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

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范文1

(贵州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每个企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每个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企业的运营管理难度非常大,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非常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也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如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成功经验的前提下,分析了目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对今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 :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策略;指导性意义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157-02

1.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每个企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我国的企业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经过总结分析,详细如下:

1.1 没有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

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较差,尤其是一些政企不分的企业,使得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较差。但是今后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在市场上立足就需要不断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如果还是没有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将会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1.2 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的运营模式相对落后。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基本是比较传统的方式,不能够有效的衔接好企业的运营管理和财务内部控制,并且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机构设置比较分散,要想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比较困难。

1.3 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效果较差。

1.4 没有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

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是由于企业缺乏一定的经营自主权,经营决策的主观性比较强。此外,很多企业的董事会都是摆设,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阻碍了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1.5 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应该是多个部门构成的,他们是相互监督和协调的关系,进而保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的顺利运转。但是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由于没有监管,很难发挥出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使得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成为摆设。

2.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针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成功经验的前提下,提出以下几点针对性的策略:

2.1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由于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涉及到方方面面,做好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打造较好的财务风险控制理念,加强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而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企业的发展目标。

2.2 健全企业的财务监管机制。

完善的企业财务监管机制能够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进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果,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企业的财务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全方位的监管财务会计实施,及时考核财务监管的效果,确保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内外协调监管,及时找出问题,不断完善控制制度,进而形成主动监管的控制体系;健全企业的内部审核和审查机制,保证每个部门之间的独立性,这样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够及时向企业的管理层汇报;部分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能力比较弱,这就需要聘请综合能力较强的外部审计人员审计企业的内部财务报表,进而进行有效的监管。

2.3 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每个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企业的运营管理难度非常大,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非常大,因此,企业必须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构建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聘请综合素质较强的管理人才,提升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构建完善风险评估制度,有效评估企业的风险,规避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将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降到最低;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机制。

2.4 完善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性,找出关键控制环节,明晰每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将团结协作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要想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必须精简人员;保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进而公布科学的标准。

有了完善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还需要加强企业的财务控制力度。不但要保证现金的持有量,提升现金的利用率,而且需要加强收账款的力度,避免资金的延迟阻碍了企业的全面发展。

2.5 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

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来说非常重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针对公司层面的风险,应该做好职责划分和分工协作。需要制定出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向企业的各部门讲解企业的管理和战略目标,要求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向员工传达企业的管理目标,确保每个员工都熟悉公司的发展目标,明晰自己的岗位职责,进而能够较好的做好本职工作,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反馈。(2)针对业务层面的风险,业务部门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企业的业务目标,并且将每个业务目标的具体计划以书面文件的形式制定出详尽的策划方案,达到目标的具体计划安排要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和策略支持。实现各业务层面目标所需要的项目团队和所需要的资源支持,并且允许相关业务人员自己调动和协调资源的情况都要过书面的形式进行授权。(3)针对评估机制层面的风险。公司要健全整体识别源自外部风险的机制,对外部风险控制评估,能够及时识别风险确保应对方案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对内部风险,企业设置专门的部门来维护信息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一旦企业的控制系统遇到故障,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恢复运作,将企业的风险降至最低。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每个企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每个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企业的运营管理难度非常大,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非常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也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企业必须不断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成功经验的前提下,分析了目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没有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没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并提出完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主要包括: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健全企业的财务监管机制、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对今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由于本人在知识面、篇幅及时间等方面的局限性,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本文上尚有不足之处,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加以改进和提升,本文只是作为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更好的见解,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盖虹霞,胡秋红,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4(8).

[2] 孙忠芳,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外资,2013(14).

[3] 刘继伟,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 柳树梅,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控制与防范措施[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7).

[5] 赵凤云,苏艳芝,杨宜,房燕,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内控措施研究[J],商业时代,2010(13).

