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职工社保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教职工社保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职工社保制度

幼儿园教职工社保制度范文1

一、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学前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全面提升。截止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74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99所,社会办园148所。创建省级城市示范性幼儿园14所,省级一类幼儿园11所,市级农村示范性幼儿园150所。但学前教育仍是我市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学前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入园难”问题凸显;学前教育投入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偏低;合格幼儿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保教工作不规范,“小学化”倾向较为明显;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不能适应多元化办园体制的需要。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和谐、幸福,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作为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全面纳入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强化责任,抓好落实,推动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各级政府责任,以幼儿发展为本,健全和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加强建设,规范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元需求,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二)总体要求: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立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体系,努力提升保教质量。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师资达标、办园规范的学前教育网络,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多元需求,切实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

(三)发展目标:

1.新改扩建一批标准化幼儿园,到2013年,全市新改扩建幼儿园300所,全部取消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

2.推进幼儿园上档升级。到2015年,全市新增省级城市示范园6所,总数达到20所,省级城市一类园达到20所。各县(市、区)城区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建成省级城市示范性幼儿园,农村每个乡镇建成1~2所省级农村示范园,全市省级农村示范园超过200所。标准化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入园幼儿总数的85%以上。

3.提高教师总体水平。每年组织园长和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到2013年,全市学前教育师资学历达标率85%,专科以上学历达到20%。到2015年,全体幼儿园园长、教师实现持证上岗。

三、工作任务

(一)统筹规划,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按照标准化幼儿园建设要求,坚持规模办园、就近入园的原则,结合“十二五”规划,根据全市人口出生状况和外来人口变化趋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幼儿园建设。

1.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统筹规划城乡学前教育布局,采取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方式举办一批安全、适用的公办幼儿园。农村要以建设公办幼儿园为主,探索实施幼小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改扩建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完善农村幼儿园的食宿等基本保教条件,配备基本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努力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2.加快城区幼儿园建设。针对目前市区和各县(市)城区公办幼儿园不足的实际,抓紧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化幼儿园。把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一项重点工作,充分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改造凡达到一定建筑面积的,依据教育设施规划兴建幼儿园,达到一定规模但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居住小区规划不予审批。积极发挥县直公办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县域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举办3周岁前托幼班。

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办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支持集体和企事业单位举办公办性质的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力争用三年时间,通过政策引导、扶持规范等措施,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民办幼教机构,形成公办民办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

(二)创新机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按照“两教一保”的配置要求,配足配齐保教人员,优化学前师资整体水平,确保学前师资队伍数量足够,结构合理。

1.建立实施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和补充制度。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国家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幼儿园教师,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并保持师资队伍的稳定。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坚持公开招录凡进必考,每年面向社会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形式,招收一定数额的优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幼儿园教师队伍。非公办幼儿园也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配足、配齐保教人员。

2.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幼儿园公办教职工工资由政府全额保障,纳入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序列。民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险由举办者依法保障。对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补贴政策,同时在评先评优方面予以倾斜。定期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3.健全完善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根据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对师资的需求,制定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规划,把幼儿园师资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从农村中小学教师转岗进入幼儿园的教师,必须先培训再上岗。建立健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通过专家引领、骨干带动、园本培训,全面实施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和农村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工程。组织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和实际保教能力。积极开展幼教科研活动,通过教育科研带动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规范办园,强化学前教育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科学提高保教质量,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提高学前教育管理水平。

1.完善幼儿园准入制度。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强对幼儿园的审批、登记和管理,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做好对现有未注册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审批工作。对未达到基本办园标准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进行限期整改。对卫生条件差、办学设施不足、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等问题的无证园所予以关停撤销。

