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楼建筑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楼建筑方案范文1
关键词: 设计理念 利用地形 绿色建筑 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项目概况
本小学建设项目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随着时展,该区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小学入学适龄儿童不断增加,本项目正是适应浑南新区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解决入学难的问题。建址北侧及东侧为现状住宅小区,西侧及南侧为在建住宅小区。场地东西方向长度约为176米,南北方向长度约为184米,总用地面积21319平方米,用地大体为不规则的倒三角形,只有北侧有城市道路。
项目原址为散落的平房式小学,设施陈旧,楼体老化,规模已经无法满足新区的教育需求,没有保留价值,所以业主方(沈阳市浑南新区教育局)决定拆除原有建筑,并在原址重新建设一个新校区。按沈阳市中小学布局规划方案,小学每千人指标为55人,测算该学区小学生人数约为1186人,按现行标准45人/班计算应为27班。考虑大浑南建设的人气聚集效应,本项目附近楼盘如泛美华庭、佳园新村、浦江苑、伊丽雅特湾等住宅小区的入住率持续上升,就学人数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长。同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生需就近入学,入学距离一般以500- 1000米为宜。综上,本项目小学部设计班型30个,可容纳学生1350人。按省“双高普九”标准(10 m?/生均),本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1319m?,建筑面积17832 m?。功能包括教学楼、食堂、体育馆、地下设备用房、停车场等,如果有可能,尽量加入幼儿园功能。
二.中方建筑师设计理念
新校区的设计,在整体风貌上,保持对地域文脉的历史传承;在环境结合上,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充分利用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保留和利用地形、地貌和植被,保持绿色空间,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在建筑的选址、朝向、布局、形态等方面,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利用本地材料与资源,建筑风格与规模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新校区建筑外立面以规整稳重为基调统一建筑风格,体现了理性严谨的校园精神和现代技术特征。
图1 中方建筑师设计方案
新校区设计尽量满足业主要求,按功能分为西部的小学教学区、东北部的幼儿园教学区和中部的体育运动区,学生通过北侧的两个主入口分别进入小学与幼儿园区域。小学采用连廊式布局,充分利用连廊连接教学楼和体育馆,3幢教学楼均为四层建筑,一层为实验室、画室等辅助教室,二至四层为教室与办公室,所有主要教室均为南向朝向,北向设置楼梯间、卫生间、储藏间等附属功能,在教学楼之间设置篮排球场与室外停车位;同时,连廊还起到隔绝噪音的作用,减少体育场上活动的学生对教室的影响;连廊尽端为一幢综合建筑,一层为厨房与食堂,二层为体育馆,三层为报告厅,厨房区通过园区内部的环状车道进出,幼儿园设计为12班的三层建筑,因地形限制,建筑为三角形,教室布置在东南朝向,保证每个班有各自的活动场地。
因考虑中小学设计规范,体育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故将200M环道田径场设于用地中央。校园绿化主要考虑以“院落”这一外部空间作为媒介,利用教学楼与教学楼之间、教学楼与体育馆之间形成丰富的半围合绿化体系,强调空间的流动与渗透,营造协调统一的整体氛围、清新自然的校园环境。
校区主入口设在北侧城市道路的用地中端处,校区内形成由环形消防车道的内部交通网络,在车行道每段适当的设置室外停车场。
三.日本建筑师设计理念
日本建筑师在本次设计遵循“缩短流线、合理布局”的原则,采用集中式设计手法,充分考虑地形的因素,利用北部沿街用地规整的区域集中布置教学楼和体育馆,南部不规则用地设置运动场地,因用地南侧不设计新建筑物,教学楼日照小时数达到最大限度;新设计建筑紧邻城市道路,使用者最方便的进入教学楼。因用地面积有限,日本建筑师并未考虑幼儿园功能的进入,坚持了他们设计前期的想法。
用地东侧布置体育馆,缩短车行与外来人流的流线,减少对教学区的不利影响,西侧为综合教学楼,两个主要功能区既相对独立又能通过二层架空连廊紧密联系;