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财务预算 管理 措施

在全国预算改革的大背景下,各企业必须正确认识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广开言路,通过各种方法发现预算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仔细的思考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加强预算管理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下面所提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问题和一部分的改革措施。此外还必须通过建立预算管理新模式,提高高效的预算管理水平,使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适应国家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促进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

1 财务预算的含义

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公司的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公司资金取得与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即就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2 企业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每个企业都会设立妥善的财务预算这是一件不争的事实,不过,进行有效的财务预算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资金外流,使可利用和周转的资金灵活分配。众所周知,企业最注重的就是财务,而财务最注重的就是公司在可流动资金中的管理,对于这些方面可以知道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进行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让财务管理的一些因素很好的跟上财务活动的一些性质变化过程的步伐。这主要就体现在财务预算管理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不仅仅是说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预算的某些方案和规划,还包括了公司在平时的生产经营运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些在资金方面的借贷筹措等。而且对于企业平时的可流动资金也要进行一定的预算和管理,一个企业的财务能够将资金有效的进行安排和周转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作。其次,公司预算年度与会计年度一致,公司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有一个好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进行业务方面的预算,然后再进行资本以及筹资方面的预算、最后才会考虑到财务的整个实施规划方案。总体来讲,财务预算是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的汇总以及统计,他的方案以及实施的整个过程都将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运营、调动以及最后的生存。换句话说,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整个企业的命脉。

3 财务预算的形式及编制依据

3.1 根据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对生产经营活动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并进行综合考虑编制下年度预算。

3.2 编制财务预算先按照路费收入预算、人员费用预算、营运通行养护预算、非考核预算、大中修改善工程预算和其他业务收支预算,后财务预算的流程进行,并按照各预算执行单位所承担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责任权限,编制不同形式的财务预算。

3.3 财务预算主要以现金流量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损益表的形式等反映。

4 财务预算编制的方法和程序

4.1 公司编制预算采用固定预算法,所谓固定预算是按固定业务量编制的预算,一般按预算期正常的可实现水平编制。

4.2 每年十月计划财务部下发统一的年度预算报送表格,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管理处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预算年度的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为基础,编制本单位的预算初稿,并编制预算说明书。预算说明书及预算初稿分别报送计划财务部审查(通行养护及管理费用)、人事部(人员费用)、合约部(大中修新建扩建改善工程)。

4.3 计划财务部根据各经济责任单位所申报的年度预算进行汇总,对其预算的业务量及标准进行审核,在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变动和公司经营目标以及年度重大决议等因素的基础上编制下一年度预算初步方案,年度预算方案应当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和风险控制要求。

4.4 公司计划财务部负责对各职能部及各管理处报送的财务预算进行整理、汇总工作,形成公司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并报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公司的总体规划和经营目标,对财务预算进行调整以及审核。

4.5 财务预算经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后报公司经营班子,公司经营班子根据确定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审议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后的年度预算方案。公司经营班子将审查通过的年度预算方案上报公司董事会审批。

4.6 年度预算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下达给各职能部门及各管理处,计划财务部负责将批准的年度预算进行分解。各预算业务主管单位对公司下达的年度预算进行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单位、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

5 企业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问题及对策

      在我国,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举办的、不直接从事货物或劳务的生产和流通的社会实体,其上级主管部门为国家机关,是直接或间接为国家上层建筑服务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在促进我国科、教、文、卫、体等各方面事业发展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上却常为人所诟病。众所周知,会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在一个单位管理体系中出于核心地位,对于企业如此,对于事业单位亦是如此。本文仅就决定会计管理质量的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进行探讨,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防范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对策。

一、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管理在单位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而会计基础工作正是为会计管理工作服务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对于改善会计管理工作环境、提高单位管理效率和效果至关重要。一般而言,会计基础工作大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及复核,登记并核对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生成及审核,会计资料的保管等;第二,会计业务流程的设置、会计岗位以及相应岗位人员的配备等。由此可见,会计基础工作涉及单位财务部门的基本职能,是会计高级职能(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重要基础。

