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传统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春节的传统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春节的传统文化

春节的传统文化范文1

关键词:春节 传统文化重塑 年味 产品设计

检 索:.cn

Abstract :Based on the weakening of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the existence significance has been analyzed. The Spring Festival product which act a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product innovation design starting point have been proposed, aiming at reshaping the brilliant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 :The Spring Festival, Traditional Culture Reshaping, Spring Festival “Flavor”, Products Design

Internet :.cn

在我们民族的记忆中,春节是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它包含了天文历法、民间信仰、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种种文化现象。春节作为一种隆重举行的标志性民族文化,使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而存在,受到关注和认识。在世界文化一体化的当下,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式。面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流失和被破坏,提出基于春节传统文化重塑的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

一、春节的发展与变化及“年味”变淡的原因探究

(一)物质生活的变化。随着现代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春节不像过去那样与平时生活有很大反差。过去为春节要做很多物质准备,同时有大量的物质享受过程。现在的春节商业这些物品都已市场化,过程简化了,趣味性与情感交流的机会也减少了。

(二)精神方面的变化。春节作为全民族的时间记忆,过去有许多仪式性的活动,节日内容充实。在当代春节,传统的信仰不复存在,祭神祭祖仪式被取消或简化,节日的信仰内涵悬置,符号空间的布置商品化、模式化,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春节民俗的精神内核。

(三)西方文化的入侵。人们在猎奇求新的心态驱使下,外来节日和舶来品在中华大地上大放异彩,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却日渐消瘦。

(四)信息手段的变化,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完成仪式性的社会行为被高度简化。当代社会的信息交流方式越来越快捷,也越来越虚拟化,面对面的双向交流大大减少。

(五)家庭结构的变化。当前社会中国四世同堂式的家庭“金字塔”迅速演变成“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421家庭”将成中国社会新的家庭主流。从传统农业社会多子多孙几世同堂的大家庭“孝顺”文化,到当今城市社会独生子女为核心家庭的“自我”文化,造成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亲族网络及其社会伦理观念的变化。

(六)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前每逢过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固有的习俗。春节燃放爆竹,有最原始的祛除怪兽到演变到喜庆和吉利的象征。当空气污染、浪费钱财、安全隐患等问题弊病逐渐显露出来时,春节鞭炮声一度淡去,节日氛围骤然减少。

二、春节产品现状

春节这一特殊的时段,人们以一系列特有的行为活动来庆祝。这些行为活动需要品种繁多的产品作为物质基础,如人们走亲访友所需的表达祝福的礼品,还有一些讨彩头代表吉祥如意的生活用品等等。春节产品作为祝福和喜气的代表,千百年来演绎着我们特有的传统文化。

就现有的春节产品分析,得出现有的春节产品文化性极为欠缺,导致春节传统文化缺乏传承,从而逐渐流失,导致缺乏年味。

(一)传统春节产品:灯笼,红包,窗花,对联,中国结,鞭炮等。这些产品是古老的春节习俗传承下来的产物,不仅直观的渲染出节日的氛围,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些产品难以适应现代环境而传承下去。

(二)春节传统工艺装饰品:书法,字画,刺绣,木雕,竹雕,炭雕等。中国传统工艺品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工艺品来源于生活,却又创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美学价值,往往实用性较为欠缺。

(三)传统元素再设计的产品(图1)。现在春节产品中不乏一些生搬硬套,形式与功能未能达到和谐统一的设计。太极造型茶壶与u盘,只是很表面的提取其造型而得出,而未领悟其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内涵。麻将造型u盘也只是具其形而未得其神。脸谱折扇和青花u盘单纯的将传统纹样贴附到产品表面,但并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传统和现代产品的碰撞应抓住合理的触碰点,窗花挂钟则体现了这种融合。

(四)春节产品的过度包装,华而不实。春节的烟酒食品食品等往往被作为走门串户的首选礼品,然而生产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和消费者往往认为包装越精美产品质量和档次就越高的综合因素,导致产品的包装脱离产品本身的限制,过分浮夸,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和价值观的误区。

三、研究目的:重塑春节文化的价值意义

春节是对民族记忆的强化与普及。中华民特有的农耕文明使人们在无意识中将春节作为作物周期的时间元点。经过年复一年的实践强化,春节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凝聚点,是民族的共同记忆。人们庆祝春节,不仅是合家团聚庆祝收成,更是一种民族归属感的寻找,对民族记忆的强化。

