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城市交通管理创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城市交通管理创新范文1
尽管城市交通恶化的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但在以房地产和小汽车发展为导向的城市迅速扩张过程中,对城市交通发展的考量长期缺失。相较人口、房地产、小汽车的超前增长而言,交通组织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性被忽略,小毛病累积成大难题,在不少地方,人们面对当下的城市交通问题,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在过去的经济快速增长状况下,应对这类问题的惯用手段包括:一方面,依赖道路基础设施的增量建设,缓解城市人口、汽车和房地产增长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追求道路的通行速度目标,提升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但是,当城市人口和汽车总量达到峰值水平,粗放式的道路基础设施增量建设、速度目标,不仅没有缓解压力和提升效率,反而导致交通安全隐患重生、交通秩序混乱不堪、通行效率拥堵低下。这已严重降低城市生活的环境品质,甚至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
以新的思维和方法,对既有的城市存量空间进行调控,破解城市交通难题,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品质,是新常态下城市发展的主要任务。
宏观方面,应当确立以安全为核心原则、以效率为中心任务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现代化城市中,地面、轨道、隧道、桥梁共同组成了错综复杂的道路路网,非机动车辆、机动车辆、轨道交通车辆,共同组成了形式多样的交通工具,道路状况、交通设施、地物地貌、气象条件等共同组成了交通环境。以上三者,共同服务于交通参与者 一 “人”。这也就是交通学者常说的构成交通系统的四大要素。
通过对交通系统的拆分,不难发现,是人的活动需求,催生了路、车、环境。交通系统建设对人的安全考虑不周,在任何一个交通发展战略中,都是不可饶恕的责任缺失。当前,中国城市万车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十几倍,险象环生的车况、路况、环境状况,昭示着过去追求建设速度、行驶速度的城市交通时代留下了太多安全债。对此,城市交通决策者和建设者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未来需要以交通安全为核心,制定相应交通法规。
城市与交通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城市空间与交通能否和谐、协同发展,体现着城市管理水平之高低。交通是城市的起源之――一在古代,驿站、车站、码头是人群集聚的场所,集聚范围逐步扩大,城市雏形就此形成。纵观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城市,以及今天的上海、香港、新加坡、吉隆坡等国际化城市,不难发现,交通越是便捷通达的地方,城市的规模就越大,繁荣程度就越高。
由此可见,交通的发展先于城市发展,高效率的交通是带动城市发展的火车头。在城市建设中,也应把交通效率当成首要战略去规划和设计,而非建造大量楼房、引进了大量居民之后,才回头解决已成为瓶颈的交通问题。
但现实中恰恰相反,如前所述,中国在过去的城市建设年代,受限于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一味地用增量建设的方式追求速度,而不是最有效地使用交通资源满通参与者的需求。这最终结下了拥堵、效率低下的恶果,又留下一笔太大的效率债。还城市一个高效的交通系统,应是新常态下城市交通发展的中心任务。
微观方面,应制定以秩序为管理规则、以便捷为规划纲领、以品质为设计理念的方案,通过行之有效的交通管理创新、交通组织优化、交通设计标准化等措施,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持续。
一是交通秩序的建立,要敢于打破传统的管理思维,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同等发达国家城市的经验,做到以人为本。
事故频发、秩序混乱、车辆拥堵,这三大交通难题之所以产生,与交通参与者(人)对交通规则的理解和执行紧密关联。诸如近年来呼声增高的路权分配问题:斑马线仅限行人通过、行人必须从斑马线过街;非机动车应在路段和路口有连续的通道;机动车辆通过路口时,应减速行驶并确保安全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交通秩序规则,只有这些简单、基本的规则能得到遵守和执行,城市交通才会秩序井然。
问题是,偏偏是这些以人为本、使人受益的规则,没有得到人们遵守。一些专家和交通管理者给出“中国人交通素质低下”的论断,以体现交通管理的无能为力。但素质低下论者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交通参与者的素质源于交通行为习惯,习惯来自规则的长期约束,而规则则需要软件和硬件同步才能落地。在各类交通参与者混行的城市大小路段路口,管理很多时候只是给出了教育和处罚的手段,殊不知还需硬件技术完善,以起到约束作用,使行人、司机等得以养成习惯。
二是要全面实施城市交通组织优化,通过提纲挈领的全局路网规划,营造便利、快捷、高效的交通环境。
在城市交通快速建设期,街巷道路、丰次干道、快速路、立交桥、高架桥、隧道、新区、地铁、轻轨、车站、机场……一段段、一条条、一片片地,修了建建了又修。若干年下来,各种性质的道路路网共同组成了较稳定的城市规模格局。
然而,大部分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缺少系统和长远的规划也不乏在人口红利带动下,规划跟不上变化。其结果是,城市整体规模上去了,但各板块之间的交通系统衔接不上。不同的道路,多头规划、多头建设、多头设计、多头管养,导致道路路网之间设施资源不匹配、通行效率不协调。路与街不分,路与场不分,路与路缺乏统一连续的指引,最终导致道路资源使用品质和效率的低下。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这些城市在交通管理方面,只好运用粗放手段。比如:采取货车限行措施,却不给出物流方案;倡议自行车出行,却不给予基本路权;倡导公交都市,对旧的、不合适的公交路线和换乘方案,却无法推倒重来。实际上,对上述一系列问题,应针对安全的水平、通行的规律、运行的负荷、人居与路网的密度、客流与物流、公交换乘节奏等等,进行数据化分析,实行一次全方位的政策研究和系统调整优化,在现有的规模状态下,力争实现一个新的效率常态化。
三是要大力提升城市交通环境品质,建立以品质理念为统领的城市交通设计标准化体系,使得交通设施与城市环境文化相得益彰。
在以道路路网为血管的现代城市中,道路上普遍存在的各类繁多的交通管理设施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家具物件。从管理和环境的角度,设计和设置整洁美观、标准整齐、呼应文化、品质耐久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结合城市空间、结构、资源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实施,无疑将为城市人展现一种和谐美好的常态化品质。
现代城市交通管理创新范文2
关键词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路网规划
1 引言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 经济 中心和 历史 文化名城,市域面积6340km2,其中中心城面积约670km2。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1641万人(不含约300万流动人口),其中中心城人口956万人;全市gdp总值5408.8亿元,人均gdp达到4912美元,全市财政收入2203亿元。