2.加强幼儿园安全防范。幼儿园要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放在工作首位,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抓好幼儿安全教育,从小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防护技能。完善安全设施,配齐保安人员,维护安全稳定,同时做好幼儿园外部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认真做好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杜绝各类危害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3.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禁止幼儿园使用小学教材,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格实行幼儿园收费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和其他名义另外收取费用。公办幼儿园收费统一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严禁利用政府投入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价格备案程序,严禁故意抬高成本,高价收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负主要责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统筹规划幼儿园布局,筹措学前教育经费,办好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负责对各类幼儿园及其园长、教师的管理和业务指导。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要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条件支持,组织科学育儿知识宣传。教育部门要充实管理和教研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和落实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落实幼儿园教职工的工资、社保和职称政策。物价、财政部门要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各项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幼儿园教职工社保制度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育;社会因素;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民办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在此过程中,我国民办幼儿教育事业也获得了极大发展。这大大拓宽了我国幼教的投资渠道及范围,并且为当前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两大因素就是社会性因素及幼儿园本身因素。

一、制约我国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性因素分析

1.先行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完善

虽然国家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教育法》为我国民办幼儿教育提供了大体的法律框架,然而由于部分法律自身存在不足,导致民办幼儿教育在税收与盈利方面存在问题,这就对民办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此外,虽然我国近些年来出台了新的法律法规,但多数法律政策都限制了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并且一些地区的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民办幼儿教育存在很大偏见,这些都制约了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正常发展。

2.民办幼儿园管理体系不合理,缺乏足够的管理力度

我国近些年民办幼儿园的数量有所增加,但管理方面的人才却并没有增加,当前民办幼儿教育的管理工作依然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大弊病。在相关的教育部门中,原本负责直接管理幼教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挂靠在基教科、成教科或职教科名下,对于民办幼儿教育的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在幼儿教育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多头管理现象,从而出现岗位职责不够明确等问题。

(二)民办幼儿园自身问题分析

1.部分民办幼儿园投入力度不足

由于部分民办幼儿园在资金投入方面不足,且卫生条件及硬件设施较差,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部分民办幼儿园由于门槛设置过高,但幼儿园市场需求又十分庞大,这就导致很多未注册的不正规幼儿园屡禁不止。这些幼儿园不仅硬件设施及卫生条件较差,并且教育的质量也难以保障,这就对孩子的安全健康及学习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2.保教工作不够科学与规范

一些民办幼儿园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或一味满足家长的各种要求,不顾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强行灌输知识技能教育,从而影响了儿童的全面发展。还有些幼儿园因过分担心安全问题,对儿童的正常活动加以限制,这些都对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全面发展造成很大束缚。

3.师资力量不强,师资队伍不够稳定

由于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并不是很高,甚至低于中等收入水平,并且一些民办幼儿园并没有为幼儿园老师缴纳社保,对教师的重视力度不够,从而导致教师跳槽的现象屡屡发生,最终使民办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

二、促进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

1.全面贯彻落实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社保及劳保制度

相关部门应当构建科学的幼师准入制度,可通过推行人事制度来管理民办幼儿园教师,同时对民办幼儿园的教师聘用制度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贯彻落实现有的幼师社保制度,切实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

2.开启民办幼儿园教育立法,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通过开启民办幼儿教育立法,能够对民办幼儿教育事业的法律地位进行确定,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及各级政府的职责,从而为民办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法律基础。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民办幼儿教育事业的监督与引导,并加强宏观调控,切实保证民办幼儿的保教质量,使幼儿园的开办更加规范化。此外,民办幼儿园可以通过设立民办幼儿教育专项经费,引导与促进民办幼儿教育健康、均衡及快速发展。

3.幼师要加强自身管理,提升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要想推动我国民办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领导者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现有的幼儿园教育管理体制,增加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软件及硬件设施。同时,幼儿园教师也应当通过学习与培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民办幼儿教育虽然在近些年来获得较快发展,但依然受到社会因素及自身发展因素的制约。为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全面完善幼教法律法规,保障幼儿教育的发展具备法律的基础,同时完善教职工社保制度及管理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民办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曼.向0-3岁早期教育延伸:我国民办幼儿教育前景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6):49-51.

