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培训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组织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组织培训方案

企业组织培训方案范文1

企业战略执行的误区与变革方向

随着商业环境的迅速变化、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的加剧以及客户期望值的增加,公司需要制定一套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战略并成功执行。问题在于,不少企业并不缺乏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缺乏的是如何将这些战略予以执行并取得相应效果。人力资源管理者同样面对类似的问题:绩效考核实施难、新的薪酬方案刚施行就怨声载道、要做工作分析了总是得不到直线经理的有效配合……HR经理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这里也有不少好的方案,就是找不到人来推行。

许多企业对战略制订工作高度重视,将公司战略管理的绝大部分资源都倾注在各级战略的策划和设计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战略执行方面的资源却往往投入过少。类似情况比比皆是:战略执行缺乏组织设计和组织文化保证、战略执行工作缺乏起码的计划性、战略执行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很低,量化管理手段严重不足、战略管理周期结束时,又缺乏基本的战略执行评估……以上弊端常常导致企业的战略管理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使许多凝结着战略管理者智慧结晶的卓越构想由于得不到有效实施最终被束之高阁或半途而废,甚至还因此给企业的声誉、利益以及未来的发展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战略执行体系!

企业战略执行体系

企业战略执行体系是基于企业各级战略目标、指导企业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全过程活动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标准的方案系统。战略执行体系确定了各级战略执行者和相关人员在战略执行中的职责、权限(包括采取非常措施的职责权限)以及对战略执行者和相关人员的战略执行工作表现进行奖惩的依据。明确的、具有良好操作性的、以违规处罚条例为依托的战略执行体系使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能够了解企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对他们的要求和具体期望,激发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履行战略执行相关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确保各级战略执行的理想效果。

企业战略执行体系由组织结构方案、组织文化方案、行动与控制方案、资源配置方案、冲突处理方案、障碍清除方案、战略执行评估方案等七类执行方案构成。

组织结构方案

组织结构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以及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组织形式的方案,是企业战略执行的“硬件方案”,也是其他战略执行方案的基础。在竞争战略层面,企业通常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态式与竞争对手展开行业竞争:一种是保守型态式、一种是风险型态式、另一种是分析型态式。保守型态式就是致力于维护老产品的现有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积极改善内部生产条件,通过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生产速度和安全度等方式巩固行业既有地位并伺机通过提升现有市场占有率和现有客户群体贡献率的方式赢得竞争优势。这种以成本和效率为中心的战略就应当采取职能式的组织结构方案,以充分发挥集权式管理刚性、统一的优势。风险型态式就是致力于充分把握宏观社会环境和综观行业环境中的一切有利条件,在现有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同时不断开拓新市场。通过强化企业的市场运营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等方式提升行业既有地位并伺机对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进行蚕食鲸吞以赢得竞争优势。这种以市场和研发为中心的战略就应当采取事业部式的组织结构方案,充分发挥分权式管理柔性、灵活的优势。分析型态式是在致力于维护老产品现有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对保守型战略和风险型战略进行平衡/折中:在自身经营涉足的部分行业中采取巩固既有地位并伺机提升现有市场占有率和现有客户群体贡献率的策略,在另外一些行业中则采取提升既有地位并伺机对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进行蚕食鲸吞的策略。这种以成本/效率和市场/研发双中心为特色的战略应当采取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方案,充分发挥集权式管理与分权式管理各自的优势。

组织文化方案

组织文化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所推行的工作理念和工作行为标准的方案,它需要与企业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由于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调整能够彼此充分互动,且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调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原有的工作态度、激发人巨大的工作潜能,组织文化方案便自然成为企业战略执行的有力支撑。战略执行卓有成效的许多大型跨国公司所具备的共同点是:都拥有别具特色、独领的组织文化,如沃尔玛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通过大力倡导、推行先进的组织文化,能够令人难以置信地改变全体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绩效、极大地增强企业在战略执行中的竞争优势。

转贴于

行动与控制方案

行动与控制方案是说明企业各级战略执行者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行动方式/步骤及其直接上级对其进行控制的方式/步骤的方案。任何战略目标的达成都要确定行动与控制方案,它是战略执行具体行动的指南。行动与控制方案必须遵循SMARTER原则,即方案本身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可测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现实的(Realistic)、有时间要求的(Time-based)、激动人心的(Exciting)和竞争性的(Rivalrous)原则,以便为战略执行者及其直接上级的相关活动提供明确导向。优良的行动与控制方案会将战略执行行动和直接上级控制方式/步骤的每一细节都进行了详实的阐述,最大限度减少了具体工作中的模糊点,显著降低了战略执行中一事一议、相互扯皮、顾此失彼的概率,从根本上提升各级战略执行的速度和质量。管理者接替方案就是人力资源职能战略中行动与控制方案的一种,它是激励/鞭策企业内部管理团队不断提升的自身素质,消除官僚主义、效率低下和业绩不振的一剂良方。在管理者接替方案中,以下七项内容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者接替方案的适用范围、管理者接替的条件、管理者接替候选人的确定、管理者接替候选人的培养、管理者接替的实施、管理者接替活动的评估、违规处罚条例。 论文初探企业战略管理执行体系来自66wen.com免费

