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范文1
我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全村**余名村民.****个村民小组,涉及线下土地****余亩 ,***水库是解决钱塘江上游洪水威胁的一项关键性工程,也是“浙江大水网”的关键性节点工程。***水库土地征迁,这是一件关系到我县建设发展的大事,也是一件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关系到***村民子孙后代的大事。我们历经千辛,保证了项目前期的顺利推进,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征迁工作动员大会,我深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村作为水库建设的主战场,一定要紧紧围绕这次会议的工作部署和总体要求,压力虽大,但是动力更应该大于压力,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代表*****村两委坚决拥护,积极支持党委政府的决策,认真细致的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全力配合,善始善终的投入一线征迁工作,确保征迁工作按期顺利的完成。在此,我代表岭里村表态如下:
一、统一思想,确保班子团结高效。******村历时68天, 在前期土地调查中做到两个率先:率先启动 、率先完成。充分展现了两委班子的团结协作能力,接下来任务更是艰巨,作为村两委班子必须进一步的统一思想。意见要统一,协调要一致,在征迁过程中鼓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做征迁户的带头人、示范户,形成比速度、比平稳、比效益的良好工作局面,为水库征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宣传引导,确保思想认识到位。我们将积极配合各工作小组,要把政策学到位,程序走到位。移民征地过程中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相关政策问题,我们首先要读懂政策,只有知法、懂法,才能把深入宣传工作,把道理讲在前,把关心放在前,把疏导教育做在前,把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在前,只有这样做事有依有据,真心诚意的工作态度才能让村民消除顾虑,解除后忧,积极响应与主动配合征迁工作。
三、严肃纪律,确保公平公正。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规程办事,认真和负责的工作态度,不乱开口子、乱表态绝不为亲戚朋友“开小灶”,做到对所有村民一视同仁。只有好的工作标准,才是征迁工作循序渐进的基本保障。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范文2
1、不断推进法治工作落实。认真贯彻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法治建设的意见》,围绕法治建设目标,突出“共同推进”和“一体建设”,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协调,抓住关键,积极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召开一次依法治县领导小组会议。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提升年活动。根据各成员单位职责和《<法治建设纲要(2011—2015年>任务分解方案》,制定《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14年重要工作目标任务》,并召开一次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充分发挥协调职能,检查、指导和督促法治建设各项任务完成。
2、深入推进法治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普法办关于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深化法治创建,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纳入美好乡村建设,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评比活动;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银行法治之窗”、“诚信守法示范企业”、“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多层次、多领域的法治创建活动,推动法治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推动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继续开展地方、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重点做好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等领域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3、完善法治建设考评体系。完善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法治建设(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标准,改进考核方法和形式,充分发挥法治建设考核的导向作用,提升考核结果的权威性。探索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
二、继续深化法制宣传教育
4、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宣传党的十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其基本内涵、重大意义和主要任务;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实现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奋斗目标营造良好氛围。
5、深入学习宣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系列重要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的精髓以及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6、大力宣传以宪法为重点的法律法规。2014年度重点普法目录。加强宪法宣传,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的主要原则、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深入宣传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7、加强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制定2014年度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继续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民、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实施意见或方案的落实。突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以及所在单位、部门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行“机关法律集中学习月”活动,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能力优秀案例媒体展示活动;积极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等不同重点对象的特点和各地各部门实际,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中之重,创新方式方法,推动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取得实效。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结合各类重点对象实际,组织开展适合不同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活动。