2001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明确上海的城市性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并将建成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航运中心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必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加强对外交通和市内交通的联系,进一步完善中心城道路系统。要坚持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政策,形成以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密切结合,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WWw.133229.cOM
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上海交通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支撑上海实现发展目标的基本要素。特别是2002年12月,上海成功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这对上海构筑“网络型、枢纽型”的城市交通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2 世博会与上海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址确定在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黄浦江两岸,预计总参观人数超过7000万人,高峰日参观人数将达到80万人。解决交通 问题 是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关专题 研究 结果表明,世博会客运必须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公共汽车、大客车、小汽车为辅的交通结构。为此,上海制定了专门的城市一体化交通发展战略,其目标包括:
(1)总体目标是构筑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以优质、高效、整合的巨型交通体系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2)一体化交通具备人性化、便捷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基本特征。一体化交通将提供“畅达、安全、舒适、清洁”的交通服务。具体为:要满足市民选择最合适的交通方式便捷地完成出行,中心城绝大多数市民出行时间控制在1h内;要降低交通事故率,全年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在万分之五以内;要为市民出行提供宽松、良好的乘车条件;要减少环境污染,全市机动车氮氧化物年排放总量控制在3.5万t以内。
(3)一体化交通表现在交通与土地使用互相结合,交通与经济互相适应,交通与环境互相协调,交通与 社会 互相促进,以及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紧密衔接。
要达到上述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需要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以快捷、可靠的轨道交通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同时要实施改善地面公交、总量控制出租车以及有序发展私人小汽车和合理使用自行车等交通导向政策。尤其需要建设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直接到达世博会场馆,并通过形成的轨道交通网络来满足世博会对交通的要求,确保在上海举办一届“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博会。
3 上海近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
3.1 上海轨道交通的初始线路
为了构筑国际化大都市 现代 化交通体系,上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缓解交通拥挤。
经过10年左右的建设,上海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1、2、3、5号线,形成了总长82km左右、“十字加环”的“申”字形初始线路,日均承担客运量120万乘次左右,约占公交客运总量的11%,初步显示了轨道交通快速和大运量的优势。
3.2“十五”期末形成轨道交通的骨架网络
上海市委、市政府根据21世纪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计划在“十五”期间,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达到188km;到“十五”期末,初步形成以重要换乘枢纽为核心、联系中心城重点地区、“十字加环、八辐射”的城市轨道交通骨架网络,轨道交通日客运量达到250~300万乘次,承担20%~25%的公共客运量。
9条线路中,17km长的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即莘闵线,莘庄———闵行开发区),经过3年的建设,已于2003年11月25日开始试运营。这也是国内第一条全高架轻轨线路。
共和新路高架工程长12.5km(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伸段,上海火车站———泰和路),采用的下层地面道路、中间轨道交通线、上层高架道路的形式为国内罕见。其地面道路和高架部分也已于2002年12月4日开通,轨道交通部分也将于2004年与原1号线实现互通,正式运营。
轨道交通4号线(22km,为明珠线二期,宝山路———虹桥路),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唯一的环线,预计将在2005年末初步建成,并与3号线(明珠线一期)西半段在2006年实现环线运营。
“十五”期间,还将计划开工建设的其他6条线路分别是: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段(9.4km,中山公园———虹桥机场),轨道交通3号线北延伸段(14km,江湾镇———宝钢),轨道交通6号线(33km,浦东高桥———东方路———济阳路),轨道交通7号线(19.7km,外环路———零陵路),轨道交通8号线(26.2km,开鲁路———中山南路———济阳路)和轨道交通9号线(37.5km,松江新城———东安路)。
3.3 2010年左右形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
经过10年左右的初始发展期,“十五”期间上海进入了轨道交通建设的集中发展期。鉴于 目前 的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曾经达到的水平,所以为了在发展中协调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各方面关系,上海提出了以2010年末为基点的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规划。
基本网络是以远景网络确定的17条线路为依据,以“十五”期间计划建成的9条线路骨架网络为基础,经过集中发展以后,由13条线路形成总长达510km、功能较完善、能够支撑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目标的轨道交通网络,中心城范围内的总里程约为310km。
基本网络建成之后,将构筑起中心城45min交通圈。即:乘客从出发处到车站以及从车站到目的地各花10min时间,乘客在轨道系统中平均耗时为25min(包括候车、换乘和车内时间),从而确立中心城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并能够明显缓解交通压力。
