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1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4-0054-03
一、引言
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不仅是商业银行对一定时期战略执行和经营成果的检验,同时其制度设计本身也反映了商业银行在特定时期的经营发展理念。现代商业银行经历了从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的转变过程,其绩效考核评价体制总体上也呈现出从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盈利能力考核,逐步转变为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效益考核。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着突出的制度性缺陷:一是以利润、资产规模的绝对量考核为主,忽视资本占用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片面追求账面利润和资产规模的短期行为;二是现行的绩效考核评级体系未充分考虑到风险因素,经营收益未经风险调整;三是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横向为主,无法量化具体产品和业务条线的经营绩效,难以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经济资本作为当今国际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和先进管理工具,不仅可以衡量一家商业银行的整体抗风险能力,而且还可以成为评价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或业务条线经营绩效的标尺。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商业银行,通过以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作为业绩评估和考核激励的核心指标,解决了追求利润与控制风险之间的矛盾,真正将风险与收益指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得绩效考核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本文依据经济资本管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作用,结合国内商业银行实施经济管理的实践,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和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下的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方式。
二、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绩效考评中的作用
(一)经济资本的内涵
经济资本是基于能够抵御银行全部风险基础上的最优资本量,它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考虑经营风险对资本的要求而创造的一项管理工具,具备资本的属性。从银行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角度看,经济资本就是用来承担非预期损失和保持正常经营所需的资本。经济资本不是真正的银行资本,而是一种虚拟的、与银行的非预期风险损失等额的资本,是一个“算出来的”数字,在数额上与非预期损失相等,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之上的资本,因此又称风险资本。
经济资本管理是基于资本的两个特征而建立:一是资本是稀缺的,因此必须将有限的资本有效地配置到最能增加银行价值的环节;二是资本是有成本的,因此必须强调对资本的回报,并充分考虑资本所承担的风险,实现收益、风险、成本的统一。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经济资本的计量;二是经济资本的预算分配制度;三是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经济资本的计量是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预算分配制度是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目标和结果,而绩效考核制度是实现经济资本管理目标的措施和手段,这也是本文研究和探讨的重点。
(二)经济资本管理中的绩效考核评价模型
1. RAROC:基于风险调整的盈利考核模型。银行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盈利能力上,而考核盈利能力又必须考虑风险因素。美国信孚银行在1970年率先开发了基于风险调整的盈利考核方法(RAROC)。此方法在计算盈利时把风险也考虑在内,用风险值来折减名义盈利,改变了银行考核体系只重视账面收益而不考虑潜在风险的传统做法,强调了风险度量在银行这一特殊行业的重要性。其核心思想是:将风险带来的未来可预期的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与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一道,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为可能的非预期损失做出资本准备,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目前, RAROC模型已成为国际通用的银行业风险收益评价方法,发达国家的一些主要金融机构都使用了RAROC模型,用来评估各业务品种的盈利性,并据此分配资本金。
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计算公式为:
RAROC=经风险调整后税后净利润/经济资本 =(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投资收益-运营成本-预期损失准备支出-税项)
2. EVA:商业银行经济利润考核模型。RAROC还不能说明商业银行经营的规模,还需要另一个概念来表示绝对数,这就是经济利润或经济增加值。EVA是由美国斯特思・斯蒂华公司于1991年首创的度量企业业绩的指标,并以此为核心建立了一套管理评价体系。EVA是指商业银行在现有资产上取得的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经济利润或经济增加值可以解释为新价值的产生不仅要求有正的利润,而且需要利润超过资本的成本。因此,EVA>0是一个基本要求。
经济增加值(EVA)的计算公式为:
EVA=经风险调整后税后净利润-经济资本×资本期望回报率 =(经济资本回报率-资本期望回报率)×经济资本
(三)RAROC和 EVA作为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指标的优点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应当将绩效考核建立在考虑到风险因素之上的资本回报。以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和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引入了资本的成本概念,强调了资本占用的成本,克服了商业银行传统的绩效考核以利润的绝对额为指标不能充分反映风险成本的缺陷,有利于经营者更清醒地权衡经营风险及其回报,从而做出更符合商业银行实际利益的决策;还能够反映商业银行不同机构部门、不同业务、不同产品、不同客户的价值创造能力,有助于真实反映各项业务所创造的价值,有利于在内部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其忽视风险、盲目追求规模的传统经营方式。
三、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目前工行、农行、建行、光大银行等已初步搭建了经济资本绩效考核体制架构。尽管各行在实际操作上各具特色,但都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树立了注重资本约束和综合效益的绩效考核理念。在考核原则上强调资本成本的概念,并在不同层次的考核指标设计中加入了资本成本扣减或资本占用收费的内容。同时,提高了资产质量、中间业务、资源利用等指标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
二是突出经济资本在绩效考核中的核心作用。部分银行采用模拟拨备缺口代替资本成本计算经济增加值;部分银行以资本充足率与考核期末风险资产计算资本占用,并通过确定资本成本率核算资本成本和经济增加值;还有部分银行发展到运用按产品或授信特征确定经济资本占用系数的方法计算经济资本占用。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大部分银行都在探索建立覆盖各级经营机构、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
三是提高了量化考核的能力。目前,信息技术平台的大规模运用已经能支持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在绩效考核方面实现基本的系统化管理和操作。而其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的运用,能够更为精确地分摊和衡量各级机构、部门和人员的资金成本和经营管理成本等财务成本耗费,为绩效考核提供相对完整的管理信息和决策依据,对分支机构和业务条线的量化指标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基层分支机构对经济资本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经济资本的计量和考核主要以计财部门为主,因此除少数计财部门工作人员之外,其它业务部门及各分支机构的员工对经济资本知之甚少,加上影响经济资本指标变动的因素较多,造成基层分支机构负责人对开展某项业务究竟可以创造多少经济增加值、承担多大的风险心中无数。而目前执行的由计财部门根据计算结果对各分支机构进行事后考核办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资本资源配置和财务预算功能的作用。
二是多重考核指标并存影响了考核效果。经济资本考核理念和考核模式引入我国商业银行的时间不长,其相对复杂的核算办法使指标的直观性要弱于传统规模指标。据了解,部分银行虽已建立经济资本的考核激励机制,但在总分行下达计划任务时,仍存在诸如存、贷款等综合经营计划指标的要求。在等级行评定中,资产规模越大,得分就越高,而评分结果又直接关系到各分支行的绩效工资和授权权限。因此基层分支机构为了提升考核排名,难免出现通过多放贷款而增加资产总量的现象,弱化了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总量的约束作用,实践中容易回归“规模情结”,形成新指标体系与旧经营模式的“两张皮”现象。
三是考核指标体系的设定欠科学。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运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数据储备和数据质量还远未达到要求,现有的系统还不能完全实现对各级机构和个人的收益、成本等核心数据的精确归集和分配。因此,在设计经济资本占用系数上还比较粗,难以准确反映区域、行业、客户、产品等的差别,从而不能准确地衡量和评估不同考核单元对银行的价值贡献。在整个指标体系的设计上还缺少客户服务质量、员工发展、内部管理和控制等前瞻性指标,不能有效反映商业银行各级机构和人员的综合绩效。
四是与长期战略联系不紧,偏重结果管理。部分商业银行制定的战略没有现实地转换为各年度的绩效预算并层层分解到各级机构和个人,或者分解到各级机构和个人的财务计划只考虑了当期的工作任务。尽管通过缩短考核周期等方式推进动态管理,但由于不能实时掌握各项业务的资本占用和效率,更不能及时评估战略的推进情况,使得短期考核效果大打折扣。经济增加值尽管考虑了业务的真实成本,但仍侧重于衡量短期绩效,在实践中容易导致被考核机构或个人重视短期业绩而忽视长期成长性要求,使银行战略执行力弱化。因此,现行经济资本考核体系基本上只能完成对短期业绩的结果考核,仍不能摆脱传统的结果管理。
四、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下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评体系的对策
一是积极培育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文化。商业银行应坚持“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原则,通过广泛、深入的培训和理念传播,使全体员工深刻理解经济资本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并熟练掌握考核指标的内容和具体操作。应按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要求,协调解决银行改革和利益调整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在全行树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和效益观,逐步提高绩效考核管理的质量和执行效果。
