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制度建设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事业单位制度建设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事业单位制度建设的建议

事业单位制度建设的建议范文1

会计内部控制指的是一个单位从确保各项业务工作顺利有效进行, 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力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保护资产,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提高经营效益,贯彻执行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促进单位经济健康成长而在单位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调节方法与措施,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核心,只有建立切合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防控财务风险。

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促进作用

内控制度能够减少资产损失风险的重要措施。内部控制是以计划目标为依据的控制,内部控制对计划的鉴定与分析,使计划更加正确可靠,更有利于制约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消极因素。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内部控制应有保证财产安全和充分利用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的规定,以免因有意、无意的错误而造成损失浪费。因此,我们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特点,分析、归纳、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查找管理的薄弱环节,健全全面风险管控措施,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高效运行。通过对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测试,评价它的存在性、健全性、遵循性和效益性,促使本单位管理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提高本单位经济效益,成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一项主要工作。

内部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核心,只有建立切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防控财务风险。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若不加以防范将会造成财务收支无法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等不良后果。因此,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了财务会计管理从分散型向集中型的转变。从资金、银行账号到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集中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有效地增强了财务会计管理的可控性。财务会计管理失控的问题从源头上得到了有效遏制,促进了财务管理的不断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环境受其上级部门影响比较大。财务会计系统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业务活动方法程序。财务会计系统有很强的内控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事前控制作用差,所以不能简单的由财务会计制度替代内控制度。控制流程指管理者单位制定的方针政策、程序,用以保证达到内控目的。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要利用机制、系统的观点来对其进行探讨、研究和实践。如何设计出一套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科学、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行政事业单位自身不以营利为目的,是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和贯彻者,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对一些单位领导随意任用会计人员,或因个人意志导致内控失效的要予以追究责任。只有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惩结合,才能激励和鞭策推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干部职工尽心尽责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实践证明,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管理,控制风险,发现、防止、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等具有重要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内控意识不足,内控制度弱化。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关键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基础性保证。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但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有的单位认为建立控制制度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而这种人力、物力的耗费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又难于确定,因此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有的单位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知度不足,没有建立起完整、全面、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即便是有的单位建立了会计内部制度体系,其管理的方式与核算的方式不够合理,只是单纯地硬套公式,照搬套路,根本完全没有从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会计管理角度出发。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待完善。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欠缺,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因领导重视不够,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形同虚设。如有的单位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陈旧,未及时更新,有的未制定内部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目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很少组织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很大一部分人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有的单位会计人员是一岗多职,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

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首先,会计核算不够规范。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并不是十分规范,主要表现在对原始凭证管理、财务核算处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等方面。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填制原始凭证时不能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的内容填写,并且没有严格执行相应的经手手续制度。其次,管理方法和体系不够完善。有些经济事项没有较为明确的审批控制业务流程,导致一些单位为相关的项目购买设备时,在没有订立合同和对应发票的情况下就直接支付入账。有的单位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仅凭经验、贯例办理,随意性较大,业务流程控制往往过于简单;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控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财务会计系统有很强的内控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事前控制作用差,所以不能简单的由财务会计制度替代内控制度。控制流程指管理者单位制定的方针政策、程序,用以保证达到内控目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流程通常较少考虑成本效率制约而把严密性、政策性放在首位。以上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内控结构,为合理建立内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实现路径

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意识。财务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的核心,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规范和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是坚持依法办事、依法理财,接受内部监督和外部检查,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管理方式,把单位财务工作制度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根本途径。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行业、规模、性质、所处地域、组织形式等不同,高风险领域不同。必须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了解、掌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 充分认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和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业务经办人员各岗位工作人员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的责任和要求,建立有效的相互制衡、激励奖惩的机制,充分调动整个内部会计控制队伍的积极性,形成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除了上级部门有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并可以遵照实施外,单位应当制定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如制定财务管理办法、经费支出标准、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会议费报销管理办法、库存现金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办法等内部管理制度。以行政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为载体,统一模式,制定相对规范的行政单位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控制制度,使各行政单位在内控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使得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权限划分明确,从而进一步减少资产损失风险,切实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制度建设的建议范文2

