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运输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运输管理制度范文1
1.1优化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是财务管理制度的优化完善,提高经济效益应该作为交通运输企业的基本目标。在新经济形势影响下,要想切实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首先要经过财政部门将现有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优化完善财政部门管理制度。
1.2优化完善预算管理机制。与一般的生产企业不同的是,交通运输企业的产品会存在比较强的“溢出效应”,受益人有不确定性,所以,为了减少投资的开销确保企业的利益不受损,交通类的相关企业一定要改进预算管理的相关制度,并且为了确保相关预算运行制度的成效性及全面性,相关部门实行对预算核查与监督时必须要在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完成。
1.3优化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交通运输企业保证运行稳定的根本是资金供应的连续性,所以资金管理制度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强化,企业创建的资金管理制度既要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要加强企业筹资机制,从而提高资金供应的连续性,有利于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的降低。
1.4优化完善财务调节机制。对资金筹集和使用这方面,资金管理制度的优化完善提出了严格、高标准的要求。根据现在的市场机制和行业竞争条件,为了保证企业资本使用方面的稳定,必须要把系统全面的财务调节机制建立在企业内部,从而来提高企业资本的运营质量,为财务管理掌控企业资本提供有力保证。
二、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优化与完善
为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提供保障,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对于各个财务风险的防范。在财务管理中,风险管理和防范是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能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交通运输企业要从根本上加强风险意识,从思想上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关注度,在企业内创建财务风险合理的预警体系,为企业的各个重要决策提供保障,保证企业不会因为决策失误而牵涉到财务风险中。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媒介的优化与完善。在新经济的发展形势下,受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影响,要想切实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和优化,需要信息媒介的推动力量,要努力加快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扩大信息化投入的前提下,要在企业内部将财务管理系统建设成系统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系统。从根本上实现财务管理向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变,充分利用起财务信息系统对数据处理的三大特点(即高效性、准确性、及时性),从而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产品运输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物流运输;市场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7185
1引言
众所周知,企业开展经营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更高收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减少生产成本,通过降低產品售价来提高客户关注度。对于企业商品成本来说,其主要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营销成本等,如果一味地降低生产成本并不会取得价格优势,这就需要从运输成本出发,加强物流管理质量和效率,提高商品竞争力。
2企业物流管理概述
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正式营销前,需要将产品运输到各个地区,这就需要物流。从狭义企业物流管理层面分析,主要是指生产企业物流的整个流程,包括包装、存储、运输、配送等;从广义层面来说,也就是企业在日常物流管理中,对商品的运输过程,也就是企业产品回收和营销都是广义范畴。因此,想要强化企业物流管理质量,还需要从广义、狭义两个方面出发,从多个层面上实现物流管理的优化配置。
物流管理构成要素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其主要表现在:第一,运输。也就是将商品从一个地区运输到另一个地区。第二,存货。考虑到市场需求,需要对生产产品进行存货处理。第三,包装。通过商品包装是提高商品竞争力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包装可以有效吸引消费者眼光,不仅可以提高销售量,缩短资金周转期,这也是保障物流运输安全的重要渠道。第四,搬运。物流需要多个中转站,并且会采用铁路运输、陆路运输、航空运输相结合的方法,这就需要进行搬运。第五,流通加工。加强物流流通过程中的顺畅性,保证在指定时间将商品送到客户手上。第六,信息。在商品运输过程中需要对商品流通信息进行跟踪,并对物流运输进行协调。
3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1物流管理基础条件不完善
第一,物流运输网线不科学,很多企业在规划物流运输网线中,对物流工程缺乏应有的认识,一味地提高硬件设施建设,不仅无法充分发挥先进硬件的积极性,同时也无法保障物流运输的有效性。第二,物流管理缺乏人才。当今复合型人才需要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虽然当今高校中的物流专业非常多,但是所学知识过于理论化,与企业物流管理人才需求有出入,操作技能方面上还有待提升。第三,物流管理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这也是导致物流管理水平低下的主要因素。如果只是让物流管理部门全权管理,无法全面保证整个物流运输网的协调性,物流信息更新也存在滞后性,严重影响客户体验。