资源配置方案

资源配置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有关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配置数量、方式和时间的方案。资源配置方案能够确保企业的多种资源按照各级/各类战略目标的重要程度、优先顺序和具体特点进行高效、合理、恰当的配置,使企业在各级/各类战略执行的“主攻方向”上形成相对资源优势,为战略执行的最终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培训资源配置方案就阐明了企业的培训资源向核心员工团队(即中高层管理职位及其他关键职位)倾斜的原则,实际上指出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培训工作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自身有限的培训资源,实现员工培训成效的最大化。企业培训资源配置方案一般包括培训资源配置方案的适用范围、核心团队的培训目标、核心团队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核心团队的培训时间、核心团队的培训师资配置、核心团队的培训设备/场地配置、核心团队的培训评估标准、其他人员的培训资源配置、违规处罚条例等内容。

冲突处理方案

冲突处理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解决各单位/部门间发生的冲突的方式/步骤的方案。由于企业内部的各单位/部门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中的角色/地位/作用有所不同、各级/各类战略目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资源分配上的竞争,战略执行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冲突处理方案有助于对企业战略执行中出现的各类冲突的性质、范围、程度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迅速做出准确判断,指导各级战略执行者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化解冲突。部门争议处理方案能促进各相关部门对战略执行中经常出现的矛盾即时沟通,增进相互理解/信任,共同转变工作视角,群策群力寻找最佳解决方法,在第一时间消灭内耗,从而大大提升了战略执行效率并明显改善了团队协作氛围。企业“部门争议处理方案”通常包括部门争议处理方案的适用范围、部门争议调解需求的确认、部门争议调解者的确定、部门争议调解的实施、部门争议仲裁需求的确认、部门争议仲裁者的确定、部门争议仲裁的实施、突况处理和违规处罚条例等内容。

障碍清除方案

障碍清除方案是说明企业在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过程中清除各类人为障碍的方式和步骤的方案,它属于“非常”战略执行方案的范畴。企业主要通过大力推行组织文化和其他“正常”战略执行方案、运用正向激励手段以及规范化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标准推进企业的战略执行。但当某些战略执行者或其他人员在理念和行为上拒绝接受组织文化和其他战略执行方案的要求,采取消极回避、拖延懈怠、拒绝合作甚至公开对抗等方式阻碍企业战略执行的正常推进时,以公司内部惩戒方案和即时解聘方案为代表的障碍清除方案就将充分发挥作用。其中,即时解聘方案是最为严厉的障碍清除方案。基于国家和各地区政府劳动管理法规的即时解聘方案通常包含即时解聘的适用范围、即时解聘的具体条款和法律依据、即时解聘申请的确认、相关事实的调查核实、即时解聘的实施、突况处理、违规处罚条例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组织培训方案范文2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 培训 思路

哈佛管理名言曾说过“企业的发展,十九世纪靠资本,二十世纪靠技术,二十一世纪靠培训”。由此可见,员工培训工作在企业管理中与资金投入、技术革新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把它作为企业一项高回报的投资。而现实中企业培训往往存在员工对培训现状满意度不高、领导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重视、企业生产与员工培训矛盾突出等问题,造成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一种全新的培训方案,一个能把学习经验转化为绩效成果,进而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使员工个人增值的培训方案。而要实现这种培训方案,我们须以全新的思路来看待企业培训工作。

一、培训的目的及意义

企业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对员工个体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一方面通过向员工传授其它技能或知识,使员工的单一性技能向多元化技能发展,具备较强综合素质,促使员工更好地胜任现有职位或者有能力担任更高级别的职务,最大限度的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符;另一方面,利用培训与开发来加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达到人-职-组织的最佳匹配,从而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培训是企业与员工能获得“双赢”的一项行为,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就是提高员工的综合技能,使其更好地胜任岗位需求及未来的工作任务。员工在培训过程中获得更为广博的知识,使其能创造性地运行专业知识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及竞争力。同时,也为员工自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增强企业竞争力。每个员工的综合能力决定着企业的整体水平,通过培训可以使企业有效提升竞争力,保证其在激烈的人才争夺中处于领先。培训也成为企业仅次于薪酬用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3.提升企业应变能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培训使企业员工及时调整,可以在企业发展需求之前做好准备,使得企业始终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同时,员工在培训过程中获得了及时的信息及技能,也为企业的发展及变革奠定基础。

4.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企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摩托罗拉公司曾做过一项专门调查研究,公司每1美元培训费可以在3年以内实现40美元的生产效益。摩托罗拉公司的巨额培训投资说明了培训对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性。

二、企业内部应用胜任力模型的意义

在日趋激烈的现代化社会竞争中,人才已在企业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核心竞争资源之一,是企业在竞争市场中关乎成败的重要因素。胜任力模型是从组织的战略发展需求出发,以强化组织的竞争力、提高实际经营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及操作流程。胜任力在现代企业应用过程中指明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并与岗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具有可衡量性、可获取性的同时又具有动态性。构建起某种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对于员工担任某岗位工种所应具备的胜任力及其组合结构有明确的说明,其明确的界定出员工具备优秀绩效所应必需的行为特征,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能力水平和需改进地方,是对员工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从而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的前提。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是通过使人力资源不断增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基点。

与传统的人―职―组织匹配相比,基于胜任力的人-职-组织匹配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第一,以员工与岗位的结合度为基础,而非传统的以岗位为核心;第二,与企业组织经营、战略目标紧密相联,强调员工与组织的长期匹配,而不是与岗位的短期匹配;第三,运用胜任力模型对员工进行的综合测评不仅仅是物理测评,也是心理测评,是对员工现有能力以及其潜在能力的评估。所以在胜任力模型下,也许员工目前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还不足以胜任他所处的岗位,但胜任力评价结果显示他有潜力可以胜任这一工作,那么可以对该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而如果评价结果显示该员工并不适合该岗位,则可以通过进一步分析后,对其及时进行人事调整,较传统的岗位评价具有时效性和先导性。