8、深化法制宣传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推动法制宣传教育更好地服务全面深化改革、服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县“法律六进”工作制度(试行)》,实施“法律六进”示范点创建活动,推动普法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延伸。围绕实现全县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为经济开发区、城东新区、大浦试验区等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以及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法制宣传;围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化对外开放,提供全时空的法律服务;围绕美好乡村建设,依托乡镇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村(居)司法行政工作室,逐步建立常态化法制宣传机制,进一步深化“法律进乡村(社区)”活动,提升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结合今年党和国家重大工作任务的时间节点,扎实组织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江淮普法行”等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9、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完善工作机制,深化并大力推进公民旁听庭审活动。加强城乡公共场所及基层村(居)普法阵地建设,依托农家书屋推进普法活动室、法律图书角覆盖所有行政村,继续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设立法制宣传教育平台;在加强普法网站等阵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法制宣传教育中心作用,启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大众传媒履行公益法制宣传的社会责任制度,利用并推动在车站、医院、银行、邮政、电讯等公共区域建立固定法制宣传设施,开展法制宣传,完善法制宣传教育公共设施体系;进一步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社会覆盖面和渗透力,实现普法对公共场所的有效覆盖。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加强县创新管理网法治广场普法栏目、县司法局网法制宣传栏目建设,形成面向社会传播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媒体普法载体体系。
10、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以完善法治建设政府目标考核为牵引,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职能作用,建立和完善各部门责任机制、协调协作机制以及监督、保障等机制。探索通过市场化运作,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普法教育的工作机制。
1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宣传工作。举办全县普法骨干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培训;组织开展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宣传活动。
三、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12、推进法治文化组织协调机制建设。研究制定《大力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法治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召开县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会。组织开展全县“县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建立一批县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
13、推进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机制建设。争取和运用好文化强省相关政策,探索“企业运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百姓受惠”的法治文化产品发展模式,用市场化的方式,鼓励中小和新兴文化企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法治文艺作品创作。
14、推进法治文化传播行动机制建设。适时启动实施法治文化“四入行动”,即著名景区嵌入行动、繁华街区融入行动、乡镇村庄纳入行动、建制小区注入行动。在全县组织实施“千百十”工程(千幅法治漫画、摄影作品,百部法治小说、故事集锦,十部法治戏曲、小品视频、黄梅戏)以及法制公益广告征集宣传活动。继续加强法治广场、法治主题公园等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加大媒体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以及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公交站台、移动通讯、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载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刊播优秀法治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加大应用新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引导和鼓励应用新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各级各类普法微博、微信、QQ群等平台建设,推动形成新媒体普法平台的集群优势和规模效应,扩大新媒体普法的覆盖面。
15、大力推进开展各类法治文化活动。举办年度法治书画摄影作品竞赛及展览活动。举办一次法治建设论坛。推进各镇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艺演出活动。
16、稳步实施法治文化建设创建工作。启动法治文化“双创”活动,探索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县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创建。完善城乡公共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加大法制公园、法制广场、法制长廊等普法窗口场所建设力度,依托县城、乡村公共文化场所,广泛建立各种普法阵地,大力推进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积极探索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在普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启动法治文化“双创”活动,探索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示范镇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创建。推进差异化发展,加大法治文化“一镇一品”特色品牌建设力度。