在当前的交通运输事业单位日常管理过程中,新型思政工作的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在新的工作形势下确实做好思政工作,我们以思政工作的主要作用为研究切入点,开展了实践性保障措施研究,为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交通运输管理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作用;实践措施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工作的不断开展,做好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交通基础支持就成为了交通管理单位的重要目标。但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与社会形势下,交通管理工作遇到了新的问题。特别是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思想性问题,成为单位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型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交通运输管理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可以很好的促进单位内部思想转变、工作效率提高以及改革的深入开展。因此,交通运输管理单位为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开展了此次专业研究。

一、当前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分析

在运输管理单位实践工作中,管理者针对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开展了实践调研工作。在调研中管理者发现,当前思政工作的实际作用包括以下三点:

1.提高单位制度建设工作力度在当前的运输管理单位建设发展中,制度建设工作的开展很好的提高了单位各部门行政、专业管理质量和效率,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如何使单位工作人员很好的了解制度管理内容,使之可以更好的适应制度管理模式,成为我们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思政工作的开展对于制度建设的开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是有利于工作者对制度理解的提升。在制度管理的开展过程中,硬性的制度内容有时过于简单刻板,进而造成了工作人员理解性困难。而思政工作则是以教育与引导为主的教育模式,其对制度管理的解释性更容易是工作人员对制度作用进行了解,进而保证了制度执行的质量。二是思政工作便于化解制度执行矛盾。在制度管理执行过程中,管理者与执行者矛盾的产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这也对制度管理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思政工作的开展可以很好的从侧面化解两者矛盾,利用矛盾化解的作用提高制度管理实施质量。

2.便于单位协调沟通能力提升

在当前的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良好的内部协调沟通能力是确保单位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单位内部行政管理与技术专业科室的协调过程中,专业协调的开展是提高交通运输管理质量的重要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思政工作的开展发挥出了以下作用:首先在工作协调过程中,前期思政工作的开展可以使各部门工作人员了解到自身工作职责与重要程度,进而在工作协调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性作用,保证工作协调过渡的顺利完成。其次在各部门内部协调过程中,思政工作的开展有利于部门内部纠纷与矛盾的化解,保证部门内部协调合作精神的提升。最后是在单位上下级协调过程中、思政工作的开展可以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指令模式,建立起协同合作的上下级关系,保证单位内部各项管理指令的有效执行。

3.促进了单位体制改革的开展

在当前的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单位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单位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单就交通运输管理单位而言,体制改革的开展对于运输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以往的改革经验中我们发现,思政工作的对于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完成一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前期宣传作用。在体制改革开始前,单位工作人员对于改革的开展与实践效果会产生较大的顾虑,进而影响了其对改革工作的热情与实践工作效果。在体制改革工作开始前,管理者利用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改革宣传,可以很好地消除工作人员思想顾虑,进而促进改革工作的顺利完成。二是利用调研工作了解改革时效。改革是一个探索性的工作过程,其整体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好探索工作,及时做好工作调整完成改革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利用思政调研工作,及时听取工作人员对改革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为改革工作的完成实际效果提供数据与意见支持。

二、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措施探讨

在交通运输管理单位的实践工作中,为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我们结合当前思政工作特点,利用以下实践措施开展了对策研究。

1.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工作理念在当前的事业单位思政工作过程中,工作理念的转变是思政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较之传统的较为僵硬的行政化思政工作理念,新型的以人为本的思政工作模式的确立是我们转变思政工作理念的重要基础与方式。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政理念,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建立互动性的工作模式。在传统的思政工作中,经常采用单向的工作模式,缺乏被教育者的互动性反应。在以人为本的思政工作中,我们需要建立起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互动流模式,将单纯的思想教育变为交流性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活力性。二是在思政工作中充分考虑被教育者需求。为了确实提高思政工作效率,促进单位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工作中,我们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充分了解被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核心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政工作。如针对单位青年群体数量的增加,针对其对网络的需求的热情,开展网络思政宣传工作,就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实际应用内容。