二是适当增加非财务指标,完善绩效考核内容。应充分重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在资产质量、资本(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增加有关内部管理和控制、客户服务质量、员工素质和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当前重点是加大对有关客户服务、员工发展、内部管理等指标的研究,并深入研究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互补指标体系,待条件积累成熟后,逐步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考核体系。
三是改进经济资本的管理和核算办法。对已采用系数法分配经济资本的商业银行,应进一步细化系数类别,完善区域、行业、产品、客户等不同维度的资本占用系数;对条件不足暂时使用监管资本代替经济资本的银行,应依据风险特征和业务需要围绕8%的监管资本充足率按大类设置资本占用比率。应从经营绩效、资产质量、审慎经营三个方面入手,严格掌握总资产收益率、成本收入比、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等核心考核指标,并积极引入新发放贷款单笔交易RAROC目标管理等增量考核指标,合理确定经济增加值的总量和增量考核权重。
四是完善经济增加值的考核和管理。在细化经济资本占用系数的基础上,研究不同区域、行业、机构、产品的风险特性,并根据商业银行的战略需要设置有差别的资本成本率,逐步使经济增加值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考核单元的价值贡献。
五是逐步建立绩效考核的战略导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应具体转化为相应时期各个层面的工作任务,并依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各时期的预算或经营计划应以战略规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并细化到从总行至最基层的目标体系,使所有考核单元明确其在全行的责任和目标,目标的实现还必须与价值增值建立直接的联系。应实现战略分解与资本金分配的有效对接,按照战略推进目标而不是完成的财务业绩配置资本金和增量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滨.经济资本在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经济管理者,2009(2).
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现代企业;员工;管理体系
一、员工与企业管理体系运行的关系
员工之所以在企业管理体系运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由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挥着主观能动性,对企业的正常经营生产,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注重员工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管理体系运行效益
企业的管理体系运行效益是在为消费者提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通过员工在工作中开展各种有益于提高管理体系运行效益的活动,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劳动者数量和劳动者质量所表现出来的资本,包括人的智慧、经验、知识和技能等。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产品的生产、商品附加值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增强都离不开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因此,员工是推动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因素,也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想让企业管理体系运行效益正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依靠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注重员工的发展与管理,为员工发展提供平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体系运行效益。
(二)注重员工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的管理体系运行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是指企业花费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包括员工的获得成本(招聘成本)、使用成本(工资及福利)、流动成本(员工流动而花费的成本),如果人力资源成本较高,企业所要支付的管理体系运行成本也就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会下降。员工的学习能力是保证企业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先决条件,员工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岗位潜力,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基础,还能够优化内部流程,不断降低企业管理体系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优化业务流程是提高企业管理体系运行效率的保障,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满足客户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减少售后服务费、市场推广费等,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促进员工发挥作用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理念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端人才的集中占有就需要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员工成长营造环境,引导、培育员工发展,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重要的基础。具体来说,全公司上下应当形成“员工高于一切”的主流价值观,培育企业能力、促进全员发展的角度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将员工能力和忠诚度的培养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打破管理的局限性,形成员工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做到知人善用、知人善任、人尽其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将员工放在合适的岗位上,避免人员的盲目流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要加强预测和规划,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现状、趋势和结果等,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特别注重员工工作能力的培养,确保人岗匹配,人尽其用,充分发现人才的潜能。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每个岗位都有合适的员工,每个员工也能够最大发挥自身的潜能,以保证企业的管理体系平稳运行。
(三)形成稳定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心剂,凡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都必须有稳定的企业文化来支撑。因此,一个企业有什么样的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就决定了企业应当有什么样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员工素质、管理体系等。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能够让每个员工“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才能够让员工将“为企业目标奋斗是我们份内的职责”这一理念灌输到日常工作中,才能够最大化发挥员工价值,也就能够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四)完善考核体系
通过绩效考核体系的设置,可以鞭策员工以企业经营发展为核心,注重企业的经营发展,确保公司制定的方针政策顺利实施,有助于企业管理体系工作的开展。企业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进健全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首先,建立合理的考核指标,将员工对于企业发展方针的态度和执行情况纳入其中,同时确保考核指标设置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和难易程度进行调整;其次,对于考核结果,应该合理利用,将其与员工的薪酬、升值机会等相挂钩,以实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五)加强综合激励
现阶段,单一的物质奖励已经无法激励员工,激励要从物质走向物质与精神的结合。物质激励、双向激励的重要作用自不待赘述,重点说明一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介于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之间,边缘化的激励手段,是指企业通过规划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引导企业成员将自身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充分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个人的人力资本增值、个人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同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员工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战略。所以,企业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理念,形成稳定的企业文化,合理配置人力体系,不断完善考核和激励体系,确保企业管理体系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推动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3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 企业 财务管理 创新
1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所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对企业财务活动实行目标管理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现代激励制度。它的核心是企业财务主管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管理企业整个财务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使企业的一切财务管理行为和活动都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行动指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开始于确定财务管理目标,实施以目标作为指针,工作完成以目标来评价考核。
2 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2.1.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管理指标参照体系的国际化,上市公司小股东与证券公司的约束机制这些都给企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但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的观念比较滞后,尚未将财务管理的正确思想体现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