[2]宋映泉.民办学前教育规模占比的省际差异、政府财政投入与管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2).

[3]韩峰.我国民办幼儿园办学现状问题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S1):77-78.

幼儿园教职工社保制度范文3

工会组织是企事业单位员工维护和保障自身权益的一个重要组织,然而在笔者的调查过程发现有许多幼儿教师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未能得到工会的帮助是因为该幼儿园根本没有建立工会组织。还有部分幼儿园的工会组织就一两个人,根本无法实现其职能。加强幼儿园工会组织建设必须依法发挥幼儿园工会职能。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维护和保障员工权益的工会组织,一旦发生企事业单位侵犯员工合法权益的情形,工会组织有权要求企事业单位终止侵犯并补偿员工合法权益。而我国目前教育单位工会组织建设并不理想,主要是我国单位管理体制的高度集权,对工会成员有财政和行政决定权,很大程度决定工会工作人员不可能在组织工会站在教育事业单位对立面为老师说话。因此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根本性措施在于有效解决工会组织成员组织制度。应该改变以基层组织单位为基础的工会建设制度,实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工会建设制度,让工会成员脱离事业单位的经济和政治限制,使工会组织能获得经济和政治的独立地位,这样才能让工会组织为教师的切身利益说话。

2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的监督权

教育行政监督权,主要是指教育行政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检查、监督的一种权利。教育行政监督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行政机关内部各级行政机构自身的相互监督,这属于教育行政相关内部行政活动的内容;二是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行政相对人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教育行政处理决定的情况进行的检查和监督。教育行政机关教育行政监督的目的是检查和督促教育行政相对人守法和执法,教育行政机关通过奖励模范守法和执法相对人,处罚违法的教育行政相对人,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得以贯彻执行,保证教育行政处理决定得以落实,从而达到教育行政管理的目的。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监督好新劳动合同法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落实情况。

3政府要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幼儿园教职工社保制度范文4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一直备受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家明确出台相关政策(《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要求着力发展学前教育,提升幼教行业管理水平。财务会计工作是幼教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然而,目前从政府主管部门到幼儿园园长,注重的是教研管理,对财会管理均不予重视。幼教行业的财会工作,普遍存在凭经验和习惯办事,忽视程序和规则,法制和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在学术界,对幼教行业财会管理的研究,也是一个关注严重不足的领域,关于实践经验的介绍和总结较多,学理思考较少,较少涉及财务会计制度的理论层面。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广东省不同办学层级和规模的3家公办幼儿园和3家民办幼儿园为样本,对幼教行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对部分幼儿家长及幼儿园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二、幼教行业财务会计管理现状

一方面,幼教行业重教研、轻管理,尤其轻视财务会计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国家和社会对幼教行业规范管理的要求与日俱增。二者的严重失衡,不但无法满足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由此引发了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发展不均衡、“入园难”、“入园贵”等社会焦点问题。财务会计制度作为幼教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从国家到地方,均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甚至缺失的问题。

(一)行业会计制度缺失

会计制度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规范,直接指导会计实务。目前我国幼教行业,无论公办、民办,都没有统一的法定的行业会计制度和行业规范。在会计制度选择方面,幼儿园各行其是。有的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还有的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小学会计制度等等。行业会计制度的缺失,引起了幼教行业行业会计核算的混乱。会计人员处理具体业务时,常常在多重判断标准中陷入无条理的模糊与混乱状态。例如,幼儿园从上级部门或主管单位领拨的经费以及与此相关的支出,有的从资金来源和资产管理方式方面考虑,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的从成本核算和绩效方面考虑,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采用其他行业会计制度,难以体现幼教行业会计事项对会计核算要求的特殊性,并且各个幼儿园自行选择会计制度,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资料的可比性。例如,对固定资产核算,有的计提折旧,有的不计提折旧,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资产状况。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与规范,幼教行业会计核算普遍存在混乱现象。这种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会计核算无法提供真实、客观、可靠的会计信息,更无法正确、完整地反映幼教行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在合规性和合法性方面有待商榷。

