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学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学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评价方式;教学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培养富有实践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人才越来越重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基本工程技能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创新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关键环节。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加大了与企业合作的力度,根据企业需要的人才而设置专业,与企业合作,从企业引进人才走进校园授课,为企业输送人才。近年来我们高职高专院校课堂中多了企业人员的讲授课程。也因此,学校要与企业共同构建教学管理制度与评价方式。与企业建立教学管理是教学的中心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与企业建立教学管理制度
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有高度结构化,教学计划统一,课程有严密的层次划分及先后顺序,以必修制为主要形式,课程修习以学时、学年为计量单位,每读完一个学年允许升一级的特点。其主要优点是管理简便,能保证学生达到基本的培养规格 ,适合于计划经济体制对人才培养、分配与使用的需求。其缺点是结构刚性,培养规格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现在校企合作的开展,也让我们从新思考和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和企业沟通,共同制定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其企业管理质量的评价模式研究中,提出企业的管理质量的好坏是由构成企业管理质量评价模式的12个因素所处的状态及相互间的匹配度决定的。我们认为,企业管理质量因素所处的状态背后的共同影响因素与企业的制度能力密切相关。然而如何量化和评价企业制 度能力的高低依然缺乏相应的研究成果,与企业共同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其主要优点是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课程,通过自主的选课机制形成富有个性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多学科渗透结合的文化素质,便于学校因材施教, 有利于宽口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养规格的多样化,能够较好满足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各种需求。但是,学分制对学校的管理水平、管理硬件以及社会环境要求较高,如果运用不当或配套条件不到位, 易产生一些问题。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共同探讨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要瞄准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趋势和发展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管理科学规律,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和模式, 改变“制度淡化、管理弱化、手段老化”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以管理措施、方法和手段创新为主的教学管理转变为以制度和机制创新为主的教学管理,从以行政为主的教学管理转变为行政与学术相结合的教学管理,从少数部门的教学管理转变为全员参与的教学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二、与企业建立教学评价方式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一套适用于工学结合理念的教学质量管理、运行、监控和评价系统,创新和构建一个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到内涵提升阶段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破解的首要问题。
(一) 由“期末考核”改变成“平时训练考核”。所谓平时考核,是指平时训练(主要是实验、实习、设计)的考核,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能够系统而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准确、及时、有效采取措施调节教学活动, 以保证能力培养切实有效地完成。为了验证平时考核的效果,解决实习设备短缺的问题,实践教学应减少集中考核的次数。其措施是:规定考核成绩只占总成绩50%从而减轻学生对期末考核的紧张心理。在期末考核前,教师将考核目标及范围事先通知学生,每次实践教学之前,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强调精讲多练,并要求练习的设计与目标相适应,练习要当堂独立完成。教师在对平时训练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未达标的学生,及时针对弱项予以辅导,进行补偿教学,直到达标。对练习中一些带共性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 法或调整教学进度,对平时考核中多项成绩均优的学生,可以在集中考核中,增加不计分的附加题,以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职业教学管理制度范文2
从组织行为学视角出发,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具有重大的必要性。可以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下面本文就对从组织行为学角度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
一、组织行为学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一)加强财务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的财务核算、预算以及管理所需的数据与企业产品的定额、生产定额以及物料、材料的计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基础数据的记录和整合,以及对这些数据内在规律的研究都是矿业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这些计量的趋势和峰态,可以加强矿业公司的财务管理以及企业的整体管理。所以说,必须要加强和完善计量管理工作,加强设备的检测精准度,为计量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数据,为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
在加强数据记录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在记录和整合数据的过程中,应用数理统计理论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以及对资金的整合、配置,以及利润目标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其次,要完善定额管理体系。企业定额是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参与数据,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核算和财务预算指标的制定。要将公司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确保定额指标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二)深化财务预算管理
