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环境治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环境治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环境治理

乡镇环境治理范文1

关键词 乡镇企业;环境治理;探析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150-02

乡镇企业在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事业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同时,因其多为粗放型生产并且往往规模小且分散,污染严重,给环境治理带来很多困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反过来会影响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加强乡镇工业污染防治,研究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乡镇企业发展中衍生的环境治理问题

现在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仅以是经济实力,环境发展也是作为一种竞争要素参于其中,所以不能忽视环境对乡镇企业发展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为了占有市场,往往致环境和资源于不顾,盲目上项目、搞建设,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和社会效益,造成污染源呈点多面广的局面。另外,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是乡镇企业主要模式,技术水平低,工艺设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大量排放“三废”等污染物。尤其许多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和小冶炼等技术水平低的乡镇企业,实现经济增长主要靠拼资源、设备和人力,缺乏治理污染技术装备,大量工业污染物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乡村河道,已严重影响到村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同时,我国广大农村分散切规模小、交通不便、通讯落后,弱化了对乡镇企业环境保护情况的监管,普遍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或直接监测为依据执行排污收费制度可行性不高。另外,许多乡镇环保部门人员素质、技术设施等不能满足要求,直接监控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收效甚微。所以,乡镇企业“三废”污染最直接、最严重的受害者是农村的农业生产环境、农民生活环境,而广大农产品消费者则成为污染的间接受害者。这就要求在我们取得明显生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环境保护效益。

2 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环境治理对策

党的十报告提出,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由此可见,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面对乡镇企业建设发展中已经出现和可能继续出现的环境问题,应按不同的性质、类型、原因采取不同的、综合的对策,这样乡镇企业在建设发展中才能取得生产、经济、环境、社会的综合效益。

1) 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环评审批中必须实行“五个一律不批”和严把“四关”,在进行土地利用、区域开发、工业园区、能源、水利、交通、城建、旅游、资源利用等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须把规划环评的审查意见作为规划审批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噪声、放射源、土壤、畜禽养殖、生活垃圾处理等一系列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控制标准,坚持环境准入条件。 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允许类项目,并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对淘汰类项目一律不得引进、转移、生产、销售和使用。按照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范建设行为,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标准和要求;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严格执行《清洁生产促进法》,审核建设项目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网络等媒体宣传国家、省、市有关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推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分工,对于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由环保部门提出企业名单,限期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对自愿参加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引导并推荐中介机构组织实施。树立和宣传一批清洁生产企业典型,以点带面,使更多的企业认识到清洁生产给企业给社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更多的企业自觉参与到清洁生产中来;

3)规划区域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做到增产不增污,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与平衡。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科学规划乡村发展布局,加强乡镇企业的环境监管,加快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项目、工艺、设备。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蔓延;

4)提高污染治理水平。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督促企业提高污染治理效率和水平。坚持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加强现场监督执法力度,督促企业加快技改,运用经济杠杆来促进排污单位治理污染。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污染的违法排污企业,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立案查处;

5)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约束机制。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专家对制定重要开发规划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企业要按照公开、平等、广泛、便利的原则,采取专家咨询、媒体公告、问卷调查、座谈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公众有关实施项目建设的意见。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利用农村有线广播、农村技校等条件,向广大农民宣传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家园的思想,增强他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鼓励他们参与环保决策,确保对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社会监督机制,聘请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员,实施重大环境情况通报、环境质量通报和水质报告制度,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1]苏平平.乡域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2.

[2]王龙生.农村工业污染法律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

乡镇环境治理范文2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乡镇企业环境问题和探讨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指出防治乡镇工业污染应从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统一规划、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转变经营思想,合理布局、控制产业方向与产品结构,从技术上减少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

我国的乡镇企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20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日趋严重,并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因素。因此,提高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进行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把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放在战略的高度上予以重视。

一、乡镇企业建立环境管理的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乡镇企业环境管理的对象,首先是人们的意识和行为。通过诱导、约束和协调人的行为,来调控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使其功能、结构和运动过程有序化。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但其调控的对象却是社会经济与环境系统。