(二)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督

财务管理既是幼教行业的一项内部管理行为,也是一项政府管理行为。对幼教行业高收费问题,近两年政府物价、财政、教育等部门确实采取了高压态势,严格查办了一些违规幼儿园。但幼儿园的财务管理除了收入管理,还包括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票据管理、会计机构与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关于这些方面,政府职能部门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督。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大部分幼儿园没有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自立收费项目、私设“小金库”、虚假发票报销、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普遍存在。

2.忽视预算管理大部分幼儿园对预算管理重视不足,尤其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偏重于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对如何加强预算管理,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充分发挥内部资源配置效益等均不予重视,经费收支管理随意。

3.票据管理失控收费票据是法定缴款凭证,是政府部门检查、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重要依据。幼教行业收费票据主要包括财政票据、税务发票两类。公办幼儿园主要使用财政票据;民办幼儿园使用税务发票。长期以来,不少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的票据管理处于失控状态,收费不开立法定票据的现象普遍存在。

4.内部控制缺失幼教行业普遍存在内部控制缺失问题,主要体现在经费收支缺乏必要的审核监督,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重大决策缺乏相互制衡机制,往往由园长一人说了算。

5.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松散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是一个单位财务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应当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目前不少幼儿园,没有依法依规设置会计机构或配备财会人员。保育员、保健员等其他岗位人员兼任会计、出纳的现象普遍。这些人员往往没有从业资格证,财经纪律观念淡薄,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导致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

(三)收费政策虚化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幼儿园的办园性质分公办和民办两种。公办幼儿园,主要由教育部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来办。由村、集体单位举办的,也属于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包括财政拨款和自收自支两种类型,但两种类型均由政府定价管理,收费标准较低。民办性质的幼儿园,一般由私人承办,没有财政拨款,同时难以享受低息贷款等政策优惠,实行的是商品化、市场化收费制度。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管,质次价高已成为大部分民办幼儿园的“通病”。为了遏制高收费乱收费现象,三部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于2011年12月31日联合《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幼儿园不得在保教费外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和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幼儿家长另行收取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幼儿家长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费用”。针对严禁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政策,不少幼儿园变相采取“家长委员会”形式,集资运作赞助费,大量资金体外循环,严重缺乏管理与监督,产生了更大的财务与经营风险问题。对于严禁以开办特色班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的规定,各个幼儿园也采取了变相处理。例如,特色班由园外机构开办,使用幼儿园的场地,聘请幼儿园的教师,酬金由园外机构支付。事实上,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收取高额赞助费、以特色班为名高收费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三、幼教行业会计制度缺失原因分析

(一)财务会计行为缺乏制度规制,追逐利润已成为唯一目的

学前教育的教育性与保育性二者合一的独特性质,决定了幼儿园财务与会计行为目标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幼儿园是基础教育机构,其财务会计行为必须遵循与企业完全不同的管理效益观,不能以追逐利润作为唯一目的。目前大多数投资人或主办单位,没有将幼儿园视作基础教育机构,而是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筹钱”上,对幼儿园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不予重视。由于缺乏制度的规制,办园者为追逐利润,就会想方设法将办园成本转嫁家长。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些企事业单位为了解决自身对幼教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达到甩掉福利包袱和高标准收费的目的,将本单位兴办的带福利性质的幼儿园推向社会,转型为转制园。转型后,幼儿园可依据民办方式运作,收费标准大大提高。长期以来,幼教行业轻视财务会计管理,法制和管理意识淡薄,也是由于缺乏制度的规制所致。三年前中央政府出台的《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幼儿园收费管理的政策法规。长年以来,尽管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如《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但这些法规主要着眼于规范幼儿园教研管理、改革办园体制等方面。幼儿园财务会计行为规范已成为幼教行业管理的软肋,但在政策法规制定者的视野中似乎没有什么分量,这对我国幼教行业的管理和健康发展是无益的。

