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教学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教学管理制度

护理教学管理制度范文1

1.1突出临床护理教学的目的

临床教学的目的是让护理人员掌握实际操作的各个要点、规范,并在具体的操作中避免操作失误,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临床护理教学不仅需要学员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实践化,还需要通过临床护理教学吸引宝贵的实际操作经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能够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最大化结合,并不断的接收操作经验的积累,在准确的护理操作流程后保持优秀的临床习惯[2]。这些教学目的在临床护理操作和指导中都是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而具体的教学行为常常忽略某一项或几项教学目的,使得医护学员没有完全掌握科学完善的护理工作流程和标准,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一些不规范操作的现象。

1.2建立组织与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还包括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首先科学的组织制度要求临床医护人员在进行具体的学习之前应当完成科学的组织管理,做为完善临床医护教学的组织基础,将未接受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的学员进行小组式的组织分编,安排几个新学员为一小组,让其在具体的实践学习中能够相互交流、互相补充、共同提高。然后再建立起完善的临床护理教学人员组织,专门将负责教学的医疗人员按科室分编为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相应的教学任务。其次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具体教学人员的教育任务与职责,对学员实行严密的观察,杜绝出现任务不规范或不严格的操作。

2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具体做法

2.1加强自身管理和教学水平

作为临床护理教学的管理者,其自身水平的提高是满足规范化教学行为的重要内容,首先应当严格要求自身工作行为中的规范化水平,养成严格的规范操作习惯,其次是在教学指导工作中应当将这种严格规范的教学理念深入落实到每一个护理教学的细节上,临床过程中的每一项具体操作都应当有严格的流程和管理标准[3]。另外教学管理者管理水平的加强也同样重要,做为医护工作人员其医疗护理操作和规范化医护行为已经成为自身的习惯,但学员并没有规范化的操作习惯,这就需要医护管理者用严格的教学与操作的标准实施管理。

2.2加强临床护理观察的培训

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患者观察是难度较大的护理工作任务,这一项工作在各项护理工作内容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整个医疗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学管理者进行教学时,加强培训和教育的力度。首先应当将临床护理观察做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进行专门的针对性教学,必要时可建立专门的教材,通过合理的教学流程设计,以实证举例的方式来说明问题,使学生对观察现象的感受更加真切,从而提高实践医护行为中的临床观察能力。

3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效果

3.1对临床护理教师培训的情况

通过有效的规范化人员管理,临床护理教师在接受了培训之后,其教学水平提高明显,教育内容的实践性更强,学员的学习效果和操作水平提升明显,同时也将规范化教学融入到每一个培训环节,使学员的学习状态更加轻松,学习效率更高,接收程度更高,在实际操作中标准化的医护行为越来越成为习惯性的存在,使许多学员有不断的临床操作实践中,获得了优秀的操作水平。

3.2对护生进行临床护理的观察培训情况

临床护理观察在经过科学完善的教学后,党员的观察水平明显提升,随着各种不同的患者状态出现并由学员进行实践测量、观察和分析,学员能够以更快速和准确的效率来判定患者情况,及时选择正确的护理操作。同时大量的患者临床数据分析,也使学员对观察数据的分析水平更高,能够较为准确的判定出患者所需要的护理工作内容,以及治疗的方向,为医师提供数据参考。

4讨论

护理教学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 教学质量 教育标准 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215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学校教学管理永恒的主题。随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随着《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标准》在我国高等护理院校认证工作的开展,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是推进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保证。因此,建立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管理标准,完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是高等护理院校迎接“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注重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与教学管理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拟建设一套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的质量管理制度与保障体系,并确立一种完善的质量文化来规范质量行为。管理过程中采用系统化管理,强调过程控制与持续性质量改进。并且在改革中探索研究,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研究的思路与目标

本文主要从“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引导性问题”入手,在质量保障体系中关于侧重研究体系建设、质量监控、质量信息及利用和教学质量改进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主要依据高等护理本科教学管理工作中关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相关内容,结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质量监控要求,同时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认证标准》,完善和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的模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组织落实等方面,全面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围绕我国护理本科教学管理工作中关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行研究,依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质量监控要求,并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认证标准》,完善和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建设、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推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组织落实等方面,全面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四、研究的过程和途径