春节是感恩节:感谢自然,感谢祖先。春节是中国古代天文、气候、农事以及民间信仰结合的产物,人们在岁末年初把一年的收获用于祭祀,是对大自然和祖先的一次集中答谢。春节期间,人们祭祀的对象是农耕社会百态的浓缩。祭奠祖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人伦文化”,既充满了对祖先功德的感激,又表达了让祖先“庇佑子孙”的美好愿望。

春节是传统美德教化和规范的大课堂。春节的内容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有形的是指张贴的各种对联、年画,造势的鞭炮、锣鼓等,无形的是指拜年、走亲访友等。两种形式的实质都是在张扬民族的自豪、自尊、自爱、勤劳、忠孝等品质。春节的内容对促进人也人之间的沟通和社会家庭责任感的建立都有积极的意义。

春节是交流讯息、谋划未来的平台。春节期间,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欢聚一起,在节庆中进行着大交流。特别是好友和至亲之间,商讨解决困难和苦恼,一同谋划未来。

春节是民间艺术的大展演和中国人的狂欢节。每年岁末年初,各地丰富多彩的戏剧、杂技、花会等活动为这种激情张扬提供了释放载体。春节给各种民间艺术提供了集中展演的机会,为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平台。

四、基于春节文化重塑的产品设计要点

(一)为不同人群而设计

人性化设计就是以“人”的感受需求为本质的设计。不同的人,由于年龄、性别、生活经历和文化水平等等的不同,对于事物的感受体验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春节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的因素,针对不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1.儿童

儿童时期的学习能力极强,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儿童春节礼品的设计应该注重形色质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为儿童了解春节文化提供更多形式多样的途径。三字经魔方(图2)将活体印刷、三字经和魔方结合在一起,寓学于乐,满足儿童的特殊需求。

2.年轻人

年轻人追求时尚,崇尚个性魅力,对于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较强。春节产品的创新设计应该符合时代的需求,具有个性特色。名为《天天向上》(图2)的倒酒器的设计充分的满足了年轻人对于传统节日创意产品的多元化需要。把喝酒定义为交流分享,就产生了有一个倒酒器能够同时倒两杯甚至更多杯的想法,又以学生时代第8套广播体操动作为设计原型,最后演变成了这样的系列设计。

3.老年人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人口逐渐老年化,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春节又是一个发病率高的时节,春节产品的设计必然会朝着健康这个主题发展。福气东来(图2)为一款注重老年人健康的加湿器设计,万福纹造型和加湿器产生湿气的功能结合营造出福气满堂的氛围,符合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二)满足深层次的精神需求的产品设计

产品之于消费者,最能触动人心的,莫过于给产品赋予灵魂的文化底蕴了。好的产品通过富有隐喻色彩和审美情调的设计,让使用者心领神会而倍感亲切。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运用的设计元素无以计数。春节产品的创新设计应该更多的注重产品的文化属性设计,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莲年有余(图3)取自年年有鱼的吉祥寓意,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营造了丰足的生活意境。

(三)春节时段特殊需求:由春节行为引发的产品设计

春节是一种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代代相传,使生活具有了连续性、秩序和意义,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沉淀。春节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作为庆祝方式,传统习俗作为文化的载体,充分的演绎着中国年。春节传统文化的重塑就是春节行为的保留,由此可以引发一系列的春节产品的设计。拼图红包(图4)为一个春节特有产品的改良设计,将红包赋予拼图的娱乐功能,更好的留存下来过年大人给孩子压岁钱寄与期望和爱的这个传统。

(四)可持续性设计

近年来,产品设计正面临很多问题,尤其是经济的无序发展,刺激过度消费,带来极大的浪费。在春节产品的创新研究中求,不仅要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具有实用的产品;而且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利用设计来引导消费者,设计出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产品。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每逢节日喜事往往喝酒庆祝,春节尤盛。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每到春节我们都会遇到酒产品包装浪费的问题,KEEPLT(图5)一款为酒产品设计的手提方式的包装应运而生,达到了可持续的目的。

结语

面对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缺失,设计师有责任运用设计将传统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中,从而提高人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项目来源: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项目编号:104880156

项目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项目编号:112RA183

参考文献

1 陈建宪.春节:中华民族的时问元点与空问元点[J]. 民俗研究,2010,(2):141-150

2 宋康慧.中国春节礼品现状――基于中国春节礼品市场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J].商情,2012 (43):147-148

