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校企合作;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目前辅导员在进入企业实地走访和对学生进行管理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做借鉴,运用原有的方法进行管理,会影响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总结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独立学院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挑战
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思想变化复杂,情绪受身边环境影响更加明显。给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新难度。繁杂、单调的工作取代了丰富的校园生活,学生容易出现烦躁,身体不适应等状况;当今学生普遍眼高手低,当期望与现实反差较大时,就会出现情绪低落、行为反常、消极怠工等现象。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我们有必要对学生从思想上进行疏通,使学生能客观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正确应对身边环境的转变。
(二)安全问题愈发凸出
学生的安全问题是该项目面临的最大的挑战:(1)车间生产安全操作隐患。学校和企业把学生安排到基层一线岗位提高实践能力,这样就容出现安全事故。(2)生活交通安全隐患。学生大都处在22-25岁爱玩的年龄,在下班后去玩,会带来交通、饮食方面的安全隐患。
(三)学生实践、总结、升华的能力薄弱
首先,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的理论学习氛围不如学校,学生回到宿舍只有少数人对实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大多数都是倒头大睡,错过了提炼升华的最好阶段。其次,学习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企业要利用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来设置培养计划。再次,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到企业实习被动学习,学习目标模糊。
(四)企业对学生的过程管理需要在辅导员配合下不断完善
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必然希望学生能够尽早融入企业中。因而,辅导员需要积极主动了解企业文化和特点。一方面要与企业进行沟通,以积极地心态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辅导员需要与企业的管理人员保持联系,了解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工作进展情况,并代表学生对企业不合理的地方发声,进而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我通过对合作企业的走访,以深圳腾盛工业设备有限公司为蓝本,前后共历时2年的时间,去企业后与学生同吃住,同上下班。关注学生实习初期、中期、后期、毕业就业后的心态变化,结合自身经验将遇到问题的思考罗列出以下几点,仅供参考学习。
二、学生实习前后遇到的问题
一是辅导员对校企合作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学生能否接受企业,校企联合培养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辅导员起着重要的纽带关系。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如果辅导员对政策了解不足,对校企合作认识不到位,那么对学生的动员和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打折扣,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出现被动局面。
二是辅导员在学生专业方向和职业认知水平上参差不齐。首先,由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较年轻,大部分跟自己专业不想关,不了解学生今后专业发展趋势。在学生实习期内不能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第二,辅导员能力参差不齐,在遇到学生情绪波动较大时不能很好地处理企业与学生的关系,桥梁纽带的作用不明显。
三是制度建设不完善。首先,职责不明。目前各系做校企联合培养利用当届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动员,对校企合作模式下职责的规定没有明确的细化,各个系部目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个人承担着学生管理的全部工作。除了要应对日常班级管理,还要处理本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而与实习学生、用人单位沟通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激励才更容易调动辅导员参与校企工作的积极性。
三、辅导员在校企合作中开展工作的有效措施
第一,加强责任意识。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如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遇到一位负责的辅导员,将会对他人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辅导员,要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抓好企业内部班委培养选拔工作。班委是所有团队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企业里选好班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态度,并将学生信息传达给企业,方便企业对优秀学生的选拔。
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范文2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是指学校制定和实施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被师生所认同和接受,导致制度效率低下,甚至产生负功能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教学组织松散化、教学工作边缘化和教学研究原子化三个方面;制度文本与教师期待错位、制度表达与制度实践背离、制度稳定与制度变革矛盾、依附资源与契约资源分异是其产生的原因;保证制度文本合法性、制度执行适当性、制度变迁连续性、制度资源匹配性是其消解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教学管理 管理制度 合法性危机
