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乡供水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乡供水应急预案范文1
为了切实加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20*]45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11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1、组织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由县水利、建设部门牵头,会同县发改、环保、国土、卫生等部门在20*年底以前编制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明确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2、深化落实各专项规划。各有关部门应按照《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的要求》,编制和完善各项专项规划。由县建设局牵头编制完善城乡给排水规划,综合布局城乡给排水系统,统筹安排供水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供水管网。由县环保局牵头编制完善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合理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地,界定保护区域。县卫生局要做好相关规划的卫生学评价及水质卫生监督监测方案。编制实施各种涉水规划,必须坚持把保障饮用水安全摆在第一位,加强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综合防治,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
1、认真实施水(环境)功能区划,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县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办法》有关规定,落实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严格把好建设项目审批关,禁止对水源有污染的项目和设施进入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新建项目要严格按照环评法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县环保局要定期开展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并限期整治或拆除;对违法违规经营的项目如码头、饭店等,要责令立即停止经营并限期纠正。
2、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县环保局要全面推进富春江、分水江以及主要水库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继续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整治力度,限期实现整治目标。对不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达标无望的坚决予以关闭。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排污行为。严防城乡饮用水有机污染,饮用水源上游不得建设生产和使用高毒高危原料和产品的项目,现有的相关企业要限期关停搬迁。
3、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县农业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认真做好禁养区的畜禽禁养工作,20*年前完成猪存栏数300头、牛3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的治理任务。对养殖大户实施规范管理,以乡镇为单位统一规划,集中治理,建设一批生态畜禽养殖小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加快形成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机制,因地制宜处理好农村生活污水。加快实施种植业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污”工程,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实施水产养殖证制度,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施肥养鱼和投饲养鱼、养鸭。县水利局要加快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加强农村小流域治理。
4、加强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县建设局要加快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加强对全县集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建设的指导,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垃圾收集处置网络。
三、城乡统筹,加快供水工程和设施建设
1、继续提高集中式供水水厂的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综合利用水库、供水水库建设和已建水库的供水配套,发挥水库在城镇供水中的积极作用。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集中式供水水厂、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增强集中供水的稳定性。加强制水工艺改造,提高常规处理能效,推广深度处理技术,提高供水水质。凡饮用水水质不符合标准的集中供水水厂,应当提出强制性技术措施,制订技术改造规划,采用先进技术,改进水处理工艺。
2、加快实施区域集中供水,以城带乡扩大农村受益范围。县建设局要制订实施城乡一体化的给排水规划,结合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督促指导乡镇加快区域集中供水设施和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区域集中供水的人口覆盖面。城镇集中供水水厂要在提高供水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供水半径,通过延伸供水管网将自来水直接输送到周边农村。
3、加快建设农村分片、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对城乡一体化供水系统不能覆盖的山区乡镇和山区村,县建设局要会同县水利局和有关乡镇(街道),结合“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生态村建设和改水改厕工作,加快农村现有简易水厂和供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规范管理水平,落实各项净水措施,确保供水水质。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单个或多个山区乡村,要加快建设小型水源工程,配套净水和消毒设施,建成一批独立的供水体系,并尽可能做到互联互通。
四、加强监管,确保城乡饮用水水质安全
1、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指定专人负责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对本辖区内的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配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并积极做好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指导督促和协调工作。
2、切实加强水源水质的监测。县水利局要按照水(环境)功能区划管理的要求,对全县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县环保局要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管理要求,优化监测站网设置,加强对饮用水源的水质监测,并建立定期报告和水质公告制度。
3、严格实施制水的全过程规范管理。县建设局要加强对取得供水许可的城镇和区域集中供水水厂的监督管理,督促指导供水经营单位建立以水质保障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国家标准建立严格的取样、监测和化验制度,落实保障水质的各项技术、工艺和管理措施。
4、加强供水水质的卫生监督。县卫生局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严格实施对集中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卫生许可,加强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定期抽检。对城乡饮用水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处,督促有关单位限期整改。自备取水的企业和学校等单位要严格按规范对自备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
五、健全机制,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1、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水工作。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大力倡导节约用水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废水资源化和零排放技术、中水回用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各种节水设备和节水产品,强化节水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2、加快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积极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非居民用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和高耗水行业差别水价政策。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适时提高征收标准,尽快将集中供水覆盖范围内地下水的水资源费调整到高于供水价格。开征城镇污水处理费,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保本微利运行。
六、完善制度,加强储备体系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建设
1、加强城乡饮用水储备体系建设。由县水利局负责,建立全县水资源和饮用水战略储备体系。选择部分水库作为区域性战略储备水源,并制订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联网调度方案。建立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储备,规划建设备用水源。
2、进一步完善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机制。要根据县城生活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应急预案,进一步落实好应急措施。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完善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水域周边的化工、医药等重点污染企业以及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经营、贮存的企业要严格防范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并制订专门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把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供水单位应当摸清取水口上游及周边地区存在的污染隐患情况,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当原水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或供水不足时,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报请县人民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七、加强领导,建立完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政策体系
1、建立组织机构。为了切实加强对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建设、发改、水利、农业、林业、环保、卫生、国土、交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我县的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城乡供水应急预案范文2
近期,我县连续发生大范围明显降雪,1月20日积雪深度在12-15厘米以上。据气象预报我县在29日前仍然维持中到大雪天气,为防止和减少雪灾给人民群众造成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省政府多次内部明电紧急通知精神要求,现就做好我县防暴雪抗雪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及时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根据《*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从1月22日起,省民政厅启动了《*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Ⅳ级响应。各镇、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按规定程序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落实责任,落实措施。同时,加强值班调度,确保通讯和灾害信息畅通,确保突发灾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二、认真做好查灾、核灾和报灾工作。各镇、各单位要抓紧摸清需救助困难群众的底数,逐村逐户核实灾情,掌握受灾地区和困难群众的真实情况。县救灾办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民政局、财政局报告灾情和救灾情况。各镇、各单位要将灾情一日一报,每日上午9时前报县生产救灾办公室。
