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我国特殊地理国情,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较为明显,而且城乡经济发展极不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农村发展的滞后,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的淡薄,小农经济意识越来越农,导致农村人居环境的恶化不断加剧。
1我国农村环境现状
建设部于2005年5月组织开展了《村庄人居环境调查》,对全国9个省市的43个县(市)、60个乡镇的74个村庄的供水、排水、农民住宅、供电、通讯、环境、交通、防灾、供气与供暖、规划与安全等13类,共105个项目进行了入村入户调查。调查显示;40%的村庄没有自来水,其中75%的村庄在粪坑或厕所旁打井取水;40%的村庄道路雨天“出行难”;40%的村庄存在路面比室内地平高的情形;50%的村庄夜里进不去;60%的村庄没有村民聚会的公共活动场所;90%的村庄使用传统旱厕;90%的村庄垃圾随意堆放,没有专人管理;
2.1农村水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生产和生活用水受到严重污染。我国农村饮用水符合农村饮水卫生准则的比例为66%,还有34%的人口饮用水达不到准则的要求。
2.2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威胁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人居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并不仅仅是恶性肿瘤,还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科病、皮肤病、胎儿畸形和死胎等等。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25%的疾病和死亡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全世界每年死亡的4900万人中3/4是由于环境恶化所致,其中儿童是环境恶化的最大受害者。
2.3生态破坏导致生态移民的出现,影响农村稳定
据世界环境监测中心报告,自21世纪起,腾格里沙漠先后吞噬了数万亩农田、近百个村庄,当地群众成了“生态难民”。将在未来10年内被迫生态移民20万,山西省将在未来5年内被迫生态移民40万。
2.4农民意识的落后,受传统文化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等历史原因的影响
我们现在很多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还缺乏生态环境和生态消费方面的知识,加上受传统文化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等历史原因的影响,特别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教育贫乏,加上农民居住的分散性、生产方式的封闭性、社会交往与联系的局限性,造成了小生产者的观念和心理在我国农民思想中普遍存在。
2.5 “现代”农业生产手段的不当使用
农药、化肥、地膜等“现代”农业生产手段的不当使用,带来了农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3 人居环境优化对策
3.1政府帮扶
各级政府为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首先根据公共产品外溢性对农村公共产品作分类,确定提供方式。对只有外部收益没有内部收益的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承担;对既有社会收益,又有农民个人受益的准公共产品,需要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政府和农民个人共同承担;对外溢性较小的低级公共产品,由政府出面组织,由农民集体提供。
3.2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3.2.1合理规划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学提出了从乡村景观资源识别、利用、开发角度出发,规划划分人类对不同乡村景观类型的干扰程度和干扰方式,通过进行乡村景观的合理规划、整治和建设,提高人类行为与乡村景观环境的相容性,进而推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
3.2.2尊重乡村传统
尊重乡村传统的聚落成员之间形成的相似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在村庄撤并过程中注重保护村庄可识别性和村民的心理归属感。
综合考虑村庄的发展条件、发展潜力和地质条件等各种因素,确定现有村庄的空间布局。按照“改造城中村、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建设中心村”的思路,优化村庄布局,明确中心村和基层村的布点。
3.3城镇体系总体规划,防灾减灾规划同步进行
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相衔接,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相配套,努力改善村庄的交通条件和水环境质量。同时与防洪防台等自然灾害防治规划相衔接,提高村庄防灾抗险能力。
3.4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安排给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医疗、文化、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建设研究教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城市近郊区,可以依托城市解决;远离城市有条件的地区,距离相近的乡镇可以联合建设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高共建共享水平。在设施配置上重点向中心村倾斜,完善中心村的功能,强化中心村对基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4 结语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大国,农村村镇人居环境的建设对于整个社会人居环境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叶齐茂等.村庄人居环境调查[D].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李锦顺.城乡社会断裂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05(1).
[3] 陆新元.农村环境保护与“三农”问题[J].环境保护,2005(9).