本文主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引导性问题”中围绕“质量保证”的要求开展研究。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标准

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并保障运行是课题研究的关键,从教学质量标准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结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度、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等,结合教学管理实际,在建立符合高校教育特点的教学质量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对一些新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式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研究。

(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的机制

对教学关键环节即课堂教学、实验与实习、毕业考核、考试等设置质量控制点,以质量控制点为重点,制定质量保证流程和实施条例[1]。形成从学院领导做起、各职能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各教研室教师及学生参与的“全员参与”质量监控的机制,形成既有教学管理人员又有广大教师和学生,既有校内专家又有校外专家参与的管理监控队伍,进行听课、评教及专项检查监控机制。

(三)搭建教学质量信息管理平台

教学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汇总、处理各类意见和建议,为学校的教W质量论证与决策系统提供决策依据[2],也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行的提供重要保证。因此,充分利用信息管理技术,搭建方便、实用、高效的即时的教学质量信息管理平台,有效开展自我评估、专业认证和教学质量监控,定期更新教学状态信息,及时收集教学信息,对教学信息收集及统计分析,实时通报教学反馈,监督改进教学工作。

(四)形成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负责制度,加强教学质量改进工作;探索推进质量改进的合适途径和有效方法,使改进工作得以落实,使质量保障体系能够完整有效地运行,形成质量保障的长效运行机制。通过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护理专业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特别是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效果的评价,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改进工作。质量改进主要针对评估专家对我校护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达到持续改进质量的目的[3]。

五、研究结论

“通过建立普遍接受的专业教育最低标准,规范专业教育[4]”。教学过程监控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标准的建设为我国护理专业指标体系建设形成专业示范作用,在此基础,针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的引导性问题的深入探索,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管理保障指标体系,聘请相关管理专家进行论证,在结合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对审核评估项目、要素和要点提示深入研究,使建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为教学管理自我评估和专家进校考察评估提供服务。

通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途径、改进的效果与评价等,总结和提炼出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施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积极探索高等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基本规律,进一步推动高等护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标准.2013年.

[2]何添锦.责权合一的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构成及运行.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第5期.

护理教学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质量管理循环;护理教学;应用效果

质量管理循环程序(PDCA)是由美国管理家爱德华 戴明提出,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是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和循环体系[1]。临床护理教学作为护理教学重要的实践环节,是护理实习生巩固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必要过程。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护理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护理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标准化、科学化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是保障护理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2]。自2010年起,我院运用质量管理循环程序进行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20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观察组,以同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200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为全国高考统一招生,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20.5±0.6)岁,学制3年,两组学生在年龄、基础课程设置、临床实践经验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临床护理教学中质量管理循环程序的运用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3]。在计划阶段需要医院方面根据临床护理教学具体内容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确定各级工作人员职责与任务,充分发挥医院各科室的管理职能,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管理体系。学校方面则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与管理制度,根据教学大纲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具体要求和教学目标,制定临床护理教学的带教计划,保证临床护理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在实施阶段,不断加强带教教师的教育与管理,同时对护理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指导学生定期填写临床实习自评表,组织安排教学专题讲座,强化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与法律意识。在检查阶段,按照护理部制定的教学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对临床护理教学情况进行检查,由带教教师对学生临床表现进行评价,由科室管理人员对实习内容进行总结。在处理阶段,需要带教教师对各项教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价,以利于下一个实习阶段时能够扬长避短,同时进入下一个质量管理的循环程序。实习结束后,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学生的考核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在应用质量管理循环程序进行临床护理教学后,学生对科室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满意率为98%,带教教员对学生临床综合表现满意率为96%。两组学生实习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

3讨论

质量管理循环程序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的运用,是护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体现了质量管理循环程序的系统性与连续性,提高了护理教学管理的水平和护理实习生的观察和决策能力[4]。质量管理循环程序将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划分为四个相对的阶段,使之紧密衔接,并根据阶段性的实施效果对照临床护理质量标准,找出其中存在的差距,促进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与改进。

通过质量管理循环程序的实施,临床护理教学活动从计划、实施、检查到处理每个阶段都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带教教师的经验教学和盲目教学[5]。带教教师不再将临床护理教学作为一项负担,而是将培养学生护理实践能力作为责任与义务,积极参与学生护理实践环节,在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对学生临床护理操作进行指导,明显提升了带教教师的教学主动性与创造性。

临床护理教学作为护理实习生将理论实施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必要过程,运用质量管理循环程序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化了学生参与教学评估及反馈的作用,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依据质量管理循环程序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周而复始的开展临床护理教学,通过新目标的制定和相关问题的积极解决,进一步规范了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所提高[6]。

本研究中观察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李文红,莫蓓蓉,邹艳辉,等.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规范化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7):257-759.