四、加强普法工作组织领导
17、加强普法依法治理保障机制建设。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保障建设,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落实普法经费的财政保障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普法的积极性。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办公室的职责,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群团组织和行业组织的普法教育协调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大众传媒履行公益法制宣传的社会责任制度,形成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发展的合力。
18、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各级普法讲师团成员、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业务培训,举办一期普法依法治理质量提升年活动专题培训班和一期法制宣传教育信息员暨普法微博管理员培训班。引导他们利用各自优势,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范文3
今年是实施“七五”普法规划的第二年,又适逢党的胜利召开,认真组织开展好今年“12·4”国家宪法日系列宣传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提高公民宪法法律意识,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意义重大。结合实际,现就全区开展“12·4”国家宪法日系列宣传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全面推进法治xx建设。
二、时间安排
2017年“12·4”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系列活动从11月中旬开始,到12月中旬结束。
三、宣传重点
深入学习宣传党的法治建设精神,通过集中开展宣讲活动,推动党的提出的法治建设新表述新定位新论断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我国的国体、政体,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基本内容。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宣传民法总则、行zd、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程序法等法律法规,重点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在学习宣传法律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人们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
四、主要活动
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期间,全区围绕以上宣传重点开展活动:
(一)举办法治宣讲活动。广泛开展法治宣讲活动,各市、县(区)至少邀请自治区普法讲师团成员或法律专家、法律工作者举办一次宪法法律专题讲座。中小学要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律师、法官、检察官开展一堂宪法知识讲座;大中专院校结合实际,在学生中开展“弘扬宪法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国家宪法日期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区直机关工委、司法厅、自治区普法办拟邀请一名全国“七五”普法讲师团成员或法学专家作“深刻领会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讲座。
(二)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各地各部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以“法律八进”为载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针对不同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在法治公园、广场、集市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利用开展精准扶贫入户走访等时机,组织工作人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针对扶贫对象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组织青年法学家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深入开展2017年“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
(三)参与宪法法律知识微信竞答活动。自治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普法办公室利用“xx法治”微信平台,在全区开展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全面推进法治xx建设”为主题,以党的精神、宪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竞答活动,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参加竞答活动,提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媒体集中宣传活动。活动期间,xx电视台公共频道负责播放“12.4”国家宪法日公益广告一周(12月1日—7日),xx日报设“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全面推进法治xx建设”专题1期,刊登一版专题理论文章。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及各类新媒体,集中做好宪法内容及精神的宣传,营造人人学宪法的浓厚氛围。要突出国家宪法日宣传主题,在报纸开设“12.4”宣传专栏,电视播出专题访谈和宣传宪法公益广告片。新媒体要广泛传播有关宪法宣传的文章、图片、动漫、微视频等法治文化作品。
五、工作要求
(一)坚持正确导向。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准确宣传解读党的法治建设精神,准确宣传解读宪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要立足彰显法治权威,树立法治信仰,积极传播法治正能量,形成正确的社会法治舆论。
(二)坚持服务基层群众。要坚持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帮助广大群众解决身边的法律问题,努力满足群众法治需求。以“124”国家宪法日活动为契机,深入群众,服务百姓,引导公民参与法治实践,依法开展生产生活和维护合法权益。
(三)注重增强宣传实效。要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百姓生活,融入社会热点事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法治观念。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统筹运用各种平台和载体,充分利用沿街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灯箱、公益广告牌等宣传宪法知识、播放宪法宣传标语,把法治宣传教育与群众性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努力丰富和创新宣传形式,力戒形式主义,不断增强宣传实效。
