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管理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运营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运营管理方案

新媒体运营管理方案范文1

关键词: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能力提升;品质塑造

一、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的能力提升与品质塑造的原因

(一)行业管理单位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和服务要求不断增强传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在旅行乘客心目中留下了极为不好的印象,不仅服务区环境存在“脏乱差”的现象,还存在消费水平较高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行业相关管理单位提出了建设“功能齐全、环境舒适、服务便捷、安全畅通”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议,并通过实施相关的整改措施不断强化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的效率、提升服务品质,为使用者打造一个和谐舒适的服务环境。

(二)广大出行旅客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和服务期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在休假外出旅游时以及因工作需要接触到高速公路的几率也越来越大,自然出入服务区的频率就越来越高,对其产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还存在种种问题,如服务类型简单、涉及范围较为狭窄,只有停车、如厕、加油、用餐、简易购物等;管理理念还停留在重效益、轻服务的层面上,不能满足广大出行旅客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要求。

(三)社会新闻部门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和服务关注度不断加大

以往,出行旅客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认识除了自身体验之外就是从社会新闻部门的宣传上,而一些新闻宣传部门对此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正面、积极向上的引导,加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也是“做得多,说得少”,一些旅客不清楚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背后所付出的努力。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新闻部门及媒体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和服务关注程度不断加大,不仅可以起到监督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水平的作用,还可以让广大群众实时了解到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二、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现状

在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自主经营方式、承包经营方式、委托经营方式。但从目前的形势上来看,各个高速公路服务区还未具备统一的领导思想和管理模式,服务区管理的价值得不到最大的发挥,经营与管理存在不负责任的随意性,从而使以上三种运营管理方式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具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经济效益不足,缺少相应的市场管理意识。其次,服务质量堪忧、相关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素质。其三,资源重复率较高,闲置浪费情况严重。

三、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的能力提升与品质塑造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创新道路的同时强化基础管理

众所周知,运营管理模式决定了一个单位的定位与发展走向,是管理能力提高和品质塑造的重要前提。而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有效地提升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使高速公路服务区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另外,通过相关的教育培训及考核奖惩机制来促进服务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是一个好途径。例如,“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服务区运营管理方面的培训讲座、参观考察学习、服务主题活动等,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学习环境。在不断的努力之下,运营管理综合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服务满意度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基础管理工作的夯实和完善,会保障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整体运营管理能力长效稳定的向前推进。

(二)坚持平价经营线路的同时注重温馨服务

服务的内涵和核心是让消费者得到经济上的实惠和心理上的舒适,这就需要高速公路服务区将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作为服务的根本,增强为群众服务意识,在坚持以品种丰富、业态齐全、平价销售为经营方针和理念,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注重对人民群众温馨服务工作的开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温馨服务的执行一定要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标准执行,不能走了样,变了味;其次,服务手段方面要进行创新。例如:江苏扬子大桥公司、汾灌公司在其服务区内实行“微店”服务,使消费及支付变得更为便捷。江阴大桥针对机动车辆常见故障问题,提供免费维修服务,赢得赞誉,且保证了道路畅通。上述措施都可以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借鉴和实行,能够有效提升服务区日常运营管理效率和温馨服务内涵。

(三)坚持基础服务建设的同时走主题文化发展路线

服务区是城市建设的延伸,不仅具有服务行业的标志性特点,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区域文化特色,基于此,要完成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能力上的提升和品质上的塑造,需要满足广大旅客对设施的需求和文化价值的认同,同时使服务区体现出文化的魅力。例如,将地方文化特色的精华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文化建设相结合,重点表现出地方文化的特点,使旅客既能了解到不同的地方特色,又可以深刻感受到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品牌文化。另外,也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营运管理工作交流平台,进行主题服务宣讲,加大顾客参与度,与顾客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提升服务区整体服务质量。

四、结束语

新媒体运营管理方案范文2

早期的专网主要服务于电力、石油、钢铁等相对封闭的行业,与政府运行关系不大。近年来,随着专网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专网运营政策的放开以及专网通信技术的突破,国内专网的网络规模及市场迅速壮大。特别的,基于TD-LTE的宽带多媒体数字集群专网系统在国内外多个城市的无线政务专网得到了应用,应用范围和业务模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11年,北京市启动TD-LTE无线政务专网建设项目,拟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全市的无线专网覆盖,改善民生,提高居住质量。北京市政务专网采用先进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无线通信技术,使用1.4G优质频率资源,现已完成了第一阶段网络性能和业务测试,得到了各方领导的高度肯定。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对北京市政务物联数据专网的工作进展及北京市BOT模式的成功经验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北京市政务物联数据专网的成功经验,对全国其他省市申请公用频段进行无线接入的各种应用探究与探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2012年6月,天津市启动建设TD-LTE天津市无线政务网[1]。网络覆盖天津市区、滨海新区及天津市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及郊县县城,计划分三期完成。按照规划,该网络将承载城市应急安全,多媒体数字集群通信、智慧城市等方面业务。2012年11月,郑州公安局采用TD-LTE宽带多媒体数字集群技术建设了其新一代公务无线网络。网络建成后,将为公安领域的TD-LTE业务发展提供更加专业的示范意义。在南京,国家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2013】276号函,正式批复同意南京市使用1447MHz-1467MHz频段建设基于TD-LTE技术的无线政务专网,此张专网为全国第一张大规模应用的TD-LTE(1.4G)城市专用网络,也是全球第一个宽带多媒体集群城域专网,目前该网已承载了南京市政府多个部委办局的政务应用,为城市运行管理做出了应有贡献[2]。

二、引入业务运营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业务运营管理系统概述

业务运营管理系统(BusinessOperationManagementSystem,简称BOMS)由两大系统构成,分别是业务管理系统(BusinessManagementSystem,简称BMS)和业务支撑网网管系统(OperationManagementSystem,简称OMS)[3][4]。BOMS系统包含客户管理、产品管理、资源管理、客户服务、营销管理、计费、帐务、结算、合作伙伴管理等功能,并可根据业务需要,实现与诸多相关外部系统的数据和业务交互,解决运营企业经营、管理、提出和推广具体业务的问题,帮助运营企业形成强大的业务交付能力。