二、乡镇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2.1环境管理体系是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和经济调控手段不健全,乡镇企业为了占有市场,往往进行自发性、盲目性的发展;急于脱贫,急功近利,只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不顾社会整体利益,不从长远角度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决策上形成“盲区”;盲目搞建设、上项目、上产品,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形成点多面广的污染源,使环境污染增加。而且,乡镇企业主要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高污染的粗放经营型,生产技术水平低,工艺落后,设备简陋,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下,产生大量“三废”,导致各种污染物排放量过大。尤其许多乡镇企业是技术水平低的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和小冶炼等大耗水工业,主要靠拼资源、拼设备、拼人力实现经济增长,缺乏治理“三废”的技术装备,大量工业污染物未经任何处理或简单沉淀后直接排入乡村河道,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在乡镇企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水体水质普遍是Ⅳ类、V类甚至是劣V类。在河南、湖北,个别村庄因饮用水污染出现了“癌症村”,一些村民也由此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水体污染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农村的农业生产环境、农民生活环境甚至广大村民,都成为乡镇企业“三废”污染最直接、最严重的受害者,而农产品的广大消费者则成为污染的间接受害者。

2.2环境管理体系是弥补目前体系不足的重要途径

由于我国广大农村交通不便、通讯手段落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许多管理城市环境的成熟办法难以实施。比如目前乡镇企业普遍是中小工业企业,有的甚至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遍布全国各地,不可能普遍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或直接监测为依据执行排污收费制度。而且许多县、乡(镇)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人员素质、技术设备等不满足要求,传统的依靠环保部门直接监控的环境管理体系对乡镇企业也收效甚微。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管理环境的压力,乡镇企业建立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是一明智之举,也有着其必然性。

2.3环境管理体系是满足“绿色市场”的竞争要求的重要途径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立法的“绿色化”要求乡镇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要求乡镇企业如果想将其产品(服务)打入国际市场,就必须重视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管理,塑造绿色形象,努力开发绿色产品。同时国内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迫使乡镇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我国针对一些乡镇企业污染严重的现状,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规定》,把乡镇企业的排污量纳入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施污染排放总量控制,严禁引进和新建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对现行污染严重的小型造纸厂、制革厂、染料厂等乡镇企业责令其关闭或转产,要求新建乡镇企业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等。

三、乡镇企业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瑞然农村地域广袤,对污染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但乡镇企业所产生的污染总量已经远远高出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围,其增长势头仍然让人担忧。与其它工业企业相比,造成乡镇企业环境问题有其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环保意识缺乏是乡镇工业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①环保意识淡薄。不少地区的农村干部与乡镇工业职工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缺乏应有的认识,对保护环境不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而只是被动应付。同时很多农村居民对环境问题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相当多的农民对于资源的认识还停留在“自然界恩赐”的水平;②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一方面,环境保护的战略重心过于偏向城市环境;另一方面,对乡镇工业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的战略认识不足。当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发生冲突时,往往只顾前者,其至为了前者而通过行政手段阻止环境执法。

(2)乡镇环境容量有限,管理体系不健全是乡镇工业环境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农村地域虽然辽阔,但是其生态环境是低层次的生态循环系统,农村生态环境是脆弱的,这就决定了农村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农村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要求乡镇工业发展必须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发展,不能只顾经济增长,忽视环境保护。

四、对策及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社会监督。在目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众环境意识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应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识,特别是乡镇企业环保法规建设和环境教育,引导乡镇企业的广大职工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行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新闻媒介宣传和组织各种学习班等活动,发挥新闻监督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和企业人士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综合决策能力,克服与传统粗放式经营相联系的思想和做法,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使广大农民意识到保护自己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2)增加投资力度,保障环境管理体制顺利实施。应加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争使环保投资与GDP的比重达到1%,进一步完善份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适当提高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地方分成比例,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省对市、市乡的转移支付。在每年的地方财政预算交排上保证基层环保部门的正常开支需要,使环保部门在查处污染企业时不再有顾虑。同时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资环境保护事业,对其进行政策上的优惠,使其迅速产生效益,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环保产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费改税,将排污费,改为环保税,使治污资金能有一个稳定的来源;积极探索排污权的交易,通过经济手段使污染企业自觉减少排污量,实现排污总量的控制;改变对政府官员的考核指标,在试点城市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绿色GDP”,通过经济手段减少环境污染。