自1996年财政部颁布并实施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来,会计基础工作引起了各单位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单位基本规章制度上均有着关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说明和规定。此外,会计人员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环节对会计基础工作也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和考核,会计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但是,由于单位会计人员长期以来的会计工作习惯致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一定范围内仍得不到贯彻落实,这个问题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实践中显得尤为突出,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环节仍很薄弱,也进一步滋生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若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将严重削弱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质量,最终将影响到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

二、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程度不够,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不完善或形同虚设

前已述及,会计基础工作在单位会计管理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后续会计工作的质量。然而,在一些事业单位里,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工作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仍然不够,简单地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就是粘贴原始凭证、做做加法而已,甚至在单位内部人事调动或对外招聘过程中,随便找些非财会专业人员开展会计基础工作,严重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此外,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建设上也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不能与新的财经法规和规章制度相互衔接,不能适应单位自身情况的变化。即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得到了完善,在执行层面也存在形式主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形同虚设,不符合规范的会计行为或流程在领导权威下不断得到纵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二)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相应岗位人员配置不合理

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岗位设置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各不相容岗位需分别设立,并相应配备具备该岗位专业胜任能力的会计人员。然而,在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实践中,会计岗位在设置上以及相应人员配备上均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相抵触。在岗位设置上,有些单位违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单独设立,并且配备根本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该项工作。有些单位在财务部门岗位设置上存在重复,遇到问题时相互推诿,而在业绩考核时则争相申报。在人员配备上,会计人员兼职过多以及职责的不明确是当前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甚至有些单位会计人员兼任会计岗位和出纳岗位,管钱和管账职能不相分离,为会计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还有的单位将支票(包括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和财务印鉴交由一人保管,这都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思想相背离。

(三)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乏力

会计管理工作需要在强有力的监督下才能顺利开展,会计基础工作也不例外。然而,在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监督环节,却由于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导致内部监督乏力,各种违规情况不断涌现。例如在会计记账凭证填写过程中,对原始凭证审核存在瑕疵,也未对具体经办人进行签字确认,导致原始凭证不能反映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在会计科目设置上也存在随意性,通过会计报表根本不能反映单位财务的真实状况等。在会计档案的保管上,有的会计档案谁用谁拿,没有借阅手续;会计资料未定期立卷、归档,或归档资料不全,使一些会计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从而影响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特别是一些重要业务的政策性文件没有纳入会计档案,一旦和执法部门发生政策性争议,无法查找政策依据。这些现象均与对会计基础工作监督乏力有关。

(四)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这里会计人员素质包括专业胜任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两个方面。尽管我国财政部对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有着明文规定,一年一度的会计后续教育也正在会计从业界得到大规模的开展,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仍有待提高。由于财务部门在一些事业单位得不到重视,财务部门在用人上也存在着瓶颈,甚至有些单位财务人员的吸纳是单位其他部门引人的家属安置性岗位,这样引入的会计人员无论从专业胜任能力还是会计职业道德方面均不达标,根本无法完成相应岗位上的工作,造成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相关基础工作规范

前已述及,会计基础工作往往因其基础性而不被单位所重视。但是会计管理工作正是由会计基础工作作为铺垫才能发挥其经济管理职能的。一旦会计基础工作出现问题,会计管理不仅不能实现其应有的职能,甚至还有可能产生误导,对单位的经济管理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必须重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位领导 的口头上,还应从建立健全相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入手,使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切实能够贯彻落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收集、处理、利用好来自单位各部门的经济业务信息,充分实现会计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职能。

(二)科学设置会计工作岗位,配备具备相应专业素质的会计人员

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要求和原则设置会计岗位,而不应随意设置,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即要做到该设置的会计岗位坚决设立,不得由其他岗位兼具该岗位职能,而不该设置的会计岗位坚决废弃或不设立,避免岗位重叠,遇到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而在对相关会计岗位的人员配备上,应当配备具备相应专业素质的会计人员,会计岗位不应成为单位其他部门引进人才的照顾性岗位,具备相关专业素质的会计人员是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三)加强事业单位对内部会计基础工作的监控