(二)收费政策“一刀切”,不能满足幼儿园的基本需求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幼儿园之所以能够收取赞助费,是因为存在赞助费市场。目前,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都设定了诸如要当地户口、当地房产证或本单位工作证等不同的入园条件。不具备入园条件的幼儿,家长不愿耽误子女的智力开发,只能交纳高额赞助费。交纳赞助费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寻租方式,获取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但是,也有一些抱有捐赠意愿的在园幼儿家长,找不到合适的捐赠途径。尤其在广东等经济发达的省份,有家长愿意通过捐款捐物,使得自己子女生活、成长的幼儿园环境更好。虽然《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人自愿对幼儿园的捐资助学费,按照国家《公益事业捐赠法》和有关社会捐助教育经费的财务管理办法执行”,但是,由于严禁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的政策限定,在园幼儿家长的自愿捐赠,目前无政策依据进行操作,幼儿园亟需这方面的政策引导与规范。幼儿园举办特色班、开发特色服务项目,不能完全作为幼儿园为谋求经济利益看待,其中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例如,开办幼儿体操班、围棋班、美术班等,既是幼儿的兴趣选择,也是家长的意愿。还有的幼儿园为了增强社区影响,树立自身品牌形象,面向幼儿家长开办一些幼儿教育方面的培训班,也是很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在英国,幼儿园对幼儿开办兴趣班,或对家长开设特色服务项目,并收取相应的费用是常见的事情(刘华,1998)。村、集体举办的幼儿园也要求按公办幼儿园标准收费。这类幼儿园既无政府拨款又无单位补贴,运作艰难。还有不少公办幼儿园难以进行事业单位登记,身份不明不仅导致收费许可证和收费票据不能依法申领,造成无证无票收费,而且教师的编制与待遇等问题均无法落实。

(三)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政府财政投入过少

目前除财政全额拨款的教育部门办园和政府机关办园外,我国普通的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其经费来源主要依赖向幼儿家长收取的保教费。一旦生源无法保证或保教费收费标准过低,幼儿园的日常运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据已有的研究(吴静,2015),2010年全国有11个省份学前教育成本政府分担比在30%以下,其中广东省仅为11%。为解决财政投入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基本需求的问题,2003年,教育部等10部委下发了《关于幼儿教育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社会力量兴办幼教行业为主体”的政策导向。目前我国幼教行业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的二元结构严重失衡,公办幼儿园数量过少。在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主要依靠民办幼儿园来解决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公办幼儿园由于收费较低,质量较好,老百姓需求量大。民办幼儿园数量较多,但收费一般较高,质量没有保障。以广州市为例,截至2014年10月,广州市公办幼儿园(含村、集体单位办园)占比30.30%(南方日报,2014)。公办幼儿园一位难求,部分公办幼儿园乘机坐地起价收取赞助费。供需比例的失调,加上结构性失衡,助长了“入园难”、“入园贵”现象。

(四)办园成本持续增长,幼儿园运营艰难

幼儿园办园成本,一般包括人员成本、日常公用成本、设备购置及维修成本、租赁成本等。一般来说,除建设期外,大多数幼儿园在正常运营期,人员成本(教职工的薪酬福利社保等)占最大比例,一般在7成以上,有的高达九成。近年来,人员工资最低标准、社保标准等持续增长,导致了幼教行业人员成本的持续增长。幼儿教师中,年轻人占绝对比例,能歌善舞,工资水平如果低于社会普通用工标准,就会带来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此外,由于物价的快速上涨,幼教行业的伙食费、维修费等也在不断增长。对于民办幼儿园和转制园而言,还有高额的园舍或土地租赁成本需要承担,而且近年来该项成本的增幅也很大。因此,除财政全额拨款的教办园和机关园外,幼儿园普遍存在运营资金困难问题,大部分幼儿园入不敷出。不可否认,有些幼儿园凭借自身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权,坐地起价收取赞助费;但也有不少幼儿园,收取赞助费是为了补充办园成本。因此,以现有的机制和收费制度,既难满足幼教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会引发社会问题。