32物流管理理念滞后性
当今很多物流企业无法对一些偏远地区提供上门服务。但是近些年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发展尤为迅速,农村等偏远地区对各种商品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如果企业依然不扩大经营范围,缺乏管理理念创新,会导致很多市场资源丢失,将市场机遇拱手让给同行企业。再者,由于运输管理不当,导致运输货物损坏问题,甚至丢失包裹,这样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社会效益。
33缺乏健全的物流管理制度
当今我国企业正处于改革关键阶段,大部分企业的物流管理制度都有待完善。一旦物流管理制度缺乏约束力,就会导致物流管理工作开展中随意性较强,严重影响物流管理效率和质量。同时,物流管理作为市场经济下企业的一项特色工作,专业管理人才是提高物流管理质量中的一环,并且提供人才支持可以发挥管理制度作用。但是很多企业并不关注物流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导致物流管理制度也无法进一步完善。
34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从当今企业物流管理形式来看,大部分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人工方法,传统物流管理方法已经与信息时展相违背,在物流运输中的效率会大大降低。再者,很多企业没有对物流运输网进行优化布局,导致整个运输线路非常混乱、复杂,甚至会导致商品丢失或运输错误问题,并且货物的调配数据和统计数据也缺乏精准性,调动非常频繁严重影响物流管理水平。
4针对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由于物流管理问题会影响企业发展进程,这就需要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完善物流管理体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1树立先进物流管理理念,构建现代化物流管理系统
第一,树立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现代化物流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空间和时间位置移动,而是超越企业界限、提供客户服务质量的一项活动。第二,构建现代化物流管理系统,结合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包括经销商、分销商、提供商、顾客等众多利益,保证利益分配的均衡性,实现企业产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实现转移,从而满足当今“快餐时代”时发展要求。因此,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前提下,之后企业能够树立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构建现代化物流管理系统才能够推动企业物流管理健康发展。
42更新物流管理技术手段,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通过改进物流管理技术手段,走出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需要企业能够不断引入更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从而推动物流管理朝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提高物流运行水平和管理质量。基于此,需要企业从思想上重视物流信息化技术,将企业内部有限的人力资源投入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同时,需要配合物流管理信息存储工作构建数据库,让物流管理朝向数字化、代码化方向发展,从而为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不断加快企业物流管理网络化建设,通过网络管理平台自动实现信息数据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等,减少对人工劳力的依赖性。通过构建与现代化物流发展相匹配的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将网络信息平台传递到全国各个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绝大部分农村都具备网络),这样既可打破传统粗放式物流管理模式,同时也能够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
43完善物流管理制度,加强人才培养
现如今,随着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交通更加便利,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不仅局限于国内,同时也要与外企竞争。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物流管理制度,从国际角度加强企业自身的物流管理工作,结合当今物流管理制度现存问题,并结合行业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对物流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要求包装、装卸、运输、存储等各个环节都要以国际标准进行规定。当然,制定完善的制度离不开人才支持,这就需要企业面向社会公开引进人才,并且在企业内部制定培训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加强与当地高校合作,从而强化人才储备。
5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物流管理已经成为当今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从制度、人才、基础条件、技术等方面分析了企业物流管理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伟伟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营销(下),2017(9):57-58
[2]幸继承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14):53-54,57
[3]孙晓俊我国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3(20):74
[4]吴宜纯论我国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2017(10):14-16
[5]苏宇欣浅析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及未来发展远景[J].中国市场,2017(34).
