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

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范文1

【关键词】工程管理;信息化

1.工程管理信息化概念

1.1信息化

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既包含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更是社会各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亟需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因此构成信息化的基本要素是信息技术和应用领域,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纽带是要达到的目标,根据目标要求构建信息系统,并实现应用过程,如图1所示。

1.2管理信息化

政治信息化具体到政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管理信息化,因为政府的任务就是管理和服务,而广义上讲管理和服务是一回事,所以政务信息化主要是管理信息化。

经济信息化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过程本身的信息化,如自动化,即把信息技术凝固到装备、流程中并与之成为一体,产品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也属于这个范围。另一方面就是管理信息化,包括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销售管理,发展到综合管理―――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1.3工程管理信息化

工程本身主要属于经济范畴,因此工程管理信息化属于经济管理信息化。

2.从工程管理角度看工程管理信息化

2.1工程

工程的定义和范围也是在不断讨论和演进中,按照何继善先生在《论工程管理》一文中的定义,工程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实现特定的目的,运用科学和技术,有组织地利用资源,所进行的造物或改变事物性状的集成性活动。概括地说,工程是人们造物的活动,包括过程和结果。造物要用资源,要有投入,同时要造出物来,要有结果,因此工程有投入和产出,是一种经济活动。但所造之物不一定用于经济,可能用于文化活动、社会其他活动,包括科学研究活动(科学工程),但工程本身属于经济活动。作为经济活动,工程和企业有密切联系,但是也有区别。进行工程活动的可以是企业,工程活动的结果也可能建立某个企业(其物质基础),但是两者不是一回事,有明显的区别。首先,从性质上讲,企业强调的是组织,工程强调的是活动。当然企业要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经营活动等,但作为企业的存在,首先是个组织。工程也需要组织,但作为工程的存在,首先是要有活动。

2.2工程管理

根据上述工程特点,工程管理可以借鉴企业管理,但并不等同。从工程管理范围来看,工程院在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中提出重大工程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指“重大工程建设中的管理(包括规划、论证、勘探、施工、运行管理等);重要、复杂的新型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重大技术革新、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方面的管理;产业、工程、重大科技布局和战略发展研究管理”,把工程管理归纳为四个方面的管理,尽管还不能作为学术上的定义,却是工程院目前工作上的依据,具有以下的特点。

1)领域宽。上述四个方面,把除了正常稳定生产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和技术经济活动都包括在内了。

2)复杂性。一是技术复杂性,一个工程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多种技术。二是组织复杂性,工程往往涉及多个组织,并且这些组织构成通常不止一组矛盾对立面。三是工作的复杂性,一个工程往往涉及多种条件包括土地、环境、材料、资金、技术、劳力等等,需要政府审批、社会评估、招标投标、方案选择、队伍组织、进度计划、多方协调等。

3)系统性。一般而言,工程是一个系统,其中各个方面互相之间密切的关联,而清楚认识与正确处理这些关联是顺利完成工程的关键所在。

4)新颖性。由于工程是造物,造此前尚不存在之物,因此必然具有新颖性。新颖性既可体现在技术方面,也可体现在组织管理方面,要有开拓和掌握新事物的能力。

5)动态性。工程是一种活动,是一个过程,因此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各种条件也会变动,计划中预期的事情不一定会出现或准时出现,因此要有应变的能力和措施。

2.3工程管理信息化

工程管理信息化是指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实施工程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系统,并在工程管理实践中加以应用的过程。

3.工程管理信息化

3.1工作过程

1)首先要明确目标。目标根据服务对象而有区别,如对于决策部门和实施部门所需要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对甲方和乙方也是不同的,因此首先要明确服务对象是谁,是一个还是多个,然后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目标,并将其综合。

2)寻找信息源。由于工程的复杂性,所需信息涉及多个方面。从外部来说,上至法令法规、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技术发展状况和趋势、地质气象情况、市场需求及其变化、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内部则有各相关企业情况、工程决策和实施中产生的各种信息等。

3)选择采用技术,包括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分析和加工技术、信息筛选技术、信息输出提供技术、信息网络及其连接技术等。这里提到筛选技术,由于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有根本的区别,物质资源一般具有稀缺性,在使用中要注意节约,防止浪费,而信息则具有巨大的冗余性即信息泛滥,因此提供应用的信息应该注意只提供必要的,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信息量越少越好。这与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要尽量大是一个事物的两面。