四、幼教行业会计制度政策建议

(一)促进相关法规出台,作为幼教行业财会行为的依据和准绳

目前我国幼教行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政策观念淡薄,会计核算混乱,经费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必要的监督。在当前幼教行业发展迅速且复杂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政府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切实履行管理和指导的职责,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幼教行业财务与会计行为的依据和准绳。

1.加快出台幼教行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制的基础性政策工具。目前幼教行业行业会计制度缺失,削弱了幼教行业会计基础工作,造成核算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因此,要加快出台能够正确、完整反映幼教行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行业会计制度。2.加强幼儿园财务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财务预算管理是规范财务会计行为的重要手段。要着重加强幼儿园预算编制和预算评价工作,将幼儿园的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加强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内部控制是防控风险、防治腐败,发挥内部监督机制的根本性措施。要着重加强对幼儿园经费收支管理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加强资产管理和清查机制,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明确分工,细化责任。

3.建立幼儿园财务管理的外部监督制度建立幼儿园财务管理的外部监督制度,包括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行政监督要将财务会计工作作为幼教行业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并建立相关责任追究制度。审计监督一方面来自政府部门,另一方面可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社会舆论监督包括制定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开幼教行业师资、入园幼儿数和经费收支情况,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二)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财政投入政策

幼儿园是基础教育机构,无论公办民办,其公益性、服务性和社会福利性,都决定了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常年以来,由于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幼儿园过度依赖向幼儿家长收取的保教费收入,加剧了高收费乱收费现象。尽管从2010年起,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大幼教行业财政投入的政策,各省市政府部门开始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幼教行业“扩容普及”上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181251所幼儿园中,公办幼儿园占比31.27%,幼儿园的财政投入仍很有限,而且在教育经费财政预算中,学前教育经费至今未能单独列项。因此,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政策立法、国家项目、督导评估等多种措施并举的稳定长效的财政投入机制,保障并不断加大幼教行业财政投入,任重而道远。此外,在财政投入政策的制定上,目前政府部门关注更多的是幼儿园发展的数量和园舍建设等硬件环境,而不是发展的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软件环境。除全额拨款公办幼儿园有人员经费的直接支付外,目前对其他类型幼儿园的财政资助,主要用于设备购置等公务方面,较少用于人员经费。事实上,幼教行业人员经费占总成本的70%以上,且幼师薪酬过低、师幼比例过低、师资队伍薄弱是幼教行业长期以来亟待解决的问题。香港特区政府为解决回归前幼师薪酬低、流动性大等突出问题,就采用了直接资助方式(《幼稚园及幼儿中心资助计划》和《幼儿中心资助计划》),对香港非盈利幼儿园的教师工资进行专项资助,使得幼儿园有能力聘请足够的合格教师,同时吸引较多的优质人才加入幼教队伍(庞丽娟,2010)。