乡镇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2
为贯彻落实市、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会议部署,集春镇迅速部署行动,按照县里《宜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的指示,制定了《集春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净化”行动实施方案》,积极扎实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镇面貌有很大改善。
一、会议部署明责任。落实各村村委会,驻镇各单位属地管理主体责任,镇里专门成立城乡环境综合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专门的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奖惩措施,层层分配、明确责任担当,构建了镇领导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村小组长包区域的镇村组三级责任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并在各村成立理事会,全程参与农村垃圾治理以及土坯房整治工作。同时充分调动城管、国土、环保、水管等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工作合力。
二、行动明确抓落实。自从百日攻坚行动以来,镇里大力整治公共区域环境。一是抓实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投资170余万建设了集春镇垃圾中转站和老圩垃圾热解炉,日处理垃圾能力达到了43吨。二是发放到户分类垃圾桶3万余个,遍及全部农户。添置装卸式垃圾箱100个和单臂勾车3部,并在车上安装了宣传喇叭,进行流动宣传。三是抓实“河长制”工程,拆除了沿岸涉河违章建筑,并充分利用集春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对集春、老春两个中心村进行集中的污水处理,污水处理量可达400吨/日,并完成了沿圩镇6公里的防洪堤建设,结合示范镇建设打造了河岸湿地公园,提高了防洪标准的同时,还大大美观了河岸沿线的自然环境。四是大力进行农村相关环境整治,从百日攻坚行动开始至今,圩镇范围内拆除了1.8万平米的违章搭建。各村拆除空心房253栋,拆除面积37723平方米,对村庄垃圾进行了5次集中清理,清理了各类垃圾349吨,清理村内沿线沟渠97公里。按“五净一规范”标准整治农户庭院894户,其中大规模整理354处。拆除农村老旧旱厕201个,新建户厕37个。拆除铁皮棚等乱搭乱建251平方米,拆除老旧畜栏、棚舍等1615平米。改善道路杂乱区域426处。清理不规范标语、乱贴乱画等257处,新建美观宣传标语15处。极大的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道路及河沟的整洁度。
乡镇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3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xx镇下辖x个行政村,共xx户,xx人,全镇共有保洁员xx名,设置垃圾桶xx余个。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村庄清洁行动工作的安排部署,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改善镇、村环境卫生面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xx,2021年以来,全镇上下继续以“五清三建一改”为主要内容,结合生态环保、一区三边、建设精美xx等重点工作,把环境卫生整治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整治环境“脏乱差”问题,扎实开展村庄清洁攻坚行动,全面提升了镇村环境面貌。
一是全面清理各类垃圾。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安排,按村分区组织村干部、保洁员对街道两侧、田间地头排水沟、小树林、废厂区等公共区域的干枯杂草和各类垃圾进行全面细致清理,做到即产即清。
二是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在广泛宣传秸秆禁烧政策的同时,加大资金投入,租用秸秆粉碎机械,安排巡查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各村现有秸秆地块面积实施巡查统计,及时安排机械进村粉碎,既消除了着火隐患,又提升了人居环境。自去年秋冬以来,我镇共完成秸秆粉碎1200余亩。
三是大力拆除违法乱建。结合“一区三边”工作,全镇对违法乱建突出问题重拳出击,执法队每天巡查,整治规范占道经营秩序,集中拆除主干道两侧乱搭乱建彩钢房、铁皮房、广告房xx处。
四是推行亮化美化工程。结合创城工作要求,全面整治墙体小广告乱涂乱画现象,拆除废旧广告牌、清理反宣标语,共计xx平米,悬挂公益广告和宣传条幅150余个.