因此,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发展应用胜任力模型,对员工的胜任力进行测评能够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员来完成其经营目标。同时,企业人员也可以得到个人相关的个人发展和素质培养。员工的胜任能力支持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又促进员工的不断成长,两者相辅相成,不断进步,真正做到人-岗匹配。

三、基于胜任力模型培训方案的设计思路

1980年,麦克利兰发展了“胜任力模型”的概念,他把胜任力模型定义为“为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1990年,Prahalad和Hamel提出,将个体层次的胜任力概念置于“人-职-组织匹配”的框架中,使个体胜任力概念真正有用于培训和开发。大卫・D・迪布瓦在他出版的《胜任力》一书中,提出了基于胜任力的学习和培训,认为培训与组织是一种相互依赖、互相作用的关系。

胜任力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在组织中不同层面所要求的具体胜任力的内容和水平也不同,但各层次之间又存在广泛的联系。正是由于胜任力的这种多维性,以及胜任力与任务的相关性,才使我们有可能将培训需求评估的不同层次纳入到统一的概念框架之下,使多变量式分析化繁为简,真正从“人员-职-组织”匹配出发,满足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从图1和图2我们可能看出,传统的培训方案是以工作分析为基础,因工作分析的范围较狭窄,仅局限在知识、技能等表面的能力和素质上。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方案,则是以分析一般绩效者与优秀绩效者的特征出发,其涵盖的内容相对比较全面。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它是包括了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的需求评价方法所不能发现的员工的潜在特质,而且这些特质又对员工的绩效水平产生关键性的影响的因素。故我们应该借助胜任力理论,改进现有培训的需求分析技术和方法,并开发与之相对应的培训方法,为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胜任力模型下培训方案设计的关键在于其系统化的思维方法:它认为培训与企业其他流程以及整个组织是一种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关系。基于胜任力的学习与培训与传统培训系统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项目规划、课程设计、评估和结论纪录的整个过程中,都重视被培训者的参与。此时,学习与培训是一种能把学习经验转化为绩效成果,体现胜任力与绩效的匹配,从而为企业带来增值的培训方式。其依照胜任力模型的要求,对员工承担特定职位所需的关键胜任力进行培养,提高个体和组织整体胜任力水平,并不断完善充实胜任力模型,进而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优势。

基于胜任力的学习与培训方式决定了在培训的内容、对象、方法以及对培训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应当结合组织的战略目标对培训进行需求分析、评价和规划,然后构建员工个人以及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培训的目的在于提供学习机会以满足受训者的需求,培训的重点在于提高个体和组织整体胜任力水平。时勘和李超平(2000)认为培训设计应更加突出胜任力特征,并且采用能体现鉴别性胜任力特征的小组讨论学习法,强调对于个人主动性和工作组织等胜任力特征的培训和开发,进而提高培训效果。将胜任力模型应用于企业培训方案设计中包括:把培训需要和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在定义和阐述培训需求时征求企业管理层和受训者的意见;为培训前后的关键活动提供理论和物质支持。

著名的企业管理学教授沃伦・贝尼斯曾经说过:“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将员工培训的地位提升到关系企业发展的战略上来,通过建立基于企业战略发展需求的胜任力模型培训方案,将在组织的人力资源现状和理想的未来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胜一筹。

[刘洁,1977―,女,汉族,山东郓城人,新疆产权交易中心(所)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甘肃省电力公司员工培训体系设计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12

[2]钟秋辉.广州蓄能水电厂发展战略研究[D].广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3]赵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发电企业人岗匹配研究[D].太原:华北电力大学,2008

[4]何斌,孙笑飞.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分析及其应用[J].企业经济,2004(1)

[5]张素红.基于用途力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的创新研究[J].前沿,2010(23)

企业组织培训方案范文3

【关键词】煤矿企业;实操培训;创新

综观世界500强企业,有50%以上都是学习型企业,而在世界排名前10的企业,无一不是学习型企业。注重员工的学习培训,是企业保持创新力、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员工素质的不断提升,来实现企业长期高效发展,建设成现代管理的大型煤矿企业。

1、实施背景

为深入贯彻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调结构、提素质”的战略举措,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实现企业平稳较快发展,永葆企业发展的活力,赵固一矿提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人才兴企战略,建立健全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企业体系,确保煤矿企业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2、培训管理内涵

培训管理是以提升全体员工综合素质为前提,以“增加人不如培训人”的员工培训理念为方针,以服务矿井安全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培训管理体系建设,为广大员工提供学习、交流、扩展知识面、增长知识和才干的机会,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培养锻炼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支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英团队。

3、培训管理方案的设计

3.1方案设计的宗旨及总体目标

赵固一矿培训管理方案设计的宗旨是增长才干、履行责任,培训目标是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提升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忧患意识、措施执行意识,提高员工安全技术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和预防处理事故的能力,以及员工按章操作、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保证煤矿安全高效地发展。

3.2建立健全培训管理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完善赵固一矿两级教育培训体系,成立了以矿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培训领导小组,建立了落实员工培训的培训中心,健全了员工日常组织培训、考核的组织机构。

3.3培训方案设计模块

3.3.1培训计划的编制

(1)编制依据。根据各单位岗位工种的特点及当前员工素质的状况,结合企业长远发展规划,把员工培训效果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起来,切实服务矿井安全生产。

