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培训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培训方案

建筑培训方案范文1

摘要:

树立多层次、细分化、精细化、高品质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以技术为基础、市场为主线的作品,严把设计质量关,应抓好以下3个节点的管控:设计岗位细则的制定、设计方案综合评审制度、设计各专业汇签制度。

关键词:

优质的方案;精细建筑设计;严格的环节控制

一、引言

城市建筑是既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存在,还是建筑设计创作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结果。优秀的建筑作品是在设计过程中不断优化的结果,因此,建筑设计的优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二、岗位细则的制定———确保建筑设计质量

质量控制保证体系的关键是要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组织架构(见图1)。设计项目不是单一的活动,而是各专业的有机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成果。健全项目经理负责制,由总经理监督,设计小组由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专业相关人员组成,按岗位细则的要求各负其责。先设计合理的方案,由技术质量部审核,各专业之间汇签,内审自检,最后完成施工图的设计。设计现场服务也是设计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筑设计要注重细节,做到设计方案合理,设计中控制时间有措施,设计后总结经验及不足有效果。

三、方案设计综合评审制度———质量控制措施

方案设计综合评审制度,不仅是为了设计的产品达标,满足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要求,还为了提高设计标准,优化设计。在设计方案综合评审运行的前后,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都是为了筛选出最优的方案,设计出最佳产品。

1.组织方案评审应该在方案申报之前进行,尤其是相对复杂的项目,一旦方案获得规划部门批准,不排除有些细节设计可能会对其他专业造成影响的可能,因此组织设计方案评审工作的时间尤为重要。

2.方案批复后开始施工图绘制阶段,这时候各个专业要求相对比较深入,需要各专业紧密配合。但是有些项目组织方案评审会的时间比较滞后,之前方案没有定稿,即使组织了方案评审会,等到实施时又会有比较大的改动。可一旦方案定稿,施工图设计已经进行了大半甚至接近尾声,如果有问题改动起来难度会很大,对于设计师来说会延长设计周期,降低工作效率,也许还会牵扯到其他专业,因此,合理组织方案评审工作显得更加重要。

四、施工图设计阶段严格控制各岗位细则的贯彻与执行

1.做好设计岗位细则宣贯工作。岗位细则的培训是完成好施工图设计的重要环节,设计师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握岗位细则的核心内容才能胜任设计工作,在设计工作中减少差错,把一项工程设计做得既符合各项国家规范又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

2.抓好落实,使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岗位细则培训能否真正落实到设计工作上才是关键,切忌组织设计岗位细则培训后就不闻不问了,要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并结合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检验,使岗位细则培训方式常态化、制度化,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要确定建筑设计的关键点,方案图—施工图—预算,这是建筑设计项目的关键点。

4.设计项目的质量控制统筹安排。设计方案确定后,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水、暖、电等各专业要结合设计项目互相沟通设计图和资料,不同专业的交叉运行必须要进行周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错漏碰缺,最大限度地缩短设计周期,切实可行地提高工作效率。

5.进行优化设计分析,要达到精品化、集成化、信息化。对于设计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专业要共同切磋,及时、有效地解决。

6.制定质量控制的最佳目标,提出明确的要求,尽量把一些定性的要求转换成定量的标准,以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7.建筑设计不仅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硬件需求,还是赋予建筑精神文化内涵的过程。而在建筑设计方案实施中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优化选取方案,能够对建筑成本的控制发挥重要的作用。8.建筑设计的质量控制管理,首先是优化建筑设计质量,其次才是管理。而建筑设计质量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是建筑设计思想的优化。

五、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质量控制

1.建筑设计过程质量控制。以笔者参与设计的某医院为例,某综合医院总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地上九层,地下一层为设备用房及汽车库。地上一、二层作为医技用房,诊疗室、化验室、照相室、控制室、验血等;三层~七层为病房区、重症监护区等,八层~九层为手术区。设计按功能分区,科室设置外窗自然通风等。医院设计质量控制需要统筹安排,既要满足合理的使用功能以及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要求,又要结合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设计师既要考虑病人生理、心理康复的需求,对门诊、病房、医技楼以及供应科室的设计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各种可能性,又要兼顾医疗环境的全方位设计和个性化设计,最终建成节能环保、绿色智能化医院。