产品运输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加强;铁路货车;安全检修;技术管理
1 我国铁路货车检修安全技术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不能切实有效地保障铁路货车运行的安全稳定
尽管我国的铁路使用历史和铁路发展时间都较为悠久,虽然货车制造技术趋于成熟,但铁路货车车型复杂,同一车型或配件型号规格繁多,技术标准不统一,不便掌握。铁路货车配件生产制造厂家配件生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国外发达国家所生产出的产品具有一定的质量差距,给我国的铁路行车埋下了安全隐患。又因为铁路货车运行过程中的运行品质不易于掌握,没有先进手段全程控制,给我国的铁路货车安全检修技术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所以我国铁路部门要不断完善检修技术管理工作,加强铁路货车安全检修技术水平,确保铁路列车的运行安全。
1.2 检修技术管理制度仍需完善
铁路货车检修制度是指在铁路货车检修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检修规则、秩序和规范,受检修从业人员共同遵守,约束着检修从业人员的行为。铁路货车检修制度可以不断发展演化,也可被重新架构。
在铁路运输行业内,货车是其中的重要载体,其运营行车状况对于铁路运输行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关系着铁路运输能力的高低。当前我国正在运营的货车有普货和专货两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铁路运载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货车的承载力也随之提高。但是我国现行的检修技术管理制度不能够很好的保障货车能够有条不絮的进行货物运输,这就对于我国的铁路货车安全检修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铁路货车检修人员的技术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检修人员切实履行好检修制度所规定的检修职责,确保铁路货车的行车安全。现阶段,我国采取厂修、段修两级定期检修和列检临修相结合的检修制度。日常检修是在铁路行车过程中的每一天都针对货车进行安全技术检查,确保对于货车故障问题的及时发展和处理,确保铁路货车的安全稳定形势。定期检修就是在规定的某一时间点所进行的厂修、段修、轴修以及辅修,由于对于货车检修部位的不同,其所使用的检修技术和检修手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障铁路货车的安全稳定运行。
但我国现行检修制度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车辆寿命内,检修次数多、检修时间长,货车车辆在取送、运停等环节中运用效率较低,且列检始终存在出工不出力,维修检查效率低的问题。二是车辆同一车种车辆,同一部位反复修理,各个车辆段都存在经验修的情况,同时造成车辆其他维修部位检查、检修不到位,带病运行车辆长时间运用后,才能发现故障,进行事后修理。三是铁路货车配件寿命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规章有关配件寿命管理期限定义不明确,阶段性实验配件过早纳入规章,之后没有规定使用寿命,给现场检修工作带来困难。四是检修制度体系缺乏连续性。存在技术管理时间断层,一个时期强调的技术要求,在下一个阶段内淡化了,给检修技术管理人员在处理一些老旧型车辆故障时,带来难度。五是铁路车辆行业以企业盈利为目的,为了实现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的企业目标,加强铁路运输的货运效率,简化作业现象时有发生。我国现行的检修管理制度没有纳入科学合理的人员调配规章,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没有实现每一位技术检修员工的最大价值。
1.3 铁路货车安全检修技术管理意识与当前铁路行业主形势不尽一致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多数技术管理人员只是注重运载能力、运量及运行速度不断提升,对铁路运输形势变化估计不足。我区为原为煤炭运输大区,在经济转型的新时期内,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使得货运量减少,给铁路货车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技术管理人员必须提前入手,合理调整各区段运量,避免造成货流不平衡、空车运行系数上升的现象,保证货车车辆运行品质稳定。
货车安全检修管理制度与当前发展的不协调区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检修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在实际的检修过程中,检修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这与我国的铁路运输发现现状是不协调的。例如当货运强度较大时,理应减少货车定期检修的时间间隔,但是在管理制度的规定下,其时间间隔是不变的,缺乏变通性。第二,在我国现行的货车的安全检修管理制度下,检修维护成本较高,不符合我国铁路行业的持续发展要求。在对货车进行安全检修管理时,需要去特定地点进行检修,而且检修所需的专业性配件是在特定地点进行制造的,这就造成了货车检修中检修成本和检修时间的增加,极大的影响我国铁路货车安全检修的工作效率。
2 加强铁路货车安全检修技术管理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在充分考虑我国铁路货车安全检修技术的水平基础上,要想切实的加强铁路货车安全检修技术管理工作,就需要积极的从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中吸取经验,不断的建立完善我国货车安全检修技术的管理工作。
2.1 进一步完善铁路货车安全检修技术管理制度
通过对于国外先进铁路货车检修制度的学习,为了进一步降低我国的车辆检修成本,就需要对于我国目前的铁路货车安全检修技术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实现货车检修的计划维修理念,加快整体管理系统的优化转型,引进专业的铁路货车安全检修技术管理制度人才,帮助铁路企业实现对于货车安全检修技术的科学管理,保障铁路货车行车的安全稳定。例如通过对于美国铁路货车检修技术管理中关于检修人员的科学分工调配规章学习,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制定出符合我国铁路货车运营现状的人员调配规章,不断完善我国的货车安全检修技术管理制度。
2.2 以提高货车运营的安全可靠为重点,提高检修技术
在任何一个国家,铁路货车运营的安全可靠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与制造车辆所使用零部件的质量安全以及制造车辆所使用的技术条件,这恰恰也是我国制造列车所缺乏的,再加上我国后期的安全检修技术环节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造成了我国铁路货运的运营安全可靠性降低。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切实的以提高货车运营的安全可靠为重点,加强我国铁路制造车辆的安全质量,提高我国铁路检修工作人员的检修技术,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对于我国的铁路货运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培养引进工作经验丰富的安全检修人员,实现铁路货运行业总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检修技术,保障我国铁路货车的行车安全。例如引进国外从事铁路货车检修的高级工程师对我国的检修工学人员进行为期1月的培训学习,学习国外的先进检修技术,实现货车运行的安全可靠。
3 结语
总而言之,铁路运输作为我国货物运输的主要途径,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十分突出的,为了实现铁路货物运输的更大作用,加强铁路货车的安全检修技术管理,提高铁路货车的安全运行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当前我国铁路货车安全检修技术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关于如何加强铁路货车安全检修技术管理工作的对策及措施,希望为以后的铁路货车安全检修技术管理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韩跃伟.铁路货车用醇酸漆的常见漆膜问题及其防止方法[J].现代涂料与涂装,2011(11).