2.2.财务管理缺乏一体性
许多企业没有以产权关系为纽带,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来进行管理,内部结构松散,缺乏凝聚力,尚未形成企业利益的整体意识。下属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损害了企业的整体利益。这种缺乏一体化的财务管理,阻滞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的优化组合。
2.3.企业的预算管理缺乏动态控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的财务管理通常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的动态管理。至于事后分析,虽基于年终考核的需要能得到一定的重视,并在年度利润规划的基础上辅以相关的会计资料,但其有效性也颇受影响。
2.4.企业的信息不准确
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受到内部控制、部门利益和业务能力的影响,时常会造成会计核算失真,报表不真实,存在帐实不符、做假账等问题。
2.5.企业经营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各种原因,企业管理者通过一些方式对会计报表进行合法和非合法的操作,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受到影响,企业经营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3企业财务管理健全的体系措施
3.1.针对企业特点进行管理架构设计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分析企业特点,分析企业资金流、现金流、信息流特点,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并根据企业特点进行企业组织架构的设置,以此确保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各个部门、职位责权分明,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打下基础。
3.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打下基础
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内部财务行为的基本准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因素,是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一切与财务有关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基础。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建立一套应用于企业自身特点与管理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此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还要遵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有关的规章制度,以此确保企业财务行为的合法性以及可行性。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从基础票据管理着手到资金运用的各个阶段都处于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之下,以此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3.3.完善财务管理岗位职责,加强岗位管理,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科学的财务管理架构与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仅仅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任何一个管理体系都需要具有较高执行力的人来执行才能完成其职能。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中,还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培养。这就需要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并对企业中与财务有关人员也进行必要的财务管理规定培训,以此确保与企业财务有关的人员都能够熟知并执行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岗位认证体系,借鉴ISO质量认证体系的管理模式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认证。通过明确划分和制定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使财务工作明确到人,并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期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认证检查,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3.4.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通过明确工作目标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指导的。因此,企业财务负责人必须根据企业年初总体目标进行财务管理目标分解,将财务管理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再由部门分解到人,以此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处于目标指引下,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
3.5.加强企业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
根据企业管理的要求和现状,建立健全财务内部工作流程制定,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还要完善财务人员的配置,建立合理的绩效管理方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其通过对企业特点分析、财务管理职能分析、财务工作目标分析等建立适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同时其还需要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部门职能有效的将之实施,以此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对现有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分析,确保财务管理体系更紧跟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企业经营活动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这也需要企业必须具有一批拥有较高专业知识与管理才能的财务人员才能够有效的完成,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的同时还要加强企业财务人才培养,通过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促进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4、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
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通常遇到的风险有4种:经营风险、金融风险、灾害风险、环境和法律风险。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出高风险性和风险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征:一是知识产品价格中物质材料成本的比重很小,而研究开发的固定成本急剧上升,使经营风险多倍扩大;二是因金融市场和内部财务结构的变化使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和多样化,如技术债务资本的流失、泄密、被替代或超过保护期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会增加现有资本结构的不稳定性;三是开发知识资产的不确定性水平提高,扩大了投资风险。四是作为知识资本重要构成要素的企业信誉、经营关系等变化使企业名誉风险突出。为此应以现代手段创新风险管理方法,一方面要对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有效识别,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风险的计量、报告和控制系统,以便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和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将成为企业财务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总之,由于网络经济的非线性、突变性和爆炸性等特点,建立新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型势在必行。该模型应该由监测范围与定性分析、预警指标选择、相应阀值和发生概率的确定等多方面的内容组成,并能对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敏感性指标,(如保本点、收入安全线、最大负债极限等)予以反映。这样,将风险管理变为主动的、有预见性的风险管理,就能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5、企业财务的分析内容
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诊断企业现在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制于知识资本的作用,对知识资本的分析也因此构成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评估知识资本价值,定期编制知识资本报告,披露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顾客忠诚等方面的变化和投资收益,使信息需要者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情况。设立知识资本考核指标,一是创新指标,如知识资本创新力;二是效率指标,如知识资本利用率、知识资本利润率;三是市价指标,如每股知识资本账面价值、知识资本与每股盈余比率;四是稳定指标,如知识资本增长率,知识资本损耗率等。设立知识资本与物质资本匹配指标和综合指标。数字化的网络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创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并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通过互联网进行经济活动。如:在线订货、在线资金调度、异地转账、在线证券投资、在线外汇买卖等。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都是动态的,更具有不可捉摸性;同时,市场需求信息的公开化,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格局。谁能占领信息的制高点,谁就将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创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使信息更形象、直观,提供多样化的各类信息,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和精神层面的信息等,实现信息理财。
6 结束语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在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今天,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应当不断创新、不断拓展、不断完整,企业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瑞敏.管理创新与企业文化[M].中国广播电视音像出版社,2005.
