻执行。

4、用好设备资源。对农远设备及资源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设备登记册、维修记录,资源借阅记录,专用教室使用记录。

5、做好安全工作。对各专用教室安装了防盗门,教学楼一楼窗户安装了防盗护栏,在校园安装了夜视监控仪,卫星接收设施了安装避雷器、添置灭火设备、设备防尘布、安装避光窗帘,做到了“五防”设施齐全。各专用教室使用后,主动关机、关闭显示器及相关设备,每天下班前管理人员检查各室门窗及拉闸。

6、及时维护设备。管理员做到每天及时对远教设备检查和维修,排出安全隐患,保证教育教学应用。做到软件故障自行维修,硬件找售后维修。

二、提高认识,重视培训

1、参加上级培训。 XX年底我校选派了1名教师参加省模式三培训,掌握了农远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模式三设备与资源应用知识。XX年3月学校又选派了2名教师参加市级摄像培训。2011年8月选派1名教师参加市级摄影培训。

2、加强校本培训。培训对象有校领导班子等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学科教师、班主任、学生。培训内容有远程教育及其模式理论、远教设备及其使用、远教资源的查阅及使用、计算机网络基础、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校本培训中,我校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在集中培训的同时,我们鼓励教师自学,针对一些老教师计算机水平低的实际情况,我们充分发挥老教师课堂教学经验丰富、青年教师信息技术水平高的优势,实行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办法,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老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通过培训,多数教师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能积极上网查阅自己想要找到的相关资料,并能根据所接收的远教资源结合教学需要选择自己与教学有关的课件、材料进行合理修改、整理后进行教学。

三、促进应用,提高质量

一是为了保障农远设备及资源的有效应用,制定了教师农远教学应用计划,建立了农远资源应用考核细则,统一纳入学校教师绩效考核评比之中。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成为我校教学的指导思想。

二是制定了专用教室课程表,纳入学校总课程之中。对于提高专用教室的使用率,满足所有师生教学需要,对专用教室课程表我们实行动态调整,例如在第一学期,每班远程资源应用课表实行语、数、外、理化每周每班一节和史、地、生、政单双周课表。

三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在光盘课、多媒体课、信息技术课、学科整合课、实践课、同步课堂等远程资源应用课教学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科教师,创造性地运用了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教学呈现形式及学习手段的创新。如王晓荣老师的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程凤玲老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李海良老师的几何画板在数学中的应用,宋艳秋老师的基于实践的地方课程教学,梁才奎老师的光盘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曾影老师地理课等都深受学生喜爱。

四是拓宽了德育工作渠道。远程教育工程为德育工作提供了鲜活的教材。我校利用爱国主义影片、专题片和配套的德育教学光盘等资源,通过主题班会、写观后感、板报、演讲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效果显著。

五是促进教研工作的开展。我校教师在参加市、区级各级教研活动的同时,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观看讲座、课堂实录等资源进行研讨,形成了“观摩——研讨——实践——反思”的校本教研模式。每周一次教研组会议,研究本周课堂教学集体备课、听课、研讨、反思,及时总结远程资源应用课的经验。远教资源的运用,进一步更新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六是开展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年活动。2011年为郊区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年,我校积极参与区教科局远程办、进修学校组织的应用年赛课活动。在校内开展了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汇报课竞赛。从多媒体教学设计、说课、课堂教学、课件制作等四个方面进行评比。在区视频赛课活动中,地理老师邹艳军的《中东》、语文老师《在沙漠中心》、白云鹏老师的英语课深得区教研员的好评。

由于领导的重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工作在学校教师当中很快形成了共识,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目前,我校领导班子9位领导100%会操作计算机;学科教师100%能有效应用农远设备和资源进行教学;100%的教师会查询下载资源库及互联网上的资源;65%的教师能独立制作课件。