深化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财务预算管理可以从资产、技能、企业运行机制多方面组合的角度提升企业核心能力。这样围绕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控制、管理,进行优化组合。可以有效提升矿业公司财务管理和整体运营的科学性、先进性。首先,公司的领导必须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意识,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深刻认识到全方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突破传统的职能管理界限,会打破矿业公司固有的狭义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是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其次,公司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制定预算管理策略。应该以目标利润为导向,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战略,以目标利润为出发点,合理配置资源,最终实现公司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二、组织行为学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一)做好企业政工管理工作
首先,要做好企业政工管理工作,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为中心主旨,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员工一致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愿意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企业的目标,进而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的各项机制也在发生变化,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水平也随之变化、提高,认识观和价值观在工作中也会凸显出来,但由于企业员工不同的生活环境、知识水平、性格意识等问题的差异,要想真正实现对员工的思想认识进行教育和统一,就要扎实做好企业政工管理工作,为企业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实现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加强企业管理团队的建设
首先,要加强企业政工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企业的管理团队,必须拥有较高的专业管理知识水平,还要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包括管理人员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思想政治素养,宣传教育能力,模范带头作用等等。其次,管理人员还应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组织员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企业精神、文化进行宣传活动等,这都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在进行宣传教育过程中,要使宣传方式趋向多元化,可通过举行相关活动、开展竞赛的形式,让员工通过合作交流来体会企业的精神内涵。
同时,企业要加强管理团队和员工的学习力度。对企业管理团队要加强他们的学习力度和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定期对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拓展。然后培养并提高企业员工的学习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历史、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从根本上将自己的思想与企业思想相融合。在加强企业职工学习力度的过程中,要注意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通过定期向员工发送邮件,让他们了解企業政工管理工作的内容、方向和模式等,改变传统的会议宣讲等形式,避免企业员工的抵触心理。
(三)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扎实以后,要建立健全应建立相关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完善薪酬奖励机制,对奖金、薪资计算以及奖励惩罚制度的分配都要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可以激发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可以体现员工自身的价值,一方面有利于公司的长远、稳步发展。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对稳定人心和维持用人关系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可以有效避免人才资源流动性大造成的一系列难以管理的现象发生。在管理和激励制度的制定方面,公司一定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和人文关怀,人员工有归属感,对公司以及公司文化有认同感,切实把公司当成是自己的家,尊重员工,为员工提供适宜工作和奋斗的环境,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出发,来制定企业管理策略,并对战略方针进行调整和修改,可以使企业的有限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各项资源的价值。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企业管理策略,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深入学习和体会组织行为学的内涵,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德庆.论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人为因素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108-108.
[2]覃大嘉.我国企业“和谐组织”内容结构的实证研究——从国家文化视角探讨易学和谐文化与企业管理[J].战略决策研究,2012,3(5):42-50.
[3]何欣梅.把握组织行为学理论实践于企业管理——浅谈组织行为理论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2):193-194.
职业教学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宿舍;思想政治工作
宿舍区域作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的产物,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重要场所,历来都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基阵地,更是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所以,我们要意识到,课堂只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之一,宿舍是另一块我们不可忽视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一、 独立学院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宿舍管理模式的困境
独立学院的宿舍一般是学生工作部、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各系辅导员共同管理的。一般是学工部进行大局统筹管理,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各系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宿舍的具体管理。但是,由于系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日常管理和事务性工作繁多,有的还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往往身兼数职,所以很难拿出足够的精力用于宿舍管理。
专职宿管人员自身素质与服务对象的要求标准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部分宿管人员政治觉悟不高,专业水平偏低。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缺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经验和优质的服务理念。仅靠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的专职宿舍管理者很难将大学生的宿舍思想工作落到实处。
而津沽学院由于在校学生居住于师范大学的学生公寓,学院自身并不拥有学生宿舍,因此在学生宿舍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管理权有限,处理相关事务程序繁琐,时间滞后等情况。
