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培训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民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民培训方案

农民培训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做大做强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为核心,整合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生态化、休闲化、艺术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培训任务

1、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150名。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商人才(以下简称“电商人才”)培训150人。

三、工作安排

(一)确定培训对象

1、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结合我市实际,原则上以家庭农场主为主要培育对象。培训对象遴选条件:长期稳定从事农业、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不超过60周岁,家庭人均纯收入为本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以上且产业达到一定规模(生产经营型生产规模见附件2)。培训对象遴选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由市农委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办事处初审、市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择优确定。2014、2015年已培训的职业农民今年不再培训。

2.电商人才培训。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中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培训对象遴选条件:已开展或有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愿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有电脑和智能手机应用基础。电商人才与职业农民培训对象当年不得重复。

(二)遴选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条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农民培训资质(办学许可或培训、推广职能),必要的培训场所、专业教师、现代教学设备和实践实训基地,具备跟踪服务培育对象三年的能力,以及三年以上农民培训工作经历等。按照省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对培训机构的条件要求实行属地认定和管理,遵循整合优质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择优确定,并与市农委签订培训合同。

(三)规范培训内容

1、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按照“因人制宜、按需培训、分类指导”的思路,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为目标,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发展关键环节,科学设置教学培训内容,重点围绕农民创业能力、优良新品种、高效种养新技术、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能源与环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进行知识培训,理论课和实践课时间按1:2安排,累计不少于15天。

2、电商人才培训。重点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网络店铺建设、产品包装、客户服务、网络店铺营销等内容。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其中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5天、参观学习2天。

(四)创新培训模式。根据专业特点,聘请具有农业中高级职称的技术骨干和外聘专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库。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分片、分班、分类、分期开展培训,通过理论讲座、实践操作、观摩交流等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开展考试考核。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按照有关要求,运用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考试考核结果报市农委审定。对考试考核合格者,由培训机构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作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依据。

(六)创新培育机制。突出需求导向,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后续跟踪服务,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现有政策,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力度。建立农技人员跟踪联系服务制度,积极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四、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2016年3-4月)。一是制定印发培训方案;二是确定培训机构;三是遴选培训对象。

(二)实施培训阶段(2016年5月-10月)。一是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制定培训工作方案和每期培训计划,做到“一班一案”、学员人手一份课程表。二是开展培训。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开展培训,严把培训时间和质量关。选择通俗易懂的教材,做到学员人手一套。三是抓好培训管理。每期培训班确定一名班主任,建立第一堂课制度、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健全培训台账及培训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培训档案。建立学员满意度调查制度和月报制度。

(三)验收总结阶段(2016年11月)。一是项目验收。市农委成立验收组对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出具验收报告。二是工作总结。培训任务完成后,认真做好总结上报工作。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农委和市财政联合成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负责做好工作协调和组织推动工作,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2、规范资金使用。补助资金严格按照省方案规定的比例要求用于培训、认定管理、信息化手段和后续跟踪服务等全过程,建立职业农民培训资金专账和经费使用管理制度,项目结束后进行项目审计,确保专款专用、规范使用。

农民培训方案范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总体要求,采取政府买单到村、培训落实到人、机构招标确定、过程规范管理的管理机制,围绕主导和优势产业,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以及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以村为基本实施单元,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一)按需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原则上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5天,每天集中授课不少于3个小时,现场指导不少于15次。项目村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二)通过培训项目实施,在培训示范村培养不少于40个从事主导产业的专业农民,使其掌握从事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要领,达到绿色证书岗位规范的要求,专业农户的产量和产值比前三年平均水平分别增加10%以上,纯收入增加5%以上。同时重点培养2-3名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组织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使其掌握从事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要领,收入水平有明显提高。

(三)通过项目示范带动,推进培训示范村“一村一品”发展,整村产业特色更加突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比重逐步增加,农村经合组织得以进一步壮大。

三、实施范围

在全省21个市州的30个县的1500个村实施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每个行政村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5万元,共计补助2250万元;在全省8个市的8个县的180个村实施省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每个行政村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5万元,共计补助270万元。

项目实施县确定原则:一是产业特色突出,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高,或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二是农民积极性较高,有强烈的培训需求;三是当地领导重视,在执行项目过程中无不良记录。