2.建筑设计运行系统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控制全过程质量标准。选取确定建筑设计方案,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个专业都要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各专业设计人员要对本专业精细化管理,专业之间相互协调,避免出现差错,最大限度地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大厅共享空间、结构承载力的计算,空调系统、热水系统的运行、配电的方式等,不仅要满足国家、地方相关规范的要求,还要有创新意识以优化设计。

3.设计严格、有序的现场服务程序和对现场反馈意见的及时处理是严控设计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六、结论

建筑设计的质量控制管理,实质是部分优化与整体优化的结合,是动态管理,不断冲向新的更高的目标,从而调动每一个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开拓创新。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对设计中常见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及时解决,严格技术要求,加强过程控制,树立现场服务意识,精细营造严控建筑设计质量关。优化设计质量管理就意味着在过程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最终是要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建筑培训方案范文2

【关键词】测量精度;重要性分析;提高措施

在建筑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高精确的测量,从而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同时,施工中的数据测量,同样是矫正施工失误、规划下一步施工进程的重要参考。因此,提高施工测量精度是强化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

1.建筑施工测量精度的重要性分析

所谓工程测量,就是指人们在工程建设与资源开发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运营管理与变形观测的各个阶段中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材料工作的总称。它直接为各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勘测、施工、竣工、安装、运营管理、监测的一系列工程工序提供可靠的服务端。也就是说,建筑施工测量是顺利进行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

1.1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施工方案是建筑工程建设的“灯塔”,指引着建筑工程最终完成。而施工方案的制定并不是凭空臆想而来的,也不是依靠高科技模拟推算出来的,而是依靠高精度的施工测量数据。也就是说,施工测量精度直接关系着施工方案制定的完备性与否。只有施工测量精度提高了,满足实际需要了,才能支撑起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出来。因此,在建筑工程开工之前,必须委派专业的测量队伍,以便获得详细的、高精度的测量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整理归类,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1.2为施工中出现的失误提供矫正参考

现代建筑工程一般比较浩大,尤其是高层、超高层建筑更是异常复杂。在这类建筑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大大小小的施工失误是难以避免的。如横梁的摆放高度、脚墙的施工厚度与高度、墙体的普遍高度等,均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若要对出现的失误进行校正,必须有高精度的施工测量数据为依托,只有有了高精度的施工测量数据,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的矫正方案出来。

1.3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

建筑施工的有序进行不仅需要合理的施工方案、高效的现场施工管理和科学的施工资源调配方案,还需要精度高的施工测量数据。施工测量数据是表征施工是否严格依靠施工设计方案最直接、最直观的量,也是最能说明问题、最容易发现施工问题的量。施工方案的落实,只有依靠高精度的施工测量数据,才能真正准确无误的落实,才能不折不扣的落实,才能少出或者不出施工质量问题,才能获得更高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2.提高建筑施工测量精度的一些办法

2.1提高测量人员的职业技能

虽然施工测量非常重要,但很多建筑施工单位却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尤其是在测量人员的选派上,更是体现出了对施工测量的轻视。具体来说,就是临时排除一些非专业或者专业技能不高的测量队伍进行测量工作。这养的测量队伍,怎么可能获得高精度的测量结果呢?因此,必须在提高测量队伍的素质上下功夫。而针对目前建筑施工测量队伍存在的素质低下问题,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措施予以解决。首先,对目前在岗的测量人员进行再培训。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根据现阶段施工测量工作的要求,开办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班,并强制对在岗人员进行再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一律不允许复岗;其次,对新招募的测量人员,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只有拿到培训合格证才允许上岗;最后,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术发展极为迅速,一些新的测量方法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测量人员及时地进行“自我充电”,保证不落后。总而言之,加强测量人员队伍建设对提高整个测量工作水平至关重要,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切不可等闲视之。

2.2应用技术含量较高的测量仪器

传统的施工技术测量仪器一般是皮尺、标杆、水平管等技术含量很低的测量仪器,面度日益复杂的现代建筑工程以及愈来愈高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它们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高技术含量的测量仪器其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中所发挥出的强大效能令人瞩目,其所体现出的测量精度优势令传统管测量仪器难以望其项背。因此,加强测量仪器的信息化改造,是提高整个建筑工程测量精度水平极为有效的途径。故而,工程建设单位需要摒弃传统的测量手段,着重发展信息化的测量模式。首先,要加大信息化改造的投入,购置一些高技术含量的必要设备;其次是尽快培训一些专业人才,让高技术含量的测量用仪器发挥出最大的功能。其原因在于传统的测量人员毕竟对信息化测量工作接触很少,且测量技术的培训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就需要引进具有信息化测量技能的专业人员来操作新型的测量设备;最后,行业内部也要尽快制定出科学、完善的信息化测量标准,保证信息化测量模式的高效性。总而言之,采用高技术含量的信息化测量仪器,是提高建筑测量精度的必由之路。

