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范文1

一、时间安排

11月30日(周一)——12月6日(周日)

二、活动主题

深入学习宣传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三、重点宣传内容

1.法治思想,特别是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

2.党的五中全会精神;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疫情防控等相关法律法规;

5.“七五”普法工作成就。

四、具体安排

结合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际,今年“宪法宣传周”原则上不集中组织大型线下宣传活动,重点组织安排七场宪法学习宣传主题活动。

2020年“宪法宣传周”举办七场主题活动:宪法、民法典进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军营、网络。各主题活动由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统一协调安排,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各单位各部门要综合考虑工作实际和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围绕宣传主题,细化宣传内容,组织实施既有地方特色又具有良好社会影响的法治宣传活动。具体时间安排、开展活动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宪法、民法典进企业

基本要求:结合企业法治文化建设,面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突出宣传“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集中展示民营经济法治建设成果,宪法法律对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保障和规范,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法治企业建设等。

牵头单位:区工商联、区总工会

2.宪法、民法典进农村

基本要求:针对农村群众法治需求和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出宣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宪法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有关规定,法治乡村建设等。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镇、乡

3.宪法、民法典进机关

基本要求: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法治思想,组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宪法、民法典知识,组织宪法宣誓活动,依宪依法依规履职,做制度执行的表率。

牵头单位:区直机关工委

4.宪法、民法典进校园

基本要求:在青少年学生中组织开展参与度高、具有仪式感的宪法、民法典宣传活动。突出宣传宪法、民法典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宪法、法律意识。举办中小学校宪法、民法典“法治一堂课”活动。

牵头单位:区教育局

5.宪法、民法典进社区

基本要求:针对社区群众法治需求和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宪法进万家”活动,深入基层社区、家庭开展普法宣传。突出宣传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关于居民委员会有关规定,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充分利用社区大讲堂等阵地为社区居民讲解民法典。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各街道

6.宪法、民法典进军营

基本要求:结合部队工作实际,突出宣传宪法法律关于军人履行职责、军属权益保障、退役军人保障等内容。

牵头单位: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7.宪法、民法典进媒体(网络)

基本要求:组织主流媒体、网络媒体在“宪法宣传周”期间开展报道宪法、民法典宣传活动的情况,利用好媒体平台,扩大媒体宣传力度。

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

各单位各部门要参照本方案策划制定本单位本部门“宪法宣传周”活动方案,因地制宜策划组织特色鲜明、群众参与度高的重点宣传活动,在公共场所设置宪法、民法典宣传元素,让宪法、民法典看得见、找得到、学得懂。

五、工作要求

(一)坚持正确方向,突出宣传主题。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宪法、民法典宣传的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要突出主题,准确阐释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要讲好中国宪法故事,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

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范文2

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中可以得出,厉行法治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是何等的重要。

法律和制度是治国安邦的基本规范,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是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政府的任务繁重、艰巨而光荣。法治政府的提出,是多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和科学结论,更是人类管理理论精华的结晶。建设法治政府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建设法治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依托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依据公共性理念,构建于现代民主、法治理论基础之上,呈现出丰富的内涵。

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行政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基本理念。《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法治政府建设开启了新纪元。《行政许可法》规定了很多便民制度,人们不会再为一个审批项目跑十几个甚至上百个部门,这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依法行政的本质是规范、约束行政权力。具体来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权,不是依法治事;是依法治官,不是依法治民;是依法治政府自身,不是依法治别人。就行政法来说,其核心应该是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限制公权,而决非限制公民权利,与民争利于市。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实施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管理的目的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严格依法行政。这就要求政府牢固树立“公民权利本位、政府义务本位”的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需要出发,依法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彻底根除“官主民辅”的传统思想,正确处理好官与民、权与法的关系,为百姓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比如在行政审批中,采取集中审批、限时审批等,都是“以人为本”行政理念的具体体现。要多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倾听老百姓的呼声,养成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的习惯,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在政府制度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要讲求诚信,工作决不能随意许诺、随意做出决策,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办好,切实打造诚信政府。