项目示范村确定原则:一是本村领导得力,农民有强烈的培训需求;二是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原则上一个示范村确定一个主导产业进行培训;三是有组织农民参加培训的场地和必要设施。

四、实施内容

(一)确定培训重点和内容。按照综合培训、按需培训的思路,在培训内容上,各村根据本村的主导产业发展实际,提出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培训机构必须按照村里的培训要求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培训专业农民从事主导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技能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以及生态环境、经营管理、政策法规等内容。在培训产业上,重点开展以突出农民增收为重点的专业培训,主要培训粮油、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生猪、山羊、家禽、獭兔、水产养殖等产业及加工业技术知识。在单项产业上,培训内容要落实到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在公共知识上,普遍开展农业政策、法律常识、农户经营和市场信息等知识培训。

(二)确定培训机构。充分依靠各级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单位,积极参与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根据《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组织有关专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招标确定培训机构。项目县农业部门与招标确定的培训机构签订项目实施合同,明确培训任务和培训要求。培训机构要按照项目管理要求,严格执行培训合同,明确法人责任,建立管理制度,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对象,采用正规教材,优化培训方法。通过内选外聘,确定培训教师,落实指导教师,做到培训教师分片包干,指导教师进村入户。此外,充分依托市州农科所的科技推广力量,每个农科所在本市州内确定不少于5个村作为培训示范村。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在培训方法上,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等方式相结合开展。集中培训采取“五个一”培训模式,即“免费发给农民一张培训记录卡、一本公共知识手册、一本技术手册、一张明白纸,在每个培训点配送一张生产技术光盘”。在培训时间上,对40名骨干专业农民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15天,每天集中授课不少于3小时,开展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不少于15次。对周边辐射农民主要采取明白纸和远程培训等手段灵活开展。

(四)实行培训卡管理。为加强培训工作考核,各地要对每个参训骨干农民发放培训记录卡,记录培训工作开展真实情况。记录卡要记载受训人基本情况(姓名、住址、生产规模等)和培训记录。培训机构要在每次给农民集中培训或入户分散指导后,在记录卡上记载培训情况(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等),培训机构和农民双方签字认可。培训记录是农业行政部门检查验收培训工作落实情况的主要依据,参训骨干农民要妥善保管(培训记录卡参照格式见附件2-1)。

五、实施步骤

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从20*年1月底到20*年3月。确定项目实施县和示范村,制定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分村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方案、编印技术资料和举行启动仪式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从20*年4月初到20*年11月底。开展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进行项目跟踪检查指导等。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年12月。自下而上进行项目总结,形成总结报告。组织项目验收,形成验收总结报告。

六、资金使用

每个培训示范村由中央财政或省级财政补助1.5万元,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购买教学培训耗材、教师补贴、交通费、购买和编印培训资料、购买培训证书等,不得用于培训单位的基本建设、培训条件建设等开支。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的管理机制,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项目县要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财政、畜牧、水产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具体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工作。

(二)招标确定培训机构。项目县农业、财政主管部门要根据示范村的培训需求,组织有关专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招标确定培训机构。各级各类农业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力量和培训条件,向县级项目办公室申请承担培训任务。项目县农业部门须与招标确定的培训机构签订项目实施合同,明确培训任务和培训要求。培训机构报省、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加强培训监管。各级农业、财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项目监督检查,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分级负责,明确职责。培训项目实行管培分离。县项目办公室要对基本学员登记注册,发放培训卡,记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各培训机构要建立培训台账(见附件2-2),写明每次办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参加培训人员及培训教师。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项目公示平台,跟踪培训工作实施情况,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省农业厅监督举报电话:。

农民培训方案范文3

为实现工作目标,《工作方案》规定了八项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各级要成立农民工安全培训组织协调机构,在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工作分工和责任,组织开展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培训效果。

二、明确培训内容。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事故案例分析;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分析;重大危险源和安全隐患辨识;个人防险、避灾、自救方法;事故现场紧急疏散和应急处置;安全设施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职业危害预防等。

三、突出培训重点。要把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作为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

四、确保培训时间。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的农民工首次岗前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其他行业农民工首次岗前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对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培训前应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文化课补习。