2.学生自身管理意识淡薄,集体荣誉感淡化
网络信息化时代下的大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优渥,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充斥于广大学生。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宿舍这种集体环境中容易产生由于学生自我约束力不足,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的情况出现。往往造成宿舍成员间的矛盾冲突,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虽然,独立学院在宿舍分配上仍尽量以专业、班级为单位,但学生个性化特点突出,使得学生个体意识明显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日渐减弱,以班级为整体的集体荣誉感日益淡化,与之相对的是在班级中出现了以宿舍为单位的小群体,进而更甚者宿舍中也出现分散的小集体。原来以班为单位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受到冲击。
其实很多高校的做法都是让一部分学生参与宿舍管理、成立一些自我管理的机构,但是由于这些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工作能力不够,不够很好的掌控局面,很多情况下都是查查卫生,协助一下老师等工作,如遇突发事件等情况,还得是由老师出面解决,没有做到自我管理的作用。
3.学生对住宿环境的期望与实际存在差异
独立学院学生学费高昂,因此学生拥有较高“投资回报”期望的心理,对在校的学习、生活等硬件设施的要求普遍较高。尤其是宿舍居住条件,希望宿舍拥有空调、独立卫生间、酒店式服务等等,学生往往预期大过于实际条件。
在这种期望值和现实的落差积累中,学生往往要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和适应阶段,这个时间越长对宿舍管理工作的影响越大,而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在这个时间内往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往往不被学生所理解
大学生在进入学校前大部分是以家庭为单位生活,父母作为监护人对自己拥有绝对的监督、管理权。学生们在进入大学认为生活可以不被束缚,不受父母管教,能够自理、自立、自主。
大学生活空间更加扩充,自由时间更加充裕,但大学生正处于三观逐渐成型的阶段,对自我的认知并不完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思想很容易动摇,考虑问题也不尽全面。因此,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与学生们追求自由,不愿被约束管教的心理形成矛盾,造成学生对宿舍管理工作的不理解。
学生对学校所下达的命令或是管理方式,经常会出现一种抵触心理,而学校在管理学生宿舍中,却很难掌握住这个尺度。在宿舍管理中,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缺乏,导致双方无法不了解,没有交流,这样学生不理解为什么管理人员为什么要采取某项措施,这样对宿舍的管理工作不利,加大了其管理的难度。
二、完善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对策
1.明确分工、切实提升宿舍服务育人功能。
在具体的宿舍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做到明确责任、人尽其责,并且要分开学生管理和物业管理。由后勤或其他部门负责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而学生工作部门则负责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和思想政治管理,两方面要定期的利用协调会的形式互相通报工作,从而有机地结合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学校可以将专门的学生宿舍管理小组成立起来,使后勤和学生两个职能部门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有效的做好学生宿舍的实际管理工作。
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将学生班级、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其能够在宿舍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真正的发挥出自身应有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学校也可以选派优秀的政治辅导员和干部与学生住在一起,并且负责学生的集体主义、法律法规、行为规范、日常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使其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活动。
2.加强宿舍文化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宿舍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宿舍文化建设,它不仅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的内在要求,还是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的日常文化、宿舍文化生活中,可以完美的体现出课堂文化的延伸、扩展。同时也是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最好方式,辅导员可以在宿舍文化的影响下,塑造出学生的文化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对学生的学生、生活也可以起来引导、激励的作用。宿舍环境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育、为人处事、与人沟通的能力,好的宿舍环境可以为学生直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最主要的场所就是学生宿舍。它也是学生更好的接受素质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重要的阵地。因此学生的住宿管理,它不仅关系到学校是否能够正常的教育、秩序,更关系到学生的人身、财产的安全,也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学校的发展。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日常行为要进行管理,对宿舍管理要建立值班制度,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切实负起安全责任。
3.构建一支业务过硬的宿舍管理队伍。
要想充分地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高校必须要将一支强有力的宿舍管理人员队伍建立起来,高校的学生宿舍管理队伍中应该包括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和学生管理干部。如果不具备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队伍,很难真正的将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做好。所以高校必须要选派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具有一定政策水平、理论水平、较强责任心、热爱学生工作、较高文化层次的干部在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参与进来,并且要重视做好对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培训,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宿舍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
4.完善宿舍管理制度。
只有具备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够全面地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为此,高校必须要以目前的学生宿舍管理形式为根据,在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之后,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并且要在宿舍管理实际工作中予以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