[2]刘兴红,杨鸣,徐五一,王爱民,曹卫,刘映安.新型重载铁路货车涂装防腐设计技术概论[J].现代涂料与涂装,2011(03).
产品运输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木材检验;管理措施;方法
当前,国有森工企业正面临木材产量逐年大幅调减,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有限的木材资源利用率,提升木材产品质量,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木材产品销售收入是摆在森工企业面前的一大课题。为此,制定较为规范的木材检验管理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必要手段。下面就森工企业木材检验管理措施与方法分析如下:
1 强化木材产品的前期检验管理
1.1做好木材检验员岗前技术培训工作 木材生产季节性较强,大多为野外工作,且作业点分散。为有效杜绝木材资源的损失浪费,在木材生产开始之前,必须对林场(所)及贮木场的木材检验员、量材员及油锯手进行岗前专业技能培训,经严格的技术考核后,合格者方能持证上岗。
1.2做好木材产品质量检查与抽查工作 在木材生产流通过程中,要定期与不定期对经检验的木材产品进行检查与抽查,一旦出现木材产品质量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避免出现木材产品损失浪费现象。
1.3木材检验工作管理者的人文关怀 由于木材检验多在寒冷冬季进行,木材检验员的野外工作条件极为艰苦,他们顶风雪,战严寒,默默地为企业作贡献,为此,领导应给予生产一线的检验人员最人性化的关怀,关心他们的疾苦,对有困难的职工,给予必要的帮助,发给他们必要的福利待遇,让检验员感到企业的温暖、领导者的关怀,从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4细化考核指标,实现绩效工资 对木材检验工作应该细化其考核指标,实行计件和奖励相结合的绩效工资制度,实行多劳多得、干好多得的按劳按质分配原则,以提升木材检验员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充分发挥木材检验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木材产品检验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1规范各项规章制度 木材检验工作是木材生产流通领域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只有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依照规则办事,才能保证在检验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才能具体体现木材检验工作的公平与公正。
2.2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木材检验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在检验中做到“材尽其用”,就必须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检验人员要深入学习木材检验专业知识,精通各项木材检验业务,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所检验的木材产品质量,促进企业木材销售收入最大化。
2.3提高木材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有人说:“挣钱不挣钱,全在检尺员。”也就是说木材产品从山场运到贮木场直至销售的每一环节的工资支付及收入多少均以检验员的这本账为准。由此,就有了一些投机取巧的人,用物质和金钱来贿赂检验人员,损失国家和企业利益,使自己得到好处。所以,要加强对检验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要培养其大公无私、艰苦奉献的精神,以此杜绝木材检验工作中腐败行为和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
3 加强木材入国库时的检验工作的管理
原木产品运到贮木场即进入了国库,要在每一根原木的断面上准确注明能充分体现出这根原木的检尺径和等级标记,做到每一根原木的尺寸检量和等级评定都符合木材检验标准的规定,并做到按楞设卡,账货相符。
4 加强木材检验工作中销售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产品运输管理制度范文5
一、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意义
企业的经济收益关乎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一个各项制度完善的企业必定有属于本企业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成本控制是企业效益最大化的保障,不仅仅能提高市场竞争力,还能使得商品的经济收益增加。把企业的生产成本、制造成本以及原料成本控制到较低水平,用节省的部分分红给对企业有贡献的员工,使得企业商品质量得到保证。专业化的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体制也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制度化。但企业成本控制仍然出现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针对这些问题,以有效的手段合理解决,对企业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
二、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的管理制度仍不够完善,依旧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便是企业内部出现的种种问题:
1.成本控制体制存在缺陷
许多企业对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不够重视,走程序化。他们只根据公司内部的规定对产品进行照例的检查,许多环节容易出现漏洞:比如说在原料价格的核查中,只依照国家或政府规定的原料价格,而很少做市场调研,真正深入了解市场动向,这是一个极大的弊端。企业管理制度对成本控制至关重要,要想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逐渐上升,必须深入落实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成本控制制度。