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很多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也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但是,深入研究发现,这些制度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仍然陷入重重困境[1]。那么,为什么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没有发挥提高教学质量应有的效力呢?很多学者从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执行力和科学性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相关研究。根据新制度主义的观点,作为一种制度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想在实施过程中获得应有效力,其本身首先要获得制度相关客体/主体的认同和接受,取得应有的合法性,否则就会陷入合法性危机,影响制度实施效果。本文从制度合法性角度,探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内涵、表现、原因及消解问题,以期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一、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内涵
马克思・韦伯最早从行政管理角度阐述了合法性概念,并认为合法性是习俗、利益关系等纯粹情绪动机或纯粹价值合乎理性的动机之外,统治得以巩固、稳定的不可或缺的更为重要的资源[2]。按照韦伯的观点,合法性既包括适合法律法规要求,也包括适合社会文化习俗要求,还包括适合重要人物的要求。制度合法性本质上是指制度在社会上或组织中获得了公众的广泛认同。学校管理制度的合法性指学校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对学校管理制度发自内心的认同程度[3]。制度合法性危机与制度合法性相对应,是指由于公众对已颁布的管理制度产生了认同危机导致其难以有效地贯彻落实的一种现象,包括理性认同危机和情感认同危机两个层面。理性认同危机具体可分为手段危机、主体危机、价值危机、程序危机,其决定了制度“合不合法”的问题;情感认同危机则指利益相关者在心理、情感上对制度的认同危机,其决定了制度“有无效果”的问题。一般很难区分认同危机是在理性层面还是在感性层面,人们大多只关注对某一制度一个总体认同程度。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是指学校制定和实施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被师生所认同和接受,导致制度效率低下,甚至产生负功能的现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可以表现在单一的某个规章或条款上,也可以表现在一整套教学管理体系上。由于内心没有真正认同和接受,利益相关者往往对教学管理制度采取消极接受或策略化遵守行为,这导致制度表面上仍在运行,而实质上已名存实亡。
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表现
1.教学组织松散化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危机首先表现为教师对其“口服心不服”或“口不服心也不服”等行为上,在具体形式上就表现为组织“松散现象”的此起彼伏,随处可见。如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关系,隔阂逐渐增大;教学管理干部与普通教师之间彼此对立,彼此相互指责;二级部门之间各自为阵,以局部利益为重,缺乏有效的合作;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相互埋怨,缺乏默契与合作。这种长期的组织松散问题最终必然导致组织“离心离德”,内部凝聚力下降,师资队伍不稳定,有利于学校基本职能发挥和教学质量提高的良好育人环境难以营造,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和共享价值观难以形成。
2.教学工作边缘化
从内心里没有认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教学管理相关制度,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情感越来越少,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副业,且慢慢习以为常或理所当然。虽然很多学校制定了像《教师教学规程》、《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规范》之类的教学基本制度,对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范,可是照本宣科、随便对付的课堂教学仍然很常见,教学工作逐渐被边缘化。学校的教学管理队伍虽然日益庞大,但敷衍了事,不务正业的“懒政”现象也比较普遍,把教学管理工作也逐步边缘化了。由于缺乏实质上的工作重心,学校内部的教师与教学管理者之间的相互指责和埋怨越来越多。
3.教学研究原子化
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显性知识的迅速传播和隐性经验的明晰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由于教学管理制度僵化,学校教师被迫独立地从事着机械重复的劳动,观念封闭,视野狭窄,只能关注眼前和局部利益。例如,现在许多学校实施以工厂理念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促使教师把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仅仅当作获取“工分”的一种手段,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研究机制难以形成。普通教师很难对学校管理制度及管理者的行为产生影响,而往往以容忍、冷漠、被动方式来表达其态度,无法体验到教学工作的乐趣及教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在教学研究和投入上的这种对制度的消极态度影响了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原因
1.制度制定:制度文本与教师期待错位
获得合法性的制度必须保持适度灵活性,体现服务于师生的价值取向,保证程序上公开公正,机会上平等地对待不同利益相关者。根据合法性要求,学校现有的很多教学管理制度本身质量较低。具体表现在:(1)程序危机。制度在制定时没有坚持程序上的公开公正,往往缺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过程,忽视教师的参与。(2)利益危机。制度常常为部分利益集团所左右,利益和资源分配方案偏向部分利益相关者,广大教师的合法利益经常受损。(3)价值危机。很多制度坚持消极的x理论假设,在价值上固守控制思维,抛弃了服务师生的管理价值取向,管理的机械化和考核的过度量化使教学管理制度也从“促进教师工作的强有力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的极可怕的魔杖”[4]。(4)规范危机。一些学校把教师教学活动的整齐划一和一致规范作为教学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在管理过程中要求一种绝对的规范性,这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这些制度在程序、利益、价值和规范上的不合理性会引起教师的反感和厌倦,与教师内心期待发生极大错位。
2.制度执行:制度表达与制度实践背离