2.做好思政辅助社会调研工作在当前的事业单位思政工作开展过程中,社会调研工作的同步进行起到了良好的辅作用。在单位思政实际工作过程中,社会调研工作的开展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为思政工作提供数据与信息支持。传统的说教式思政工作不同,新型的思政工作注重的是数据化与信息化教育工作。如社会发展数据、交通运输管理作用分析等都是思政工作中经常采用的数据信息。而社会调研则是这些数据获取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思政工作者自主完成的社会数据调研更具有代表性与针对性,对思政工作的支持作用也更加明显。二是便于寻找被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被教育者的实际需求是我们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但是在单位内部交流中,并不是每个单位成员都会讲其需求展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利用社会实践调研工作在社会共性中寻找被教育者的社会需求与特点,对于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实践作用。如对相同年龄阶段的工作人员进行社会调查,寻找其共同爱好与需求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思政工作,对于思政工作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3.利用新技术模式拓宽思政教育平台在思政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板报、会议等思政教育平台己经不再适合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正因如此,如何在新型技术的支持下,拓宽思政教育平台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以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与手机思政平台的建立,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挥出以下作用:一是提高年轻群体的学习兴趣。随着大量的年轻工作人员进入事业管理单位工作,网络思政平台的建立可以很好的提高这部分工作群体对思政工作的爱好。二是工作模式更加灵活。手机与电脑上网时当前社会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的思政工作,一方面可以使学习者灵活的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避免了过多的占用工作时间。另一方面网络思政教育中,教育双方的交流更加灵活可以很好地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在实际的工作我们采用的思政教育平台,主要包括了网络QQ群、手机APP、微信群等技术手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平台的应用只是我们提高思政工作关注度的一种手段,提高思政工作质量开展创新工作才是新型思政教育平台建立的最终目标。

4.建立与思政配合的心理教育工作模式在思政工作过程中教育者发现,随着当前社会压力的加大许多单位员工出现了心理压力大、心理抑郁等各类心理问题。在实际的思政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对于思政工作以及交通运输单位整体工作的开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事业单位思政教育工作中,建立起与之配合的心理教育工作模式,将两者优势互补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心理教育的开展可以很好地工作人员对社会以及新型工作模式的适应性,保证思想政治水平的有效提升。而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思政教育为心理教育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同时为心理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教育平台。为了趋势做好结合性教育工作,我们需要在单位思政教育基础上设立专人进行心理教育工作,或引进社会上的专业心理教育机构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制度建设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预算管理;效率

中图分类号:F81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116-02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是现代管理理论中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包括预算管理思想和预算管理工具两个方面。一般而言,预算是指收集和整理有关预算数据,并且尽可能地按照预算内容和要求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过程。预算就其实质来讲,最主要的特征在于着眼于未来,即预先确定行动方案。预算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国家、企业、政府、组织等,均可以用预算管理思想和预算方法进行管理。预算管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发展,我国事业单位预算制度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改革,这些事业单位预算制度作为我国财政分配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不断得到增强,在稳健财政政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制度可以合理有效地集中财政资金,保证国家财力供应。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按照预算管理制度,从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运用预算手段进行资金的征集和统筹安排。通过预算征集来的资金,一方面为保证事业单位各部门职能的正常运转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各级事业部门和单位各项社会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

(二)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预算管理实现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通过一定的手段、渠道和途径聚集的资金,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再分配,才能达到财政预算的目标。这其中财政预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财政资金通过财政预算手段,合理地流向预算各部门,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资金。

(三)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管理可以实施国家监督的重要作用。预算是一国编制的一定时期内的财政资金收支总状况。通过预算收入可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水平,反映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因此,通过预算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可以掌握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和出现的问题。通过预算收集的这些信息、传递和分析,可以提高事业单位制定政策的准确度,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二、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我国事业单位预算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预算管理观念落后,意识薄弱