2.缺乏预见性
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通常是在产品出售前,这一阶段对产品的成本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进行控制,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对成本控制不利。企业应从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便对产品成本进行估算、预测,以减少后期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在产品生产的每一阶段对产品的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对增加企业的收入至关重要。
3.着重于眼前利益
大部分企业不能进行长远打算,而只看重于眼前利益,这是极不明智之举。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大都考虑的是短期成本的降低和经济的收益,而没有制定长期的成本控制体制。企业在社会中发展,如果只看中眼前利益或只对某些产品进行成本控制将会对企业大大不利。
4.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分工协调问题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相互之间协调不恰当,也给增加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成本的合理控制离不开各部门的统一协调,然而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只能做好份内之事,对于部门间的协调来说却无从下手。企业内部的部门分工管理方面漏洞百出,理所当然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各部门虽然分工不一致,但目标相同,便是为企业创造利益。因此,应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使各部门互帮互助,为企业创收。
三、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解决策略
1.结合企业,完善管理体制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将会大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完善企业管理制度,首先应该让每一个员工了解自己的使命,让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成为每一个员工的首要任务,然后约束自己,为企业的发展献力。另外,要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分工明确且相互协调,不仅仅可以节约时间,又能打造精品,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在企业内部,制定符合企业发展动向的管理体制,将会创造企业利益,使企业立足社会、扎根社会。
2.用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操作
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造成原料的浪费,而加工人员的技术也一定程度的影响着产品质量,在这两种现象的驱使下,机械化生产在企业生产中占据重要作用。机械化生产避免了人为因素,不会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从长远看,企业把聘用加工人员的费用用来购买加工设备,既可以保证质量,又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成本。
3.从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
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和销售。在采购时,要注意采购的时间和采购的价格,在进行购买时,应该做好市场调研,选择性价比高的厂家进行采购。在采购时,还应注意以劣替优的出现;在运输中,不能马马虎虎的随便运输,应根据产品的性能,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在产品的储存过程中,应根据产品的保质期限、储存条件进行合理的贮存,避免产品变质,影响使用;在销售时,要根据产品的特征选择合适的销售手段,避免盲目的选择多渠道途径,一味地为了售出产品而不计后果。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这些手段将会使企业成本大大降低。
4.从产品的构成降低成本
产品的构成便是原料,原料成本的控制在企业成本中占据很大比例。一些黑心的商贩和企业管理者经常为了个人利益,把劣质产品引入,最后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在生产产品过程中,产品的原料购买是首要的环节,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原料进行调查、分析,防止有人以公谋私。此外,采购者应该按设计图纸和产品需要进行量的限制,防止多采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采购过程中应该准确的记录原料的信息,防止在核对时无所依据。这种系统性的进行原料的审核和核对,有利于企业对原料问题的解决,也防止了不法之人的有机可乘,能够规范产品原料出现的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料浪费、成本增加的问题。
产品运输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上海局集团公司;铁路;运输收入;监管体系;构建;策略
