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人居环境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人居环境总结范文1
一、加强宣传。
为提高全乡村民爱护环境意识,我乡撰写了《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致雅河乡全体村民的一封公开信》。公开信中,针对垃圾分类、建筑垃圾、秸秆垃圾、随意堆放粪便堆以及厕所环境等影响我乡人居环境的实际问题,向全乡村民发出了号召。并由乡政府出资,印发10000份,发放至学校、企业及每户村民手中。同时,请县电视台的主持人录制语音,为各村的保洁员购买了喇叭,保证每个村每天都有喇叭在人员密集场所持续播放《公开信》,确保宣传取得实效。
二、发放《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并设置垃圾禁倒警示牌。
5月18日,《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乡政府及时发放至机关人员、学校及各村、组,以垃圾分类法治宣传为重点,提高全乡人员垃圾分类意识。同时,要求各村指定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并在重点区域和场所设置了垃圾禁倒警示牌,教育提醒全乡村民改陋习、提素质。
三、组织乡政府机关干部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答题活动。
我乡着力培育绿色环保意识,组织开展“垃圾分一分 生活美十分”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的同时,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开展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应知应会测试题》答题活动,并要求参与答题人员在答题中找差距、找不足,努力提高自身理论基础;同时,要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向亲戚朋友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争做垃圾分类的表率。
四、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监督考核。
出台对保洁公司的考核办法,对其负责的全乡道路、道路两侧及路边沟内积存垃圾、塑料垃圾、生活垃圾以及电线杆、墙体、门面等平面上小招贴、涂鸦等工作内容进行考核打分,督促保洁公司保证工作质量。
五、越冬垃圾清理。
乡镇人居环境总结范文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优化
Abstract: As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uman community environment, improving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and keep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By summing up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and analyzing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Correctly handl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from actual situation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Key word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iving environment; optimize
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聚集地,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虽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目前以及在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会有大量的社会人口生活在农村,因此,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对于整个社会人居环境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尤其显得意义重大。但是目前由于人们较多地关注城市的建设而忽视农村人居环境的健康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利于乡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应及时解决,以促进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目前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总体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土地占有量大,利用率低
“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式”的乡村工业化、农村人口城镇化形式造成了城镇空间布局分散、规模效益低、耕地荒废的严重现象。就整体趋势看,耕地仍将继续减少。调查表明,小城镇、乡集镇扩容以及农村个人建房所占用的土地是大量的。以人均占有建设用地看,村庄154㎡,集镇164㎡,建制镇129㎡,都市城市58㎡。乡镇工业的人均用地是城市工业的10倍以上。而农民个人建房宅基地0. 25亩以上的高达49. 92%,其中0. 3- 0. 5亩的也为数不少,最大的竟达1亩左右。土地使用效率偏低与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的形势有很大矛盾。
另一方面,由于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限制以及农民的乡土情结又使得“离土不离乡”成为普遍。相当一部分农民不再依赖传统的土地耕作维持生计,而是转向从事非农业生产并进入小城镇居住,却不愿放弃农村住家和耕地,造成耕地荒废,宅基地浪费的现象。
1.2农村工业无序发展
“村村点火,镇镇冒烟”,造成重复建设,将原来集中于城市的污染源带到农村,从而扩散为交叉性的大面积污染。
城市的污染相对比较集中,可以进行治理。而乡镇企业则因为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管理不善,一般没有环境保护设施。再加上规模小,布局分散,对废弃物难以集中治理,只能直接排入环境。而这种情况在粗放的、急功近利的生产和管理条件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1.3农村居住环境质量低
由于各小城镇和居民点的分散,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基础设施不能配套建设。哪怕在苏浙沪这样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区,目前仍然尚有少量城镇没有自来水供应,生活、生产用水直接取自河水、井水。多数城镇缺乏排水管网,污水一般直接排入河流。其次,小城镇和居民点邮电通讯、科教文卫等的设施简陋,建筑形式单调,环境卫生较差,造成小城镇的居民点的生活环境对其周围的乡村农民没有吸引力。