五、提高培训质量。采用企业自行组织培训和委托中介机构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具备培训条件的企业,由企业自行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不具备培训条件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就近委托具备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从事特种作业的农民工必须由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安全培训机构要在农民工特别是高危行业农民工集中的地方设立培训点,开展培训工作。

农民工安全培训可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安全培训同时进行的培训机构,培训课程中应有安全生产内容,确保安全培训时间。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一并计算为农民工培训课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煤矿监察和行业管理部门,要积极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创造条件,对不具备培训条件的企业,可统一组织进行培训。

六、丰富培训形式。培训机构要结合行业、企业生产实际,采取集中培训、送教上门等形式开展教学,编制通俗易懂、便于消化的文字和音像资料,利用多媒体、电视、漫画等图文并茂的直观方法进行教育培训。企业要针对农民工的特点,抓好日常安全教育,开设安全培训宣传栏,坚持文化补习与安全生产培训相结合、针对性教育与系统知识学习相结合、形象化培训与"传、帮、带"相结合。

七、加大培训投入。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要保证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严禁挪作他用。

各地各有关部门在统筹安排农民工培训专项资金时,要突出重点,优先安排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和技能培训经费。

八、加强监督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依托农民工工作领导和协调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将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目标,层层分解任务,确保工作到位。要加强配合,对同时具备安全生产培训资质和职业技能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可将农民工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合并进行,同时考核,分别发证,减轻企业和农民工负担。

农民培训方案范文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我市农村青年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并重的就业方针,坚持面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增收为主线,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全面提升技能、加快转移就业、逐步脱贫奔康的目标,为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为构建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一个总揽”。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揽,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持续推进,不断深化。

2、坚持“两个适应”。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的需要,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规模;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全面加强农村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为我市产业升级培养技能型劳动力。

3、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以培训为基础,以就业为目标,实行培训与就业一体化运作。二是整体推进与重点扶持相结合。在全面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中,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扶持农村贫困户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三是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与发展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体系相结合。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完善技工学校和培训转移就业综合基地建设,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顺利实施。

4、坚持“四个创新”。一是创新培训方式,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后就业率。二是创新运作方式,实行培训转移就业“基地化”运作,提高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实现“一次登记,全程服务”的“一条龙”培训和就业服务,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四是创新工作方式,实行“品牌化”推广战略,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积极性。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年,全市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5000人以上,其中组织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5000人。实现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0人以上,使我市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提高到72%。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年-20*年,三年组织转移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不少于1*00人,其中组织参加转移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青年不少于3000人。

第二阶段从2008年-20*年,转移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4000人,组织2000人以上的农村青年参加转移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

(二)任务要求。

1、确保培训转移就业效果。组织有就业愿望的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开展2-3个月的中短期培训,加快提高我市农村青年转移就业能力。参加免费培训的农村青年考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单项职业能力证书)通过率不低于80%,培训后就业率不低于95%,转移就业后年回流率不高于*%。力求培训一人,转移就业一人。

2、建立培训转移就业服务体系。20*年底前,建成与省市互联并延伸到乡镇的远程招聘网,健全劳务派遣组织体系,形成较完善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服务网络。

(三)工作对象。

*市实施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的对象是指年龄在16周岁以上至35周岁以内的,具有劳动能力和转移就业愿望的本市户籍的农村劳动力。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构,落实目标任务责任制。

1、成立*市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领导小组。为进一步加强“百万工程”领导工作,有效推动工作开展,成立由市主管领导担任组长,有关部门和各镇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劳动保障局,具体统筹、规划、协调和组织实施。市发展改革、教育、农业、建设、公安、财政、工商、团市委、妇联等有关部门要按职能分工,积极配合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2、建立*市实施“百万工程”目标责任制。结合《*市20*-2009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把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作纳入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安排的工作范畴。每年由市政府分解下达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作目标任务,并将“百万工程”纳入各镇政府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体系。各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组织实施“百万工程”摆上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村,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镇还要结合实际制订农村青年技能培训方案,协同开展工作。

(二)设立城乡统筹就业专项资金。

从20*年起,财政每年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安排,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资金的投入,确保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转移就业工作及其他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三)建立健全农村青年技能培训体系。