(3)重视城镇和工业区规划。从乡镇工业发展历程来看,乡镇工业污染蔓延的原因均源于杂乱分散的工业布局。在乡镇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分布分散的情况下,难于建设集中的基础设施,环境污染难以控制,这些均制约了乡镇工业升级换代的步伐,影响了规模经济效益和小城镇的建设与繁荣。因此应调整乡镇企业布局和发展大批中小工商业城市,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相对集中、布局合理的工业区和工商业城镇,继续推动乡镇企业点源治理,把改善乡镇工业布局,推动工业区的建设当作乡镇环境管理的一项首要任务。

(4)加大环境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乡镇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管理,健全环境管理机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首先应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完善和健全环保法规,加强环境管理。其次,应建立环境管理网络,把环境管理纳入乡镇企业管理的轨道,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环境管理的力度,认真执行“三同时”和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环境污染,认真执行《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等法规,并通过合理规划,促进乡镇企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5)转变经营思想。建立低消耗、高效益的经济结构。环保法制和标准的不断完善制约着许多按现有方法生产的产品的贸易,同时也给许多产品尤其是有利于环保的产品创造一个巨大的贸易机会。这就要求乡镇企业经营者切实转变经营思想,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当地资源和传统工艺的特点,确定发展方向,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设备和工艺,大力推广科技进步和清洁生产,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的产业比重,是缓解和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乡镇环境治理范文3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套管针,目前已成为临床一种外周静脉输液工具,主要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具有减少反复穿刺、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如果存在影响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因素,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护理,会增加堵管、脱落、渗液 、静脉炎等并发症,进而影响留置效果。为提高患者的知晓水平,减少影响因素的发生,笔者对大外科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246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了相关情况调查。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46例,男性156例,女性90例,年龄在26-75 岁之间,初中学历45例(18.3%),高中学历105例(42.7%),大学以上学历96例(39.0%),输液量在100-500ml之间86例(34.9%)500-1000ml之间125例(50.8%),1000ml以上35例(14.2%),首次使用留置针54例(21.9%),肝病史最短半年,最长10年以上。

1.2 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大外科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46份,全部回收。

1.3 结果 (见表)

2.影响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因素

2.1 患者自身因素:慢性肝病患者,常年反复住院且住院周期较长,由于长期静脉输液、药物刺激、反复穿刺等原因,导致血管破坏比较严重;凝血功能差,穿刺后易出现皮下出血或瘀斑,影响血管的显露,给留置针的建立和保留带来一定的困难。

2.2 对静脉留置针认识不足,护理人员宣教不到位。部分患者由于首次接触留置针,护理人员对留置针的穿刺方法、留置时间、固定及日常维护等内容没有做到及时的告知和指导,导致患者对留置针的使用认识不足,认为与普通钢针相比,留置针增加了治疗费用,并且担心留置针在血管内会有副作用。

2.3 对日常生活及留置效果的影响。临床护理人员习惯按照普通头皮针输液的方式选择血管,即为了保护外周静脉而由远心端的手背开始穿刺,其次是腕部、前臂,生活自理时,手背部活动较多,容易被触到。另外,由于手背暴露时间长,皮下组织比较薄等原因,不利于留置针的遮挡保护,也影响透明敷料固定的稳固性。

2.4 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留置针的穿刺技术要求较高,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低,日常维护技术不规范,导致留置针保留时间短,不能充分发挥留置针的作用,使部分患者对留置针的使用产生抗拒心理。

3.护理对策

3.1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科室邀请静脉输液专业小组成员对科内护理人员进行留置针专业培训,从静脉留置针的结构、穿刺方法以及技巧入手,到留置时间、封管液及封管方法、穿刺部位选择、固定方法、并发症等进行一系列的学习和指导,提高护理人员留置针相关知识和穿刺技术水平。 实施正确的穿刺、封管技术,做好日常维护,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3.2 保护血管,合理选择留置针。根据患者血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以减轻留置针对血管的刺激,使留置针能更好的保留。针对部分患者的细小血管,我们选择儿童型留置针以适应患者的血管需要。

3.3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穿刺血管的选择应遵循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1]。前臂静脉具有比手背静脉血管粗、直、血流丰富、无静脉瓣,且易于固定,同时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等优点。临床证实穿刺部位的细菌是造成留置导管感染的主要来源,人体不同解剖部位的细菌密度和种类各不相同,在外周,上肢前臂的菌落数明显少于手背部[2]。