制度执行和扩散是利益相关者不断互动博弈的动态过程,其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1)人情危机。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因照顾某些人情关系,而妥协退让,因人而异,执行不到位。(2)妥协危机。制度既是约束行动者的规则,也是激发行动者的使能器,因此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既要约束行动者的行动范围,也会受到多方行动者谈判妥协的影响。(3)竞争危机。由于当前学校组织边界受到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侵蚀,学校越来越行政化、庸俗化和物质化,教学中心地位日益受到多方力量的挑战,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自然也受到来自与社团活动、社会服务活动和科研活动等方面制度的竞争。(4)道德危机。按照制度的本源表达,学校管理者应是营造良好制度环境的主体而不是获取制度利益的主体。但是由于利己主义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管理者往往利用信息优势钻制度“漏洞”,管理者与教师界限的模糊也很会使教学管理人员集“裁判员”与“运动员”身份于一身,利用双重身份实施败德行为。因此,现实中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受到人情、竞争、妥协及道德危机的影响,制度的本源表达和制度的实践效果往往相背离。
3.制度变迁:制度稳定与制度变革矛盾
教学管理制度需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才能为教师教学活动和行为选择提供相对稳定的预期,增强教师对教学管理制度的信念认同。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教学内外部环境经常性的急剧变革,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调整相当频繁,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必然导致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缺乏稳定的预期和认同。
4.制度资源:依附资源与契约资源分异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之所以能够被广大师生所接受、认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学校管理者拥有相当丰厚的合法性资源[5]。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物质激励措施开始在学校管理中越来越普遍化,同时教师与学校间的依附关系转变为契约关系,教师流动、离职现象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而目前学校的规章制度依然是以数字量化资源和身份依附资源为基础。由于精神激励法所能发挥的作用越发有限,学校过度依赖物质激励。因此,现实中教师-学校关系的变化导致制度实施资源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但制度实施理念和方式仍然固守传统,这必然导致制度在实施过程遇到抵制。
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合法性危机的消解
1.理念转变:保证制度文本的合法性
现代教学管理必须适应世界教育发展新形势,用基于知识经济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替代基于工业模式的传统教育管理理念;从传统的基于控制主义的监控思维向基于互动主义的服务思维转变,明确服务于师生教与学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宗旨;从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专制式制度制订程序向上下互动的双向式、民主式制度制订程序转变,保证制度决策的公开透明性;在坚持师生利益第一的基础上,从以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为主导转向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各方合理利益的诉求;以人为本,从过分强调教学管理规范的效率性和统一性向适度保持教学管理的灵活性与和谐性转变。
2.决策变革:保证制度执行的适当性
很多学校在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时,由于过度集权,有关制度利益的决策权实质上多数掌握在个别重要的人物,如校长、副校长和教务长等人身上。决策权的过度集中降低了制度执行过程对人情、妥协、竞争和败德等行为侵蚀和影响的抵抗能力。因此,学校在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时,还必须设计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体系和教学管理民主决策机制,保证教学管理人员在制度执行中从人治管理转变为法治管理,从全能管理转变为有限管理,从权力管理转变为责任管理,从人治手段转为法治手段,真正实现教学管理行为的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强化制度执行效果。
3.变革引领:保证制度变迁的连续性
中国正经历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的重大转型,为适应全球竞争需求,国家层面的教育教学频繁改革和科学技术推动的教学理念及手段急剧变革已是新时期我国面临的新常态。在外部制度和技术环境的强大压力下,学校内部的各种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的调整也就不可避免。为了保持教学管理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和预期性,学校必须加强调查研究,认识教学管理变革的新常态,提高变革预见性,不是被动适应管理变革,而是主动引领管理变革;通过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保证内部教学秩序和机构的相对稳定性;使教学管理制度变革从激进式向渐进式、从集权方式向民主方式、从断裂式向连续性、从单一调整向体系优化转变。
4.环境优化:保证制度资源的匹配性
由于政治、经济体制等大制度环境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与身份依附关系相关的教学管理硬性合法性资源的合法性效力正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逐渐丧失。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现代治理能力及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学校必须不断建构和优化内外部制度环境,从重物理环境向重文化环境转变,在制定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规制性制度的同时,更要加强良好的价值观念、信念体系、认知模式的建立与典型化,重视规范性制度和文化-认知性制度等正式或非正式制度的补充和调节作用,强化软性合法性资源的构建与管理,实现软硬资源的合理匹配和相互补充。
参考文献
[1] 张富安,靳敏.崇尚教学学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现实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
[2] 余华.管理主义合法性危机的反思与超越[J].求索,2008(7).
[3] 曹云亮.高校管理制度合法危机现象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2(4).
[4] 包德鹏.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学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建[J].教学与管理,2004(4).