农远工程实施过程中,我校师生对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热情很高,校领导先后筹措资金达16万元,先后为多媒体教室添加了功放器、音响、数码展台、摄像头、无线麦克等,2011年6月在8个班级安装了电脑和投影机。在增加硬件投入的同时,我校也注重资源的开发,教师自制的和搜集的资源积累起达2.5g,现在我校教育教学资源总计达500 g。

由于全校老师充分认识到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参与、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蔚然成风。育龙教师平台和卫星接收资源中的培训教程、教学案例为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新课程改革和教师备课提供了参考和巨大的便利,为学生提供了享受优质资源的机会,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示范,充分显示了远程教育技术的优势,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利用资源,服务三农

一年来,在教育教学应用的同时,我校积极开展为农服务工作。使远程教室达到了“上课学生用,课余教师用,节假日农民用”的“一机多用”,“一室多功能”的目标。每学期配合乡党委、政府,村支两委举行两次以上农村干部远程教育培训,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为农服务工作。组织当地农民学习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定期向农民发放自制的实用技术报,运用下载的技术资源的录像刻录光盘赠给农民,我们将致富信息和实用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应用于生产,部分农民还在课余时间来校利用网络教室查询信息,通过学习,广大农民朋友了解了国家的富民政策,增强了致富信心。尤其是一些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的资源,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其中很多农民朋友都能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农业实践,反馈效果很好,真正使广大农民享受到远程教育工程带给农民的实惠。

五、加强反思,促进发展

1、理论培训与技术培训同等重要。我校在实施远程教育工作以来,让所有的教师了解现代教育技术、让了解的教师更多地参与、让参与的教师更多地深入、让深入的教师更多地带动。为此,我校远程校本培训不但重视技术培训,更重视理论培训,尤其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供的关于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和学科整合课、光盘课、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课例等方面的知识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重新解读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以及审视远程教育在21世纪孩子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全纳教育理念,让远程教育工程为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做出贡献。

2、学科整合与辅助教学同等重要。教师们已经把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的使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探索,我校教师深深地认识到现代教学媒体应该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运用;在教学的关键处运用;在教学的难点处运用;学生思维的困惑处运用。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拓展学生思维、调控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等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的探索中,我校既重视教师利用远程设备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又重视学科整合,在利用网络教室进行的学科整合课,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综合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现代教育媒体运用于教学,不仅可以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而且可以将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做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教育应用与教学应用同等重要。在远程教育资源中有大量的、丰富的、直观的德育素材,我校在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于教学的同时,注重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德育活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光盘资源和卫星下载资源中有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和专题片,有如奥运主题班会、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等大量的可供我们进行德育活动的素材,我们通过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这些资源的应用,使教师单纯的说教变成了直观形象的教育,寓教于乐,学生更益于接受,教学效果会更好。

初级中学校本培训方案范文4

教师,教化别人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教师应是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教师要起到传授知识,传承文明的作用,因此就应该是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积极向上、理智、稳重的典范。

针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来观照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我们不难发现诸多问题:

一、教师来源

十年,造成我国人才紧缺,我们总试图找到一种多快好省的方法,批量的、迅速地培养人才。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从初中直接招收了很多学生进入师范学校学习,就读三年即为人之师。“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又怎会出“好人才”?这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事实证明,人才培养,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况且师范三年压力不大,很多学生不学无术,三年读完也仅是初中水平。这样的人走上讲台,学识何谈“渊博”?而这一部分人正是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虽然通过后天努力,多数取得了专科或本科学历,然在工作中能成为优秀者,也不过凤毛麟角。

另一类则是上了高中后由于种种因素不得已上了师范专科院校的(也有极少数上本科院校的),但只要能上别的院校的,基本上不会上师范院校,此类教师知识虽有一定的系统性,然深度仍有所欠缺。

以上两类人员,除了毕业证考查之外(甚至有的没获得毕业证),其他诸如身体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则毫无考查)。