基本网络是在“十五”计划形成的骨架网络上,再建设和延伸以下线路,它们包括: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段(29.2km,张江高科———浦东机场),轨道交通7号线东延伸段(13.8km,零陵路———浦东龙阳路),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工程(11km,东安路———浦东源深路),轨道交通10号线(28.8km,新江湾城———河南路———上海动物园),轨道交通11号线(120km,嘉定———临港新城),轨道交通12号线(33.3km,漕宝路———巨峰路)和轨道交通13号线(13km,金沙江路———不夜城)。
4 确立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远景规划
上海市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布局,以及城市交通现状和交通发展战略,借鉴国际大城市的经验,通过国际招标,完成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该规划已纳入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订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与国际化大都市框架相适应的网络化轨道交通系统,支持城市发展战略,增强上海国际竞争力;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促进郊区重点地区的建设和规划城镇体系的形成,显著改善城市交通,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确立公共交通主体地位;增强上海辐射、服务功能,推动长江三角洲联动发展。轨道交通网络建成后,要形成中心城45min交通圈,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准点、快速的特点,大幅度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准,避免小汽车过度使用引起的道路拥挤、空气污染、能源浪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轨道交通规划网络由17条线路组成,其中市域快速轨道线4条、市区地铁线8条、市区轻轨线5条,总长约810km。其中中心城内(外环线内)长度约480km。主要规划 内容 包括:
市域快速线(r线),由4条线路组成,总长428km。市域快速线主要在全市范围提供快速的交通服务,连接郊区新城、中心镇等重要地区,连接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空港、海港、铁路客站等),构成全市范围的快速交通骨架。
市区地铁线(m线),由8条线路组成,总长264km。市区地铁线主要承担中心城的公共交通,疏解地面交通压力,采用高密度、大运量地铁系统为主,作为中心城公共交通的骨干。
市区轻轨线(l线),由5条线路组成,总长118km。市区轻轨线作为辅助线路,主要连接市域快速线和市区地铁线,为局部区域提供交通服务,是前两级网络的补充。
5 以创新应对上海近期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和规模的挑战
轨道交通近期的建设计划,决定了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已经由单线建设转入网络化建设,这也是国内从未面临的新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超前规划、统筹兼顾,确保整个系统的先进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前所未有的每年40km建设速度对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管理等也是新的挑战。
5.1 对近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力量的分析
(1)上海轨道交通已经积累了5条线路的建设经验和教训,有了一支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的基本力量。
(2)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打出“中华牌”。上海轨道交通的建设力量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上海的建工集团公司和城建集团公司下属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而是全面引进市场机制。除上海本地 企业 外,通过规范的市场化操作,引进了铁路系统、冶金系统以及北京、天津等外省市、其他部委系统有实力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既充实了上海的力量,也带动了全国的建设市场。比如:铁道第一至第四勘察设计院以及所有铁路工程局现在几乎都加入到了上海的轨道交通建设中。上海市乃至全国建设力量的全面引入,确保了上海轨道交通的建设力量。
(3)施工机具设备能满足工程需求。按照近期建设规划,上海市每年将有30多个车站开工建设,隧道的盾构施工每年将完成30~40km。这样大的建设规模,对轨道交通施工机具的数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大型机械设备。控制工程建设进度的主要施工机械是盾构机。根据上海市目前拥有地铁施工的盾构机数量,每年完成盾构推进能力将超过40km。可以说,上海的盾构机械完全可以满足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计划的要求。
5.2 施工对 交通 影响 的 分析 和对策措施
如前所述,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至2010年左右,上海轨道交通总里程为510km。这样,除去已经建成的1、2、3、5号线和正在建设的4号线共计104km之外,上海共需新建的轨道交通线路长度为406km,而在对交通影响较大的中心城区范围(外环线内),将建设215km线路,车站209个。其中,二线换乘车站38座、三线换乘车站12座将同步实施,所以中心城区将有147个点进行车站施工。市中心区(内环线内)将建设90个车站。上海中心城区(外环线内)每年在建车站数平均为35~40个左右,其中对于交通影响最大的市中心区而言,每年仅有15~20个车站进行施工。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及市内交通的 发展 情况,在充分 研究 建设规模的基础上对交通 问题 进行深入专题研究,按照“减少影响、保证交通服务水平”的原则,提出以下主要对策:
(1)优化工程筹划。轨道交通建设部门在安排
项目实施计划时,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协调,做到轨道交通、市政管线、市政道路、绿化、旧区改造等项目能够相互结合、共同实施,如8号线计划与西藏路拓宽、10号线计划与河南路改造同步实施,以减少重复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2)建设总量平衡。根据到2010年的轨道交通建设总量,每年在市中心区开工建设的车站总数控制在20个以内。
(3)优化设计方案。设计单位和规划部门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就考虑施工时的交通问题,使车站设计方案在布局上、地理位置上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如车站位置尽量避开十字交叉口等。
(4)优化施工工艺。如大力推广管线非开挖技术和逆做法、盖挖法等施工 方法 ,压缩施工作业面以及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对道路的占用,从而降低对交通的影响。根据以往经验,我们可以做到明挖车站施工占用道路控制在2年以内,盖挖或逆做法施工影响交通控制在1年以内。
(5)坚持“借一还一”和“公交优先”的交通组织原则。增加施工便道分流交通或对周边部分相关道路提前拓宽,减少对交通特别是主干道交通的影响。
(6)加强施工期间的交通管理措施。与交通管理和研究部门制定交通疏解的相关对策和实施方案,如调整局部道路 网络 布局、地区交通渠化、加大交通管制力度等,以分流交通、疏解交通,减少施工区域交通矛盾。