1、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机构。整合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资源,依托技工学校或就业训练中心,建立具备农村青年劳动力资源调查、人员选送、岗位收集、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就业安置和跟踪服务等功能的农村青年培训转移就业综合服务基地,就业综合服务基地经省劳动保障厅审核同意后,统一加挂“*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综合服务基地”牌匾。充分发挥技校、就业训练中心和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引导其参与承担农村青年技能培训任务。

2、建立农村青年职业培训教学体系。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合理设置技能培训专业,并按照省劳动保障厅组织编写的《*省农村青年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大纲》,统一规范农村青年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落实培训课时,保证教学质量。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青年必须参加单项职业能力或初(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确保培训质量。

(四)建立健全城乡并重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就业服务。

1、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并完善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20*年9月底前,各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按照省、*市的统一要求,完成辖区内农村劳动力资源入户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录入“*省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统计软件”,建立详细的农村劳动力个人信息数据库,全面摸清本地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家庭青年劳动力和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要准确掌握名单,分类造册。同时,结合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新成长劳动力的数量进行测算,科学制订本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计划。

2、建立企业岗位空缺登记制度。市镇劳动保障部门要建立企业岗位空缺登记制度,多渠道收集本地和劳务输入地劳动力市场岗位信息,大力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积极与用人单位商订培训输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协议,并按协议组织开展技能培训。

3、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登记备案制度,为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提供登记备案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办理证、册由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劳动力或农村青年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办理就业登记备案。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要建立农村劳动力回流登记统计和失业登记,设立工作台帐,实行就业动态管理。

4、落实劳动预备制,为农村青年提供劳动预备制培训服务。凡未能升上高一级学校的农村初、高中毕业青年,由市教育部门提供学生名单,报送劳动保障部门,由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力争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普遍接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

5、建立一站式服务运行机制,为农村青年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各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建立起以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鉴定申报、档案管理、劳务派遣、劳动保障事务、社会保险接续为主要内容的“一站式”就业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

6、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为农村青年提供就业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大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的投入,建立覆盖市、镇(街道办事处)的劳动力市场网络,配套适应工作需要的计算机办公设备和触摸屏。同时,加快建立远程可视招聘系统,20*年底前建立覆盖市、镇的远程可视招聘系统。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劳务派遣工作。20*年底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经远程可视招聘实现就业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30%,通过劳务派遣方式实现就业的比例不低于20%。

(五)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百万工程”社会影响面。

各镇政府、团组织要根据农村青年的特点,深入农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推广,通过实施“农村青年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帮助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充分调动农村青年参与“百万工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网络,特别是发挥镇、社区(村居)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百万工程”良好品牌形象,不断扩大“百万工程”的社会影响,营造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实施“百万工程”的良好氛围。

四、狠抓工作落实

(一)落实机构,制定工作计划。

根据《*市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按照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要求,各镇政府要迅速建立工作机构,制订工作计划,组织落实好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作。

(二)落实工作,明确目标责任制。

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从今年开始全面组织实施,各镇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启动前的各项工作。一是各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配合镇政府做好本地区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工作,建立详细的农村劳动力个人信息数据库。二是以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及就业训练中心为依托,建立农村青年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综合服务基地;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应以非农产业技能培训为主。三是依照*市下达的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目标将任务分解到基层,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农民培训方案范文5

关键词 农民培训;现状;原因;改进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29-02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党的十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共同富裕的难点重点则是如何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三农”问题解决好了,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才标志着农业进入现代化进程,农民也才能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社会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而当前,农民和城市市民生活状态差距相当大,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单就群体本身而言,其文化素质与科技水平差异最为凸显。为此,近10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力图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从而实现到2020年包括农民在内的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全面小康目标。

近10年来,财政支撑下的农民培训规模是空前的,培训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专业越来越细,力度也越来越强。笔者多年从事农民培训实践,近年来与广元、绵阳等地同行及培训机构交流,发现一些共有的现象与问题,并在此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途径,以期改进农民培训工作。