此外,还有一些初中毕业没有考上任何一类学校的学生,以代课教师身份进入教师队伍。学识更谈不上渊博,其他更无从知道。更为奇怪的是,一部分是非师范类中专或专科学生,因其所学专业难以分配工作,于是,也以“支教”之名走进教师行列。农村中小学教师来源如此之杂、门槛如此之低,可谓是良莠不齐,却要求其整体素质达到一定高度,实在是不可能的。

二、教师专业

专业指的是高等学校的一个系里或中等专业学校里,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

师范学校里,科目繁多,博而不精,广而不专。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对古代及国外教育家的了解,也没有涉及古代及国外的一些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了解也是极其粗浅。教语文的教师,古代、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知识、训诂学等基本没有接触,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极其粗浅,没有了专业,更谈不上专业化的强弱,很多教师基本要靠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因为知识贫乏导致理解肤浅,根本不能对文本作深入研读,在教学中又如何去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呢。

教师的非专业化,致使学生厌学,许多问题学生流入社会,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现在有多少学生是真正因贫困失学?至少说不是多数,真正占多数的辍学原因,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毫无疑问,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与教师有直接关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缺乏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怎能培养出优秀人才呢?特级教师段泰宇认为,学生的学是关键。但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又怎会有学习兴趣。所谓教学,原本就是教与学的统一。社会是渴望优秀教师的,一个教师要教若干学生,终会遇到好的学生,而学生又能有几人遇到一位好老师?近年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争论不休,其实,空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没有意义的,且不说在农村中小学,很多教师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即便知道,也没有意义。关键还是教师,一位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他所教学生无论是文化还是思想素质都普遍较高,又何惧考试呢?

三、教师的意识

很多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学习意识较差,很少主动学习。原本知识水平就不高,又不善于学习,仅凭几本教师用书去教学生,那是教不出好学生的。西方白领阶层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定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作为教师,用原有的还不健全的知识,去教现代的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这是不可能的。一些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如有的驾驶员会有书在驾驶室,有的店员会有书在店铺,而教师却没有书在办公室书桌上。记得一次与一位公安干警交谈,谈起《红楼梦》,他谈得兴致甚浓;谈起现代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语,他亦能娓娓道来。可在学校里,与教师交谈,说到这些,很多教师莫名其妙,根本无法交谈。

教师围墙意识较重。参加工作以后,基本上就居于校园之内,很少外出,至少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与社会接触甚少,基本不懂社会发展,不懂人情世故,因此就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性格:在背后专门挑社会的毛病,骂当权者的不是。很难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很难做到“与村夫交谈而不变恭谦之态,与王侯散步而不露诌媚之色”。与社会的隔绝,致使很多教师思想狭隘偏激,社会知识也十分匮乏,办事缺乏时代感,教书育人更是缺少鲜活的东西。

那么,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呢?

一、解决教师待遇,从根本上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待遇的高低,对行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若干行业都在高薪招聘高素质人才,若干高素质人才也纷纷竞聘,以此,不难看到待遇对人才的吸引。行业待遇好,很多人从学生时代就会心生向往,众多的人参与竞争,无疑就可以好中选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教师的待遇实在太低,工资待遇排世界第170位,而社会地位则排在了世界倒数第二位。发达国家如美国,一位普通初级中学教师的年工资一九九七年时为四万零一百美元,是其他行业平均工资的2.2倍。而且美国的教师并没有太多的考核,如果要辞退就一个条件:工龄最短的。然而,教师们在没有太多考核下却能十分敬业,就说明一点,教师个人素质过关。足以说明,优厚的待遇确能吸引优秀的人才。