(2)编制程序。员工培训计划编制工作由培训中心负责,各单位积极配合进行,保证员工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3)专人编制。各单位每月内部培训计划由部门技术负责人进行编制,单位主管审核、批准后执行。

3.3.2培训方式

培训学习方式分为脱产培训和半脱产培训两种。脱产培训又称为脱产教育培训,就是离开工作和工作现场,由企业内外的专家和教师,对企业内各类人员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半脱产培训就是说是利用员工的业余时间,由企业内外的专家和教师,对企业内各类人员进行集中教育培训。

3.3.3员工分类培训

为了使培训效果得到最大的发挥,员工学有所用,赵固一矿推行员工分类培训。

3.3.3.1中层管理员工培训

(1)培训形式。建立集中学习制,推行引入导师培养制,通过聘任各分管口专家,对新提拔的年轻管理人员、骨干以及有培养潜质的员工进行培训。导师和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培养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导师与学员之间采取“双向自愿”选择的原则,学员选择导师时,导师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素质测评,确认其是否具有发展的潜力。

(2)实行学分考核制。员工培训采取“学分制”,分基本学分和奖励学分两部分,基本学分为100分,主要考核参加学习情况、学习心得体会、外出参观考核情况、外出考察报告和理论知识考试等情况;奖励学分主要考核发表学术文章、学历学位进修升级、参加授课等情况。 实行年终汇总考核,考评结果作为员工提拔任用的参考依据。

3.3.3.2安全生产管理员工培训

(1)安全生产管理员工的范围。安全监察、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生产调度等部门管理人员。

(2)根据培训计划,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知识,考试成绩与工资挂钩管理。

3.3.3.3特殊工种员工培训

(1)特殊工种员工范围。特殊工种员工包括煤矿井下电工、爆破工、安全系统监测监控工、瓦检工、提升机司机、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瓦斯抽放工、地面电工、焊工等。

(2)根据培训计划,以“缺什么,学什么”原则,有针对性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急员工之所急,补员工之所需。

3.3.3.4一般工种员工培训

(1)一般工种员工范围。煤矿除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以外的从事煤矿生产的人员。

(2)根据培训计划,组织一般工种员工学习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煤矿安全管理、煤矿开采安全、职业病防治、事故应急处置、自救与创伤急救、现场参观与基本技术训练等内容。

3.3.4 建立实操基地培训

(1)实操基地功能。实操基地模拟作业现场条件,各工种可以有计划组织员工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员工可以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各专业可以组织员工进行技术岗位练兵,员工进行技术创新科研实验场所。

(2)实操导师选拔制。实操培训导师由煤矿各专业口优秀技术员工选拔产生,负责本专业教学方案的编制,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备课,认真组织现场教学,遵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小结

总之,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培训管理工程,必须长期持久的培训下去,并要培训出成效。只有这样,我们的煤矿企业才能摆脱粗放型管理的弊端,才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当今激烈竞争潮流中不断创新和壮大。

参考文献

企业组织培训方案范文4

关键词:大规模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管控

作者简介:吴增华(1963-),女,江苏海安人,湖北省电力公司管理培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余东华(1956-),男,湖北大冶人,湖北省电力公司管理培训中心主任助理,副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7)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159-02

科级干部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坚力量,是公司各项业务的直接推动者和指挥者,在公司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家电网公司在未来五至十年内,将加大“两个转变”力度,加快“两个一流”建设步伐,当前的核心工作是以“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来推动企业管理的变革。为完成“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艰巨任务,国家电网公司迫切需要打造一支素质高、实力强、作风硬的干部队伍,将管理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的战略布局上来。

湖北电力公司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对科级干部培训工作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有益探索,改变了以往零敲碎打的培训方式,首次尝试将大批科级干部进行集中、系统化的培养,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培训三千名科级干部,每年轮训十期,每期培训百名科级干部。本项目培训人数多,时间跨度长,开了电力企业科级干部大规模培训的先河。

在时间跨度长、办班密度大、参加人数多的情况下,要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如何制定具有前瞻性、科学管用的培训方案,使之在三年内只需适度滚动修订,不必做重大的调整;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管理办法,改进和创新培训班级管理模式,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实施;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前后期的学员在新知识的获得上保持统一的标准,确保培训效果的延续性。

一、精确分析培训需求,保证培训方案的前瞻性、科学性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采取各种办法和技术,对组织及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从而确定培训必要性及培训内容的过程。培训需求分析是针对性选择培训方式和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的前提,因此,正确的培训需求分析是统领整个培训活动的关键环节,在培训中发挥着先导作用。

为办好本次培训项目,人力资源部和培训中心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成立了专门的调研组,征求了9个部门的意见,走访了2家地市公司,搜集了分析问卷258份,对科级干部培训需求进行精确分析,最终确立了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培训方案。

1.科级干部培训需求分析

科级干部培训是涉及公司方方面面的重大培训项目,科学的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科级干部培训需求调研分析以以下三点为指导:首先,企业需求应优先于学员需求,企业的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是稳定的、明确的,而个人的需要是模糊的、波动的。其次,培训项目设计应以公司发展需要和重点工作为出发点,明确科级干部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提升的能力。最后,培训应立足于科级干部行为模式的转变,工作质量的提高,讲求实际效果,而不能流于一般化。

在本次培训需求调研中,调研工作组针对4种不同对象,设计出5套内容不同的调查问卷,提供了含有4个模块30多门供选择课程名称的“课程菜单”。项目设计人员通过对调研访谈信息和258份调研问卷的认真分析,研制出既符合公司需要,又能够覆盖60%以上受训者普遍选择的正式实施课程表,为形成具有前瞻性、科学管用的培训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拟定前瞻性、科学性培训方案