五是动员志愿者开展“大扫除”。结合3月份“建设精美县城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我镇组织各党支部广泛发动党员群众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的志愿服务活动,把卫生死角进行重点清理,掀起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热潮,在营造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同时,大大提高了村民共建文明美好家园的意识。
乡镇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4
一、新型城镇公共艺术体系存在的必要性
新型城镇公共艺术设计不应只是修补城镇剩余空间、点缀公共环境的装饰物,而是应充分融入城镇规划中,作为城镇的“皮肤”与城镇规划密切贴合,同时展现出城镇的精神文化内涵,并对城镇居民进行审美引导。公共艺术的鲜明特点是公共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它具有突出的社会文化价值,而非单纯作为置于公共空间的艺术品。
(一)城镇公共艺术的基本类型
城镇公共艺术主要是指处于城镇空间结构中并且承载城市文化与精神内涵的艺术作品,它具有较高的民众参与度,可供城镇居民自由观赏并身处其间进行感知、体验。城镇公共艺术主要的表现形式包括:城市雕塑、壁画、园林景观、建筑外观乃至城镇公共设施等,主要的空间形式有:城镇主要出入口与城镇边缘、街道、广场和社区公共艺术区、城镇主题公园。城镇公共艺术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城镇工商业规模较小,居民整体受教育水平相对大中型城市居民较低,因此城镇公共艺术设施的规划设计方法与整体效果自然与大中型城市不可同日而语。根据新城镇建设现状妥善地取舍所需的艺术形式,进而进行整体性设计,是城镇公共艺术与城镇文化环境相匹配的重要前提。现阶段中部地区建设中的新兴城镇多为郊区、县和大型集镇,规模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常驻人口在10万人以下,处在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的过程中。新兴城镇居民保留了较多的农村生活习惯,离耕地较近、生态环境较好,但发展规模受到一定限制、基础设施较差。所以,在新兴城镇的公共艺术设计中,不可能采取较为超前的艺术作品形式,而过于简单粗糙的公共艺术作品,由于其体验感、艺术性的缺乏,也不能承载对城镇居民的审美引导与城镇精神内涵传递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新城镇的公共艺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前,要对城镇居民的文化、审美水平有一定的了解,并充分研究当地的地域文化与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进行公共艺术系统的设计。例如,针对部分生态环境基础较好、污染较少的新城镇,可以将中心位置附近的城市主题公园的园林景观、融合传统中式风格的雕塑、具有传统中式风格的周边建筑等整合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公共艺术体系。而那些离城市较近、有产品集散功能、土地硬化率较高的城镇或可采取简约直接的工业化设计风格,主要通过公共设施、墙体处理、城市雕塑与壁画进行公共艺术设计的整体匹配。根据不同的空间环境选取适当的公共艺术类型并加以灵活组合,可使城镇空间得到更好的整体视觉效果,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整体的精神体验。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公共艺术体系的作用,要远远大于零碎而缺乏系统设计的公共艺术设施的作用。
(二)公共艺术在新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城市环境问题始终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工业化步伐逐渐加速、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物质产品日益丰富,但同时也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恶化。在制造业集中的地区,拥挤不堪的“火柴盒”式的居住空间使人很难体验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放松,这也是某些制造业企业员工不断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新城镇建设过程中,城镇的空间环境是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公共艺术对城镇的空间环境进行介入,从而对城镇环境进行美化提升,使新城镇居民获得更适宜的人居环境,不仅可以避免城镇发展过程中城市“慢性病”的出现,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城镇居民的素质,提高新城镇的竞争力与其对人才的吸引力。就像是一个人缺少了信仰与灵魂,一座缺失了文化、艺术、城市精神的城市,是无法健康发展的。城镇的精神、历史、文化是城镇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公共艺术系统的存在不只是单纯地提升人居环境的质量,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为新型城镇提供城镇文化的引导、积淀城镇发展的历史记忆,将城市精神通过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城镇公共艺术体系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城镇居民,营造人们对城镇文化的体验,并形成人们内心的意象存留。总之,城镇公共艺术系统通过公共艺术氛围的感染增强人们对城镇文化的认同感与居民的归属感,这种认同感与归属感将为城镇带来更强的凝聚力,增强市民的幸福感,是助推城镇发展的巨大动力。城镇公共艺术作为新型城镇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在提升城镇竞争力、影响力,解决城镇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与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感与认同感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是城镇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新型城镇公共艺术系统性设计的主要内容
城镇公共艺术的系统性设计是指将城镇公共艺术的规划设计与城镇文化、城镇规划、城镇建筑、城镇居民等作为一个有机的综合性环境进行整体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塑造更具城镇文化个性、更适应城镇具体需要的公共艺术体系。这一体系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出发进行跨学科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公共艺术媒介与城镇规划的相互作用,将城镇文化与城镇建设进行最大程度的融合,得到更为整体、实用的城镇文化景观体系。
(一)文化特征的体现