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如孟加拉国,教师的工资是国家公务员的四倍。一个新教师,在你初当教师的时候,你就会得到一辆高档轿车及一幢别墅。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无论教育如何改革,课改也好,教改也罢,考改更是隔靴搔痒,教育都很难有起色,因为这些形式的变化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我校建校之初仅十五位教师,学历基本是专科及以上,大多数是昆明师范院校毕业,还有两位云大毕业,一位是中法大学毕业。这些老师后来个人发展突出,当时在没有多少考核制度约束的情况下,他们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可见,高素质的教师决定着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就可能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说教师身系国家未来,一点不过。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仅凭几句口号是苍白乏力的,要想教育行业吸纳并留住更多优秀人才,提高教师待遇,可谓势在必行。所谓校点撤并,是为整合优势教育资源。真正优势资源是什么,是值得思考的。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改革培训模式,让培训真正提高教师素质。现在的培训方式通常为两种:一是院校式培训;二是校本培训。院校式培训即“继续教育”,教师主要目的是拿到学分,以求过关。培训老师在讲台上只顾讲,而且更多的是书本知识,过于笼统化、抽象化,缺乏个性化、实践化。校本培训则更多的是走过场和形式,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虚做材料,很少落于实处,没有收到应有的培训效果。

教师培训追求的是“有效”。根据经验,院校式培训应该作为主要的培训模式。而且要体现长期性、个性化、针对性。同时也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针对知识更新的培训,一是针对教学方法改进的培训。有的老师认为知识没有问题,主要是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其实不然。特别是知识的更新。没有知识作支撑的教学,那是无米之炊,教学起来必然力不从心,捉襟见肘。

三、合理流动,动中求稳

教师队伍的稳定不能靠(下转第10页)(上接第9页)

单一的行政手段,况且一味求稳也会造成负面效应,教师工作积极性就会下降。“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美国的教师也强调稳定,如果你要求到新的学校任教,你的工资就得从头开始算起。有的愿意、有的不愿意。愿意者是感到在原学校工作不愉快,往往不会太多考虑工资待遇。而我们采用的是行政手段,无论乐意不乐意,必须原地待命。致使校际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好学校与欠佳的学校形成巨大贫富差距。教师对好学校趋之若鹜,无疑造成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形成既要求稳定,又从实际上创造了不稳定的局面,这种表象化的稳定,对学校的发展,势必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改变当前不合理的教师流动方式,制定出相对合理的教师流动方案,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从而有利教育的发展。

初级中学校本培训方案范文5

为加快天城教育综合改革的步伐,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省、州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天城实际,县委、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县直属中学校长公选方案》、《乡镇中小学校长公选方案》、《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我县教育综合改革。主要情况如下:

一、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积极实施1650工程,突破高中“瓶颈”制约。

我县按照“合理规划,统筹全盘,重点突破,兼顾一般,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效管理,提质增效”的高中教育发展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展发展新思路,调整结构,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充分利用好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办学潜力。采取以下措施,加快高中教育发展。

1、积极扩大现有高中办学规模,盘活现有教育资源。

在稳定天城一中30个高中教学班规模的基础上,扩大县属中学办学规模。一是天城二中扩征土地20亩,动工建盖一幢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撤销竹园镇一中、竹园镇二中并入天城二中办学。二是天城三中扩征土地8亩,动工建盖1幢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的教学楼,撤销虹溪中学并入天城三中办学。三是西山民族中学扩征土地30亩,建盖一幢综合楼,为下一步招收高中学生打好基础。四是天城四中建盖一幢教学楼,以扩大高中学生容量,目前教学楼已开工建设,从2005年9月起,停止招收初中学生,增扩高中班级。五是在职教中心积极开办综合高中班,到2010年办学规模可达到16个班。

盘活现有资源后,我县高中每年可招收50个班2500余人。天城一中年招生10个班,天城二中年招生8个班,天城三中年招生6个班,民职中年招生6个班,西民中年招生8个班,天城四中2005年停招初中办成高级中学,年招生12个班。