(7)强化文明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加强宣传力度,取得市民对轨道交通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5.3 创新理念,从系统规划、人性化设计和 科学 管理三个层面抓建设
(1)事先统筹规划以实现轨道交通资源共享为了规范近期实施的轨道交通线工程的总体及专业设计,上海正在编制地方性规范、标准,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轨道交通线路车站命名、标识和导向标志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车票制式和标准》及《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技术规范》等。
在实现网络化进程中,我们还认真研究车辆段、停车场、主变电站等资源合理配置问题,以避免重复投资,达到网络设施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
①车辆段及停车场:新建线路不再重复以往“一线一段(车辆段)”的建设模式,而是根据车辆检修的不同层次设置。担当车辆厂架修的车辆段和仅承担车辆定修等的停车场经过统一筹划和集中设置,基本网络的13条线路仅需要6座车辆段15座停车场(含已建4座)即可满足需要。
②主变电站:上海轨道交通将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基本网络中的13条线路受电点通过规划优化后,只需建设19座110kv变电站就可以满足要求,与分线建设时减少10座以上。
(2)体现“以人为本”,完善功能设施
通过3条初始线路的运营实践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我们在规划设计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并已经着手从在建项目开始予以改进。
①完善残疾人通道和专用电梯。随着 社会 进步,关爱残疾人、方便残疾人出行的理念己经深植于轨道交通建设中。现在,每个车站都相应设置了残疾人专用电梯、残疾人专用通道以及铺设方便盲人行走的盲道,5号线、1号线北延伸段和4号线都已经付诸实现。
②换乘枢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基本网络13条线路将建成209个车站,其中二线换乘车站38个,三线或三线以上交叉的换乘站就有12个。以在建的轨道交通4号线为例,17个车站中有11个车站与其它线路形成换乘。其中张杨路站是四线交汇的重要换乘点,通过规划设计与2、6、9号线实现了枢纽换乘;4号线西藏南路车站与8号线相交,采取了统一设计、同步施工方法,实现”十字”换乘,使乘客能够以最短的距离和时间进行换乘。
③导向标识系统规范化。为避免以往单线建设中运营服务标识不规范的现象,满足乘客信息化、人性化的服务要求,上海针对轨道交通标识系统的不足,制定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标识、线路车站命名和线路识别色方案》,明确在建和将建的线路中必须遵照执行。
④屏蔽门逐步推广。作为环控和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2号线以外的地下车站站台都设置或预留设置站台屏蔽门。1号线北延伸段广中路站已经第一个安装完成屏蔽门系统。
(3)新技术、新装备在建设中的推广 应用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大规模推进,以“安全、质量、进度”为着眼点的各种新技术、新装备在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舞台上各显其能。
①单圆盾构施工技术逐渐成熟。4号线转弯半径仅为250m的区间推进创下国内小曲率半径盾构法隧道施工之最。此外,单圆盾构的超近距离、浅覆土推进等也创造了全国的新记录。
②双圆盾构的应用。双圆盾构与单圆盾构相比,在相同覆土条件下,可大幅缩小隧道线间距,可以为地铁线路设计提供所需最低限度的横断面。8号线的开鲁路站———黄兴路站2.688km区间隧道首次引进了双圆盾构进行施工。
③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为深基坑施工安全保驾护航。自动化测量系统连续、全面、及时地采集深基坑施工数据,通过电缆并进一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数据传输;监测数据在经测量软件处理后进入数据库,并由专门编制的工程管理软件进行智能化全过程预测分析和动态反馈分析,实现工程施工监测的自动化远程监控。4号线南浦大桥站、宜山路站已经进行了有关试验,8号线和6号线各车站正逐步推广。
(4)在新线建设中采用新技术为了真正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实现“小编组、高密度”,上海拟在新建线路的信号系统中采用移动闭塞技术。
为创造机电设备人机界面友好,便于统一控制和操作,拟在新建轨道交通工程中采用综合监控系统,把通信系统、设备监控、防灾报警和电力监控系统等有机地集成,实现轨道交通机电系统的综合监控。
5.4 采取切实措施,合理控制轨道交通工程造价
从1988年10月开工建设上海地铁1号线开始,轨道交通建设各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轨道交通建设造价进行控制。主要通过在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几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可在地铁2号线6.05亿元/km基础上,到整个基本轨道网络建成时平均造价控制在4亿元/km左右。
上海在控制造价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进行轨道交通建设体制改革。2000年4月,上海市政府对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实行建设、管理、运营和监管四分开,对降低工程造价提供了制度保障。
(2)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公开招投标。所有的工程项目,包括土建和机电项目,全部实行市场化操作,通过公开市场招投标,引入竞争机制。实践证明这是降低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基本手段。
(3)加快机电设备国产化步伐。自从国家1999年实施国产化政策以来,通过十几年的实践,轨道交通国产化工作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轨道交通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车辆和设备产品的价格大幅度降低,对降低整个工程造价起了关键作用。
现代城市交通管理创新范文3
年初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奋力实施“五项攻坚”及奋战三季度活动,克服了经济形势严峻、目标高、压力大、任务重等现实困难,紧紧咬住攻坚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克难奋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前三个季度的各项目标任务。截至9月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2.2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6.8%,完成年度攻坚计划(下同)的75.6%;全口径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实现12.59亿元和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48.7%,分别完成计划的77.2%和78.5%;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4亿元,完成计划的67.5%;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实现62.7亿元,完成计划的78.4%;规模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实现290.8亿元和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7%和24.2%,分别完成计划的78.4%和75.2%;资质建筑业产值实现4.92亿元,同比增长30.5%,完成计划的7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2.3亿元,同比增长18.7%,完成计划的65.1%。