新型城镇文化不同于传统的城市文化,新型城镇多脱胎于城市郊区乡镇或集镇,在文化上对周边城市的依附性较强,地域性文化风格亦与周边城市有所呼应,但会存在如少数民族集聚区等较强的民族化特征,保留了更多传统民族文化因子。不同的城镇文化产生于不同的城镇背景与土壤,是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城镇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族群效应、地域环境、人口的多元性和周边大城市的发展等都会对城镇文化的特征产生深刻的影响。工业化的速度决定了新型城镇的城市化进度。城镇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思想更新,同时也迅速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而随着传统的生活习惯的极大丰富与改变,新的城镇文化便会日渐形成。如何对处于形成期的城镇文化进行适当的引导,打造与城镇发展相匹配的城镇文化内核,是新型城镇建设中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有针对性地研究城镇文化形成的基本元素并妥善加以利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
(二)城镇空间的科学规划
前文提到要根据城镇规划的空间环境妥善选取适当的公共艺术类型进行整体设计,以得到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公共艺术体系。在当前国内中型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中,已经较多地出现了城市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随意设置与散乱搁置的情况,这也是造成公共艺术作品或公共艺术设施无法与城市空间有效匹配,进而充分发挥其作用,满足公众利益的主要原因。当然,城镇公共艺术的这种空间配置上的混乱,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新兴城镇在建设中,由于条件所限,缺乏严谨细致的整体规划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了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也浪费了有限的建设资源。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城市规划的整体控制方能予以有效解决。将城镇公共艺术系统作为城镇整体规划的一部分进行整体考虑,是有效利用城镇空间资源,使公共艺术充分发挥作用,满足公众利益需求,创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的重要前提。今后,在新型城镇公共艺术系统的设计中,要“将公共艺术的概念从单体的形态中解放出来,以公共艺术配合景观营造为原点,介入城市整体区域与空间,将规划与城市设计、历史环境保护、城市的整治更新和交换纳入一个大的视觉系统加以考虑,甚至将规划本身作为造型加以研究。”[2]城镇人居环境的科学规划,需要在完整的城镇地理资料和工商业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城镇文化的遗存以及导向需要进行完整、长远的规划,对新建筑区的整体空间结构、旧建筑区的处理、交通与公共艺术空间等方面进行妥善的规划处理,划定基本的城市景观架构,使整个城市的规划严谨有序、层次分明。“只有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空间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和城市景观系统规划所确定的景观构架相吻合时,其整体性设计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从而保证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与公共艺术作品实施的延续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公共艺术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与保障。”[3]这一原则也适用于新型城镇公共艺术系统的设计。
(三)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引入
新型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具备一些大中型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更好的自然环境。而更小规模的工业基础,也使得新型城镇有机会通过科学长远的规划来规避城市建设中所出现的城市环境问题。在新型城镇公共艺术的系统设计中,要更为彻底地贯彻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或动植物资源,使城镇获得更好的绿化空间,并与地理环境更好地结合。公共艺术作品也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有针对性的设计,从而保证绿色公共空间的完整性。公共艺术系统也可通过主题性设计,发挥宣传作用,如开展垃圾分类、旧物分类弃置等环保概念的公共设施设计,搭配简洁明了的宣传广告,在新城镇文化的重组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深入人心,并使其作为新的生活习惯融合在城镇居民的生活中。
三、结语
乡镇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5
局党组把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作为分析检查阶段重要环节来抓,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会前,局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在通过召开支部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按照“五查五看”的要求,撰写了分析检查个人发言材料。同时,党组成员认真参加各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自觉接受支部和党员的评议,虚心听取机关各科室、局属事业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了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5月27日,局党组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邀请市学习实践活动第七检查指导组领导列席。会上,局班子成员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结合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习调研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检查思想理念、工作思路、落实措施、工作成效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以及廉政自律方面的情况,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经过分析检查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一是局班子成员在思维方式和思维深度上距市委、市政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规划编制滞后;三是建筑市场管理上,制度健全,监督严格但是没有逗硬处罚;四是物业管理水平较低。针对存在的问题,局班子成员深刻分析了原因,并结合群众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和下阶段努力方向。一是强化思想认识,坚持以发展的要求看待、分析、处理问题;二是围绕“打造山水园林城市、争创省级文明城市”这一活动载体,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绿地,合理城市布局,增加城区公厕和停车场建设;三是全面提高整体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实施并联审批、精简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间;四是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力度;五是强化房地产市场的监督管理;六是物业管理要上水平。