依据培训需求调研结果,湖北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培训中心经过反复讨论协商,制定了本次科级干部三千人大规模培训的方案。

(1)配置六大模块课程,匹配高端品牌讲师。根据科级干部的能力现状,人力资源部和培训中心总结出基于公司发展战略需求、业务发展要求的课程设置思路,即以理论和政策为先导,以战略和管理为重点,以文化和思维为补充。依据项目调研结果,结合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的转型要求,人力资源部和培训中心经过反复商讨和修正,确定了宏观经济、党性修养、三集五大、管理人力、企业文化和系统思维等六个模块的培训课程。

为保证课程讲授的适用性、专业性、针对性,培训项目充分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邀请到了两岸专家学者与学员交流授课,讲师阵容强大,汇集湖北电力公司内部讲师、宏观经济学家、著名咨询公司合伙人、知名企业高管、知名高校教授、职业培训师等。

通过配置针对性课程,匹配高端品牌讲师,确保培训内容的前瞻性、科学性,帮助科级干部明确使命,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准确掌握公司改革创新的精髓,并将领导力渗透到工作中,以新的管理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

(2)丰富培训形式,以乐促教。丰富的培训内容需要有丰富的培训形式作支撑。为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次培训抓住成人学习的特点,在形式上进行独具匠心的创新实践。培训改变以往单一的面授课程的方式,加入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如看电影学管理、成长风向标等,将理论讲授、案例教学、座谈交流等多种培训形式进行有机组合,寓教于乐,使培训实施更加实效。培训期间,组织学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和活力十足的体育活动,以丰富学员的培训生活,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以乐促教。

二、完善培训实施管控,确保培训顺利实施

本次轮训项目时间跨度长,每期培训人数多,培训实施管控成为项目实施的重要关注点之一。项目从组织管理、项目汇报、培训评估三个方面加强管控,有效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1.实施项目管理制,加强学员自主管理

(1)项目管理制。培训班实施项目管理制,以管理项目的方式进行培训班的管理工作,更加注重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的管理。根据培训班实际需要,培训班成立项目专项工作组,由项目经理对项目进行全过程集成管理,组织和指挥工作组成员准时、优质地完成项目各项工作,保证项目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衔接。

(2)学员自主管理模式。为了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管理能力,在组织管理模式方面,培训班创造性建立学员自主管理模式。每期培训班中,通过自荐、竞聘等方式成立学员自主管理的班委管理团队,包括班长1名,学习委员1名,生活委员1名,主要负责培训期间学员的活动组织、学习管理等日常工作,并协助开展培养考核工作。

此外,班级还成立了多样化职能小组,如快乐小组、宣传小组、学习小组、支持小组、纪律小组等,让每一位学员都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到培训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来。

学员自主管理制有效激发了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民主、平等、竞争、分享”的班级氛围,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学员之间的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增强了学员之间的凝聚力。

2.采取三级汇报体系,及时沟通培训信息

培训采取系统的三级汇报体系,即每天针对培训实施情况的日汇报和针对项目整体实施规划的中期汇报和总结汇报。培训现场负责人每日向项目组成员汇报项目实施状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讨论交流,寻求改进和提升措施。中期汇报总结项目前半阶段的实施状况和后半阶段的实施计划,帮助项目组了解项目实施的效果,管控后期风险。总结汇报汇报整个项目的实施状况,进行项目成果的沉淀和项目后期跟踪等,形成培训档案,为以后的培训工作做借鉴。

3.完善培训评估机制,强化培训效果考察

培训评估是对培训效果做出评判的过程。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员、讲师及培训组织实施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培训评估,客观公正地评估培训的效果,克服培训中的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不断提高培训的效果,确保培训的实用性,在促进培训效果落地的同时,也为湖北电力公司的培训项目管理积累客观数据与实战经验。

本次项目采用180度评估问卷、试卷测试、论文撰写等方式,对学员、讲师、培训组织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1)对学员的评估。对学员的评估是培训评估中最重要的环节。以掌握学员基础信息为起点,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进行知识测试和论文撰写,了解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促使学员主动学习,并将所有评估结果纳入学员成长档案。

(2)对讲师的评估。对讲师的评估采用180度评估问卷进行评估,由学员、培训现场负责人员分别完成,评价内容包括讲师授课内容、授课形式以及授课期望等。这些评价结果可作为留档资料,为今后培训项目中的讲师及课程选取工作提供指导。

(3)对培训组织实施的评估。安排学员、讲师以及培训现场负责人三方对培训组织实施运用180度评估问卷进行评估。考察内容包括: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以及问题解决的及时性的感知;讲师课前准备的周全性与课程进行的执行性;培训现场负责人对需求响应的及时性以及项目配合的有效性。

三、加强宣传策划和自主学习,保证培训效果的延续性

本次培训时间跨度大,办班期数多,为保证前后期的学员在新知识的获得上保持统一的标准,确保培训效果的延续性,需加强宣传策划和自主学习。

1.加强宣传策划,扩大培训影响力

为提升本次培训项目在湖北电力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的影响力,将培训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和亮点、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方法的新经验等进行了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报道。通过公司内部发文、张贴宣传横幅标语、制作宣传橱窗板报、撰写宣传简报、剪辑电子相册、新闻报道等多种手段,使培训有影、有形、有声、有色,在公司内部形成强有力的宣传态势,扩大培训的影响力度。