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市计划,各项重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全市签约落地3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首家央企中航航空制动、首家港资企业集团以及修正药业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签约落地。二是项目建设成就显著。全市开工新建续建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90个,完成投资71.6亿元。其中,4月份集中开工项目26个。天之润饮品、特石英板材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药业等一批大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三是工业提速增效步伐加快。镍业、等重点企业运行平稳,、两大水泥产销两旺。通过开展“银企保”对接、产需衔接、集中解决问题协调会等活动,推动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16户企业已达到规模企业标准。铁矿、铁矿等一批双停企业启动生产,石墨深加工等一批技改扩能项目开工建设,并陆续建成投产。四是产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明城两个开发区完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项,收储土地115公顷;有色金属高新产业开发区启动建设,已完成了初步规划和项目谋划等工作;现代医药产业园和铸锻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一批产业项目已签约进驻并相继开工建设。五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粮食产量预测将稳定在80万吨水平。“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顺利开展,460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80%。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农民职业技能培训11.1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8.5万人次。六是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争取银行和省农发行融资贷款3亿元,目前已经到位2亿元。投资13.9亿元,实施了城市建设10项重点工程,前景路公铁立交桥、康庄路北延、永盛大路正式通车,东外环北段全线贯通,其余重点工程均完成年度工程量的80%以上。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145万平方米。七是民生事业显著改善。投资13亿元,实施了十件民生实事,“暖房子”改造、第二幼儿园、泥草房改造、廉租房建设等6件实事基本完成,教育园区、广电中心等工程均按计划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五七家属工”养老保险等工作顺利推进,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居全省前列,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同时,通过“五项攻坚”、“奋战三季度”和“三帮双促”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凝心聚力促发展,埋头苦干抓落实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社会安全稳定、和谐文明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总体看,我市前三季度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各企业合力攻坚、共同拼搏的结果,说明我市实施“五项攻坚”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成效也是非常明显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在座各位以及所有在“五项攻坚”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完成全年指标任务面临巨大困难。按照市要求,四季度我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还要完成87亿元(同比增长26.6%,净增18.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还要完成3.75亿元(同比增长51.4%,净增1.27亿元),地方级收入要完成2.33亿元(同比增长32.6%,净增5700万元),可以说任务异常艰巨。二是按照加快发展的要求,我市落地工业大项目数量还不多,在建项目进程不快,建成项目达产达效率不高,与各县市竞相发展的态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三是推进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还有很多困难。越到年底,困难越多,工程建设资金紧张和拆迁难度加大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化解。四是安全、稳定、等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这就需要全市上下进一步凝心聚力,进一步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为此,按照市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决战四季度”攻坚活动,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进一步推进工作落实,采取超常规举措,确保四季度及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一会儿,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讲四点意见:
一、全力打好经济发展攻坚战,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结合年度攻坚目标和前三个季度指标完成情况,四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要实现83.7亿元;全口径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实现3.75亿元和2.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实现17.3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实现87亿元和32亿元;资质建筑业产值实现2.0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7亿元。会前,办公室已将各项指标任务逐项按月、按属地、按行业及重点企业进行了细化分解,并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请各乡镇街区和相关部门对照各自任务和职责,层层抓好分解落实。