3.4 做好健康宣教。已有研究表明,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留置针相关知识的知晓、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3]。①操作前告知患者使用留置针的目的、优势、相关费用以及后期可能出现的问题。②让患者了解对于输液期间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的重要性,可以适当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③让患者知晓封管目的和方法,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介绍。④告知患者留置期间维护的知识,如尽量保持皮肤膜干燥,尽量减少穿刺侧肢体的活动,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等。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因人施教。同时,还需进行心理疏导,消除顾虑,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使用留置针。在整个留置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加强留置针的宣教工作。有研究表明,加强健康教育的落实,详细反复讲解有关知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4]。

3.5 加强巡视,及时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感,输液速度的变化以及皮肤膜是否完整等。及时排除各种因素,如输入高渗液体、含钾液体对血管的刺激、导管滑出血管外、管腔阻塞等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和指导,输液期间做好床边交接。

加强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外周留置针使用的重要保障,临床护士是外周静脉留置针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减少影响留置针的使用因素,加强护理宣教和业务水平,提高临床输液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易琼,李虹,刁永书.首次化疗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20(19):55-56

[2] 胡静.静脉导管留置时易忽视的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7):773-774

乡镇环境治理范文4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电针;液体张力疗法;微量元素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58-02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用电针加液体张力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显著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我们观察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头发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0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30~71岁,平均48.85岁;病程6月~8年,平均4.5年。对照组60例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23~75岁,平均49.45岁;病程6月~9年,平均为4年。

1.2 诊断标准 :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及1992年10月在青岛举行的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2],拟定如下标准: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1.3 排除标准:

①颈椎病的其他分型。②脑源性、耳源性、眼源性、外伤性及神经官能性、颅内肿瘤等所引起的眩晕疾病。③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症。④合并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其他严重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⑤未能按照实验计划完成治疗过程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2.1.1 电针治疗:

针刺部位:软组织异常点。1点:C2棘突(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起点);2点:寰椎横突尖(头上斜肌起点头下斜肌止点);3点:寰椎后结节(头后小直肌起点);4点:下项线(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止点);5点:C3~C6椎横突尖(前斜角肌、肩胛提肌起点);6点:肩胛骨的内上角及脊柱缘(肩胛提肌的止点)。操作方法:在以上诸点区,寻找软组织异常点(硬结、条索样变、压痛等)中心区,常规消毒,均采用直刺,深度以达骨面或横突、棘突为准,施用平补平泻手法,当患者出现有酸胀感,以及向头部或肩胛部放射样感后,接通(中国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G6805-1电针治疗仪,连续波,电流以患者舒适为度,频率50次/min,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日,进行下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1.2 液体注射:

注射药物:香丹注射液(十堰康迪制药公司生产,每毫升相当于丹参、降香各1g)、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十堰康迪制药公司生产),按5∶1比例配制备用。操作方法:注射点同上,采用武汉市王冠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次性10ml无菌注射器,抽取上述混合药液,注射区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回抽无回血时推药,每一点注射1~1.5ml混合药液,每次注射3~4点,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上述两种方法连续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

2.2 对照组:

采用5%葡萄糖250ml+复方香丹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日1次;口服西比灵 5mg,每晚1次,睡前服用。连续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

3 观察结果

3.1 检测方法:

受测者均于空腹12h后晨起抽血,标本采集后离心15min(3000r/min),分离血清置于-20℃低温冰箱保存待测。标本按操作规程处理后, 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Spectra-span-V三电极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DCP-AES)进行检测,单位用μg/ml表示。

3.2 三组治疗前后血清锰、锌浓度变化的比较,见附表。

治疗后两组血清锰浓度均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明显上升,且接近常值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清锰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但血清锰水平无差异性;电针加液体张力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使下降的血清锰浓度明显上升,从而缓临床症状及体征。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指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局部脑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引起头痛、眩晕、恶心、耳鸣、视物不清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其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骨质增生与骨赘形成,二者又与中老年骨质疏松关系密切,有研究发现中老年骨质疏松与微量元素锰、锌的缺乏密切相关[3]。已知骨质增生与退行性改变有关,有报道表明机体缺锰可能是颈椎病发生的原因之一[4]。锰是体内精氨酸酶、脯氨酸肽酶的组成部分,锰离子又能激活精氨酸酶、磷酸化酶、醛缩酶和胆碱酯酶等,还参与人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影响糖和脂肪的代谢。所以锰很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钙、磷代谢,导致骨质脱钙,异常沉积后表现为骨质增生,并可压迫椎动脉,引起脑供血不足。

