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运输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炭运输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炭运输管理制度

煤炭运输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煤炭机电运输;事故;原因分析;控制措施

引言

在煤矿生产链条中,运输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存在于煤矿生产的整个流程中,同时又具有一定特殊性,且涉及诸多作业人员,所以煤矿机电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安全事故。由此,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历来将煤矿机电设备运输安全视为重点管理对象,做好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控有利于规避设备与人员伤害,避免经济损失,保障煤矿生产安全、顺利、有序进行。

1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常见原因

1)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出现失误。

对于煤矿生产作业而言,如果生产作业人员未严格遵循既定安全管理操作流程,不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或安全意识水平较低,则有可能引发煤矿机电运输事故。从整体来看,我国煤矿生产作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专业操作知识掌握程度不深,因此在操作或者施工环节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由此造成机电运输事故[1]。现阶段,国内煤炭采掘一线作业的绞车司机以及电机车司机稳定性不高,工作缺乏长期性,且大部分工作人员属于农协工或者农换工,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深,对于业务技术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这成为煤矿开采机电运输事故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特种作业人员频繁调换、临时性指令性顶替以及岗位调整等因素均容易引起机电运输事故。在临时工作调整状态下,临时调岗人员安全知识掌握不足,有可能忽视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煤矿作业中部分工种技术性较高,要求较为严格,倘若录用人员技术不过关,或在岗人员不重视技术业务,则容易出现违规违章的问题;部分作业人员参与培训的效果不佳,对培训知识一知半解,也容易导致操作失误[2]。

2)安全管理制度尚有待于完善。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当前煤矿安全生产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是加强施工管理的关键和前提,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类技术、管理方式以及控制措施展开探索和研究。当前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机电运输标准以及安全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特种作业人员参与安全培训教育较少[3]。同时,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岗位责任制尚有待于健全,一旦出现事故则容易推诿扯皮,且无法产生警示效果,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安全制度落实不严格,安全考核工作形同虚设,或不及时兑现安全奖罚,都会对管理人员积极性造成不良影响;未严格遵循“三不放过”原则处理安全事故,或层层保护导致处罚过轻,未能严肃追究责任,导致其他作业人员未受到有效的教育,思想意识层面难以真正重视,防范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由此导致事故重复发生。

3)煤矿设备因素。

当前,不少煤矿机电运输事故起因源于煤矿设备陈旧。煤炭采掘中,机电设备通常是成套使用,而大多数煤矿企业难以将大量资金一次性投入设备购置或更新,因此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陈旧老化设备。煤炭设备制造业在科学技术、工业设计、加工制造以及原材料方面提升空间仍然较大,所以设备维护、更新是极为必要的,倘若维护不善、设备更新不及时则容易引起生产事故。现阶段大部分大中型煤矿都引入了先进的采掘设备,例如采煤机、支架、运输机以及掘进机等,生产设备由传统机械化逐步过渡到自动化,同时对操作人员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煤矿职工素质不高以及设备过于陈旧等因素导致设备维护工作量相对较大,年检月检工作无法规范开展下去[4]。此外,国内煤矿生产设备表现出质量差、品种少以及水平低等缺点,尤其是机械基础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尚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煤炭工业生产需求,相当一部分设备都依赖于引进技术才能完成。此外配套化的机电设备对于使用人员、地质环境以及管理水平而言需要一定适应和磨合时期,机电运输事故在磨合期内发生率较高。

2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有效预防策略

1)煤矿生产企业应重视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力度。

首先应对煤矿生产制度加以完善,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理念以及岗位责任制,倘若作业人员存在违规行为则应按照规章制度予以惩处。定期考核安全管理工作,一旦发生生产事故则应及时分析事故原因,并多方探索寻求解决方案,然后做出整改,以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其次应统一思想认识,秉承“安全第一”的生产发展理念,始终将安全管理作为首要工作。实施承包机制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依然要常抓不懈,同时应加强安全检查力度。

2)企业应重视生产作业人员管理工作。

从用工角度来看,企业应尽量使用合同工,不宜引入大量临时工;对于从事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首先应获取上岗证,无证者严禁上岗操作,一旦上岗则应避免过于频繁调岗。同时还应组织作业人员参与安全知识培训讲座,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宣教,严格考核各岗位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采取有效的激励制度促使作业人员重视个人专业素质的提升,并积极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为生产操作奠定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降低操作失误率。此外还应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培训管理力度,提高培训质量。