2.2专网运营当前瓶颈

当前,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技术层面来看,专网运营领域都已具备了大发展的条件,可以预见专网运营其企业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但由于历史原因,专网运营尚且存在着将网络能力转变为具体服务交付能力的瓶颈[5][6]。其中最为突出的,亟待解决的瓶颈为,由于传统专网业务内容单一、竞争不激烈等特点,专网运营一直以来就缺乏有效的业务支持手段,比如:专网通信运营企业为了解用户对某种业务的喜好程度,除了向用户咨询外,还需通技术手段针对某一时间段、一部分专网终端上承载的特定业务的使用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但目前专网运营中恰恰缺乏这样的业务支持手段,无法对网元级业务进行有效管理。目前,随着专网通信运营企业对专网业务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用户实际工作中的对专网业务需求的不断加大,要求专网通信运营企业必须像公网运营商一样构建相应的业务支持系统,以此来解决如何经营、管理、提出和推广专网业务的问题。

2.3专网运营面临的竞争

专网通信领域在经历较长时间的沉寂之后迎来了喷井式的大发展时期,全国各地纷纷开始建设专网,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日益激烈的专网运营竞争,随着专网运营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保证专网通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得到持续发展,适应灵活有效的市场策略变化,促进专网通信各项业务的开展,支撑不断出现的新需求,需要不断地推进专网运营业务支持系统的建设和演进,以增强业务运营支撑的能力,可以预见,未来专网运营业务支持能力将成为专网运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7]-[9]。由以上分析可知,当前是专网运营大发展的时代,专网运营迫切需要引入一种方法解决发展中业务支持方面的瓶颈,专网业务运营管理系统的引入是势在必行的。

三、专网通信业务运营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3.1整体架构设计

建立高效、科学的专网通信业务运营管理系统,必须要包含客户管理、产品管理、资源管理、客户服务、营销管理、计费、帐务、结算、合作伙伴管理等功能,并根据业务需要,实现与诸多相关外部系统的数据和业务交互。BOMS系统的技术与架构体系设计如下图1所示。由上图可知,BOMS系统是基于4G无线通信、互联网、软件等技术,用以支撑专网通信业务运营的核心系统。通过提供完整、统一的业务支撑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来满足专网通信企业的业务发展需求,保证业务支撑水平的基本要求,并引导业务运营在BOMS支撑能力的范围内的进一步拓展。BOMS的核心组成部分为BMS和OMS:(1)BMS系统说明BMS系统支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前台业务流程以及计费、结算、帐务、服务开通等后台业务流程。BMS容灾系统是有机的组成部分,为BMS系统提供完善的数据保护和恢复机制。BMS容灾系统与生产系统互相关联、互为补充,共同确保业务的连续运行和服务的持续提供。(2)OMS系统说明OMS实现在业务支撑网生产运行过程中,对主机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备份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进行“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提供故障处理、配置数据处理、性能监控、稽核核心应用环节的业务流程和数据,并实现异常告警等功能。

3.2数据交互模式

数据交互设计如图2所示:各部分交互的数据主要为:1.与BMS系统交互的是:跨异地个人业务信息、话单类信息,订单及资料信息等;2.与核心网/业务网交互的是:用户信息(基本信息、订购信息)、业务局数据、话单类信息、资源信息、业务控制类信息等;3.与OMS系统交互的是:BMS提供用于监控使用的信息,同时获取OMS系统发出的控制信息;4.与外部系统交互的是:结算信息、三户信息、资费信息、客户接触信息、订单信息等。

四、业务运营管理系统在专网运营中的应用

业务运营管理系统在专网运营中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南京市的应用中已初现成效。目前,南京市政务专网的配套业务运营管理系统已上线试运行,运行状况良好。依托该套系统,南京市政务专网首先解决了在业务层面对各类基础业务数据精确化统计的重大问题,即无需登录到网络设备,即可在统一的BOMS操作界面上对专网业务进行定制化的业务量统计,这种统计在时间维度上可自定义选择统计时长,最小精确到秒,可根据业务的不同和终端的不同进行自定义的业务量统计,支持现网运行的各类终端,包括PTT终端、宽接终端、SIM卡终端等。图1BOMS系统的技术与架构体系具体包含如下:(1)PTT话务统计A、单个终端话务统计点呼:自定义时长内单个终端点呼(分别按主、被叫)时长统计;组呼:自定义时长内单个终端组呼(分别按主、被叫)时长统计;B、群组内终端话务统计自定义时长内群组全部或部分(自定义选取)终端点呼与组呼(分别按主、被叫)时长统计;C、自定义终端(群组间)话务统计选择若干非同一群组用户统计话务量,自定义时长,终端点呼与组呼(分别按主、被叫);(2)PS流量统计A、单个终端PS流量统计上行流量:自定义时长内单个终端上传流量统计;下行流量:自定义时长内单个终端下载流量统计;B、群组内终端流量统计自定义时长内群组全部或部分(自定义选取)终端(分别按上、下行)流量统计;该种统计方式目的为将整个群组内所有用户按总流量包的形式进行收费;C、自定义终端(群组间)流量统计选择若干非同一群组用户统计流量,自定义时长,终端点呼与组呼(分别按上、下行);(3)短/彩信数量统计A、单个终端短/彩信数目统计自定义时长内单个终端发送短/彩信条数进行统计;B、群组内终端短/彩信数目统计自定义时长内全部或部分(自定义选取)终端发送短/彩信条数进行统计;C、自定义终端(群组间)短/彩信条数统计选择若干非同一群组用户统计发送短/彩信条数,自定义时长;在以往的传统专网中,以上这些统计数据的提取非常复杂和困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网络设备中采集基础信息并予以重组,现在在专网BOMS的帮助下,运营者可以便捷得到这些与业务使用密切相关的各类数据。南京市政务专网以此为基础,深度挖掘专网用户需求,为南京市城管、公安提供了定制化的专网业务,如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公安移动图传、图像会说话等,短短1个月内就新增专网用户约3000余人及3500余部终端,以往光是为如此数量的业务用户开户就要花费数天时间,且随之而来的网络调整和用户数据配置更是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本次专网运营单位无需在网元级层面逐个添加用户信息和进行数据配置调整,而是在在业务运营管理系统支撑下,于24小时内完成了业务开户及网络相关数据的配置工作,切实为相关部门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南京市今年的防汛应急中,突发险情不断,局部受灾区域公网基本瘫痪,南京市政务专网发挥了重大作用,支撑着受灾区域的指挥调度,其中BOMS功不可没,根据突况和领导指挥要求,进行了100多人次的用户开户、分组、数据重配等操作,比起传统专网极大的提高了联动效率,在城市应急中起到了应有作用。同时,有了专网BOMS的助力,南京市政务专网可以根据需要获得用户具体业务的准确使用数据,为公安、城管等专网用户提供了灵活多变商务模式,这解决了传统专网收费模式单一、缺乏计费手段的问题,打破了简单按终端数计费的落后模式,目前已有相当部分的业务费用是在一定的基础费用上根据业务类型和具体使用量来计取的,这一举措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使得专网用户业务使用费更加透明合理,专网业务的市场拓展更加有力和灵活,同时这对于专网运营单位来说也有利于更加清晰、便捷地理解用户需求和用户行为,为进一步灵活、精确地满足用户需求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五、结束语