2、积极协调社会力量,走多元化发展高中的路子。

认真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促进民办教育发展。2004年协调配合红河烟厂兴建了庆来学校,并招收高中学生12个班385人,2005年高中计划招生30个班1200余人,学校完成建设后高中部最大规模可达年招生48个班1900余人,滇南文武学校职业高中规模可达年招生6个班300余人。两所学校为我县突破高中教育“瓶颈”制约增强了发展后劲。

3、新建天城中学,扩大高中办学规模。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建天城中学的工作,成立了天城中学建设规划领导小组和建设指挥部负责学校筹建工作,安排了100万元的前期工作经费。目前工作顺利推进,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地质初步勘测报告》和《地质方案评价报告》。《天城中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于6月9日经州环保局审批通过。项目计划上报相关资料已备齐,于6月16日上报州发改委审批。完成了用地丈量、树木、坟墓清查、迁坟用地规划相关费用补偿标准核定等项工作。天城中学占地400余亩,建成后办学规模可达60个班3000余人。

2004年我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0%,2005年预计可达50%。上述措施全部落实后,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到2007年可达60%,到2010年可达75%。

(二)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激活用人机制。

2004年州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以来,我县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把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改革的中心任务,在全县学校积极试行校长公选制,推行校长奖励制、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极大提高了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全县教育事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1、校长公选制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选好校长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县结合天城教育的实际,制定出台了《天城县直属中学校长公选实施方案》和《天城县乡镇中小学校长公选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和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教育专家、教师代表组成的校长遴选委员会,由校长遴选委员会提出公选校长的具体实施步骤,并组织实施。通过向社会公告、发动报名、资格审查、公开演讲、答辩测试、综合考核、组织审批、公示任职8个程序,每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校长公选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2004年,在校长岗位空缺的西二镇中学和管理薄弱的天城三中试行校长公推公选,产生了2位公选校长。

2、校长奖励制

我县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行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通过对校长本学年德、能、勤、绩的综合考核,县属中小学(含教办幼儿园、民办学校)奖励前3名,第一名6万元,第二名4万元,第三名3万元;乡镇中学奖励前2名。第一名5万元,第二名4万元;乡镇中心学校奖励前3名,第一名5万元,第二名4万元,第三名3万元。

3、教师聘任制

我县的教师聘任制坚持六个原则。一是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秉公办事,任人唯贤;二是定编定员原则,学校对教职工的聘任只能在县编委和县教育局核定的编制内聘任,超编聘任的人员,其工资由学校自行解决;三是科学考核,客观评价原则,聘任以考核为依据,对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者予以聘用;四是因需设岗,因岗定员原则,根据岗位需要和学科需要设置岗位,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五是评聘分开,因岗定酬原则,受聘人员在聘期内按所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享受相应的工资档次;六是合同管理,依法聘用原则,校长对教职工的聘期为3年,在聘期内,对年度考核不称职的教职工,校长有权解聘。

在聘任的方法和程序上,首先由校长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制定出各岗位人员的《任期目标及工作职责》、《考核奖惩办法》、《聘任方案》和《绩效分配方案》提交教代会讨论,讨论通过后报县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实施教职工聘任由校长公开招聘,教职工申请应聘,经考试或考核,公开竞争上岗确定受聘人员后,由校长与其签订合同,颁发聘书。

4、绩效分配制

我县各学校从2004年9月开始建立并实施了重实绩,重贡献,薪随岗定,优质优酬的绩效分配制。学校对教职工的工作实行月考制和学年考核制,把工作目标、工作过程、工作效果有机统一起来,全面客观地对教职工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发放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经费来源分为三个层次,城区县直属学校由教职工工资收入的50%和学校的预算外收入的一部分组成;乡镇中学及地处乡镇的县直属学校由教职工工资收入的40%和学校的预算外收入的一部分组成;乡镇小学由教职工工资收入的30%和学校的预算外收入的一部分组成。绩效工资的核发,60%用于月考核分配,按考核成绩每月发放一次;40%用于年考核分配,按考核成绩每学年发放一次。目前,各学校的绩效工资分配运行良好。