二、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
*市规划和建设局党组非常重视群众意见的征求,不拘形式,不走过场,按照市委安排部署,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为切实找准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调查问卷、发放意见征求表、走访基层单位、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评监督员、服务对象座谈会等,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截止目前,共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表200余份,邀请专家、领导、代表参加座谈会25余人;局领导班子共收到有关规划编制、规划管理、房地产市场整治、招投标管理监督、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意见建议30余条,这些意见和建议为规划和建设局局下一步阶段如何整改落实和推进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制定各项措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紧扣主题,精心撰写分析检查报告
局党组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查找突出问题,明确发展方向、构建和谐建设”这一主题,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把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当作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破解制约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难题、提升建设事业科学发展水平的过程。一是严格工作标准。注重突出“三个符合”,即“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本单位实际、符合群众意愿”;抓住“四个关键”,即“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认真倾听群众意见,把解放思想的要求贯穿到分析评议阶段的全过程,重在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做到“四不过关”,即“问题找得不准不过关,对分析检查报告分析不深不透不过关,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没有吸收不过关,整改措施不具体不过关”,确保了分析检查不走过场。二是反复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先后经过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党组扩大会、群众评议等多个环节进行讨论,最后在群众评议后对征求到的4条意见建议进行了研究吸纳,对分析检查报告6处作了修改完善,使分析检查报告主题突出,言之有物,问题找得准,原因挖得深,目标定得明,提出了既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科学发展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三是认真组织评议。采取电话评议、座谈评议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对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民主评议,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广泛、深入的听取意见和评议,使局党组分析检查报告得到不断完善,找出了“六大问题”,分析了形成问题的“五大原因”制定了“六项措施”,更好地集中了群众智慧,反映了群众意愿,得到了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的认可,群众测评中,对我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满意率为100%,其中好的占80%,较好的占20%。
四、深入开展实践,加快城乡建设
我局在分析检查阶段,坚持边查边看边改,注重实践,将理论成果用于指导业务工作,促进城乡建设事业快速发展。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一是*新区龙腾锦程项目第一期工程已竣工交付使用,二期工程已开工,房屋建筑面积3.7万㎡,完成投资1.5亿元;二是向前广场二期工程C1幢主体工程已完工,完成投资2700万元;商业中心广场一期工程已竣工,房屋建筑面积3.93万㎡,完成投资8000万元。
(二)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推进惠民工程。20*年廉租住房主体工程全部完工,2009年第一标段56套建设任务已于4月9日动工,现正在开挖基础。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极大地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在旧院镇红岩村(源头)、张草坝村、井溪乡新场村、白羊乡泉溪坝村、固军乡中河村、白沙镇郑家坝村、*镇*村、罗文镇严家坝村等地进行农房集中建设点试点建设。建成了11个农房集中建设点,建筑面积51003.6㎡,并在全市各乡镇规划农房集中建设点3000余个,有力的推动了全市村镇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将白沙镇郑家坝村、罗文严家坎村成功申报为省级人居环境治理示范村。
(三)加快城乡规划、完善规划体系。完成《*市总体规划》、《市域体系规划》及《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今年还将相继完成《*茶文化公园》、《*山民俗文化公园》、《体育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着力打造“一河、两岸、三山”,初步构建*中等城市框架。我市规划总面积为18余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完成详细规划5.02平方公里。
(四)深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造优质的发展环境。
1、严格落实“门前五保”制度,对所在的办公区域进行彻底清扫、整治,保证不留卫生死角,每天派人进行检查。对城区内的在建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保证施工现场干净整洁。
2、把每周三下午确定为全局干部职工义务劳动日,负责对本单位“领导包段、部门包街”的卫生区域和办公场所进行彻底清扫。同时,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此项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予以通报。
3、加强各管理所对所在辖区的巡查力度,对各乡镇的违法、违章建筑进行彻底清理,对各在建工地进行督促、整改。
(五)加强村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
1、启动黄钟镇新区建设,检查白沙、*规划执行情况,完成竹峪镇以工代赈项目大柏树村民居美化设计,完成“5.12”灾后城镇居民受损住房维修、危房改建情况调查。