3)企业应重视机电设备管理工作。

首先,煤矿企业应及时更换技术落后或过于陈旧、磨损严重的设备;购入新设备时应对设备质量予以严格检测,在选择设备配件时应充分考虑生产厂家不同所产生的细节差异,并严格检查设备各项指标,防止偷工减料或者生产工艺不过关所造成的设备质量问题。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设备应及时予以维修或更换,以免在运行过程中酿成安全事故,导致生产中断[5]。应妥善管理各项生产设备,注意设备选型的合理性,确保实现配套化,其中设备选型应结合煤矿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以及地质环境条件,不可盲目购置。应逐步完善设备维修工作,高度重视设备维修制度的落实,定期开展设备检查与维护;检查确认设备合格或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方可投入生产,不可盲目节约成本,刻意减少设备维修与维护频次,严格落实设备养护管理制度。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煤矿生产企业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制度与措施,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积极组织员工参与技能培训,重视设备维护与管理,才能真正减少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发生率。值得注意的是,煤矿机电运输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端正态度,认真操作,通过“三结合”的方式强化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强化岗位意识以及安全生产意识,全面排查常见的机电运输事故因素,做好预防与控制,保障煤矿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军.浅谈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12):184.

[2] 马涛.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思路及对策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4(20):70.

[3] 张敏.煤矿机电运输安全控制策略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0):297

[4] 娄新民.影响煤矿机电运输管理水平提升难题与对策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8):12-13.

煤炭运输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生产经营预算 成本精细化管控 成本精细化考核

煤炭产能供大于求的矛盾逐步显现,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被压缩。因而成本控制工作就显得特别迫切和必要。煤炭企业必须进行生产成本管理的变更,即以生产经营预算为基础,以成本信息化系统为平台,生产成本过程精细化管控为手段、成本精细化考核为保障的一种成本控制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的生产成本管理方法。

一、生产经营预算是基础

煤矿生产经营预算属于业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煤矿生产经营预算的编制内容和编制办法

煤矿生产经营预算包括生产预算、主要材料消耗预算、职工薪酬预算、电力消耗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管理及财务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利润预算。生产煤矿应按照分级归口成本管理的要求召开专门会议,横向确定各专业口(煤矿生产经营预算编制责任部门)管控的费用消耗指标,纵向确定各层级(矿级、区队、班组)管控的费用消耗指标,运用棋盘式表格编制《煤矿分级归口成本控制预算》、《机关可控性管理费用支出预算》,作为编制煤矿年度生产经营预算的基础。

煤矿生产经营预算编制责任部门根据预算项目性质,可采用公式法编制预算。对于与原煤产量、掘进进尺存在正比例关系的区队直接材料费、计件工资、按照矿井产量提取的井巷及维简费、安全费、煤矿三项基金等费用,可确定为变动费用;对于使用直线法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管理费用中的大部分明细项目等费用,可确定为固定费用。

(二)煤矿生产经营预算执行

煤矿企业在日常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计量验收制度、原始记录制度、预算报告制度和各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和成本费用定额标准。

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有关管理部门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二、煤炭企业生产成本精细化管理

原煤成本管理是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是衡量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煤炭企业生产成本精细化管理是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结合煤炭企业的特点优化设计成本管理体系,以生产经营预算为基础,以成本信息化系统为平台,生产成本过程精细化管控为手段,成本精细化考核为保障的一种成本控制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的生产成本管理方法。实现企业成本的最小化、经济增加值最大化,全面增加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

成本精细化管理目标是以生产经营预算为基础,以成本信息化系统为手段,通过科技创新、系统设计,精细管理,优化流程,持续推进,实现成本管理的时效化和价值化,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煤矿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要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成本指标、生产成本经营预算和实际情况制定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煤矿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应根据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建立煤矿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现场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成本费用归口管理职责、区队成本精细化职责等。

1、煤矿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是作为本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框架,对成本精细化管理目标、职能体系、管理原则、方法作出原则性要求,明确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思路、目标、原则、保障措施,以确保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

2、现场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是成本消耗的源头和基本点,现场成本管理是对成本事前、事中进行的控制。因此,现场成本管理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是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应在成本将要发生和正在发生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提升生产作业现场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消耗。