现行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存在不科学和不切实际的问题。从事业单位的领导到员工,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和科学意识,简单地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而对于预算制度比较重要的执行过程则关注甚少,使得预算编制部门难以调动各个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更缺少条件和动力进行必要的调研、论证,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使得预算管理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尚未建立科学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体系

科学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是事业预算制度的核心。但直到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体系中依然未建立起科学的预算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成本大大脱离实际,降低了事业单位预算制度的效率。具体表现在:各类经费之间的划分标准不明晰、不统一;预算制度执行的随意性比较大,缺乏强制性的约束标准;定额管理不规范,难以形成准确的资金分配的基础数据支持。这些都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三)预算管理制度执行中随意性大,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控制机制

目前,虽然我国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审批立项控制机制方面,依然存在约束力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预算制定过程中,对预算层层分解随意性较大,临时性、计划外支出很少受到预算制度的约束;其次是预算执行中,实际执行情况和预算制度严重脱节,相关人员随意改动项目内容,提高费用标准、扩大支出范围等现象频频发生,导致行为时有发生。最后是预算执行结果缺乏严格的考核和评价机制,难以形成对预算管理制度的约束,使预算管理制度失去了本来的作用和意义。

(四)预算管理制度透明度低,法制性难以保证

法制性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一种重要的特征。它要求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从编制、成立到执行结果,都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程序,都要经过立法机关的审查批准。即政府预算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公开性和法治性是其最本质的特征。而这几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实践表明,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缺乏应有的公开性,在实施中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使得事业单位预算的透明度极低,不利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深入进行。

(五)预算管理制度编制方法不科学

预算管理中预算的编制方法对于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比较普遍使用的是滚动预算和零基预算两种编制方法。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是以推进事业单位零基预算作为预算编制方法来推进的,目的在于破除往年预算管理对今年预算管理的影响,根据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任务、目标以及实际需要和实际情况,结合可用的财力物力来编制新的预算制度的一种方法。但在实践中,大部门预算单位仍然习惯于套用在上年预算基础上调整本年的预算数的方法,零基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难以落到实处,导致预算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造成了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和闲置。

三、提高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造成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认识上的原因,也包括体制性的障碍,应从提高认识水平、完善激励制度建设和监督体制建设等几个方面来提高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一)要提高对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认识

现阶段,虽然我国事业单位大都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实行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但实际上,大部门单位并未从思想上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编制、执行预算管理制度过程中,受旧的惯性思维和习惯做法的影响比较严重,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要改变这种预算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只有加强认识、改变观念。一方面要认识到实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要认真贯彻实施;另一方面,在制定执行预算管理制度过程中,要提高部门间资源的整合,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强化预算管理约束,实现预算管理目标。提高预算管理的认识是推行预算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

(二)建立科学的支出标准和定额管理制度,健全约束机制

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政资金支出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在部门之间要合理安排财政资金和合理分配项目经费,强化支出的计划性,建立健全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和量化考核机制。对可以实行定额管理的部门,要考虑实施定额管理制度。要在充分考察论证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技术革新和管理方法改革,制定和修订各项技术的经济定额,建立和健全定额体系,并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定额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从制度和体制上保证财政资金支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改革财政资金审批立项制度,纳入审批法制化轨道上

要加强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法制化建设,从立法方面强化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强化审批立项约束机制。《预算法》要对预算审批管理制度做出强制性规定,预算支出必须经过人代会审议批准通过,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随意变动;特殊情况需要变动增加支出时,必须报经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从法律角度保证审批制度的不滥用,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权威性,杜绝审批腐败带来的预算管理资金流失。

(四)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事业单位制度建设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财政局;财务管理;管理制度

近几年来,针对财政局机关经费较紧、支出管理难度大等情况,我国财政局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一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度建设上,从健全财务管理入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机关财务管理制度;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财务制度的贯彻落实。