(四)加强宣传报道。“124”宣传活动期间,各级主要新闻媒体要加强活动宣传报道,各地各部门要与有关媒体积极配合,及时展示宣传活动情况及成效。
请各地各部门于12月20日前将活动开展情况报自治区司法厅法制宣传处。
联 系 人: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权利意识;法治建设
一、概述
(一)权利与权利意识
权利,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知不过的了。“权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通过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物质利益关系―人的行为―法,这一多层次、多环节的序列而形成的。可见,对权利的需求产生了对法的渴望。i ”权利是主体能够依据自由意志进行选择,实现利益的自由,法律设定的目的即是为了保护和伸张这种自由。然而,“权利本身就是一种观念性的存在,它是一个人对自身自主性的认知和别人对这种自主性的认可ii ”,这种观念即是权利意识。人拥有了权利意识,即明确了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界限,明确了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了自己实际占有什么和应该占有什么,实际支配什么和应该支配什么,归根结底,即“明确了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所具有的实际自由度和应有自由度iii ”。
(二)权利意识之于法治的意义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定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所谓“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以法治国”,强调一切按法律办事,“法律至上”。然而在大力推行建设、发展市场经济之时,我们似乎忽视了公民法律意识在法治道路上的作用,似乎认为经济发展了,法治进步了,人的意识也能自然而然地改变。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是否是法律上规定了要孝敬长辈,我们每个人都能毕恭毕敬的孝敬长辈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享不享有权利,享受什么权利,享有权利的范围和限度都不了解,那完美的法治设计又有何用?所以权利意识之于法治的意义就是:
(1)权利意识是推进法治的内在动力。再好的法律要施行,要能真正定纷止争,维护正义,没有公民信仰法律,主动使用法治的标尺进行价值衡量,都是不现实的。
(2)权利意识推动着人们行使权利,有助于法的实现。人只有具备了权利意识,才能谈得上在行为中阐释权利,将应然权利转化为实然权利,当人们都积极行权,实现权利最大化时,法治在人的主观世界中才能得到实现。
(3)权利意识的形成也有助于促进法律发展。美国法学家德沃金说“在所有承认理性的政治道德社会里,权利是使法律成为法律的东西。”iv在法律未触及的领域,权利主体发挥自身能动性,自由地进行活动,从而产生出各种新型的法律关系,法律适时对这些法律关系予以调整,从而完成了权利意识对法治发展的促进。
二、中国人的权利意识发展及其对法治建设的障碍分析
(一)专制集权与民主、权利平等。自从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建立国家起,便形成了王权高于法律,法律由王制定,刑罚由王决定的以国王为中心的专制政体。可以说,封建时期蕴育的根深蒂固的人治观念时至现代仍然深刻的影响着国人的权利意识。于是我们看到的是法律长期不被信仰,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分权制衡没能发挥作用,人们不愿通过法律实现权利,而是借助于一些非正常的,甚而是违法的途径主张权利。
(二)礼法传统与无讼是求、调处息争。礼是古代中国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它不仅起源早,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对古代法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儒家。无讼是儒家的理想境界,并以调处息争实现无讼。崇尚无讼,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厌讼、贱讼,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时至今日仍然历久不衰。对于为了讨回公厕收取的两毛钱而到法院的行为,笔者认为行权人主张的不仅是两毛钱,其目的是保卫蒙受不法侵害的人格权。因此,正如耶林所说的那样,“为权利而斗争是对自己的义务也是对社会的义务” v法只有实施方能体现其价值,只有权利主体真正具备认识权利、主张权利、要求权利的意识时,法治才能正常运转。
(三)权利本位与义务本位。古代的中国,社会成员以尽义务为天职,以争权利为非分,法刑苛刻,法律不外是“禁止做”的义务性要求,是以“义务本位”为支撑的。2004年“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被写入宪法,在保护私权方面迈出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步。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无疑推动着法治建设的前进。另外,权利本位还要求在行权的同时,尊重他人的权利,因为权利不是漫无边界的;权利亦不得滥用,否则都会成为法治道路上的绊脚石。
三、如何提高权利意识
(一)要重塑权力与权利关系。法治国家的思想核心历来是国家权力配置问题,以法律规范权力,以法律约束权力,最终实现在法律统治下的以权力约束权力。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现代法治的首要目标就是控制权力。
(二)加强公力救济,提供权利主张的制度保障。当事人对进行诉讼的意义并没有良好的预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事人自然会选择放弃权利,放弃的直接动因是进行诉讼的成本大于获得利润的成本。只有救济制度完善了,主张权利才有处可寻,民众才会愿意使用法律作为捍卫权利的后盾。
(三)改革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权利意识启蒙。权利意识教育应从小抓起,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开发孩子的权利、自由意识并进行合理性疏导,从而使孩子的意识、观念与社会潮流接轨,成为法治建设需要的“权利人”。
(四)减少诉讼成本,降低权利主张风险。现实中的权利主张,人们还是更习惯的将其作为一种“利益”考量,尤其是与“金钱”挂钩的“利益”,关心诉讼成本就成为每一个认为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人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从实践的角度讲,若要期望全民的权利意识得以提高,还应当主张利用增加金钱利益的方法促进私人诉讼,努力消除实体法和诉讼法中的诉讼障碍。
结 语
“法治的源泉和基础不仅在于国家,而且更在于社会,法治的推动者应是公民,而不仅仅是政府,如果没有内生于社会生活的自发秩序作支撑,国家法就有可能缺乏坚实的基础,难以形成合理的、正当的秩序。”vi因此,对于提高利意识的建设应是法治建设的当务之急。
注释:
i 参见韩红等,《论权利是依法治国的内在本质》,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1月第23卷第1期,第148页.
ii 参见李拥军,《权利的生成》,载《学术研究》2005年第8期,第80页.
iii 参见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21页.
iv 参见[美]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页.
v 参见[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胡宝海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51页.
vi 参见田成有,《法律社会学的学理与运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16页.