新媒体运营管理方案范文3

关键词:现代企业运菅管理 战略创新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自21世纪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经济水平逐年提高,开放程度加大,各个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并在这种形势下更好的生存,企业必须就各个部门的运营管理做统筹安排,进行改革性的创新,建立更好的管理制度,推动战略的更高层次发展,掌握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积极开拓市场的新领域,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这就必须要借鉴以往的运营管理经验,对产品、资产经营、发展和效益进行全新的改革,提出科学有效地研究方案.对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一、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赫形势所面临的环境

1.市场需求多样化

以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为转机,一方面,资源价格飞涨使得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开始趋向多样化,买卖关系中的主导权转到了买方。顾客在有了极大的选择余地的基础上,对各种产品和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种趋势使得企业必须经常地投入更大力量和更多的注意力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不得不从单一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

2.技术进步日新月异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电子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等都在快速发展使企业有更多的手段制造多样化的产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因此企业不断面临着运营技术的选择,运营系统的重新设计、调整和组合。

3.竞争日趋激烈

竞争的方式和种类越来越多,竞争的内容已不再仅仅是打价格战了,质量、交货时间、售后服务、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产品设计的不断更新、较宽的产品档次、更加紧密的供应链等,都是竞争的主题。

4.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

随着通信技术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之相对宽松的全球贸易政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生产和贸易已变得没有国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抵御来自国外的竞争。

二、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现如今,各个企业都在走战略一体化道路,不断加大企业规模,产品多样化,服务多样化也在不断推进,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的运营管理本身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更为运营管理增添了新的有力手段,使企业的运营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可归纳如下:

1.现代运营管理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大

首先,现代运营突破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系统控制,扩大到了非制造业的运营过程和运营系统的设计上。其次,现代运营管理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而是包括运营战略的制订、运营系统设计以及运营系统的运行等多个层次的内容,把运营战略、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配送直至售后服务看作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对其进行综合管理。

2.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

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变化,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生产方式的这种转变使得靠增大批量降低成本的方法不再能行得通,生产管理面临着多品种小批量与降低成本之间相悖的新挑战。要求从生产系统的“硬件”(柔性生产设备)和“软件”(计划与控制系统、工作组织方式和人的技能多样化)两个方面去探讨新的方法。

3、信息技术成为运营系统控制和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管理中也有了一套独立的管理模式,这也是运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管理产生的影响在不断加深,变革也在不断进行着,先进制造技术(AMT)的应用使企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真正的革命。其应用涉及到产品设计、产品特性、加工技术、信息处理和通信等各个方面。

4、“全球运营”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济一体化是最近这些年来一直广泛关注的事情, “全球运营”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课题。企业的制造活动将从集中式转变为分布式,大企业面对的工厂选址问题将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工厂选址问题。而是为一个由不同的零部件厂、装配厂以及市场构成的制造网络选址的问题。

5、加强技术装备方面的要求

在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必须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来武装企业,促使企业具备完善的技术改革能力。尤其是在人类已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形势下,知识经济和高科技技术装备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只有采用先进的技术来武装企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会向新台阶的方向发展。

6、“柔性”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谁能适时、适量地向市场提供顾客所需的合格产品和满意服务,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增强对产品需求量、产品本身及交货时问变化的适应能力,即增强企业的“柔性”,已经成为企业的主要竞争战略。企业的柔性包括物的柔性和人的柔性,即生产系统的柔性和组织管理系统的柔性两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缺乏柔性都会导致企业的整体柔性降低。

7、缩短交货时间,采用基于时间的竞争

一体化的课题在不断的被提及,世界各地也在不断努力,想形成一个世界范围的市场环境,这对产品的需求、发展的趋势、技术的变革更新都是有好处的,自2O世纪8O年代以来,环境变化迅速,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竞争优势已逐渐转移到时问和品种上来。

8、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具有最直接的责任。为此,企业有必要在产品设计和运营过程中考虑如何保护环境;在资源获取和利用上尽量节约自然资源、合理使用资源,并考虑各种资源的再生利用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于1996年颁布了有关环境管理的IS014000系列标准,当今,企业是否取得IS014000的认证已经成为企业能否走向国际市场的又一个“通行证”。有关环保问题的法规和法令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细。对污染和废弃物控制不力企业的处罚也很严厉。

9、以人为本,关心关爱员工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进行公开人才招聘之前就必须开始宣传企业的文化精神,通过一些广告宣传和媒体报道,让优秀的员工充分了解现代企业运营理念.并树立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遵循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在严格的招聘面试活动中.筛选出,些埘现代企业运营理念认同高的人才,保证人才的质量及素质需求,使企业的价值观和用人标准紧密结合起来。现代企业在招聘面试活动结束后,必须及时的展开新进员工的岗前文化培训工作。

【结语】

对现代企业运营管理者来说,必须深刻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方向,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运营管理水平柬使现代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高殿军.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03)

[2]刘丽文.运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张群.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新媒体运营管理方案范文4

【关键词】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无线通信车地通信

随着现代科技和城市规模的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越发重要,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越来越注重对乘客服务质量的提升,从以车辆为中心的运营模式不断向以提高乘客乘坐舒适度为目标的运营模式发展,乘客信息系统应运而生。乘客信息系统PIS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车站和车载显示终端为媒介向乘客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系统。

一、乘客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和功能

PIS系统可分为控制中心子系统,网络子系统、车站子系统和车载子系统。整个系统以控制中心子系统为核心,其主要负责外部数据流的采集、编辑、转换、播出控制以及对整个乘客信息系统网络和设备状态的监控和管理;网络子系统提供用来传输从OCC到各车站及列车的各种控制信号、数据信号、音频和视频信号的网络通道;车站子系统通过传输通道转播来自OCC的实时多媒体信息,并可在此基础上叠加本站的信息,如列车运行信息、公告信息、各类乘客服务信息,显示部分主要包括PDP显示器、LED显示器和触摸查询机;车载子系统主要包括车载播放系统和车载监控系统。