4)建立信息系统。这是整个工作中的实体部分,需投入最多的资源。

5)设计应用项目。不同的服务对象所关心、需要的信息是不同的,例如甲方更关心工程进度、质量、资金控制,而乙方除此外还关心劳动生产率、安全等。至于物资供应则根据合同中由谁负责而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服务对象,设计信息系统的各个应用项目,分别供不同对象使用。

3.2信息系统的特点

1)工程是一次性的活动,而不是一个长期固定应用的系统,但在工程结束时,此系统应提供工程全过程完整的信息档案。

2)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要建立在相关企业和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这些系统的已有能力,从工程的需要把这些系统综合连接起来。

3)从技术上来讲,各相关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构成、规格、标准上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异构网络,要着重解决接口问题。

4)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要有一个主体单位,可以由工程主管单位委托某个单位来建,也可由业主来建。

5)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要有动态采集原始信息的功能,并能及时分析和反馈给决策部门和相关单位,以适应根据工程进程不断调整的需要。

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范文2

一、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的关系

运用科学方法,收集、储存、加工、处理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再加上决策技术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技术。当今社会计算机已进入人们的生活,现在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考虑不再是是否应运用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运用。将计算机应用于现代化工程管理,对信息的储存、修改、查找的快速性、有效性具有很大的帮助,并能够跟踪预测在施工中遇到的各种自然、人为因素对进度、质量的影响。信息技术蕴藏于计算机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及工程管理的水平。

二、工程管理的特点

(一)范围广。“为实现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这是工程管理在《论工程管理》中的定义,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工程管理包含了下面两个方面,不包括正常稳定生产的经济活动以及技术经济活动。

(二)繁杂性。其一,技术上的繁杂。一个工程中包含了多种学科,而一种学科又涉及到多种技术,因此,一个工程的顺利施工要考虑到的技术的非常繁杂的。其二,组织繁杂性。一个工程存在很多组织的参与,且这些组织互相存在着矛盾,矛盾多了,就会影响工程的顺利施工。其三,程序繁杂。一个工程的顺利开工不仅要考虑自身对土地、材料、资金、技术、劳力等条件的调查,还需政府审批、社会评估、招标投标方案选择、队伍组织、进度计划、多方协调等。

(三)系统性。将一个工程看做是一个系统,各个子系统间都有密切的联系,认识并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顺利完成工程是很重要的。

(四)创新性。造之前不存在之物是工程的工作,因此其具有创新性。这里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技术以及组织管理上。

(五)不定性。工程是一项活动,要完成这个活动涉及到很多方面,如计划、环境等,这些方面都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工程的施工也是动态变化着的,具有不定性。所以工程管理应具备协调好这些动态的变化条件,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

三、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上的应用

(一)应用于项目系统管理。计算机项目管理系统有一项优点就是能够提供和保留项目的投资、计划、进度。而这些事情一般都是由公司的项目经理负责,因此项目经理可以通过计算机项目管理系统查阅信息。通过计划评审法和关键路径法等网络技术,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可将计划系统呈现在项目经理面前,将关键路径报告整理出来。然后再将资源进行分配、报告现场进度等向工程管理人员传输和分析,确保管理人员及时处理遇到的问题。

(二)应用于物资系统管理。预测存货及分析材料可用性,能够为施工提供实用的材料报告。因此对其进行程序操作应在工程项目实施之前进行。计算机电子技术可将世界范围内的货物、信息进行分析、统计,以供决策者在掌握市场状况的基础上正确做出决定。计算机电子技术可对行情摘要系统进行分析,整理出货物的价格数据、购买分析、投标状况等信息。此外,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还能够在货主和买主之间跨越空间的距离使他们进行交流、沟通。这对项目的物资管理、决策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应用于管理系统。工程施工过程,都会依照之前的施工计划进行,那么随着施工工程的施工情况,就会出现施工工作状态报告、关键活动表、项目执行报告以及执行与计划的比较分析等,这些工作都应由项目经理进行及时的掌握,防止意外事情的发生。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可将这些分析工作进行有效地统计和整理,那么项目经理就可根据处理过的信息进行随时跟踪、掌握,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四、提高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措施

(一)在掌握施工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计划。必须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不能将信息化的应用作为企业的一个点缀,而应用到实处,处理一些工程管理的紧要问题,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工程施工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现有的水平和技术,而不是空喊口号。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提高最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企业应根据在施工管理中涉及到的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存储自动化、信息检索工具化等相关技术及实际管理水平,制定正确的计划,科学处理施工上出现的问题,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率达到最大化,逐渐、稳步建立并完善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范文3