(三)继续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2004年,我县“两基”主要指标完成较好,小学入学率达99.96%,辍学率为0.14%,初中入学率达90.8%,辍学率为1.14%,扫除文盲161人,15周岁人口文盲控制率为零,小学扫盲提高班结业420人。为继续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在教育综合改革中,我县把发展基础教育的着力点放在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普及质量上,主要措施如下:

1、加大教育投入,继续改善教育基础设施。

2004年,全县投入资金1536万元,完成危改项目7个,排除危房5943平方米,新建校舍14个,新建校舍建筑面积33742平方米。2005年,县财政安排2000万元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主要用于支付历年教育欠债、在建校舍工程、天城中学等新建工程、校舍危房改造、购置教学设备。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育人队伍素质。

按照数量足够、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我县采取引、培结合的方式,充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04年引进本科生22个,招考聘用师范类大专以上毕业生88人。全方位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培训中小学教师2838人,选派教师外出培训684人,邀请教育专家到县内培训教师861人,各校举办校本培训,培训教师900余人。2005年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2450人,开展新课程理念培训70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件制作培训54人,选派30位教师参加州举办的义务教育工程教师培训。

3、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实施教育综合改革以来,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加快,教育资源配置日益优化,极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全县撤并初级中学7所,调减小学15所,小学校点56个。

(四)开展扶贫助学,全力控辍保学。

保证入学,控制辍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两大难点。为了克服这两大难点,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我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到依法治教,依法管教,依法执教,家长做到子女依法入学。

2、实行控辍保学的目标责任制。县、乡、校三级层层签定教育目标责任书,把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对各级各校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增强控辍保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建立完善助学保障机制,切实对贫困学生给予扶持和帮助。我县主要采取“免、减、补、助”等办法,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一是坚持贯彻执行农村独生子女“三免费”政策。从2004年5月至今,享受教育“三免费”政策的农村独生子女652人,给予教育“三免费”11.17万元。二是坚持财政扶持不动摇。每年财政拨款4.9万元补助2400名半寄宿制民族高小班学生生活费,对民职中和西山民族中学招收的8个山区乡镇和坝区村委会少数民族学生每月补助生活费10元,每年拨款3.6万元补助150名民族高中生生活费和杂费。三是对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2年来,共免除5900余名贫困生书杂费72万元。四是多方筹措资金,帮扶贫困学生。县教育局领导带头扶贫助学,局长每年扶持2名贫困生,其他局领导每年至少扶持1名贫困生,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了“一帮一”助困活动;协调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社会捐赠和个人捐资24万余元,补助贫困生6580人;2005年4-6月,红河烟厂工会、残联等组织捐资近20000元,有68位贫困学生获得补助。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04年以来,我县加大教育综合改革力度,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基础教育的硬件基础设施薄弱,危房改造面大,教学设施设备不配套,整体办学水平偏低。教育历史欠债大,再加上扩大高中容量,突破高中“瓶颈”制约,硬件建设要投入上亿元的资金,仅靠县级财力难以解决。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千方百计拓宽办学融资渠道,积极筹措教育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大教育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努力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二)创新办学体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公共化,切实加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多元化,鼓励独资、合资、股份制、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办学,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

(三)创新用人机制。加大推行校长公选的力度,把德才兼备的教育管理人才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办法推选到校长岗位上;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增强教师竞争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四)创新分配机制。全面推行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试行校长年薪制;全面实施教职工绩效分配制,增强忧患意识和工作责任感。

初级中学校本培训方案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本着“城乡一体、优势互补、注重实效”的原则,有效开发和利用全县优质管理资源、教育资源,为城乡教师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全县教师专业成长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升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组建教育发展联盟责任区,用3年时间,实现城乡学校教师校长合理流动,教育资源合理调配,理念文化合作共享,质量管理共同提升、学生教师同步发展的目标,全面推动全县教育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均衡、协调、内涵发展。