(三)统一实行政府指导价格管理,细化收费与捐赠政策

我国幼儿园的办园性质虽然只有公办和民办两种,办园形式却复杂多样,有全民办、全公办、公办民助、集体兴办、单位兴办、中外合作办学等等。不同的办园形式,经费来源不同,办园成本不同,收费管理也应该不一样。目前政府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仍不能满足幼教行业的基本需求。收费政策过于简单直接,定价原则不明确。鉴于办园形式复杂多样,加之不同质量幼儿园的成本差异、不同地域的经济水平差异以及家长购买力差异都非常大,幼教行业收费应当统一实行政府指导价格管理。各地各类幼儿园,均按照当地政府指导价格规定和质价相符的原则,确定具体的收费标准和相应的服务质量标准,并与幼儿家长在服务协议中约定。与此同时,政府要对幼教行业服务进行有效的质量鉴别与监控,承担起建立健全价格市场信息披露的职责,以解决幼儿家长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问题。幼儿园与幼儿家长所确定的具体收费标准不得擅自超出政府指导价格最高收费标准。如确需超出最高标准的,幼儿园应当在正式招生前,向所在地的区、县级市价格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申请单独核定。经核定批准的收费标准,作为该园公开招生的最高收费标准。关于在园幼儿家长的捐赠政策,目前急需出台具体的操作细则,以达到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包括幼儿家长)捐资助学,拓宽幼教行业办园资金渠道的目的。对于幼儿园举办特色班收取费用的问题,不宜采取简单的“一刀切”严禁政策,而是应当在不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前提下,在幼儿园教学管理、时间安排、价格制定等方面进行规范。

(四)加强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管理,提升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幼儿园教职工社保制度范文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则是加快建设新农村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加科学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开发区,本人对开发区所属行政村的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中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并结合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当前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开发区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开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近年来,开发区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开发区行政村进村道路全部为水泥路和柏油路;通过水利大建设,农村河塘、水库整治效果明显,恢复和增强了河塘的引排和灌溉能力,防汛防旱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电网、通讯网络的改造,现在开发区所属村落可以平等享受电力和通信服务。

2、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农村

农村卫生一直是开发区卫生事业的薄弱环节。为了加快推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农民身体健康,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截止目前,全区已拥有各类医疗机构58家,卫生技术人员111人,民营医院3家,从业人员80人,其他各类诊所、医务室27家,从业人员112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农村,尤其是各村都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3、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开发区把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作为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的一项政策措施,农村公共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主,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形式为补充的社会保障网。到20xx年底,全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75%,居民参保率95%,农村新合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8%。同时,开发区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实现了失地必保、即征即保,符合条件的失地人员按月领取基本生活补助。

4、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全区三个镇街共拥有幼儿园10所、小学6所、中学4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拥有教职工790人,其中中学教职工468人,小学教职工322人;在校生8423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2316人,职业中学生964人,初中学生2065人,小学生3078人。全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5、农民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就业保障逐渐提高

随着开发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大量转移出来。为了切实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开发区从20xx年开始,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20xx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12人,培训失地农民390人, 就业率达6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8人,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

6、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科技推广应用等信息服务相对到位

以往是“要致富,先修路”,现在是“要发展,先通信”。这里的“信”就是信息的供给与技术服务。开发区农村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截止20xx年,开发区每百户拥有电脑12.5台,用本户电脑上网的户数占90%。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仍落后于城区

一是目前农村修建的道路还不宽畅,也无人进行管理养护,损坏的道路得不到及时的修补,有的道路虽然通到了村庄,但没有到达农户,更谈不上通到地头。二是通讯还存在盲区,特别是靠山地段,手机信号弱。三是农村卫生环境整治还有待加强,饮用水改造工程速度还不够快,有的居民还不能够享受集中供水。

2、医疗卫生环境总体水平较低

一是目前开发区农民看小病基本不成问题,但大病看不起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推广,但是保障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更无法保障因为看病而导致贫困的农民的生活质量。二是投入还不够大,虽然医疗机构基本覆盖村镇,但是人均拥有医疗资源仍然较少。每个村还只有1个卫生室,且许多问诊病房陈旧,必须进行改建或整修;各社区服务中心没有急救和应急车辆,在院外急救、出诊、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开展其他公共卫生服务时极为不便。三是基本医疗服务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医疗机构的设置、人 才引进以及医疗保险体制上。城市里不仅拥有医疗设备先进的大医院,也有方便就诊的社区医院,且因待遇好,卫生技术人才也比较多,较好地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在职的城镇居民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公费医疗、大病统筹,以及工伤和生育医疗费用报销等福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居民看病难的问题。相比之下,农村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医师人才较为缺乏,农村不仅人均医疗资源拥有量少,且一半以上的农民距离最近的医院和卫生室在1-3公里左右。