在具体工作上,要突出以下七项重点:
(一)继续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攻坚。决战四季度,招商引资是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实现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另一方面要深挖项目源,为明年招商引资奠定基础。全市上下,尤其是专业招商和重点招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招商意识,进一步落实招商责任,进一步加大招商措施,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再次掀起招商引资的工作热潮。一是全力掀起招商新。各产业招商推进组要立足产业发展,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组建小分队,有针对性攻关洽谈意向项目,搜集项目信息。四季度,各招商组要确保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个,达成投资意向项目5个以上。“两区一局”及各招商责任部门要配合市全力抓好定点招商工作,对“东博会”期间洽谈及前期梳理出的30个露头工业大项目,要重点跟踪推进。对中航航空制动、、修正药业、龙口伟业、金诺轴瓦等已签约落地的项目,要全力推动开工建设;对长春鼎翰药业、长春经开药业、东星集团电器柜、青岛纽泰汽车零部件、烟台新科钢格板、莱州亚通汽车冲压件等洽谈项目,要全力加快签约进程;对东湖实业、丛林集团、广州惠强等已露头项目,要精心组织洽谈推进。四季度,全市要确保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二是加快推进功能园区建设。四季度,要在统筹抓好、明城两个开发区建设基础上,重点推进铸锻、现代医药、有色金属三大功能园区建设。要加快完善园区规划编制,明确园区发展方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加大项目进园步伐,不断壮大园区实力。四季度,三大功能园区要分别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同时,要积极探索完善功能园区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为园区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10月末前完成有色金属高新产业园区运行体制机制调研工作,年底前完善到位并组织实施。三是统筹安排四季度招商引资工作。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五点:一要保持铸锻产业招商势头不松劲,将精力集中在山东烟台等重点区域,巩固招商成果,加快招商进程。二要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沟通。各相关部门要再做过细工作,主动联系,全力争取市各部门定点招商成果落户我市。三要充分发挥以商招商和商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力度,利用现有人脉,再联系一批商协会,结识一批能人,拓展招商触角,全力扩大以商招商成果和项目信息源。四要全面做好组织推动,市招商委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统筹安排部署四季度各项招商活动,及时调度督导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进行情况,促其全部走出去,确保四季度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五要严肃招商成果考核认定程序和内容,签约落地标准必须具备签订正式合同、公司注册完毕、征地选址结束三个条件,否则不算数;对于贴、靠、挂的项目,一律不予认定。
(二)继续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攻坚。狠抓项目建设,是确保我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确保新开工并建成投产一批项目。一是全力推进项目开工。对前期和“东博会”期间签约落地项目,要全力做好开工准备,加快推进开工步伐,、航空制动、密度板、金诺轴瓦及修正商务大厦等5个大项目要力争在11月20日前开工建设。二是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对豫龙防水、吉龙钢铁等33个在建重点项目,要倒排工期,加强施工组织和调度,抢时间、抢进度,确保年底前实现暖封闭,为冬季内部装修及设备安装创造条件;对娃哈哈乳制品、药业等20个年初确定建成投产项目,包保领导和部门要实行上门服务和现场办公,全力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其在11月底前实现试生产,年底前形成一定增量。11月中旬,市将组织联合检查组对各县市年初确定的竣工项目情况进行验收。市项目办要统筹安排,对年初确定的项目逐一落实建设进度,强化检查和调度,确保按计划、高质量圆满完成今年项目建设任务。三是全力做好项目谋划和争取工作。四季度是国家和省统筹明年盘子,下达项目和资金计划的关键时期。市发改、财政以及有对上争取任务的部门要加大对上沟通和争取力度,最大限度获得国家和省的支持。要充分把握上级投资重点和导向,加快完成5个投资10亿元、10个投资5亿元、30个投资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库建设并滚动实施,保证今后一个时期投资建设的连续性。
(三)继续抓好工业提速增效攻坚。提速增效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四季度,要立足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实际,切实加大工业提速增效力度,努力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一是全力抓好规模企业运行。各位市级领导和包保部门要按照年初工业提速增效方案的要求,全面深入包保的重点及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因企施策,着力解决企业生产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逐户落实增产计划,促进企业扩大产能,实现满负荷生产。二是着力盘活存量。前期,我们对两区近年来招商引资企业进行了全面梳理,共梳理停产半停产企业37户,这些企业的重组盘活、项目嫁接是四季度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工作的重点。近期,市政府将组织相关企业赴山东等地开展项目对接和推介活动,力争使一批双停企业寻找到合作伙伴,尽快恢复启动生产。两区、属地政府及各引进部门也要千方百计加强对外联系和推介,助推双停企业重组或联合,确保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全力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对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通过组织召开银企保对接、产销衔接,促其不断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四季度,力争使64户企业达到规模企业标准,并确保50%以上进入规模企业行列。