教学区主入口设在用地中端,建筑局部退让形成校前入口广场,作为集散广场和对外交通的过渡空间。学后勤出入口设置于用地西侧,直接连接城市道路,靠近厨房,使后勤运送物资不进入主校区就能够到达,完全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东西两侧允许车辆进入,中部除特殊情况,严禁车辆进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车分流,避免交叉,保证学生安全。
综合教学楼设计为一幢四合院建筑,四合院建筑北侧一层为厨房与食堂,二层、三层为实验室、画室等功能教室,四层为集中办公区;四合院建筑南侧集中设置教室,一层至三层每层均为十个教室,内部走廊适当加宽,加入欣赏内庭院景色和课间休息交流功能,考虑到夏天日照时间过长过烈,还设计了外走廊,使学生在课间不下楼到运动场地就可呼吸室外新鲜空气和进行简单体育活动。东侧体育馆一层为车库、体育用品库、事务所、体育教研室等,二层为室内篮球场。二层连廊连接两个主要功能区,室外环境恶劣时,学生仍然能风雨无阻。
新校区环境分为三大块,一为主入口广场,每天早晨主要通过区,二为教学楼内庭院,每天课间主要活动区,三为南侧集中运动场地,每天体育课集中运动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建筑设计中的排列组合、跌落的屋顶平台形成一个层次丰富的空间,庭院尺度宜人,内外空间穿插流通,错落有制。各个方向的通道与次级公共空间在此汇合,表现了空间的向心性与开放性。特殊的建造环境给予建筑以多功能性和过程性的特点,使得设计的形式构思具有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因为多功能往往意味着公共性较强,公共空间比例相对较大,学生们通过对他们所驻留的不同的空间的体验,生成丰富变化的学习生活。
图2 日本建筑师设计方案
四.结束语
日本建筑师最终中标。通过此次设计,我方留下了许多思考,为日后的建筑设计提供更多参考性和可能性。我方设计师的出发点为尽量满足业主方要求,尽管用地面积不够,依然“挤”出了幼儿园用地,在做方案时,时刻在想着各种规范的制约,如操场南北向摆放、消防环状车道等,正因为这几项因素,摆方案时不免有些束手束脚,逐条按照任务书对照是否满足。反过来观看日本建筑师的方案,给我们影响最为深刻的是他们坚持原则,不为某些官员所左右,并考虑非常多的人性化设计,多了很多人文关怀和文化建设,尽管有些地方不满足中国现行规范,但都是可以调整之处。我想,正是因为这些有人情味的设计而打动了评委吧。
建筑不仅仅是形式的创造,而且还是文化的渗透,真正的地标性建筑物不在于它的独一无二性,而是在于它阐述了一种文化形成的实事。真正好用的建筑不在于他华丽的外表,而在于使用者的舒适度。本项目通过对中日建筑师设计思路的重新认知,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在迅速发展的中国,建筑师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奇奇怪怪的建筑已不像以前那样博得人们的眼球,绿色人文建筑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教学楼建筑方案范文2
关键词:呼兰区第一中学;总体规划设计;建筑造型设计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工程,基地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天津大街与世纪路交叉口,总用地面积9114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285平方米。
主要包括以下使用功能:“教学楼1(包括办公.图书馆)”一栋五层,建筑面积7970平方米。“教学楼2”一栋四层,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实验楼”一栋三层建筑面积3875平方米。学生宿舍楼两栋三层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1200人)。“学生食堂”一栋两层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784人)。艺体楼一栋两层建筑面积6310平方米。后勤楼一栋一层建筑面积830平方米。连廊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2 总体规划设计
本方案是一个既具有网络性又具有内聚性的场所,同时又让建筑内部以网状交通系统相联系,避免了线状联系的呆板与单调,通过院落、广场与建筑空间的组织,在明确功能布局的基础上,营造出有机开放的,活泼适度的,生机盎然的适合青少年成长的新校区。
2.1 校园空间组织