3、成本费用归口管理职责是确定企业内部成本费用横向管理的方式和责任。具体指在财务部门负责全面成本管理的基础上,由其他各业务职能部门各自承担相应的成本责任。

4、区队成本精细化职责是煤矿企业成本管理核算的重要环节,属于基层专业核算单位。以生产经营预算为基础,利用成本信息化系统,编制月预算成本,将预算成本指标分解下达到基层区队、班组;实行分口管理,把各项费用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有关专业人员头上,积极采取措施组织实现。

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过程通过成本信息化系统的生产成本信息的不断输入和输出,经过反馈再次重新输入的循环过程。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1、信息生成过程,对各岗位的执行成本信息输入,生成实际成本数据,进一步核对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执行情况。

2、信息反馈过程,在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实现过程中,信息反馈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依靠成本信息的不断反馈,提高控制效率,以便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成本预算的顺利执行。

3、建立成本数据库,利用成本信息系统把预算成本数据、执行数据、反馈数据等储存起来,以便进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考核和为下一年度做生产经营成本预算提供成本数据支持。

三、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考核

建立完善成本控制考核制度和成本责任奖罚制度,进行成本控制成果的分配,是企业实行成本控制的内在动力。成本精细化管理考核注重企业效益同员工利益的关系,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在节支降耗、效益挂钩、分层管理、逐级考核、增资增盈增效的成本精细化管理考核原则上,通过制订成本精细化管理考核内容,在制造成本的可控成本中重点考核材料、配件、自用煤、职工薪酬、电力、其他支出;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中,重点考核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绿化费、会议费、运输费(含制造费用中的运输费)、出国人员经费、修理费、职工薪酬、利息支出;在销售费用中,重点考核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出国人员经费、修理费等。实现煤炭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煤炭运输管理制度范文3

一、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方式不科学

我国煤炭企业成本核算采用的是以最终产品为惟一对象的会计核算法,成本核算只停留在最终产品这一层次上,没有深入到每一个生产作业环节,不能为企业的生产作业分析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在成本管理方法方面,过分依赖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传统成本会计系统局限于提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资源、原材料、生产、产品、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各个生产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无法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

(二)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煤炭企业长期受资源生产型组织管理机构的制约和影响,成本意识不强,成本管理的思想和做法受计划经济影响根深蒂固,成本管理意识淡薄,重投资、重技术、轻成本现象普遍存在。不少企业的成本管理,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侧重于对产品成本的核算,不注意所耗成本能得到的市场价值,不注重煤炭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忽略成本管理对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一些企业一直把成本管理作为财会部门或少数管理人员的职责,广大职工成本意识淡漠,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

(三)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科学的有指导意义的原煤成本计划。虽然一些煤炭企业采取了硬性的成本管理指标约束制度,但规划与预算指标的不科学、不公正,严重影响了各级经营者的管理积极性,阻碍了进一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的经营实践。不少企业编报的成本计划只限于上报,而不能很好地指导本单位降低成本;有些企业没有建立起内部成本管理制度,甚至原始记录、资产盘点、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等基础管理制度都不完善;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但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只求形式,不讲实效;有些企业对制度的执行缺乏全面监督、考核,虽也实行了成本指标分解,但考核的只是实物量指标,即使考核价值量指标,也只是一种账外核算。成本管理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无法真正实施成本管理责任制。

(四)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

成本的管理没有切实贯穿于从煤炭资源设计开采到产品产出直至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设计开采过程、供应过程和销售运输过程的成本管理;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设计开采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只偏重于事后的反馈,而忽视事前、事中管理。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缺少科学的、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成本计划。

二、建设节约型煤炭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

(一)实行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

从成本管理角度看,原煤生产过程可以分为掘进、回采、运输、提升、通风等若干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消耗一定量的资源,尤其掘进费用对成本影响较大,可以把每一个生产作业环节确定为一个成本中心,先按环节归集作业成本,实现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然后再把各环节的作业成本汇集到原(选)煤以计算最终产品成本,因此,煤炭企业完全可以把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理念对于煤炭企业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成本控制思想。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过程会使人更深入地了解煤炭企业的成本结构,其不仅提供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而且通过落实成本会提高生产效率和成本管理的水平,有利于从各生产作业环节降低成本,更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为建设节约型煤炭企业创造条件。