一、科学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不断提升预算编制质量

单位预算编制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业务,该项业务不仅贯穿于企业各个单位,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单位资源使用效率,所以加强单位预算编制管理,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质量至关重要。首先,加强基础信息管理,构建人员信息库与车辆信息库,为科学合理编制单位预算提供依据,以保证预算编制质量;其次,做好对年度收入与支出结构、增收节支潜力等多方面分析工作;最后,强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积极推行项目支出滚动管理,找准项目管理关键点与着重点。

二、建立经费限额制度,严格控制经费限额

要求财政局构建与执行健全的经费限额制度,以该项制度为依据,结合各单位以往支出状况及经营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各单位制定经费限额指标,并由国库收付中心负责控制经费限额工作。另外,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局内财务制度开展报账业务活动,即严禁对经费限额超支的单位进行报账,鼓励各单位在保证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公用经费支出。

三、强化公用经费管理,严格控制支出规模

1.加大“三项费用”管理力度。“三项费用”指的是差旅费、会议费及招待费。近年来,我国国务院曾在多项政策法规中,明确要求加大对“三项费用”管理力度,以达到控制公用经费支出的目的。为此,需要财政局选派一名资深财务人员专门负责单位经费管理,如建立经费台帐,详细记录单位各项经费收支,至月末还需做好经费支出统计工作,并以报表的形式上报上级主管单位,由其进行审查,并依据所制定的财务报表有针对性地进行公用经费管理。

2.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固定资产在各单位总资产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为此要求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即就固定资产购置环节而言,需由各单位事前申报,之后由领导审批,待审批通过后,由相关单位组织依照政府采购流程开展固定资产采购活动。同时,各单位应以节约性、有效性原则为指导开展固定资产添置工作,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最大限度上规避资源浪费、流失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任何固定资产均要第一时间入账核算,详细予以登记,要求固定资产管理单位经常性检修机械设备等类固定资产,以延伸器使用寿命。

3.加大政府采购管理力度。财政局应做好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教育各单位严格遵循《政府采购法》。要求各单位开展采购业务时事前做好采购计划,以防重复采购、盲目采购现象,同时,各单位将需要添置的物品明确列示于《政府采购目录》中,由政府采购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以保证采购的有效性、科学合理性,充分发挥单位资金的使用价值。

四、落实民主理财制度,积极推行财务公开

财政局财务制度明确指出,单位各项经费开支必须同时具备审批人、经手人及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签字,再加上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公章,才能够符合报销入账标准,否则将拒绝报销入账。同时,财政局应定期对外公开各单位预算执行状况与经费收支状况,自觉接受广大社会公众监督。另外,财政局内部审计机构、监察机构等部门应做好对各单位收支状况审计监督工作,对落实财务制度较好的单位予以奖励,严厉惩处那些违反财务制度的单位。

五、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1.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严格财务管理关键环节来抓,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不断完善财政业务操作规程,健全岗位责任体系,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杜绝财政管理中的随意性。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基本数据信息、支出标准等各个方面的基础工作,促进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财政管理效率。

2.定期开展财务评审活动。定期对各乡镇财政所在各项会计业务进行综合评审,具体由各乡镇的会计人员将会计账本、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统一集中到县局,由财政局评审组对会计业务进行集中评审,通过开展财务评审,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管理水平,并把财务评审作为一种促进规范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长效机制,使乡镇财政会计核算更加严谨、财政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

3.加强内部财务监督检查力度。实行定期业务检查工作制度,定期组织专班到各乡镇进行业务检查,及时纠正各所业务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局机关内部和各乡镇财政所在执行财务制度、会计业务科目运用等方面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对各乡镇财政所的总预算会计、统管会计、农村会计在结账、建账、记账和财务管理方面进行核查,促进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王 琦: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15).

[2]何大勇:建设节约型机关应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22).

[3]张 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08(14).