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4
摘 要 在现代企业制度日趋成熟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日趋成熟的今天,EVA价值管理体系也正日益被资本市场和企业接受。结合我国企业的文化与制度,准确把握EVA理论内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必将有利于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EVA价值管理 应用
在大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日趋成熟的今天,在企业的管理中实施贯彻价值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EVA价值管理作为新型价值管理体系直接体现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已成为国外企业管理实务中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应用EVA价值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将经营管理重心放在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上,从而使得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趋于一致,解决委托问题
一、EVA价值管理体系概述
EVA即经济增加值,直接体现企业真正为股东新创造的价值,是一种经济利润,等于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所占用的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净值。EVA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经济增加值=税后营业利润全部资本成本
全部资本成本=期初投入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其中,税后经营利润是指将净利润经过会计调整消除会计准则对企业真实经营业绩的影响后得到。且由于债务资本是投入资本的组成部分,因此简化起见,税后经营利润将税后财务费用进行调回,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
期初投资资本,包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经济增加值计算的难点之一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债务资本成本×(债务资本/资本总额)+权益资本成本×(权益资本/资本总额)
债务资本成本是税后的债务资本成本,应根据各项债务的年利率及其在债务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加权平均确定平均债务年利率,然后消除企业所得税的影响。用公式表示即:
债务资本成本=平均债务年利率×(1企业所得税税率)
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与债务资本成本相比较为困难,目前常见的估算模型主要有股利增长模型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和风险溢价法等。其中比较常用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用公式表示即:
权益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收益率+股票的贝他系数×(平均风险股票必要报酬率无风险收益率)
从上述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出,EVA指标与传统财务指标(如净利润)的区别主要在于充分考虑所有资本的成本,既考虑债务资本成本又考虑权益资本成本。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计算得到的EVA ,准确地度量企业创造的经济利润而不仅仅是会计利润。因此EVA指标反映所有资本追逐超额收益的本质,权益资本不再是免费使用的资本,要求企业管理者充分关注投资资本的规模,资本成本和投资时间等因素。例如: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费用只有在开发阶段,且满足五个严格的条件时才可以予以资本化,其余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都要计入当期损益,因此从传统会计的角度看,该部分费用化的研发费用会造成当期净利润的大幅减少,侵蚀企业的经营成果。而在EVA计算中,研发活动等是作为投资来处理的,研发费用作为成本在投资期限内予以摊销,包括占用资金所发生的资本成本,不会对经济利润造成较大影响。EVA的应用首先能够有效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其次从投资活动的角度要求企业考虑研发活动造成的现金流量净现值为正值,从而企业决策产生良好的导向。总而言之,经济增加值的应用使企业的决策方法与传统业绩评价的权责发生制法有机统一起来,避免企业决策(如投资决策)时采用净现值法而业绩评价采用权责发生制法二者分离的局面,有效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企业经营管理围绕EVA指标的模式,即EVA价值管理体系,要求企业以EVA指标衡量标准为核心,在计算企业成本时既考虑债务资本成本又要考虑权益资本成本。要求管理者不再只关注净利润等传统财务指标,更要重视企业长期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EVA价值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评价指标、管理体系、激励制度和理念体系,具体说来:
(1)评价指标。EVA是衡量业绩最准确的尺度,对无论处于何种时间段的企业经营业绩,都可以做出最准确和恰当的评价。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已经确定了在计算EVA时需要对财务报表的调整项目。这些调整涉及到诸多方面,需要针对不同企业的具体行业特征和具体经营业务来实施,以确定真正能够改善经营业绩的调整措施。
(2)管理体系。EVA管理体系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据此设定企业的中长期经营目标;根据最大价值目标进行财务、人力和物质资源配置;考核资源的投入和产出,衡量经营业绩;实施激励措施,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
(3)激励制度。在传统的激励措施下,许多企业针对管理者的激励仅仅过多强调报酬而不是强调激励,管理者只是被动的完成预算,会造成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和委托问题。而EVA激励制度可以使企业管理者从企业所有者角度长远地看待问题,并像他们一样得到像企业经营成果的报酬。在这种激励制度下,管理者和企业员工为自己谋求更多经济利益的唯一途径就是为企业创造价值。
(4)理念体系。EVA指标的引入极大地影响企业文化,形成全新的经营理念。由于为提升EVA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因此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状况会得到缓解甚至消除。因此,EVA经营管理理念,她引导和鼓励管理者和一般员工以企业所有者的身份进行思考和工作。如果EVA制度能够得以全面贯彻实施,将会使企业文化发生深远的变化。
将EVA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即应用EVA价值管理模式,会对企业的决策模式和控制模式均产生影响。
二、EVA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作为EVA价值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该管理体系广泛推广的关键。将EVA价值管理体系中的评价指标与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有机结合,将形成EVA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财务方面是对企业过去经营业绩的评价,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是用来驱动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提升。为在财务方面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就必须得到较高的客户满意度。因此,在顾客方面要努力提高顾客满意度;在内部经营管理过程方面首先要保证产品质量,其次要控制生产周期、实现快捷生产,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生产周期;在学习和成长方面,要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企业自身基础设施。这四个层面的关系如图1所示:
EVA评价指标体系比较适用于反映和评价经营业绩,便于进行业绩评价。能够突出“价值创造企业经营战略反映与评价考核与激励”的管理主线。通过对EVA指标的进一步分解和分析,可以找出对EVA影响较大的指标(即关键的价值驱动因素),从而将其他关键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与EVA这一企业价值的衡量标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贯穿企业各个方面及层次的因果链。本文主要介绍财务层面的EVA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财务指标实际上是公司价值的体现,即为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构建的财务角度评价指标应该从EVA指标为起点,层层分解,具体分解为价值创造指标和价值驱动指标。价值驱动指标具体包括盈利能力指标、资本使用效率指标和资本结构指标三个方面。具体来讲:
①价值创造指标。包括EVA;EVA回报率,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投入产出关系,反映企业利用投入资本的效率;EVA增长率,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业绩是改进还是后退。EVA回报率和EVA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EVA回报率=EVA/期初投入资本×100%
EVA增长率=(本年EVA上年EVA)/本年EVA
②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毛利率等指标、产销比等指标、收入增长率和经营现金流量等指标。
③资本使用效率指标。包括传统的资产管理比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非流动资产周转率等),以及资本占用周转率,反映企业资本的管理质量和使用效率;债务资本周转率、权益资本周转率等价值创造驱动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占用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投入资本
债务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债务资本
权益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权益资本
④资本结构指标。包括传统的偿债能力指标(包括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长期资本负债率等);以及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这个指标是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以及资本成本是否达到有优势的标准。
财务层面报告根据管理层的层级分级设置,并逐层上报。最顶层的高层管理者的财务指标是价值创造指标,主要是以EVA指标为核心进行汇报;中层管理者的财务指标包含盈利能力指标、资本使用效率指标和资本结构指标三个方面,但是较为详细具体;基层管理者汇报的财务指标可以按照会计要素细分确定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资产,负债六个方面。
同时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选用比较合理的主要评价指标,并综合其它指标进行辅助评价。
三、在企业中推广EVA价值管理体系的措施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EVA管理体系逐渐广泛的应用在企业在内部决策中。中国的企业尝试在企业高层管理者中开展有关内容的培训。EVA管理体系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企业的决策模式和控制模式。因此,基于EVA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但是在基于EVA的管理会计报告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