会计基础工作一旦在一定时间内失去内部监控便会出现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进而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能按照规范来运行,影响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在这里,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控标准即单位内部刚性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将会计基础工作作为监控对象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事业单位日常会计基础工作环节存在的薄弱之处,并提出解决的措施,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这在我国社会监督体系尚不健全的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

(四)加强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以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首先,一年一度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应沦为一种形式,会计继续教育的组织方(一般为财政部门)应将国家重大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整理成课件,同时还应对于事业单位日常会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补救措施进行整理,向参与会计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进行传授,同时应当对后续教育进行严格考核,督促其重视会计后续教育的学习。其次,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在职会计人员日常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熟练掌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各项要求,精通业务,熟悉会计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掌握会计处理的各种方法,避免由于其业务致使会计基础工作出现问题。最后,还应当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在职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以及作为一个会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事业单位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并集思广益解决这个问题。正所谓“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事业单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环境,只有强化管理,从一点一滴中汲取经验与教训才是事业单位将事业做大做强的前提保证。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正视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不断的改进,为会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沈建勇,论如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第5期

[2] 娄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探讨,会计之友,2009年第6期

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范文4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教学问题 改进措施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鉴于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中职会计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认真研究和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遇到的若干问题

(一)中职学生习惯懒散,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不好,懒散、厌学、混文凭等不良习气和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对学习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能够考取会计电算化的合格证就可以过关了。这种错误思想认识导致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热情不高涨,行动不够积极主动,大大削弱了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

(二)中职学生会计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善于处理业务。

中职学生在初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理论知识后,进入到会计模拟实验课程的动手操作,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模拟会计工作场景训练。由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相关知识还没有吃透,应用水平受到极大局限,只是按照老师的教程进行照搬照套的机械性操作,为什么这样做却不知道,遇到问题不知道错在哪个环节,应该怎样解决,无法做到学习思考和掌握运用。

(三)中职教学实训教材不尽合理,教学手段亟待改进。

目前现成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用书偏重于理论,实践教学仅仅提供了一些教学内容的说明书。加上由于受教学时间和实训设施等因素的限制,以往授课与上机结合、课堂讲授与演示教学结合等常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在校学生和社会财经电算化专业瞬息万变、日益扩大的需求。因此,设计一套完整的、适于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教材,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方式,是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工作。

(四)中职师资队伍缺少会计和电脑等复合型专业人才。

财务会计软件技术日新月异地更新和提高,对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既有会计理论知识,又有电算化系统操作技能。目前,一些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师资队伍力量严重不足,财会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二者兼备的复合型专业师资比较缺少。更新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提高会计教学水平是一个比较紧迫的问题。

二、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学习与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财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要求他们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独立操作,成为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员工,而不是消耗企业物资的实习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清楚能否尽快、尽早、尽好地就业,过硬的专业技术是关键,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学习与思考,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设计安排。

基于统筹兼顾的学习工作理念,一方面,应注重结合学校学生优劣情况和社会最新需求,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模式、课程内容和形式,理清教学工作思路,选取实训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学习评价方法,改善硬件、软件条件,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训练为主线”的思路,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一场大型的案例分析现场,师生共同的分析、推理与操作验证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了融“教、学、做”于一体的目的。努力改变教师全程讲授,一手包办,学生全盘接受的被动式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并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编写合适的实训教材,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目前市场上会计电算化实训教材较少,适用于中职学生使用的高质量实训教材更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以自编为主,购买为辅,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教材,特别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本校的教学目标,结合具体财务软件和典型会计业务,模拟某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利用某种商品化财务软件进行处理,以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编写适合中职学生使用的实训教材。同时,突出会计电算化岗位技能合理设置实训课程安排,先安排计算机基础和手工会计知识课程再学习电算化。重视案例教学和动手操作,按一定比例安排理论和实验课时进行实训教学,确保足够的上机实验、实训课时。

(四)加强专业培训和业务考核,提升会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一方面,加强专业培训,邀请一些企事业单位资深人员和财务会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前来举办电算化知识讲座,同时分批选派年轻老师到财务软件公司和大型厂企参与会计实务操作锻炼,有计划地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强化教学管理,建立有效合理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将会计电算化知识作为考核专业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采取理论考试、实验考核和教学综合评定成绩等办法,定岗定员定期检查考核,促使其不断自主学习、自主提高,不断更新、充实和提高专业技能,全面扎实地掌握会计和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提高会计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适应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辛爱云.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09,15.