通过宣传使没有参加培训的学员对培训产生强烈的向往,了解培训实施动态,使已经参加过培训的学员跟上知识的更新。

2.借助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学员自主学习

以公司内部远程教育平台为依托,将培训内容以网络课件的形式放在湖北电力公司内部学习平台上,实现共享学习资源,并在网站上设置答疑解惑的专区,为学员提供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将课堂培训与网络学习有效结合,将学习延续至培训课堂外。

企业组织培训方案范文5

二、丙方安置房采取由甲方集中安置方式建设,房屋面积 标准按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 20平方米的原则 建设。

三、 丙方符合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自愿搬迁到 置点,房号 ,安置房面积为 平方米。

安四、丙方须按甲方制定的自筹资金方案,在入住前交纳自1 筹资金元,且十年内房屋不得买卖。五、丙方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不得弄虚作假,冒 名顶替,违反本协议。否则将不再享受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 政策,并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本协议一经签订,甲乙丙三方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双 方未尽事宜,另行协议补充。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丙三方各 执一份,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份。本协议书自三方 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甲方(公章) : 法定代表人(签字) : 委托人(签字) : 丙方(签字、手印) :乙方(公章) : 法定代表人(签字) :协议签订时间:年月日2

易地搬迁安置工作管理方案_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持工作实施方案(最新)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持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 自治区和 x 市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决 策部署,根据《x 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区易地扶贫搬 迁就业扶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x 政办发〔x〕90 号)文件精神, 促进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以下简称搬迁劳动力)就业,现结合 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开展职业培训、开发就业岗位、组织 劳务输出、提供就业服务、扶持创业、加强权益保障等多种渠道,引 导和促进 x—x 年已实施搬迁或计划搬迁的 4.13 万名搬迁移民中 0.94 万户易地扶贫搬迁家庭(以下简称搬迁家庭)的劳动力就业,确保每 个搬迁家庭有 1 人以上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劳动力实现 稳定就业。

二、工作措施 (一)摸底调查,建立健全搬迁劳动力就业精准台账。

一是周密准备,落实经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易地扶 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情况, 组织相关职能部门, 开展各类要素调查论证, 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人员力量和相关工作经费,印制调查表格,做好 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组织开展摸底调查。组织开展搬迁劳动 力情况摸底调查,全面摸清每个搬迁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 别、年龄、居民身份证号码、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健康状况、联系 电话以及签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 培训协议 等情况。对已实现就业创业的搬迁劳动力,要摸清就业创业地点、从 事行业类别、 薪酬待遇、 创业项目、 带动就业情况; 尚未就业创业的, 要掌握其就业创业和劳务输出意愿、 培训和就业服务需求等, 做到 “调 查一户、登记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项” 。三是做好信息录入。要 及时将调查采集的相关信息录入广西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系统, 建立已 就业和未就业人员电子化动态台账,并及时进行动态更新,为开展精 准培训、 就业帮扶提供决策依据。

四是制定集中安置点就业工作方案。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移民工作管理、扶 贫、农业、财政等部门,做好资源要素、产业要素、就业要素的调查 论证工作,逐个编制集中安置点的搬迁劳动力就业工作方案,把搬迁 劳动力就业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项目和具体搬迁家庭,于 x 年 12 月底前将工作方案报自治区、 市两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责 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扶贫办、发展改革委、移民工作管 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排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完 成期限:x 年 9 月底前完成首次调查摸底〕 (二)开展搬迁劳动力职业技术技能培训。

1.培训目标。组织开展搬迁劳动力专项培训,确保有培训意愿 的搬迁劳动力能够享受至少 1 次免费职业技术技能培训。

2.组织实施。各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统筹 组织实施面向搬迁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以职业大典为依据,鼓励 通过项目制方式,在市场有明确需求、参加培训人员有明确就业方向 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有明确就业项目的条件下, 可不受职业资格、 职业技能等级、专项职业能力等限制,在全区及结对帮扶的广东江门 市中选择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搬迁劳动力提供免费就业技能培训。

对符合条件且有培训意愿的搬迁家庭子女,可按“两后生”(初、高 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 中期就业技能培训 专项计划接受为期 1 年的中期就业技能培训。

农业部门优先选择一批 专业大户、 农民合作社负责人、 返乡涉农创业者等作为培训重点对象, 定点定向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优先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附 近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为搬迁劳动力提供 就业岗位。

扶贫部门负责对搬迁贫困劳动力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和农村 实用技术培训。教育部门负责通过帮助搬迁家庭初中、高中毕业生接 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带技能转移就业。

科技部门负责在易地扶贫搬迁 集中安置点附近开展科技下乡促生产活动等专项培训活动。

3.经费保障。由人社部门组织的搬迁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所需 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

培训期间可给予参加培训人员适当食宿、 交通等补助,所需资金由参加培训人员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统 筹安排。

〔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局、扶贫办、教 育局、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发展改革委、移民工作管理局、财政 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完成期限:x—X 年〕 (三)多渠道促进搬迁劳动力就业。

一是大力发展就业扶贫车间。

各县 (市、 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扶贫、财政部门要按照《x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x 市扶贫开发 办公室 x 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就业扶贫车间认定工作的通知》 (崇人社发〔x〕65 号)文件要求,加快就业扶贫车间的认定挂牌工 作,落实相关补贴。要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附近预留一定场所 支持企业创建就业扶贫车间。