[2] 陈燕华.PDCA循环在护理缺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8B):72-73.

[3] 黄斯楠.PDCA循环管理在基层医院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 ,2008,30(12) 1984-1985.

[4] 黄江莲,周惠宏,曾春嫦,等 应用PDCA循环促进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体会[J].广西医学,2009,7(31)1058-1059

护理教学管理制度范文4

1.1护生因素(1)随着医疗科技的突飞猛进,现行的护理教材普遍缺乏对其临床先进仪器的介绍与应用等内容,从而使得护生对新技术感到非常陌生;(2)如今的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对护理工作常常抱埋怨的态度,不愿深入病房做一些日常的生活护理工作等,制约了临床教学的顺利开展;(3)部分护生缺乏起码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常导致护患间关系冷漠或紧张,进而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4)儿科患儿年龄小,表达能力有限,加之家长服务意识日益提高,使其护生担心工作出现差错、事故,而给自己造成较大心理压力;(5)护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有限,在实习过程中容易给医院带来医疗纠纷,所以影响了护生的临床技能训练。

1.2教学管理方面临床实习带教管理,主要是指在实习中通过协调实习医院与学校、护生与实习医院护理部、带教教师的关系,护生与病人等关系,对实习管理制度的制定、实习前的准备、实习过程的规范和监督、信息的反馈和对护生的就业指导等进行有效指导,以便能够有效的实行教学目标[6]。而在现实临床护理带教管理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规范系统的带教管理制度尚未形成,老师盲目带教,学生被动实习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能综合、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培养;(2)临床护理实习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较为单一,学生于每科实习结束前,写好实习小结、自我鉴定,由带教老师评定。

2提高儿科护理带教质量的对策

2.1明确实习目标,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安排将学校的教学要求、医院的带教计划以及儿科科室本身的特点有机结合,制定具体的带教计划,使护生的带教目标更加明确,教师和学生的行动更具有方向。根据学生学历层次、学习阶段、实习场所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带教计划。本科室根据学历层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带教方案。对中专护生将其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基础临床知识与基础操作、专科、专项护理的培养方面;大专生及其本科生除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外,还应有意识加强领导管理能力、事务综合处理能力的培养。

2.2做好带教老师的筛选与培养,注重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带教老师是护理学生接触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才和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7]。该科根据近年来积累的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对规范的带教教师选拔任用、培养和监督管理体系,明确了带教教师的带教资质,完善了带教教师选拔和培养制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该科将“六顶思考帽”思维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带教过程中,护理对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教师的创新团队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方法有了明显的改善,护理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2.3重视护生入科培训,强化安全护理教育加强入科教育,带教组长应首先组织教师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生爱岗敬业的情操,其次由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科室环境、科室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与注意事项等相关情况,使护生尽快转换角色。护理安全是衡量一个医院、一个科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强实习护生护理安全教育对医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8]。该科室精心设计了临床带教老师护理安全认知评估表和实习护生安全行为评估表,对临床带教老师和护生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护理行为进行了评估,发现了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护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2.4实施护生实习自我管理,提高护生的主观能动性自我管理是人对自身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各方面实施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主学习、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能力[9]。护生针对科室每周的总体计划,提出每天的学习计划,自查每天的完成情况,以及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先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的方法,再和小组的成员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该科室自实施护生实习自我管理制度以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同时,实习护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2.5全面系统评价护生,完善护生实习考核制度应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师对护生的评价制度,采用教师护生双向评价与反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共同讨论,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调动师生双方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考核是评价护生实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因依据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平时的护理工作实施情况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等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同时,在护生实习考核这一环节,应制定较为详细、具体的考核制度,尽量做到能量化的量化、能细化的细化,使护生能根据考核制度清楚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有待加强的地方。

3结束语

护理教学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校企合作;护理;实体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021-04

