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新科技企业认证条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新科技企业认证条件范文1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放在首位,大力支持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企业,加快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我市由贸易大市向贸易强市的跨越。
(二)发展目标。到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65亿美元以上,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35%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增长25%以上,软件、生物医药和技术出口有较快发展。以出口额较大的机电、纺织产品作为技改重点,到年,出口产品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产品的比重达到70%,传统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较大提高。
二、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培育一批高新技术出口企业
(三)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的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扶持若干高新技术产业集中、研发力量和产品竞争力强、机制活、人才多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培育一批技术开发能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出口企业,重点跟进年出口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20家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支持民营科技企业扩大出口,增强民营经济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推动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
三、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软件产业扩大出口
(四)加快软件产业出口基地的建设,在天河软件园的基础上,创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推动软件技术出口。利用实施CEPA的有利时机,加强与香港在软件、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鼓励和发展软件代工服务和软件产品出口服务,支持企业承接境外软件工程外包项目,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和软件技术出口。
四、提升技术引进消化水平,推动传统工业技术改造
(五)加强对技术引进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力度,提高专有技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引进比例。通过技术改造,优化纺织、机电及机械工业、钢铁、建筑材料、医药、造纸等传统产业,增强承接国际产业和先进技术的能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五、以科技招商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招商的力度,做好对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医药、光电技术、集成电路等产业招商的配套服务及项目跟踪落实工作。通过吸引资金、技术密集型跨国企业,加快我市船舶制造、汽车零部件和中医药出口基地建设,引导科技型企业与国际接轨,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六、加大投入,加快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七)逐步加大科技兴贸工作的投入。原“*市技术出口发展专项资金”更名为“*市科技兴贸专项资金”,从2005年至200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和名牌产品出口、技术出口、出口商品国际认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项目研发、技改贷款贴息和出口基地建设以及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等工作。修订科技兴贸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尽快规范和完善专项资金申报、审核、拨付、使用、管理、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出台网上受理办法,接受社会监督。
(八)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技术进步的投入。我市每年安排用于扶持企业技术进步的专项资金,要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争取国家、省的支持,鼓励高新技术出口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开展研发工作。
七、实施名牌国际化战略,完善出口商品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九)鼓励出口商品进行质量认证和产品认证,推动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鼓励出口企业采用国际技术标准,对获得各类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的企业给予一定支持和鼓励。
(十)加快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建立我市出口商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加大现有的“国内外商品技术标准数据库”的建设力度,加强外经贸、检验检疫、质监等部门在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的沟通与配合。建立完善出口商品技术壁垒的预报、预警和快速应对机制,通过中国WT0/TBT国家咨询点和中国WT0/SPS国家咨询点等多种途径,及时收集国外技术法规及产品标准的信息,对影响我市出口商品的国外技术法规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为全市出口企业提品技术标准信息服务。鼓励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国家及国际技术标准的制订。
(十一)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国际知名品牌,巩固和扩大传统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采取多种方式鼓励企业扩大自有品牌产品的出口和对外宣传力度,加强出口产品的打假力度,对获得国家、省、市名牌或著名商标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和扩大自有品牌产品出口的贸易型企业,在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
八、加快科技兴贸促进体系建设,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环境
(十二)积极争取将我市更多的高新技术产品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环保型的高新技术产品扩大出口。
(十三)积极拓宽在CEPA协议下与香港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加强在中药、软件及其他高新科技领域的技术、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合作,实现穗港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十四)组织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参与国际著名研发机构、跨国公司的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设备、标准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国外科技教育机构开展技术培训合作,扩大与国外政府、国际性组织及民间等各个层次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鼓励高新科技企业利用各类国际经济、技术贸易平台,开拓出口市场。
(十五)积极争取对年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在*、黄埔海关注册的A类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便捷通关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经检验检疫部门批准,给予免检或快速核放及绿色通道待遇。
(十六)加强对出口商品质量、标准化、计量等体系的管理。加快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计量基标准和量传体系,以及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评价体系。开展和推进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认证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引导企业走质量、安全、效益型发展道路。