3 郑一民,武晔卿. 春节[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春节的传统文化范文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马年春节,本刊“新春走基层”报道小组或在省会贵阳,或回家乡,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

回家乡亲友团聚,有“共说此年丰”的喜悦;观赏《贵州》大型交响组乐,有“多彩数贵州”的豪迈;看德江“炸龙”,是“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仡佬族村寨品“六和宴”、侗寨听歌,有“故乡的歌,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的乡愁;一张张春节全家福,传递的是“孝顺、和睦、静好、温馨”。

传统佳节,新春贵州,在家乡人的欢乐中,我们欢乐。天下和静在民乐!

新春佳节,贵州高原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在这里,人们除了感受到家的温暖,也重拾那些悠远的文化记忆。从官方到民间,人们呼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认识传统文化的热情也异常强烈。

春节意味着团圆,意味着亲情、友情和乡情。但是,剧烈变革的中国社会与信息化时代不期而遇,沧桑巨变中,春节的“年味”似乎在变淡。

“过年了,除了走亲访友、吃吃喝喝,还能做什么?”“除了放爆竹、看春晚,还有什么年味?”

这些年来,每到春节,都会听到人说,生活越来越好,可年味越来越少;科技越来越发达,可传统文化却被逐渐忘却。

怎样增加春节的年味,让国人更多地享受文化带来的身心愉悦,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回归传统,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地方的重视。

无论是从去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还是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中央都明确指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要“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知行合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崇德向善的力量,建设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春节期间,从央视开展的家风调查到各大主流媒体呼吁给春节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都体现了人们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唤可见一斑。

《人民日报》在2月4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给春节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不仅是人们的期待,也是时展的要求”,“文‘化’了的春节,将洋溢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给予更多人心灵的慰藉,让春节的味道就是文化的味道”。

借着中国年,国人向着文化和情感回归的迫切,成为当代中国心灵图谱中动人的一笔。

地处祖国西南一隅的贵州,虽然建省的时间要晚于其他大多数省份,儒学大规模传播的时间相对较晚,但在这里,贵州省委省政府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力度一点也不小。

今年春节,贵州的系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从贵阳孔学堂举办春节文化庙会,到省文化厅、省文联、贵州数字图书馆在全省范围内推出的系列文化活动,从各市县推出的系列活动到民间自发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的阳春白雪,有的下里巴人,迎合了不同群众的文化需求,营造出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贵州年节氛围,不仅让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高涨,也让外来游客感受到多彩贵州的人文魅力。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是食古不化,也不是穿唐装宋服搞哗众取宠、肤浅表面的娱乐作秀,更不是搞封建社会那一套陈规陋习,而是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那些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和主流价值的糟粕,诸如“大年不能回娘家”、“初五不能走亲戚”、“正月不许剪头发”、“春节赌博试试手运”等与现代社会主流价值不合拍的习气就应该毫不保留地抛弃。

因此有人提出,在欢度春节时,人们不妨多多尝试新的过年方式,丰富节日内容,用时尚元素增添节日氛围。

如今,无论是从旅游过年、电子鞭炮过年,到今年春节流行的“抢红包”过年,还是从过年健身、看电影,到过年读几本书,越来越多的健康的、节俭的、生态的过年理念被大多数人接受。

春节的传统文化范文3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学习的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我们用的文房四宝,我们吃的中药、喝的茶;我们穿的旗袍、用的瓷器等等。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大马也一样随处可见。不仅如此,这些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让人回味无穷。

大马的华人虽然是海外华侨,但是都十分注重中华民族的文化礼仪。我的家人每一年都会欢庆春节。春节在大马是一个华人与各族普天欢庆的日子。记得小时候,每当春节来到,爸爸就会心血来潮带我们一家人去看京剧。离开目的地不远,我们在车里就可以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小时候,坐在那里黑压压的人群当中,睁眼看着京剧表演者脸上浓浓的妆、威猛的面具,常使我感到心惊肉跳。他们偶尔凶神恶煞的眼神,更是让我心砰砰跳个不停。所以,当时年纪轻轻的我不喜欢看京剧,因为京剧对我而言不是京剧,是“惊”剧,惊吓的“惊”。