(1)不要将应用的重点放在EVA调整项目和计算方案设计上。基于EVA的管理会计报告的实质是引导企业从企业价值最大化角度指导各项决策,确定各层次的价值驱动因素,而不是过于注意会计科目的调整。因为这样做不但核算成本巨大、缺乏实际操作性,而且会使管理者对EVA产生抵触情绪和畏难情绪。
(2)应注重各个层面的管理者的沟通和培训。基于EVA的管理会计报告的实施可以采取以下步骤:首先构建EVA评价指标体系和EVA决策报告体系、然后建立EVA激励制度,最终形成EVA理念体系。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从高层管理者开始进行理念灌输和理论培训,从试点实施到全面推广,最终将价值创造转化成企业员工自发的行动。
(3)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转变会计职能。基于EVA的管理会计报告要求财务人员不仅执行传统的会计职能,更要与高层管理者合作,利用财务所能提供的专业技巧来确定创造价值的投资项目以及合理的资本结构,提高理财行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在信息化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结合我国特有的文化、制度和行业特征,构建完善的基于EVA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不断提升企业价值,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控制能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不仅仅是一个指标,它更是一种方法和一种理念。要求在为公司所有者创造价值的同时,使得国家、社会和整个资本市场一切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得到了实现,最终履行企业的社会职能。
参考文献:
[1]陈平,朱霏.我国推行EVA评价体系的现状及解决办法.会计之友.2007.
[2]谢建汀,李涛.问题、业绩评价与EVA指标.会计之友.2003(6).
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5
摘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当前企业市场经济竞争中,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要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现代财务管理体系,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并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财务管理机制。
关键词:企业体系财务管理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国企的科学管理水平就是要实施财务管理,而不少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正是财务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和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及财务分析,引进国外财务管理中先进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操作方法,制定企业长远发展规划,进行年度预算,才能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通过有明确职责、适当的风险控制机制来贯彻落实的价值化管理体系;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财务管理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自身设定的财务表现水平,并不断地改进财务行为,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境界,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1]
本文将以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及要素为切入点着重分析财务管理体系的建构模式,探索建构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新途径和方式。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构建原则与基础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在这里,本文将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原则及要素。
(一)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市场竞争的基础
(1)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弱点主要是体系不健全,绝大多数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以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甚至财务报表说明都不够真实和准确,不能跟上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不能给决策层提供科学、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财务的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致使一些企业由辉煌到倒闭。但是有些企业的破产纯粹是忽视了财务管理体系和其财务管理体系未起到相应作用而造成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需要企业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因为企业资本的安全和取得最大利润是其工作目的,这点上势必导致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市场中失败。
(2)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符合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逐步建立起来的,而且还具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第一,在成本控制方面,实行制造成本法进行核算,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逐步建立了制造成本法与目标责任制相结合的成本控制制度。
第二,在财务分析方面,在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建立了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分析体系。
第三,在资金管理制度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本金制度,实行资本保值增值、资本保全原则。同时,取消传统的专用基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制度,企业资金由企业统筹运用、统一管理。
第四,在筹资方面,依法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当前金融市场需求的筹资机制,采用了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种证券在内的各种筹资方式,扩大了企业资金来源渠道。
总之,随着我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到目前,我国企业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体系。
(3)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采取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多种方法,注重企业经济的预测、测算、平衡等,求得管理方法与企业需求的结合。
第二,明晰市场发展。一切目标、方法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市场是竞争地,优胜劣汰的地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运作要有的放矢,适应和驾驭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以求得企业长足发展。
第三,会计核算资料。企业的会计数据及资料是企业历史的再现,这些数据和资料经过整理、计算、分析,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因此,要务求会计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要真实、完整、准确。
第四,社会诚信机制。要求具体的操作和执行者在社会经济运作中遵纪守法,严守惯例和规则,不断树立企业诚实、可靠的信誉,绝不允许有半点含糊,因为企业诫信度的高低预示着企业的发展与衰败。
(4)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条件
第一,思想配合行动。领导者、决策层在思想上要重视,企业的总会计师和财务主管应是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第一责任者。
第二,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需要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够掌握和使用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合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原则及构成要素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是指导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它反映了财务管理的环境和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它是连接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并有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2]
财务管理体系原则不同于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是指人们对财务活动的共同的理性的认识,是联系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的纽带。而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是指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出来的适用于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的经验,与财务管理理论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惯例、制度等相关。
(1)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第一,以事实为依据原则。正确的决策需要管理者用科学的态度,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合乎逻辑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做出的正确决断。这就要求企业明确规定收集信息的种类、渠道和职责,确保财务数据和相关的非财务数据及信息准确、及时、可靠,决策者利用获得的这些信息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直觉,做出相关的决策。
第二,系统管理原则。在财务管理中采用系统的方法,就是将财务管理体系视为一个大系统,在理财过程中遵循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思想,对组成财务管理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加以辨识、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财务战略、财务方针和既定的财务目标。
第三,高层管理者重视原则。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与否、保持实施状况如何、体系运行效果能否满足需要,都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密切相关。高层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按照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进行各项财务活动。