在空间组织方面,我们试图通过对非教学空间的设计比重的强化来诠释设计者对于教育改革的理解。我们设计了多层次的校园空间,对晨读、主题集会、信息交流、展示、休息等多种行为进行了引导,以满足新时代的办学要求。形成一种互相渗透的网状空间形式,教学空间和交往空间(过厅、中庭、连廊、广场)以多样的方式相结合,形成开放性的网络性的校园空间结构。
2.2 功能分区布局
本方案采用一条贯穿南北的轴线组织整个用地,将用地分为“动”“静”两个分区。用地西侧为城市干道,噪音较大,因此将受噪音影响较小的使用功能的“动”区,包括400跑道的运动场,篮排球运动场,器械活动区,艺体中心等功能设置在轴线西侧。轴线东侧为“静”区,包括教学区“教学楼1,教学楼2,实验楼”,生活区“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等功能。各个功能区通过广场、连廊等相连接,既保证了动静分区互不干扰,又缩短了各区之间的人行流线,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主体建筑群采用集中与行列式相结合的布局,教学楼与实验楼交错平行布局,艺体中心、教学楼与实验楼围合成内向型广场空间,既满足大量人流的集散,又使教学空间远离城市道路,减少了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保证了学生有一个相对安静的教学环境。
2.3 校园交通组织
将校园主入口设置于世纪路一侧,次入口设置于天津大街,同时次入口也是艺体中心对外开放时的出入口。校园内交通以人行流线为主,车行系统设置于校园的外环,避免人行流线与车流的交叉,结合外环道路在艺体中心西侧及南侧设置集中停车场,既满足家长接送学生停车需要的,较少了车辆对教学区的干扰,同时也为艺体中心对外开放时提供充足的停车位,交通流线设计充分考虑了各种使用功能的需求,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2.4 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系统
本规划充分考虑了绿化,景观环境的营造,根据使用功能设置了外、中、内三个景观层次。
外:舒展,庄重的欧式建筑立面造型成为呼兰区标志性校园建筑,同时也为城市空间及立面天际线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中:以教学楼、艺体中心、实验楼围合成的广场区域作为整个校园与城市的衔接。强化入口广场的领域感和雕塑感。配以丰富的景观小品,体现校园文化氛围。
内:包括广场、庭院和绿化休闲布道景观。在教学区与生活区设置多种景观场地,各种硬质铺地、树木、景观小品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为学生平时交流,休息提供了有力条件,为学生营造了舒适、活泼、亲切的校园景观环境氛围。
教学楼建筑方案范文3
为满足医院的发展需要,在原住院楼的北面新建一座临床教学楼,将原住院楼的主要住院科室迁至新楼。新教学楼建成后,医院规划的总床位数为1200张。
教学楼占地面积约9000㎡,建筑面积72870㎡;地上19层,地下2层;主楼14层,裙房5层;建筑高度78.90m。新楼基本功能包括:公共服务、住院处、住院药房、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影像中心、介入治疗中心、输血科、病理科、供应中心、手术室、病房及各科室附带的教学功能。
地下室负一层为人防层,设高低压配电室及双层复式车库(138个停车位) ;战时作为核6级常6级甲类二等人员掩蔽所。人防面积3350㎡,掩蔽人数2300人。地下二层设水泵房、空调机房及库房,其余部分为双层复式车库(97个停车位)。
地上裙楼设有出入院中心、影像科、输血科、病理科、供应室、手术部等医技用房,塔楼6~19层为住院病房,每层建筑面积为3100㎡,分东西两个标准病区,标准病床数为1134张。
流线设计思路
*遵循资源整合、立足全局、以点带面的规划思路
医院改、扩建应该有一个整体的、立足全局的总体规划思路。从城市、院区和建筑单体各个层面进行把握,对医院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资源整合即医院功能模块的重组,重组并非各科室简单的排列组合,它受到科室的设备情况、流线要求以及医院人文等因素的限制。
医院院区大致分为3个部分,南侧靠近黄埔大道的区域为门诊区,中间为医技区,最北侧为病房区,三区之间以半封闭的连廊串联,流线也相对短捷。
住院楼北侧即为本案的建设用地,现状为患者的活动场地和部分停车场。在方案设计中,通过对医院整体功能结构进行分析,对院区的功能进行了重新整合。拥有大型设备的影像科迁至教学楼二层,手术部及手术相关科室病理科、输血科、供应室也迁到教学楼的裙房。原住院楼除保留部分科室外,其余改造为办公科研和诊疗用房,同时对原门诊医技楼各科室也做了一些调整优化。连接原有门诊、医技、病房的连廊继续延伸至新建教学楼,担负起了整个院区的人流疏通。以中心连廊为主轴,医疗区各功能模块顺序排开,形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医疗体系。
*与功能配置相结合进行流线重组