如今长大了,胆子也大了。春节来临时,一家人一块儿挤在木做的板凳上看京剧。我一样睁眼观赏表演者在台上的表演,但是我现在不觉得害怕了,反而会带着愉悦的心情观赏京剧表演者每一个柔韧的动作。因为,我如今明白了他们浓厚的妆扮及威猛的面具是为了象征不同角色不同性格。此外,我更忘不了的是我和堂哥堂姐妹在除夕夜一起玩鞭炮耍闹的时光。当时,年幼无知的我相信中国古时候一个关于“年”怪兽的故事。我相信鞭炮声可以把“年”吓跑。因此,我常与堂哥堂姐妹争先恐后玩鞭炮。眼看耳听鞭炮噼噼啪啪响个不停,周围的亲朋戚友就会热烈欢呼,相互道喜。看到大人们个个和颜悦色,我也情不自禁露出笑容,到处蹦蹦跳跳表示开心。春节文化让我难以忘怀,我多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啊!

春节时,我们阖家便会乘车到处欢愉畅游并拜访亲朋戚友。我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我们每一次都会乘着车,听着新年吉祥贺岁曲子,看着车窗外沿街的红灯笼和春意盎然的景色,盼望着与亲人团圆的时刻。在外婆的屋里,我与表哥表姐妹在原本空白的墙上贴上外公挥毫泼墨的对联,挂彩灯和燃放爆竹。我依稀记得我们在木屋后院里帮外婆做年糕时,都会稍微感受到地面的震动。这时,我们全都会跑到铁栅栏旁与加速前进的火车挥手告别。如果没有春节,就没有这些回忆。如果没有文化,也就没有值得我回想过去的事情了。

春节的传统文化范文4

   2022最新迎春节活动方案范文

  一、活动目的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为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增强同学们爱国,爱社会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活动口号

  “弘扬传统,继承春节文化。”

  三、活动时间

  2月1日——3月31日

  四、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1、宣传动员阶段

  通过校园海报,贴在人口聚集处,增强学生们传统中华文化。

  2、配套活动

  (1)在学校开展春节展览会。

  (2)了解各个地方春节的不同习俗。

  (3)通过试卷调查:今年的春节你有什么计划。 让学生品味春节,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总结阶段

  让学生品味春节,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022最新迎春节活动方案范文

  20xx年春节即将到来,为回报广大顾客让顾客购得最实惠、最好的年货,某某商场将推出“满100送150(年货券)”、“大清仓,过大年”促销活动,以此送给消费者真正的春节大礼。

  春节活动方案一:满100送150(年货券)

  1、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

  2、活动内容:

  活动期间,在某某商场累计购物满100元、购买童车满200元、购买照材类、小家电商品累计300元,可获得大家庭年货券150元;购买大家电类商品累计1000元,可获得某某商场年货券100元(超市、黄金、手机、裘皮等特殊商品除外)。

  3、年货券分配比例(全部为购物券):

  (1)年货券:除黄金、手机、裘皮等特殊商品外,在某某商场均可使用。

  (2)压岁券:限在初一至初七期间使用,除黄金、手机、裘皮等特殊商品外,在某某商场均可使用。

  (3)元宵券:限在正月十五(2月28日)使用,除黄金、手机、裘皮等特殊商品外,在商场均可使用。

  (4)烟酒糖茶券:仅限于烟、酒、糖、茶类商品。

  (5)礼品券:仅限商场内使用。

  (6)翡翠券:仅限商场及兴龙珠宝宫使用(黄金、铂金除外)。

  4、赠券使用规则:

  (1)赠券只适用于商场内,复印无效;

  (2)赠券需对等消费或按比例收券;

  (3)赠券不能兑换现金,现金部分不循环累计赠券;

  (4)现金消费退货时,需将赠券或等值现金一并返还;

  (5)赠券消费,在活动期间退货时,赠券与现金一并退还顾客。

  (6)赠券消费,在活动过后退货时,只退还现金部分。

  (7)赠券有效期:发券时间截止到2月8日,用券时间除压岁券和元宵券外均截止到2月14日;

  (8)某某商场保留对此券使用的最终解释权。

  春节活动方案二:大家庭,大清仓,过大年

  1、活动时间:2012年x月x日——2012年x月x日

  2、春节活动方案: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某某商场推出“大清仓,过大年”促销活动,活动期间某某商场服饰类应季商品清仓销售,知名品牌全场一折起。

  另附:为回报广大顾客对大家庭的支持,某某商场自此将在每年的春节前期和8月份与厂家联手推出两次大规模的应季商品清仓销售活动。清仓活动将以服装和鞋类商品为主,打出全年最低价让利消费者。