事业单位制度建设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还有一些问题未得到解决,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研究了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从而加快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一、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均不够完善,实际运行的都是国家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未构建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对财政控制进行管理时,也都是以国家颁布的政策以及长期积累的经验为依据,关于资金预算、成本核算等方面缺乏执行效率高的内部控制制度,直接造成事业单位运行时发生资金不足、资金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收支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使得单位的收入与支出无法保持一定的平衡,更有甚者需要申请国家财政补贴,有的作业人员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经常私自挪用资金。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未根据制度办事,运行成本核算不力,这样就无法科学高效的控制财务支出,给内部控制带来了诸多问题。

2.固定资产管理有待规范

在事业单位中,其固定资产涵盖在国有资产范围内,从内涵角度上分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与企业固定资产不同。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经常会涉及到计提折旧、计提减值准备等日常账务处理工作,然而事业单位很少进行这方面的事项,两者间的差距较大。比如存在固定资产重复购置情况,缺乏相应的管理;在固定资产明细账户管理上十分的粗放,未针对固定资产制定有效的使用、保管等措施。

3.内部控制执行率低下

虽然有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完善,但实际执行效率不高。由于单位部分领导者存在保守的思想及明显的官本位思想,尽管当前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但实际问题还是很多。简单举例说明,有的单位领导将自身的权威看得很重,而有的下属对于领导的指示言听计从,一味地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未将单位制度放在眼里。当领导不按制度开展工作时,下属人员也随波逐流未将制度落实到实处。除此之外,部分事业单位实际执行的制度满足不了单位需求,盲目的搬用其他单位使用的制度,如此一来,执行部门就对制度的实用性打了大大的问号,削弱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制度无法贯彻落实到实处。

4.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监督

有的单位忽视了内部控制监督的作用,更有甚者未建立内部监督。在传统行政文化的不断影响下,领导的地位成为了单位关注的重点,而作业人员仅仅扮演着办事员的角色,不了解内部控制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而内部控制监督成为了单位领导一手掌握的权力,和工作人员没有过多的干系。财务核算过程中,由于相关的监管力度不足,管理人员与员工利用这一空子协作配合将单位利益据为己有,内部监督毫无作用。我们都知道,事业单位部分资金去向、财政状况并未全部公布于社会,外界无法系统监督单位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二、问题的解决措施

1.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规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缺陷问题,应制定高效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贯彻落实内部控制体制,发挥单位全员的职责权限,并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办事。构建制度过程中,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财务制度及会计制度,同时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应相互独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也必不可少,以本单位为出发点,构建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

2.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力度

在事业单位开展的社会服务活动中,固定资产占据核心地位,所以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方面,单位全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科学分配国家公共资产,并提高该项资产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以本单位管理要求为出发点,构建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3.提高内部控制执行效率,营造积极的内部控制环境

当前,事业单位应加强提升内部控制执行效率,积极营造有助于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环境氛围。实际中,由于制度和工作人员方面的缺陷,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执行造成了阻碍。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要求单位领导与工作人员树立适应单位发展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是单位持续发展的主动力。此外,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深入实际中了解情况,确保制度满足单位需求,在此基础上建设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除此之外,还应做好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针对员工工作开展相应的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形成有利于内部控制高效运行的环境。

4.注重内外监督

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不仅要实行内部监督,一定的外部监督也很有必要。内部监督的任务是加强监管内部控制的执行效率、相关人员的作业情况、财务控制运行情况等,内部监督是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力,其不仅能突出内部控制的功能作用,而且还有效监管了与内部控制有关的人员,进而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如果事业单位只进行内部监督还远远不够,因为审计部门由事业单位管辖,内部监督的独立性未得到反映。因此,实施外部监督很有必要,其能够对内部监督的不足之处予以补充,与内部监督同等重要。所谓外部监督,指的是由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外部监督机构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管,其明确强调单位利用网站、公示栏等手段将对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无害的财务信息、内部控制信息等内容公布于众。通过有效的内外部监督,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5.科学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