三、重点注意排查转移危房中的群众和中小学生。要及时将相关人员从易造成雪灾的设施中撤离,消除隐患,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对倒房户、危房户,要及时转移,采取借住公房、投亲靠友等措施予以妥善安置,并登记在册,安排好后续生活。对在易出现安全隐患的校舍中上课、考试的学生,要及时转移撤出,确保学生安全。
四、抓紧发放救灾粮款和衣被。各地要将冬令救助和这次雪灾救助结合起来,抓紧将县第一批下拨的110万元冬令救灾款和28万元雪灾救灾款尽快发放到户。各地在安排救灾粮款衣被时,要向重灾地区和重灾户、困难户倾斜,抓紧发放救灾粮款和衣被,确保受灾群众有衣穿、有饭吃,基本生活不出问题。
城乡供水应急预案范文3
关键词:水质管理饮水安全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基本情况
当阳市现有城区自来水水厂2座(覆盖城区3个街道办事处)、乡镇水厂7个,日供水能力为10万吨,年有效供水量在1200万吨以上。随着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全面推进,全市10个镇处中,除王店、育溪外,8个镇处都已吃上“巩河水”, 供水水源为巩河水库Ⅱ类优质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在99%以上,供水用户达4.5万户,供水人口21万多人。
二、基本做法
(一)采取得力举措,强化水源保护。一是实施源水库区移民。2003年,市政府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将巩河库区村民443人移出库区;二是关停生产项目。2002年以来,巩河水库先后关停了黄羊种羊场、网栏库汊养鱼、三个库汊养殖基地等生产项目;三是治理水土流失。近年来,巩河水库管理处在库区建湿地松水保林500亩、白杨树林500亩、经济林900亩。对水土流失严重的部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四是严控面源污染。积极号召库区村民使用高效低毒,残效期短的农药,严格禁止使用地面撒施农药,保证水库水质不受农药污染;五是实行专班管护。由巩河水库管理处组建了4人工作专班,专职负责水库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高库区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库区日常巡逻,禁止游泳、钓鱼等污染水源的行为,发现污染情况及时处理,保障供水安全。安排专人在取水口进行24小时值班;六是修建管护设施。投入资金在水库副坝建设了长220米的隔离带,在取水口建设了长71米的护岸硬化工程,修建了隔离墙和铁栅栏门,实行封闭式管理;七是强化应急管理。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巩河水库饮用水源地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保障市民饮水安全,我市制订了《巩河水库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市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还和巩河水库签订了《重点单位防范恐怖袭击工作责任书》,并制订了《巩河水库处置恐怖袭击事件预案》。市环保局、水利局、住建局每年都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二)扩建供水工程,保障供水水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管网延伸工程的实施,我市安全饮水需水量逐年增长,为保障供水水量,2012年,当阳市政府实施了引巩复线工程及二水厂扩建工程,供水能力由5万吨/日提高到10万吨/日。新厂采用V型滤池工艺,制水全流程均由在线仪表实时监控,水质更优,同时,水厂还购置了300kw和500kw两套发电机组,真正实现了停电不停水。2013年自来水公司还投资了80余万元,对老水厂构筑物进行了全面维保,进一步提升了水质处理效果,为城乡群众提供了更可靠的水质、水量保障。
(三)强化水质检测,确保水质安全。一是加强源水检测。巩河水库水质监测由宜昌市水文局、当阳市环保局、当阳市疾控中心等单位负责。当阳市环保局每月监测一次,宜昌市水文局每季度监测一次,当阳市疾控中心每半年监测一次,特殊情况加密监测。2013年,环保局投资300万余元在取水口建设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水库水质进行动态监测。巩河水库历来的监测结果均为II类水质标准;二是成立了水质检测机构。依托市疾控中心化验室,负责全市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检测,以保证水质达标;三是建立了应急管理机制。编制了水污染应急预案,制定了供水突发性事件的预案,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四)加强多元融资,保障供水建设。在资金筹集上,我市采取“四个一块”的办法,即国家和省补助一块、地方财政安排一块、供水企业自筹一块、受益群众自筹一块。其中,市财政投入和供水企业自筹资金用于城区至乡镇的主管建设,国家和省补助以及乡镇财政主要用于各乡镇及自然村的支管建设,群众自筹资金用于解决村内管道、水表总成的安装。自来水主管网建设主要采用“自来水公司承担50%,受益乡镇承担30%,市财政配套20%”的资金筹集方式,针对性解决城区至乡镇的管网建设资金。鉴于市自来水公司和乡镇筹资能力有限,为确保这项工程顺利持续地实施下去,从2011年起,市政府将城区至乡镇的供水主管网建设纳入政府“每年十件实事”范围,由市财政进行全额资金配套。
(五)兼顾各方利益,合理确定水价。积极探索“城乡供水一体”管理的长效机制,实行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价,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成为“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的民心工程。一方面,合理确定水价。依据保本微利原则,兼顾农民承受能力,实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水价制度,农村供水工程平均水价低于城区水价,并免收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另一方面,考虑到乡镇、农村分布较为分散且供水机构产权、经营主体多元的实际情况,为充分保障各方利益,保证城乡供水一体化顺利推进,实行城市供水企业与各乡镇、村委会联合管理方式,以乡镇、村为单位,设立供水结算总表。供水企业对结算总表进行抄收、管理,对结算总表前的管道进行管理维护。乡镇、村负责结算水表后的管道、水表等供水设施维护,对到户水表进行抄收管理。科学的经营模式,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真正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让广大农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长期受益。
三、存在问题
目前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设资金问题。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是一项高投入、低产出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供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这一关键因素严重制约了工程建设步伐。
(二)供水价格问题。由于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新建的加压泵站都是多级加压供水,加之新增管网的维护管理等,致使自来水公司的供水成本不断增加,处于亏本供水状态。
(三)经营模式问题。在如今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市大部分乡镇水厂由自行产销自来水转型为购买市自来水公司成品自来水的销售单位。草埠湖镇水厂于2013年5月20日整体划转给当阳市自来水公司管理经营。随着居民和政府职能部门对水质要求和监管力度的逐步规范加强,势必会有更多乡镇供水企业谋求合并入当阳市自来水公司,乡镇水厂管理难度与城市供水企业经营的冲突日益增大。
(四)用户发展问题。由于农村供水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不少村组、社区对饮用安全水的期望高,呼声大,行动少。有的地方工程完工后,沿线村组、社区的安全饮水已可解决,但有些没有联系接水,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有的村组、社区想接巩河水,但难以筹集资金,二是有的乡镇水厂经营权在私人手里,他们考虑自身经济效益而不愿接巩河水,用户发展有待加强。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一)在供水服务上,一是持续打造“甘泉润万家”服务品牌;二是尽早实施供水综合调度控制中心建设;三是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并探索乡镇供水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建的好,管的好”的目标;
城乡供水应急预案范文4
关键词:城乡供水一体化;现状;制约因素;建议中图分类号:TV674文献标识码:A
一、城乡供水基本情况
该市的城乡供水工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慢到快、由追求量到追求质、由追求质到追求优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比较完备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
(一)水资源情况。该市多年平均年降雨量601毫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0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73亿立方米,地下水3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0.67亿立方米。
(二)供水水源地情况。该市饮用水源地共分地下饮用水源地和地表饮用水源地两部分,分别是云山丈岭井群和崮山井群。云山丈岭井群位于云山镇丈岭村东北,小沽河西岸,年供水量为1150万立方米;崮山井群位于原崔召镇沙梁、鱼脊山等村,年可供水量为580万立方米。平度市现有地表饮用水源地7处,分别是尹府水库、黄山水库、黄同水库、大泽山水库、双山水库、淄阳水库和双庙水库。其中,尹府和黄山两座水库主要为城区兴平水厂供水,年可供水量分别为7380万立方米和830万立方米;双山水库为店子镇供水水源地,年供水量为615万立方米,主要为店子镇供水。其它4座水库均为备用水源地。辖区大部分乡镇供水水源以及农村饮用水主要取自地下水。此外,该市还有为青岛提供饮用水任务的大沽河饮用水源地,通过近年来水质监测结果发现,除因农业生产面源污染造成总氮超标外,PH值等20余项指标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标准,符合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
(三)供水设施设备情况。目前,该市城乡供水主要有南村、兴平、云山、崮山等较大水厂4座和1处高位水池,日供水量为500立方米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15处,累计日供水能力达18.45万立方米;各大水厂均建有比较完备的水处理设施、水质监测设施设备和预警监控系统,为城乡集中供水提供了安全保障。
(四)镇村供水情况。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镇村供水工程主要分为集中供水工程和单村供水工程,其中:集中供水的1337个村庄,单村供水的441个村庄。
(五)供水体制机制情况。根据不同的供水形式,该市供水管理分为3种形式:一是市自来水公司管理,这类村庄直接使用城区自来水,其水费收取和管网(村外或小区外)维护均由市自来水公司负责。二是镇水利站管理,这类村庄使用城区自来水水源或本镇集中供水站水源,其城区至本镇的城市供水主管道由市自来水公司负责维护管理,本镇内供水管网由镇水利站负责维护管理,水费收取实行保本微利、本镇定价原则,各镇水费价格不一,一般在3-5元/立方米。三是本村管理,这类村庄主要是指单村供水村庄,其水费收取和管网维护均由本村负责,各村水费价格一般为1.5元/立方米。
二、城乡供水一体化情况
近年来,该市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供水工程建设,先后组织实施了西四镇供水、村村通自来水、农村除氟改水、农村规模化供水、城乡供水管网改造等一批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累计解决了1214个村庄、79.1万人的吃水困难问题。截止2012年底,全市城市供水管网已经覆盖了城区及蓼兰、兰底、白埠、门村等13个镇(原区划),达到了日供水量2.3万立方米的规模;全市1788个村庄累计有1781个安装了自来水。今年正在实施的总投资2915万元的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和古岘镇规模化供水工程,可解决96所学校、9个村庄、7.7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工程正在实施中。同时,总投资1.24亿元的农村规模化供水二期工程已经进入招标程序,工程竣工后可使双山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0.8万立方米,将店子镇原有集中供水管网61个村庄(3.4万人)并入规模化供水管网,并新增解决18个村庄、1.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明村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1万立方米,将明村镇原有集中供水管网80个村庄(4.46万人)并入规模化供水管网,并新增解决35个村庄、3.9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开展供水工程建设的同事,强化供水管理。一是抓好水源供应。坚持优先使用地表水的原则,加大了对尹府水库、黄山水库、双山水库等地表水的有效利用。二是抓好水质检测。各供水水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坚持定期对水源地水、进厂原水、出厂水、管网水进行规定指标检测,并随时进行水质抽检;各镇集中供水站一般每半年或每季度化验1次水质,确保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三是加强水源地保护。严格划定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明确规定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从事开山采石、排污、集中堆放垃圾等活动。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对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内的污染源和企业排污口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实现了对污染隐患的动态管理。四是抓好应急管理。编制了《平度市城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饮用水源地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等预案,建立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同时,实行24小时供水应急服务制度,对城区供水发生的漏水、爆管、水质变化等事件,随报随修,最低限度地减少不利影响。