职业教学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协调和匹配;影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企业职业生涯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4-0195-02
1 协调与匹配的概念和要点
协调和匹配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实现更好的搭配和组合,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协调和匹配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个人为了更好的适应职业的要求而被迫的进行自我改变和调节,从而更好的达到职业的要求;一是职业本身的调整和改变,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处于社会中的职业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其社会功能。这种协调和匹配包含着“恰好”的概念,如果能实现二者的对应,那么个人的能力将会更好的发挥,最大化的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职业也会体现出其最大的社会价值,实现其效益的最大化。
2 影响协调与匹配的因素
2.1 时代主题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题,那么对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就会有不同的要求和影响。在当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那么我们就应顺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个人与职位的协调和匹配,从而更好的是实现个人的价值。在战争年代,斗争是时代的主题,那么时代就会要求人们投身革命,当然,国家也不可能提供很多的职位供个人选择,所以在战争年代很难实现人与职位的协调与匹配。
2.2 国家政策体制的影响
国家的政策体制不仅影响到一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着企业的岗位设置,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法发展,政治制度和氛围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追求,从而对职业生涯产生影响。我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即在计划体制下,劳动者的职业基本都不是个人自主选择的,而是由有关部门的领导决定或者叫做“分配”的。领导需要你干什么你就去干什么,是不能商量的,个人只能服从。
2.3 社会经济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就比较多,因而有利于个人职业的发展;反之,在经济落后地区,个人职业发展就会受到阻碍,难以实现协调与匹配。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为职业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同时,由于人受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甚至都会受社会主题价值取向所左右,一个人的思想发展、成熟的过程,其实就是认可、接受社会主题价值观念的过程,社会价值观念正是通过影响个人价值观念而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的。
2.4 单位组织的影响
员工在单位组织中的发展情况不仅要受到员工个人才能和个人努力程度以及机遇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员工所在组织的员工职业管理模式的制约,而一个组织的员工职业管理模式是组织管理当局的管理理念、组织文化、组织所处的行业以及组织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组织的角度看,个人的目标与其所在的组织目标一致性越高,个人和组织双方目标的实现程度也越高;反之,就会越低。如果组织只注重目标的实现而不顾员工的利益与想法,这样也很难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协调与匹配。
2.5 个人自身的原因
由于每个人的职业兴趣、专业能力、职业性向、气质类型、个人价值取向以及性格的不同,所以实现个人与职业之间的协调与匹配的程度也不同。那些文化水平高、对自己具有职业规划和劳动能力分析的个人,就容易实现其与职业的协调与匹配。反之,就很难实现其与职业的协调与匹配。
3 如何实现个人和职业的协调与匹配
3.1 职业决策
所谓职业决策,是指根据对社会职业结构、就业者的职业兴趣和喜好及具有的劳动能力分析,确定职业方向及实现这一方向所应采取的措施过程;是职业目标、方向确定并实现的过程。
(1)确定现实生活中职业供给的结构、容量及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势。我们在作出职业决策是,必须考虑社会都提供了什么职业,同时还应分析能够容纳多少的就业人员,这些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又会有那些变化,我们能够预见到的将来可能产生的职业有那些,也就是说,必须充分考虑职业的供给,依据职业供给作出职业决策。个人应当认识到每种职业的容量不是无限的,择业的人必须认识到职业的需求与供给常常是矛盾的,往往是职业供给小于职业需求,有时这种矛盾还很大。所以,个人一定要依据职业供给作出职业决策。如果个人不考虑这些客观因素及其变化对职业供给的影响,单凭个人的主观愿望决策职业,那么必然是盲目的,不可能作出科学的决策,也不可能对我们的职业发展有什么指导作用。
(2)个人的职业定位,实事求是地评价自身的职业兴趣、爱好和职业劳动能力。 个人的自我评定,可以帮助自己明确个人的职业兴趣、价值观、能力倾向及行为倾向等。也就是评价一下自己的个性,看看自己究竟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心理学家认为个性与职业在客观上存在着一种相关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个性特征;而某种能力模式及个性特征又与某些特定职业存在着相关性。因此,在作职业决策时,不能仅仅只考虑经济与社会声望等因素,还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个性。这是职业决策的主观依据。只有当个人知道了社会能够提供什么职位,又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劳动时,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职业决策,因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3.2 职业生涯的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自己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根据这一目标选择合适的职业,并且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行动实施目标的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要点应包括:
(1)确定职业目标。
确定职业目标,就是明确自己究竟想在什么职业中劳动。要进行自我剖析,全面、深入地分析和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能力、兴趣、个人潜质,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对“我能够做什么”形成一个合理的定位,对“我要做什么”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从而确定职业目标。
(2)确定最高的业绩目标。
在确定了职业目标后,就要确定业绩的最高目标,或者说是成功的标准。即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要达到的职业的劳动能力水平。如要达到什么职称(讲师、副教授、教授);技术达到什么水平(初级、中级、高级)。
(3)制定职业发展晋升规划。
就业实现后,就要确定在组织内部的职业生涯的道路,即规划个人如何由低向高的跨越,要规划一下自己在组织内部职能部门的变动规划。不管我们是走技术或业务路线,还是走行政或管理路线,我们都应设计一下个人规划,要经过多久达到什么职位或获得多少劳动报酬。如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制定职业发展晋升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是实现职业远景目标必不可少的措施,事业能否成功主要在于自己是不是有规划、是不是具有成功所必须的能力。
(4)制定明确的职业培训规划。
在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一个终生的职业培训计划,让自己能够跟上时展的要求,如可以参加各种学习班,来给自己补充新知识,或通过自学提高学历或参加其它资格考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等等。