乘客信息系统通过提供及时、准确和丰富的媒体资讯,为乘客提供人性化服务,在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对乘客的服务水平的同时,可以兼顾城市轨道交通的商业开发,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二、乘客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及问题

2.1目前乘客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

乘客信息系统在轨道交通大发展的形式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项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得到成功应用。上海地铁1号、2号、3号及4号线开通了车载PIS系统,但在车辆运行期间播放的视频都是提前录制好的,通常利用列车进站或回库的时候将视频信息发送给列车,这种视频传输模式只能称之为准实时方式,该方式技术含量较低,虽然实施简单,但是信息实时性较差,且不能实现列车监控视频的上传;2004年开通的深圳地铁实施了一套完整的PIS系统,车上可实时接收有线电视台信号,在车上播放实时新闻、广告、娱乐节目、旅游风景等,这是国内地铁首个成功部署Wi-Fi技术,并同时实现视频上下行传输的工程;北京地铁5号线PIS系统也实现了控制中心、车站、列车之间的数据、图像及视频信息的实时双向传输;之后的南京地铁、杭州地铁一号线、天津地铁和广州地铁3、4号线等线路均都安装了PIS系统。北京地铁15号线、北京地铁亦庄线、南京地铁二号线等地铁线路配备的车载PIS系统包括车载闭路电视监控系统、LCD媒体播放系统以及列车广播系统。

2.2现阶段乘客信息系统面临的问题

2.2.1技术尚不成熟规范

轨道交通通信传输方式复杂,由于列车状态的实时变化,如何实时有效地把信息传送到车上备受关注,传统的有轨道电路方式和基于感应环线电缆的感应环线方式,而逐渐成为业界主流的方式是采用无线传输,用于地铁PIS系统的无线网络主要有无线局域网、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无线网络网格等。但对于轨道交通来讲,大量无线传输的存在,产生了复杂的电磁环境和频率选择性衰落等现象,给轨道交通中无线局域网的搭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PIS系统的无线通信在抗干扰、无缝切换、无线网络安全、QoS保障、无线接入的选点等方面都需要有技术上的突破。无线通信系统的空中接口、频点使用和安全加密等亟须相关部门的规范。正由于PIS应用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技术等的不成熟也导致系统制订方案的不统一。

各类多媒体业务带宽需求大,现有的移动宽带车地通信技术难以满足运营模式从以车辆运行为中心向以乘客服务(PIS)为中心的转换,促进了新闻直播、视频资讯、视频监控等应用需求的发展。列车在高速运行状态下实现车、地间可靠地双向通信技术,是制约多媒体业务应用发展的瓶颈所在。近年来随着WLAN无线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网络带宽不足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是仍然无法满足业务需求的发展,同时无线通信也面临着频点资源不足、无线网络相互干扰等问题。加强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在PIS中的应用研究也是解决轨道交通中通信带宽瓶颈问题的一个方向。

2.2.3形成线网运营后面临复杂的接口问题和管理问题

对于单条线路在建设时,每条线路都要与外部信息有相应的接口,建设成本十分大,并且所有线路都要有很好的信息接入的条件,不利于工程实施。原有PIS不仅要求与外部信息有相应接口,换乘的线路与线路之间也要有相应的接口,这样换乘站的信息就能够有效得到同步。从线路网络角度看,运营方希望能够简单有效地对整个线网进行管理,PIS要具有这样的功能。PIS可以对播出的内容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编辑。轨道交通的建设一般是线路单独建设,这样如果管理员的系统权限较大,会增加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给线网的统一管理带来问题。

三、乘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3.1应用的多元化,信息服务的丰富化

纵观国内多个已建PIS的运营情况,在其发展的历程中,PIS的业务更趋于多元化,PIS的信息更加丰富,对PIS的服务质量要求不断增加,提高视频显示的高清度、流畅度和实时性等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保证乘客获取足够的信息服务。

3.2网络化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迈入网络化运营管理新时代,而由于网络化所带来如乘客换乘、系统互通管理等要求,单线式的运营管理概念将作重大改变。在线网实施统一控制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重点发挥面向全网络的运营管理功能,将路网信息进行整合,系统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包容性,以保证网络运营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对提高运输效率和科学化管理、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等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3.3管理智能化

运营组织协调管理能够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共享、运行协调、管理统一,发挥整体效益。在发生各种突发事件的情况下,有关人员可集中在应急中心,利用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产生合理的决策方案。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通过系统软件实现控制界面的可视化,可以有效地改变显示的多媒体信息,根据不同的应用实时地做出响应,达到各个控制层次的智能化管理。

3.4信息一体化

随着乘客的出行方式扩展到多交通形式;对多种公共交通方式整合、实现有机衔接、合理共享,也逐步成为向乘客提供更高层面服务的方向。运营管理部门在管理所管辖范围内的交通系统时,也需要为一体化公交管理提供支持,在提供各类公共交通相关接驳的同时,提供其它相关公共交通系统的专有信息,以便整合信息后统一向处于不同位置的乘客进行。而这些信息的整合应用和具有十分有益的价值,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的附加值。

新媒体运营管理方案范文5

采用何种方法研究研究避难所运营结构功能特征及其运营规律是避难所运营管理领域需要着力探讨的课题,熵及耗散结构等主要从系统大尺度角度对对象开展研究,且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方法体系及应用,这无疑对于深入研究避难所运营管理提供了理论方法的工具可能性。国内外在熵及耗散结构相关研究许多领域都有涉及。自克劳修斯提出熵的概念后,熵的概念及意义不断延拓。热力学熵、统计熵及信息熵概念陆续提出并被完善,熵发端于自然科学领域,目前在社会科学领域取得了较大应用。熵及耗散结构在应急避难场所研究鲜见,但将该理论应用到应急管理中近几年有学者涉及,如邱菀华、任佩瑜等、宋华岭等基于熵理论提出了管理熵概念,并运用到企业组织决策;齐善鸿等、田水承等运用熵及耗散结构思想,构建突发事件前后的熵与自组织运动模型、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扇状模型。本课题将熵理论和耗散结构引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研究中,以期加深对避难场所运营结构功能特征、运营机制等基本规律的认识,为提供避难所运营管理完善奠定一定基础。