(二)成本管理是全员参加的成本管理

煤炭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各层次、各部门、各员工的活动密切相关,他们都应对职责范围内的成本负有管理与控制的责任。成本管理不单是成本管理机构的工作,不只是少数管理人员的职责,企业内部每一部门和每一员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和成本控制的实施者。为建设节约型煤炭企业,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应将全体员工特别是对成本发生负有责任的人员视为成本管理的主体,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成本管理意识。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班前班后会等形式,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引导员工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思想,有效地调动全员节支降耗、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建设节约型煤炭企业成为全矿员工的共识。

(三)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

建立责任目标成本管理机制,以加大承包责任机制和风险收入机制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细化成本承包考核,做到层层分解落实,实现了考核范围和成本费用指标的闭合管理,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机制。针对煤炭企业原材料不构成产品且可回收复用的特点,可建立健全材料消耗管理制度,实行材料消耗承包,加大对材料回收复用的力度,财务部门对各生产职能部门材料消耗情况进行考核,把材料费承包和推行成本目标管理结合起来,做到横向、纵向双向考核。

煤炭运输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079-02

随着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铁路非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在大幅度地增长。铁路非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同在,风险与收益并存。在当前实行铁路多元一体化经营的新形势下,如何防范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对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使企业经济能够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原因

(一)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1 因对方当事人主体不适格导致的合同无效

关于合同的效力,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都有明确的规定,即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合同属无效合同。

对于某些特殊行业,特别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国家实行准人制度。如煤炭经营就是一个许可经营的行业,《煤炭法》第46条和第48条分别规定了许可经营煤炭的各种情形:依法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有权销售本企业生产的煤炭;煤炭经营企业凭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即指煤炭经营资格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煤炭经营。

因对方当事人主体不适格导致合同无效后,企业订立合同的目的不能得以实现,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从而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2 因不符合法定形式和法定程序而导致的合同无效

例如《合同法》规定:融资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和技术转让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再如,根据《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除不宜进行招标、投标的外,应当依法以招标、投标的方式订立。在招标、投标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泄露标底,恶意串通等违反招标、投标的行为,将导致所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以上两种不符合法定形式和法定程序而签订的合同都将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二)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1 对方当事人因缺乏诚信或实际履行能力降低而带来的法律风险

在合同的实际履行中,对方当事人履行能力降低往往在所难免。作为市场主体,合同当事人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其支付能力和生产能力,属于正常的市场风险范畴。对方当事人履行能力降低,特别是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缺乏诚信,也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2 因各种因素变化进行合同履行变更带来的法律风险

在合同的实际履行中,双方当事人有时会根据各自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市场行情、国家相关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变化而变更合同主体。例如合同主体发生变更后,第三方的信用程度和履行能力对守约方来说就存在法律风险。

(三)解决合同纠纷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风险

在日常的合同管理中,如不注重对合同及其附件、谈判协商笔录、交往信函、电报电传、相互交换的文件和其他有关合同的书面材料等原始资料的保管留存,就将使企业在日后可能发生的仲裁或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二、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中防范法律风险的方法和途径

从上述有关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原因的分析中不难看出,铁路非运输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是可预知的,也是可控的,可通过以下方法和途径加以防范。

1 高效的组织体系是防范法律风险的组织保证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是通过企业内的机构和人员来完成的,没有科学、高效的组织体系,就不可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有效运行。

铁路非运输企业应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精干高效的原则,成立由财务、营销、综合等部门的同志共同参与的公司合同管理领导小组,并选配专职人员从事合同管理工作。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的过程中,涉及到资金的支付方式、结算方式、应纳税款、经营收益等方面的问题,应多听取财务计划部门的意见;涉及到营销策略、营销方式、购销数量、运输组织、市场行情及既往客户的信誉等问题,应多听取营销管理部门的意见;涉及到对方当事人主体资格审查,合同合法性、周密性审查以及合同纠纷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应多听取合同管理员、企业法律顾问的意见;合同履行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要采取各部门“会诊”的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合同管理组织体系的整体效能,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为积极有效地防范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由于合同管理是一项法律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集团公司及其业务量较大的分支机构应培养或配备既懂经营管理又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作为企业的法律顾问,专职从事合同管理工作,给他们定岗、定编、定薪,赋予这些同志以一定的参与企业重要经营决策的职权,使其切实履行管理职能,将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控制在基层单位这一源头,进而提高全局的合同管理工作效率。