2.3制定科学的测量方案

若想获得较高的施工测量精度,仅仅有高素质的测量队伍和高科技含量的测量仪器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科学的测量方案。现代建筑工程一般比较复杂,所需要测量的工程数据非常多,而若在测量混乱无序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测量数据的杂乱无章,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数据的精确性。只有在考察施工现场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拥有的资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案,如分区测量法、分步测量法等,都是常用的测量方案。因此,在制定测量方案时,必须切合工程实际,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才能获得较高的施工测量精度。

2.4做好测量数据的核对工作

在施工测量大体完成后,要尽快将获得的数据整理出来,交由相关的管理部门审查。而对一些比较重要的部分,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进行复查测量,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另外,在应当利用一些基本的建筑力学公式,来检验获得的数据的精确性,如发现有较大的误差之处,还应重新测量。

2.5做好对施工测量的监管

为了杜绝测量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不作为现象,必须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测量工作进行监管,并实行分级负责制,下一级的监管者直接对上一级的监管者负责,哪一层出现了监管问题,哪一层的责任人就要担负相应的负责,从而提高监管效率。除此之外,还要增强施工单位负责人的监管意识。因为领导层对监管工作的态度直接影响到监管工作的效率。因此,要组织领导层学习相关的相关的监管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研习指令性培训,使其全面了解现代建筑施工测量工作监管的理论体系,充分认识到监管工作对建筑工程施工正常进行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进而使其能够转变思想,对测量工作的监管工作重视起来。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管工作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对监管人员的工作作出合理的评价,并对一些监管工作完成良好的人员给予褒奖,对失职人员也要给予相应的处分,赏罚分明,从而提高监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为提高建筑施工测量精度服务。

3.结束语

建筑施工测量精度关系着最终的建筑施工质量。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在这方面欠缺的地方非常多,不仅导致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施工质量事故,还客观上限制了建筑行业的向前发展。因此,我国建筑部门务必要尽快采取措施改变现状。

【参考文献】

建筑培训方案范文3

关键词:培训中心楼;建筑设计;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设计师的思维模式决定着作品的设计方向,设计师将自己针对设计任务的所思所想融入到设计作品当中,形成作品的独特风格,也就是说设计作品的内容及方式是由设计师的思维活动所决定。建筑设计亦是如此,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的理性思维对建筑物来说极为重要。本文以某学院的培训中心楼为实例,对建筑设计的理性思维进行探讨。某学院的培训中心楼位于学院东面,设计面积1684O,建筑物的主要功能是休息、学生培训、开会、后勤服务等,设计内容包含休息室、教室、会议室及客房。

一、建筑设计构思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对设计任务进行分析,对该建筑物的功能需求、空间要求、建筑地点、建设条件等进行调查研究,寻找出建筑物的各需求因素间的联系和建设限制条件,结合以上考察分析结果在脑内对建筑物进行初步的设计,然后将其用专业的建筑语言在图纸上表达出来,再进行完善,形成建筑设计图。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建筑设计任务进行发散性理性分析,然后根据建设分析来找出建设核心,再根据建设核心进行收敛性理性综合,最后根据综合条件进行建筑方案设计。

在对培训中心楼进行建筑设计前,首先对建筑物的建造地点进行考察,分析其地形环境,考察范围有培训中心楼的建造基地基大小和周围的道路、树林、湖泊、建筑物等,还需要对该学校的建筑风格进行调查分析。在进行建设设计时,在建筑环境方面,需要分析培训中心楼与餐厅和学院大门的关联,和建筑物和景物的映衬问题,并据此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在建筑功能方面,需要了解休息室、教室、会议室及客房间的关联,并据此对建筑物的空间结构进行划分设计。在建筑造型方面,需要周围建筑的造型特点,结合自己的建筑设计特性,设计出造型既能协调于学院,又有自身个性的建筑。在建筑风格方面,参考学院整体的设计风格,结合自身的建筑设计风格,加入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设计出具有自身独特品位和气质的建筑。