   2022最新迎春节活动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化素质教育,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2013年,我校将全面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

  二、活动目的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民俗习惯等,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体验。

  2、结合校本课程和社团建设培养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体育、艺术和科技素养。

  三、活动形式

  “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中的“节日”既涵盖我国民俗中的传统节日,又包括结合学校自主发展与学生身心特点的校园文体艺术特色节日。为此,我们将结合生本理念,突出生本特点,充分挖掘和整合传统与特色节日中的教育资源,并不断增加新的内涵。把原本单一的、独立的教育活动的点连成线、形成面,最终构建目标明确、主题鲜明的多纬度教育活动体系,用富有特色的活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搭建平台,促进学校道德文化建设,推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等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将“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教育做大、做强、做新,并形成自身鲜明有效的学校主题教育特色。

  四、参与对象

  1——6年级全体学生

  五、教育活动安排

  1、了解春节的由来和重要习俗

  2、组织写春联、送福字、献爱心等社会实践活动

春节的传统文化范文5

关键词:传统节日认同;文化安全;国内;唐人街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0-0158-02

一、传统节日认同与民族文化安全

(一)关于传统节日认同

我国作为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有四个: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传统节日认同是指对于对自己所属的民族传统节日的认知、归属和情感态度。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民族的民众,无论地位高低、年龄大小,都会自觉自愿地将身心回归到节日文化活动中,我国每年春节人潮滚滚的春运大军便是例证。传统文化承载着人们对国家文化的普遍认同,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向外界展示的是具有一定特色的集体节日文化。

(二)传统节日认同的文化安全内涵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大力弘扬这一民族重要文化对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维系文化安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

十报告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提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①总体来说,中国传统节日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关于传统节日的渊源,有很多的寓言故事、著名的诗词、民间谚语等等,这些经典故事汇集起来,大体上构成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民众通过周而复始的节庆不断地给传统的民族文化节日增添新内容,以此来传递、继承与发展本民族文化。

2.文化遗产的重成组成部分

2005年11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这一消息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感叹中国的“端午”被韩国“端”走了,也让国人真正意识到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迫切性。我国传统节日的发展经过千年的积淀,融入了中华儿女的情感,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国内与唐人街传统节日认同的比较研究

(一)国内传统节日行为

按自然时序,我国国内人们会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时进行传统教育、传统仪式、传统表演等活动来庆祝节日。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在民间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这一时段都是春节的范畴。人们大多在春节时期进行扫尘、祭灶、熬年守岁、贴春联和门神、吃年夜饭、放爆竹、吃元宵、闹花灯等等节日活动。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五个节气,主要风俗有:踏青、扫墓、放风筝、植树等。端午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节日活动主要有:佩饰、祛除五毒、插艾蒿和赛龙舟等等。中秋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最主要的活动是吃月饼和赏月。

(二)传统节日在唐人街

生活在唐人街的海外的华人华侨们,除了参与他们现在居住国的国家节日和民族节日活动之外,他们同样重视祖国的传统节日。在传统时令不约而同地聚合,举办具有鲜明中华文化印记的庆祝活动,以此慰藉自己根系祖国的情怀。

海外华子很多是生活在异文化社会的华人,尤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离开祖国移居他国的人们,过春节时仍然要按照国内的习惯包饺子、吃汤圆或面条以及给孩子压岁钱等。在日本唐人街南京町,神户华侨总会通过举办龙舞、太极拳、杂技、游行等活动来庆祝每年度的春节,形成了南京町独特的“唐人街”春节氛围[1]。

(三)关于海内外的比较:传统节日认同有差异

1.国内传统节日认同“淡化”

近年来,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传统节日被人们所淡化甚至被遗忘,过节完全没有了过节的气氛。中国社会调查所于2011年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大学生不能说出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名称,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较差[2]。与此同时,传统节日内涵的日益丧失甚至走向空洞,由原先丰满严整的体系凋落得只剩时间意义上的空壳[3],以对现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春节为例,如今国内节庆的仪式不断减少,甚至于代表着团圆祥和的年夜饭也被逐渐搬到饭店。

2.唐人街“选择性同化”下的传统习俗记忆与节日认同[4]