近几年,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护理专业以专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推动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护理专业被确定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护理教学团队被授予“省级教学团队”称号:2010年,护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目前,护理专业建有2门国家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完成省级教改项目8项;出版教材15部,其中1部为教育部精品教材。毕业生受到上海宝钢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一医院等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2009年我院接受教育部护理专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实地考察时,受到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湖北省教育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考察团成员的高度评价,被确定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携手中西部,共创护理教育新模式”的合作院校之一,全国仅有3家学校人选。2009年11月,我院护理专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优秀案例,在国家示范院校三周年成果展示会上进行推介,交流校企合作的难点、突破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建立等内容,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现对本专业建设情况介绍如下:

一、深入调查。了解行业与社会需求

近几年,我们调查了襄阳市及省内外的各级各类医疗单位40多家,并与襄阳市护理学会的专家进行了多次行业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新的健康观念的转变、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护理工作的内涵不断丰富,护理服务的领域由医院拓展到家庭和社区,护理服务的范围由协助疾病治疗扩大到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方面。同时,临床新技术不断呈现,医院急需重症监护、急诊急救、手术室护理、肿瘤护理等专科化护理骨干。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指出:到2020年,实现我国千人口护士数3.7人。襄阳市目前千人口护士数为1.03人,与全国平均水平大抵相似。要实现上述目标,襄阳市乃至全国都还需要补充大量护士。行业与社会的发展,为护理教育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但同时也对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提出新的挑战。

二、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护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1 适应行业与社会需求,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为了培养行业需求的人才。我们紧密依靠襄阳市卫生行业优势资源,以襄樊市护理学会为平台,与行业专家一起,在广泛深入进行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与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能力需求、培养规格变化。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文化素养,掌握护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护理操作技能,具有关爱病人、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并具有专科化护理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2 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对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岗位(群)的岗位设置、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调研分析,依据岗位需求,融人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指导下重构课程体系。设置素质领域课程、基础领域课程、专业领域课程和拓展领域课程,如表1。

在素质领域课程中,满足护理岗位对护士的专业人文素质需求,开设护士基本素养课程,强化学生对护理文化的学习,训练学生规范的护理礼仪与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在专业领域课程中,将“护理岗位工作规范”融入相应临床护理课程中,让学生明确各医院护理岗位的基本职责、知道常见应急事件的防范及处理;同时根据护理岗位的延伸,增加“社区护理”课程。另外,开设拓展领域课程。满足专科护理发展需求。结合襄阳市专科护理特色,开设重症监护、康复护理2个专科化方向的拓展课程,为学生发展专科方向奠定基础。在上述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中,确定8门核心课程,即:健康评估、常用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急危重症护理、社区护理。

3 依托行业、医院和自办实体,实施“识岗”、“练岗”、“临岗”、“顶岗”能力训练体系。我院拥有一所30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一直为护理专业临床见习提供便利。2005年,护理专业依托自身优势,建设了惠民老年护理中心。目前,该中心目前已成为襄阳市最大、最正规的老年护理中心,常年保持100位以上老人的人住量,年经济收入在150万元以上。

我们充分利用惠民老年护理中心和附属医院的优势资源,与襄阳市内6家教学医院、2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遍布全国的32家实习医院紧密合作。实施“识岗”、“练岗”、“临岗”、“顶岗”能力训练体系。

(1)第一学期,“识岗”。在文化素质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中,安排学生到医院和社区护理岗位见习、听取行业专家讲座、参加医院文化活动等,使其认识护理岗位。明确学习目标。

(2)第二、三、四学期,交替安排“练岗”、“临岗”。“练岗”之一是在校内仿真实训室。通过反复练习,规范而牢固地掌握基本护理技术,通过综合性仿真情境练习和虚拟训练,学习将专业知识初步向岗位能力转化;“练岗”之二是在学习《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时,安排学生在我院惠民老年护理中心,以小组为单位,负责一名老人的生活护理和基本的病情观察,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服务意识。“I临岗”是根据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将在教室和实训室难以达到效果的特定知识、技能学习,安排在真实环境中学习:一是结合临床护理课程,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安排学生在在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在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指定病人的病情信息收集、护理效果评价,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二是根据专科化方向护理课程的选择,分别安排学生在重症监护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为期2周的“一带一实习式”临岗学习,以提高学习效果,并为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3)第五、六学期,“顶岗”。学生轮流在实习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40周的顶岗实习,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实现护生向护士角色的转化。