(5)制定计划完成的进度。
从企业职业生涯管理方面进行考虑:
组织的职业生涯管理如果与员工开展的职业生涯管理相结合,就会实现双赢,如果二者不配合的话,从长远看,总会有一方受到损失。如果组织仅仅根据组织的目标,命令式地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就会缺乏主动性,甚至反感,企业只能实现短期的效益;反之,如果职业生涯管理只是由个人进行,组织不予支持,那么员工的时间、经济压力大,可能会影响工作,对组织不会有认同感。员工只要有好的发展机会,就会弃组织而去。
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的要点:
①对组织发展目标的宣传教育。
组织可以通过其内部的刊物、会议、学习、管理人员的宣传等方式,让员工了解组织的发展目标,使员工对组织的目标产生认同,培养使命感,主人翁的意识,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员工之间的沟通、了解,有助于形成合力,为完成组织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②建立员工的激励机制。
组织通过薪酬、奖赏、升迁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同时人事部门要开辟多种升迁的渠道,包括行政管理系列、技术职务系列、非领导职位等,让优秀员工能达到其级别,享受其待遇,使其职业生目标得以实现,以此提高组织的整体素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③使员工的训练和教育制度化。
训练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教育是培养未来组织所需要的人才。训练和教育也是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员工对企业认同感的方式。同时,通过训练和教育,可以使员工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④建立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
许多矛盾是由误解引起的,所以应建立起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员工能够把问题和想要说的话传达上去,企业也可通过此渠道把信息传达下来,从而有利于双方的协调和问题的解决。
⑤建立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评估体制。
通过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评估体制,能够对员工进行很好的评估,作为对员工奖赏和迁升的依据,也有助于激励员工的发展,增强其使命感和对组织的认同感,同时可以协助员工解决职业生涯发展问题。世界上一些大的企业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生涯评估体制,有专门的职业咨询辅导专家来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⑥建立对员工人文关怀和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正如被誉为“中国式管理大师”的曾仕强所说,管理者能够学会安人才是最高的境界,一个会带人的人,主要是能打动对方的心,这样他才会死心塌地的跟你干。而对员工给予人文关怀是安人的最廉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人本主义管理理论,正是此管理理念的运用。三国时期的刘备,智不如诸葛亮,武不如三虎将,但其却通过人文关怀的安人方式使他们为其服务。而员工档案资料的建立,可以帮助组织更好的了解员工,也可以作为员工奖赏升迁及参加培训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曾仕强.中国式领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
[2]金延平.人员培训与开发[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8).
[3]王永江.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劳动者[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0,(5).
职业教学管理制度范文5
论文摘要:解读了内尔·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关怀理论对我国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启示。
关心与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学会了如何关心他人。有些人真诚地关心知识,关心伟大的事业,关心物质世界,关心动植物。却对同类的人缺乏同情。也有些人精神贫瘠,对任何人或事物都漠然视之,在漫无目的的人生里没有关心,也没有信仰。还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扭曲了的“关心”概念,以关心的名义于危害他人的事情。目前,人们对关心的需要深刻而迫切。可是,当前的教育目标并不是培养会关心的人。而是近乎残忍的学术训练。学校对学术成就的强调加深了孩子们对成人的不满。他们抱怨大人们不关心他们。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111echallengetocareinschools: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中疾呼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并大胆描绘了她的新教育愿景——以关心为核心来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同时诺丁斯强调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可能用金钱和权利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连接。
一、内尔·诺丁斯与她的关怀教育理论
内尔·诺丁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教师进修学院的教授。具有数学和自然科学学士学位,数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哲学与理论博士学位。并且是美国教育哲学协会和约翰·杜威研究协会前任主席。近年来国内有很多学者对诺丁斯的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以其为基础思考学校德育问题。《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是内尔·诺丁斯在关心伦理与教育方面的重要著作。书中要求我们彻底反思人们长期以来所信奉的教育理念,并认为以传统学科教学为核心的普通教育课程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的理想课程。学校对学生语言和数学能力的发展过分重视。却对学生的其他天赋和才华严重忽视。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少数学生的学术进步。她论述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即关怀教育,并认为这一教育模式和发展学生智力是没有冲突的,相反这一教育模式是向教育者们提出这样一个挑战:在引导学生探讨最重要问题的时候,如何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书中系统论述了她的关怀伦理学和关心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论点:
1社会变化与教育改革带来的教育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这些社会变化带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百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声称,没有成人真正关心他(来自美国女子军团的调查)。现在孩子们最大的抱怨就是“没有人关心我们!”他们感觉自己游离于学校功课之外,与教师们也格格不入。世界在他们眼里充满困难和敌意。然而同时,大多数教师们都勤勤恳恳地工作,并且声称他们心里装着学生,教师们也许确实愿意关心学生。但问题在于,他们无法与自己的学生成功沟通。建立关心与被关心的关系。
学校面对这些变化采取的措施就是添加各种各样的课程或者强调某些教学法的改变,这些仅是技术层面的改变。诺丁斯通过分析学校改革来阐述她的观点——对课程标准化的强调不仅无益于学校改革。而且实际上还可能导致学生们更为严重的游离行为。对于人们试图将教与学简化为一种模式,即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学,那么他就能够获得知识,而且他所得到的知识与其他掌握同种方法的人所获得的完全一样,诺丁斯认为这样的方法根本就不存在。她一针见血地指出:“追求一种普遍适用的方法,其实是旨在消除不愿看到的行为产生。”这也导致了教师与学生不能一起认真探讨那些行为,仅仅通过打压学生的不当行为来维持课堂秩序。