对与搬迁劳动力签订劳务协议或承揽合 同, 且搬迁劳动力在 1 年内累计工作不少于 6 个月并给付不低于 6000 元劳动报酬的就业扶贫车间, 按 1000 元/人的标准给予生产经营主体 一次性带动就业奖补,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对达不到 x 人社发〔2017〕82 号文件要求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合作 社等,但已被扶贫部门认定的扶贫车间,各县(市、区)可结合本地 实际,确定县(市、区)级就业扶贫车间认定范围和条件,并做好县 (市、区)级就业扶贫车间的认定挂牌工作。二是鼓励企业和社会组 织吸纳就业。

对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并与搬迁劳动力签订 1 年以上劳 动合同、 连续工作 6 个月以上且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或社会组 织,给予不超过 3 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并按标准给予企业或社会组织 一次性带动就业奖补。其中,对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 10 人以下的, 按 1000 元/人的标准给予奖补;对吸纳就业 10 人(含本数)以上、 20 人以下的,按 1200 元/人的标准给予奖补;对吸纳就业 20 人(含 本数)以

易地搬迁安置工作管理方案_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最新)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各项决策部 署,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对象 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保障、可致富,根据我县实际,制定本 方案。

一、目标任务 全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2399 户 10239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4 户 9117 人。搬迁至县城 X 镇安置点 1134 户 4634 人、X 乡安置 点 1164 户 5204 人。X 年,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技能培训 3000 人以上,就业 2700 人以上。通过实施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多渠道 开辟就业岗位,确保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实现至少“一户一人”以 上就业。

二、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X 年 3 月 15 日至 4 月 28 日) 1.组织领导。成立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移民局局长和 县人社局局长任副组长, 其他相关单位及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 成员的县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做好统筹部署。

2.摸清底数。

各乡(镇)对搬迁至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 创业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精准摸清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创业信 息,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家庭档案,做到一户一档,于 4 月 28 日前将 调查核实的《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台账》经乡(镇)主要领导 签字后报县就业局。

3.强化宣传。

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召集各用工单位和企业研究 落实用工人数、用工标准、待遇等相关事项,制定并发放县内企事业 单位用工宣传手册。

各乡(镇)要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宣传就业培训相关 政策,确保群众政策知晓率。

(二)第二阶段(X 年 4 月 28 日至 12 月 30 日) 1.做好就业跟踪服务。

各乡(镇)要对易地搬迁家庭劳动力就业情 况进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劳动力就业失业状况,按月更新《易地搬 迁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台账》 。对已就业劳动力做好跟踪管理,对未 就业劳动力进行岗位推荐, 确保向每个易地扶贫搬迁未就业劳动力推 荐就业岗位 3 个以上,并将就业服务全过程录入《易地搬迁劳动力培 训就业创业全程服务卡》 ,确保一户至少有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2.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根据我县产业发展需求和用工需求,针对 性地对易地扶贫搬迁家庭未就业劳动力免费开展家政护工、挖掘机、 电工、厨师等技能培训;县上玉工业园区、农业园区企业要对新招用 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开展岗前培训和“师带徒”培训,对有创业愿望 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和电商培训等, 切实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劳动力 就业创业能力,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 。X 年计划开展家政护 工培训 300 人,挖掘机、电工、焊工、厨师等培训 600 人,企业岗前 培训 1400 人,乡村特色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500 人,创业电子商务培 训 200 人。

3.加强劳务合作,推荐输出就业。加大与劳务协作帮扶地区沟通 协调,通过用工信息,举办易地搬迁专场招聘会等形式,组织县 外和劳务协作帮扶地区规模以上企业进场招聘, 提供适合易地搬迁群 众的就业岗位,努力向县外以及帮扶劳务协作地区输送 1500 名以上 劳动力外出就业。

4.建立易地搬迁扶贫车间、扶贫点、扶贫基地并组建扶贫就业专 班,吸纳就业。县上玉园区管委会、高效农业园区管委会要引导贵旺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辉公司等企业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力争吸纳 500 人以上搬迁对象就业;县投促局要积极引进 1-2 家企业在易地扶 贫搬迁居住点创建就业扶贫加工点, 力争吸纳 200 人以上搬迁对象就 业,各乡(镇)要依托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等建立 2-3 个就业扶贫示 范基地,力争吸纳 200 人以上搬迁对象就业。

5.扶持鼓励创业。各乡(镇)安置点以及县城集中安置点,要利用 临街门面等优势,积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 200 名以上搬迁劳动者就 近创业,并带动其他搬迁对象实现就业。

6.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按照“控制总量、适度开发”的原则, 合理安置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困难劳动力到公益性岗位就 业。各乡(镇)、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增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置符合 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公益性岗位补贴由就业资金承担 60%,用 人单位承担 40%。(安置期限除聘用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 年的可 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 3 年)。

7.组建就业扶贫施工队。县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等单位发包 的重点工程,要督促施工企业组建就业扶贫施工队,力争全县组建就 业扶贫施工队 10 个以上,吸纳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达 150 名以上。

8.实行就业服务窗口前移。X 镇、X 乡要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分别 设立就业服务窗口, 每个窗口至少安置 2-3 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从事相 关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9.建立就业创业联盟。建立完善企业与求职人员的有效衔接机 制。县上玉工业园区管委会、高效农业园区管委会、经贸局、市场监 管局、工商联、人社局要加强与县内企业联系,积极建立道真自治县 就业创业联盟,开发网络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时时就业相 关优惠政策和提供相关就业服务。对收集到的各类用工信息,各挂帮 干部要及时对有就业愿望的贫困户劳动者进行宣传推荐, 确保实现信 息及时共享。