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加拿大;大学教育;自主学习;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259-03
加拿大的大学教育非常发达,有300多年的历史,素以严谨著称,它融英国教育的一丝不苟和美国教育的灵活于一体,教育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于2012年至2013年期间,走访了加拿大多伦多周边地区的一些著名大学,如多伦多大学、约克大学、滑铁卢大学、瑞尔森大学等。通过实地考察,与国外教授以及其他访问学者的交流,对整个加拿大的高等院校教育有了大体的了解。下面,将从校园设施环境、本科生以及研究生能力培养几个方面对加拿大大学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进行观察与思考。
一、完备的校园设施环境以及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1.完善的校园网络环境和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加拿大具有非常完善的校园网络环境。大学校园网络设施先进,无线网络遍布校园每一个角落,网络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一流,为管理现代化提供了保障。网络系统是大学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研、服务的资源。全校师生和教职员工只要经过正式注册,就可以登录学校的无线网,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校园网来完成。例如,学生选课,作业提交,图书续借,机位预约等均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特别是教学系统,从教学大纲、课表、实验室安排、教学课件、教学资料到作业要求、作业提交、考试安排全部都公布在网上,并提供不同分类的查询,而且教学内容也是动态更新的。这样,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登录校园网系统查看有无最新的通知,查看自己所选的课程,开课的时间、地点,最新的讲座等信息。如果课程授课时间或计划有调整,学生也能及时收到最新通知。除此之外,学校也提供了丰富的图书馆信息检索资源。在校园内,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校园网进入谷歌学术进行论文搜索和全文下载。在校园外,则可通过校园身份ID登录校园网,然后进入学校的图书馆主页,搜索所需的论文并下载全文。也就是说,只要能够联上互联网,拥有学校的身份ID,就可以免费下载几乎所有数据库的论文全文。拥有一个随时可以查阅全文的数字图书馆,这一点对于从事科学研究而言,显得犹为重要。
2.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加拿大,一年通常分为三个学期:秋季学期,冬季学期和夏季学期。秋季学期从9月初开始到12月下旬结束;冬季学期从1月初开始到5月中旬结束;夏季学期从5月中旬开始到8月底结束。每个学期各有16-18周不等。正常教学计划大多安排在秋季学期和冬季学期。夏季学期通常安排学习计划外的课程。本科生经常利用夏季学期去打工或者旅游,也有部分学生利用夏季学期去赚更多的学分。每个学期的前几周为试课期。试课期内学生可以广泛试听。然后,按教学计划选择自己的学习课程。只有经过本人登记、学院核准的课程才计算学分。一门课程的最终分数通常由出勤率、课堂参与、平时作业和测试、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等成绩组成。因此,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从选课之日起就得全力以赴,做好每一次作业,应对好每一次测验才行。作业形式也很灵活,特别是报告类的作业,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在加拿大的高校中,有严格的反作弊反抄袭制度,这也是每个学生进入大学需要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学生的报告质量普遍较高。为了评定学生成绩的“质量”,多伦多大学将“100”分为A、B、C、D、E、F六个分数级。D(50)以下即不及格,不及格课程必须重修,无补考机会。但是,评定一个学生成绩的优劣以及能否获得学位,不仅要看他是否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还要看其综合成绩。多伦多大学有两类评定学生综合成绩的方法,一类是叫绩点制,另一类叫复合制。两类方法在做法上虽略有不同,但目的是共同的:培养学有所长的学生。学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领域上多花功夫,学深学透,获取高分,对一般的课程只求拿到学分即可。在教学方面,主要分为学分制和学年制。在学分制下,每种学位教学计划都规定了修习的总学分。为了保证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厚实的基础,通常要求学生从多种不同学科各选一定量的学分课程。学分制承认学生智能和基础有差异,学生有较大的选课自由度,这使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知识结构,容易形成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学年制教学计划以学年为阶段,每期有少量跨学科选修课,选课自由度最小。但计划性较强,与国民经济发展结合较紧密。在学习的各阶段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以多伦多大学为例,其应用科学和工程学院、建筑和环境美化学院等普遍采用学分制,而医学院、牙医学院等则采用学年制。无论哪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加拿大大学的学生普遍都受到较宽的人文科学和社会教育。大学里培养出来的学生,除具有专门的专业技能外,还应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二、注重本科生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严格的淘汰制度。加拿大大学教育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政策,学生入学主要看高中成绩,入学的门槛比较低,但是淘汰率普遍很高,越是有名的学校,其淘汰率越是居高不下。以多伦多大学为例,虽然校方并未严格规定学生需要在几年内完成本科学业,但最终能够坚持到底并顺利拿到学位的学生只占入学时的70%。也就是说,该校本科生的淘汰率大概在30%左右。正是因为学生们面临如此高的淘汰率,因此,加拿大的大学生们通常都会非常自觉地努力学习。多伦多大学图书馆的灯从一楼到顶楼经常都是通宵达旦地开着,学生们加班加点熬夜学习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们普遍反映,因为教授上课讲的内容很多,经常是一堂课好几十页的书就飞过去了,如果课后自己再不加班的话,很难把一堂课的内容弄明白,也无法完成作业。因此,他们已经必须养成自己课后主动自学的习惯。这样一来,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加强,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想法等。此外,学生们对课程的成绩很重视。一方面,每门课程的成绩直接会影响到学生是否会被淘汰掉,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成绩会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因为用人单位在审阅应聘者的简历时,成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加拿大大学教育和国内大学教育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国外实行的是前松后紧,宽进严出的政策。在加拿大的大学里,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时刻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例如,博士研究生在第四个学期通常都会面临一次中期筛选的考试,考试形式为笔试和口试,考试内容涉及到所学各门课程。如果不认真准备的话,那么中期被筛选掉的可能性也极大。