确保医院交通流线的便捷,使人流、车流快速出入,提高工作效率,满足这些要求的空间布局是该项目的设计重点。
医院的流线主要是人车流线和洁污流线。设计充分考虑了院区的基地现状和路网组织。院区北侧主入口用地比较局促,却汇集了整个医院的门急诊、住院和探视流线,人车流量巨大,流线组织也较混乱。在教学楼建成启用后,医院的人车流量也将迎来一个高峰,教学楼又处在院区的深处,所有的人流和车流将横跨整个院区,所以合理的人车流组织将成为医院高效运行的首要条件。
连廊是院区所有人流的主要通道,门诊、医技和病房的人流主要集中在此。设计中,将连廊延伸至教学楼,串联起医院的各个功能模块,所有的人流可以在半封闭的连廊内往返于门诊、医技、病房而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建筑设计践行以人为本
在教学楼的设计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
病房医技科室采用模块化的布置方式,在病房的设计中将交通核心置于中央,使医生的办公用房能够有较好的采光通风,剩余的无采光房间作为库房及污洗,体现了对医生的人文关怀。
按照无障碍要求进行设计,为行动不便者提供方便。公共厕所均设置残厕,入口处设置坡道。
设立总服务台,为患者家属提供办理出入院手续、结算收费、咨询等一系列服务。计算机联网的应用更减少了等候时间。
将病房布置在建筑的南侧,保证每间病房都有良好的自然采光与通风。病房流线简洁,尽量缩短诊疗路径。每层均配置了医护人员休闲、沟通区域,以缓解医护人员工作压力。
护士站采用开敞式的布置方式,使护士可以观察到所有病房。
装饰选材以抗霉菌、抗老化、易清洁、少异味为主线,使用的装饰材料均经反复推敲,经久耐用。
节能措施力求环保高效
教学楼建设期间,医院与设计院结合本院后勤保障管理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楼建筑装饰和配套设施进行反复推敲,考察论证,形成了一套有医院特色的节能环保、经久耐用、高效自动化模式,主要表现在:
采用螺杆式热回收机组,把主机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热水进行置换回收,用于生活热水和洗衣房;
对于变配电、应急电源系统、生活热水系统、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新风系统、公共区域照明系统、净化空调系统等后勤保障设施实现监控,降低运行中的人力成本投入;
所有通风换气设备均采用高品质、低噪声的产品,以减少噪声对医患的影响;
医疗流程和后勤保障系统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
所有照明采用节能灯具,公共电梯厅和病房小走廊采用LED光源;
对于电机拖动,凡是工艺上满足变频控制的均配置变频器;
建筑外窗采用上悬式开启方式,控制开启角度以防患者轻生;外墙均采用LOW-E中空玻璃,降噪节能;
在主要通道上的防火门均配置电磁释放器,使得正常情况下防火门处于敞开状态,一旦有火警电磁释放器自动脱扣,关闭防火门;
建筑内墙涂料环保无毒无味,不发霉、不发黑且可擦洗,环保耐用;
天花采用玻璃纤复合天花,有质感、可擦洗且可有图案选配,规避了石膏板天花的清洁问题和铝扣板天花的呆板单调;
在地面配饰上,在公共电梯厅和医护生活区域采用耐用、易清洁、廉价的抛光砖,在诊疗区域采用了高品质的同质透心橡胶地板,洁净、降噪、色泽温馨。
5点经验涵括设计始终
教学楼建筑方案范文4
关键词:沣东三小 规划 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ASTRACT: ASTRACT: This article is the detailed introduction of No.3 primary school of Xi'an Fengdong Distract. It consinists of four parts, including design conception, planning design,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landscape design.
In addition, it has been reasonably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onceptual design, including site problems and design problems.
Furthermore, it has been reviewed som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primary school design and the solution of design strategy.
KEYWORDS: No.3 primary school of Fengdong Distract, planning design, architecture design.