工程管理专业学什么

工程管理主要学习:管理学、土木工程、经济学等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施工组织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房地产投资分析与决策、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运筹学、财务管理学、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建筑制图、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法规、建设项目评估、工程项目融资、国际工程管理、工程风险与保险、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市场学、计算机应用、经济法、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设工程项目融资、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这一专业涉及就业领域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比较普遍。从银行证券到酒店宾馆,从建筑企业到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急需补充大量的工程营造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因此人才市场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该专业就业领域所涉及到的工作是: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我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管理、科研和咨询等领域获得广阔的就业机会,能在制作业、服务业、公共事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设计开发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新能源、房地产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建材/工程;

2 新能源;

3 房地产;

4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5 互联网/电子商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销售工程师、土建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销售工程师;

2 土建工程师;

3 项目经理;

4 资料员;

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范文4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建设,需要通过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来得以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同时顺应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实效性。但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了水利行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对目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剖析,才能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终确保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完善及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水利行业的发展。

一、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所谓水利信息化,指的是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利用和开发水利信息的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利用和处理,提高水利信息的资源共享程度和应用水平,进而全面提高水务处理和水利建设的效益及效能。

1、高效、实时的实现管理决策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能够将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汇总、分析工作,有效、准确、实时、快速地进行,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案和科学的灾害决策方案。它主要体现在:

(1)实现管理决策科学性。科学决策以有效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水利工程的各方面信息资源准确的搜集、整理和加工,水利信息化可以很好的把握水利工程的全局动态,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计划调整,同时采取合理措施,作出科学的决策以确保实现建设目标,实现水利工程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流程化管理、科学管理过渡;

(2)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的通畅传输,便于完成计划下达和统计数据上报工作,帮助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根据有效及时的资源信息,进行快速的决策,对资源安全、进度、质量措施等作出迅速反应,及时进行调整,这可以大大提高水利工程决策的效率,并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3)水利工程信息系统能够实时汇总、分析当前发生的各种信息,并能自动计算相关信息,按设定的格式进行报表输出,实现了信息处理的高效、快捷。

2、实现资源共享

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各类数据的实时采集,大多都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并且在施工单位、监理方、设计单位、项目法人等之间的往来文件很多,需要传达很多的信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信息的采集、汇总、分析和传送,各单位间通过信息共享、共同努力,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的损失,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得到最优方案。水利信息化能够适当的整合采集的数据,方便查找和利用,从而保证这些资源的共享:

(1)计算机网络解决了易出错、时效性差、人工繁琐的工作效能,帮助水利工作者对各类数据进行复杂的汇总、分析与运算,实现了各个单位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2)水利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自建的无线电台通信网,或是利用GPRS、GSM、CDMA、Internet等方式来保证信息采集、汇总、分析、处理、传输等工作顺利的进行,确保信息传输的通畅、安全、可靠,实现了各个单位间的资源共享。

二、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薄弱

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仍不完备,基础设施仍然很薄弱。这主要表现为,完善的水利信息综合采集系统还没有建成,不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水利信息公共网;水利信息化建设严重不平衡,在某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地区,水利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受到水利信息网建设落后的严重制约。

2、信息应用环节薄弱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应用建立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共享及业务信息数据处理工作之上。造成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应用环节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信息资源开发限制及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同时也包括水利工程及水利行业中信息技术的限制。由于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软件及系统存在重复开发、实用性低、规范性差、功能过于简单以及开发成本高、利用率低、不易于维护等弊端,因此,水利工程信息应用环节异常薄弱。

3、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信息资源共享是实现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及开发的必经之路,但由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停留在初期阶段,管理信息化系统及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使得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4、信息资源匮乏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针对水污染、干旱及洪涝等水灾害进行水土保持、水资源调配及监控、检测等预警防范工作,因此要求给予支持的信息资源设计范围宽、层次深。但由于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资源匮乏,不能满足管理信息化对信息资源的要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三、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社会的发展使管理信息化成为水利工程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水利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水利行业的重要工作内容。

1、建立水质监控、检测系统

水质监测系统的建立,通过对水资源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及应用,其输出形式采用了多媒体报警信号的方法,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是实现科学监测水质的必要基础设施。