2.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几所大学里,我全程旁听了几门感兴趣的课程,这些课程不论是本科生的课程,还是研究生的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课堂教学的氛围非常轻松活跃。学生可随时举手向教授进行提问,教授也会经常走到台下来和学生互动,提问或者讨论问题。在上课前,教授通常都会把上课讲义发给学生,或者提供网址,由学生自行下载。对于数学公式推导比较多的课程,教授一般会通过投影板书的方式进行现场的公式推导。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和教师之间感觉非常平等,双方之间更是一种相互学习和探讨的关系。
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制度。加拿大大学的教学思想和目标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这一教学理念也同样反映在教学评价方面。加拿大大学里普遍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制度。也就是说,由学生通过匿名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其评价内容涉及到教师的讲授方法、教学组织模式、教学内容、作业布置以及考试等方方面面。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实施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会汇总到教务部门,并同时反馈给教师。一方面便于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4.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加拿大高校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主要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实现。校企合作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教育一般是在本科或专科阶段,极少数学校在硕士阶段也开设校企合作教育课程。合作教育课程与学校中传统专业实习课程的区别是,合作教育课程是有酬的,学生与用人单位是双向选择,学生真正从事实际工作而不仅仅是观摩,雇主对学生的要求与其他正式雇员一样。通过校企合作、职业生涯课程教育等实践教学的方式,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创业精神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毕业后可以很快适应社会环境,胜任各项工作。
三、强调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1.TA作用的充分发挥。TA是Teacher Assistant的缩写,即教师助理的意思。在加拿大,TA主要是由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来承担。TA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进行课程指导,包括上机指导、批改作业等。TA通常都由比较优秀的研究生来承担,因此学校也会支付给TA相应的费用,大概是每个学时40加元左右。这个费用,一方面可以帮助研究生缴纳一部分学费,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教学实践的一部分,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教学能力。
2.广泛开展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加拿大大学教育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开放的学术氛围以及广泛开展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这种学术交流与合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这种交流比较偏重技术理论本身。另一方面就是与公司企业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比较偏重技术成果的应用。前一种交流主要通过学术讲座的形式来体现。学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按规定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活动是研究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而且有相应的学分要求。学校里组织的学术活动大多由各个院系的教授组织和发起,他们往往会针对各自的研究领域,邀请国内外非常知名的学者前来讲学。这种学术活动,频率非常高,基本上每个专业方向每周大概都会有至少一次这样的活动。通过参加这样的学术讲座,学生们不仅开阔了视野,也及时跟踪和了解了国际上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我在多伦多访学期间,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参加了各种类型的学术讲座,一方面听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对本领域的许多前沿技术有了更多的了解。长期坚持下来,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跟踪前沿技术的学习方式。除了开展学术讲座形式的交流之外,学校也经常会组织一些与公司企业之间开展的交流活动。例如,组织研究生去公司或研究机构进行参观、实习等。学生通过这种参观实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技术的应用前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通过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加快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另一方面也使得研究更具目的性,更能贴近市场。
3.提倡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学校非常提倡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系里的学术活动经常有来自其他研究方向的研究人员参加,同样教师与学生也经常参加其他课题组的讨论。这种交流拓展了大家的思路,同时也加强了大家的重视程度,有利于互相促进与提高。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多伦多大学机械学院在研制显微镜下的微型机械手时,他们的实验很多都是由机械学院和生物工程学院联合完成的。这种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使得他们的研究更具前沿性和创新性。
加拿大的大学教育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具体体现在其完备的校园设施环境以及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完善的校园设施环境为大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大学教育提供了软平台,而对学生自主学习、科研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则是令加拿大大学教育不断蓬勃发展的动力之源。我国的大学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教育制度、教学设施等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在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科研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方面,显得尤为薄弱。加拿大大学教育在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方面对我们有许多的启示和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大学教育一线工作者而言,培养出富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柏檀.让大学教育质量迈向新高度——加拿大安大略省《大学教育质量回顾与研究报告》解读[J].江苏高教,2011,(5).