(2)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第一,财务实施。为使财务管理规划中的各项目标实现,需要将财务管理具体措施予以落实,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加以调整和改进。
第二,财务规划。财务规划是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的基础,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方向。其主要由财务战略、财务方针、资金及其运动、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目标、财务管理方案等要素构成。
第三,财务绩效检查。财务活动实施后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企业前期财务运行状况、把握现在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改进。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企业的计划、生产、技术、质量、营销、财务等众多子系统。其中,财务管理是联系企业各组成部分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企业管理中最具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3]
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着重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是基于资产展开的一种精细化的管理。它基于企业环境的要求而产生,该体系和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又有着本质的不同,与传统体系相比,现代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及时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配置产生指导、评估和预警的作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更多的是停留在反映方面。
在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应该注意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财务控制体系、监督核查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投资决策体系和财会人员培训体系等这六个方面。下面本文将谈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的模式和途径。
(一)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预算是企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方法。预算体系具体内容包括资本性支出预算、长期资本筹措预算、销售预算、产量预算、采购预算、成本预算、各项费用预算、现金预算和总预算。通过预算体系的建立,可达到对所属部门的协调、控制和考核作用,使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为企业送入市场奠定基础。
预算管理是当今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4]市场经济越发达,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预算管理将会越得到重视。从一定程度上说,一个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预算管理水平集中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情况,编制以财务预算为中心的全面预算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预算管理,实施财务政策,科学理财。搞好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增强财务预警能力。企业应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并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安排企业工作,尽可能做到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围绕目标利润编制生产预算、采购预算、人工预算及其他各项预算。企业制定合理的目标利润及编制全面预算,有助于企业开展目标经营,为今后的业绩考评奠定基础。
(3)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工作记录和考核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系统,并将实际数与预算数相比较,借以评价各部门的工作实绩,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强化会计控制。
(4)搞好销售目标利润预测。销售预测是全面预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正确经营决策的重要前提。只有搞好销售预测,企业才能合理地安排生产,预测目标利润,编制经营计划。
(5)各部门制定经营和预算计划。企业各部门或项目设立自己的经营预算计划,据此制定自己的计划。计划处汇总各部门和各项目的计划,发现潜在问题及其缺口,提出初步调整建议。
(6)编制预算方法。编制预算方法的时候,由于目前分块编制预算,缺乏完整的全面预算体系,导致各种预算相互矛盾,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不协调甚至矛盾激化的状况,所以我们要做到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市场情况,全面均衡考虑各种分预算,系统编制相互协调的全面预算。
(7)编制预算方式。我们要克服只是简单推行静态编制预算的做法,推广使用各种先进的预算编制方式,根据变化的市场情况推行弹性预算编制方式;根据企业内部强化长远管理的要求,克服预算编制的短期行为,推行滚动编制方式。
(二)财务控制体系建设
资金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现有的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资产耗费和资产保全等内容进行监督和控制。[5]建设财务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一个内容:
(1)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这个主要包括有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2)对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进行控制。财务部门要联合各个资产实物管理部分对资产运行地点和价值转移等方面进行监控,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时效性。
(3)对资产的耗费进行控制。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既要控制资产的有形损耗,又要控制资产的无形损耗;既要降低资产价值的构成成本(如买价、运杂费等),又要降低资产的管理成本(如储存成本、资金成本、机会成本等);既要降低资产的运行成本又要降低资产的使用成本(退货、售后服务等)。
(4)实行资金管理责任制,抓好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企业在财务收支上要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合理安排资金调度,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挖掘内部资金潜力,狠抓货款回笼,调整库存结构,压缩存货资金占用,增强企业支付能力,提高企业信誉。
(6)建立自补资金积累机制,防止费用超支现象。企业按税后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合理制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促进企业自我流动发展。
(三)监督核查体系建设
监督核查体系是旨在保障集团或公司成员安全的体系,主要包括了三个子体系:财务审计,目的是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商务审计,目的是保证内部合规性;法律审核,目的是保证外部合规性。[6]
(1)强化对企业法人代表的管理,真正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约束其行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加强任期审计和离任前审计,防止其违反财经政策,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
(2)调整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加大管理会计的建设力度,形成会计实务系统和会计管理系统两大部分。财务部门要监督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符合企业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3)建立快捷灵敏的企业信息网络。企业应逐步建立起以会计数据处理为核心、与销售和财务报表分析等信息系统相连接的信息网络,及时反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抓好资金的流程管理。首先,随着国际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各种新型金融服务相继产生,企业将获得更方便、更全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风险也更大的金融服务。企业必须研究面临的资本市场和筹资渠道,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谨慎控制财务风险,科学确定资本结构,重视资产负债的风险收益匹配管理,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其次,为保证资金“满负荷”高速运转,财务部门要对企业的资金统一管理,集中调度,有偿使用,可以进一步完善现有内部银行等资金统管形式,内部使用资金模拟银行结算,改变只计单利不计复利或只计现值不计终值的现象,拓展资金成本核算内容。最后,要规范企业融资行为,克服重商品轻信用的现象,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树立良好的财务形象。
(5)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防止过多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合理制定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促进企业自我滚动发展;财务部门要认真实施资本金保全制度,监督管理好资本金。
(6)建立资金投入效果的保证机制,抓好资金的源头管理。决策失误是资金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企业财务部门要改变仅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作法,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预算、论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程度,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筹资成本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在充分考虑企业偿债能力的前提下,设法筹足项目建设资金,防止急功近利,盲目举债,加大筹资风险;加大对在建工程的财务监督,跟踪考核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现代社会中,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市场供求变化莫测,特别是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用户需求和竞争对手等情况,对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控制的因素,因而我们应重视风险,增强风险意识、分析风险性质、制定风险对策,减少和分散风险的冲击。[7]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动荡的市场环境,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通常以两个先进的系统作保证:一是敏感的风险预警系统,二是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由于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始终,因此企业应通过建立自身的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存在于平静背后的危机,校正企业行为,将风险的损失降至最小。