1.4农村传统文化丧失
作为历史文明见证和精神家园的传统乡土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现代化的冲击,小城镇建设和传统民居的更新改造出现盲目照抄大中城市建设式样的趋势,传统建筑风格被破坏,丧失了各地的特色和优势。在小城镇、乡村,行列式状的住宅小区布局形式随处可见,丧失了传统住区中街坊巷道活泼自然的特色和亲切宜人的生活气息,和睦互助的友好邻里关系也日趋淡漠。在新形势下,历史文化传承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2造成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滞后的主要因素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之一。环境问题的产生,首先是由于人类干预环境的结果。现代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人们从自然界获得原料和燃料。又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工业生产过程生产出各种产品,与此同时,却把大量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从而对地球产生负面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尤其是中部地区多为平原,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耕种,但是由于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环境被污染,这不仅带来了生态的危机,更是一种潜伏着的更大的生存危机。造成这种现状,有诸多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乡镇人居环境总结范文3
一、加强乡镇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
(一)科学制定乡镇村庄规划。加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与实施,强化对农村居民点有序调整与优化的科学引导。依据乡镇村庄规划依法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和农民自建住房。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尊重基层实践,便于农民直接参与,成果直观易懂。
(二)开展工程项目与村镇规划一体化推进试点。以村庄道路、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为切入点,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吸纳和引导各类建设资金有序投入,探索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新机制。
(三)采取措施支持国家贫困县编制村镇规划。
二、稳步推动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一)组织实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编制农村危房改造扩大试点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实施要求。抓紧制定农村危房鉴定标准。
(二)调研总结贵州省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经验,适时召开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与做法。
(三)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配合有关部门编制七省区定居工程规划,组织动员有关力量,加大管理与技术支持力度,加强监督检查与工程质量监管。
(四)组织研究农村住房建设政策,推动农村住房制度完善和改革,鼓励农民投资改善自身的居住条件,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农民就业。
(五)探索按照城乡有别、依法自愿、同一平台、预留接口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登记发证工作。
三、加强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等制度建设
(一)修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按照国务院2011年度一档立法计划要求,组织全国力量,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抓紧修订。
(二)完善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制度。在有关研究课题基础上制定《镇、乡、村庄规划编制办法》、《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实施细则》等部门规章。
(三)修订农村规划建设相关标准。
四、继续做好灾区农村恢复重建工作。指导灾区农村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村镇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镇乡村建设规划),按规划要求有序恢复重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汶川地震灾区农民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对灾区农民抗震住房建设的技术援助,推进灾区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与管理。
五、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编制发行《村庄整治技术手册》与《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图解》,继续推动县域村庄整治联系点示范活动。
(二)组织编制全国村镇污水、垃圾治理规划研究,编制《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推动农村垃圾治理工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三)建立农村专项实用技术推广机制,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农村住房节能工作。
乡镇人居环境总结范文4
乡镇城管综合执法中队,是城管综合执法局派驻机构,具体负责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建立统一组织协调、分级负责,责权统一,精简高效的管理工作架构,充分发挥政府对村容环境和店铺经营工作的管理效能。