【参考文献】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城市 法治文化 举措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06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法治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环节。完善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普法行动的有效落实,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加强对法治文化建设理论的研究,也为法治文化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促进法治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法治文化建设的定义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以及相关的法律工作者对公民进行普法宣传,使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有效提升,促进现阶段法律体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良好运转。在如今的城市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建设的效率高低主要依托于市民对于法律知识本身的理解程度,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法律工作者也一直走在探索法治文化有效宣传策略的道路上。
一、加强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理念
加强城市法治文化的宣传是现阶段依法治国理念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城市法治文化的广泛而有效的宣传能够使民众更加明确法治建设的积极作用,更加有效地贯彻依法治国的理念。另一方面,加强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法治体系的整体完善,有利于增强执法者的法治意识,在执法过程中,不偏不倚地公正执法也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落实。
(二)提升居民的法律意识
公民法律意识是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强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主要体现在通过创新多种有效的途径,比如建立公众法治宣传微信号、建立城市法治文化广场、张贴宣传法治文化经典小故事、名言警句等宣传法治文化,能够使居民对于自身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维权途径、法律法规、法律原则、法律理念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整体的法律意识。
(三)推广反腐倡廉的工作
反腐倡廉工作是法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法治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反腐倡廉工作。完善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将有效的推广落实反腐倡廉工作。一方面,由于法治文化宣传的深入使居民清晰地认识到所拥有的监督权,能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行使监督权。另一方面,提升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充实政府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的储备量,加强自律意识。
二、提升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创新新媒体宣传法治文化渠道
随着4G网络的全面覆盖,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发挥出强大的宣传作用。在城市法治文化建设中,也应运用创新发展的理念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打一套“组合拳”。例如,建立官方网站、官方微博、普法微信公众号,对城市居民进行法治文化的宣传,以此来使现阶段的城市内部居民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对于开辟法律名言、法律小故事、经典案例、专家学者答疑解惑等专栏对公民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维权途径、法律法规、法律原则、法律理念等进行宣传,夯实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
(二)发扬传统媒介的法治宣传作用
现阶段的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新媒体传播以外,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仍应是对城市居民进行普法知识宣传的主流渠道。由于电视媒体受众较广较多,因此仍应对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进行有效的推广,对宣传品本身进行生活化的包装,从而使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更加高效。例如,由于情景剧对观众更有吸引力,因此可以通过编排经典案例情景剧等方式进行法治文化宣传,从而使法治理念、法治文化在观看中得以传播,得到感悟。也可以开辟诸如“法家讲坛”等学术性讲座、“老百姓问法”等答疑解惑类栏目、“法治文化知识抢答赛”等竞技类节目,多重趣味多种方式全方位调动观众学法懂法用法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提升定期普法宣传讲座效果
定期开展普法宣传讲座是提升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式。普法宣传讲座主要受众是学校以及社区人员,应改善宣讲内容,使宣讲内容更有针对性、更有实际效用、更接地气;创新宣讲方式,使宣v内容更直观明了、更生动有趣、更有吸引力,以此来提升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水平。例如,对居民进行法律讲座内容应针对不同宣讲对象,宣讲对其有切身意义的内容,在宣传过程中可以设计答疑解惑环节,展开多层次的互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法律问题,提升普法宣传整体质量。
诚然,在现阶段城市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受历史与现实各类因素影响,还存在着法治文化建设基础薄弱、法治文化宣传效果不佳、城市居民法治底子淡薄、接纳度低、兴趣不高等问题。但法律工作者仍应运用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探索,夯实城市文化建设基础,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来提升使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何登辉. 我国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新路径[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把依法行政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从整体上加强依法行政工作;通过加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活动范围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区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市政府各办局、各直属机构。
三、活动内容
按照《市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制定《市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规范》,并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总结交流法治政府建设经验,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逐步建立符合《纲要》和《决定》要求及我市实际的依法行政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各项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四、活动方式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区街道办事处、开发区、集中区、市政府各办局、各直属机构要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和工作标准,并全面组织实施,市政府通过评比确定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部署阶段。市政府成立依法行政示范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和工作规范,报市政府法制局审核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召开动员大会,深入贯彻会议精神。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实施方案和工作规范,结合实际开展创建工作。
(三)检查评定阶段。市政府组成检查组,对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定3-5个市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四)总结阶段。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活动进行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街、各部门要按照省和市政府及我市的要求,认真动员部署,把思想统一到国务院《纲要》和《决定》精神上来,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示范单位活动的意义,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具体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组织实施。各单位要健全工作机构,落实责任,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