2、根据达州市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开展农房清理整治和农房改造工作,拟定《农房清理整治行动方案》,选用通用设计图4套,设计农房建设图纸3套,共7套图纸供农房建设时选用。拟定现有农房美化技术指导资料2套,并下发各镇(乡)人民政府。
3、向省建设厅上报我市*镇*村、*镇*村、*乡*村为2009度省级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示范村,完成上述村资料申报和人员培训工作,并组织上述村所在乡(镇)分管领导和3个村的负责人到成都参加了省建设厅组织的《村庄整治技术规范》、《*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乡、镇、村庄〉单项治理标准》培训会;指导并协助永宁乡、*乡、鹰背乡完善场镇规划;对各乡的在建项目进行安全检查。
乡镇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6
桥梓镇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紧紧围绕“振兴乡村战略 建设生态、宜居、和谐桥梓”为目标,始终以“三精一美”、“五三一”工程为重要抓手,按照市区两级具体指导和监督下,全力以赴抓落实,现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镇垃圾分类的总体情况 镇下辖24个行政村和1个铁路社区, 面积面积112.62平方公里,1.05万户,2.3万人。垃圾分类收集小屋6座,智能回收设备8台,垃圾地箱115个,保洁员及垃圾分类300多人,垃圾运输三轮车辆100余台。
严格落实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成立农村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搭建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先后赴浙江等地学习考察,结合我镇实际,形成“以户为主,户村结合”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模式。2015年,在口头、北宅、后桥梓三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试点村垃圾数量减少80%左右。2017下半年镇域辖区内的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村(居)民知晓率和参与率都基本达到100%。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高度重视,层层落实。镇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经过深入调研,确定分类减量模式,制定《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方案》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推进指导意见》,按照“一年试点启动,三年全面推开”的目标,开展了垃圾分类减量治理工作。同时,建立镇12名二级班子成员及所有科室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包保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二)加强管理,互相监督。一是建立“镇村每周巡查”的督查体系,出台了《镇垃圾分类考核办法》,并纳入绩效考核。二是各乡镇设立专门机构,针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划分管理责任区,对街路巷道、广场公园等落实监管责任人。包村的乡镇机关干部、村干部、党员严格落实包保责任。三是制定村两委成员、保洁员、包保人员等责任制度,明确任务职责,形成长效管理制度。
(三)加大投入,健全保洁队伍。一是由镇政府为每个试点村垫付1万元资金用于购买垃圾桶,印制垃圾分类减量宣传单,并拨付3万元的垃圾治理经费。二是要求各村(社区)按照100户配备一名垃圾分类员的标准,落实保洁员负责村内街路巷道、公园广场的日常保洁,重点要对农户门口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分类清运,对应该由各村进行处理的垃圾,及时外运处理,对应该由农户进行分类处理的垃圾,提醒并交由农户进行处理。各村原有的垃圾房、垃圾转运站由保洁员进行垃圾二次分类,不可回收的垃圾及时运送到填埋场(点)处理。
(四)广泛宣传,发挥主动性。一是通过在电视台、报开设专栏、在乡村张贴悬挂宣传标语、设立温馨提示牌等多种形式向农户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农村群众积极参与。二是镇驻村及村干部深入农户,手把手示范分类,面对面宣传引导,达到家喻户晓,人人会分类的良好氛围。村干部、党员率先在自家开展垃圾分类,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三是选择典型示范村,组织现场拉练,介绍经验作法,促进和推动垃圾分类的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落实还不到位。个别村对垃圾分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虽制定了垃圾分类工作责任制度、评比奖励制度。但有的村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下制定了方案,并没有严格抓好落实,有的工作责任制度不够完善,不够具体。
(二)宣传发动工作还不够。村民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要在短期内纠正村民的不良行为习惯有一定难度,还需加强宣传,加以正确引导,提高村民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一是部分乡镇和行政村垃圾处理设施比较简陋,还需加大投入。二是由于要求垃圾收集、填埋等场所要远离人群,运输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三是有毒有害垃圾处理还需加大治理力度。
四、下步工作安排 围绕明年的工作目标,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统筹协调持续推进。镇政府作为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主体,每月召开工作例会,讲评、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工作扎实推进。镇政府环境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按照分工,走村入户,加强指导、宣传、督促和检查。各村(社区)要抓好各项责任制度的执行,按制度实施奖惩,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二)加大保障经费投入。镇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筹措资金,加大投入,统一管理各村垃圾治理经费支出,保证专款专用。
(三)继续抓好“五三一”工程落实。实施农村“五三一”工程,即:“五是村边、路边、河边、地边和山边;三是三条精品胡同;一个绿地微公园”,从而打造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
(四)督促检查严格考核。镇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和村进行检查,总结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定期对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各村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包保干部的实绩考核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