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特点,根据不同的管理幅度确立不同的管理层次,科学构建各组织机构,对部分职能清晰划分,实现简单性、高效性、协调性,完成预期的内部控制目标。从责权利相结合的角度,准确划分各相关机构具体承担的责任义务,根据岗位特点安排相应的人员。综合考虑单位各经济业务流程,及时发现存在的业务风险,对流程的不足之处加以改善,通过信息化技术将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建立适合单位特点的内部控制手册,强化单位管理效能。此外,内部控制运行中,应突出财会、资产管理、内部审计等部门的优势,成立联合工作小组,明确具体的牵头部门及人员,实现相关活动的一体化管理。此外,社会中介机构应发挥外部监督的优势,通过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将单位内部控制纳入到社会审计中,以加强对事业单位行为的规范,从而为全社会提供提供优质服务。

6.加强风险评估

众所周知,国家为事业单位提供了一定的财政扶持,尽管这样,开展相应的风险评估仍有必要。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落实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推动单位快速发展。实践过程中,事业单位应综合总结本单位财务状况,同时强化来年的风险评估。相关管理者应注重全局性,结合具体的风险评估报告明确相应的工作范围,必须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开展经营与管理活动。此外,应科学树立忧患意识及风险意识,通过有效手段加强控制潜在的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内部控制风险的发生,保障单位稳定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还有诸多未完善的地方,要想满足现代市场需求,单位就必须加强改革,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然而,事业单位现行的内部控制还有各类问题存在,为了有效处理这些问题,应构建并落实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执行效率,营造有利于内部控制发展的环境,强化内外部监督,科学开展风险评估。只有做到这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从而保障事业单位管理效率,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分析及建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缪艳娟、杨雄胜、王则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进程效果建议[J].会计研究,2014(1).

[3]宗文龙,魏紫,于长春等.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改革建议――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2,(5).

[4]杨家卫:做好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刍议[J].中国内部审计,2012(9).

[5]樊行建、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职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2).

[6]王丽英: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控进入“备战时期”[N].财会信报,2013-07-22.

事业单位制度建设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细化与执行

在我国,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都不断加强。但是,预算管理粗放、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削弱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必须深化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预算的细化与执行机制。

一、财务预算细化与执行方面的不足

(一)财务预算细化与执行方面的不足

1.在财务预算细化方面,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自2007年起,我国中央预算的编制执行和会计核算按照与国际接轨的政府收支分类,这不仅明确了我国财务预算的指标,也使得我国的财务预算满足了预算使用者的信息获取。此外,实行部门预算也是改革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将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本单位,而预算由基层单位开始编,再进行层层汇总,所有预算资金全部落实到部门和项目,预算一经批复,不得随意调整。这不仅使得财务预算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有效的受人大监督,也是财政公开增强透明度的表现。可见,关于财务预算细化的制度建设已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完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却存在的不少问题。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等预算主体并未系统学习并领悟政府收支分类的含义以及其带来的意义,思维惯性导致其对制度改革存有抵制情绪,其执行制度的积极性不高。例如,很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只是在原来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再分类,严重影响了预算执行的科学性,预算编制的粗放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其次,财务预算编制工作没有得到领导以及单位内部其他部门的重视和理解。众所周知,预算工作需要调动单位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只有得到领导重视以及其他部门的大力配合,财务部门的财务预算编制才能顺利开展。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单位负责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的人员大都是财务人员,每次进行预算编制时需要各个部门提供指标值,但有的部门总是迟迟不报该数或者报上的数偏离实际或者与上年数相同,导致财务人员只能按照其去年的预算值进行编制工作,以保证预算能够按时上报至其主管部门。这将导致财务预算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财务预算细化工作不能结合单位实际,照本宣科地按照政府收支分类进行,财务预算缺乏必要的弹性。行政事业单位在“一上”、“二上”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政府收支分类进行,然而在单位内部应当对于拨入经费还应当在收支分类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划分,确保财务预算保持一定的弹性空间。此外,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前瞻性的预算。