2.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新教育模式的构建
诺丁斯认为关心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关系性,关心意味着一种关系,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或接触。两个人中,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要使这种关系成为一种关心关系。当事人都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无论是付出关心的一方还是接受关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关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不管教师多么努力地关心学生,学生一方却感受不到关心。学生们抱怨“老师不关心我们”,这样的抱怨提醒我们,一定是在师生关系的某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诺丁斯认为,在讨论教学以及师生关系时,教师不仅需要建立一种关心的关系——教师在其中成为关心者,教师也有责任帮助学生发展关心能力。并非所有的人都具备了关心别人的能力,也不是人人都学会了关心知识、其他生命以及客观事物。我们想当然地把关心视为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可以由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学校目前把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二次方程式上,而不去关心任何一个具有终极存在意义的问题。诺丁斯认为,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学好我们教的任何东西。一个教师如果真正关心学生,那么他会认真倾听学生们的不同需要,并且给予不同的反应。目前的学校并不是一个启迪智慧的地方。她认为学校教育面临挑战。必须将关心引入学校。
教育中的关心不同于生活中一些简短的关心关系,它建立在一种牢固的信任关系基础之上。这种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它需要时间,要求连续性。学校生活应该是学生整个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仅仅为了学校生活而去学校学习,与其他日常生活缺乏连续性,这样的学校生活无疑是干枯无意义的。学校生活还应该与学生人生中其他的生活阶段浑然一体,如果学校生活只是突兀的一个阶段,是其人生中的一个跷板阶段,它就成为一种活生生的被人为割裂开的与整个人生不连续的阶段。诺丁斯认为为了有效应付时代的挑战,把关心引入学校,必须重视教育的连续性,教育目的的连续性,学校场所的连续性。师生关系的连续性。
二、关怀教育理论对我国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诺丁斯的许多观点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同样富有启示意义。她所描述的由于社会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学校中人际关系冷漠、学生抱怨没人关心等等,这种现象在我国职业学校尤为普遍。在我国,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等各方面素质较弱。他们较少得到教师、家长以及其他社会方面的关心,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很紧张。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恶性循环目前在我国职业学校愈演愈劣。然而,在我国很少有学者像诺丁斯一样著书立说在职业学校中呼吁“学会关心”。此外。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尽管目前针对职业学校的改革可谓大刀阔斧,尤其是课程方面的改革更是进行得如火如茶。但是像诺丁斯描述的情况依然存在:学校重视理论的学习,使得这方面有优势的孩子获得多得多的成功的机会,而其他在动手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擅长的孩子则较少获得成功的机会。他们缺乏别人尤其是老师的充分理解与尊重。他们常常是处于被关心的边缘。
因此,关怀伦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更富启示:
1.关心的关系性
“关心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关系性。关心意味着一种关系,两个人中,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无论是付出关心的一方还是接受关心的一方,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关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因此,在关心关系中,付出重要,接受同样重要,双方都能感受到彼此的行为反应更为重要。关怀的关系性包含有关怀的相互性之意,关怀者和被关怀者对关怀关系的维持和促进都负有责任。在职业学校,经常有教师抱怨学生对他们的关心根本不当一回事。也当然不乏学生抱怨老师根本不关心他们。这样的抱怨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师生关系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了?是学生对教师的关心不予理睬。还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不够?抑或是教师与学生在关心的关系中移位错位了?根据诺丁斯的描述,关心者的心理状态是以专注和动机移位为特征的,专注即“当我真正关心一个人,我就会认真倾听他、观察他、感受他。愿意接受他传递的一切信息”,这是关心过程的关键因素。在我国的职业学校,当教师“关心”学生时,其心理状态真的处于一种“动机移位的状态”吗?是出于工作的需要、领导的压力、家长的要求去关心学生,为了让他不再惹祸,让他努力学习将来找份工作提高就业率,还是真的从学生个人角度出发去关心他?这种“关心”与诺丁斯强调的“关心”之间的区别值得探讨。同样。关心关系的成功建立取决于道德环境、特别是被关怀者的道德状况和回应能力。如果对于教师的关心,学生没有相应的回应,必然影响关心的有效性。在我国的职校中,尽管也有许多优秀的学生,但也存在不少素质并不是很高的学生。他们由于以前的学习经历、与老师的关系等原因,可能并不会恰当地回应教师的关心。例如有的学生尽管对教师抱有感激之情,但并不表现出来。甚至以逃避的行为来掩饰自己。有的学生干脆对教师的关心不屑一顾,学生的反应势必影响师生间关心关系的建立,影响德育工作的进行。
诺丁斯强调关心是一种关系,而不把它仅仅视为一种美德。认为将关心者置于关心的关系之中更为重要。这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以往教师关心学生被视为是师德的高尚体现,如果教师仅仅关注教学。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并不与学生建立关心的关系也被默许。但在诺丁斯的新教育模式中,关心则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和学生长期相处,他们有共同的关注点,无论是人还是知识或者事物,他们在相处过程中关心关系就建立了。诺丁斯主张将关心融人到教学与平时的生活中去,教师并不需要为了关心学生而刻意地去关心学生,在平时与学生的相处交往之中.通过共同关注的人、学习或者事物等,关心的关系就建立了。如果一个教师真的关心学生,那么他会认真倾听学生们的不同需要,并给予不同的反应。关心的关系性还告诉我们,关心是以需要和反应为基础的,教师不是圣人,并非关心的永动机,如果对于教师的关心,学生没有相应的反应。也会破坏关心的关系。在我国的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紧张,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关心的关系需要更多的努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需关注学生的需要。更要在关心学生内心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关心关系的成功建立,教师引导职校学生如何以正确的行为方式接受关心同样重要。
2.教师的榜样作用