近些年,在铁路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目标任务,深化“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推进铁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高速铁路网规模扩大,运输能力逐步增强,客货运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运输收入总量不断增大,对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系统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不断完善财会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行为[1],推进业财深度融合,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内容重要组成部分,亟待通过加强运输收入监管实现管理有序、风险可控。为此,结合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局集团公司”)铁路运输收入监管体系构建实际,探讨规范运输收入管理行为、实现运输收入全过程监督管理。
1上海局集团公司铁路运输收入监管体系构建现状分析
目前,上海局集团公司确立由大局向强局转型发展目标,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运输收入监管体系,既有助于达到外延扩大生产和提高效益的目的,更有利于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和提升经营品质。随着铁路网的快速扩充、高密度新线新站投入运营、合资铁路增多、高速铁路列车等运输产品投向市场,运输收入增长强劲[2],管理跨度增大,运输收入监管体系需要适应新形势,在完善制度、信息化手段等方面补强夯实,切实提高运输收入监管体系的可靠性和时效性。1.1明确运输收入监管体系构建原则。从运输收入管理的历史看,为适应上海局集团公司运输经营发展,采取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等方法,对与客货票据、进款资金安全可靠性有直接联系的所有作业方法和程序等流程进行控制。随着运输经营改革的深入发展,运输收入监管需要向监管体系化转变,加强对运输收入核收、列账、汇缴全过程和预算、资金、票据、监管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安全可靠、运作规范。运输收入监管体系构建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运输收入监管体系需要涵盖运输收入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涉及到的客货运各项业务和有关岗位,立足运输收入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研究,构建完备的监控体系,促进各个环节相互牵制、有效制衡,形成闭环[3]。(2)基础建设原则。运输收入流程监管应该渗透到运输收入管理机制中,要以运输收入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为目标,从制度建设、责任落实、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构筑起收入管理制度的牢固基础。(3)动态管理原则。完善运输收入监管体系,遵循运输收入效益原则,以切实可行的监管手段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充分把握运输收入工作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提出监管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内容。1.2构建运输收入监管组织体系。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部门采取内部审核、会计核算、实地稽查的方法,对运输收入资金运动及运输收入实现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铁路运输收入的正确核收和完整上缴[4]。由于运输收入组织形式分散,核算形式复杂,政策性强且规定多,需要建立统一决策、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组织管理体系。统一决策内容为:客货运规章管理、客货运运价浮动管理、运输收入预算编制下达、收入清算信息比对。运输、客运、货运、计划统计、财务(收入)部等按照部门监督管理职责提出审核意见,由收入监管部门归口梳理,进行各种收入管理行为规范,保证对每一运输收入管理事项的处理,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约束机制。1.3优化运输收入监管体系流程。(1)完善各管理层面监管制度。运输收入管理涉及营业站(列车)、站段到集团公司等多个层面,各个环节,从源点出发,完善各级管理层面监管,形成闭环。①客货运营业站和列车班组重点把握运输收入的核收、结账、存行、上汇和票据领发、登销等环节上的制度建设,严格卡控措施、落实内部控制责任。②车务站段强化对所辖营业单位各项收入管理制度的检查和监督,严把票据资金安全关,推进运输收入信息化建设,构筑稳固的管理基础[5]。③铁路局集团公司牵头负责全局的运输收入监管,明确相关部门管理责任,及时解决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建立和完善资金账户、票据印发、债权债务、审核和稽查等方面的收入管理制度,打造从源头开始的闭环控防系统。(2)把控运输收入监管关键流程。运输收入监管的主要内容是伴随着客货运业务产生的资金流、票据流、信息流的全过程动态。①运输生产系统提供的接口数据合规性。②资金、票据的原始信息和凭证的完整性,对收入实现过程监管的规范性。③工作标准的统一性,明确统一收入监管运用的规则,对全路统一的软件,在技术上严格监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从票据到资金再到信息管理,形成依法合规的运输收入监管体系,实现运输收入的主动监管、全面监管及过程审核和监管[4]。1.4建立运输收入监管体系信息系统。由于单户进款金额越来越大,进款结算支付手段多样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经营网点越来越多,外部环境变化等,对运输收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1]。由于客货运输的实时性、服务要求的透明性,使运输收入监管的互动性更高,不仅需要完善的运输收入监管体系的支撑,而且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中,加快构建运输收入监管体系信息系统,对传统的运输收入监管带来根本性的变革,达到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提高运输收入管理效率的目的,实现运输收入管理流程的程序化。因此,整合运输收入管理子系统的基础上,建立铁路运输收入监管系统,将关键的业务流程和环节交由信息系统控制,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提高收入管理效率,使铁路运输各项资源得到有效配置[6]。铁路运输收入监管体系信息系统如图1所示。