2、建立水资源调配系统

水资源调配系统的建立应确保其公平性、有效性、可持续发展性。也就是说,建立水资源调配系统要在确保海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可循环利用以及海河流域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利用水资源优化系统以及平衡水资源供需情况模型,对海河流域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水资源工程布局对海河流域地区经济产生的不同影响,分析出最为符合该地区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调配办法,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3、建立防灾预警系统

建立防灾预警系统,以便于系统对洪涝、干旱等灾害进行预测、监测及分析,同时通过卫星接收数据,对降雨、水情等进行科学分析及预测。防灾预警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及时勘探、预测洪涝、干旱、降水等情况,以便于及时了解灾情动态,并对受灾程度及灾情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及时制定相关抗洪、防旱措施,最终避免灾情造成的损失,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4、建立水利工程通信网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涉及面广、牵扯层次深,为适应现代化、科技化的社会环境,建立水利工程通信网及智能平台,将水利工程相关数据、文档、信息以电子传输的方式进行传输及通信,以确保水利工程管理中的相关数据及资料能够得到统一的保管及处理,同时实现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以及宽带网络的融合统一。

结束语

伴随当前社会的迅猛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水利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雄厚物质基础设施、完善改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充实壮大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队伍,最终实现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是我国水利行业的首要任务。积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为减少水灾害及水污染提供支持,同时也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及水利行业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武山.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式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4).

【2】王建武,陈永华.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

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统计

1、概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有企业各项制度改革逐步完善的今天,统计面向企业、面向公众,为社会服务,已成为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的管理,称为工程项目管理。而工程项目管理的精髓在于控制,即重点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现场的管理控制,而控制的基础就在于对工程项目所做的科学的、切实可靠的工程统计工作。

工程统计是把建筑工程作为总体,运用收集、汇总、整理、分析等方法,提供反映施工过程中工程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数量关系。它是通过数据来反映工程的进度与发展规律,是围绕建筑施工和管理而设置的一套相互配套的指标分析,包括用实物数量反映的产量值统计;用价值量反映产值统计和建筑产品质量统计;其主要仟务一是为工程项目决策和检查执行情况提供依据;二是为编制工程施工计划和检查施工进度完成情况提供依据;三是对工程动态提供分析依据。通过对表面现象和综合分析,把握工程项目的总体特征,推断其发展规律,其所提供的统计信息具有集中性、综合性的特征。工程统计利用现代统计方法和分析技术,使工程统计真正成为制定决策的工具。

工程统计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建筑工程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及形象进度,帮助我们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作出的正确决策。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工程统计从整体上看,涉及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如施工方资质、物质采购、形象进度、隐蔽记录、竣工验收、工程结算等等[1]。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2、工作程序

工程统计基础工作是指将施工统计工作中的一般规章制度管理转变为规范管理的形式,形成一个科学的工作流程。由于其基本特点为原始记录、台帐和报表等因而形成了必须有严格的工作程序。

(1)原始记录是利用一定的表格或文字形式对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做的直接登记和最初记载,是指未经过加工整理的各种表格、卡片、帐册单等第一手材料,其内容反映了施工管理经营和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因此填写时内容必须如实填写,数据真实可靠,各类人员签字齐全,这样才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2)工程统计台帐是根据工程管理和核算工作的需要,用一定的表现形式将原始记录资料按时间顺序进行登记,系统地积累资料,并定期进行总结的帐册。其作用一是能使建筑业基层单位的统计资料系统化、条理化、档案化;二是能清楚地反映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有利于领导研究施工趋势和规律,以便随时进行指挥调度;三是有利于检查建筑施工企业各类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

(3)工程统计报表是收集统计资料、进行统计调查的一种形式。即通过表格的形式,按照同一规定的指标和内容、上报时间和程序,定期地向上级报告计划执行情况和重要经济活动情况特定的统计报告制度[2]。

3、工程统计的作用

工程统计通过数字反映和描述事物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过程,其深入、渗透到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在工程管理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其特性决定了其具有以下作用:既可反映工程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反映工程在一个特定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目前的各种自然属性, 反映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生产发展情况、工程质量状况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趋势。同时可以反映施工的速度,也可以反映工程的一些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以及一切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反映工程施工质量、项目维修质量、基础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

