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政治学的重大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政治学的重大问题范文1
一、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加强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效缓解这一矛盾的关键。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工作重视程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由于我国就业指导工作本身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在实际运用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促进作用并未充分发挥,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就业的作用认识不足
第一,对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就业指导的重视不够。目前,高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表现得急功近利、急于提高就业率,只重视就业指导中实效性强的措施,如指导学生撰写简历,教会学生面试技巧等,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就业中的许多问题都是需要由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的,如加强就业中的职业道德建设,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就业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第二,对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不够。各高校都建立了较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就业指导的运行机制,但对于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的创新方式方法,实践探索以及如何开展具有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还不能为具体工作提供可行的指导。
(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就业指导的作用不明显
第一,“思政课”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目前,所有高校都开设“思政课”,但教材具有相对滞后性,不能紧跟时代变化,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内容涉及更少。尽管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多数时候都是以培训或讲座的方式进行,难免泛泛而谈,对于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无法解答,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对单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接受多元文化提供了更多的途径,特别是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更加明显。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教育方法,来不断满足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采用传统的集中授课方式,教育方法相对单一,不能与时俱进。
第三,职业道德教育相对薄弱。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很少。只有少数学校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多数学校对于职业道德的教育仅限于理论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于职业素养问题缺少正确的认知,在步入工作岗位时也无法顺利进行角色转换,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不强,最终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脱节
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以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形势影响着就业指导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被一些实用性的模式所取代,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与大学生的就业实际相结合,存在严重脱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在于为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崇尚积极、乐观、务实的生活态度。然而现实中,大学生在进行职业抉择时,往往不能科学利用理论指导实践,仅以工资、待遇作为衡量职位好坏的唯一标准,不愿承担任何艰苦的或有风险的工作。在拜金主义的诱惑下,无论多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就业价值观都显得不堪一击。
另一方面,尽管各高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部门,但其实际发挥的作用还很不足,涉及到的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严重不足。由于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很少有专职教师,教师素质也良莠不齐,因而,很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过程中。二者难以达到有效的结合,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功能的发挥。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就业的作用的认识
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就业指导的理念。就业工作具有特殊性,针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运用教育规律,充分发挥教育机制中的各要素的作用,开展切实可行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理念,找到与就业工作的契合点,逐渐渗透到就业工作各个方面。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阻止消极思想带给大学生的影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作用。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对于学生品行的评价和约束,难免导致学生反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以为学生服务为出发点,以关怀学生、引导学生为核心,这种教育机制能够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指引和导向,能够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因而,必须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就业的作用的认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就业心理素质。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就业指导课的影响
1.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
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环境的状况都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较大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复杂、多元,因而,要更加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注重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和就业观的培养,就业指导的各个环节应体现道德教育的内涵。要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和国家理想紧密结合,只有树立了为国家事业奋斗的价值观,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职业道德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衡量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了诚信教育的发展。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一些失信问题,如伪造资格证书,夸大简历内容,违反与用人单位的协议约定等现象普遍存在。因而,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学生对于诚信危机的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诚信与就业的密切关系。要以培育正确的诚信观为目的,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
3.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状况是人格完善的标志,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心理健康知识外,就业指导教师还应多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和评价各种社会现象,正确看待就业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处理好大学生就业中的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三)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种类、多途径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文化和心理素质,有助于形成大学生就业中科学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紧跟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和理性分析。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促进高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而为就业指导工作的进行提供载体。通过一些与就业有关的大型活动的开展,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比赛、模拟招聘等比赛,可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进而提升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热情。