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虽然在城乡供水一体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工程标准低,资金投入较少。近年来,该市通过投融资建设了一大批自来水工程,但受设计水平、建设标准等历史条件限制,再加上资金等问题制约,2004年底以前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农村自来水工程,经过三十多年的运行,大多数已经达到了设计年限,部分村庄自来水已停止运行或报废,存在用水安全隐患,这类村庄全市共有259个,广大群众迫切要求进行维修改造。城市供水配水管网因老化失修等因素影响也经常出现爆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了不便。同时,当前国家对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还是实行补政策,有一半的建设资金需要地方和群众自筹解决,这部分资金很难筹集到位,对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和范围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管理难度大,制度建设滞后。自来水工程面对着成千上万的用户,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大锅水思想,还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这就给水费收缴带来一定的困难。上万公里的自来水管网铺设在地下,生产建设活动极易造成设施的破坏和水量的流失,甚至有部分群众为了一己之私,私接乱拉供水管道,也给自来水工程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损失。同时,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使得农村自来水管理缺乏法规、政策依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正常管理。
三是水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寿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用水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地下水超采,水源污染加重,从而降低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了农村自来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剧了工程的报废速度。该市胶莱河、泽河两岸,如明村、同和、李园等区域,自来水工程建设起步较早,但吃水困难现象有增无减,原因多为水源地枯竭或水质变坏。采矿和生产生活污染也是近年来造成吃水困难的主要因素,其中石墨、石材开采、蔬菜淹制、化肥农药的滥用以及生活垃圾,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比如该市田庄镇因石墨开采加工,造成了大面积的水源地污染,新河镇因海水入侵逐年扩大,原新河镇区域内很难找出一处合格的水源地。
四是水源供应不足,影响供水保证率。受经济发展、城镇扩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因素影响,城乡供水需水量持续增加,致使水源供应与水厂净水处理能力不相适应,不能有效满足供水需要。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兴平水厂,现有净水处理能力10万立方米/日,而水源供应能力仅为4万立方米/日,远远不能满足水厂生产需求,急需增加水源输送能力。
四、意见与建议
为进一步抓好城乡饮水安全工作,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下面四项工作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进一步完善规划,提高建设质量。供水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全市小城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和工业园区的发展,对供水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对原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规划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完善,以满足新的供水需求。
(二)制定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合理确定水价,强化水费计收和管理。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供水价格。集中供水水价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二是制定可操作性强的供水管理办法,使供水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增强供水管理的实效,特别要为查处破坏供水设备设施、污染水源水质、私拉乱接水管、不交水费等行为提供处罚依据。三是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供水管理模式,加快以明晰产权为主要内容的供水管理制度改革,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制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检测制度,促进水厂规范化管理,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
城乡供水应急预案范文5
目 录
1 总 则 ………………………………………………………(5)
1.1 编制目的 …………………………………………………(5)
1.2 编制依据 …………………………………………………(5)
1.3 适用范围 …………………………………………………(5)
1.4 工作原则 …………………………………………………(6)
1.5 预案体系 …………………………………………………(6)
2 组织体系 ……………………………………………………(7)
2.1 应急指挥机构 ……………………………………………(7)
2.2 办事机构 …………………………………………………(8)
2.3 专家组…………………………………………… ………(9)
3 预警预报……………………………………………………(10)
3.1 预警信息…………………………………………………(10)
3.2 预警准备…………………………………………………(11)
4 应急处置……………………………………………………(11)
4.1 信息报告…………………………………………………(11)
4.2 响应启动…………………………………………………(11)
4.3 分级响应…………………………………………………(12)
4.4 分部门响应………………………………………………(16)
4.5 分灾种响应………………………………………………(18)
4.6 现场处置…………………………………………………(18)
4.7 社会动员…………………………………………………(18)
4.8 信息与新闻报道……………………………………(19)
4.9 应急变更与终止…………………………………………(19)
5 恢复与重建…………………………………………………(19)
5.1 制订规划和组织实施……………………………………(20)
5.2 调查评估…………………………………………………(20)
5.3 征用补偿…………………………………………………(20)
5.4 灾害保险…………………………………………………(20)
6 应急保障……………………………………………………(21)
6.1 队伍保障…………………………………………………(21)
6.2 治安和交通保……………………………………………(21)
6.3 物资保障…………………………………………………(21)
6.4 资金保障…………………………………………………(22)
6.5 宣教、培训与演练………………………………………(22)
7 监督管理……………………………………………………(22)
7.1 奖励与责任………………………………………………(22)
7.2 预案管理…………………………………………………(22)
7.3 预案实施时间……………………………………………(22)
附件1 防范应对气象灾害各主要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措施
(附表1-15) ………………………………………………(23)
附件2 区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流程图……………………………(42)
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着力提高全区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江苏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常州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常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常州市天宁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规范性文件。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影响本行政区域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冰冻(道路结冰)、雾、霾、龙卷风等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因气象因素引发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冰雪灾害和重污染天气等其他灾害处置,适用其他有关应急预案规定。
凡涉及跨本区行政区域,或超出本区处置能力,或需要由国家、省、市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依据《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江苏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常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处置。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全面加强应对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预防为主、科学高效。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提高防御标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依法规范、协调有序。各级各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职责,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加强基层开发区、镇、街道与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运转协调。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根据灾害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对气象灾害实施分级管理。气象灾害发生地所在开发区、镇、街道统一组织开展本区域应急处置工作。
1.5 预案体系
全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由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开发区、镇、街道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工作手册,以及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应急预案组成。
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应急工作手册。
2 组织体系
全区气象灾害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由应急指挥机构、办事机构、专家组组成。
2.1 应急指挥机构
2.1.1 区应急指挥机构
当发生或即将发生气象灾害,并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危害时,根据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区人民政府成立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区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全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总指挥由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区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和区应急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区人武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发展和改革局、区教育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区商务局、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天宁分局、天宁交警大队、天宁消防救援大队、自然资源和规划天宁分局、天宁生态环境局、天宁交通执法大队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其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成员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时予以调整。主要职责如下:
组织协调指挥气象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在灾害性天气可能形成或已经出现气象灾害时,综合研判各类信息,决定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的启动和终止,负责指挥、协调、督促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做好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
当因气象因素引发的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冰雪灾害、重污染天气等灾害,已有其他有关应急预案应对的,按照相关应急预案规定,启动相应的区级应急指挥机制。
——台风、暴雨引发江河洪水、山洪灾害、渍涝灾害、台风暴潮和干旱灾害等,由区防汛防旱指挥部负责指挥应对工作。
——暴雪、冰冻(道路结冰)、低温、寒潮影响正常道路交通,由区扫雪除冰指挥部负责指挥应对工作。
——气象因素引发的突发地质灾害由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应对工作。
——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由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负责协调组织。
——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处置,由区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
——气象灾害受灾群众生活救助,由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
2.1.2 开发区、镇、街道应急指挥机构
开发区、镇、各街道参照区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针对上述各种灾害,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组织做好应对工作。区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开发区、镇、街道的相关工作进行指导。
2.2 办事机构
区指挥部下设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设在区应急管理局,区应急管理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担任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主要职责如下:
(1)执行国家、省、市、区关于气象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
(2)负责区指挥部的各项日常事务和临时交办的工作。
(3)负责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修改、论证、报批及实施工作,并指导开发区、镇、街道编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或工作手册。
(4)检查指导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落实各项应急准备措施。
(5)组织协调气象应急宣传与沟通工作,根据区指挥部授权起草关于气象灾害应急方面的新闻和信息,起草区指挥部的各种命令、通告、公告等文稿。
(6)组织区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工作人员培训,参加、筹划、组织和评估有关气象灾害事件应急演习。
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与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指定本单位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职能科室,明确有关同志担任联络员。联络员既是本单位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协调、联络人员,又是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的兼职工作人员。
2.3 专家组
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应成立全区气象灾害应急专家组,并完善相关咨询工作机制,为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提供分析评估、决策咨询和处置建议等。可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专家组成员直接参加突发气象灾害的具体应急处置工作。
3 预警
3.1 预警传播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是指由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根据国家、省气象行业有关规定负责制作,并按有关规定程序报批后分级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的类别、预警信号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
建立和完善多种手段互补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机制。接收到市气象台的预警信号后,快速传播,提醒各级各部门、相关行业和社会公众做好气象灾害先期防御、灾害发生的应急处置准备。
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应结合实际,整合现有预警信息传播资源,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传播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
开发区、镇、街道及其区域内的社区(村)、学校、医院、工矿企业、建筑工地等要指定专人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播工作,建立健全“乡镇-村-村民小组-户-人、街道-社区-居民小区-户-人、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单位-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机制、反馈机制和监督机制。
3.2 预警准备
气象灾害预警分为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较大)、四级(一般)4个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一级(红色)为最高级别,具体预警分级标准参照《常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有关规定。
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收到市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的气象灾害预警时,应及时向各级各部门转发。有关责任人员立即上岗到位,组织力量深入分析、评估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尤其是对本地区、本单位风险隐患的影响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落实抢险队伍、物资和避难场所等,做好启动应急响应的各项准备工作。
4 应急处置
4.1 信息报告
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相关单位应按职责及时收集和提供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损失以及防御等情况,迅速、及时报告属地政府或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逐级向上报告。
4.2 响应启动
按照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的程度和范围,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
当市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一级或二级气象灾害预警,或者气象灾害已经在我区造成特别重大或重大损失时,区指挥部立即组织各成员单位和专家分析研判,综合评估气象灾害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报请区长签发启动一级或二级应急响应。
当市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三级气象灾害预警,或者气象灾害已经在我区造成较大损失时,区指挥部立即组织各成员单位和专家分析研判,综合评估气象灾害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由总指挥签发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当市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四级气象灾害预警,或者气象灾害已经在我区造成一定损失时,区指挥部授权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立即组织指挥部成员和专家分析研判,综合评估气象灾害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由副总指挥签发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分别达到不同预警级别标准时,按照最高预警级别灾种启动应急响应。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均未达到预警标准,但可能或已经造成损失和影响时,根据不同程度的损失和影响在综合评估基础上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当接到市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指令时,区指挥部在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常州市气象灾害预案》和本预案的规定,启动相应应急响应。
4.3 分级响应
4.3.1 一级、二级应急响应
区指挥部领导、相关成员单位领导及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负责同志24小时坚守岗位。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按照区指挥部统一部署和职能分工,指挥和协调本部门本系统相关防御工作;开发区、镇、街道按本级相关应急预案应急响应程序做好指挥和协调工作;开发区、镇、街道和区各成员单位每天按时向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及灾情。同时,区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做好以下工作:
(1)区指挥部总指挥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全面部署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工作。区各成员单位分析气象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各自防御对策;区指挥部形成应对气象灾害应对处置的决策建议,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必要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直接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组织指挥协调全区气象灾害应对工作。
(2)督促指导有关区域、有关单位落实防御措施,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区指挥部负责人分别带领相关部门,赴灾情严重地区指挥防灾救灾工作。
(3)区指挥部组织协调有关专家参与应急救援,各级抢险队伍进入应急作战状态,各应急物资保障单位全力提供应急保障。
(4)驻区部队根据区政府或区指挥部要求以及有关兵力行动批准权限,担负抢险救灾任务。
(5)组织协调公共场所大型显示屏管理单位等及时播发和随时插播气象信息、有关防御指引以及区指挥部的相关措施,协调通信运营企业协助做好相关信息的工作。
(6)根据法定职责和程序做好灾情统计和新闻工作。
(7)区指挥部向市政府或市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气象灾害灾情,必要时请求支援。
(8)研究并处理其他重要事项。
4.3.2 三级应急响应
区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和开发区、镇、街道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领导24小时带班制度。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按照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指挥和协调本部门本系统相关防御工作;开发区、镇、街道按本级相关应急预案应急响应程序做好指挥和协调工作;开发区、镇、街道和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每天按时向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及灾情。同时,区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做好以下工作:
(1)区指挥部总指挥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全面部署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工作。区指挥部成员单位分析气象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各自防御对策。区指挥部形成应对气象灾害决策建议,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