“榜样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很重要。对关心则是关键因素。”诺丁斯认为教师的关怀榜样作用是最重要的,最能体现教师关怀。教师要想帮助孩子培养关怀之心和关怀能力,就不能只是泛泛地讲授关怀的大道理。只教授给他们相关的知识也不行,因为现在识字能力已不是阻碍学生接触思想的障碍,学生可以通过看书、上网等来获取相关的知识。识字能力的普及并没有提高学生的道德,相反,越来越多的学生甚至出现去道德化的现象。只有关怀的“行为”才能给予学生被关怀的感受,建立师生间信任的关系。教师的关心才会在学生心中留下难忘的记忆。会深刻地影响学生。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学生学会关怀的无言向导。但不能否认,在职业学校大面积存在这样的教师。他们一方面评说学生的行为素质低下,抱怨学生的人情冷漠。一方面应付性地上课,冷漠地对待那里的学生。诚然如诺丁斯在关心的关系性中指出的,学生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关怀行为。学生的消极反应可能会严重挫伤教师的关怀感,但教师的关怀者角色与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付出比普通学校教师多得多的耐心。在我国职业学校工作的教师。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或许是需要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相对来说较少得到关,而关心他人能力的高低与被关心的经历有关,由于较少有被关怀的体验。学生常常以冷漠的态度来待人接物,很难产生关怀的冲动。如果职校教师以一种冷淡或者无奈的心态与学生相处。学生则更难学会关心。职业学校的教师更需要以耐心的关怀行为来鼓励学生,允许学生以自己独有的生命节奏来实现其个性的发展,关心学生的整体性发展,关心学生的幸福。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命节奏来规划他的职业发展。教师要通过示范的作用演示如何关心,而无需告诫学生要学会关心。可是我们得承认,教师也是平凡的人。如果学生对教师的关怀没有反应,那么关怀行为可能就不能成功。因此,教师得先花点功夫了解学生,师生的交往与相处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诺丁斯提出连续性的重要性,认为频繁地更换教师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当教师与学生熟悉了解之后,教师的榜样作用更易引起学生的模仿。职校的孩子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不能以一种模式来教导学生.教师应该走入学生千差万别的小世界,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用学生的眼睛观察,用学生的心灵感受。诺丁斯强调实践的“教师的关怀”.认为这是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最大区别。
3.教学与课程中的关怀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语数外学不好并不代表智力低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人的智力因素不仅仅只有一种.学生个人情况也千差万别。“任何教学都应该从学生的目的、兴趣和能力出发”。一位法国教育学家曾调查发现,不同学业成就的学生对教师的关怀需要明显不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积极的态度,从中获得平等感和信心,从而促进其学业的提高;而学业优秀的学生看重的则是教师进一步促进自己学业成长的能力和耐心以及赋予自己的学术自由度。而我们在现实中经常看到错位的关怀:教师对学业弱的学生往往百般关注其学业的迅速提升,实令这些同学恐惧不安;而对学业好的学生往往给予过多态度上的褒奖,倒未必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教师的关怀要与学生的需要一致。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学生水平的差异更要求教师在实践关怀时加以有效区分。
职业教学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TH133;TP183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政策层面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十分重视,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2006年3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对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敬业精神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而实践教学的根本特点就是按照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开展培训项目,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由以上教育部相关文件内容不难看出,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是我国高职院校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把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相结合,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与思考。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并加强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运用现代化教学管理方式,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现实践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二、高职实践教学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也进行了诸多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取得了不少阶段性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订较高水准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实践教学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2)初步将实践教学管理与职业资格证书中所包含的职业素质相衔接;(3)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整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对人、财、物全面管理,管理意识不断强化;(4)开始重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5)成立专门化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目前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不够合理
通过对海南省部分高职院校的实地调研和对其校园网站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得知,在实践教学管理中,高职院校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教务处管理导向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高职院校教务处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科,负责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制定学院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各项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如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管理、毕业设计管理、实验室与校内外实训基地规划与建设工作等。
组织机构的设置相对简单,缺乏学院层面的统筹和统一管理,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独立的实践教学管理组织体系,使得教务处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常力不从心,与教学部门沟通和协调不畅。