10.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县扶贫办、人社局等部门就业扶贫资金 1000 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培训和就业创业各项政策兑 现。同时,县人社局、扶贫办要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及资金 使用效率,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稳定脱贫。

三、优惠政策 1.鼓励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自主创业。

企业组织培训方案范文6

以广播电台为例,随着传输设备的不断更新,网络的高速发展,宣传方式的改进,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学习培训已是普遍要求。而在职培训同经济发展的关系最为直接,培训是将知识转变为生产力的桥梁。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在职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环节和措施。

职业培训同经济发展,劳动就业是相互促进的。单位组织依赖劳动者的高素质以增强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劳动者靠提高自身素质,以增强其竞争能力。作为组织应该重视员工的在职培训。

一、员工:在培训方案的实施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员工本身,如果没有正确的心态、内在激励以及投入,员工虽然参加培训,成效也未必尽如人意。员工是否喜欢在工作中学习?他们的个人学习目标是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模式是员工最喜爱的?最适合学习的情境是什么?当他们达成学习目标时,最好的奖励是什么?了解员工的目标、渴望,以及对单位组织的期望对培训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增加单位组织和员工间的互信和了解,并减少培训的不确定因素。

二、需求分析:看准需求,量体裁衣。首先要了解单位组织现阶段的需求,如现阶段是聚焦问题的解决,是新知识或技能的学习,还是基于胜任力的学习?以广播电台为例,如果播出录音设备更新,就要组织设备厂商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新设备操作维护的学习。

三、方案的目标:在确立培训方案目标的过程中,培训目标、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间的关系必须明确,这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内在激励和投入程度。此外,通过目标确立,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培训成效都将更容易衡量。评述该用怎样的方式和标准来判断培训的效果?哪些人是接受培训的主体?这个方案希望在何时、何地、多长时间内取得怎样的成绩?将员工依照培训需要和期望加以分类。还是以广播电台更新播出录音设备为例,播出设备的更新学习主要是制播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要设定学习时间、考核标准。录音设备的更新学习主要是制播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采编一线的编辑、记者、主持人、由于这部分人员较多,要采取分批学习的方法,上课时间避开采、编、播人员的工作时间,考核要求也不一样,对采编播人员只要求对设备熟练使用即可。

四、方案的类型:当今地培训类型五花八门:小组讲论、课堂教学、研讨会等等。

单位的培训机构应该结合自己培训方案的内容和程序了解其是否与员工的培训需要、心态和学习形态相匹配。找出一个最佳选择,方案类型的选择直接关系道培训效果。

五、培训师的选择:由哪些人来负责培训课程的讲授和实施?单位组织总是偏好找规模大、口碑好的培训机构,但是有些标准也许更加重要:培训师的素质、培训前期的工作程序和执行培训的层次、培训机构和单位组织机构自身的文化的契合度、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还有比较重要的方面是培训机构和单位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培训师是否能带来真正有用的东西。同时也要考虑在单位组织内部选拔培训师的可能性,往往最好的培训师产生在单位组织内部,他们对组织内部情况更加了解,同时在组织内部本身就是某方面的专家,这样的专家如果善于表达,有一定的培训技巧,往往是最佳的培训师。

六、培训成效:单位导入培训项目,希望看到好的结果,最终是提高单位的效能。单纯地引进培训课程,并不足以取得最佳的成果和培训效率。单位组织的管理者的逻辑往往是“我们投入了20000元,花了三天时间,那我们就要看到相应的绩效改善!”但是从培训课程到工作岗位上改变,涉及很多因素:清晰的目标设定、教练法、培训干预、培训模式、互动与回馈等等。管理者自身对内部学习风气和学习环境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良好的风气和环境下,培训所得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转化为组织的附加值。员工需要时间、空间、充分的信息互动,以及容许犯错和从错误中学习的文化。鼓励创新行为、鼓励员工尝试从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将会使得培训的成效扩大。以广播电台节目改版的学习和培训为例,每一次节目改版都伴随的培训、学习、相互交流、每一次成功的改版都是在不断的失误、犯错、交流改变、创新中进行。每一次节目改版培训的成本有可能比做常规节目的成本高,但是一但成功,投资回报率会很高。

七、考核。衡量培训的成效,考核是必须的。考核可以在培训项目实施培训中或培训结束后进行。一般而言,培训考核关注的是员工学到哪些新东西,也有一些考核聚焦在员工工作当中的行为改变。然而不幸的是,许多单位组织往往只是年终培训考核。结果行为改变和培训项目之间关系难以理清。较好的做法是在培训过程中进行考核,并采用客观的与培训内容紧密联系的考核指标。重视员工在职培训的关键因素是提高培训效果,提高单位效益的关键因素。

重视员工培训的七个关键因素,切实做好职工的在职培训可以在以下六个方面提高效益。

(1)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研究发现,企业事故80%是员工不懂安全知识和违规操作造成的。员工通过培训,学到了安全知识,掌握了操作规程,自然就会减少事故的发生。

(2)可以改善工作质量。员工参加培训,往往能够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纠正错误和不良的工作习惯,其直接结果必然是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

(3)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通过培训,员工素质整体水平会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4)可以降低损耗。损耗主要来自员工操作不认真和技能不高。通过培训,员工就会认同企业文化,认真工作,同时也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损耗。

(5)可以提高研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培训提高员工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激励员工不断开发与研制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要,从而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6)可以改进管理内容。培训后的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就会自觉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主动服从和参与企业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