1 农民培训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培训越来越持续系统与全面深入

近10年来,涉及农民培训的各类培训项目很多,如农业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人社局的就业再就业培训、扶贫局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局的送科技下乡、江油市农民工培训春雨工程等,而近3年来,更是强化了精准培训、针对性培训,提出了职业农民概念,开始了职业农民培训。所有这些培训,对学员来说,全部都是免费。培训涉及到与农业相关的粮油作物种植、蔬菜种植、食(药)用菌栽培、茶叶种植、木本油料植物种植、各类果树种植、畜禽养殖、淡水养殖、乡村动物防疫、乡村旅游服务员等专业工种,并开展了与之相关的经营管理以及一些农民工非农技能培训等。培训的专业广,受训的农民也越来越众多。仅就青川县而,2015年全县就开展了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80余期,累计培训4万余人次,这些都是半脱产培训;另有脱产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1 700人;整个十二五期间,共脱产培训农村劳动力4 810人,而引导性培训的人次就更多了,仅2012年就达3万人次。2015年,江油市人社局开展的创业培训、品牌培训、农民工培训春雨工程、扶贫局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局职业农民培训等各类培训就达5 470人,且都是脱产培训。如此大规模的培训,靠的就是财政资金的强力支撑。

1.2 农民培训众多但参学主动性不强

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关于农民培训的系列政策,如〔2003〕79号、国发〔2006〕5号,特别是〔2010〕11号对农民工培训基本原则、目标、统筹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均有原则指导。问题在于:农民工培训的被培训人主动性不强。许多培训班需要培训机构做大量的组织动员工作才能组班培训,参与培训的农民学员往往学习热情不高,请假或者缺席迟到的现象很突出。究其原因,一是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目的地工作所需技能出生地不能提供,或从事体力劳动不需要多少技能而不参与培训;二是农民要挣钱养家糊口而没有时间参加培训;三是一些培训项目或者工种培训后无效果或者效果甚微又耽搁时间。

动力来源于需要。无论是利用动机理论、目标理论、激励理论还是希望理论引导农民自愿变革自身行为,都不能离开对农民需要的研究。需要是推动人行为发生改变的原始动力,是激励人达到目标的内在原因[1]。农民最爱问的一句话就是“这有什么用处,有什么好处”。农民讲究实效,追求直接现实的利益,这种务实的思想是不应该受到指责的,而需要反思的恰恰是农民培训工作者。

还有部分地区领补助成为学员参加培训的重要因素。各地涉农培训项目尽管都不完全一样,但大多培训项目的实施近年都由培训机构给参加培训的学员发放培训期间的生活补助。由于这类培训大多安排在农闲时间或者当地乡村,一些在家的农民抱着混补助的目的而来,并不全是为了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术以提高自己。

1.3 政出多门及培训机构五花八门

各地涉及农民培训工作的管理机构与培训机构众多,虽然管理培训业务的政府机构不完全一样,但各地涉及农民培训的大多都有农牧局、人社局、扶贫(移民)局、科技(工信)局、工会、妇联等;而参与实施的培训机构通常有农牧局科教站、农广校、职业中学及成人教育机构,近年各类私立培训学校也加入了进来。各类培训的政府管理机构,其本身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大规模的培训的,更何况它的主要职责是领导组织与管理监督。因此,这些管理机构通常是把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培训机构,而这些机构在师资上参差不齐,个别培训机构师资严重缺乏,只好大量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临时兼职加入培训师资队伍,有时请不到,就请非专业的人员临时讲授其他内容以占满时间。这样其培训实施方案的设计、执行及培训前中后的服务,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的跟踪指导服务大多是脱节的,甚至没有。这样的非专业机构非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的专业培训,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1.4 对经济推动作用不明显

普遍的农民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民现代意识的提升和技术进步,但对经济的推动目前尚不明显。多年来持续广泛的农民培训,对农民社会意识的更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凡培训过的农民,对于社会经济工作生活等的认识有明显的变化,在其农业生产实践中知道新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农业产量及收益有明显作用。只是在其新技术选择与应用时,其主动性不强,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小农小面积生产,其技术应用的经济收益绝对值不高,不足以刺激其主动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因而对于大多数的农民学员来说,培训后新技术应用少,经济效果不明显。