(十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强化知识产权信息导向,支持和引导出口量大、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成果在国外申请专利。加大对出口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在海外商标注册的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坚决查处各种侵权行为,及时依法处理知识产权纠纷。
(十八)建立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和名牌产品出口运行分析系统,加强出口运行分析、监控和预测,提高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准确性和预见性。
(十九)加强科技兴贸重大项目和先进技术产品的市场分析、预测及信息收集、。实现我市国际经贸、科技网与国内外经贸、科技网的对接。聘请国内外专家、国际咨询机构开展科技兴贸的研究分析,及时把握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构建科技兴贸决策和服务体系。
高新科技企业认证条件范文2
【关键词】专业认证;毕业设计;质量管理;工程能力
0 引言
作为高校本科教育的最后阶段,毕业设计(论文)是全面提高毕业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一系统、全面的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综合训练,检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严格、正确、创造性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作风,完成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但传统的毕业设计一般由指导教师根据自己课题衍生而来,有些题目甚至是虚构出来的,过于偏重理论性,计算机模拟内容多而实际的工程设计、制作、装配、测试少,远离生产一线。一些课题由于缺乏生产现场的数据资料和设计条件,也只能纸上谈兵,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工程训练。
专业认证是对工程专业教育是否能为毕业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教育基础、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的验证,是一种全社会维度而非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质量保证方式,代表了整个社会尤其是工程职业界对工程教育质量的干预[1]。认证标准重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2-3]。因此,以专业认证的要求来重新审视并优化毕业设计环节,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锻炼,成为强化毕业设计质量、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工程知识以及工程能力的必由之路。
1 开展前期宣传,营造工程实践氛围
在毕业设计前一学期,学校依托卓越工程师系列讲座、主题论坛、学术沙龙等形式,先后邀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研究所、Altera公司、 Xilinx公司、新百利制造工程有限公司、广州泰克公司、海格通信集团、固伟电子有限公司、湖南中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桂林高新科技园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从用人单位的角度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班学生剖析产业人才需求方向,介绍国际标准化设计规范,传授工程设计方法和技巧。这些来自企业的实例常涉及许多新思想、新原理和新技术,学生意识到其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对毕业设计课题的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大大提高,形成浓厚的工程实践氛围。
2 提高工程设计选题比例,鼓励到企业做设计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围绕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这三大目标,加大紧密结合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型选题的比例。注意选题的深度、广度与工作量大小要与本科生的实际能力和学校的教学计划相适应,不能贪多求大,要确保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或取得阶段性成果。工科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工程设计型、应用型题目应占80%以上。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毕业设计选题中,为学生接触行业的前沿科技、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创造条件。鼓励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平台,由厂方提供实际工艺改革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或工程设计项目,学校教师与厂方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拟定设计题目。条件成熟的部分专业也可安排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完成毕业设计。企业提出毕业设计题目和导师人选后,学校依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审核。题目确定后,由学生网上选题。选题页面提供课题工程背景、学术价值、经济价值方面的简要介绍,企业指导项目还需提供合作企业概况和企业导师简介。
3 加强过程监控,确保设计质量
学生选题名单确定后,在第七学期末前两周内安排学生与导师见面,由导师详细介绍课题的内容和要求,向学生下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布置文献检索、外文文献翻译和开题报告等任务。对于企业指导毕业设计的项目,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由校企双方通过协商,确定本届毕业生指导的具体安排和管理措施。学校向企业方介绍本校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和教学流程安排,提供《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条例》、《毕业设计(论文)撰稿指南》、《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汇集》等相关资料[4]。遴选企业指导教师时,要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丰富的独立科研经验。
在毕业设计进行到第三周时,开展初期检查,重点检查题目设置、课题主要任务与要求、工作量和进度安排等。第七周时进行中期检查,审查进展情况、有无偏题或跑题、完成课题存在的困难和解决方案。在答辩前一个月,重点检查学生的设计和论文初稿,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设计任务。校外进行的毕业设计工作,学生按企业作息制度上下班,由导师对学生进行考勤,学生每月一次书面汇报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论文环节中专业方面的指导与论文专业内容质量的把关由企业导师负责,学校教师负责论文的形式审查,协助做好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协调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4]。
毕业设计经费向与生产实践、科研、社会需求相结合以及硬件设计制作较多的课题倾斜,毕业设计评优指标也向此类课题倾斜。
4 改革成绩评价模式,引入企业专家意见
毕业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三部分评分组成,分别按30%、20%和50%加权得到总分,最后由学院答辩委员会审核。对于校内进行的工程类毕业设计课题,评阅和答辩环节需聘请相关专业的企业专家参与,并将评价意见反馈至学院及指导教师处。通过企业界的评价干预,促进毕业设计与工程应用需求的良性对接。对于企业指导的毕业设计,验收时,设计方案和结果需接受生产现场的检验和评价。
毕业设计结束后,从各专业中抽取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送区内外重点院校和企业专家处进行校外评阅,评阅结果计入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估总分。学校每年根据《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对各学院毕业设计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纳入年终院级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以进一步促进各学院改善毕业设计教学条件,规范毕业设计过程指导与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晓燕,张彦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及其对工程教育的影响[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01):86-89.