工程统计的信息职能是其它业务部门无法替代的。首先,同生产管理的其它部门如预算、合同、技术、施工相比较,工程统计提供的资料是最综合、最连续、最完整的,更能适应工程管理的需要。比如在申报企业资质及工程投标,需要查找公司业绩时,工程统计资料的使用是最方便的选择。同时,由于工程统计掌握的信息最全面最综合,且工程统计更多地融入了统计学专业知识,使其成为唯一能够对施工管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创新的部门,例如通过对某一类工程的规模、工期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到此类工程的实际额定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通过对某一类工程的投资、产值、成本投入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可得到与工程水平相当的各种定额资料,如结构安装工程的吨成本信息,各种工程的利润率等,这些都是量化经营管理指标、提供竞争力的重要资料[3]。

随着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工程统计在大型项目的施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土木工程施工通常具有规模大,工期长的特点。因此,需要工程统计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衔接性,而一些大型工程施工活动区域大,调动的资源多,工期跨度长,业务部门多,管理难度大,而通过工程统计建立的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信息的及时流动,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从而实现对工程各个项目进展的有效控制。

4、工程统计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工程统计是项目施工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工程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建筑市场为中心,施工企业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各种管理,尤其是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这一切都离不开市场信息。工程统计工作通过在内部建立统计信息网络,广泛搜集各类信息,为领导更好地进行管理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工程统计对建筑工程管理全过程实施监控。领导不仅在制定管理决策时需要统计信息,在控制管理过程中同样需要。通过定期报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多种具体有效的形式对工程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测、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障工程管理运行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也可以通过工程统计报表、信息、简报等,使决策者及时了解现有工程情况及各个项目的计划实际执行情况。

(3)工程统计对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效益的优劣进行衡量。管理上台阶,经济效益好是工程管理的目的。工程统计可以通过原始台帐、统计报表等结合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衡量管理水平的高低,项目实施效果的优劣。

(4)工程统计工作可指导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统计作为一种反映施工情况的重要手段,它为一定的经济体制服务。通过相关统计资料及时了解工程施工动态情况,对编制施工计划、安排生产、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5、如何提高工程统计水平

(1)工程统计工作要转变观念。在做好上级工程统计部门提供所需统计资料的同时,一定要为本单位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服好务。对上级主管部门所需要工程统计资料与实际需求进行整合,调整工程统计资料报送渠道,加大反映工程管理方面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尽量在不增加资源的情况下满足各方要求。

(2)要提高工程统计的知识面和工作质量。工程统计首先要与计划结合在一起,施工计划和工程统计在施工单位从来都是一体的,另外,其它有关采办、质量、合同、预算的内容,都要求工程统计人员搜集整理,如果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不了解,那很难想象能够做出一分能够让业主信服的报表,而业主对项目进度认知的依据正是周、月报。

(3)要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现在的工程统计工作是建立在对大量数据的积累、整理基础上,尤其目前施工管理单位正逐步推广使用一些大型工具软件,都要求工程统计人员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掌握这些大型工具软件,充分发挥工具软件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工程统计工作的质量。

(4)加强对工程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工程统计工作不但要求有一定的统计专业知识,还特别要求工程统计人员能了解工程施工中的情况,这就要求对工程统计上岗人员进行系统的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施工管理的知识培训。同时,由于工程统计内容的变化与发展,还要对已在岗的工程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再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4]。

6、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统计是施工管理生存和发展的很重要的一种信息资源,它与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环境资源等发展资源同等重要,只有把工程统计提升到信息资源的高度,才能真正发挥其重要性,工程统计工作才会有所作为。同时工程统计作为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起与施工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工程统计制度,在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在工程管理效益上做新文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工程统计工作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工程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曾五一.统计学概论[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3.

[2] 何光瑶.统计调查理论方法与实务[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范文6

关键词:现代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信息化 工程管理信息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和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下的工程之中。现代工程管理逐渐含有为高准确性,高精密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工程管理必须走向信息化道路,而信息化的关键一步就是建立相关的信息网。本文以工程管理信息化出发,着重阐述建立工程信息网对现代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最后简介如何建立工程信息网。

一、现代工程管理的特点

1.具有较宽的领域。

2.有较强的复杂性。

3.具有较完整的系统性。

4.较明显的新颖性。

5.有较大的变化。工程的本质是一种活动和过程,这就决定了工程的情况在随时发生着变化,各种条件也会随之变动,计划中预期的事情不一定会准时出现,因此必须要有相应的预案和应变的能力。