3.建立立体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老师教授,学生接受,只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系统,需要多方因素共同促进实现。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立体式教学模式,将多方因素纳入到其中,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这样,就业指导的工作将实现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在我国社会,从根本上看,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目标和利益具有一致性,因而他们的结合是有可能性的。家庭是个体接受教育的开端,具有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社会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积累。社会与学校互相联系,能够掌握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4.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育形式和教育技术的改革。特别是在网络技术环境下,教育技术和方法有了创新,教育多媒体载体形式更加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灵活性。教师在授课时,对于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增强,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更容易成为被选择的对象。随着教育技术的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也将更加灵活,教学过程互动性更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能够有效运行。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教师是进行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其理论水平、政治素养、服务意识等直接影响到学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要提高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理论水平
高校要及时制定教师培训计划,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进行专门的、系统的培训。培训可采取多种方式,如通过学校内部的交流、与其他高校的经验交流,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方式进行。通过培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能够系统和全面的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准确把握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从而能够更加适应工作需要。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注重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积极主动的进行业务学习,丰富自身的经验,从而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提高就业指导实践教学质量
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通过参观访问用人单位,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岗位需求情况,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创新他们的就业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丰富了教育理论,提升了教学水平,就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的质量从而得以提高。
3.积极从事科学研究
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出现新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就业工作教师需要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紧密围绕新时期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把握时展的规律,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积极深入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探寻今后工作发展的趋势。
政治学的重大问题范文2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搭便车”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67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协同合作的能力,但当前,在我国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着“搭便车”现象。“搭便车”这一理论最先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奥尔森提出,指“对于具有共同利益的小集团,存在着少数‘剥削’多数的倾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搭便车”问题已普遍存在于多个领域。本文所探讨的正是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搭便车”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个别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却享有完成任务的荣誉和结果。
二、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搭便车”问题的三重成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协作性的活动,其过程一般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即设定讨论主题、进行小组建设、建立评价机制。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当都会造成“搭便车”问题。
(一)讨论主题不恰当
在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教师安排的讨论主题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不足。如教师在讲解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问题时,将讨论主题拟定为“我国的民主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一主题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并不紧密,缺乏新意,趣味性不足。
(二)小组建设不完善
1.小组分组单一
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常常采用同桌一组或前后桌一组的分组方式,而我国很多教师都依据学生成绩来安排座位。按照同桌一组或前后桌一组的分组方式,实质上就是把成绩相近的学生分在了一组,形成强强联合和弱弱组队,学习帮扶性不强、优势不互补。
2.小组精神缺失
在思想政治课中,许多小组都是临时组建的,课后就不再是一个团队,互相没有认同感和责任感。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搭便车”的学生也不会产生内疚感,甚至嘲笑付出劳动的学生。
(三)评价机制不健全
1.只注重结果评价,忽视个人评价
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忽视个人评价,“搭便车”者也获得了称赞。由于奖罚不明,合作学习小组产生分裂。
三、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搭便车”问题的防治
(一)合理选择讨论主题,贴近学生生活
1.讨论主题要有趣味性
首先,主题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再次,设疑必须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
2.讨论主题要有拓展性
要使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主题具有拓展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讨论主题要有价值,讨论主题需要在学生已经明白“是什么”的基础上,才能向“为什么”和“怎么做”拓展。第二,讨论主题难度适中,可以让学生查阅到相关资料,达到知识的广延性拓展,而不是无从下手。第三,讨论主题便于操作,由讨论主题产生的小组任务须具有可操作性。
(二)重视小组建设,树立责任意识
1.分组方式多元化
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就要求把学生之间的短期合作与长期合作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内完成的需要采取短期合作的方式,在课外完成的需要长期合作。目前,在思想政治课中一般都采取短期合作的分组方式,而要真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需要视情况将这两种方式结合使用。
2.明确组员职责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是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搭便车”问题的关键。根据小组成员人数的不同,可以设立不同的小组职位,包括小组长、监督员、资料整理员等,确保每一名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承担相应责任。
3.重视小组精神
小组精神是小组认同的基础,对于小组的凝聚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个小组都应有自己的小组文化,如小组名称、小组口号、小组形象等。