二、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设计的方案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其设计方式因所处环境,建筑的功能和设计师的风格有极大的关系,下面以某院的培训中心楼为建设方案分析对象,分别从环境设计、平面设计、立体面设计和室内设计几个方面进行了解

(一)培训中心楼周围的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主要是参考建筑基地周围的环境,结合建筑物的特性,对周围的环境合理的进行借景,需要考虑建筑基地周围的环境特点,和建筑物自身的造型、风格、大小以及功能,将以上因素进行协调设计,让培训中心楼的建造与周围的景物和谐映衬,以培训中心楼为中心产生空间上的秩序感。还需要方便其功能的使用。故而环境对建筑设计有很大的制约性。

根据实际情况,某学院的培训中心楼所处的环境是位于校园东大门旁边,基地以北15m处有一条自西向东的道路,和一个小型的操场,此操场有多项功能,既能够供人娱乐,还能够停车,也能够敞开空间为东大门进入提供一种视觉开阔的感觉。培训中心楼的造型是面朝西南方向,设计时内部的窗户也是朝西、南两向打开,以此来借湖泊及树林的景,从室内向外眺望可以看到湖水粼粼,绿意森森的景象,让室内与室外产生一种流动的空间感。由于学院内的人流量比较大,学生活动比较热闹的地方也在西南方向,培训中心楼设计为面朝西面,能够一眼就能看到建筑物和周围景色产生的美感。因此可见,环境与建筑既能相互制约,也能相互映衬。

(二)培训中心楼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平面设计的主要制约条件是设计功能和基地大小,需要从功能的主次、动静和内外几个方面来进行结构的划分,达到很大程度上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方便使用者活动,且格局合理的目的。对培训中心的休息、学生培训、开会、后勤服务等功能进行考虑,分析其应用的主次以及使用空间的大小,对建筑物进行平面设计,让设计空间结构灵活有序。

培训中心楼分平面的整体布局分为,东侧客房区和西侧培训区两大区域,客房区一般比较安静,活动也比较少,培训区一般需要经常使用,人流量大,活动人口多,比较热闹。建筑物的中间部分是用于交通、交流的区域。可设为大厅、值班室之类地方。

以培训中心楼的二层为例。在此平面上,中间部分为入口,还设置了服务台和休息室以及接待室,比较宽敞,实现也很开阔,连接着两端的客房区和培训区,具有很强的空间层次感和空间连续性以及流动性,完美地进行了空间过渡,让建筑整体有一种亲切大气的感觉。建筑物选用的窗户玻璃极大,能够连接室内室外的景物,且面西南,日照充足,适合交流和接待。因处于二层,能够清晰的看到一层的人员来往,对人员管理也有很大的帮助。培训区位于西侧,分为两个培训教室,其布局为中部两侧,有利于室外活动和交流。客房区位于东侧,设置了不同条件的居住条件,方便接待不同的人员。且中间部分与食堂连接在一起,能够方便使用人员进行餐饮活动。

(三)培训中心楼的立体面设计

建筑物立体面的设计的主要制约条件是学院建筑的分布和风格分布,设计出方便使用者活动的建筑造型。考察学院的整体建筑风格和特。结合设计建筑周围的建筑分布位置,对其立体面的走向和门窗朝向进行设计,根据周围建筑物的风格特色结合设计师自身的设计风格对设计建筑的整体风格进行设计。

以培训中心楼为例,了解培训中心楼周围食堂、学生公寓、学院大门的点,加上自己的见解,利用高低不同,大小不一的立体块,设计出能够与校园其他建筑相衬,且有自己特色的建筑风格。建筑设计的立体面能够便显出丰富的光影效果,造型自然、多变,外表采用大面积的白色涂层,部分青草绿的设计,加上不锈钢的屋面扶手和防盗网,色彩明快、和谐,让楼层显得清新、活力,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风格。

(四)培训中心楼的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建筑物设计的一个重点,能够深化设计的内涵,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需要考虑其功用、使用群体以及建造地点。培训中心楼建造于校园之内,主要作用是用于学生培训,使用群体大部分是学校教师和学生,所以其室内设计不仅需要美观、方便、舒适,还需要便体现出深刻的校园文化内涵。培训楼的入口是使用花岗岩打磨的地板,白色大理石铺就的墙面,不锈钢制作的栏杆,在重组的日光下干净、优雅,能够让人产生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符合学院的文艺氛围。培训教室及客房则力求干净、简单,各种材料用色比较适合淡雅、明亮风格,给人带来一种很清静、舒适的感觉。