4 以护理程序为主线,院校结合,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对于核心课程的教学,以护理程序为主线,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环节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

(1) “评估――收集病情资料”,学生分组进入教学病房,由临床兼职教师指导,通过查阅病历、直接与病人交谈等方法收集病情资料。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培养护患沟通能力,学习运用基本的护理体检方法。

(2)“诊断――提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学生在专任老师的引导下,将收集的病情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找出病人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学会临床思维。

(3)“计划――设计护理措施”,根据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针对性护理目标,设计相应的护理措施。

(4) “实施――实施护理措施”,通过角色扮演、仿真训练、床边观摩等方式学习相应的护理措施。

(5) “评价――评价学习效果”,教师对照每个实际病例的护理实施情况与效果,引导学生对每组的前四个环节进行分析、评价和小结。

这种教学模式交替在教学医院、附属医院、惠民老年护理中心、护理实训中心完成,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真实护理任务的驱动下完成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在行动中培养岗位能力。

5 开展订单培养,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在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两年多的合作基础上,我们在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中,组建了“北医人民班”、“北医国际班”。分别按照这两家医院的护理岗位能力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标准,单独开设课程,由在该院进修过的教师及课程负责人承担两个班的主要课程教学。第三学年,两个订单班学生全部安排到这两家医院实习,并择优留院就业。

三、引进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共同打造双师结构省级教学团队

我院护理专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均为双重身份,接受双重管理,既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工作。又轮流承担教学工作,所以她们的教学始终保持鲜活的职业源头。

兼职教师全部是经过挑选的l临床一线护理骨干,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共同承担专课程建设、基地建设等,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聘请襄阳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何红燕担任本专业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兼校外专业带头人;择优聘请行业专家4人担任“襄江能人”和“千山顾问”,指导、参与专业建设。在“院校结合、医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项目研究,团队的职业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与科研水平整体提升,2009年护理专业教学团队被确定为省级教学团队。

四、与行业、医院共建良好教学条件。保障教学改革,提供社会服务

1 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建设。按“仿真医院”模式建设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在7600平方米的护理实训中心内,建有仿真急救室、监护室、手术室、产房,以及内、外、妇、儿科病房等。可满足学生进仿真情境训练、开展一体化教学需要。另外,实训中心承接了襄阳市新护士上岗培训、在职护士护理礼仪培训、社区护士培训,近三年,每年培训300人日。利用实训资源,常年对周边学校和社区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培训5000人次。实训中心实行由学生参与的开放管理,在保持高使用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2 校外教学条件建设。按“厂中校”模式建设教学医院。重点建设了襄阳市中心医院、襄阳市一医院等6家教学医院。每个教学医院均建有教学病房和多功能教室,设置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统筹安排各项教学活动。正是教学医院的大力配合,使“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和“医教一体”的教学组织模式得以推行。强化实习教学管理,我们与遍布全国的32家医院保持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以医院管理为主、学校全程参与的实习教学管理模式,有力保证了护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学。

五、校院共管。构建多元质量保障体系

我们成立了护理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成员包括学院骨干教师、市护理学会相关专家及6家教学医院的护理骨干。在护理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的指导、参与下,学校和医院共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1 注重源头控制,学校和医院共同制定质量标准。包括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实习质量标准等,其中把毕业生当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过关率作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之一。

2 强化过程监控,学校和医院共同保障教学实施。除学院常规教学管理外,根据教学组织特点,重点加强以医院为主要阵地的“识岗”、“临岗”、“顶岗”管理制度的建设,医学院建立教务科、专业研究室、专任教师三级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医院建立科教科、护理部、临床科室三级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与教师进修相结合,驻点管理带进修。

3 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进行结果评价。学校和医院共同实施学生考核与评价。学院对学生在校操行、学业等进行综合考评;医院按照准员工的标准。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全面考核。双方评价结果进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

护理教学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 前瞻性理念 临床护理教学 安全管理

在大多数医疗机构内,很多错误重复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护理管理的方式存在瑕疵。目前我国现行的护理管理方式仍为强制性的,即大多数是非自愿性。对此情况,我院护理部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从2010年开始将前瞻性理念应用到临床教学护理安全管理中,在临床实践中确保了护理安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2月随机抽取在我院实习的护士257人,男20人,年龄18~23岁,女237人,年龄17~25岁。本科198人,实习时间26~45周;专科59人,实习时间28~42周。