[2]叶冬青.加拿大大学教育特色的分析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0,(10).
[3]戴育滨,加拿大的大学治理模式探讨[J].教育评论,2012,(3).
[4]左惟.加拿大现代大学制度及其启示[J].江苏高教,2009,(2).
[5]彭宾.加拿大高校管理机制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2,(10).
[6]刘雅丽.加拿大的大学教育对我国大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9,(7).
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 研究生 管理模式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82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raduate Students' Management
Methods to Graduates' Innovation Ability
ZHAO Xi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the country desirability of talent increasingly high training efforts for personnel is also growing, and graduate as a representative of our personnel,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Na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are better able to adapt to the actual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ommunity, in management should also follow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into the more ideas of the time, thus improving their ability to innovate. In this paper,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ve measures put forward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graduates; management mode; innovative ability
研究生管理模式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传统的研究生管理模式往往更加注重对学生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思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差;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对未来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的发挥研究生的价值,教育部门在研究生管理模式上要跟随时展的步伐,不断做出调整。不论是教师的教育方式还是学校的管理结构,都应该结合研究生的现实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以研究生为主题,以社会需要为条件进行有效的结合,最大可能的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发挥研究生的价值,为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国家的建立提供一定的保障。
1 研究生管理方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1.1 课堂教学管理方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管理方式也就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教师对书本知识的直接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课堂起着引导作用,引导研究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自我意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学生在这个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有了进一步的开阔,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其次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育的方式,从而更好的适应研究生的学习。
1.2 科研管理方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进行科学研究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而研究生作为我国的主导人才,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科研管理方式需要不断的改进,通过科研的不断完善带动教学的不断发展,促进研究生的进步与发展。首先研究生高校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教学环境比较好,这些都为科研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科研事业的顺利开展;其次教师在进行科研事业时能够有效的进行交流,从而取长补短,不断用教学的发展促进科研的发展。进行科研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那么研究生作为培养的主体就成为了科研的最终对象,而科研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科研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科研管理方式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极大的影响。①②
1.3 日常管理方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对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主要体现在对研究生的思想管理和生活管理,包括食堂宿舍的管理、业余活动以及医疗卫生等等,这些日常的管理为研究生生活和学习提供了有效的保证。由于研究生的日常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所以我们在进行管理时要保证每个环节都不出差错,从而为研究生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其次日常管理是研究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方式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管理的效果,对研究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生的业余活动比较少,从而导致他们思维的局限性和心情的压抑性,对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时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开发他们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 研究生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管理观念落后,方式简单
教学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果,然而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学管理观念比较落后,还停留在行政管理的基础上,并没有结合研究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需求进行综合管理,仍然是用单一的方式进行管理,对国家下发的文件,完全按照制度执行,并未进行适当的调整,导致教学管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学习效果。③④
2.2 科研管理方式松散,结构不健全
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推动教学的发展,从而促进研究生的发展,然而我国目前的科研管理方式不够健全,尤其是很多高校在进行科研时只针对一门学科进行研究,没有组织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也没有把各门学科进行有效的结合,导致科研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其次就是研究生的参与度不高,对于科研内容的了解比较浅显,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很多研究生在选择论文时都会趋向周期短的项目,从而导致研究的深入度不够,研究的效果不明显。
2.3 日常管理方式僵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
如今的高校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学习,在管理上都比较单一也比较统一,然而日常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如果每一个方面的管理模式都一样,那么学生的需求和表达都不能有效的进行,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说要求学生有固定的图书馆学习时间,这样虽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但是一味的书本学习并不能满足创新能力的需求,没有适当的进行课外活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都不高,从而大大降低了研究生的学习效率。⑤
3 研究生管理方式的改革措施
3.1 加强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教学管理方式
在教学管理上运用最普遍的就是学分制,通过学分制来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有效的衡量,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形成激励和警示的作用,但是大部分的学分制都是对学校安排的学科进行学习,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没有很好的体现,这就要求在学分制的改革上,要注意管理的灵活性,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同时这种单一的学分制仅仅反映了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对学生其他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估,尤其是对考试成绩的过于注重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表现,所以学分的制定上应该适当的加入综合素质以及自身素养的评估,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建立选修课,选修课的设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选择的权利,可以更加高效的学习;但是选修课的设立也要符合研究的需要,不能仅仅考虑兴趣而忽视知识结构的确立,所以合理的设立选修课对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导师是研究生的学业引导者和检测人员,那么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尤其是有些研究生的学习经验不足,阅历不够丰富,导致学习效果的不理想,这些都是需要导师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在管理制度上进一步的完善,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指导和实践指导,也要求导师不仅要掌握书本的知识内涵,还要了解实践经验,从而更好的满足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和创新需求。