2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逻辑

2.1避难场所运营机理

采用相似类比方法,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运营作为工业生态园,借鉴工业生态园运营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避难场所高效、“有序”运营的措施就是发展更合理的“耗散结构”非平衡状态,其中包括具有开放性(即增大负熵流)、远离平衡态、涨落形成、子系统间有竞争协同以及超循环演化等条件。为此运营管理机制就是努力营造上述条件。具有“耗散结构”非平衡状态的条件形成是伴随着避难所运营阶段而衍生的。为此,运营管理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大负熵流(避难所寻求外界支援、灾害安全文化体系、应急志愿者参与),减小正熵流(内外环境制约因素影响、避难场所隐患等)方式,使避难所运营处于“有序”的熵流状态。运营机理就是尽可能避免避难场所运营系统内部正熵的增加,向避难所运营系统引入负熵流(第一负熵、第二负熵),以维持避难所运营系统耗散结构的稳定“有序”。

2.2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思路

运营管理机制主要在避难所运营机理基础上,向避难所运营系统输入负熵流,即运营管理机制策略(非平衡管理机制、负熵管理机制、非线性协同管理机制、涨落管理机制),创造避难场所运营系统耗散结构形成条件。依据运营管理机制策略,制定运营管理方案,推动避难场所运营“有序”化。具体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关系及设计思路如下。

①非平衡管理机制

避难所运营管理系统非平衡性主要表现:运营组织机构、配套设施、外界应急物资支援方式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非平衡性;系统内部结构子系统存在差异造成不平衡,如应急物资分发不均衡、应急信息不对称;各子系统之间物质、能量及信息流动不均匀,使系统内部结构的资源配置及要素流动存在非平衡性(医疗药品配置、应急志愿者分配及个人隐私的保护管理不彻底等)。正是这种不平衡的存在,系统与外界才有开放与交流的动力,并在开放交流中提升避难所运营系统的效率或能力。

②负熵管理机制

避难所运营耗散结构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非线性开放系统,为维持系统“有序”运营,必须加强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互,以使所获取的负熵能充分抵消系统总的熵增并有盈余,从而为系统形成“有序”的耗散结构状态奠定基础。由此,避难信息交流、外部支援(如供水供电、政府派遣工作人员的管理、应急医疗救助、心理救助、应急志愿者管理)、财政保障体系等科学管理对推动避难场所运营管理耗散结构系统持续发展是关键。

③非线性协同管理机制

当系统具备了有序发展的内部禀性(内部禀性指系统本身具有的配合有序发展有关的禀赋与属性,主要包括避难所本身配置的应急设施、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技能培训情况等),并被施加了有关的外部驱动(外部驱动包括建立了避难所与周围社区或其他避难场所的协同互救体系、全社会应急文化环境的营造等),内部禀性与外部驱动交叉耦合,迫使系统远离平衡态处于系统发展的非线性协同状态,由此,系统才能被约束到某个非线性的不稳定状态,为实现更高级的非平衡相变创造条件。

④涨落管理机制

依据耗散结构涨落原理,避难所运营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涨落可能得到放大,其后果轻则会使避难场所运营系统局部调整,重则导致系统新的状态产生(避难效果好),也可能会使系统死亡(避难效果差)。建立在这种思路上,首先需要对涨落情况进行诊断,这包括对避难者人数的确定、避难者小组单元的划分、应急设施数量及合理配置、应急物资的数量等的掌握。然后从系统对环境适应方式,研究诱发避难场所运营系统涨落原因。

3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内容

基于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机理设计逻辑关系及思路基础上,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内容包括避难所运营组织管理机制、避难所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避难所信息沟通机制、避难所设施及物资管理机制、避难所医疗救护管理机制、避难所卫生管理机制、避难所教育文化管理机制,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3.1避难所运营组织管理机制

避难所运营组织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内容较多,即避难所隶属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急指挥中心设定,运营组织类型,运营组织构成,运营组织避难人群编班,自主运营组织设定,避难所缩小,合并及关闭的控制管理等。其中,避难所隶属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急指挥中心设定问题,一般分为在工作时间内及工作时间外两种情况进行考虑;对于运营组织类型,一般依据管理主体不同,划分为政府管理部门主导型、避难人群自主运营型及官民互动型运营型等;对于运营组织构成,包括政府管理部门(派遣人员、避难所管理人员)、避难人群代表、自主运营组织负责人、应急志愿者等;对于运营组织避难人群编班问题,国外一般以一定标准为单位编班,以班为单位收集避难者卡片,决定班的构成者,选定班长,然后设定居住区划,制定基本的规章制度;对于自主运营组织设定问题,日本做得比较成熟:一般以避难人群为主,包括政府派遣人员、避难所管理人员以及应急志愿者等,下设置应急信息沟通、应急物资供给、医疗救护、环境卫生、应急志愿者、文化娱乐及饮食卫生等部门,许多部门随着避难时间会动态变化及调整;对于避难所缩小、合并及关闭的控制管理问题,日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工作,避难所后期关闭环节包括意向调查(目的是掌握避难所关闭的障碍?避难者的需求?需设定的调查问卷),与地方政府部门、运营组织等协商,通知避难居民,对弱者及无法自立者的应急措施等具体内容。

3.2避难所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避难所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内容具体涉及政府派遣人员的管理方法、避难者人数的确定程序、避难者小组单元的划分程序、应急志愿者管理及个人隐私的保护管理等方面。其中,政府派遣人员的管理方法主要是:调查政府职员出勤情况;调查政府职员受灾情况;掌握需要进行援助的部门业务及所需人数;考虑从哪些部门抽调政府职员去进行援助;政府职员到达避难所后的任务安排及配备物品;政府、政府职员及避难所三者间的协调工作等。避难者人数的确定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避难者人数依据卡片进行统计,避难者卡片的填写内容,发放程序、注意事项;供给食物的数量(依据避难者人数确定);伤害者、弱者、无家可归者人数的确定等。此外,估算避难人口的的方法和步骤也可以参照一般避难场所规划步骤,即确定灾害的防御水准、确定受灾害影响人口、确定受灾影响程度、判断需要避难人口及统计需要避难人口和分布等。避难者小组单元的划分程序可归纳为,选定基本单位(如镇、村),避难者以基本单位划分小组;小组成员目录编制;小组长的确定;小组会议定期召开。应急志愿者管理主要是考虑管理流程:志愿者掌握受灾状况,收集灾害信息(收集信息途径:直接观察;政府部门获取;民间组织获取;新闻媒体获取等);志愿者编制小组确定,并定期开会(小组如何建立?如何运行?);在获得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后,设置应急志愿者咨询中心(如何设置、组成等);各级政府对应急志愿者的支援(参加应急志愿者保险、政府支援及社会团体支援);建立应急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派遣应急志愿者参与避难所管理;个人隐私的保护管理主要侧重,从避难人群的住处、更衣室及档案卡片角度对个人隐私进行科学管理等。