“除旧历元旦贺岁外,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节令,侨社经常推行”[5]。早期的唐人街中移民的中国人深受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影响,在民俗生活上自然沿袭了国内的模式。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唐人街逐渐摆脱传统模式,华侨们接受当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习俗,积极地融入主流美利坚文化,他们也会忘情地投入到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

但事实证明,经过了一个世纪有余的发展,华人文化并未被美国主流社会文化完全“洋化”,这是因为美国华人在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具主动性的角色,采取了“选择性同化”的文化适应策略。每逢传统节日,舞狮子、踩高跷、耍龙灯、走旱船等传统庆祝方式还会照旧在唐人街上演并广受欢迎。

三、从海内外传统节日认同比较看民族文化安全

海外华人们为庆祝节日在异域进行传统节日活动,岁时节庆等民族文化精髓在唐人街的存续,反观国内传统节庆却日趋“淡化”,国内和唐人街传统节日认同差异背后有何原因?本文在国内和唐人街对比研究基础上,总结了以下三方面。

(一)传统节日认同意识的强化与民族文化安全

传统节日的认同强弱对民族文化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树立起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节庆文化当作准则和责任心的表现,从而维系民族文化安全。

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归属和认同感对华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而这种较强认同感在唐人街华人们对重大节日的隆重庆祝中得以充分体现。相比之下,现今国内的情况不容乐观,传统节庆逐渐“淡化”。有些国人混淆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名称,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也普遍较差。

(二)传统节日行为的沿袭与民族文化安全

通过沿袭传统节庆活动重新赢得国人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重视,将鲜活的民族文化从逐渐“淡化”的现状中复苏,从而将民族文化安全的维系意识根植于国人的心中。

民俗是靠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对比我国国内和唐人街,可以发现华侨华人对传统习俗的记忆,主要源于对民族文化中那类属于无言的民族节日、生活、饮食、服饰等民俗文化的持久继承。在传统节日之际进行节庆活动,如春节时期贴春联、放爆竹;清明节之际植树、放风筝;端午节插艾蒿、赛龙舟;中秋节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通过传统节日行为,实现人人过节,并且人人懂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最终使民族文化安全得以维系。

(三)民族文化心理的共振与民族文化安全

民族文化心理共振是我们民族文化认同意识的重要情感基础,对于民族文化安全的维护起着积极作用。浓浓的节日庆祝彰显民族的特色,华侨们从而会获得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因而强化了民族文化心理共振,使传统民族节庆文化在海内外得以枝繁叶茂。华人们通过民族节庆活动将民族文化心理共振深刻地表达出来,使岁时节庆等民俗精髓在异域得以存续。

在心理共振的基础上接受传统文化对我们身心的洗礼,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领略传统活动的风采,从而发自内心地塑造出对传统文化的主人翁意识,去维系民族文化安全。

四、总结

我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节日之际,海内外人们都会通过节庆活动来进行庆祝。按自然时序,国内人们会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进行节日庆祝。而唐人街的华人华侨们同样在异域存续祖国的传统节日,以此慰藉自己根系祖国的情怀。

相比之下,近年来,国内传统节日认同日益“淡化”过节完全没有了过节的气氛。在比较国内和唐人街传统节日认同差异之后,探究出其内在原因并找出强化文化认同的要素,本文总结了以下三方面去探讨传统节日的认同和民族文化安全的构建。

第一,通过强化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树立起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节庆文化当作准则和责任心的表现,从而维系民族文化安全。

第二,通过传统节日行为的沿袭,在整个社会形成传统节庆文化氛围和熏陶环境,使得人人过节、知节,从而将民族文化安全的维系意识根植国人的心中,保护民族文化安全。

第三,民族文化心理共振还是我们民族文化认同意识的情感基础。在此基础上接受传统文化,从而发自内心地塑造出文化主人翁的意识,维系民族文化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小荣.中国传统文化在“唐人街”的传承与认知[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2]曲爱香,张丽霞.青少年传统节日文化熏陶教育与国家文化安全[J].学术论坛,2012(3).

[3]顾宗侠.论传统节日的民族认同功能[D].大连:辽宁大学,2012.

[4]何彬.从海外角度看传统节日与民族文化认同[J].文化遗产,2008(1).

[5]刘伯骥.美国华侨史续编[G].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1:610-611.

[6]孟宪平.文化安全、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理论探索,2008(6).

[7]傅漩.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认同[J].学术探索,2004(6):114.

[8]王文兵.文化自觉:一个满含实践意向的理论概念[J].思想战线,2008(4).