二、“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行为准则

法治之下的政府权力是一种有限权力,政府在权力、职能、规模上都受到法律的限制。也就是说,法治政府强调政府由法律产生、受法控制、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它要求政府行政、决策、管理和服务程序化、规范化,不仅追求行政行为的效率,而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要通过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公示和听证制度,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通过制定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通过职位分析、职位说明书明确工作职责;通过建立制度明确工作目标;通过控制自由裁量权防止行政行为的显失公正,以保障公民享受平等的政府服务,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有限型政府”是法治政府的发展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不再是无所不为的“全能型政府”,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限型政府”。要解决好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问题。要严格按政府职能办事,该管的事情一定要管好,不该管的事情和管也管不好的事情,决不能再管。为此,应当明确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应当退出的就坚决退出;合理划分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职能,整合组织结构,避免职能交叉,充分开发社会资源,培育和鼓励第三部门、民营企业参与公共事业管理;政府职能和服务重心下移,减少行政层级,建立“社区导向的政务模式”。

四、“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的工作模式

政府服务要以人民诉求为导向,做到“想为民所想,急为民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公众的期望决定策略的设计,以公众的需求决定服务的内容,以公众的满意度衡量政策执行的成效,以公众的评价决定决策变迁的方向。树立公职人员的责任心、爱民情、亲和力,努力为人民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实现人民对政府的“拥护、赞成和满意”。在行政决策中充分尊重民意,推行阳光行政,实现政务公开;制定政府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服务质量;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行“单一窗口式”服务,实现“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公,创建高效政府;提供具有人文关怀的便民服务,增强政府的亲和力。

五、“责任型政府”是法治政府的问责机制

责任政府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是对政府公共行政进行民主控制的制度安排,它要求政府必须回应社会和民众的基本要求并积极采取行动加以满足,履行政府在整个社会中的法律义务,并承担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不仅政府行使的每项权力要承担责任,而且政府拒绝行使法定的权力也要承担责任。人民不仅有享受政府服务的权利,还有监督政府行政、要求其承担责任的权利。

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范文3

《意见》强调,要按照中央政法委通知要求,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和总书记重要讲话,学习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文件,全面准确领会精神实质。要进一步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司法行政工作的政治方向;进一步领会新世纪新阶段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进一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司法行政工作;进一步领会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进一步领会政法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进一步领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领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领导。

《意见》指出,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联系司法行政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切实把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司法行政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各环节、全过程,努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更加充分地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新贡献。

要把大学习、大讨论的成效落实到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上。按照中央确定的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开展宏观调控、节能减排、资源环保、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大为“三农”服务力度,积极参与打击和预防经济领域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积极为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法律服务,协助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为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招商引资、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法律服务。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法律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供法律服务和智力支持。

要把大学习、大讨论的成效落实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工作更加强化上。把维护稳定作为硬任务,作为第一责任,进一步做好监狱劳教工作,健全完善监所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加强监所内部正规管理,加大监狱劳教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加快推进监狱布局调整、监狱劳教系统信息化建设,做好劳教戒毒和戒毒康复试点工作,确保监所持续安全稳定,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要把大学习、大讨论的成效落实到更好地为促进民生问题解决服务上。紧紧围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以化解矛盾为主线,把矛盾纠纷预防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做好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参与涉及民生问题纠纷的调解,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做好法律服务工作,为群众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提供法律服务。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方便困难群众特别是农民工、残疾人等及时获得法律援助。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努力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参与“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解决治安突出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要把大学习、大讨论的成效落实到促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更好实施上。紧紧围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五五”普法规划贯彻实施,切实加强宪法和重点法律法规宣传,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扎实开展以“人文奥运·法治同行”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抓好普法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带动全民普法深入开展。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全面推进依法治理。