3.2 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平台,改革科研管理方式
首先要组织科研团队,对研究课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这也就要求我们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制,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根据研究的课题和项目对教师进行合理的安排,导师也要对研究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使研究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具体内涵,让教师好学生共同的参与,不仅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⑥⑦
组织高校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形成资源的共享,为科研提供丰富的来源,而且组织各学科之间进行交流,改变科研的单一性,为学生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内容,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3 加强教育,营造环境
首先,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使同学们能够有效的学习,所以,食堂、宿舍以及其他地方都要尽可能的营造一个轻松学习的环境。而教育方式的改变也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一定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的加强教育。
加强教育不是强制教育,是要通过其他方式的改变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比如说通过课外活动来进行知识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往单一的教师图书馆学习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课外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学生们通过展开活动,创新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生的管理方式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确保管理方式能适合研究生的创新需求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所以我们需要走出传统的管理模式,借鉴国外的先进方式,融入更多的时代需求,然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研究生的管理方式进一步的完善。笔者提出,研究生的知识水平是有的,在知识的学习上比普通的本科生都要高,但是他们的思维没有被开发,创新能力不足,从而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这也就要求研究生教育部门在管理方式上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有效的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的简单分析,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
注释
① 张竹云.研究生管理方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19(6):133-134.
② 杨达.管理方式对农业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现代交际,2014.36(8):188-188.
③ 丁春玲.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14(23):123-124.
④ 史新华,农丽萍,黄汉明等.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方式改进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5):192-193.
⑤ 林科.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新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6(18):238-239.
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研究生 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 综合素质
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结合点和至高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自198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日益趋向多样化,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而目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1999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改革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了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过程;积极推进弹性学制的实施等内容。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更是从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组织实施三个方面给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若干重要意见。可见,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层次人才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一项现实的、紧迫的任务。
本研究以“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研究生培养为试点,以全面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构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而为推进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探索和努力。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明确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范畴,调研清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和现状,找出园林学科研究生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分析新型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和关键环节,从理论层面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新型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根据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反馈,进一步修改培养模式,最终形成完善的园林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二)研究方法
遵循客观性、发展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走访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调研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和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教学方面、导师指导情况、培养质量评定、研究生管理及能力拓展等方面。
二、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培养方案中培养方向面窄、课程设置中课程较少,范围较窄,学生选择余地小,不利于研究生的多方向、个性化培养。②教学管理制度不规范,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③导师组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部分导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创新创造能力有所欠缺。④研究生日常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尚不完善,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数量少,质量有待提升,研究生个人综合能力尚需增强。⑤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专业创新能力有所欠缺,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级人才的需求。⑥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评价标准体系不健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加强,培养的各环节都存在一些重视不够,把关不严等问题。培养质量实时监测和信息反馈机制尚不健全。
三、构建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定完善该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健全研究生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形成运转有力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全面实施以增强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反馈和综合评价体系入手,构建具有理论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根据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修订形成了新的园林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新增了园林植物造景应用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两个研究方向;同时调整优化了课程设置,增添了拓宽学生知识面、强化实践技能、体现技术应用能力的6门专业选修课。