(2)督促指导有关区域、有关单位落实防御措施,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区指挥部派出工作组赶赴重灾区协助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协调筹集、调运防灾救灾资金和物资,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3)组织协调有关专家参与应急救援,各级抢险队伍进入应急作战状态,各应急物资保障单位全力提供应急保障。
(4)驻区部队根据区政府或区指挥部要求以及有关兵力行动批准权限,担负抢险救灾任务。
(5)组织协调公共场所大型显示屏管理单位等及时播发和随时插播气象信息、有关防御指引以及区指挥部的相关措施,协调通信运营企业协助做好相关信息的工作。
(6)做好灾情统计。
(7)区指挥部向市政府或市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气象灾害灾情,必要时请求支援。
(8)研究并处理其他重要事项。
4.3.3 四级应急响应
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开发区、镇、街道按照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响应工作,并及时向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书面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及灾情。同时,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及成员单位做好以下工作:
(1)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及时向区指挥部报告灾情和应对工作开展情况,重要情况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报告。
(2)要求有关区域、有关部门做好防御工作。区指挥部视灾情派出若干工作组,到受灾较重地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3)区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立即做好相关准备并积极开展工作。
(4)区级相关抢险队伍进入应急值班状态,防灾抢险物资储运单位做好随时调动准备;开发区、镇、街道抢险队伍进入应急作战状态。
(5)请示上级协调驻常部队(含预备役)做好担负抢险救灾的准备。
(6)组织协调公共场所大型显示屏管理单位、电信运营企业等及时刊播有关信息,加强气象灾害知识宣传。
(7)做好灾情统计。
(8)研究并处理其他重要事项。
4.4 分部门响应
气象灾害造成煤电油气运、重要工业品出现重大突发问题,由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分别依据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由发展和改革部门依据《天宁区粮食应急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出现突发问题,由商务部门依据相关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群体性人员伤亡或可能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卫生健康部门依据《天宁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严重损失需进行紧急生活救助、造成突发地质灾害、引发森林火灾,由应急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分别依据《天宁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天宁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天宁区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等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引发生产安全、道路交通事故、火灾和特种设备事故,由应急管理、公安、交警、消防救援、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分别依据《天宁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天宁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天宁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天宁区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突发环境事件,引发重污染天气,由生态环境部门依据《天宁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天宁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引发水旱灾害,由水利部门依据《天宁区防汛防旱应急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引发城市内涝,由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依据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影响或涉及农业生产,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依据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响应;
造成道路积雪结冰,由城市管理部门依据《天宁区扫雪除冰应急预案》牵头开展应急响应。
区委宣传部负责随时播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应急防范处置措施。发展改革、教育、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水利、商务、文化体育和旅游、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单位按照相关预案做好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和保障工作。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慈善分会等单位做好相关领域协调、配合工作。消防、民兵预备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基层应急队伍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在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做好抢险救援工作。驻区部队按照《天宁区突发事件军地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规定参加抢险救灾工作。
4.5 分灾种响应
启动应急响应后,区各成员单位、开发区、镇、街道应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针对不同气象灾害种类及其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和行动。根据本区可能受影响的灾害性天气类型,可分为台风、大风、暴雨、暴雪、寒潮、低温、霜冻、冰冻(道路结冰)、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龙卷风、雾、霾等气象灾害,具体气象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见附件1(附表1-15)。
4.6 现场处置
气象灾害现场应急处置,由灾害发生地所在开发区、镇、街道或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统一组织;区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组织营救、伤员救治、疏散撤离和妥善安置受到灾害威胁人员,及时上报灾情和人员伤亡情况,协调各级各类救援队伍应急行动,查明并及时组织力量消除次生、衍生灾害,接收分配援助物资等。
4.7 社会动员
区政府或区指挥部可根据气象灾害的性质、危害程度和范围,广泛动员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气象灾害处置,紧急情况下可依法征用和调动车辆、物资、人员等。
气象灾害发生地所在开发区、镇、街道或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各方面救援力量迅速抢救人员,组织基层开展自救互救。
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包括国际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捐赠和援助。审计、监察部门对捐赠资金与物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
4.8 信息与新闻报道
气象灾害信息应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形式主要包括:权威、提供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种类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因灾伤亡人员、经济损失、救援情况等。应急处置和灾情信息由相关主管部门或区指挥部审核和。
发生气象灾害时,宣传部门应当加强对新闻媒体报道的协调和指导。开发区、镇、街道或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根据气象灾害影响程度,提供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内容;区指挥部会同区委宣传部按照规定,做好相关气象灾害的宣传报道;必要时,由区政府或区指挥部召开新闻会,通报有关情况。
4.9 应急变更与终止
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根据市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的变更或解除气象灾害预警,结合区域各类气象灾害现场处置等情况,及时变更或终止气象灾害应急响应。
启动应急响应的机构或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变更应急响应级别或终止应急响应。
5 恢复与重建
5.1 制订规划和组织实施
受灾地所在开发区、镇、街道组织制订恢复重建规划,区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使受灾地区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发生较大以上灾害超出开发区、镇、街道恢复重建能力的,区政府组织制订恢复重建规划,出台相关扶持优惠政策,给予相应资金支持,帮助受灾地区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5.2 调查评估
区政府或区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对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及气象灾害的起因、性质、影响等进行调查、评估与总结,分析应对处置工作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灾情核定由区应急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全面结束后,相关调查评估结果与应急工作情况报送市人民政府。
5.3 征用补偿
区政府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征用补偿制度。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设备、设施、场地、运输工具和其他物资。造成损坏或无法归还的,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适当方式给予补偿或做其他处理。
5.4 灾害保险
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与气象灾害事故相关的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灾害发生后,保险机构要根据灾情,及时主动办理受灾人员和财产的保险理赔事务。
6 应急保障
6.1 队伍保障
区有关部门应加强自然灾害救援、消防救援、危化品救援、医疗卫生救援、森林消防等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经常性开展协同演练,提高共同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开发区、镇、街道应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基层抢险救灾队伍,加强日常管理和培训。
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作用,依托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社区(村)建立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形成广泛参与应急救援的社会动员机制。
6.2 治安和交通保障
交警、交通执法等部门完善抢险救灾、灾区群众安全转移所需车辆等的调配方案,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运输畅通。
公安、交警等部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做好灾区治安管理、救助和服务群众等工作。
6.3 物资保障
发展改革、应急管理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储备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救灾物资装备。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水利等各相关行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制定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储备抢险专用物资,以备抢险急需。
6.4 资金保障
区政府建立健全与气象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保障机制,将气象灾害救助资金和气象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达到《天宁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响应等级的灾害,区财政应根据相关规定给予相应支持。
6.5 宣教、培训和演练
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各界主动获取预警信息的意识,提高社会公众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