(三)完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政治学的重大问题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能力;行政职业能力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历届大学毕业生未就业这一现实问题的累积,使大学生总体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为此,国家推行一系列措施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其中公务员考试就深受毕业生欢迎。但公务员考试参加人数庞大,竞争激烈,如何从每年上百万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潮中脱颖而出便成为最重要问题。只有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智力素质才有可能成为公务员,而大学生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拓展专业以外的知识,这在公务员考试中表现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大学生行政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公务员考试中的成绩,关系到是否被录用。但是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所能考上的比例都不是很高,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各种科学方法,加强对大学生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推进大学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行政职业能力。
一、大学生行政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目前各高校教育发展的核心,为了适应当今人才市场的需要,高等教育比以往更加注重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但是,“提升人才的行政职业能力,为政府培养行政人才的教育还没能打破专业界限,还仅仅局限在行政管理专业上,没有拓展到其他的非行政管理专业上。”①至今还很少有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对行政职业能力的认知不足
目前大学生对行政职业能力的认知还大多局限在从事政府机关工作时公务员的行政能力,或者说是针对从事政府机关工作时某个职位的职业能力,还没有从全局的角度把握行政职业能力。行政职业能力更侧重指灵活应对实际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大学生认为只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即可,可是现实中的工作能力低下,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却无力解决。行政职业能力就是指一个人在经受一定量的学习和适当的训练之后,具备了在政府机关中完成一定任务或工作的能力或潜力,这种能力是需要长期积累形成的,还要不断实践从而转化为现实中的工作能力,而大学生只是把行政职业能力当作一种显在能力,还没有从潜力的角度去认识。当前大学生对行政职业能力的认识模糊,日常的行政职业能力培养,是不能从全局的角度去把握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
(二)教育结构错位导致对大学生行政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够
现如今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内容还没有被纳入到高校教学的整体目标中来,高校日常教学中只有对专业知识的课程安排,没有出现或者很少出现针对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这就使很多教师只教授专业知识,而对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意识模糊,责任心不强,不能从根本上构建完整的行政职业能力教学模式,没有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行政职业能力的目的和效果。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但是其他能力却相对低下,即出现了社会上普遍流行的“学历高,能力低”的现象,大学生缺乏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仅仅凭借部分教师的自觉意识来采取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措施是远远不够的。
高校目前所进行的考试只是对专业知识的考察,设置的题目通常能够在书本上找到正确答案,且题目类型死板,这样的考试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集中背诵记忆,不能主动的带有问题的去学习。这种考试考查的不是综合的判断、分析能力,而是倾向于知识的再现,而公务员考试主要考查应试者的行政职业能力是否达到所报职位要求的标准以及达到标准的程度,并对不同的应试者达到这项标准上的差别进行鉴别,择优录用。
二、大学生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实施措施
对大学生进行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大学生行政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大学生对行政职业能力的认知不足、高校日常教学中缺乏行政职业能力的内容、考试不足以对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进行准确评价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行政职业能力培养。
(一)拓展教育平台,丰富大学生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方式
大学生行政职业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还应当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从而寻求新的突破,得到新的发展。当前的大学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文娱活动、讨论会、学术报告、讲座、公关活动等等。大学生要在保证自身学习的情况下,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业余活动,如旅行、剪贴、垂钓等;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团活动,如辩论赛、唱歌、跳舞等,这样可以增添大学生活情趣,使大学生活充实丰富。通过这些,可以使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为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完善教学结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不是一般意义的社会实践,而是以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为基础,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着眼于培养人的教学活动。高校需要科学界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安排,要培养学生认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人民团体等不同组织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培养他们的职业理想和服务精神。另外可以安排项目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动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整个大学四年期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双管齐下,同步推进,贯穿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如图1所示:
据此,针对大学生行政职业能力培养,高校要强化实践教学,更新教育理念,立足现实条件,利用内外机制,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三)强化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对行政职业能力的认知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今天,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指高校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及社会需求现状,帮助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协调学生个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实施的有计划的科学教育活动。③针对大学生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必须转变传统思路,树立科学的就业指导观念,注重向大学生介绍公务员这种职业,使大学生对行政职业能力培养形成正确的观念,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更为主动的接触各方面的就业信息,现代社会,信息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要正确理解公务员这个职业,并清楚了解公务员所需技能,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采取有效行动,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日常积累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像对待专业知识考试一样培养行政职业能力。通过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指导和大学生本身的重视,进一步强化对行政职业能力的认识,可以为培养职业能力开启良好的开端。
(四)完善质量评估,建立有效的行政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对大学生的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是要经过客观、科学的评价,才能对此真正了解。现行的行政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缺乏对培养过程的反馈。考试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行政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考试是重要环节,完善质量评估,需要以此为突破点,在考试方面多下功夫。对行政职业能力的评估,要求建立一支专业的考试分析队伍,贯穿从试题的设计到阅卷的全过程,加强对行政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的反馈。更改考试时间,对每位大学生的培养效果作出科学的、恰当的评判,从评判中发现问题,找出对策,引导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成长。创新思维,寻找行政职业能力开发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而建立有效的行政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注释:
①侯丽岩,胡振江.大学生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171-173.