一、项目简介
沣东三小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东北部,是为了解决快速的城市发展及教育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而进行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项目用地南临丰产路,东侧为规划居住区,西侧为西坡村、杜家村综合改造项目,北侧为芊域阳光限价房项目。除了北侧芊域阳光已建成之外,东、西相邻的两块用地均未完成开发。用地形状为不规则的梯形,较为方正,面积约为36亩。
经济技术指标:
总建筑面积:19304O
普通教室:36班
总学生人数:1620人
人均用地面积:14.81O
人均建筑面积:9.41O
容积率:0.64
建筑密度:21%
二、设计理念
由于项目的用地较为紧张且经济投资有限的前提下,本方案采取了总体合理、造型简洁、空间丰富的设计策略。小学规划设计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因此,通过合理的总体功能分区满足教学功能的需求成为最本方案基本的出发点。小学生――本方案的主体使用者――是最为好动、充满好奇的群体,因此在方案的空间设计上尽力做到活泼、开放,符合主体使用者的性格。由于经济投资有限,本方案放弃了过度装饰的造型设计手法,采取了简洁现代的设计方式,一方面符合新时期的建筑形象,一方面又能在设计中做到节约和高效,使得本方案显得经济、实用。
三、规划及建筑设计
本方案总体形成“一轴两区”的功能布局。一轴是指场地中央贯通南北的核心交通轴,将场地分为“东”、“西”两个片区。东侧片区是教学办公区,西侧片区则是生活运动区。教学办公区又通过建筑与连廊围合而成为三个院落,从南向北依次分布着办公楼、专用教学楼及普通教学楼三大部分;生活运动区则主要是一个300M跑道的操场和南侧的餐厅及风雨操场综合楼。地下停车场位于风雨操场的下面,综合楼下面主要为设备用房。
本方案的地基南侧与城市道路之间为城市绿化带,西、北、东三个方向均为项目用地,因此,本方案在南侧的主要道路上设计了两个场地出入口。南侧居中设置了方案的主要出入口,南侧西边设计了一个车行出入口。通过两个出入口的设计,本方案使人行流线、后勤流线、地下停车流线等主要流线分离,互不干扰。虽然场地内的车行道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但是在车行道和后勤流线的尽头,本方案利用用地的形状及场地的规划,均设计有回车场地,满足基本回车功能的需求。
本方案的单体建筑设计较为简洁、大方,在校园的入口处,一道流线型屋架和宽阔的连廊将东西两个片区连为一体,这一部分是校园的入口处,也是校园展示给城市的形象部分。屋架、连廊和建筑呈吸纳、包容的态势,形成了一个校园前广场。流畅的水平屋架舒展延伸,与竖向的标志塔一起形成稳重、舒展的建筑形象。入口处的风雨操场立面设计利用纯净的墙面及不规则、跳跃形的开窗,又表达出学校活泼而不失庄严的态度。教学楼及办公楼的设计采用了分体式空调,在立面设计中空调板的位置形成了连续的水平线条,与走廊充满色彩的水平向栏板前后呼应,再加上墙面局部点缀的小窗户和斑斓的色彩,显得学校里的氛围更加活泼、可爱。
四、景观设计
紧凑的场地使用,使得景观设计在设计中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首先,通过底层架空的设计使得建筑空间通透、开敞,也让景观设计能够有更多的空间发挥。其次,通过穿插的廊道设计,不仅可以丰富空间、强化造型,还可以赋予其一定的使用功能,使其成为学生的展示区,出挑的连廊烟台也可以成为操场的主席台。由建筑围合而成的庭院更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场所,通过点、线、面的构图手法,形成丰富的内部景观,创造学生的休憩、交流场所。
五、结语
本项目是众多小学项目中一个非常普通的项目,但是在这样普通的项目中,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比如,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设计,可以适当缓解目前每个临街小学都会头疼的上下班高峰期的严重堵车问题,让开车接送的家长可以先进入场地的地下停车场接送或者等待,缓解地面的交通压力。北京四中房山校区投入使用之后,让我们对中小学校设计也有了新的认识。不拘束的空间和自由的形式将会让孩子们在学校中获得更多的自我发展。
教学楼建筑方案范文5
关 键 词:大学校区建设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 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许多高校都在建设新校区,大学新校区的建设也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那么如何营造一个舒适的校园空间,让学生能够在里面轻松随意地学习与生活?笔者认为,关键在于遵循“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结合当今高校新的形式,准确把握当代大学师生的心理特征和特殊需要,营造真正适合大学师生群体的空间。笔者结合去过的一些高校新校区及看过的一些资料,简单谈一谈大学新校区建设中的人性化。
2主要建筑的人性化
对于主要建筑,莫过于教学楼、宿舍、图书馆及体育类建筑。以往的大学校园建筑功能十分单一,如教学楼只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宿舍只是学生休息的地方,因此教学楼中除了用于交通的走廊和几间教师休息室外剩下的就只有教室,而宿舍呢?则大多采用内廊式布局,将4-6人一间的宿舍沿内廊依次布置。
2.1教学楼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师生比已呈逐年下滑的趋势,许多小班教学课程由于师资紧张不得不改为大课,虽然有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辅助,但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已明显减少。通过调研得知大部分同学除了个别专业老师外,对老师的唯一感知只是屏幕(或者讲台)上那图像,老师对学生的唯一了解也只是卷面上的分数而已,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只能用陌生来形容了。师生关系的生疏不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会使学生的思想缺乏有力的引导。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老师的职责首在“传道”。因此,为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应该将各类交往空间灵活的引入教学楼,从而解决一些问题。
如何为师生营造交往空间?