开发区、镇、街道、区各成员单位以及易受灾单位要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定期组织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7 监督管理
7.1 奖励与责任
对在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气象灾害救助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7.2 预案管理
区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编制、解释和日常管理。预案实施后,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其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按照规定程序修订本预案,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7.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
防范应对气象灾害各主要部门联动和
社会响应措施(附表1-15)
附表1 台风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三级
二级
一级
台风蓝色、黄色预警
台风橙色预警
台风红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台风蓝色、黄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台风橙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台风红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准备。密切关注高火险天气形势,做好森林火险预报预警,指导开展火灾扑救工作。通知重点单位做好防台风暴雨安全工作。
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台风和台风暴雨工作。
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参与、协调台风和台风暴雨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
公安、交警
部门
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保护。
组织警力,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工作。限制重要道路车流车速,及时处置因台风暴雨引发的交通事故。
负责灾害事件发生地的治安救助工作。必要时封闭相关道路,实行交通管制。
发展改革部门
根据指令负责应急采购相关救灾物资
教育
部门
通知学校做好防台准备、暂停室外教学活动。
督促学校做好防台应急准备、停止室外教学活动,保护已到校学生安全。必要时,通知学校停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督促开发区、镇、街道巡查、加固居民危房,巡查、加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按照管辖职责通知高空等户外作业单位做好防风准备,必要时停止作业,安排人员到安全场所避风。视情况利用人防工程为受灾群众提供安置场所。
城市管理部门
督促有关单位加固户外店招店牌等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必要时可依法拆除。做好倒伏行道树及公园(绿地)倒伏植物扶正、加固工作,协助指导住宅小区内倒伏植物的处理。督促管辖范围内公园做好有关游乐和服务设施的防风安全管理,必要时停止运营,引导人员安全疏散。
农业农村部门
提醒果农、菜农和水产养殖业主、林场等做好防台风准备。
指导果农、菜农和水产养殖户、林场等采取一定的防台风措施。
农业、水产业、畜牧业、林业等应采取防台风措施,组织种植业主抢收成熟瓜果和防护低洼地带的作物。
水利
部门
通知江河湖库、涵闸站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做好防御台风暴雨准备工作。负责江、河、湖等水情的监测和预报。
做好各类水利工程的巡查和安全运行,落实险工险段和在建水利工程的抢险队伍、物资和设备,及时开展抢险救灾。负责江、河、湖等水情的监测和预报。
督促各地做好重点险堤、险库的巡查防守,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提供水情、工情、灾情信息。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
宣传台风可能对游客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配合政府和部门组织协调旅游企业做好游客和旅游从业人员疏散工作。
协助做好受灾旅游景点的救灾工作。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通知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
组织人员重点巡查地质灾害危险点,采取防范措施。
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开展应急调查,协助政府采取应急措施。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的台风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台风灾害防护。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驻区
部队
进入紧急抢险救灾状态,对灾害现场实施救援。
开发区、镇、街道
通知居住在低洼地带、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人员注意防台风,并组织排查安全隐患。
撤离区域危旧住房、厂房、河边窝棚等危险地方的临时居住人员。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危坡、危墙、危房的监测。
对居住在确有安全隐患的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的人员,进行撤离并安置。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台风信息,并通知本区住户。
关注台风最新动态,检查本区各项防台措施的落实情况。
组织力量对区内出现的灾情进行救援。
学校
做好防御台风准备、暂停户外活动。
停课后,保护好在校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的安全。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的台风信息,及时了解台风动态;不到台风途经地区游玩。
调整出行计划,尽量减少外出,关闭门窗;不在广告牌、架空电线电缆、树木下躲避,以免受伤。
尽量不到户外活动,户外人员应寻找安全地带躲避,并注意防止雷电袭击。危险建筑物内的人员应撤离。
建筑
工地
及时收听有关台风信息,做好防台工作。
停止户外作业。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2 大风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三级
二级
大风黄色预警
大风橙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大风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次。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准备工作,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督促重点单位加强大风天气的安全生产监管。参与、协调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
教育
部门
根据防御指引、提示,通知学校做好停课准备,调整上下学及休息时间,避免在突发大风时段上学放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督促施工单位根据大风等级,严格按照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规程做好防大风工作。
城市管理部门
督促有关单位加固户外店招店牌等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必要时可依法拆除。做好倒伏行道树及公园(绿地)倒伏植物扶正、加固工作,协助指导住宅小区内倒伏植物的处理。督促管辖范围内公园做好有关游乐和服务设施的防风安全管理,必要时停止运营,引导人员安全疏散。
农业农村部门
提醒果农、菜农和水产养殖业主等做好防风、防火准备工作。组织种植业主抢收成熟瓜果和防护低洼地带的作物。
指导果农、菜农和水产养殖户、林场等采取一定的防风、防火措施。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
提醒相关旅游企业做好防风工作。
配合政府和部门组织协调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的大风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大风灾害防护。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实施本区域各项防御、救援工作。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大风预警信息并通知住户做好防风工作,提示居民注意安全。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传播的各类大风预警信息,及时了解天气变化。
尽量不出门,不在广告牌、架空电线电缆、树木下躲避。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3 暴雨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三级
二级
一级
暴雨蓝色、黄色预警
暴雨橙色预警
暴雨红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暴雨蓝色、黄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暴雨橙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暴雨红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的准备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指导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暴雨措施,做好暴雨天气安全生产工作。
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指导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暴雨措施,做好暴雨天气安全生产工作。
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
水利
部门
通知江河湖库、涵闸站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做好防御暴雨准备。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做好城市内涝排水工作。
认真做好各类水利工程的巡查和安全运行工作,落实险工险段和在建水利工程的抢险队伍、物资和设备,及时开展抢险救灾。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做好城市内涝排水工作。
按照防汛防旱指挥部的决策和部署,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公安、
交警
部门
对水毁、积水路段制定绕行路线,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保护。
组织警力,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工作。限制重要道路车流车速,及时处置因暴雨引起的交通事故。
负责灾害事件发生地的治安救助工作。必要时封闭相关道路,实行道路警戒和交通管制。
发展改革部门
根据指令负责应急采购相关救灾物资
教育
部门
提示学校做好防暴雨准备、暂停室外教学活动。
督促学校做好防暴雨防洪准备、停止室外教学活动,保护已到校学生安全。必要时,通知学校停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组织巡查、加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动员或通知施工单位必要时暂停户外作业。督促开发区、镇、街道组织巡查、加固居民危房。与水利部门做好城市内涝的排水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
针对农业生产做好监测预警,落实防御措施,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
卫生健
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
督促、协助旅游景点疏散游客。
协助做好受灾旅游景点的救灾工作。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通知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
组织人员重点巡查地质灾害危险点并采取防范措施。
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开展应急调查,协助政府采取应急措施。
宣传、网信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暴雨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暴雨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驻区
部队
进入紧急抢险救灾状态,对灾害现场实施救援。
开发区、镇、街道
通知居住在低洼地带和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的人员防范可能出现的水浸、房屋漏雨等情况,并组织排除隐患。
撤离区域危旧住房、厂房、河边窝棚等危险地方的临时居住人员。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危坡、危墙、危房的监测。
对居住在确有安全隐患的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的人员,进行撤离并安置。
村、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暴雨信息,并通知区域住户。
关注暴雨最新动态,检查区域各项防雨措施落实情况。
组织力量对区域内出现的灾情进行救援。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传播的暴雨信息,及时了解暴雨动态。不到暴雨发生地区游玩。