2铁路运输收入监管体系构建策略分析
在运输收入监管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运输收入管理部门的责权利,健全完善收入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实施。2.1完善运输收入管理制度。随着铁路发展的不断深入,应通过对运输收入业务流程梳理,特别是针对电子支付和自动业务办理系统对运输收入管理各环节带来的变化,优化调整相应的运输收入业务流程,确保流程各环节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衔接。①完善运输收入管理体系。集团公司、站段、客货营业单位应明确运输收入管理机构,设置相互牵制和监督的工作岗位,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收入专业人员。②完善运输收入制度体系。从运输收入管理的各个层面和关联环节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完备的运输收入管理制度体系,做到完整、严密,消除制度盲区盲点。③完善运输收入责任体系。建立1套科学有效的责任保障体系,明确运输收入工作岗位、工作权限和责任范围,加强运输收入考核监督,有效制止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行为,确保各项制度有效实施。2.2开发运输收入监管体系信息系统。(1)建立运输收入进款资金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梳理整合铁路财务核算系统、铁路运输收入信息管理系统及铁路账户系统等信息,构建铁路运输收入资金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上海局集团公司运输收入资金动态信息化监管,为上海局集团公司、站段进款资金风险管理提供有效技术手段,主要做法如下:①通过对车站列账的管理与审核,动态发现车站资金迟交等存缴过程中的风险。②建立起工商、建设、中国、农业等银行与集团公司铁路运输收入有关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通道,实现动态监控上汇金额及频次,监控资金流转风险。③通过对流转额表和债权债务的监控,实现在途资金和银行存款信息监管,提高车站流转额表的审核效率和质量,实现运输收入进款风险信息化管理,有效防范运输进款资金风险[7]。(2)拓展运输收入票据管理系统功能。充分运用铁路办公网的优势,为收入管理部门、铁路印刷公司、合资公司、客货营业站提供协同作业平台。通过利用现有运输收入票据管理系统的功能,开发运输票据供应信息系统,实现对票据供应业务的自动辅助控制,达到压缩管理环节,监控票据供应动态,防范票据供应风险,监督票据供应流转全过程,监管印制票据费用的支付,压缩车站票据库存量,提高劳动效率和劳动精度。实现车站、集团公司、其他铁路运输企业、印刷公司的信息共享,对票据管理的部分流程可以扫码追踪,方便各方掌控票据供应情况。对印票、派单、发放工作进行1码通识、自动化管理,收入管理部门、铁路印刷公司高效协同作业,提高票据生产管理效率。(3)共享运输收入业务监管信息系统。提供集团公司审核人员、直属站段、营业站系统作业的平台,通过智能化的数据筛查,提炼审核需要的关键数据,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主要涵盖业务:①对客运退废票业务的合规性检查提供数据及算法支撑,提高人工核查精准度。②对车站核收的若干杂费项目业务,主要是车站核收的路产专用线使用费、场地租金等杂费的核收流程进行自动监管管理。③对运价下浮等依据协议开展的货运运输业务,进行契约履行情况的自动考核,并辅助进行后续环节的处理,形成运价下浮运量考核工作的闭环管理。④辅助审核人员对各营业站段产生的业务问题进行督办整改,形成相关业务的无纸化闭环管理。⑤按照上述业务数据的处理结果,统计分析集团公司各营业站段的收入核算业务的工作质量,作为考核和激励的依据,为上海局集团公司各级收入管理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收入监管手段。2.3加强各系统间数据信息共享。铁路运输生产信息系统为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大量源点信息,包括客票、货票、运杂费、军运、包裹等原始数据,而运杂费作为运输收入监管的重点内容,主要来源于机务、车辆、列车、十八点统计等系统信息,铁路运输收入管理信息系统生成了运输收入核算信息和运输进款、清算、票据管理的信息。从运输收入监管的角度,应对铁路运输生产相关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加强数据信息交换,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8]。另外,铁路运输收入监管体系还应把与运输收入管理关联的信息系统作为事前监管的有效途径,运输收入监管体系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测试运行前,需要通过收入部门对各系统准确性、有效性进行测试验收,确保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精准有效[1],做好联合监管,促进数据共享开放支撑。同时,收入管理各子系统间更应加强数据共享,挖掘数据潜力,规范数据管理,提高运输收入信息利用率。2.4搭建运输收入监管交流平台。铁路运输收入监管体系建设应随着国家财经法规的修订、铁路运输管理体制的改革、铁路财务管理制度的变革和铁路运输组织方式的改进而不断创新。运输收入监管体系构建要不断适应铁路发展新的形势,通过运用最新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理论[3],紧密联系铁路运输生产实际,围绕运输收入监管体系目标,搭建运输收入监管交流平台,通过对运输收入全过程的跟踪监督,检查运输收入监管体系的构建、创新、责任落实等情况,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新对策措施,确保监管到位,不断推进运输收入监管体系的成熟与完善。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