结束语

本文以某学院的培训中心楼为实例,对其设计中的理性思维做了简要的分析。可以看出建筑设计的理性思维主要是对建筑物的建造需求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综合,设计出符合建造条件的方案。建筑设计的理想思维需要建筑物的实用性出发,对建筑的外部环境、平面、立体面和内部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让设计出的建筑方案合理、科学、美观。

参考文献:

[1]李亮.理性思维指导下的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

[2]邢凯.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3]张艳.理性思维指导下的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科技传播,2013(12):83+82.

[4]邓锋,王涤非.浅谈理性思维指导下的建筑设计方法[J].中国外资,2012(08):279.

建筑培训方案范文4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问题;对策

1前言

建筑智能化系统,也称弱电系统,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等,通过对建筑和建筑设备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实现对建筑物的智能控制与管理,以满足用户对建筑物的监控、管理和信息共享的需求,从而使智能建筑具有安全、舒适、高效和环保的特点,达到投资合理、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目标。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和各个子系统、机电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建筑系统密切配合,这就涉及到设计方和系统集成商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但由于智能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对于国外先进快速发展的建筑智能技术,我国的技术还相对落后,国家方面在智能建筑方面的规范还比较欠缺,表现在设计方面的问题也较多。在此,本文笔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技术大楼基建项目为例,谈谈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为我国的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尚未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做出明确规定

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在法律法规方面尚未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做出明确规定,如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技术、系统集成等均缺少相应设计规范,以至于在整个智能化建筑系统的运行中主要是依据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和建设单位的投资情况、功能需求来完成目标和数据。这种缺乏明确施工规范标准的现状,导致在设计中没有一个参照标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致使设计难以形成规范化。

2.2没有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监督管理

我国的相关设计部门并没有加强监督管理,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建筑设计施工图必须经具有审图资格的审图公司审查,审查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施工的进行。由于部分施工设计项目在得到实施和完善之后才进行工程建筑的设计,或者是相关设计人员并没有严格执行检查和监督的权利,对相关设计方案不进行仔细审核考察。最终导致整个施工建筑的整体质量得不到保障和完善,从而影响了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2.3对施工图设计方案的审查不够严格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这三个阶段,每一环节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但从很多实际工程中发现,相关规划部门和评审部门对施工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环节会进行仔细的审查,但却常常忽略了施工图设计方案的审查。尽管施工图方案设计是建立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基础之上,但其在设计时要有严谨的结构、精确的数据、合理的工艺安排、可行的安装方案等,需要具体到精确的数据和可靠的结构等,而这也是根据初步设计审定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案、技术决定进一步具体和深化,需要满足于施工需要。因此,对这一步骤审核不严格,一旦稍有差漏,就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

2.4建筑智能化的设计人员缺乏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内容多,而且技术更新非常快,对设计师提出了非常高的业务要求。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工程建设包含有很多内容,如监控、通信、计算机网络、布线、安防监控、防盗、门禁、停车库管理、公共显示、电视、广播音响、多媒体会议、机房工程等,就这要求设计人员不仅要懂得传统的建筑结构、水、电、暖等方面的设计技能,还要掌握弱电系统的专业要求和技能,且其设计的图纸和表格须要符合计划规定的标准。但纵观当前我国大部分建筑设计人员,所学的设计知识非常广泛,涉及水、电、暖、建筑结构等等,但由于过于广泛,很多都是泛泛学习,不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从专业方面来讲,能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人员非常匮乏,很多是从电气专业转行而来的专业程序设计人员,经验上的不足以及技能上的缺陷,给整个建筑施工设计带来了很多麻烦,导致工程建设的缓慢进行,甚至会对施工带来不利的影响。

2.5对系统集成商设计人员的要求偏重于资质和招标文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在设计中,系统集成商设计人员的资质和专业技能、实践经验都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设计质量。但在很多工程中可以看到,虽然系统集成商任用的专业设计人才具备相关的资质证书和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出图章,他们对建筑施工的相关流程和材料以及所使用的产品也了解,但是他们大都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缺乏一定量的专业技能培训,并不能真正了解建筑的设计图纸。因此,要想提高建筑智能化建筑的设计质量,则应强化建筑设计人才的专业技能。