一、2021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实施10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上半年往利民垃圾场运送生活垃圾640.8吨,规范各类摊群点1160余次,依法整治流动摊点1800余次,整治各类出店经营、占道经营2220余次,劝离流动摊点30余次清理各类横幅广告3400余条,清理破损摩托车占道经营2000余辆。全面排查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运行情况、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成效、各村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存在问题整改情况,边排查边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强化对保洁员考核管理工作,每月对各村考核2次,考核及过进行排名公示,并纳入年终考核。加大垃圾清运力度和清运的车辆调配,合理调度车辆,确保做到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共完成垃圾清运和无害化处置量3640.8吨,实现了日产日清、随有随清和100%无害化处理。
排查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工作:各行政村要对所属的行政村屯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是否存在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是否存在违法违规倾倒、堆放生活垃圾问题,排查是否出现新增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和散乱堆放点。
收转运体系运行工作:各行政村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垃圾收集转运台帐齐全,保洁员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核定的人员数量配备、按照要求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保洁员入户上门分类收集,灰渣土填埋点、可堆肥垃圾集中堆肥点有规范的标志牌,不允许掺杂生活垃圾,各行政村屯不允许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及非正规垃圾堆点。
二、2021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全力做好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全面完成全乡村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体制的调整工作,做好过渡期间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严肃各项工作纪律,优化城管队伍管理,统一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成效明显,逐步建立起统一组织协调、分级负责,责杈统一,精简高效的管理工作架构。
乡镇人居环境总结范文5
伊通县明确工作思路,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统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并按照“五清”、“十建”、“两化”内容,突出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强化组织领导,营造浓烈的建设氛围
从县情实际出发,研究部署环境整治工作重点、时间安排和标准要求,并把这项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县里成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要求各乡(镇)、村也要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负责乡(镇)、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并逐级签订了包保责任书,县、镇、村、屯层层落实了包保制度。坚持搞好宣传发动,大造声势。全县制作宣传条幅155条、书写标语535条,发放入户乡规民约宣传单23万份。通过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把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上来。使广大村民认识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农民知道农村环境整治是自己的事,要下大气力搞好,并且必须长期坚持抓下去,从而自觉地配合和参与到整治工作中。
2.突出工作重点,制定明确的任务目标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突出“点线面结合”。“点”是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屯以及示范村的环境卫生整治;“线”就是沿公路线、村村通线和旅游线的环境整治。在四平市确定“一核三带”节点镇的基础上,伊通县还抓了伊通——公主岭线、伊通——长春线、伊通——小孤山沿线乡镇、村的环境整治,整治重点乡镇达到了84%,沿线村达到了36%。“面”是重点打造5个样板村群:以景台镇景台村、大榆树村为中心,辐射马鞍山岗阳村、镇铁炉村、街里村、新农村、马鞍村、东风村;以伊通镇建国村为中心的样板村群,辐射伊通镇五四村、福庆街道东新村、福宁街道小营城子村、福安街道新四村;以靠山镇河沿子为中心的样板村群,辐射靠山镇下沟村村、靠山镇靠山村、庄家村,黄岭子镇黄岭子村、莽丈村、老烧锅村;以营城子镇杂木村为中心辐射带动营城子村、红塔村、四间村、新家村、新宏村、向前村;以河源镇保南村为中心的样板村群,辐射河源镇榆树村、大酱村、吉祥村等,达到了全面整治的目标。全县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和任务。突出主导产业,要求每个示范村都要建设一个标准化牧业小区、建设一个蔬菜棚膜小区、成立一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达到5万元以上,农民纯收入增长12%以上。民生目标达到基础设备完备,村域内道路交通、安全饮水、消防水源、供电、清洁能源、泥草房改造实现全覆盖。农村环境整治做到村屯内无垃圾、无粪堆、路旁无柴草垛、无路障,院落整洁美观,切实解决好垃圾、粪便污染地下水、空气和生活环境的问题。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加大资金投入,夯实稳固的建设基础
为了解决资金投入瓶颈问题,伊通县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通过积极申报,2011年伊通县争取省级专项资金521万元,全部用于21个示范村的项目建设,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农民筹资酬劳用于新农村建设。整合资金集中投入重点项目。伊通县将林业、水利、农业、卫生、文化等部门涉农13类项目资金整合到一起,全部投入到村镇建设和社会事业中去,村镇面貌和农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伊通县对新农村建设项目非常重视,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在会议上强调,无论哪个乡镇、哪个村,对新农村建设项目必须严肃对待,严格按标准和要求建设,对项目资金要严格审查,项目完成的,全额拨付,没完成的按进度拨付,没做的一律不准拨付。对此,省里项目资金到县财政后,县里立即组织农业局、财政局、县新农办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项目大检查,对21个村的建设项目逐一检查验收,对合格的项目及时拨付了资金,对不合格的,限令整改,项目资金也及时拨付到位。