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范文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基本内涵与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政治理想与国家使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是激励人们奋勇前行的美好价值目标。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基本价值追求。其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有独立的内涵,又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富强”就是富足强盛。“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文明”即先进文化,“和谐”即和睦协调。总的来说,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富强是基础,民主是保障,文明是灵魂,和谐是目标,共同构成了国家发展目标,体现着国家发展的整体价值追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信念与社会责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是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基本价值尺度。首先,它们是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理想信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的基本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理念,因而也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社会层面上的基本要求。其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之间既具有相对独立的内涵,又具有不可分割的统一性。“自由”即自己作主,它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充分自由和发展,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平等”是指人们平等享有社会权益,平等履行社会义务,它要求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公平正义,它要求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核心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形成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法治”是指依法治国,它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总的来说,自由是前提,平等是基础,公正是底线,法治是保障,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共同形成了对社会价值的基本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道德与行为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核心价值观要求,为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确立了明确的价值规范。首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公民对国家、对工作、对社会、对他人的应有态度和应尽责任,是应该自觉遵守和实践的道德规范。其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间既具有相对独立的内涵,又是~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爱国”即热爱祖国,“敬业”即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诚信”即诚实守信,“友善”即友好善良。总的来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一起形成了对公民个人层次上的基本行为规范的价值要求。

“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联系,不可分割。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提出的24个字的“三个倡导”,不仅每个倡导的四个关键词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且“三个倡导”之间不可分割、彼此交融。它们贯穿于国家民族复兴的理想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内在要求和公民行为标准三个层次,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贯通、内在统一的关系,在内容体系上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在价值目标上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的价值愿望和追求。而从价值实现的主体来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每个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有的政治理想与国家使命,“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每个社会主义国家公民需要时刻遵循的社会信念与社会责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道德与行为规范。“三个倡导”的价值理念系统最终都要落实到公民的理想信念与行为上,表现为对每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和责任义务。

“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加强宣传教育,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一是促进“三个倡导”的宣传教育主流化,把核心价值观融进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干部培训和群众普及教育规划,覆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要体现到精神产品的创作传播以及公共文化的服务与传播体系之中,生产更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二是广泛运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等传播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快转化为社会的群体意识和人们的自觉行动。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先进新典型,批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引领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行动。

加强理论研究,促进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深化。一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的主流化,“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纳入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位作用、科学内涵等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比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特质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二是结合实践开展实证研究,全面掌握全社会的价值共识主流和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期盼,明确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三是开展理论层面的深度阐释与解读,通过深入的理论宣讲,把“三个倡导”讲清楚、讲充分、讲透彻,用以引领思想意识;组织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推动达成社会共识。

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范文5

为了使档案执法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使国家赋予的权力用法律法规的形式体现出来,使档案工作真正纳入法治化轨道,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档案执法要做到以下“三严”:

(一)严格检查。档案执法监督捡查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之一,随着档案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治档已成为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由于社会档案法治意识还比较薄弱,档案执法人员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档案依法管理差距很大。因此要做到严格执法,一要查全查实。一方面要严格以档案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社会各领域档案工作进行全面执法检查,加速依法治档进程;另一方而要深入细致检查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档案利用情况,查违反档案法规、档案管理的行为,及时发现问题。二要变行政管理为依法管理。要把执法检查贯穿到日常工作指导中去,增强依法治档工作的自觉性。三要突出重点。对检查中发现的重点问题要重点检查,一查到底,查明原因,查清责任,依法处理。

(二)严肃查处。档案行政执法,目的是增强社会档案法治观念,制止档案违法行为,提高全社会档案法律意识。严肃查处,就是要做到违法必究,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全体公民自觉守法,才能保证档案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坚持违法必究,严肃查处档案违法案件,是加大档案执法力度的重要环节,是维护《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严肃性和权威性的重要体现。要做到严肃查处,一要严格遵循程序,既要严密、合法,又要科学、规范。要尊重公民合法权利,掌握有关程序,使档案行政处罚做到公开、公正。二要注重事实依据。档案违法案件的发现是多渠道的,有在档案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也有通过举报、控告等渠道发现的,还有的是有关机关移送、上级交办、违法人主动交待等,无论哪种情况,都要认真对待,严肃查处,要及时立案,调查取证,真正做到违法事实清楚,处罚程度合理。