以“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学楼”为例,设计者营造了一个大尺度的中庭空间,在阳台的立面上做了绿化,给同学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景,从而让大家在课间得到真正地放松,同时教学楼内布置有圆形平台,教学楼入口的侧面又留有一定的空间,在这些怡人的环境中布置了交通和休憩空间,使师生能够在此轻松愉快地交流。在此笔者还有一个建议,教师休息室能不能从封闭变为开放或者半开放,从而把休息室变为休息厅,又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茶香四溢的交流空间。
如何给学生之间营造交流空间?
学习的概念范围很大,同学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就包括交流,因此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感觉教学楼设计时就应着重考虑之。首先,可以给每个自然班提供一个固定的教室,供晚上上自习之用,避免大家上自习时分散,从而促进班级内部的交流与学习。其次,教室与教室之间可以考虑不用实墙隔断,采用透明材料或者类似的材料,使教室不至于彼此封闭,这样一来开敞的教学环境,就可以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再次,现在各高校中的学生组织都比较多,例如社团,学生会等,笔者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调查,65%的人觉得自己加入学生组织想认识更多的人,交流学习。这些组织经常想举办一些活动或者交流会,但实际存在的情况是他们缺少场所,以至于事与愿违。因此,笔者认为是否可以考虑在教学楼中给他们提供些空间,从而带动大家,促进全校同学之间的交流,这样学生组织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最后,笔者认为能不能在教学楼中营造一些平台,供大家自由支配,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与交流,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学楼在造型上有变化不至于单调。
特殊用途的教学楼应该咋做?
对于特殊用途的教学楼笔者以建筑系馆为例。建筑学院学生的教室称为专教,专教跟普通教室差不多,只是桌子板凳可以自由移动而已。正因为这个差不多,以至于他们在使用起来特别不方便,有些在设计教学楼时就没有考虑建筑学院因为专业缘故对教学楼的特殊要求。众所周知,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这三个专业对于学生的要求跟其他专业是不同的,他们搞的是设计或者是规划,同学之间,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尤为重要,在这里真正体会到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对于每一个设计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思路与想法,最终形成的方案也就各有特色。下面笔者结合建筑学院相关专业的特殊需要及同学在使用过程中的要求来谈一谈建筑系馆设计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东西。
首先,建筑系馆要区别与其他教学楼单独设计,所有使用空间要集中布置(尤其是学生的教室)。为什么这样说呢?专业教室分散不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对于新生,他们才进入大学,对专业不是很了解,因此他们很需要高年级同学来引导,从而少走许多弯路,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做到事半功倍。
其次,教室设计时应根据功能而不同。可以设计一些多媒体教室用于老师讲解讲义。至于学生的专教则不要单独布置,可以考虑做一个大的空间,里面可以容纳几个班,班与班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只是做一些隔断。为什么呢?原因有三个,1、专教是老师给大家改方案和同学们画图的地方,在老师改方案时大家就集中在老师周围,具有流动性。2、利于班级之间的交流,可以彼此学习,共同提高。3、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分析,营造这样的空间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
再次,建筑系馆中应该设有展厅或者是陈列室。设置展厅可以把好的作业或者作品进行展出,供大家学习。建筑学院学生的作品成果很多,例如模型作品、设计作品、美术作品等。
2.2宿舍楼
对于宿舍楼,可以采用同样的道理,打破宿舍楼各自为政和空间封闭的传统布局,利用公共活动场地将其连通,在各楼层中强化公共活动室、公共阳台的设置,促进同学之间交往的最大化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可以在平面布局时,每层设一定数量的活动室,也可以两个宿舍共用一个客厅。
2.3图书馆
图书馆对于每个学校而言,基本上都算是标志性建筑。图书馆是学校藏书的地方,是大家寻找资料和上自习的地方,笔者感觉可以从局部开敞式着眼,做到动静的区分与协调,为大家营造利于交流的空间,使问题在交流中得以解决,使大家在交流中学习,使教学水平在交流中提高,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欧亚学院的图书馆在这方面就做得挺好,在此就不熬述了。
3道路布局的人性化
校园道路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车用道路和步行道,由于主要谈人性化布局,笔者在此仅谈校园步行道的布置。