调整出行计划,尽量减少外出,尽快回家。关闭门窗,以免雨水进入室内。
户外人员寻找安全地带避雨,防止雷电袭击。危险建筑物内的人员应撤离。
建筑
工地
及时收听有关暴雨信息,做好防雨工作。
停止户外作业。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4 暴雪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三级
二级
一级
暴雪蓝色、黄色预警
暴雪橙色预警
暴雪红色预警
应急
管理
部门
及时转发暴雪蓝色、黄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暴雪橙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暴雪红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负责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通知重点单位做好防雪灾安全工作。
负责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雪灾措施。
开放紧急避难场所,并为进场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组织转移、安置、慰问灾民。参与、协调灾害事故的抢险、救灾工作。
公安、
交警
部门
及时路况信息,限制重要道路车流车速,及时处置因暴雪引起的交通事故。配合城市管理等部门及时开展清雪。
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保护。
组织警力,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负责灾害事件发生地的治安救助工作。必要时封闭相关道路,实行道路警戒和交通管制。
发展改
革部门
根据指令负责应急采购相关救灾物资。
教育
部门
提示学校做好防雪灾准备、暂停室外教学活动,必要时通知学校、幼儿园停课。
督促学校做好防雪灾准备、停止室外教学活动,保护已到校学生安全。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通知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
组织人员重点巡查地质灾害危险点并采取防范措施。
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开展应急调查,协助政府采取应急措施。
城市管理部门
会同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采取路面防冻措施,根据积雪情况及时组织力量或采取措施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重点加强国道、省道、城市道路以及桥梁、涵洞、弯道、坡道、站台等路段的扫雪除冰工作。加强巡视,组织力量开展行道树、公园(绿地)植物除雪除冰行动,做好倒伏行道树及公园(绿地)倒伏植物扶正、加固工作。协助指导住宅小区内倒伏植物的处理。
卫生健
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
组织种植业主、养殖户做好防雪灾、防冻害及采取其他有效防御措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督促开发区、镇、街道加强危房检查,加强建筑工地临时工棚的巡查,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动员或组织撤离可能因雪压倒塌的房屋、建筑物内的人员。视情况利用人防工程为受灾群众提供安置场所。组织供水、供气行业落实防冻措施,做好责任范围内的扫雪除冰工作。
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
督促、协助旅游景点疏散游客。
协助做好受灾旅游景点的救灾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暴雪天气预报信息。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驻区
部队
进入紧急抢险救灾状态,对灾害现场实施救援。
开发区、镇、街道
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辖区内雪灾防御、积雪清理及灾害救援工作。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暴雪信息,通知住户清理积雪并组织检查。
关注暴雪最新动态,检查本区积雪清理情况。
组织力量对区内出现的灾情进行救援。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传播的暴雪信息,及时了解暴雪动态。
调整出行计划,尽量减少外出。主动做好门前积雪清理工作。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5 寒潮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寒潮蓝色预警
寒潮黄色预警
寒潮橙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寒潮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
采取防寒措施,避寒场所开放。
实施应急防寒保障,尤其是贫困户以及流浪人员等。
采取紧急防寒防冻应对措施。
城市管理部门
对园林树木、花卉等采取防寒措施。
加强园林树木、花卉等防寒工作。
对园林树木、花卉采取紧急防寒防冻措施。
农业农村部门
指导果农、菜农和水产养殖户采取防寒防风措施。对树木、花卉等采取防寒措施
做好牲畜、家禽防寒保暖工作,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应采取防霜冻、防冰冻、加暖、加盖和防大风措施。对树木、花卉采取紧急防寒防冻措施。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寒潮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寒潮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实施本地区各项防寒、救援工作。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寒潮信息并通知区域住户做好防寒工作,提示居民注意取暖设施用电、用气安全。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传播的各类寒潮信息,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注意添衣保暖。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6 低温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
三级
低温蓝色预警
低温黄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低温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并根据事态发展适时变更预警信息。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指导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低温措施,做好低温天气安全生产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
组织对农作物、畜牧业、水产养殖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实施本地区地温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社会
公众
注意做好个人防冻保暖,适时添加衣物。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7 霜冻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
霜冻蓝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霜冻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
农业农村部门
做好防霜冻应急工作。组织农村基层广泛发动群众防灾抗灾,对农作物、林业育种应采取田间灌溉等防霜冻、冰冻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对蔬菜、花卉、瓜果应采取覆盖、喷洒防冻液等措施减轻冻害。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霜冻预警信息,刊播霜冻防护知识。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通知各社区(村)做好霜冻预防工作,注意防寒保暖,对贫困户、五保户采取特殊保护措施。
社会
公众
注意防寒保暖。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8 冰冻(道路结冰)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三级
二级
冰冻(道路结冰)黄色预警
冰冻(道路结冰)橙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冰冻(道路结冰)等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交警 部门
及时路况信息,加强交通秩序维护,注意指挥、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关闭易发生交通事故的结冰路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组织供水、供气行业落实防冰冻措施,做好责任范围内的除冰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
组织对农作物、畜牧业、水产养殖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城市管理部门
根据冰冻情况,及时组织力量或采取措施做好道路除冰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道路结冰预警信息,加强社会引导。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范围内的道路除冰工作。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冰冻信息并通知区域住户做好防范。
社会 公众
及时了解掌握天气预报信息,做好出行前的各项防护工作,防止因道路结冰打滑造成外伤。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9 高温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高温蓝色预警
高温黄色预警
高温橙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高温蓝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高温黄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高温橙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指导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等高危行业、企业做好高温天气安全生产工作。加强会商和综合研判,统筹协调森林火灾扑救力量。组织协调高温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的抢险、救灾工作。
交警
部门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防止车辆因高温造成自燃、爆胎等引发的交通事故。
教育
部门
督促学校做好学生防暑降温工作。
提示学校停止举行户外活动。
通知学校停课,要求对在校学生应派专人负责看护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督促建筑、施工等露天作业场所采取有效防暑措施,防止发生人员中暑。
督促各建筑施工单位、户外作业单位合理安排户外作业。
建议建设作业单位停止户外和高空作业。
农业农村部门
对种植、养殖物采取防高温保护措施。
指导紧急预防高温对种植、养殖业的影响。
加强对种植、养殖业防暑防晒应对措施的指导。
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采取措施保障生产和生活用水。
采取紧急措施保障生活和重点生产用水。
确保居民生活用水。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文化体育和旅游部门
督促旅游景点、饭店和旅行社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采取措施,建议某些户外旅游项目暂停开放。
关闭户外旅游场所。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做好高温对林业带来不利影响的防范。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相关工作。
人社
部门
加强对用人单位遵守高温天气期间工作时间规定情况的执法检查。
督促用人单位在高温时段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依法严格控制加班加点。
督促相关用人单位停止露天作业。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加大对市场零售使用防暑降温药品、防暑防晒化妆品、保健食品的质量监管力度。严格监督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防范因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高温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高温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配合做好救助困难户、老弱人员。在辖区内广泛宣传防高温中暑常识。
村、
社区
及时收听有关高温信息并通知区域住户做好防暑工作。
社会
公众
注意收听、收看媒体传播的高温天气预警信息;中午前后避免户外活动。
调整作息时间,注意饮食调节,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停止户外活动。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0 干旱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三级
二级
I级
干旱黄色预警
干旱橙色预警
干旱红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干旱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采取应急措施,做好救灾人员和物资准备,并负责因旱缺水缺粮群众基本生活救助。
水利
部门