2.财务预算的执行方面。众所周知,财务预算的执行力需要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分析考核制度来保证,然而,预算单位由于其特殊性质并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有关财务预算执行的管理体系,考核意识不强且考核指标不明确,这将导致财务预算执行的效果欠佳。一旦财务预算执行不能进行有效的考核,不能与单位职工的激励机制挂钩,预算执行将失去约束力,资源利用效益差,单位管理水平也将得不到改善,同时也弱化了对原始数据的管理。

此外,预算单位领导对财务预算执行的严肃性缺乏认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性,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配合,制度意识不强,削弱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加之预算执行分析力度不够,财务决算管理不严等众多因素,使得再完美的财务预算也无法发挥其功效,财务预算形同虚设。

二、完善财务预算细化与执行机制的措施

前已述及,财务预算对于单位科学理财的重要性以及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细化与执行方面存在的不足,那么应当如何完善财务预算细化与执行机制成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财务预算细化方面

1.转变观念,提高预算意识,依法理财。前面提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分析阶段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预算单位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有关。对此,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尤其是单位领导应当转变以往认为“财务预算不过是一种形式主义”等观念,重视财务预算各个阶段的工作,牢固树立依法理财的观念,即严格按照按照《预算法》及其他财政法律法规编制并执行部门预算,并且强化预算约束,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同时在单位内部要树立强化预算管理的理念,各部门共同参与加强预算管理的意识。

2.加强预算编制等基础性工作,结合单位实际细化财务预算项目。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在与《预算法》等财政法律制度的有关法律不相抵触的范围内,做好预算编制工作,这不仅是整个财务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一项中型工作。对此,行政事业单位根据以往年度财务基础数据,对单位各项收入(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等)进行统筹,并根据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围绕预算年度内需要完成的中心工作,编制单位预算,保证单位预算收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对本单位内部各个项目预算的编制进行细化,按照财政部确定的财政收支分类改革,在与各部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收支分类编制项目指出预算并尽可能的进行细化,同时在政府采购目录内按需选择、编制采购预算,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工作需要相符,使预算实际执行部门和预算执行审核部门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二)财务预算执行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科学、顺利完成的基础上,进入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下一步,即财务预算的执行。财务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财务预算执行的严肃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在预算下分后,应当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对各种不合理开支应当严加控制,避免资金的浪费。同时,还应对各个部门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及时告知相关部门,从而避免各部门预算指标出现超支的现象,影响单位正常的业务工作。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界限进行明确界定,防止基本支出经费超支、项目经费列支基本支出内容以及随意随意改变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范围和其他违反财经制度的行为发生。于此同时,财务部门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定期分析预算执行进度和经费支出情况,对下一阶段情况进行预测。

2.及时组织培训,提高财务预算相关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众所周知,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和执行工作都需要财务人员进行组织、操控,以及其他部门财务预算相关人员的积极配合,因此,财务预算相关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此外,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推进,各项法律、法规都在更新、完善,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保证其财务人员能够及时得到相关培训,并结合单位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升财务预算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业务实际操作,杜绝财务预算执行中的随意性,强化财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3.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监督、激励机制,确保财务预算执行的效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是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执行部门,其应对单位经费的筹集、使用、管理以及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负责,并应当积极与单位内部审计部门联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反馈存在的问题,帮助单位制定整改措施。此外,预算单位还应当建立健全适当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将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与全员的经济利益相挂钩,奖惩分明,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

最后,笔者还需要强调的是,财务预算编制的细化工作、执行工作以及接下来的预算评价分析工作是一体的,应当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三者并重的原则,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环,否则将严重削弱财务预算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晓飞,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走向深入,今日科苑,2008年第1期

[2]陈晓玲,对创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中国总会计师,2008年第12期

[3]吴家幼,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建议,管理观察,2009年第6期

[4]赵春晓,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融经济,2009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