校园步行道系统是一个主要的校园设计决定因素,在原则上,以“行人”为目标的优秀设计是将大部分建筑物、景观和步行道设计在无车辆通行地带,即必须做到人车分流。校园步行道在尺寸、长度、交叉部分和表面处理方法上各有不同。外在形式包括:穿越草坪的开放式步行道、林间道路、穿越小树林和凉亭的步行道、沿拱廊或位于建筑物挑檐下的步行道、连接两栋房子的走廊、桥道或跨越坑区的道路和进出建筑物的步行道等。
笔者认为有些地方道路的布置时,可以让同学自行选择,这验证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形成路了”。
教学楼建筑方案范文6
关键词:职业教育;生态环境;校园规划设计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级技术职业人才在人才市场中供不应求,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已出现高级技工难招聘的现象。在这个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学院出现在全国各地应运而生。新时期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侧重知识技能传授,逐步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教与学并重、知识传授与身心全面发展并行的素质教育转化[1]。职业教育模式也由以往的学院式教育变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就业导向。校园规划设计应在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创造出多层次、多元化的校园空间,体现出鲜明个性与校园文化的特点,给人们反应出现代教育的多元化的特点,让外界的人们一眼就能感觉到校园气息。这就是校园规划设计的目标。笔者结合凌云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实例,初步探讨职业教育学校规划设计的心得。
2、项目背景及项目概况
凌云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距首府南宁360公里。东连凤山县、巴马县,西接田林县,南邻右江区,北与乐业县枕连。凌云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前身是创建与1971年的凌云师范和创建于1983年的凌云县农业中学(85年改制为职业中学,95年改制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整合体。至今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
凌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新校区位于凌云县云台山南地块西北角,整个校区教学用地约4公顷,另有与凌云体育中心共用体育场,室外球场面积约3.8公顷。校区建设内容有一期的教学楼(建筑面积5500,5层),学生宿舍(建筑面积5600,6层),食堂(建筑面积2400,2层);二期的综合楼,实训楼,总建筑面积约23000,此外还为今后扩建学生宿舍及教师公寓预留了空地。目前本校区在校师生约1200人。
3、规划主题
广西百色凌云县属于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县城,能够用来作为建设用地的平整场地较少,用地资源较为紧张。如何将较高容量的建筑组群合理的布置在有限的地形内,这就需要我们将建筑与环境放在一起就行比较、互相对话,将其充分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必须将建筑、山地、人之间的关系充分的理解,结合校园规划设计可以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当成是“学校”与“求学之路”,将建筑与人的关系看成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就是人在通过道路等交通组织中产生的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规划布局
凌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新校区规划设计总平面图见图1,原先的凌云县云台山南地规划平面图见图2。
校园规划由教学区、生活后勤区、运动区组成。校区规划将操场设置于用地东侧,将校区学生体育用地与云台山下规划中的凌云体育中心通过过街天桥连为一体,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投资节约用地。学校的后勤与宿舍区位于校区的中部,学生无论是去上课还是去锻炼都能通过便捷的流线很方便的到达;并且能够通过后勤区来隔开体育活动区的噪音,为教学区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教学区位于校区东侧,靠近河边,环境优美静谧,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校区内车辆流线充分考虑了在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在校园入口设有停车场,食堂后勤也开有专用出入口和停车位,做到了人车分流;校区内其他各个建筑在设计上考虑了火灾时消防车的通行。
考虑到资金投入的原因,学校建设不大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设计中将整体规划与分期建设相结合是比较接近实际工程的。 其中,一期建设教学楼(建筑面积5500,5层),学生宿舍(建筑面积5600,6层),食堂(建筑面积2400,2层);一期建设完成可以投入使用以后,再进行二期的综合楼,实训楼建造,并为今后扩建学生宿舍及教师公寓预留了空地。在规划设计的考虑上,仅一期完工就可满足了学校教学及使用的基本功能,并且能够有形成一个鲜明的学校形象,给人完整和整体的感觉。 这样,校园建设扩张有序,自然生长,使校园空间上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衍生关系。