2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防范法律风险的规范尺度

煤炭运输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资源整合 机电管理 基础管理

山西省政府近年来下大力气进行煤炭资源的整合重组,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经过短短的3年时间,将全省四千多座小煤窑整合为1048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矿井,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彻底改变了山西煤炭生产多、小、散、乱、差的格局,使得全省煤炭安全生产连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样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随着山西“大矿时代”的到来,省政府又提出集中建设一批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治理达标的现代化煤矿企业,同时达到生产规模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按照高标准、高科技、高管理、高端化、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益、现代文明发展的“七高一文明”理念进行生产和建设的矿井,为此,出台了《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山西省煤矿办矿企业标准》、《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山西省煤矿建设标准》、《山西省煤矿建设施工管理标准》、《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等“六个标准”的考核管理标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煤矿企业生产改革过程中表现出的阵痛和人才困境,特别是随着装备现代化和管理信息化的硬件设施使用,机电装备管理成为现代化矿井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煤炭资源整合的主体企业,部分小型煤矿因先期缺乏大矿企业管理经验而被兼并重组,机电装备相对落后;七大集团则因规模拓展而普遍缺乏精细化的机电管理人才,加之其他整合主体高薪挖人,导致人才大量流失。鉴于此,资源整合煤矿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机电装备管理和技术要求,下面提几点浅见。

1 严格按照省厅建设现代化矿井的要求,依照批复的《初步设计》进行设备选型和采购配置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本着煤矿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的思路,对基建矿井进行设计审查和批复,所以基建矿井必须按照已经批复的《初步设计》中供电、提升,运输、排水、压风、通风、采掘、“六大系统”的设计进行购置,并且着眼未来,尽量选用产业高端化的机电产品,为矿井两化融化预留冗余。同时加强技术员的技能培训,使设备到货、安装运行之前就储备了一批技术和管理力量。

2 引入先进煤炭企业的管理理念,完善机电设备的基础管理

在机电装备更新的基础上,着力引进成功煤矿集团的设备管理经验,从设备的选型、招标、加工、验货、入库、建档、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保养、大修、报废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并设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跟踪管理,安装调试符合规定,维修保养有人负责的层层责任体系,使机电装备管理逐步进入到规范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3 大力引进和培训企业的机电装备管理人才

3.1 变招工为招生,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培养好找回来的模式,与煤矿专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以代培或委培的形式为机电管理储备人才。

3.2 鼓励传帮带,通过师徒协议的形式配合激励机制能解决一大批的机电现场管理人员的成长。

3.3 通过技术比武、业务考试和奖金工资挂钩机制,促进机电从业人员的整体业务提升。使岗前培训、岗位练兵和岗后自学形成一种风尚,使学技术、研业务成为企业一道靓丽的特色文化。

3.4 通过外出参观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升员工对于先进管理办法和操作技能的认知程度,从思想上改变落后的管理模式和理念。

4 大力推进煤矿企业机电装备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建设

4.1 按照省政府的煤矿企业“六个标准”完善煤矿装备管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机电矿长、副总工程师、机电科长、机电队长、班组机电组长的四级责任体系,层层考核;健全设备、供电、配件、技术档案及井下电管、防爆、五小电器、电缆、矿灯的管理机构并制定严格的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

4.2 完善矿井机电各项管理制度,把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真正成为机电从业人员心中的一把尺子。

4.3 依靠现代数字化的微机管理,建立机电日常管理的电子台账,使机电日常管理条理化、日常化,优化资源配置。

5 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大型设备安全运行和井下供电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

井工矿井的四大件,主排水、主要提升运输、主通风、压风设备以及矿井井下用电安全,关系着矿井的整体安全和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机电管理部门应建立正规的检修维护制度和包机责任制,完善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真正把大型设备的定期性能测定和电气设备定期试验制度落到实处。同时,管理部门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使设备完好标准和防爆安全要求在现场得到落实,而不是体现在纸面上和报表中。

6 大力开展矿井机电、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建设

对照2012山西省新版《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制定符合自身矿井的考核办法,把每一项、每一条落实到班组和现场,采取旬检、月验、季考核的办法进行兑现。同时积极推广无人或少人工作面,主要运输胶带输送机、配电室、水泵房的集中控制和信息管理。

总之,通过以上抓重点、重培训、定制度、严考核等原则多措并举,一定能在短时期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化矿井机电装备管理的精干队伍。

参考文献:

[1]卫红.浅析煤炭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9).