[9]王萌.传统节日文化调查的启示[J].时代教育,2008(4).

[10]康金有.在全球化背景下关于中国文化安全的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1).

[11]赵东玉.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春节的传统文化范文6

年文化式微,周庄反弹琵琶

春节期间,越来越多的市民不在家“守岁”了。可也有一些市民,尝试了“车轮”上的春节,却依然体味不到过年的气氛。

“天天好吃好穿,可这春节却过得一年不如一年。”年近70岁的上海市民老赵也曾赶过几回时髦,跟着子女去饭店吃年夜饭,和老伴去逛商场……可这“年”,怎么都咂不出当年的“味”。

春节的意义对于现代游客来说,已经和其他节假日没有多大的区别,而寻找久违的传统年味是人们心中对年的期待。而年文化的逐渐失落,市民对年文化根深蒂固的情结,却让周庄看到了反其道而行的可能。周庄相关人员表示:“年文化虽有自己的内涵,却因为慢慢丧失了道具、载体,而显得过于抽象和符号化。只要在生活中寻找到合适的载体,在春节期间,这些曾经失落的象征事物,同样可以使年文化非常鲜亮。”

据江苏水乡周庄旅游公司副总经理张卫青透露,为了让广大游客过上一个浓郁的传统年,春节期间,周庄古镇将推出最富江南特色的年文化盛宴。其一为春节特色氛围布置。其二为年文化活动。从将陆续推出除夕听钟声、初一打春牛、初五接财神、十五闹元宵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年味浓郁的民俗文化活动。特别是年初五将结合水乡传统文化特点,举办热闹而隆重的周庄财神节,带给游客一个原汁原味的中国年。

最江南的民俗,最传统的春节

据悉,2013周庄春节活动将在年文化活动和年文化氛围上重点打造。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周庄财神节。周庄财神节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初五凌晨00:08分在周庄古牌楼前举行传统、隆重的接财神仪式,接完财神后另一部分就是初五上午10:08分请财神仪式,声势浩大。

请财神仪式上,首先出场的是身着古装的庄主,在家丁丫鬟的簇拥下踏上百米“财路”,他们有的拿供品,有的抬聚宝盆,有的更是抬着一只红球饰头的羊,羊与银洋之“羊”同音,寓意发财吉祥。随后庄主上香、祭酒,吟赞赋,祈祷来年平安和顺。最后,文、武、义、富、偏五路财神款款登上大型舞台并将仪式带入了最,在跳财神、跳加官后,财神们为四名特邀的贵宾赐予元宝茶和财神像,寓意祝福年年发财,岁岁如意。之后就是跟随财神,走万三水上财道,还能请个财神回家,迎财运当头,享财运滚滚。

春节期间周庄的布置也是处处围绕周庄“财”文化,在牌楼前铺上了百米红地毯,象征财路,上面撒着金色元宝、古钱币、蝙蝠,寓意脚踏富贵福瑞之地,走上财运亨通之道;两侧摆放若干金银摇钱树,树上悬各式钱币、元宝,摇一摇,财运到;特制的大型古钱币模型大门,也取“钻钱眼”、“铜钱眼里翻跟头”之民间吉祥彩头;张厅内赞神曲也是赏心悦目;沈厅内丢银子抽大奖也是让人蠢蠢欲动。

此外,周庄还准备了其他丰富多彩的节目,除夕夜的钟声,将为游客带来一年的好彩头;初一打春牛,摸摸春牛,或者带上孩子骑上牛背,沾沾好运气。舞龙舞狮、挑花篮、打连厢等民俗表演十分抢眼,古戏台前昆曲悠扬婉转,为新年里的周庄增色不少。

最中国的年,最世界的周庄

作为春节最具吸引力的景点之一,周庄的春节活动还未推出,已经在市场上提前产生了广泛影响。

上海一家旅行社月初就已经接到了很多市民到周庄过春节的预定。在外企工作的许女士说,传统年味的淡化,让孩子们少了很多童趣,也少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我们带孩子去周庄就是希望让她体验到传统的中国年,感受不一样的年。从事艺术工作的赵先生则是自己和四位朋友联合,直接和周庄预定,春节四个家庭一起到周庄过年。赵先生说,周庄是一年要去多次的。春节我们四个家庭将会一起自驾去周庄。已经定了周庄的年夜饭,准备品尝一下万三家宴。最重要的是,不仅我们大人们聚会了,也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