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范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电算化审计 内部控制 审计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会计电算化给会计行业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由于软件本身及电算化系统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的脚步,从而不能适应信息网络化的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现状分析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电算化系统实施的过程,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但是由于企业自身与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许多企业领导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另一种形式,或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而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会计电算化只是手工核算的替代品,虽然可以提高核算效率,但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审计“脱节”。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体积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而且材料、工资等核算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三)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恰当。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内容随着审计具体目的的不同而不同,概括起来,包括内部控制系统审计、系统开发审计和应用程序审计等内容,但这些内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由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使内部控制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一部分控制措施是以程序的形式存在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因此,会计系统原来的内部控制已经不适应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的特点,而是带来了新的风险。

(四)技术落后。关于财务会计软件和审计软件的接口问题,操作系统与应用系统的兼容问题,在技术上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得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等工作无法进行,不能与企业内其它管理子系统集成融为一体。

(五)人员素质低,综合能力差。现在,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原来的会计人员,他们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工作,虽然他们对会计业务比较熟练,但对电算化方面的知识不是太懂,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不知所措,需要软件维护人员来解决。另外,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内部人员有可能对会计数据进行非法的访问、篡改、泄密,进行造假或做假账,因为审计抽样的限制,有些隐蔽较好的欺诈舞弊行为极难发现。虽然审计人员被赋予了一定的网络权限,但不能获得有关会计报表是否会因内部管理人员舞弊事项而导致重要错报的充分证据,可能会提出错误的审计意见。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对策

(一)强化认识,转变观念。全面准确地理解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企业财务人员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要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使企业领导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企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企业内部要成立由企业领导者参加的会计电算化实施领导小组,领导整个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考虑部门或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定本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工作规划。积极学习有关的信息化知识,实施信息化建设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特点,在运用现代手段实施审计时,要注意审计信息的备份,为审计软件安装合适必要的防火墙等,从而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和运作。

(二)开发高效实用的审计软件。为满足电算化审计的需要,财政部评审和推广的会计软件必须留有电算化审计窗口,以便审计人员用审计软件能够读取系统中的各种会计信息。为了给电算化审计打开通道,就必须不断研究开发审计软件,不断促进电算化审计软件的集成化、多元化和网络化。由于我国审计行业的审计软件很少,应加大对审计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同时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开发或独立开发审计软件。考虑到国际化的需要,要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减少彼此之间的差距,以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

(三)完善审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必须对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有所了解,掌握其审计方法和程序控制,并且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进行审计。

(四)制定和完善电算化审计准则。计算机审计准则是对电算化审计的标准化,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虽然我国在审计方面制订了许多规范性文件,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与应用,一些规定中的内容已不适用于实际情况,而一些新增的审计内容在审计准则中又缺乏相应的条款[5]。因此我们应结合国情,从实际出发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理论和技术经验, 建立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相适应的电算化审计的程序和制度。

(五)提高人员素质,加快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只有不断提高人员自身的素质能力,才能精确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错误报告,从而确定合理的审计程序,把审计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可采取的措施有:开展有关计算机方面的后续教育,对现有在职的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及计算机审计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电算化审计的工作;让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础知识,使他们也加入到审计队伍当中,成为电算化审计的专业人员;培养储备人才,在高等院校和专业课程里面,开设会计电算化系统、电算化审计等相关的课程,把会计审计类的专业与计算机类的专业相结合,加强配套课程的教育。我国会计电算化高等教育已明确提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审计系统的改进与完善已经刻不容缓,不断地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的内部控制,减少审计的风险,从而为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唐文花.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审计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 6(1):75