(四)继续全力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攻坚。四季度,在集中利用有效的建设时间,抓好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收尾的同时,着重抓好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一是加快城市建设10项重点工程建设进度。要一个工程一个工程地抓好落实。对主体完工的东外环北段、前景路公铁立交桥、康庄路北延、石城大街北延等工程,要加快完善后续工作,认真组织好检查验收,并抓紧完成工程决算;对正在建设的人民路扩建、永盛大路、石城大街北延、永昌大路、广电中心、绿地公园等工程要抓紧向前推进,确保按计划完成年度施工任务。同时,要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堵塞施工漏洞,确保工程质量。二是抓好房地产市场监管。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在建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在建工程入冬前实现主体封顶。对施工企业要加强用电、用火等安全监管,杜绝发生安全事故。要进一步强化房屋综合验收、预售等制度执行,对未达到“六同时”要求的一律不准交付使用,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三是全力抓好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及维护工作。要妥善做好重点路段交通划线、道路衔接点信号灯安装、高速公路引线安全标识设置等工作,继续做好现有道路坑槽修补、马路牙石更换及新建楼房临街人行道、小区硬化等工作,进一步加大市政设施管护力度,做到开发一块,跟进一块,建成一块。四是加强城市管理。要继续深化网格化管理,着力做好城市净化、亮化等工作,尤其要把冬季供热、清雪、生活垃圾清运、城市交通管理等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保证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实到位。要集中精力组织开展好为期一个月的“城市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全方位整治市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五)继续抓好服务业发展攻坚。服务业发展目前是我市经济建设中的短板,必须下大力气提升服务业规模和质量。四季度,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要加快天元宾馆、商贸城商务酒店等项目建设进度,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加快修正电子商务大厦、广润新生活广场等项目征地拆迁及前期手续办理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国贸商贸项目的可研论证,力争明年启动建设。四季度,要新生成限上商贸企业80户,并力争全部入库。二是加快推进吉高陆港物流园区项目建设步伐,完善开工前各项手续,力争年末前具备开工条件。三是全力做好莲花山旅游资源整合及对外招商工作,加快推进与烟台东星集团洽谈合作步伐,促其尽快达成合作意向。同时,加快启动莲花山冰雪旅游项目冬季运营准备工作。要加强区域合作,争取将旅游资源融入长吉长旅游热线,助推我市旅游业发展。四是探索总部经济大厦启动运行新机制,力争年末前建成并投入运营;加快引进金融、信息、等各类新型服务业态。四季度,要引进培育新型服务业态10户以上。
(六)继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四季度,要结合秋收和农民即将进入冬闲的实际,组织安排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一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的收尾工作。要统筹抓好示范村和提升村各项工程、园区建设及各项惠民工程的收尾工作,确保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同时要整理好相应档案资料备查。二是全力做好冬季农业生产工作。要抓好安全储粮仓建设和粮食收购准备工作,确保粮食增收;抓好各类冬季科技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抓好对外劳务输出,促进农民转移增收。三是抓好畜牧业和园艺特产业发展。抓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推动畜牧业加快发展;加快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不断壮大棚膜蔬菜产业规模。四是全力抓好秋季森林防火、防疫等工作,确保无重大森林火灾和疫情发生。
(七)继续抓好财税收入攻坚。当前,财税增收是我市面临的最紧迫、压力最大的工作。四季度,我们要将财税挖潜增收作为攻坚重点,保持积极态度,创新思维举措,加大税收专项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增加税收。一是细化任务,明确责任。进一步落实乡镇街区和财税部门税收工作责任,把税收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属地、重点企业、具体税种、税务分局及征管员,严明奖惩措施,保证税收任务全面完成。二是突破薄弱环节。凡是在前9个月有欠账的,要抓紧制定和落实弥补措施,确保按年初计划全额完成;对存在欠税和税源变化的企业,要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研究,一个税种一个税种地分析,及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对策,努力克服减收因素,加快税收入库进度。三是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税力度。要重点抓好矿产资源、交通运输、房屋租赁、餐饮服务等行业的税收整治。市综合治税办要切实发挥作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新机制,研究新举措,确保税收不跑不漏。四是加大总部经济落实力度。对前期引进落地的总部经济企业,要加快办理各项手续,努力增加税收。各乡镇街区和重点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年初下达的总部税收任务。五是切实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财政部门要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为全面完成四季度财税收入任务提供支撑。
借这次会议,我着重强调一下关于“企业一套表”改革的事。国家统计局决定“三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宿餐饮业和资质以上建筑业和房地产企业)企业从2011年统计年报和2012年定期统计报表开始,实施“企业一套表”制度改革。具体说,就是“三上”企业实行网络直报。省、市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统计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我市也进行了相应的安排,近期还将出台相应方案,推进此项改革的进行。希望各乡镇街区、各业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配合统计部门共同做好此项工作。当前要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各有关部门要配合统计部门完成对现有专业名录库比对和查验工作,并及时向统计部门提供基本单位变动相关资料;另一方面要超前谋划和安排好“三上”企业培育及入库工作,在会前下发的文件中已经明确了各乡镇街区培育规模工业和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企业的任务,要采取超常规举措,想千方、设百计,确保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年末前全部入库,确保全市四季度及今后各项经济指标报得出、不掉头。
二、全力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攻坚战,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今年全市民生民利事业投入大,项目多,工作任务重,更多成果将在四季度体现。全市上下及各级干部一定要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标,在打好经济发展攻坚战的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民生工作,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一是全面推进十件民生实事的有效落实。现在,有效工作时间已经不多了。各责任部门和单位都要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质量标准,加快推进尚未完成的民生实事的收尾工作。对于进展较慢的,要加大工作力度,利用四季度有效工作时间,确保按计划完成。年底前,第二幼儿园要建成投入使用,教育园区高中部要实现主体封闭,泥草房改造、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等各项工程都要按计划完成。