②杨述厚,李百齐,刘东渤.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0).157-160.
③李宁.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9-23.
参考文献:
[1]侯丽岩.大学生行政职业能力的考核方式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
政治学的重大问题范文4
一、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充满时代和生活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脱离时代的政治课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经过多年的教学尝试,笔者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原理之中,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笔者时常把时政知识融入课堂,为课堂增添活力。许多学生对时事政治非常关心,对百姓生活极其关注,对重大国际新闻特别感兴趣。时政知识的引入使学生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对政治学科更加喜爱。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打造学生学习政治的最佳课堂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因呆板、僵滞而被淘汰。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师生双方真正享受课堂。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笔者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
活动目的: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原理,培养其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观点。步骤如下:
(1)课前准备,选定命题。选定命题后,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包括命题的正确与否,支持命题的论据等,并阐述理由。认为命题正确的一方为正方,反之则为反方。要求双方学生选出四名辩手,就各自的观点加以论证,并对对方提出的观点加以质疑与反驳。
(2)开始辩论,正反双方代表分列在讲台两侧,正式展开辩论。第一步,陈述观点。由正反双方一辩分别陈述自己代表队的观点,用时五分钟;第二步,自由辩论。在观点陈述完毕后,由双方二辩进一步论证自己代表队的观点,并对对方观点进行反驳,用时十分钟;第三步,双方三辩,补充论据,用时十分钟;第四步,由教师根据双方辩论中所提出论据的充足与否,论证的严密与否,裁定获胜方。在评判双方优缺点的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教师总结,形成逻辑清晰的知识点,完成教学。
2.专题讨论
活动目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教师应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通过探讨,师生双方就某一问题达成共识,教师应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这一知识点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竞争与合作”的讨论,让学生在进行竞争与合作的利弊分析后,树立辩证的观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社会调查
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社会生活。所以在学习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第一步:调查准备。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课题,寻求合适的调查对象,制定调查步骤,明确调查方式和方法。第二步:开展调查。对有关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和思考,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对书本知识的领悟力。
三、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政治问题
思想政治教材中许多看似浅显易懂的道理,学生并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使其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适当的引导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学生学习时也能找到兴趣点,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而不再是老套而又简单地读、背、记。
政治学的重大问题范文5
一、回归教材。梳理主干知识
虽然高考题目年年都有所变化,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主干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立意一直都没有变。能否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与考生是否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基本技能密切相关。部分考生在考前复习时往往会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其实,这时如果能静下心来细细通读教材,重温主干知识往往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考生要对照考试说明,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整理成一定的体系和框架,以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如读《生活与哲学》时,就可将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人生价值观四个板块整理成为四大体系,且可按照“世界观原理――对应的方法论”的逻辑形式对每一个哲学观点进行归纳,做到要点过关、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考点清晰。
二、联系教材,关注热点问题
高考政治从来不回避热点问题,而是迎着热点问题上。反映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热点问题,表现时代最强音,体现鲜明的时代气息,是高考命题的一大原则。抓好热点问题的复习是政治复习的必要环节,因此,考生要特别关注考查范围内的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以提高复习效率、增强备考的针对性。对于热点专题的复习方法很多,其中较常用的有两个:一是以某个热点问题为中心概括出其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二是以一个主于知识去统帅相关热点问题。这两种复习方法通常可交替使用,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前者适合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考生用,后者则适合基础知识掌握相对较差的考生用。在冲刺阶段的复习中,考生不可只关注热点问题本身,而应将着眼点放在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上。
三、培养科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要想在高考中取胜,知识是基础,审题是关键,方法、技巧是保证。审题不清、判断不准确、解题不规范是很多考生的软肋。因此,考生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注意命题设问的指向性要求,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在组织答案时,要分层次、有条理地写出答案,切忌答案没有要点、不分段落;字迹要端正、清楚;语言要规范,要准确运用政治学科术语、热点问题中的关键词;注意布局,切忌留太多空白或将答案挤在卷面中间;不能简单地罗列原理,一定要将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四、整理做过的试卷,查漏补缺