二、信息网的设计原则

1.实用性原则:由于系统包含较多的目标与要求,同时也必须对各种技术和方案进行选择,因此首先要将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作为首先考虑的原则。实用性原则的本质是:根据公司实际需求情况,建立一个管理和通信手段现代化的信息系统用以满足各部门共享资源,提升业务能力与工作效率的需求。实用性原则也必须适用于网络设备和服务器与数据库的选择上。

2.可靠性原则:信息网的可靠性原则就是必须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安全运行,可靠性原则也适用于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程序。系统可靠性的基本要求是基本数据的备份和出错恢复,所以系统设计之初必须对此进行认真分析。

3.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主要是针对有限的投入开发的成本,所以必须尽量有效地利用现有设备,同时在合适的时机投入建立一个完善的能最大限度提高水平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选择软硬件,配置与采购,定货等工作都要坚持性价比尽可能最优,同时必须兼顾与已有设备的互联能力。

4.扩展性原则:网络与应用程序设计必须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只有在具有高度的扩展性的情况下才能是信息网涵盖工程管理的每个步骤。

5.原型法原则:在针对信息系统进一步开发方面,国内现阶段还处在发展的水平,一般根据实际的需要构架平台并不用通用的系统,但是可以借鉴其采用的技术与思路。鉴于此,我们可以采用原型法对信息网进行构建。

三、建立工程信息网对现代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

针对现代工程管理的特点,工程管理信息化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工程信息网的建设。建立工程信息网对现代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有如下几点:

1. 使工程管理目标更加明确。目标根据服务对象而存在差异,例如决策部门和实施部门所需要的信息是不同的,同时对甲方和乙方也是不同的,信息网以其实用性的特点因此首先要明确具体的服务对象是谁,明确服务对象的数目,然后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目标,并将其综合。

2.方便信息源的寻找。鉴于工程的复杂性,造成工程管理所需信息涉及多个方面。从外部情况来说,上到法令法规、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动态、技术发展的状况和趋势、自然地质气象的情况、市场的需求及其变化、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内部则有各相关企业情况、工程决策和实施中产生的各种信息等。要弄清这些信息获取的方向和获取的办法,包括持续获取。建立工程信息网以其扩展性的特点,就可以方便获取上述信息。

3.可以使信息筛选更加精密。相关技术的选择包括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分析和加工技术、信息筛选技术、信息输出提供技术、信息网络及其连接技术等的选择。

这里所提到筛选技术是由于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有根本的差异,同时因为物质资源一般具有稀缺性的特点,所以在使用中必须要有注意节约,防止浪费的要求,但同时因信息则具有巨大的冗余性即信息泛滥的问题,所以提供应用的信息应该注意只提供重要的,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信息量必须尽量削减。

4.健全应用项目的设计。设计应用项目时,必须针对因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其所关心、需要的信息是不同的情况,例如一方关心工程的进度、质量、资金控制等方面,而另一方却对劳动生产率、安全等方面更关心。至于物资的供应则必须根据合同中职责的划分不同和服务对象不同来设计信息系统的各个应用项目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

5.能根据工程的特点而提供全面的工程信息。工程同时也是一次性的活动,因此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本质也是一个针对具体工程而构建的系统,而不是一个长期固定应用的系统。但在工程结束时,一个工程的信息网应提供工程全过程完整的信息档案。鉴于工程涉及面较广,基础在相关企业和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工程信息网建立的基础,充分发挥信息网的已有能力,从工程需要角度把这些系统综合连接起来。这里只是把与本工程有关的部分连在一起,而不是全面融合。从技术层面讨论,各相关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构成、规格和标准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工程信息网是一个着重解决接口问题的异构网络。同时由于工程管理涉及信息面很广的实际情况,主要表现在涉及面包括资源及其消耗信息和工程进展信息、质量和监督信息、组织和人员信息、环境条件信息以及相关的市场信息等方面,就决定了工程信息网必须动态采集原始信息的功能,并进行及时分析同时反馈给决策部门和相关单位,与工程进程不断调整的需要相适应。

四、结语

在当今现代工程管理模式日益普及的大趋势下,工程的管理者必须改变原有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勇于革新,重视工程管理信息化特别是工程信息网的作用。展望未来,信息管理活动将更注重知识内容的挖掘,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确化的服务,解决知识信息的海量存储、智能检索、高度共享、高速传输等问题。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将来,信息网格技术必将推动信息资源管理活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