电针具有疏通经络、消炎镇痛的作用,连续波电流作用于针柄,使针持续地有节律地上下跳动,令患部肌肉处于不断收缩与舒张状态下,僵硬,拘急的肌肉得到被动锻炼,起到解除局部肌肉痉挛的作用。液体张力疗法是在颈部各大肌群起止部位的软组织异常点注入活血化瘀药液,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直达病所,发挥最大的疗效。由于一定量的药液不易被机体组织迅速吸收,就会在病变局部占有一定的体积,通过液体表面的张力作用在有酸胀感或无痛的情况下充分将粘连、机化甚至挛缩的软组织松解,消除机械压迫、炎性介质对血管的不良刺激,使患处缺血缺氧状态得到改善。

我们采用电针加液体张力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后患者血清锰浓度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186-187

[2] 孙宇,陈其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13(8):472

[3] Ditmar R.Trachtenbarg DE.Treatmento fo steoporosis.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1989,56:143

乡镇环境治理范文5

刚才,公路段路段长和县公路站建林分别就国省道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治理方面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做了汇报发言,连锁传达了市政府召开的干线公路路域环境治理会议精神,并就我县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和交通局____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目标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具体,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结合各自的工作,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增强加快路域环境治理和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是我县当前一项重点工作,市、县高度关注,3月27日,市政府郝市长主持召开了市政府相关工作部门、13个县区分管交通工作副县长、交通局局长、公路段段长参加的全市干线公路路域环境治理专题会议,明确了路域环境治理的各项工作内容,把具体责任落实到各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将公路环境整治工作由行业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由部门行动变为社会行动。会后,我县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上重要议程,切实制定有力措施,抓好工作落实。过去的一年,我县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和交通工作任务艰巨繁重,在各乡镇、部门的配合下,在交通部门的努力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农村公路等级低、服役时间长,路面破损严重;公路沿线乡镇村民路边乱修乱建、乱倾乱倒、破坏道路绿化树等现象时有发生;运输从业人员及乘客保洁意识差,窗外随意乱丢垃圾现象普遍存在;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工作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交通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这些己成为制约我县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和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把握着力重点,进一步增强谋划发展的预见性,推动发展的创新性,加快发展的主动性,聚力攻坚,提升全县公路管理水平和交通运输能力。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做好全县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和交通运输工作

(一)扎实做好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工作点多、面广、线长,因此需要各部门、各乡镇齐心协力,共同完成。

一是公路段和县公路站要及时处理路面病害,清理公路路产范围内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私设摊点、洗车点和利用公路边坡种植农作物等行为,维护交通标志标线的齐全完整无遮挡。要加强绿化树木和苗木的日常管护;公路段要牵头组织开展好309、210国道路域环境已整治路段的“回头望”活动,完善安全设施;县公路站要加强县乡道路养护工作,倒排工期,严把质量,加快在建大中修工程进度,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公路、路政部门要全面落实路域环境整治执法主体责任,针对过村镇路段脏乱差治理、平交道口的分类管理、非公路标牌的清理、违法建筑治理上要逐项调查摸底,分别制定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的标准和要求,逐项落实责任人和整治措施,实行领导包片,责任到人,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运政部门要加强公路沿线的砂石料场的源头监管,落实人员,进驻装载源头运输单位,确保覆盖运输,从源头上制止超限超载和抛洒污染。路政管理部门要重点做好309、210国道和县乡道路夜间突击拉运砂石、抛洒污染垃圾的有效治理。要加强巡查,运用流动治超检测车、路政巡查车,定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三是公路沿线各乡镇要按照“属地治理”的原则,及时组织人员、机械对公路两侧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塬面乡镇要重点做好清理公路两侧堆积果树枝,治理倾倒焚烧果袋、反光膜等果园垃圾的行为;川道乡镇要重点治理占用路面碾场晒粮、公路两侧乱倒污水、垃圾等行为。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公安部门要严厉查处和清理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路域范围内违法违规行为;林业部门要做好公路直观坡面绿化造林;住建部门要加强建筑工地管理,严禁施工车辆公路抛洒和乱倒建筑垃圾行为;水务部门要依法整治桥涵的非法挖沙采石行为;工商部门要严格规范公路两侧门店经营行为,会同城管部门做好城区占道经营摊点、乱摆乱放摊点、违法广告等违规行为的治理;交警部门要组织开展公路通行秩序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各乡镇、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全县公路路域环境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是____分公司、____高速公路富县管理所要切实对各自运营的高速公路路域环境整治负责。要按照3月24日召开的全省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安全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庄省长讲话精神,建立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室全力抓、相关部室配合抓的工作合力,确保路域环境整洁美观。