煤炭运输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煤矿物资;精益化;库存管理;应用

煤炭企业以往的物资管理手段和物资精益化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异,精益化管理不仅有专业化的技术保障,还有可靠的数据化标准以及信息化应用手段,能实现煤炭企业的节能、环保、增效的绿色产业目标,提高煤炭生产给企业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首先分析了煤矿物资管理的现状,并对精益化管理做了简要介绍,再结合当前煤炭物资库存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精益化管理的应用手段和方法,完善煤炭企业从物资采购到物资规划再到物资使用的整个管理流程。

一、精益化管理的概要介绍

如今,许多行业都逐步推行精益化管理经营模式。所谓精益化管理,就是运用系统化、程序化的规则将企业的管理流程变得更加信息化、数据化、标准化。这种管理模式是帮助管理人员调控产品、企业服务以及工程技术标准的有效途径。精益化管理的核心在于“精”,换句话说,就是要求管理人员在进行企业项目管理时不容忽视任何一个细小、关键的环节。精益化管理的有效实施就是要有刚性制度的保障、管理人员责任感的落实以及操作人员专业性的支持。

二、企业煤矿物资库存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物资库存管理是煤矿企业进行生产、服务、经营的重要保障工作,对煤矿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当前煤矿物资的库存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运营难题,企业管理存在很多制度缺陷。1.管理体系不完善。如今,我国煤矿企业并没有针对物资库存管理制定出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体系。正是管理制度的缺乏,才会致使我国的煤矿生产引发资源浪费、投入成本浪费等问题,管理人员单方面对这些浪费现象采取制止手段并没有产生很理想的效果,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物资库存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同样会影响煤矿材料本身的质量,进而大大减少煤矿的有效库存量。产品的质量、规格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导致一些供应商在煤矿市场上会高价出售低质量的煤矿产品,严重制约了经济市场的发展和进步。2.库存结构不合理。我国煤矿企业存在的高成本、高消耗现象主要是由于库存管理结构不优化导致的,企业对物资处理不及时,形成了煤矿物资的大量积压,已经存在的物资还没有被调配就有新的物资挤压进来,报废的物资得不到及时清除,逐步会影响企业资金的有效周转,资金的大量沉淀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研究现状表明,当前我国煤矿企业物资的积压量占整体物资存储量的50%,形势不容乐观。3.信息沟通不及时。分散管理、多头存储是企业进行煤矿物资库存管理所采取的主要手段。然而,正是这种管理手段阻断了煤炭企业内部实时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企业有关管理部门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物资管理信息,致使各个部门之间的运行相对分散,合作不紧密。消息不流通、资源共享不及时就会严重影响煤矿资源的调配和管理,不同部门各自存储物资,相互之间没有形成沟通网,其他部门很有可能重复、多次存储相同的物资,企业采购物资的成本反而会被提高,采购的效率相对会被拉低。4.两级库存模式存在弊端。传统的煤炭物资库存管理采用了两级库存的管理模式,但是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物资的管理需求,反而加大了煤矿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成本投入。结合当地煤炭物资库存管理的实时情况和问题建设物资存储库,才能探索出最适合的物资存储方法。企业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来建设物资存储仓库以及消耗大量财力物力来搭建物资存储设备,还需要一定的人员对物资的运输、存储、维护进行各种管理。5.物资管理需求发生改变。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企业运行模式发生改变,传统的物资管理方法不能满足煤矿企业现在的管理需求。煤矿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缺陷,如煤矿物资的大量积压、管理结构不合理以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都明显暴露了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存在的运营漏洞,针对存在的种种问题,煤矿企业对精益化管理模式应用的呼声越来越高。