财务遇到问题及对策范文6

一、引言

财务问题对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水平更是影响到农村建设成效的关键点之一。随着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与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他们更加渴望建立起一种能够代表自身利益的、真正为群众服务的财务管理体制。因此,必须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坚持正视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方能促进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模式的不断改进与发展。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受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地区特征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主要有三种常见模式,即村账村管,村账镇(乡)管,村会计委托,本文着重以村账镇管为例展开阐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由于部分农村自行管理账务时会计业务水平较低,造成了一系列财务问题,故改由镇专职会计负责各村账务。各村只需将负责人签字后的开支票据等定期交与镇会计进行审核,并由镇财务对所辖各村财务进行统一公示,以供群众监督。村账镇管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水平,同时也更好地将民主监督融入到财务管理之中。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1.财务管理透明度较差

多年来我国虽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模式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但透明度问题仍旧是目前财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并以村账村管模式尤为突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兼具盈利性与服务性的群众组织,其财务账目的管理会计通常会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指派人员担任。当牵扯到金钱利益时,部分会计甚至村委会便会出现仅代表少数人利益的不良现象,不能够完全真实的把财务收支呈现给群众监督,而是出现不公开甚至造假账等现象,严重降低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2.村民监督权力落实不足

无论是目前常见的何种财务管理模式,村民监督权力落实不足均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部分地区财务账目透明度不高,缺乏健全的财务公示平台,导致村民无法了解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信息,无法行驶监督权力。此外,部分村民监督意识不强,不愿或不知主动对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进行了解、监督。

3.“村账镇管”财务信息不对称,实时监督缺乏

实行“村账镇管”后,会计对于各村集体的核算职能得到强化,但仍不能保证镇财务管理所呈现的财务情况与村实情完全一致。乡镇会计要同时负责辖区多个村的集体经济财务,信息处理工作量较大,且无法做到对每个村具体实情十分了解。加之各村财务与乡镇之间总存在复杂的关联,而实时监督执行较差,故难免导致镇、村财务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4.委托协约中权责关系不明确

“村账镇管”属于各村将财务委托于镇专职会计进行核对处理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在委托之前需签订相应委托协约。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协约签署流于形式,具体细节不甚明确,故导致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出现权责关系不明确的现象。该现象将导致各级责任人之间互相推诿责任,降低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改进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体制,促进财务管理有法可依

法律是国家事务管理的先行,法制不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便会趋于混乱。因此,尽快加强立法,完善法律法规体制,是促进财务管理科学开展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国针对农村财务管理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但仍需要各地依据法律、结合当地实情制定相应规章制度。例如化念镇推行了适用于当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办法,只有不断地优化制度、完善制度,方能确保财务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

2.优化财务控制流程,确保财务管理有章可循

科学完善的财务控制流程能够避免信息处理量过大时出现的财务混乱现象,依流程办事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财务处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这便要求乡镇会计人员依据各乡镇实际、在总结长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财务控制流程,并且落实责任到人,具体任务指定具体人员承担。同时切实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及业务考核制度,加强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事务处理与管理,从而避免部分职能工作人员之间推诿责任、责任心差、消极怠工等现象。

3.明确委托权责关系,确保财务信息真实性

一方面,在确认委托关系时,需避免旧有的“形式主义”思想,认真落实每条委托细则,并进行必要的条目增减,将能够预想到的权责细节全部落到实处。再结合以严格的责任到人制度及业务考核,确保权责关系明确且落到实处。其次,在财务信息真实性方面,必须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对于各村账务需定期制作电子、纸质公开单,一方面以展板形式张贴于固定公示区,公示一定时间后回收展板并统一管理;同时,建立起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平台并设专人进行管理,定期使用电子信息平台进行财务公示,且在群众中普及平台使用方法。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化,以供群众监督,在落实群众监督权力的同时也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