3.3避难所信息沟通机制

避难所信息沟通在避难所运营管理中具有关键意义,如何来把握避难所运营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如何来实现与应急指挥中心的信息互动等都是需要较强操作性的。首先需要考虑避难所与应急指挥中心的通讯手段及目的,一般情况下,依据受灾情况,采用联络手段(包括手机、电话、无线网络及传令员)。信息沟通目的是确认人员安全及应急物资等供给事项,在此基础上,从应急志愿者、应急物资供给分配、外界支援、医疗救护、电力、供水、交通、遗体鉴定及安置、通讯、弱者救助情况等方面来收集信息类别,然后,考虑信息收集的来源问题,具体来源可以从政府部门、避难所工作人员、应急志愿者及避难所小组会议报告等方面获取。此外,沟通机制还包括应急信息沟通中心的工作流程(接收信息,受灾情况的判断,确定并通报相关信息,广泛听取避难者意见并进行反馈)。向居民提供信息的渠道,具体可以通过避难档案卡片的登记部门、无线及有线通讯系统、气象等信息电话、张贴海报及政府公报,与居民接触时提供、电视广播等。

3.4避难所设施及物资管理机制

避难所的应急设施及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在避难所功能发挥具有决定性作用,做好避难所应急设施及应急物资管理需要考虑避难所功能区域如何设定的方法选择、应急设施如何设定、应急储备物资如何供应、储备及分发等。避难所的区域设定方法主要围绕禁止进入区域如何设定?避难所各个功能区域如何划分?避难所区域设定的安全标识等进行确定;应急设施设定又包括应急设施运行状况识别方法、消防设施管理及应急设施如何安全运行等问题。其中,应急设施运行状况识别方法,一般采取目测方法,具体操作流程:应急设施周围建筑物受灾状况;避难场所的安全性如何;是否存在其他风险隐患。此外,对于应急设施安全性识别需要请相关专家进行判断;消防设施管理,一般首先成立避难所自主运营组织的民间消防队,然后,定期排查避难所火灾隐患情况;与地方消防机构保持联系,必要时请求支援等措施。应急设施包括储备仓库及储备物资、医疗救护品、供水设施、救助器材、避难者档案信息或卡片、通讯器材、厕所、淋浴设施、饮食供给设施等,应急设施如何安全运行,主要考虑设施的隐患排查及相应配套装备的设定等问题。应急储备物资的供应、储备及分发方法需要考虑,应急储备物资的发放对象(避难居民;参加救援人员;因灾害无法自炊者等)、发放标准(以当地维持最低限度的饮食及避难生活所需要)及管理流程,管理流程比较复杂,具体包括:确定储备物(储备仓库及储备物资、医疗救护品、供水设施、救助器材、避难者档案信息或卡片、通讯器材、厕所、淋浴设施、饮食供给设施等)的种类、数量及目录编制;从避难所储备仓库提取物资、使用避难者自带应急物品或向应急指挥中心求救;物资储存依据用途进行分类,并保存到特定地点确认;物资分发需要制定程序及标准进行分发。此外,还要考虑接收和分配捐款的管理,包括接收捐款(开设捐款专用账户、种类、捐款窗口设置、募捐宣传等)、分配捐款(分配方案制定、分配实施、告示居民、接收监督等)等。

3.5避难所医疗及心理救助管理机制

当大量灾民涌入避难所后,灾民有大量伤亡或者心理疾病会产生,这个时候非常有必要对灾民进行有效的、合理的医疗及心理救助工作。对于避难所的医疗救助来说,涉及内容比较多,基本救助流程包括:收集避难者健康状况(伤员数量、医疗机构受灾状况等);医疗救护组派遣(救护组编制、派出机构、配置计划);医疗救护组接收安置;设置避难所医疗救护所(配备医用物资、开办要求、救护所空间保障、告知居民相关信息;)依据受灾者健康状况选择是被送到医疗机关还是避难所医疗救护所治疗;配备后续医疗救护组接替。另一方面,对于灾民的心理救助流程主要包括,掌握避难灾民精神健康状态,成立心理疏导救助组(工作内容、人员配置);心理疏导救助组提供服务(设置心理救助电话、心理减压知识宣传、心理疏导的教育培训);对避难所中弱者重点关怀。

3.6避难所卫生管理机制

避难所的卫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线工作,饮食卫生工作搞不好,就会产生病菌,最终造成避难人群生病等连锁反应。为此,如何做好避难所卫生管理工作异常重要。避难所卫生管理工作可以考虑从临时厕所设置管理、避难设施的消毒防疫管理、淋浴设施管理、遗体安置管理、食品卫生管理及废弃物处置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具体说来,临时厕所设置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依据避难人数及区域分布状况确定设置临时厕所数目及区域布局;临时厕所出现供给不足及其他意外故障时的应急措施;与卫生部门合作处理分别尿液等排泄物。避难设施的消毒防疫管理主要是:掌握避难所实际卫生情况;调配相关医院物资;依据受灾情况,调整公共卫生救援人员配置对避难所临时厕所定期消毒;对避难居民进行防疫指导;定期向运营组织汇报实际情况。淋浴设施管理主要是:确认避难场所空间场地、需求数量及具体设置标准等;外界(政府部门及租赁企业)依据要求,提供淋浴设施;向避难居民公布设置状况。遗体安置管理主要是:设置遗体安置所,记录遗体发现时间、地点、姓名等,统计遗体数量;处理遗体(辨认检验遗体、消毒处理、遗体身份确认和认领等);遗体火化(确认殡仪馆情况、火化方法、遗骨遗物暂时保管等)。食品卫生管理主要包括:饮食供应的种类、数量需要及时调整;废弃物处置管理侧重垃圾存储、收集、运输及处置;瓦砾处置管理;医疗废物处置管理;人体排泄物管理等。

3.7避难所教育文化管理机制

避难灾民需要一段很长时间的灾后避难生活,生活非常枯燥单调,非常有必要进行避难安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工作,这方面内容较多,比如避难安全文化构建;从安全文化理论视角构建震灾教育体系;恢复学校教学;如何开发和使用信息教育技术;文化娱乐活动;灾后健康教育活动等,对于避难所的灾民来说都是非常必要和亟需的。