1.5 生产指导性不强

农民培训大多以在课堂上集中的系统培训为主,阶段培训、田间培训次之。一些非专业的培训机构很多时候聘请的教师从事一线工作经验不足,讲课内容以理论居多,解决具体生产实际问题的方案对农民来说没有操作性。

2 提高农民培训效果的改进途径

如上所述,多年来的农民培训在更新农民观念、普及科学技术方面还是很有作用的,但却也存在相当数量的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针对性不强、实际指导性欠佳,一些培训师资专业性不强等,从而导致培训效果很不理想,培训后在经济生活中的引领作用不明显。基于此,通过笔者近年与同行的考察交流和一些地方已有的先进经验,提出如下改进意见,以期提高农民培训效果。

2.1 非农技能培训宜放在岗前培训

从近10年来各地人社局、农业局举办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来看,各地先后开展了诸如钢筋工、砌筑工、漆工、电工、电子装接工、美容美发师、中式烹调师、面点师、家政服务员、缝纫工、焊工、计算机操作员等一大批非农技能培训。这些学员培训后或者本地就业,或者外出务工,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中绝大多数并没有从事他们所培训的专业工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技能及更新观念起到了重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工的盲目流动。但从实践来看,其培训课程设置及具体培训重点都或多或少存在盲目性,针对性并不强,因而与就业联系很不紧密。也正因为如此,这成了农民参与培训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农民工进入新的工作岗位,往往还得进行岗前培训然后才能正式开展工作,这事实上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极大浪费。故此,与其在农民工原住地盲目地开展非农技能培训,不如对用工单位加大员工培训政策支持力度,把培训经费用在岗前培训上,即学即用,将农民的就业压力内化为农民学习动力。这样,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其学习动力更足,效果更好。

2.2 严格培训机构认定,突出专业化

由于财政经费的直接支持,一些公立培训机构和私立培训学校都加入了各类农民培训工作,甚至个别学校在管理及专业师资、培训设备、场地等软硬件上严重欠缺也加入培训,师资都是临时聘请,培训的场地临时租借。农广校、职业中学、成人教育学校等公立学校,因其单位性质属财政供养,承担部分社会义务本就是它们的单位职责,盈利不是这类培训机构的主要目的,加之它们有较长的教育培训背景,这类机构理当应成为培训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而一些私立学校没有社会义务,它介入培训工作,盈利是其直接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降低培训质量。这样的培训,其效果可想而知。故此,作为各类农民培训的政府管理机构,应加强培训机构资质审查认定,突出培训机构的专业化,从源头上排除草台班子。

2.3 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设计与严格审批

不论是公立培训机构还是私立培训学校,作为农业局等培训工作的政府管理机构,都要对培训方案实行严格的审批。一个设计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应在培训前对培训工种、当地产业发展、对象需求等有切实的调研摸底,培训方案要体现很强的针对性。教学课程内容、时间等设置要科学合理,教师选派要体现其工作本身的专业性,既要有本地专业人员,也要有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其具有丰富的生产一线经验。方案中既要体现课堂集中培训的系统性,更要体现生产现场的观摩操作性及后期跟踪指导服务。因为农民是一个务实的群体,不论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非农技能培训还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都要突出实际实用和可操作。上海的农业培训深挖教学需求,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以田间为教室的教学组织”主题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培训管理水平的提高[2]。

2.4 改广泛培训为农村精英培训

我国的农业生产基本以家庭为单位,经营面积小,在行业的横向比较中,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很低下,客观地讲,在一个小面积上进行农业技术革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对当下农民已没多大吸引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农民培训总是培训者热切而农民缺少热情的重要原因。受训了,回去大多也没应用,所以培训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也不明显。江油市的农民培训春雨工程项目,近年一改往年的普遍培训方式,往年都是大面积培训,近4年来,开始走精品化培训路子,培训人数大大压缩,培训对象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专业户上。近2年来,全国农业系统开展的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也是把培育对象集中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种养专业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他们才是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引领者,是农民这个群体中的精英,他们因其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大,一个农业新技术应用就会给他们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这2年的职业农民培育实践也表明,这些农村精英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热情都很高,学习期间极少请假,培训后能很快将所学新技术应用在自己的农业生产中,大大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这既增加了他们自己的经济收入,也为保障社会农产品质量与数量安全做出了贡献。