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财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要建立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确定什么样的因素要纳入风险识别体系;其次,要以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即损失的量化,为控制和化解风险提供决策依据;三是要强化风险管理,实施风险控制,通过建立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和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实施监测,实现针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和准确的反应。
(1)对风险的信号进行监测。我们不仅要对未来的风险进行分析,还要对风险的信号进行监测。如果企业财务状况出现一些不正常情况,如存货激增、销售下降、成本上升等,要密切关注这些反常情况,及时向企业有关部门反映,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严重后果的出现。
(2)在筹资决策上应慎重分析比较,选择最适合的筹资方式,以避免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如果财务杠杆率过高、借入资金过多,一旦投资利润率下降、利息负担过重,就会威胁企业财务的安全。因此,国有企业要加强销售客户的信用调查,合理确定赊销额度,避免呆账损失。
(3)加强筹资活动的风险意识。筹资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筹资数量、筹资时间、筹资来源和筹资方式等。为了规避筹资风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筹资数量适当。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不一样的,企业财务人员应采用一定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数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因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又可以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第二,筹资时间与用资时间相适应。这样。既能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又能防止取得资金的时间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第三,采取多种形式的筹资组合,以分散筹资风险。权益资金的风险一般小于负债资金的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采取多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可以扬长避短,分散筹资成本。
(4)加强投资活动的风险意识。投资管理须考虑投资规模,同时还须通过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的选择,来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由于投资时间的长短不同。其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也不相同。短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不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应收账款、存货等。长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有价证券投资等。由于长期投资涉及的时间长、风险大,更需要运用谨慎性原则规范企业投资行为。
(五)投资决策体系建设
现代财务投资决策体系是建立一套完备的投资决策程序以确保投资决策和战略的有效整合。
投资决策程序主要涉及5个方面:
(1)市场感觉评测
针对投资项目的商业感觉是否良好,项目看起来是否有较好的回报,项目前景是否看好。实施市场感觉评测一般是包括总裁在内的成功商业人士组成的临时评测委员会。
(2)专业投资评测
投资项目的战略制定是否符合商业规律,是否符合公司整体战略;投资项目从专业财务和经济分析上来看是否可行并具备良好的回报。实施主要通过集团或公司的投资部门。
(3)经营性评测
公司的各项资源(人力、资金、管理、信息)是否能支持投资项目的运营,项目的运营在什么方面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现有业务的运作。这种评测一般是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主要项目主管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实施。
(4)投资人评测
从投资者和决策者的角度看投资项目的可投性和盈利性。由总裁或董事会实施。
(5)实施评测
跟踪项目的实施过程,准确掌握项目执行信息,及时反馈并调整战术或战略;项目结束后进行项目后评估,总结经验。一般这项评测是由投资项目执行部门和总部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组进行。
(六)财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
财务工作管理对象特殊,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1)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和选拔既有专业知识又善于管理的年轻人才,会计岗位要严格把握任职条件,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规定是“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机密”;
(3)增强法制观念,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进行工作,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不但要为本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还要使单位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监督部门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六章对单位及其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会计人员的行为,为开展正常的财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4)严格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水平。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会计造假就不可能最终出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是杜绝会计造假的保证。因此要加强财会人员尤其是高级财会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财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对财会工作的管理水平,要支持和鼓励财会人员严格执法,对坚持原则,公正执法的财会人员公开表扬和奖励,对打击报复财会人员的行为和责任人,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严肃追究其责任。
(5)强化高层管理人员责任,约束高管人员行为。尽管高管人员承诺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造假还是层出不穷,因此应该通过立法将高管人员对其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处罚,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有效的会计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协调、综合平衡。它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最终达到杜绝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
(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了以财务管理目标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和以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和分配为主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状,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套用西方做法,而应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的财务管理内容和方法,吸收利用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的先进成分,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三、结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管理提出了集约化、体系化的基本要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门,财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将引起管理科学的革命性创新。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只有加强财务管理,使之有机地融合在整体性管理体系中,以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跟上当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
随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向市场化、经营化方向发展,企业财务部门要根据经营的实际需要,构造一套与财务管理的地位、作用、职能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而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我国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加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汝科等如何完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4
[2]于秉群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4)
[3]梁德仪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与会计2003年第7期,第17页
[4][美]罗伯特、c.希金斯著。沈艺峰等译。财务管理分析(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5]申筱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浅析[J]企业经济,2001(1)
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范文6
关键词:我国;银行;经济资本管理
一、前言
金融业界对经济资本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一直困惑于如何将这个概念与金融实务紧密联系起来。自经济资本概念提出伊始,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就一直在探索如何使这个概念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如何超越定性的层面,定量地、具体化地度量经济资本,以及如何利用各种经济资本指标来深化金融企业的业绩管理。这些努力总结起来,其实质就是如何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工作。