4以汶川地震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状况实证分析

结合汶川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情况,通过多种手段获取相关资料,采用构建的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框架理论方法,对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状况进行系统性探讨。

4.1数据资料来源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文献法获取相关数据资料。其中,问卷调查法考虑3方面内容。①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具体做法是:分别到若干应急避难场所获取相关人群名单,包括避难场所负责人、管理人员、应急志愿者等以每个避难所为抽样单位,随机抽取6个避难所,每个避难所抽取20人。②设定问卷调查方式。问卷由调查者入户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并由调查者根据调查对象的回答填写。③问卷设计及调查内容。主要依据调查对象,结合6个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内容编制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运营组织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信息沟通机制等方面。访谈法:在实地调查中采取深度访谈方法。访谈对象包括对全部样本(填答完问卷后进行)、避难场所负责人、管理人员、应急志愿者等。访谈内容主要围绕避难场所运营机制设计框架内容进行。文献法主要参考日本应急避难场所运营情况、欧美避难场所运营情况等文献研究。

4.2汶川地震避难场所实际状况与运营管理机制设计差异性分析

依据数据资料,先后对不同人群进行访谈,同时查阅文献基础上,调查问卷发出120份,回收118份,有效问卷11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3%,问卷有效回收率符合统计学规律。为进一步把握构建的避难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主要从调查对象对汶川地震避难场所运营现状评价、对所构建的避难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框架内容认知及评价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对“避难所运营组织管理机制”题项调查中,80%对其中的“应急指挥中心设定是否合理及高效”、85%“避难所缩小、合并及关闭的控制管理是否高效“条目认同,对“自主运营组织设定是否可行及高效”条目持异议,其他条目意见中肯;而对“避难所运营组织管理机制”题项的运营管理机制设计框架调查中,90%对其中的“应急指挥中心设定是否合理及高效”、“运营组织类型编制是否合理”、“运营组织构成配置是否合理”条目认同,而对“避难人群编班是否合理”条目有50%持异议。对避难所实际状况与运营管理机制设计理论二者对比发现,其中,“应急指挥中心设定是否合理及高效”、“运营组织类型编制是否合理”、条目有共识,而对“避难人群编班是否合理”等条目有不同认识。在对“避难所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题项调查中,80%对其中的“政府派遣人员的管理方法是否科学”、90%对“避难者人数的确定程序是否具有可操性”、85%对“避难者小组单元的划分程序是否具有可操性”条目认同,对“个人隐私的保护管理是否合理”条目持异议,其它条目意见中肯;而对“避难所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题项的运营管理机制设计框架调查中,90%对其中的“政府派遣人员的管理方法是否科学”、“应急志愿者管理是否科学”、“个人隐私的保护管理是否合理”条目认同,而对“避难者小组单元的划分程序是否具有可操性”条目有50%持异议。对避难所实际状况与运营管理机制设计理论二者对比发现,其中,“政府派遣人员的管理方法是否科学”条目有共识,而对“避难者人数的确定程序是否具有可操性”、“避难者小组单元的划分程序是否具有可操性”等条目有不同认识。在对“避难所信息沟通机制”题项现状调查中,70%对其中的“避难所与应急指挥中心的通讯手段及目的是否明确、合理”、85%“应急指挥中心信息是否高效”条目认同,对“沟通机制是否健全”、“收集信息类别是否全面”条目持异议;而对“避难所信息沟通机制”题项的运营管理机制设计框架调查中,90%对其中的“避难所与应急指挥中心的通讯手段及目的是否明确、合理”、“沟通机制是否健全”、“应急指挥中心信息是否高效”条目认同,而对“收集信息类别是否全面”条目有50%持异议。

对避难所实际状况与运营管理机制设计理论二者对比发现,其中,对“避难所与应急指挥中心的通讯手段及目的是否明确、合理”、“应急指挥中心信息是否高效”条目有共识,而对“收集信息类别是否全面”等条目都有否定评价。在对“避难所设施及物资管理机制”题项现状调查及对“避难所信息沟通机制”题项的运营管理机制设计框架调查中,几乎达到90%以上对所列条目,即“应急设施及物资存放选址是否合理”、“是否了解并掌握常规应急设施使用技能”、“应急储备物资如何供应、储备及分发等是否科学、高效”等皆肯定态度。在对“医疗及心理救助管理机制”题项现状调查中,几乎80%以上对该项调查条目表示关心并给与积极的肯定,尤其对“医疗救助流程是否科学、高效”、“医疗救助是否考虑对弱者关怀”、“心理救助流程实施效果是否明显”、“心理救助是否考虑对弱者关怀”等条目几乎达到90%持肯定意见。而对“避难所医疗及心理救助管理机制”题项的运营管理机制设计框架调查中,几乎达到了100%对所有调查条目。通过对“避难所设施及物资管理机制”题项现状调查及对“避难所信息沟通机制”题项的运营管理机制设计框架调查对比发现,被调查对象对此项条目给与积极关心及非常肯定的评价。表明此项实际效果明显。在对“避难所卫生管理机制”题项现状调查及对“避难所卫生管理机制”题项的运营管理机制设计框架调查中,几乎达到50%以上对所列条目,如“临时厕所设置管理是否规范”、“避难设施的消毒防疫管理是否到位、有效”、“是否有淋浴设施、管理是否规范”、“废弃物处置管理是否科学规范”持消极态度,提出了许多建议及不足,仅有40%对“饮食卫生是否有保障”、“对受难者遗体是否有合理的处置措施”持正面评价。在对“避难所教育文化管理机制”题项现状调查中,80%对其中的“是否构建震灾教育体系”、“是否开展避难安全文化宣教”、“是否对学校教学恢复采取了相应措施”、“是否开展了灾后健康教育活动”条目认同,而对“是否开发和使用信息教育技术”条目持否定;而对“避难所教育文化管理机制”题项的运营管理机制设计框架调查中,90%对所列条目认同,对避难所实际状况与运营管理机制设计理论二者对比发现,仅“是否开发和使用信息教育技术”条目有认识偏差。通过对城镇避难所实际运营与其机制设计框架整体对比调查可以发现,在运营组织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信息沟通机制、设施及物资管理机制、医疗及心理救助管理机制、卫生管理机制、教育文化管理机制等方面有一致的,比如医疗及心理救助管理机制、教育文化管理机制等,但也存在一定偏差,尤其是避难所卫生管理机制较为严重。上述调查对象评价肯定的条目有利于促进系统熵减,使运营管理规划化、科学化;而持否定的条目基本上是造成系统熵增的影响因素,其中,造成熵增的根本原因是许多机制设计缺乏可操作性、缺乏人文考虑,进而难以实现高效耗散系统。为此,避难所运营机制设计应在强化调查研究,使系统机制更具操作性层面加强提炼与完善。