3、农村基本社保处于低水平保障阶段

开发区农村社会保障尚处于广覆盖、低水平的阶段。20xx年,开发区农村低保对象仅享受120元/月的低保标准,月平均补差89.62元,低于城镇居民的230元的低保标准和132.45元的平均补差。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以土地保障为主、政府救济为辅的低水平的家庭保障,没有建立与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真正意义上的保障体制。虽然近年来,开发区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但是限于财政实力,以及农民自身的收入水平与负担,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论是覆盖面还是水平都要低于城市。

4、教育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较差,无论从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学设备等硬件的配备、以及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和城区差距明显。20xx年,开发区农村各级学校生均教育经费为城市的82.5%,农村生均仪器设备折算金额仅为城市的58.2%。同时,由于开发区农村条件相对艰苦,高学历的年轻教师都不愿意到农村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不如城市。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看,整体劳动力素质水平偏低。在16周岁以上的农村常住劳动力资源中,接受过教育的比重为100%,但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不高,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

5、再就业培训组织化就业程度低,创业培训后续服务深度不够

就业再就业培训由于受培训能力、培训项目、就业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加之参培学员自身技能素质较低,培训层次基本限于初级上岗类培训,另外培训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不能完全同步,培训后基本上以分散就业为主,组织化就业程度不高。培训受资金制约,后续支持服务工作开展不够,目前培训的补贴额为人均480元左右,从开始培训起一直到后续服务,时间跨度达到6个月甚至更长,由于资金不足,后续服务工作大大缩水,深度明显不足。

6、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不畅通

一是信息通信条件不健全。不少农民仍然采取一家一户的室外天线,收视频道有限;有的村庄虽然有广播,但大多数是一村一个扩音器,无法实现家家通广播的目标;大多数的农村没有开通互联网。二是生产信息不灵。由于信息通信条件导致了农民的生产信息滞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出现了一些农产品生产不对路的现象,造成了农民的经济损失。

三、加快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1、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影响着农村经济的整体性发展,影响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是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农村规划整治,逐步改造农村居住条件,把农村建设成为整洁、文明、靓丽的新农村。

二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重点抓好防洪排灌排涝工程建设和山区水利建设,提高抗灾标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继续实施交通道路畅通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镇街公路网络。对已建成的乡村道路进行延伸改造,实现村到户、村到地头道路的硬化,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四是加快农村改水工程建设,实施受益人口达1.5万人的饮用水改造工程。

2、进一步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首先,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继续加快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抓好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实行农村教师特殊补贴,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实施城乡之间结对交流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城区的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授课,帮助农村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其次,要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组织农民文艺宣传队伍,完善和充实图书资料室,建设朝阳镇文化中心办公楼。努力在苏北县(区)农村率先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

第三,要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坚持“软件”和“硬件”建设并重的原则,逐步更新和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朝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楼。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不断完善农村两级卫生、医疗、保健体系,为农民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农村污水管网进行集中规划。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山青水秀的生活环境。

第四,完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目前,开发区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受场地、资金、人员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运作方式较为单一、运营规模较小,不能适应开发区大发展的需要。为此,下一步,应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为核心,完善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做实基本服务功能,健全延伸服务功能,推进拓展服务功能。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投入,对原区工业公司办公楼进行改造,力争在年内建成集人才交流、人才服务、劳务派遣等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人性化的现代化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日常管理,完善基础工作,健全信息收集渠道,促成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定期化、有序化。

第五,要逐步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按照高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努力将所有的社会成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实施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确保因公用征地而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建立农村特困户住房帮助制度,改善特困户住房条件;建立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制度,凡是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对象,均按城镇居民低保标准进行补贴,而对散居五保对象按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加以补助。

3、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