方法:①前瞻性分析与评估:通过护理学生及教学质量监控反馈,问题主要包括2点:a护理学生轮转科室结束时对每个轮状科室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总带教及单独带教老师的教学安全管理质量进行评估,常见问题包括教学方法陈旧、热情不高、师生间沟通不足、实践机会少等;b护理部定期对各临床科室教学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进行监控并评估,一般每个月1次,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完成教学计划、带教责任心以及学生操作是否规范等。②通过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a医院:在临床区域设立专门护理安全管理示教室,临床往往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院示教的不满导致学生实践机会减少,可采用岗前培训的方式对护理学生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尽快适应医院内的角色,深入了解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知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熟练进行临床操作,使护理学生懂得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b科室:护理学生在科室内应落实专业知识过硬、护理经验丰富总带教及专门带教老师人选,并对护理安全管理教学工作严格按照教学要求控制教学质量。

满意度及应用安全评价:①满意度评估:采取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本院实习护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教学护理安全管理满意度各方面。本调查采用不记名调查方式,发放问卷257份,回收有效问卷252份(98.05%),其中满分3分:0分:差,1分:尚可,2分:良,3分:优。②应用安全评价:在前瞻性理念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前后,护理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行为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数据采取X2检验,当P

结 果

满意度评估结果:对护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学护理安全管理满意度进行调查,257名护理学生的满意度分别为医院>95%、科室>96%、带教老师>98%。

应用安全评估:统计结果显示,在前瞻性理念应用前后,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安全行为方面改善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制,加强前瞻性教学组织管理。本院住院量及护士数量近年来呈增加趋势,导致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教学工作量加大,需改善原有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教学实习计划和教学任务,加强监督及抽查力度,定期举办培训课程及经验交流会议,总结其所在科室的带教经验教训,并且对科室护士进行教学质控和评估等,将前瞻性理念贯彻到临床教学中,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把临床教学任务做到无缝隙。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创造舒适带教环境。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临床技术水平及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临床护理的安全与否的综合反映[1]。据文献报道[2],实习护士的护理安全方面的意识普遍缺乏,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能力较差,临床中缺乏沟通技巧,操作规程不规范,可通过以下措施改善这种情况:①加强安全前瞻性教育,落实总带教及带教老师人选,加强护士经验及知识沟通,共同营造学习氛围;②加强法律学习,提升护士自身素质,明确护士职责,了解自身服务对象,预防隐患,发现隐患及时控制,确保护理安全。

丰富临床教学内容,弥补学校课程设置不足。我国现有基本护理教材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而且前瞻性教育推广力度不足[3]。应将前瞻性理念应用于护生岗前培训中是十分必要的,也可增加到院级和科级业务讲座中,并且要在平日示教中,教会实习护士识别风险的方法策略,弥补因课程设置不足出现的失误。

规范临床操作行为,严格把关风险环节。由于临床工作量大、压力较大,而且新护士经验不足,操作不够熟练,导致护理工作出现差错。据文献报道,护理差错原因排名第二位是缺乏前瞻性理念[4],可采取以下措施规范护理操作,保证护理安全:临床实习前2~4周,统一安排护生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提高掌握及了解程度,把前瞻性理念贯穿始终;在临床实习阶段,带教老师在坚持“放手不放眼”原则及考虑患者一般情况条件下,提供护生实践机会,严格控制实践操作风险,对护生及患者负责[5]。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在临床教学中非常重要。改善预防措施,确保临床护理安全工作,及时发现并清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营造安全的临床环境。通过加强对前瞻性理念的应用以来,我院未发生一件因实习护士失误导致的医疗纠纷及事故。在临床教学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前瞻性理念,不仅可以树立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推进适应护理工作的新要求,还可促使护理安全管理贯穿于临床教学工作的从始到终,增强临床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符坤秀.临床教学中护理安全问题与防范[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5(6):33-34.

2 韦金美.风险管理在临床教学管理中的思路与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4(9):71-72.

3 Helen H,李明子.护理与病人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1(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