负责江、河、湖等水情的监测和预报。合理调度水源,组织实施抗旱减灾等工作。做好地下水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工作。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
指导农户、水产、林业生产单位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减轻干旱影响。
生态环境部门
加强监控,督查相关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水环境特别是饮用水源的安全,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指导林业单位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减轻干旱对林业的影响。
宣传、网信
部门
及时传播抗旱预警信息,加强抗旱工作新闻报道,做好新闻舆论引导。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内的抗旱工作。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1 雷电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雷电灾害应急响应
应急管理
部门
及时转发雷电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负责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落实防雷电工作。
消防救援
部门
应急处置因雷击造成的火灾。
教育部门
通知学校停止露天体育课和升旗活动。督促检查学校在雷电发生时让学生留在教室内,待雷电天气过后才可室外活动或离校。
交警部门
组织警力上街巡查,疏导道路交通,处置因雷击造成的交通事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提醒、督促建筑施工单位注意防范强对流天气,必要时暂停户外作业。
城市管理
部门
提醒、督促环卫作业单位注意防范强对流天气,必要时暂停户外作业。组织力量做好倒伏行道树及公园(绿地)倒伏植物扶正、加固工作。协助指导住宅小区内倒伏植物的处理。
卫生健康
部门
组织做好伤员救护和统计工作。
农业农村
部门
针对农业生产做好监测预警,落实防御措施,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
文化体育
和旅游部门
督促旅游景点停止户外娱乐项目。
宣传、网信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雷电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雷电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内雷电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村、社区
在社区(村)内公告雷电预警信息。停止集体露天活动,提示居民收好阳台衣物并关闭门窗,减少使用电器。
社会公众
避免在空旷处行走,尽量躲避在室内等安全场所。避免在大树、高耸孤立物下躲避雷雨。尽量避免在雷电时拨打接听手机,减少使用电器。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2 冰雹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冰雹灾害应急响应
应急管理
部门
及时转发冰雹预警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负责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农业农村
部门
做好防冰雹应急工作和雹灾发生后的救灾工作。
卫生健康
部门
组织做好伤员救护和统计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冰雹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冰雹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内冰雹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社会
公众
及时了解掌握天气信息,减少户外活动,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3 龙卷风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龙卷风灾害应急响应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龙卷风监测防御信息及相关防御指引。负责灾害性天气引发的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农业农村部门
做好龙卷风灾后应急救助工作,帮助农户恢复生产。
城市管理部门
做好人行道及公园(绿地)倒伏植物扶正、加固工作,协助指导住宅小区倒伏植物的处理。
卫生健康部门
组织做好伤员救护和统计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气象部门的龙卷风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龙卷风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内龙卷风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社会
公众
及时了解掌握天气信息,龙卷风发生时避免户外活动,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4 雾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雾蓝色预警
雾黄色预警
雾橙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雾预警信息和相关防御指引。
交警
部门
组织警力做好交通引导,及时处置因雾造成的交通事故。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
部门
及时了解天气信息并转告学校,要求学校开展雾天安全注意事项教育。
提示学校减少或取消室外活动,妥善安排在校学生。
要求学校取消所有室外活动,必要时停课。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雾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雾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开展区域内雾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社会
公众
尽量不到户外行走,更不要早起锻炼。非出门行走不可的最好戴口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注意交通安全。
户外人员应使用口罩等防护品,尽早到室内躲避浓雾天气,注意交通安全。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表15 霾灾害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
应急
响应
等级
三级
二级、一级
霾黄色预警
霾橙色预警、霾红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门
及时转发霾黄色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及时转发霾橙色及以上预警及相关防御指引。
生态环境部门
加强环境监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合会商,及时转发大气污染预警。
加强环境监测。启动与相关部门的即时会商机制,及时转发大气污染预警。根据环境监测和预报,采取相应措施。
教育
部门
及时了解霾预警信息并转告学校,要求学校减少室外活动,做好防御霾危害的相关工作。
告知学校霾出现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做好霾危害的宣传和防御工作,要求系统内学校取消所有室外活动,必要时停课。
交警
部门
组织警力做好交通引导,及时处置因霾造成的交通事故。
卫生健康部门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和健康教育工作。
宣传、网信
部门
运用多种形式,及时传播霾预警信息,提示社会公众做好霾灾害防护工作。关注网上舆情,稳妥做好应对工作。
开发区、镇、街道
组织实施区域内霾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社会
公众
不要早起锻炼,必要时出门行走应戴口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
备注:灾害发生后,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上报、分析和评估工作。
附件2
天宁区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流程图
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8日印发
城乡供水应急预案范文6
“吃水贵如油,辈辈为水愁”,这是庆云县苦水区人民过去吃水难的真实写照。人们世世代代喝苦水,历史上有名的“十八苦水村”,指的是分布在庆云县城东北、东南部的两个苦水中心的村,分别为“南十八苦村”和“北十八苦村”。
地下水咸,地上少水,“缺水”是困扰庆云县发展的最大瓶颈。然而,庆云县近几年巧做大做“水”文章,农村因水而丰,城市因水而美,群众因水而乐。
“双示范县”的农饮工程
为解决全县人民的饮水困难,以庆云水库为水源,2001-2002年,庆云县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建成日供水能力1.5万立方米水厂1座,铺设管道500余公里,解决了苦水区151个村庄、10.5万人的吃水困难。2005-2007年,山东省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借此佳机,庆云县又解决了77个村庄、5.1万人的吃水困难。庆云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和全国饮水安全建设管理改革试点县以来,按照“双示范县”建设要求,庆云县继续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建成日供水1.5万立方米模块式水厂1座,使全县日供水能力达到3万立方米。到2010年11月底,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100%,城乡供水同厂、同网、同水质。
2010年11月16日,庆云县举行南侯水库开工奠基仪式。几天之后,南侯水库建设现场运料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的施工场面。南侯水库的顺利开工,是庆云县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又一重要举措,将为保障庆云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据了解,南侯水库位于庆云县尚堂镇南侯村西,总投资9290万元,设计蓄水位13.03米,蓄水深8.5米,库容990万立方米,是庆云县继庆云水库之后为保障全县城乡供水安全而建设的第二个水源工程,工程已列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水利发展规划》。
城乡供水一体化——百姓喝上“放心水”
德州市深层地下水含氟量高、浅层地下水苦咸,80%的区域地下水不符合国家饮水安全标准。为此,德州市政府连续7年把农村饮水安全列入为民所办的“十件实事”之一。2008年以后,德州市将农村饮水工作的重点由“面的覆盖”转向“质的提升”。2009年,庆云县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在建成中型平原水库和实现“双线引黄”的基础上,近几年庆云县筹措资金1.5亿元,对总水厂进行改扩建,为全县381个村庄铺设主、支管道1600多公里,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全县30多万群众喝上了来自庆云水库的黄河水,彻底结束了“喝苦水”历史。截至2010年年末,德州全市38%的人口实现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为了加强水质监管,庆云县在水源地设立了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安装了水源地监控设施,还投资500余万元配备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供水管网、管网末梢、水源地、水厂等处设置72个现场监测点,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每天进行12项常规指标检测,符合入库标准才调水充库,符合原水标准才进厂处理。监测点检测到的水质、水压、水量及水库水位等数据信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信息管理中心,水质监管人员可随时了解全县供水水质情况。同时,该县每周对自来水进行一次15项卫生指标检测,每季度送市水质检测中心进行一次42项全分析检测,对水样采集、水质化验、报告编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管。庆云水务局局长张万里说:“饮水安全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只有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整个用水环节不出半点儿差错,才能真正让31万群众喝上放心水。”
为确保自来水顺畅及时,庆云县设立供水110报修电话,组建供水抢修小分队,坚持做到“20分钟到现场,小修不超2小时,大修不超1天”,并设立工程维修专项基金,随时解决全县供水中出现的问题。为预防供水突发事件,该县还先后出台《城乡供水应急预案》《水源地反恐预案》《庆云水库应急度汛预案》等并组织演练,最大限度保障了水质安全和及时供水。
庆云位于市李家岸引黄灌区最下游,过境水留不住,汛期水难储存,人均地表径流量不足90立方米,关键时期很难用上足量水。为改变这一现状,庆云县启动了“十百千”蓄水工程建设,新增蓄水能力3000万立方米。目前,全县已建成乡级水库4座、村级水库72座,人均自来水日供应量达100升。
从无水到有水,从苦水到甜水,从挑水到自来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给庆云人民带来了福祉。初步调查显示,近年来,全县肠道传染病、甲状腺肿大、龋齿、氟骨症等疾病发病率降低了95%,洗衣机在农户家中的普及率达到70%,热水器入户率超过20%。有的老人说:“一拧水龙头,喝上甜水,过去想也不敢想啊!这水龙头比儿子还亲。不是儿子不孝顺,他也要过日子,不可能天天给我挑水吃啊。”
迎万代甘泉
“咱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喝上甜水了。”庆云县最后一个通上自来水的东辛店乡姜家村村民姜有才说这话时高兴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