在学院层面,没有专门负责实践教学的机构,个别院校即使设置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极少参与学院实践教学活动,形同虚设;在教学系部层面,大多数教学系部尚未将实践教学的管理从系部教学中分离出来,没有专门负责实践教学管理的部门,这种管理的混乱也给教务处的实践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制度是指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是为实现实践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建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实践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人、财、物的激励与约束,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目前就海南省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来看,学院制定了部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如《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暂行办法》等,但缺乏针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学生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实习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的考核与成绩评定、实践教学的档案管理,以及实践教学师资管理等一系列具体而完整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即便有些学校在课程、教学、师资、实习实训方面有规章制度,但对于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有些只是建设性的意见,缺少执行力。
这些问题导致了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管理的混乱和无序。
3.实践教学的教学过程管理薄弱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难度加大,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考核与评价等,面临着诸多难题,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实习内容与在校学习的教学内容不同,甚至存在部分学生所从事的实习工作与其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各高职院校普遍缺乏独立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处于低水平。
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管理方式,按照实践教学的要求,制定适应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管理方法,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4.实践教学场所职业氛围不浓
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需要把“真实的工作”和“实践教学”真正地联系起来,把它与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结合起来,使学生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目前海南省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内外实践教学场所职业氛围不浓,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
三、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1.设置合理的管理组织体系
高职实践教学由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构成。因此,其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可分为学校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不同的管理机构分管的工作任务不同,但其目的相同,都是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如下图所示:
校内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由学院决策层(分管教学的院长等)、教务处、师资培训中心、实训设备中心以及教学系部组成。分管教学的院长等决策层负责学院实践教学管理的整体工作的开展,进行宏观控制;教务处实践教学科负责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师资培训中心负责教师的企业挂职锻炼,帮助“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实训设备中心负责实训设备的购置、分配、维修等工作;教学系部是实践教学管理组织的基本单位,负责实践教学。
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由人才培养中心、员工培训中心、产品研发中心构成。企业与学校合作设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由人才培养中心、员工培训中心、产品研发中心构成。主要负责学生实习的安排、管理以及成绩考核,加强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技术研发,强化校企合作。
2.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在工学结合人才模式下,实践教学工作十分繁琐,必须做好组织管理工作。根据实践教学基本环节,建设或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规定其目的要求、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和评价标准等,并在管理文件的宣传、讨论、运行和反馈中不断收集意见,积极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以促进实践教学管理的不断深入,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要兼顾:
(1)实践教学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开放性等特点,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体现弹性管理模式。
(2)要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应该包括《实训(验)室工作规程》《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学生实训(验)守则》《实践教学检查制度》《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等,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从实践教学组成要素看,实际包括对人的管理、对环境的管理和对实施过程的管理三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较大的投入。不同专业都要制定实践教学全过程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相应的制度、实践要求和考核标准,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实践教学管理程序文件和工作文件,严格执行管理流程和考核要求。在实践教学的准备、实施、反馈阶段都要严格把关。
(1)在准备阶段要做好前期准备,具体要做到指导思想正确、师资队伍健全、课程编排合理、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环境等。
(2)在实施阶段要把握高职学生的特点,牢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掌握正确的方法,让学生真正能够把所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领会知识。
(3)反馈阶段是提高学校质量的重要保障,反馈要及时、准确、有针对性,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网络的广泛应用为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及时的反馈可以为学校带来很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韦敏.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6):103.
[2]周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0(4):126.
[3]刘选.工学结合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03).
[4]姚永聪.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05).
[5]朱小萍.加强高职实践教学管理的途径[J].职教论坛,2010(23):46.
基金项目:海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年基金资助项目(QJJ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