(二)全力提升交通运输保障能力。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办好交通,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一是全力推进公路建设快速发展。要抓住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国内需求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加强协调调度,做好210国道富县过境公路暨309国道改建工程项目立项、征地拆迁等工作,确保项目年内顺利开工建设;抓好年度交通基础设施各项重点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全力推进城洛路12.5公里四级油路、直罗老街改造项目、北教场至双翼路项目建设。工程项目要严格按照

设计施工,切实加强管理,严把质量关。对新建和改造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坚持现场蹲驻检测,确保建设材料质量符合规定标准。要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层层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二是大力促进交通运输持续发展。当前,我县农村公路服役时间长,养护任务艰巨,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要坚持“建养并重,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更多的资金、力量用于养护管理,努力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彻底解决农村公路失养失管的问题。县公路站要做好县乡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要以畅通、洁净、安全为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及时修复养护病害路段,提高管理养护质量和效率,争取在最佳养护期完成任务。交通路政稽查队要大力宣传公路管理政策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爱路护路意识,严厉打击破坏路产等非法活动,确保公路路产安全。

三是努力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交通部门继续围绕“人、车、路”三个关键环节,抓好源头管理,细化安全措施,切实落实道路交通运输安全责任。运管所要强化驾驶人员资格审查和培训工作,不符合资质的人员绝不允许上岗,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严把车辆技术状况关,落实运输企业坚持按期例保例检制度,加强对车辆技术性能检测,对达不到技术等级要求的车辆,一律不得上路营运;客运办要继续加大对非法营运车辆的打击力度,规范公交车、出租车营运秩序,对在城区随意乱停、私自抬价宰客、甩客、拒载等行为严厉打击,努力提升我县客运市场优质文明服务水平。“两路”协调办要认真做好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征迁、协调工作,出现问题及时化解,坚决杜绝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全县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和交通运输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全县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大局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今年重点工作的部署上来,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实行局主要领导亲自抓,要牵头负责、带头实干、把握重点、协调推进,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找准位置、敢于担当,及时研究解决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和交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二是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各乡镇、部门要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路沿线群众、道路运输人员、施工单位及人员树立路域环境保护意识和护路爱路、文明出行公益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实施。

三要完善协调机制。县政府将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由公路部门调查摸底,交通部门联合相关单位,组成公安保障、建设规划、国土清理、水务林业环保配合的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工作的生力军,扎实推进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各项工作。交通局要围绕____年工作安排,尽快制定工作措施,细化方案,涉及到工程建设的乡镇和部门,要切实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协调配合工作,形成部门和乡镇之间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氛围。

乡镇环境治理范文6

1.1评价主要要素的“原材料”的采集对濑溪河流域所在地各级审计机关关于水环境的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归类为8项单因素,并根据历年文献和实地调研、计算等方式取得了丰富的数据.现将这些数据(即原始观测值)通过比较变换、极差变换、最优区间变换等一系列规范变换得出8年8项单因素初始评价数值(数据表略).

1.2用主成分确定评价的主要要素将8年8项单因素初始评价数据输入SPSS19.0软件,运行得到解释的总方差(表1).从表1可知:污水治理防控措施率、水环境治理政策执行率、水环境投入产出效度、水环境治理工程完善程度、水环境综合整治效率5个准则因素的“初始特征值-累积百分率(%)”为99.921%,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绝大部分信息.