考生可在考前对自己已经做过的试卷进行整理,检查自己曾经出现的失误。在浏览自己做错的试题时要侧重于体会,思考当时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时可回归教材,以澄清错误认识,找到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方面的疏漏。要将错误集中的考点作为训练的重点,各个击破,避免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再次出现。
在冲刺阶段,考生一定要正确处理高考试卷与模拟试卷的关系。两类试卷相比,前者由专家命制,具有科学性强、难度适中、规范性强、设问巧妙、答案紧扣题意等特点。因此,这一阶段,考生应慎选模拟题,可选做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自己在审题、解题方面存在的不足,以便做好最后的复习巩固工作。
五、调节生物钟,合理分配时间
在文综考试中,时间掌控不好、前松后紧等做法往往影响高考成绩,因此在冲刺阶段,有针对地进行限时限量训练(如50分钟内完成高考政治题)是非常必要的。
建议考生在自主复习时将“看”和“练”结合起来,同时注意训练时间要与高考文综的考试时间保持一致,即每天上午9:00-11:30进行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且有利于我们在高考时能更加自如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政治学的重大问题范文6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如何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生命线、向心力。当前,我们正沿着“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努力推进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在这个伟大的转折时期。只有适应新形势,探索新走势,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确保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同企业管理相结合
管理是企业顺利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前提。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而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是融入其中的能起到理顺情绪、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重要作用。
一是要把政治学习与提高业务水平结合起来。要加强政治学习的系统性,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干部职工全面掌握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政治学习,提高知识层次,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工作质量,进而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作出更大的成绩。
二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规范内部管理结合起来。要根据基层的实际和特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积极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将思想教育寓于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气氛中陶冶情操,提高觉悟。倡导广大职工树立爱岗敬业、优质服务、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投入到公司各项事业发展中去。
三是要把法制教育与加强内部防范结合起来。基层单位要把法律法规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筑起思想防线,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堵塞漏洞,把好廉政关,确保各项工作安全稳健高教运行。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除了从内容上加强针对性,从硬件上加强巩固之外,还必须从方法上加强和改进。
一是要力求在内容上创新。以信仰、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为重点,针对职工的现实生活、文化需求、价值取向以及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实事求是地确定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结合基层单位的具体实际来进行。
二是要力求在工作思路上创新。由单纯灌输向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拓展。由偏重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向解决思想问题和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拓展。
三是要力求在方法上创新。注意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大众传播学等最新研究成果,努力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潜移默化、情理交融、润物无声。
四是要力求在手段上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技术优势,加快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更新。要发挥网络在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和教育引导职工中的,作用,积极占领这一新的职工教育阵地。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企业员工的思想问题往往是与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既要向员工讲清道理,又要为员工办实事,倾听员工的呼声,关心员工疾苦,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
一是把员工关注的热点作为思想工作的重点。对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重大问题决策,事前向职工代表征求意见,事中及时通报进度和有关情况,事后跟踪监督、落实结果,并将结果向员工公开,事事给员工一个明白。
二是对关系到员工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诸方面切身利益的问题,尽力妥善解决。
三是从体贴关心员工的生活人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关心特困员工,开展“送温暖”活动,对生活贫困员工进行慰问并给予困难补助,对病重员工倾注爱心。
四、思想政治工作要同建设企业文化相结合
建设企业文化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企业两个文明的重要工作,二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找到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一是要抓主题活动,提高员工素质。二是弘扬企业精神,塑造员工形象。企业精神是企业灵魂,在弘扬企业精神中,把塑造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作为企业精神的具体内容进行宣传、推广。三是寻找最佳活动载体,培育高素质的员工群体。
五、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提高党务干部自身素质相结合
企业党政干部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1 党务政工干部自身的政治素质,是我们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要不断加强学习和身我修养。增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党性观念,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企业改革发展中,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位子问题,面子问题和票子问题,遵纪守法,积极培养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增强对党、对企业、对广大职工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