经济资本指用于承担业务风险或购买外来收益的股东投资总额。经济资本=风险资本+商誉。如果没有购买外来收益计划,经济资本和风险资本的差别可以忽略。而风险资本是指抵补一定时间段内,给定置信区间内资产和其他头寸价值的潜在损失金额,即指能够令损失超过资本的概率小于一定水平的资本要求。在现代商业银行监管框架下,资本能力大小决定了银行的规模增长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银行机构开展经济资本管理,可以量化内部每个业务单元和每个业务环节在获得经营收益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大小,可以实现对利润的风险调整和对客户的风险定价,进而使绩效评价和经营战略更为科学。
二、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在中国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以完善资本充足率框架为主要内容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并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国家正式实施。中国政府为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设定的最后期限为:拥有大量海外业务的大型中国银行须在2010年前实施。2007年2月27日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规定:“银行经批准可以申请暂缓实施新资本协议,但不得迟于2013年。”同时,中国银监会督促大型国内银行,按照新资本协议规定的高级内部评级体系,开发最复杂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要求中小银行借鉴新协议所代表的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逐步朝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靠拢。
新资本协议提出的信用风险的初级和高级内部评级法都要求有5年的违约概率数据,高级内部评级法还要求有7年的违约损失率和违约风险暴露数据。因此,国内银行最迟需要从2008年1月开始收集数据或者推迟使用高级内部评级法,或者从开始收集数据起7年后再使用该方法。今日,国内银行执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号角已经吹响。
管理风险的能力是银行的核心能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其实质体现了对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新资本协议要求精确计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新资本协议对银行的资本结构、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等信息披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如何依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识别金融风险,利用金融风险技术建立风险模型,难确计量与完整披露银行的风险,如何以“资本约束下盈利能力最大化”为目标,实现流程银行等管理激变,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如何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贯穿风险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于引人经济资本分配和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经济资本分配和管理模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以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识别和计量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水平,从而用经济资本定量表示全行总体、各业务品种、各分支机构在获得经营收益过程中所承受的风险水平,实现对利润的风险调整、对客户的风险定价,使绩效评价和利率定价更为科学,进而提升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优化业务结构和区域结构,适应资本监管要求。目前在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还达不到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建立资本制约机制,可以有效地引导和约束风险资产的增长,确保风险的增长与资本的增长相协调,稳定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
三、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作用
1.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是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表现。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引入、运用以及相应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能够促进银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
2.经济资本是银行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手段。全面计量和监控风险状态是银行实施战略化管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手段。当经济资本总量接近或超过监管资本时,银行应通过某种途径补充资本金、控制其风险承担行为,否则其安全性将在战略上受到威胁。
3.经济资本是银行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其关键环节在于风险的量化、分解、监测以及应对策略。经济资本通过对非预期损失的计算和预测,直接反映银行的风险全貌,同时,经济资本的配置能够实现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匹配。
4.经济资本是银行内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经济资本配置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指标对银行的各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的评价,考察了其盈利能力,又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
5.经济资本管理的实施为银行市场营销提供指引。银行决策者判断不同业务和产品的市场进退标准是经济资本回报的大小。银行应保留和发展较大资本回报的业务和产品,否则应予收缩或退出市场。
四、如何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具体特点,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需要考虑和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尽快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
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股东、经营管理层、监管当局等不同角色对资本管理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程序:第一,评价银行总体风险承受能力。银行的董事会须综合考虑监管当局规定、股东收益和经营中承担的风险,并对所需资本的总体水平做出评估;银行的经营管理层须就其风险偏好所要采用的风险结构做出决定。第二,合理配置资本资源。银行根据既定的资本总量和资本回报要求,运用限额管理、组合管理以及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目标管理等手段,将资本在各个分支机构、产品线和业务线等不同层面进行有效配置。第三,最优化可用资本。在风险结构和预计的资本需要量一定的情况下,银行需要平衡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的关系,运用内部风险资本模型度量最优化可用资本水平,确保可用资本与规划资本需要一致,并使资本成本达到最优。第四,衡量资本使用和收益。银行在持续经营前提下计算实际资本收益,当环境变化、业务超过原定目标或原定目标无法完成时,银行有必要对资本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加快研究制定经济资本管理配套制度
经济资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必须运用到银行所有业务流程中,并使之充分发挥决策支持作用。在当前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坚持制度与系统“同步推进、配套建设、逐步完善”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促进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一整套经济资本分配管理办法,从而更全面、更扎实、更有效地推进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建设。
(三)明确经济资本计量范围
依据内部风险资本模型计量的经济资本应与监管当局要求的监管资本保持总体平衡,商业银行应分别计量相应经济资本抵御以上三种风险。
(四)合理选取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方法
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方法主要有三种:资产波动法、收入波动法和系数法。这些方法的复杂程度不同,技术上也各有优劣。从各国银行的实践看,资产波动法正在成为普遍接受的计量和配置经济资本的方式。
(五)建立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评价体系
国际先进银行主要采用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综合考核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该指标不仅能够将银行的收益和风险直接挂钩、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经营目标和绩效考核的内在统一,还能够促进银行建立良好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也能够激励银行自觉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创造利润,实现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最大化,从而实现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经营目标。
(六)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国外银行的先进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内部评级系统等。这些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处理银行内部的资本配置问题,还可以对账面收益水平进行调整,得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从而真实反映银行资本是否实现增值目标以及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银强.引进经济资本管理手段实施全面风险管理[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5,(01)
[2]单增建.运用经济资本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J],新金融,2005,(06)
[3]单增建.用经济资本理念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06)
[4]宋常,丁卫.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技术——RAROC[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02)
[5]莫海云.论经济资本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J],经济论坛,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