三、组建方式

以县城6所学校(幼儿园)为责任校、联合14个乡镇学校、各民办幼儿园,在全县组建6个教育发展联盟责任区(即教育督导责任片区):

初级中学联盟三中责任区——联盟校:县二中、县三中、县四中;

城乡小学联盟南关责任区——联盟校:南关小学、三合小学、古城小学、鼎新小学;

城乡小学联盟解放路责任区——联盟校:解放路小学、北苑小学、中东小学、航天小学;

城乡小学联盟建新路责任区——联盟校:建新路小学、东坝小学、西坝小学、天仓小学;

城乡小学联盟东大街责任区——联盟校:东大街小学、大庄子小学、芨芨小学、羊井子湾小学;

城乡幼儿园联盟县幼责任区——联盟幼儿园:城乡各学区幼儿园、各民办幼儿园。

联盟责任区责任学校校长为联盟责任区召集人,负责联盟责任区开展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各联盟学校实施具体工作。县教育局选派到各联盟责任区的干部为联络员,负责指导、督促联盟责任区学校各项活动的实施。

四、活动内容

1.学校管理同步推进。教育发展联盟责任区在相互尊重各校办学自和特色的基础上,成立联盟责任区责任学校校长领导下的校长联盟,分工负责参与教育发展联盟责任区学校工作管理。联盟责任区要充分发挥各学校在日常管理、制度建设、师资优化配置、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校长座谈、联盟会议、现场观摩等形式,交流学校管理策略,使学校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要切实开展好校级领导互研互学、中层干部互动互学、管理资源互通互学等形式的管理互通工程。各联盟责任区每学期要召开2次以上校长联盟会议,要将每月工作安排、重大活动开展、管理制度的改革优化及时通报,要建立定期的研讨例会制度,每学期确定1-2个主题,开展1-2次“学校管理专题研讨”活动。城区学校校长和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中层干部到农村联盟学校挂职锻炼或拔高使用,全程参与学校的管理。农村学校校长和有培养前途的中层干部,分期分批到城区学校挂职学习。各农村学校也要以对岗互派和对口指导的形式,积极开展责任区内中层职能管理人员互动、指导和交流。

2.教师校长双向交流。联盟责任区校际间领导、管理人员、教师的交流是活动的重点,也是教育均衡的关键点,各教育发展联盟责任区要大力开展城乡挂职交流和师资双向交流活动。要建立管理人员、师资互动交流方案。可通过校长联盟会议,根据各学校学科需求自主提出教师交流计划,报教育局审批后进行人员交流。要妥善解决联盟责任区内各校教师结构性矛盾,促进师资均衡分布。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建立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机制,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今后每学期选派一部分教师和校长,进行为期不少于一周的城乡轮岗交流。城区学校要重点向农村学校交流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同时优先考虑没有农村工作经历或农村工作经历少于5年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农村学校要让年富力强、有培养前途的教师进城学艺、挂职锻炼。要建立骨干教师引领制度,充分整合联盟责任区内名师资源,建立名师团队工作室,以名师蹲点、互动指导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联盟责任区内名师带徒、带教研(备课)组、带课题的“三带”活动。同时,联盟责任区内学校可以“组团”到教育名校进行“影子培训”,以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整体提升联盟责任区内师资水平和课堂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3.教育教学统筹安排。各教育发展联盟责任区的大型教育教学活动要切实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充分体现联盟责任区优势,努力提高校际活动的效益。各教育发展联盟责任区每学期要组织一次以上的大型活动,营造校际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围,促进联盟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要制订联盟责任区教科研总体计划,各成员校共同参与教科研活动,实现联动互通。要建立联盟责任区内学科研训组织(区教研大组),集聚联盟责任区内名师和各校教研组长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联盟责任区内学科联片教研制度和主题式活动计划,通过开展联盟责任区内的学术论坛、教学沙龙、教学业务培训和课题研究等活动,交流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科研方法,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4.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各教育发展联盟责任区内教师之间可以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心得、困惑进行坦诚的交流,在贡献自己经验、思考与智慧的同时,不断引发思维的碰撞、分享彼此用心经历的实践、思考与智慧的重组,从而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与发展。各联盟责任区可大力开展“手拉手、共进步、同成长”一对一的互助活动,实现城乡孩子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开展“班级与班级结对”、“学生与学生结对”的联谊活动,建立稳定的互访交流机制。利用节假日等开展艺体特长交流、综合素质展示、学科竞赛等联谊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要大力开展城乡学生“生活体验”活动。通过“走进乡村、享受自然”和“走出乡村,体验城市”同吃同住同学活动,让城里孩子感受农村的纯朴,让乡下孩子增长见识。可组织学生到联盟责任区内到其它学校、家庭相互亲身体验学习、生活环境。联盟责任区内学校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献爱心”帮扶活动,动员有条件的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对贫困生开展图书、学习用品、衣物捐赠等资助活动,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更好的完成学业,让城乡学生共享社会温馨,共同进步。