三、精益化管理的特点

1.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精益化管理运营的核心要义就是以人为本,着重强调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发挥出最大的利用价值就是精益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在进行煤矿物资的库存管理工作时,每一名员工应该做到生产效益最大化,这也是精益化管理首要解决的难题。合理调配及使用人力资源有助于提升煤炭物资库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人员的调配,企业生产的利润率大大提高。2.管理精确化。精益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应用于煤炭物资库存管理中,数字化是其体现的最重要的特征。企业应保证物资管理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操作,也只有数字化的标准管理才能保证精益化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一般来讲,煤炭物资管理量比较庞大,因此,煤炭企业需要对物资管理的每一个流程都实现数字化、精确化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物资在进行出库、入库工作时得到有效的监控和调配,进而提高物资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3.逐步的改进和优化。煤炭物资库存应用的精益化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一贯到底的,精益化管理流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完善、持续优化的动态过程,优化的过程并不容易。精益化管理并不是一味照搬到各个煤矿企业管理中,它需要结合不同煤矿企业的自身特点和物资管理需求来做出一定的改变,量身定制出最适合该企业的精益化管理方案。当然,其他企业精益化管理案例也应该拿来借鉴,但是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针对现实情况进行修改和创新。精益化管理每一次在煤炭企业的应用都应该得到提升和优化,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生产动力。

四、在煤炭企业中应用精益化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1.在煤炭企业中应用精益化管理的特点。第一,煤矿的开采工作地点在地下,很有可能会发生火、煤尘、瓦斯等意外灾害。为了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必须严格要求所使用的物资来源于正规厂家并标有专门的安全标志,供应商应该配有合法的生产许可证和质量合格证,因此,采购部门要加强管理,准确、合理、及时地供给正规生产物资,保证煤矿物资管理工作的质量。第二,由于煤矿生产需要的物资种类复杂繁多,产品的实体并不是由物资材料直接构成的,所以物资材料可以进行重复多次使用。第三,煤炭制造的产品通常需要露天存放,存储物资所需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流动资金。可见,资金周转速率提升,才能保证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2.精益化管理在煤矿企业物资库存管理应用实践中的体现。企业运营标准和物资库存管理制度是保证物资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体系基础。精益化管理并不只是负面的增加员工的任务量,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应该被企业更多的工作人员了解和学习。企业应对员工进行有组织的培训和宣传,通过开会、制作宣传栏以及年终考核等方式来加强员工对精益化理念的理解,使得精益化管理的工作意识深刻地印在员工内心;建立精益化所对应的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企业生产速率和工作效益。3.精益化在煤矿物资采购中的体现。煤炭企业在进行煤矿物资采购工作时通常采用招标比较的业务方法。用来支持煤炭工程的材料物资一经审批通过后,至少需要三家公司在竞标时对该工程进行投标,招标工作的各个环节需要负责招标工作的领导小组采取精益化管理。首先需要相关部门对投标公司进行全面的审查,判断投标公司的企业信誉、业务能力以及物资供应水平和质量,深入调查投标公司近几年真实的业务实力,在进行招标工作时,招标领导小组要严格控制好煤炭企业的招标流程,物价审计部门、物资监察部门对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密监督,务必保证煤矿企业物资采购工作的公开性、公正性和严谨性。4.精益化在煤矿物资配送中的体现。煤矿物资的流动和运输是受物资流动需求支配的,精益化管理新模式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配送模式的创新和发展。物质是保证煤矿工程实施的物质基础,物资管理部门应该按照需求将物资配送到需求地点。考虑到煤矿物资运输的特殊性,煤矿材料和物资的配送应该采取流动的运输模式,将物资的领料制逐步转变成物料的送料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工程建设现场的服务意识是物资管理部门进行库存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证物资运输的首要前提。物资管理部门还需要设立物资配送专线人员,保证物流的顺畅运行。除此之外,还应该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监督制,能够满足煤炭物资的实时需求,在第一时间保证煤炭物资送达施工场地。

五、结束语

精益化管理模式在煤炭产业管理中具有相当理想的应用效果,它的经营理念是降低产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效益,对煤矿库存物资管理模式的优化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给我国煤炭产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精益化管理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也要及时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和优化精益化管理模式,进而降低资源浪费,使煤炭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阚世光,东志萍.基于精益思想的煤矿物资库存管理模式设计[J].经济管理,2011,05(08):30-32.

[2]刘振世.企业大力推进精益管理和精益生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价值工程,2011,10(21):18-20.

[3]朱国平.企业精益管理的层次结构[J].经济与管理,2012,5(12):20-23.

[4]唐魁敏.精益管理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0,11(1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