3解决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问题的相关对策

3.1随着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网络的全球化,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体现,而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受到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影响,在建筑中使用各种信息化和智能化设备已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近年来,智能化建筑已初具规模,智能化建筑成为了房地产开发的新热,因此,这就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智能化建筑系统施工规定和管理规范。因此,我国相关主管部门应在借鉴国外相关智能化建筑施工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智能化建筑的具体情况,制定相适应的施工规范标准,让智能化建筑设计和施工有参考的标准,从而确保其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

3.2针对建筑智能化设计人员缺乏这一现状,要求相关负责部门需加强对技术员工的职业素养培训,使其不仅能具备建筑设备自动化、消防与安防系统、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综合布线、建筑照明技术、建筑供配电等知识,同时还要学习智能建筑通信与网络技术、智能电气工程施工与概预算、智能化工程设计等等。在强化设计人员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通过实验等实践培训方式来不断提高提高施工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其能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从而在具体工程中能设计出具有可行性的施工方案。

3.3政府要建立健全智能化建筑的管理体系,对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系统集成商、工程监理单位及专业咨询机构,要完善其资质审批、审查制度和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批制度及工程验收制度。而对于建设方任用的设计单位,不仅要考察设计资质、设计业绩、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应该对设计单位过往设计项目进行考察和调研,多方面收集信息。尽量不要选择以往无设计经验或者设计能力明显达不到设计需求的设计单位。

3.4方案设计应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主流技术,与建设方投入的资金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追求高标准。要仔细琢磨国内外类似系统的建设经验,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工程调研,要对技术上的可行性、单项技术的侧重点、系统技术的合成性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构思,从而设计出最匹配业主需求的最佳方案。

3.5建筑智能化的系统集成商在整个施工建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设计质量,则不能忽视了对系统集成商的规划化管理。首先,相关领导部门要严格监督和管理系统集成商,优化施工管理制度,使其能加强与各个部门的配合。其次,对系统集成商设计的施工方案与计划,要严格进行监督和管理。此外,系统集成商应自觉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专业技能,在培训合格管理人员方面要加大投资力度,从而能不断提高其质量和技术。同时,系统集成商还要时刻提高自己的市场敏锐度,时刻关注市场的信息变化,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并不断地学习新技能,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建设施工能力和管理能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国家没有出台一套关于智能化建筑的施工规范、相关领导部门对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审查不够严格,以及智能化建筑设计人才的缺乏等种种原因,导致智能化建筑的设计出现种种问题。但由于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其应用于建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要促进智能化建筑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要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去研究其提高设计、施工质量的方法和对策。而这也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单位、 招标单位、施工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的共同努力,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才能最终促进智能化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卢庆新.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见状与对策[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04(1).

[2]康秉清.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与常遇问题[J].中国建材科技,2014(4).

[3]王维平,曾杰,虞金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若干典型问题的解析[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1).

[4]黄.着重探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3(4).

[5]周蓉.浅谈信息时代下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及工程应用[J].电子测试,2013(8).

[6]铁锐.浅谈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之友:下旬,2010(3).

建筑培训方案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质量;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灵魂,工程设计阶段是建筑项目经决定确认实施之后的第一阶段,因此它是具有决策性和前瞻性的,后期的生产劳动过程完全按照设计图纸实施工作,它对后期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据研究指出,工程设计阶段的费用约占工程总费用的5%,但是他对整个工程的影响程度却可能要达到80%以上。因此,如果设计质量达到了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又满足了使用者功能需求,那么整个建筑工程必然将会是成功的工程。

整个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方案设计为建筑工程经确认实施后,设计者对工程的整体设计思路的确定,通过思路的确定拿出初步方案,并与所有相关人员探讨分析,经确认后,思路确定,建筑工程大体框架也随之确定。初步设计则是根据确认好的设计方案,逐步确认了工程规模、设计结构、施工工艺流程、使用功能等相关具体环节。第三部分施工图设计则是确认整个建筑工程的所有相关细节。因此如果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存在漏洞,造成后期的设计变更,无论从经济上、工程完成时间上、工程任务量等多方面上,产生的影响都将是巨大的。因此可以看出,工程设计质量是影响整个工程的关键环节,做好以下几个环节,便可以更好的提高工程质量。