(二)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了研究生教学管理运行机制。采取多种举措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形成以促进知识创新和能力培养为主导目标的研究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规范教学日历,严格按照教学日历进行教学;制定修订研究生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增强指导学生的业务保障能力。将在园艺学科和校外科研院所从事观赏园艺研究工作的教授、研究员邀请至本学科,联合成立导师组,学科之间的交叉、交流、融合,极大拓展了青年导师的知识面,创新能力得以增强。
(四)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构建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健全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级组织建设,形成了科学、严密,旨在加强研究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的组织体系,加强化建设。制定了系列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涵盖研究生思想教育、素质拓展、先优评比、行为管理、安全保障等在内的制度体系。
(五)多措并举,切实增强研究生素质。加强了条件建设,依托“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在原有校内科研创新平台的基础上,相继建成了山东农业大学城乡风景园林研究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综合实验室、园林校内实训基地,并积极建设校外实践创新基地。倡导学生积极从事科研活动,激励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定期举办林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和阶段性学术交流报告会,浓厚学术氛围,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其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做专题报告。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分类指导。起到丰富生活、培养爱好、形成专长、增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多种措施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创新、动手操作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六)完善培养质量实时监测和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健全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制订了一系列事关培养质量的评价办法,每学期一次研究生、导师人才培养质量座谈、调研会,每年度一次毕业生跟踪调查,涵盖了从研究生复试、课堂学习、课程考试、能力培养、中期考核、学位论文、毕业答辩、工作表现等各个环节,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考核评价和监控督导机制。
四、新培养模式的应用及效果
该培养模式从2008年9月开始在2008级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点研究生中实施,后扩至2009、2010级学生,经实践检验,有力提升了园林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学术素质、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学术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显著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二)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和社会评价得到显著提高。该模式实施后,研究生社会竞争力得到增强,就业情况有明显变化,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反馈良好,总体评价较高。
该培养模式的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辐射带动效应,并促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该培养模式已在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实施三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林学、水保等相近学科专业相比,产生了明显比较优势。受其影响,林学院内林学、水保等学科也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借鉴其做法,推广其经验,相信随该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将会产生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园林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就业层次的提高,近年来园林学科的招生状况趋于火爆,每年研究生报名数量达到招生名额的3倍以上,每年招生人数在30人左右,占到学院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一半,同学院其它学科相比,具有比较明显的生源优势,好的生源又为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奠定了基础,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推进了园林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健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闻. 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73-75
[2]崔慧霞等. 护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49-50
[3]刘红奎等.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弊端及改革[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35-36
[4]牟艳娟等. 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模式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2) 78-79
[5]陈新忠等. 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4-6
[6]马林刚等. 优化培养模式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3) 41-43
作者简介:
1.韩克杰(1971-),男,山东临清人,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范文6
——××*同志管理育人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200*年度是我校不断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的一年。××*同志作为××学院的一名教务工作者,发挥自己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一方面认真完成日常繁重的教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还有意识地对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探索。
在具体工作中,她协助领导进行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及校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工作。在探索院教学检查、毕业设计及考试管理工作规范化、教务管理微机化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另外还在协助组织校院各项竞赛、mba班教学及其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的工作,取得了成绩。为经济管理学院教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
主要事迹如下:
1.教学检查
为规范教学管理,还专门到兄弟高校进行调研,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起草了经济管理学院教学检查制度,制定了《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授课质量评分表》等相关表格并在实际中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学校的年底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同志主要参与的“教学建设与改革”部分获得了全校排名第三的好成绩。
2.考试、监考的规范化
为了尽可能的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组织好考试和监考工作,严格考场纪律显得十分重要。起草了《关于经管院教师参加监考的决定》、《经济管理学院监考人员手则》等规章制度,对监考人员进行培训,严格考场巡视制度。大大减少了我院考试作弊的现象。
3.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工作
在主管教学的院领导的领导下,每年负责布置教师的毕业设计出题,安排组织学生选题及组织毕业设计期间的检查和论文的答辩工作。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起草了《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条例》等规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校毕业设计检查组的表扬。
4.认真组织其他各类考试
在每年两度的国家四六级英语和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报名工作,做到语种、年级、报名费、人数等无差错。并积极配合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的专业考试的组织工作。
5.mba教学管理工作
负责mab班教务、学籍管理等工作,如:课表的编排、教材的定购、考试及答辩的组织等。工作量大、任务重,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工作。
6.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为提高服务水平,她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在取得mba(工商管理)硕士学历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并钻研教务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先后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杂志上9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第二作者3篇);
是教务管理类科研项目“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与手段研究”(经济管理学院立项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另正在申报二项研究生科研项目(正在审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