2.5 以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培训

面对讲究务实的农民群体,各级政府和培训机构在农民培训问题上一定要树立真心实意、切实有效地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克服作秀意识,把农业产业与农民教育培训结合起来,让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切实利益。近几年来,为配合一乡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布局,以及江油市东兴乡的榨菜、九岭镇的蔬菜、新安镇的葡萄、石元乡的猕猴桃、六合乡的木耳、枫顺乡的香菌、小溪坝和龙凤两镇的两杂制种、大堰镇的水稻小麦高产示范区等产业规划,江油市农民培训围绕这些产业规划开展培训,可以说是培训与产业落实一同进行。这种以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培训的方式,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高,即学即用,培训后马上就要用到。学习的目的和效果在短期内就可看得见,这就突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农业产业推动了农民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而农民培训又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和培训互相促进的过程中,农民的行为得到了改变。

2.6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农业技术协会开展农民培训

土地家庭承包户是分散的农业劳动者,对没有组织化或者组织化很低的农民开展培训是很难的。农民在共同利益驱动下自愿建立起专业合作社(协会),以合作社为单位开展与入社农民利益相关的专业培训就容易多了。如大竹星火禽业、达县枣协等在相关产业的科技推广中就发挥了很好的带动作用[3];横跨三省区的峨眉山健康菌业合作社也是入社农民广泛接受技术培训的重要渠道[4]。近几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论是在广元还是绵阳,各县市的发展都很快,这些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在其生产经营自己的产品过程中常主动邀请蔬菜、水果、食用菌、粮油作物及植保专家给他们讲课,根本就不存在培训者反复动员督促前来学习的状况。

3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不同地区、不同项目、不同工种技术的农民培训效果千差万别,存在着农民学员主动参与的热情不高的普遍现象,但在中国走向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农民培训本身的意义又十分重大,搞好农民培训工作,真正使培训落到实处,使培训资金发挥它应有的社会效益,尽管农民培训工作中面临尴尬等许多困境,但只要培训工作不搞花架子,从农民需要出发,从农村发展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并选择以农村精英作为主要培训对象,并通过他们的生产实践带动广大农户整体技术进步,实践证明,这样的培训可以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4 参考文献

[1] 陈见超.农业推广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82-184.

[2] 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做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的服务与管理[J].农民科技培训,2016(2):3-5.

农民培训方案范文6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宗旨,以农广校体系为主要依托,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青壮年农民(主要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创业者)等为重点,以资格认定管理为手段,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按照政府主导、完善政策、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在农业生产一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业农民塑造工程,探索路径、创设制度、打造模式、积累经验,促进我省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承担项目的市县区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围绕优势产业,将具有“以农业为职业、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等5大特征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青壮年农民,按照产业分类开展综合素质系统培训,全省培训3000人,促进大批量职业农民脱颖而出。各地建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完善培育制度,出台支持政策,创造有利于职业农民发展的良好环境,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三、实施范围

(一)农业部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

(二)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

(三)省级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

四、工程内容

(一)开展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系统培训。各地依托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围绕优势产业,将具有“以农业为职业、拥有一定的资源资料、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等5大特征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合作组织带头人和青壮年农民作为2013年培育对象,按照“理论授课、基地实训、论坛讲评、异地交流、技能鉴定、跟踪问效”的模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综合素质系统培训,促进大批职业农民脱颖而出。

(二)探索职业农民培育路径。各地农业部门要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职业农民培育路径。一是通过培育实践,不断探索职业农民培育方式、方法和路径,并不断充实熟化,打造出适合我省的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二是根据农业产业发展要求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研究提出职业农民认定条件、标准、程序和管理服务内容,分产业制定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认定一批职业农民,进行动态管理。三是实行技术帮扶制度,组织技术推广、教学、科研人员与职业农民结对子,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切实增强职业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

(三)创新职业农民支持政策体系。各市县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协调农业、土地、财政、金融、保险等相关部门,在土地流转、财政支农项目和惠农政策、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给予扶持,突破现有政策体制机制方面障碍,创造性地制定和出台具体办法和政策制度,探索建立充满活力的培育工作机制,创造有利于职业农民培育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励有志青年和农科学生从事农业,推动形成职业农民队伍。市县农业行政部门要积极整合项目资源,制定职业农民优惠政策和措施,扶持职业农民发展生产。