二是统筹安排好群众生活。继续抓好教育、卫生、文化、科技、就业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丰富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针对年终岁尾的季节性特点,组织开展好不同形式的扶贫帮困和送温暖活动,尤其要开展好“三帮两促”回头看活动,关于这项活动,一会我还要作重点安排。要通过纳入低保、临时救助、社会捐献等救助措施,切实保障好城乡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要认真组织实施好冬季供暖工作,及早做好供暖设备检修、煤炭储备等各项准备工作,切实保证按时开栓供热以及供热平稳运行;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动迁居民的回迁工作,对确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返迁的,要做好解释和安置工作,妥善安排好他们的生活;要加强市场监管和价格调控,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切实保障好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需要。
三是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安全稳定责任重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特别是在各项工作正向全年目标发起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更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要针对冬季安全生产的特点,继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活动,强化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建筑施工、校园、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尤其要抓好冬季道路交通、学生通勤车安全,坚决杜绝群死群伤事故发生;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深入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再下大力气集中化解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避免引发;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突出解决治安难点和热点问题,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努力为决战四季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深入组织开展“三帮双促”回头看活动
“三帮双促”活动开展以来,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创新举措,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民利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目前,全市已完成第一次集中走访活动,走访中现场解决实际问题376件,做好事1267件。走访带回和市交办各类问题2209件,现已办结2154件,办结率97.5%。同时,为困难党员捐助帮扶资金214.8万元,帮助党员群众协调创业资金5600万元,发展致富项目3500项,标兵村、先进村、达标村数量达到建制村总数的94%以上。
为进一步夯实前段活动成果,深化拓展活动内容,确保“三帮双促”活动取得实效。按照市的统一部署和我市的总体安排,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三帮双促”回头看活动,从现在开始利用一个月时间进行第二次集中走访,总结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机制,不断加以完善,努力构建推进创新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要在回头看中再察民情民意。要对第一次走访对象进行逐户回访,特别是对提出问题的群众要重点走访,看问题有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有没有“反弹”或“衍生”。同时,广泛征求走访对象的意见建议,及时掌握可能诱发矛盾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掌握不稳定信息,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通过真正深入了解掌握社情民意,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的放矢地推动工作落实。
二要在回头看中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解决好企业和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主要任务,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本部门能够解决的,要立即予以解决;涉及其它部门或多个部门的,要及时上报市“三帮扶”及“两访两促”办公室统一研究、统筹协调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建好工作台帐,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定期做好沟通联系,真正做到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声、事事有着落。
三要在回头看中建立长效机制。为确保活动的连续性、持久性,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走访情况,适时组织召开专题会,结合部门工作职责,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同时,对活动中行之有效、群众欢迎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认真总结,以完善制度、建立规程等形式,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要在回头看中做好考核评比。要研究制定“三帮双促”活动考评细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考核办法,对各部门、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严格考评。年末组织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活动中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要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宣传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扩大典型的影响力,努力在全市营造帮困解难、服务发展、促进和谐的良好氛围。
四、认真谋划好明年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