第一,在项目决策阶段,所有决策人包括主要设计人员应研究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国家所下达的工程项目任务书也是以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为重要依据的。因此,建筑工程项目前期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科学,遵照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可行性研究工作应细致、准确。

第二,应该绝对重视初步设计阶段。建筑项目可行性报告经国家批准确认后,大体投资规模也随之确定。设计单位应认真研究可行性报告,确定项目在指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上以及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经济及技术确定可行后,便可以建设项目的技术标准、技术指标、投资规模等。初步设计质量越好、越细致,整体建筑工程质量便会越好,初步设计质量应从以下几面得以提高:一是总体设计质量的提高,初步设计之前的方案设计阶段,设计者应设计多个方案,通过对多方案的优劣性进行分析,多方案比较,优中选优,选择最优方案,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成本,从而提高设计质量;二是初步设计方案质量的提高,设计单位所设计的初步方案应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功能性、经济性等多方面要求。工艺流程明确可行,功能分工责任明确,建筑方案合理可行、成本节约,这些都是初步设计方案需严格要求的。同时初步设计的结构方案与建筑方案也应相互协调配合,结构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应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发现问题并能够准确及时的修改结构及建筑方案。特别强调的是,结构方案还应注意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地震现象越来越频繁的发生,建筑工程的抗震性也是政府及居民所注重及担心的重要环节。

第三,重视施工图设计的质量,施工图的设计方案应严格遵循初步设计方案所确定内容进行设计。这里施工图的尺寸设计便是施工图设计方案的重中之重,尺寸设计应配合准确无误,相互无矛盾冲突,尺寸的准确无误,后期的施工过程便会轻松的多,不会出现“少脑筋,多钢筋”的不良行为,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另外能否提高施工图设计的质量,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所颁布的抗震、抗洪等结构设计规范也是十分关键的。

第四,施工过程中,尽量少的产生设计变更。设计变更若想少产生甚至不产生,这就要求了在设计之初将所有问题考虑周全,防止不合理的设计变更或是技术上无法完成的设计变更。当然,设计变更不产生是不现实的,设计方法无法达到完美,这就需要我们改善设计变更的审批制度,设计变更应由建筑或结构设计师提出,经由设计单位总负责人审核,并由建筑工程单位总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执行。及其重大的设计变更还应上报国家的项目批准机关,经审批后,执行设计变更。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论述,便可以更好的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有效实施,还应采取具体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提高设计人员的的设计专业素质,培训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设计规范、设计手段等相关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专业性业务内容。技术上的培训完成之后,还应培训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及政治觉悟,力求打造一批专业性强、执行力强、团结性强、敬业性强并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设计师队伍。

第二,加强设计人员与其它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大多数设计人员重技术、重创新,但他们缺乏经济观念及品质观念。或是他们只是强调技术上的可行性,却忽略了经济上的可行性,这便造成了建筑工程的浪费现象。因此,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专业的设计人员不仅要重视技术,也同样的应该重视品质、经济等其它方面。各部门人员之间应该紧密有机的结合起来,密切合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便可提高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

第三,通过设计方案竞选的方案确定设计方案,通过设计公司招标的方式选择建筑设计公司。设计方案在具体创新性的同时,还应符合有关部门所要求的功能、美观、经济性的原则,符合国家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生态环境均衡等要求,这也要求了评定设计方案专家小组要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设计方案,评定优劣,择优确定设计方案。设计公司招标亦是如此,在综合考虑所有设计公司的前提条件下,设计公司还应符合有关部门制定标准并具有稳定、干练、敢打硬仗的设计队伍,从而确定设计公司。

第四,严格执行前期确定可行性报告任务书,在项目决策阶段,可行性任务书确定后,初步设计阶段必须满足可行性任务书的工程建设规模,工程投资规模,技术标准及指标,产品方案及质量等硬性要求;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方案也应严格执行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案执行设计,确保满足功能的要求;施工阶段,应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方案,确保施工图设计方案的有效实施。这样,各阶段一环扣一环,彼此要求又相互协同统一,便可以有效的提高设计质量。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为工程项目的灵魂,它也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建筑工程成功与否,则直接取决于设计阶段的可行性报告方案,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方案是否是成功的,没有漏洞的。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提高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设计质量的提高确保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便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黄棠.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建筑培训方案范文6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安全施工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2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3 、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二、 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1 、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 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 、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 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4、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5 、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 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6 、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②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③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④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