5结论

(1)对城镇应急避难场所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基础上,探讨熵及耗散结构理论方法介入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体系研究的可能性问题。

(2)提出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逻辑关系,并系统阐释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内容,包括避难所运营组织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信息沟通机制、设施及物资管理机制、医疗及心理救助管理机制、卫生管理机制、教育文化管理机制等,并勾勒了城镇应急避难场所运营管理机制设计内容逻辑关系图。

新媒体运营管理方案范文6

互联网+时代的思考与探索

作为国内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友医疗)积极参与了本次大会,并主办了大会的一场重要分论坛。活动之余,用友医疗总裁陈冲先生和副总裁张崔先生一道接受了赛迪网及数家媒体的采访。

陈总表示,实际上在互联网+这个名词之前,用友就提出来“互联网化”,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提供“互联网化”服务,其本质与核心实际上与互联网+是不谋而合的。一直以来,用友都是面向组织型用户,比如说企业、政府、金融行业、教育、医疗等各个行业。具体到用友医疗,自然是以极大的专注,用互联网化的思维,服务于广大医疗机构――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着医院,这也是当前医疗信息化的关键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服务好医院的管理者、医护人员,以及医院的患者,就是用友医疗的核心诉求。如果按传统的习惯性分法,医院分前台和后台,既服务于医院的前台,也服务于医院的后台,实现医院的前后一体,这个是用友医疗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一个主要任务。

在完成这些主业的同时,用友医疗也会在完成医院总体数字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关注医院局部应用的互联网思维的“互联网化”。比如说,对于医疗后台的O2O平台这样一个管理,以及在医院的对外延展。陈总透露,比如用友医疗跟三星和支付宝等企业的合作,就是基于未来的互联网医院向外延展的一些解决方案的研发,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张总表示,对于互联网医院这块,用友医疗在产品规划也是很早就做了分步实施的。首先,要把现在医院内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先做实。基于这一方向,未来再逐步延伸到产业链去,做一些互联网思路的业务拓展。最终延伸到个人健康类的服务,这是长远目标。

用友医疗H+ 新时代的扛鼎之作

当天大会的一大亮点,自然是在用友iUAP平台和ERP基础上,基于上一代HIS和HRP已有的上千家医院的真实需求和行业理解,用友医疗倾三年之力,花费上亿元研发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H+。

对于这一产品,陈总认为,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是医院管理与临床管理并重,把信息技术应用到临床中去,就是要以患者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全面集成为手段,建立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通过构建全新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统一的医院运营管理和临床业务数据中心,从临床诊疗、运营管理、决策分析、患者服务、集团协同五个维度建设覆盖全院全业务应用的信息化体系,最终帮助医院解决系统缺乏互联互通、数据分散、前后台脱节、资源管理粗犷、对医疗集团 支持不足等问题,提升患者忠诚度和医院的管控力。

主管产品研发的张总表示,H+的研发背景或者是研发历程,归纳起来还是两方面。第一个,还是源于用户和市场需求,首先用户需要还是内在的驱动。第二,结合用友集团自身的积累和优势,用友医疗必须做一个在行业内有足够影响力的产品。虽然在之前用友曾经也收购过一些公司和产品,也有一批客户和面向数字化医院的一个完整解决方案,但是这些产品从概念上来说“属于上一代的产品”。限于当时的技术和应用架构的设计,前台、后台之间的业务结合上“高度不够”。在围绕上述问题的探索过程中,用友医疗发现了一些来自医疗行业的迫切需求,而这些在以往的产品范畴内可能根本就解决不了……所有的因素汇集到一起,用友医疗下定决心开发一个具有足够高度、“划时代”的产品解决方案。

张总认为,作为一家产品公司,用友医疗以前传统的解决方案更多偏项目化,这是用友的优势。基于这样的认知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用友医疗在做三年规划时,就坚定地从一体化产品的思路出发,这一产品不光要满足医院内的需求,更主要的是支持医疗集团、医联体这种业务。不过用友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需求爆发得如此迅猛,它的问世既表明用友当时的判断非常准确,也意味着面对当今医院的需求,用友医疗有着国内最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陈总补充道,“一个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有一个伟大的产品。”他指出,此前的用友医疗作为新军,在这个行业的探索有的时候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可能并不为过。在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H+之后,用友医疗的拓展将会彻底摆脱这种情况,更多从顶层设计入手,帮助医院将现阶段大家非常重视的运营管理,跟前面的业务之间,进行业务的衔接和联动,实现医院整体业务的一体化,帮助医院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充分提升他们在当前的竞争力。

作为新一代优秀的医院信息系统,用友医疗H+充分考虑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陈总表示,医疗行业是一个很成熟的行业,技术应用很深。此前有人认为医疗行业对于大数据之类的应用需求不大,实际上的情况是当时没有好的产品来应对,而现在已经到了嬗变的时刻。

虽然用友医疗H+主要是面向医院,而非区域医疗,但是对于数据联动等需求,用友医疗H+有充分的考虑和预留。假若区域医疗主管机构需要将医院信息与数据联结起来,用友医疗H+可以做到完美的集成。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假若出现了流行病患,区域医疗主管机构可以实时掌握疫情,通过大数据分析,做到疫情的趋势预警,在最大程度上防范疫情扩大,全力守卫广大居民的健康。

积极打造伙伴生态链

据悉,用友医疗的研发中心在北京总部,在全国分布了六个大区,负责覆盖各省市的业务。推进业务的不仅包括用友医疗自身的团队,也包括了四类合作伙伴:

第一类是产品级的合作伙伴。比如三星、支付宝,以及IBM的医疗卫生事业部等,将来可能还会有健康终端设备等厂商。这些合作伙伴对于完善用友医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类合作伙伴是战略合作伙伴,能够帮助用友医疗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方案支持,譬如埃森哲大中华区的医疗卫生事业部,他们更多地帮助医院进行信息化规划。

第三类伙伴是销售类伙伴,帮助用友医疗一起推广这个市场。此类伙伴在各个省市都有,正是他们在前线的打拼,帮助用友医疗在行业内逐渐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医院听到用友医疗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