整个校区规划用地分区明确,交通便捷,功能完善并在立面风貌上结合凌云当地特色,对提升城市面貌,提高教学客观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5、校园空间与建筑风格
本规划利用校园在泗水河旁,考虑了云台山的位置与走势之后,才确定校园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以山水、树林结合的空间形态,充分利用了自然要素,将校园空间塑造成绿色花园,创造具有自然美的校园环境。
关于现代校园建筑,教学功能是其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功能,在此功能外,交流空间、自然风格应重要考虑。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形体的虚实结合,利用多层次多形式的连廊关系,形成开敞贯通的空间结构,通透的建筑形式与当地地域气候相适应,充分营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现代学校建筑空间[2]。如在校内单体建筑的设计上,在校区入口留有一个前广场,并以一期教学楼作为校区入口广场正对的主楼,使学校能在一期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形象面貌;二期实训楼两两相对形成教学区后部的一个小的中心,并连成景观轴线于宿舍大门相对,提升了校区的环境品质。整个校区规划用地分区明确,交通便捷,功能完善,并在立面风貌上结合凌云当地特色,对提升城市面貌,提高教学客观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其中过街天桥的连接,形成了水平与垂直交通系统。建筑体群以五、六层体量为主,立面造型采用了传统坡顶与现代元素结合的设计手法。
6、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生活在优良的校园环境的学生,有着心旷神怡、陶冶情操的感觉,同时,可以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舒适的空间和场所,凌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新校区绿地率达到了35%,不仅可以为师生观赏,也可为其提供舒适学习、生活环境,使其感受到校园环境的舒适。
景观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即与城市大景观的呼应和校园内部空间序列的营造[3]。凌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新校区紧靠河道,北临城市干道,建筑群处在商品开发区的包围中,拥有开阔的运动场和绿地,相对于密集的开发区的楼群开敞,形成了空间上的过渡。处在校园正门,通过东西走向且布满绿地的道路可以方便的通过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形成了高效而又现代的空间组合,可以自由交往。
7、多方案比较下的规划完善
一名设计师的目标就是要把自己设计的方案能够顺利通过并能付诸于实践。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因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需要修改设计,最终的修改方案会与原先最早的方案,也就是中标时的方案肯定有所不同。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业主的因素、施工方的因素、勘察设计的因素,有些不是设计师能够决定的,需要与业主、施工方、监理等一起协商,而有些是设计师未能领会建设单位的意图而造成方案修改,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在投标的过程的方案是根据招标书里面的任务而设计的,在中标后进入实际施工阶段,会发现和原先的想法有所不同,就会修改方案。经过几次方案的对比,凌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新校区的规划设计选择了以下的风貌方案,如图3和图4所示。验收后的教学楼如图5所示。
8、结语
学校是学习和继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校园不是单单的建筑群,而是为了提供一个舒适的校园环境。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形成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让人了解到历史文化,探求地方特色。本文从凌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新校区规划设计的规划主题、规划布局、交通组织、校园空间及建筑风格、校园景观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探讨如何利用现有环境、做到与山水相融,合理组织校园空间,以此提高校园规划设计的技术含量,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林武.多元化校园空间的塑造―福州电子职业中专学校规划设计[J].福建建筑,2005,95(5):17-18.
[2]熊砥柱.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规划设计[J].科技信息,2008(29):38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