五、资金安排

省财政支持职业农民塑造工程1000万元,用于职业农民培育的关键环节——系统培训。据我省去年试点情况,职业农民培育补助标准为2000元/人,培育基地教学设备改善补助标准为5万元/基地,实训基地实训条件改善补助标准为5万元/基地。具体如下:

(一)省级配套农业部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共40万元。

1. 靖边县:20万元,配套农业部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专项资金,开展职业农民培育试点。

2. 杨陵区:20万元,配套农业部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专项资金,开展职业农民培育试点。

汉滨区、旬阳县按照安康市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整体推进安排部署,不单独配套资金。

(二)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共300万元。

安康市10县(区)共300万元。全市统一规划,省级补助培育任务为全市1000人,按照标准2000元/人实行补助,计200万元;每个培训基地教学设施改善5万元,主要用于添置计算机、投影仪、摄像机等教学器材;实训基地5万元,主要用于添置实习操作所需仪器设备、药品试剂、消耗材料等,计100万元。

(三)省级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共600万元。

20个省级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及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各30万元,共600万元。其中每个示范点培育职业农民100人,按照标准2000元/人实行补助,计20万元;培训基地教学设施改善5万元,实训基地5万元。

(四)职业农民培育系列教材编写,共60万元。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万元,用于粮食、油料、果业及其它共12册教材编写。

陕西省农业杂志社:20万元,用于蔬菜园艺和特色农业共7册教材编写10万元,书号费用10万元。

陕西省农学会:10万元,用于畜牧和特色养殖共7册教材编写。

陕西省农干校:10万元,用于公共基础共7册教材编写。

六、项目申报

(一)申报条件

1. 申报县农业专业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基础较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有一定规模,具备良好的职业农民发育条件。

2.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农业行政部门将其列入工作重点。

3. 项目实行以县政府牵头,农业局组织,培训机构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培训机构以农广校为主体,必须有自有教师和外聘师资不少于20人,包括农业、法律、经济、信息等各个方面,设施条件完善,工作业绩突出,管理经验丰富。个别在农民培训中优势突出的农业职业院校也可参与。

4. 农业科技实训基地以省市认定的现代农业园区或现代农业科技实训基地为主,能够代表本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最高水平,满足职业农民实训需要。

(二)申报名额

1. 农业部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要上报2013年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明确组织部门、 实施部门、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等。

2. 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作为一个整体(包括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已经确定的汉滨区、旬阳县职业农民示范县和陕西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陕西省2012年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方案的通知》已经确定的安康阳晨职业农民培育基地、石泉县明星村职业农民培育示范点),由市政府组织统一申报,但各县(区)政府要上报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组织部门、 实施部门、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3. 省级职业农民的示范县要上报2013年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明确组织部门、实施部门、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4. 除省示范县和安康市外,西安、咸阳、宝鸡、渭南、汉中、商洛、榆林、延安市可推荐上报2个,铜川、杨凌、韩城可推荐上报1个,共19个。

(三)申报程序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和陕西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陕西省2012年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方案的通知》精神,凡愿意参与职业农民塑造工程的县(区),确定1~2个产业或专业,由政府牵头、农业行政部门组织、 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具体实施,认真填写《陕西省2013年职业农民塑造工程申报书》,经市级农业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农业厅。安康市填写的《陕西省2013年职业农民塑造工程申报书》,须经安康市政府审核同意后报省农业厅。

(四)专家评审

农业厅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确定2013年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基地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职业农民培育的重大意义,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的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相关部门联合推进工作开展。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指导督促,推动工作扎实开展。

(二)狠抓工作落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项目组织单位,要把工作纳入本部门重点工作内容,落实相关任务,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积极实践,大胆创新,扎实做好认定管理,落实农技人员或者农业科研教学人员对职业农民一对一帮扶制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培训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要强化师资力量,改善教学设施设备,创新培育方式方法,建立职业农民系统档案,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各个环节。实训基地要积极配合培训机构,改善设施设备,创造良好实习条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