5.质量管理同步提升。各发展联盟责任区要加强区内各学科的教育质量管理合作,积极开展联盟责任区内学校在教学进度把握、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合作,做到“调研共同进行、问题共同分析、措施共同研讨、质量共同提高”。城区学校凡获得县级以上名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称号的,要与一名农村学校教师结对帮扶,开展好“青蓝结对”活动。教研室将搭建平台开展“师徒同台献艺”、“名师赛课”、“青年教师教学展示”等教育教学展示、观摩活动。从今年起,“发展联盟责任区捆绑式”教学成绩考核将在各校考核中占一定的比例。

6.特色文化形成优势。各教育发展联盟责任区首先要加强各校显性文化的研讨。学校环境布置、师资活动是学校文化的直接体现,联盟责任区各学校要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积极向上的师生活动文化,以树立良好的学校外显形象,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其次要加强制度文化的交流。联盟责任区各校要不定期加强对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与干部队伍建设、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文化内涵与特色建设、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文化内涵与特色建设、师生评价与激励等管理制度的专题交流与研讨,分析制度的造成环境,明晰制度的约束性、激励性和时效性,以此推进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科学和完善;再次要注重精神文化的构建。精神文化是师生共有的价值观念,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联盟责任区内各校要不定期开展精神文化构建研讨。在构建精神文化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又要注重从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办学经验的积累中汲取丰厚的内蕴,培养独特个性的精神文化。

五、保障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组建教育发展联盟责任区是缩小城乡学校办学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我县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各学校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意义,切实制订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努力在教育资源共享互补、教育教学联动互助、师资配置交流互通等方面有创新、有突破、取得实效,不断促进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2.组建领导机构。县教育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县教育发展联盟责任区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教育督导室主任肖占全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马秀萍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同时,建立局领导班子成员包挂教育联盟责任区制度。每位局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联系一个教育发展联盟责任区,参与指导计划制定、重要活动开展、绩效评价与督查,每学期至少听取一次专题工作汇报,研究协调有关重大问题。

3.构建运行机制。联盟责任区工作头绪多、运行操作需要探索和总结,因此各项工作必须立足精细化管理、注重统筹协调,讲求实用性、有效性。各教育发展联盟责任区要根据教育局总体要求,2013年9月25日前由责任校校长牵头召开责任区校长会议,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并与包挂局领导衔接报批实施方案,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启动运行。逐步建立、完善联盟责任区内的校长联席会议制度、分管校长和教导主任例会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质量监测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以及校本培训、校际交流、人员互动等各项制度,各项制度与实施方案形成书面文件,于2013年10月25日前由联盟责任区责任学校印发各联盟学校落实,并报教育局教研室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