2水环境治理绩效审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设计与标准定量设计

结合政策法规和濑溪河流域次级河流水环境治理审计评价的具体实情,在前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11]法提取水环境治理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要素集、等级集[12]、模糊评价[13]矩阵、评价权重与向量的确定、单因素评价、多因素评价等,构建次级河流水环境治理绩效审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定量标准(5个准则因素、15个观测变量指标和75个等级类型).水环境治理绩效审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评价定量标准略.

3水环境治理绩效审计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为确保评判指标和糊模判断矩阵值的客观可靠性,向100位审计与环保专家及相关人士就荣昌县濑溪河水环境治理绩效进行调查,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100%.结合量分标准,就“次级河流水环境治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隶属度测评表”进行评判得出次级河流流域水环境治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测评表(表2).

根据评价统计表确定各单因素评判矩阵根据指标隶属度得污水治理防控措施采用情况、水环境治理政策执行情况、水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使用情况、水环境治理工程完工程度、水环境治理效能实现程度的单因素评判矩阵。

4讨论

4.1单因素评价讨论1)按照本文模糊评价五级标准,荣昌县濑溪河“治理控制措施情况”得分74.83分,非常逼近治理防控标准的“中等”水平,说明该县濑溪河流域的污水处理防控的水平虽然有较大提高,但还存在提升空间,其污水处理目标任重道远.2)荣昌县濑溪河“水环境政策执行情况”得分67.54分,达到“合格”水平,趋于“中等”,表明该县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环境承载容量总量核定措施、生态责任制与监管考核制度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有50%的专家对污染者付费及生态补偿给出了“不合格”等级,因此,建议该县早日建立水环境治理生态补偿制度和奖惩制度,提高水环境政策的执行水平与监管力度.3)荣昌县濑溪河“水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得分64.56分,刚好达到“合格”水平,距“优秀”等级差3个等级.该县虽然财力较强,GDP已达160多亿元,但是在水环境治理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和使用方面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在水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的筹集方面比较单一,没有充挥发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没有撬动民间资金进入水环境整治.有50%的专家对投入规模资金增长率评了“不合格”等级.此外该县筹集资金到位的使用率不高,水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上还有不规范的行为,因此,该县要加大水环境治理资金的筹集,并做到使用的规范、透明.4)荣昌县濑溪河“水环境治理工程完善程度”得分68.37分,表明该县水环境治理的各项工程离上级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雨污分流管道的改造是最大薄弱环节,有一半的专家对二三级管网工程完工率评了“不合格”等级.已建并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工程完善程度达到“中等”水平,但濑溪河流域经过的乡镇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完工交付使用的程度不高,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存在较大差距,是下一个五年计划整治的重点.“二三级管网完工率”基本上不合格,只有县城少数已改建的路段达到合格,其余路段特别是濑溪河流域的乡镇二三级管网基本上没有改建.县城濑溪河两岸护堤绿化、休闲设施景观工程对美化环境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离市和国家要求有不小的差距,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5)荣昌县濑溪河“水环境治理绩效实现程度”得分66.8分,达到“合格”等级,表明“万元GDP减排率”提升速度不高,整治任务还比较艰巨、“水质正向变化率”极不稳定,突高突低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发生违法排污的企业要加大惩治力度,使该河流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公众水环境满意度”基本合格,表明老百姓和专家的幸福指数的期望值在逐渐提高,濑溪河两岸人们对水质达标等方面的要求比较强烈.

4.2多因素综合评价讨论濑溪河水环境治理绩优度X=B×V=68.13,表明该县的濑溪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绩优度处于“合格”向“中等”水平方向提升的阶段.该评价结果意味着濑溪河水环境治理与国家环保治理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该多因素综合评价值68.13分,包含了15个单因素观测变量指标以及各等级评判结果的全部信息.“水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使用情况”是5大水环境治理因素中达到合格且评价值最低的二级指标,表明该县在水环境治理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中的提升空间非常大,其工作任务还比较艰巨,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投入,制定农村污水处理厂用电价格参照农用电价格执行的政策,撬动民间资金进入水环境治理,及时建立水环境污染生态补偿机制,注意加强二三级管网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对污水处理厂的配套,注意根据污染物的贡献程度以及每个污染物污染源的贡献程度采取差异化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责任制,提高人民群众对水质和水环境的满意度.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