(三)严明纪律。档案行政执法是维护《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的权威、保护国家档案的行为,因此必须提高档案执法人员素质,严明执法纪律,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查处档案违法案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这就要求加强对档案执法人员的教育,提高执法水平。一方面要公正执法,严格依法办事,有理有据,公正合理;另一方面要廉洁奉公,抵制各方面的干扰,不讲情面,不徇私情,从而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档案执法队伍,确保档案执法顺利开展。

二、实行档案执法责任制,确保档案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实行档案执法责任制是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严格档案执法的有力保障,也是解决档案执法不力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实行档案执法责任制,能够确保《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

(一)实行执法责任制,有利于行政机关依法办事,保障执法主体的落实。《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县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实行档案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主体是首要环节。它促使行政机关在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过程中,依法确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并保障其依法行使执法权。

(二)实行执法责任制,有利于强化队伍建设。加大档案执法力度,队伍建设是根本。没有一支敢于且善于执法的队伍是不行的。实行档案执法责任制,能促使档案执法人员增强责任感和压力感,提高素质,认真履行职责。

(三)实行执法责任制,有利于加强对档案执法的监督,规范执法行为。档案执法责任制要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经常性的监督考核机制,加大监督制约力度,防止和纠正执法不力、执法过当两种倾向,确保档案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地正确实施。

三、正确处理档案工作与档案法治建设的关系

众所周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是在档案工作长期实践中逐步确定的。而档案执法正是为了坚持档案工作的这一基本原则,防止和纠正任何组织和个人做出危害档案事业的行为,以巩固有利于档案事业发展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保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正确处理档案工作与档案法治建设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必须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是处理档案事务的一条行为准则。只有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认真履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的职能,才能实行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从根本上为维护集中统一管理档案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极大地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二)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只有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才能为挡案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要有效地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一要从数量上保证档案齐全完整,二要从质量上维护档案的有机联系和真实性。要想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就必须加强档案法治建设,做到依法治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社会的档案意识,提高公民保护档案的责任心,才能有效地保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然而,保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在实际工作中绝非一件容易的事。由于部分单位的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档案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不少单位都存在文件材料丢失,或分散在科室和个人手中,长期不立卷归档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使各级各类档案机构得到了国家法律的承认,从而能够及时处理违反《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案件,档案部门处理档案事务有了“尚方宝剑”,从根本上为维护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法制保证。

(三)档案的开发利用,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各方面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实现档案价值、发挥档案作用,把档案转化为资源和财富的根本途径,要全面坚持档案事业为社会服务的方向,还需通过档案法治建设来保障。《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颁布实施后,档案工作在社会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档案工作自开始的“封闭型”、“半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传统的“经验型”向“科学型”、“法治型”转变,档案工作有了法律保障,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的轨道。各级综合档案馆(室)按照规定和要求,认真进行了档案的收集、鉴定、移交、整理、编目等一系列基础工作,扩大了利用范围,满足了利用者的需求。档案法治建设体现了档案工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使档案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范文6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立法、执法、司法工作,不断强化服务大局的各项措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我国是一个法制统一的国家,建设法治社会要在国家统一的法制框架下加以推进,保证国家宪法和法律在浙江的严格实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浙江的贯彻落实,确保我省的法治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每一名民警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执法为民是党和人民对司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司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司法干警要真正落实执法为民的各项要求,要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要作到立足本职,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1、严格执法,实事求是

要增强宗旨观念、群众观念,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劳教工作中,要心中时刻装着人民,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希望什么,我们的工作重心就指向什么;人民群众对哪些方面不满意,我们就重点整改哪些方面的问题。

2、文明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