4.开展联动共建,建立稳固的帮扶机制
建立了领导包保、部门帮扶、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广大农民共同参与的全社会共同推进工作机制。安排19名县级领导包保19个乡镇(街道),42个示范村、沿线村、重点村,每个村安排2个帮扶单位。帮扶单位对所帮扶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帮助。乡(镇)也建立了机关站办所帮扶工作机制。县里特别强调各帮扶部门和单位一定要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任务,扎实有效开展帮扶工作,重点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对示范村建设规划、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工作的指导。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市、县级各帮扶部门和单位、企业积极行动,四平市烟草专卖局等市级帮扶单位为伊通县帮扶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95万元,伊通县林业局等15个县直部门为8个示范村提供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达74.85万元,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
5.强化督导检查,落实完善的奖惩办法
加大检查督导力度,进行检查评比活动,激发先进,鞭策后进,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多次组织开展由县主要领导、县委组织部、农业局领导、新农办人员,新闻记者、节点镇、主要公路沿线乡镇党委书记、村书记参加的全县农村环境整治大检查。检查组每到一村,都进行了严格检查,每发现一处垃圾或路障,由电视台录像,并由党委书记表态,进行整改。检查结束后,召开总结大会,所有参加人员对检查的乡镇、街道进行排名,并由组织部、新农办领导统计排出各乡镇、街道的总体排名。会上县领导又重申了检查过程中需要整改的镇、村,限期一周内整改完毕。县电视台对检查过程进行新闻报道,好的给予表扬,差的进行曝光,并公布乡镇检查名次,特例地对检查情况进行连续播放一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作,专设一台农村环境整治督查车,县农业局领导、新农办人员,坚持下乡检查指导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每到一地,发现问题进行详细记录,或电话告知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或找乡镇领导亲自赶到现场,对出现的问题认真及时地进行整改。坚持落实好各项奖补政策。对新农村项目建设以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给予资金扶持和奖补。全县设立专项资金500万元,其中用于项目建设补贴360万元,奖励乡村干部和帮扶部门单位140万元。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乡镇人居环境总结范文6
镇是蠡县人口最少,占地面积最小,而经济总量占全县第,基层党建、财政收入等各项工作贡献突出,成绩卓越,有着很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乡镇。全镇共个行政村,村村相连,民风纯正。民营企业家,其中入统企业家。××年乡镇乡镇企业总产值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自文明生态建设活动开展伊始镇党委政府就确定了“典型引路,村村开花”的总体思路。全镇各村全部投入创建之中,武家营、北郭丹两个,市级示范村顺利通过××年达标验收。根据这一有利形势,县委政府把握机遇,因势利导,给我镇提出了建设文明生态镇的更高要求。北郭丹镇把文明生态镇创建工作当作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集中精力、狠抓亮点、精益求精。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个村全部达标,个村获县联查互看通报表彰。截止到××年月日,全镇投入创建资金超过万元。新修道路条,千米,新植树木万棵,绿化面积万多平方米,修建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文化广场个,面积多平方米,安装路灯多盏。形成了“村村象花园,人人讲文明”的文明生态示范镇。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广泛宣传发动
文明生态建设是一场发生在农村的改变陈规陋习、改善人居环境的伟大革命。广大广大群众是这场革命的主体,因此,创建活动一开始,我们就把宣传发动放在工作首位。召开了全镇党员会和村民代表多人参加的动员誓师大会,制定下发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拉开创建工作的序幕。之后,组织全镇个村的两委成员余人,先后次到唐山、易县、北京等地参观学习,求经问计;各村也自发组织村民代表、党员共多人到县内外先进村参观学习,取长补短;这多人成为各村文明生态建设“义务宣传员”,迅速形成了由镇党委政府引导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和美化环境的强烈愿望。每个人确定责任区和联系户,向群众宣传创建的意义和任务,协调、解决创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镇党委政府为个村选配了得力的包村干部进村指导,印发《明白纸》近万份;同时,镇妇联、镇团委向全镇妇女、青年发出了《倡议书》;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全镇名党员按照“一挂双定三评”的要求,成为创建工作“排头兵”。
二、形成创建合力
为民办事、造福百姓是我镇多年来形成的工作作风,对于文明生态创建我们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不急于求成。各村都从打井、办电、修路入手,先地下后地上、先硬化后绿化扎实推进。但是,这些工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县委政府急创建所急,想创建所想,确定了个县直部门和个市直部门组成个帮建工作队,分包个村,进驻结对帮建,县电力局、民政局、广播局提供帮建资金万多元,市老干局帮助枣林村完善了创建规划,谋划启动了文化广场建设,并支持创建资金万元。到目前为止帮扶资金累计达到万元。辖区企业争相捐款捐物,镇工会、共青团、妇联开展了“文化一条街”、“平安大道”、“文明生态示范户”、“绿色通道”等活动,在全镇形成“党政领导挂帅,上级部门帮扶、各行业支持”的喜人创建氛围。解决了创建过程中资金缺乏、后劲不足的问题。
三、多种模式推进,
北郭丹镇在创建中坚持“一村一策、村村开花”的思路,不拘一格,因村制宜。形成了多种模式,成为文明生态示范镇创建的一个创举。其中包括:武家营村的“一盘棋”,不是只抓一条街,或者只抓硬件建设,而是通盘考虑,整体推进;辇庄的“高标准”,去年该村没被列为试点村,但他们按照文明生态村的标准主动搞创建,提前达标;西丹的“大手笔”,一开始没有急于求成,先是筹集资金、制定规划,待时机成熟后,去年底将全村所有大街小巷建成水泥路面,两侧建成高标准绿化带,今年月,植树全部达标;北丹的“大动作”,今春在村内外条道路上共植树万多株。在它们的带动下,东丹、南丹、祁口、辛庄等村,纷纷加大力度,投入多万元进行道路硬化、村庄绿化。
四、环境招商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