[2]罗正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校实践教学的影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06):1-3.
高新科技企业认证条件范文3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科技创新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11-03
先进制造技术是高新技术中的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它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技术,它是集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管理学最新成就于一身的新兴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创新是产业升级、产品更新换代的基础。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科技落后地区如何整合资源,引进、消化、吸收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推动技术应用创新和产业升级,是一个大课题,其中,搭建平台,校企、校际合作进行创新是当务之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首批、广西第一所国家高职示范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学校正以建设区域性高职名校为目标,探索实践“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随着开放性办学机制体制创新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科研的投入越来越大,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学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路径研究目标和思路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的路径研究目标:创建平台,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产品的研发带动课程开发,校企、校际合作共建基地,培养企校两用双师型人才;以先进制造技术中的精密零部件加工技术解决方案研究为载体,开展科技创新试点研究,进行项目孵化、人才孵化和小微企业孵化,提高本区域的高新技术应用水平,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教育的持续革新作贡献。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的建设思路:联合实施校企、校际合作的名高职内涵建设亮点工程,搭建一个平台、发挥两种功能、设置三个岗位、开发四门课程,推动五种创新――科技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模式创新、学习模式创新和基地管理模式创新。通过分三步走:第一步,苦练内功,建立校内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工作室;第二步,走出去,与兄弟院校、合作企业共建基地、开发项目;第三步,请进来,把成熟的科技合作项目引进校园,建设高新科技创新应用实体。
发挥“敢为人先,力争第一”的南职精神,组建精干队伍,苦练内功,走出去,请进来,依靠组织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用3到5年的时间,打造一个服务南宁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以高新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综合创新实践基地。
二、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路径及其实践成效
(一)在校内建立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工作室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整合现有实训基地与资源,充分挖掘教师队伍在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潜力,更好发挥我校实训基地和设备的优势,推动教师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教学方法探索,培育与整合创新项目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校成立了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工作室。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工作室主要职能如下:
一是提供综合实践资源平台,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室以企业项目为载体,开展高水平和实质性的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技能培训。各类实习实训资源,包括场地、设备、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全面而有序地对创新工作室的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勤于参与专项技能强化、拓展技能训练,开展技术交流、技术攻关、技术研发,勇于探索与创新。
二是培育创新项目,储备创新成果。工作室针对区域经济、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面临的技术问题,结合实际条件,在技术突破、技术集成、技能强化等方面选择可行性项目进行培育。通过若干年的持续、递进式累积,配置系统的软硬件资源,组建一批在多个专业领域中具有娴熟技能、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创新团队,储备一批创新性成果,支撑学校在高级别的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中的项目遴选。
三是整合教师资源,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方法。工作室充分整合教师队伍的资源与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渠道寻找可培育的项目,并在项目推进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探索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积累创新工作经验,实现技术创新科研对教学的反哺。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工作室运作方案及成效如下:
一是“筑巢引凤”,学校提供一间100平米左右的教室,专门配备了20台全新的电脑和办公设备,挂牌成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工作室,作为学校专门的先进制造项目综合化设计与工程实践的项目研究场所,工作室可以利用本校机电工程学院闲置的办公设备、机电设备或调用学院相关仪器设备,此外还购置一批研究专用工具设备和专用材料、资料,开展探索性的基础研究、企业产品试制、专项测试等工作,为分门别类申报先进制造技术开发项目打基础。
二是“养鸡下蛋”,创新工作室专门聘请两名有专长的机械产品研发工程师和机械产品制造工程师作为专职研发和制造人员,并对他们进行传、帮、带,与院内科研型教师组成团队(突击队),承担企业项目研究、课程开发和相关实践教学工作,在一年内把他们培养成双师型人才,薪资水平达到在校骨干教师水平。
三是“放水养鱼”,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工作室作为师生共用专用工作室,依照学校制定的创新工作室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目标管理、项目管理和课程管理;工作室起到“信息、项目推介、项目管理、学习管理,进度通报、成果展示”的作用;承担机电工程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模具专业、机制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开发应用以及公共系列特色选修课程研究、设计、开发和实施管理工作;组建与科研项目研究、特色选修课开发实施密切联系的先进制造技术服务队,并定期给予技术业务指导;利用技术开发和课程开发等科研、教研项目对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团队进行专项基础训练和专项竞赛演练工作。工作室团队(创新突击队)在完成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基础上,进行持续的“学习、研究、实践”和“改革、开拓、创新”,以申报各种类型的科研、教研、研发项目的形式主动完成院校下达的各项任务,争创一流业绩,在短时间内提升我校的高新技术应用科研水平。
我校先进技术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以下的成效:
为北海双赢洋弓制造有限公司成功进行了铝弓箭本体的成型工艺研究和数控制造工装的研发及塑料弓箭手柄的模具研制;与南宁燎旺车灯公司联合研发并申报了《LED车灯监控系统》1项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LED车灯控制电路》1项实用新型专利;与南宁市五洲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联合并申报了研发《一种可扩展的加工机械手》1项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切削工具》《一种机械加工中心用换刀机构》《一种机械加工定心装置》等6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一种高速切削工具》等5项实用新型专利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与广西锦新科技公司联合并申报了研发《一种慢走丝电火花线切割金属丝的制备方法》1项发明专利、《一种慢走丝线切割走丝头》1项实用新型专利等。
(二)走出去,与兄弟院校、合作企业共建基地、开发项目
为进一步拓展我校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必须走出去,通过校企、校际合作等多种渠道寻找可培育的项目,寻找到行业领军精英、企业技术能手、精干的管理人员,并在科技合作项目推进过程中,探索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积累创新工作经验,实现技术创新科研对教学的反哺。
校企、校际科技创新合作模式及成效如下:
一是创新机制。建立校外共享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研究所,按行业、企业标准营造真实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开展项目开发、产品研发、人才孵化和课程开发等工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和企业化运作,承接政府、企业、院校科研、教研项目外包,承担院校两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实行灵活的目标管理、项目管理和学分管理。计划以行业协会和专业研究会的形式建立公益性NGO组织,提升南职院的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二是完善功能。以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研究所为依托,根据我校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的科研、教研以及相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基地建设需要进行项目开发和立项建设,整合资源,开展高新技术的共性技术、核心技术专门技术的应用研究,协助各二级学院教学团队把科研、教研成果转化为专业内涵建设;开发3-5门高新技术应用系列特色选修课程,筹建竞赛训练基地和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全力支持各二级学院为开设新专业进行知识储备、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提升相关专业招生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学校整体办学综合实力。
三是项目孵化。以科研项目为纽带搭建校企、校际合作平台,组建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进行高新技术应用创新和项目孵化,努力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率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实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科技落后地区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应用、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申报市级、区级、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打基础。
我校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团队联合广西大学、广西机电工业学校等院校,玉柴工程研究院 、南宁燎旺车灯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并联合申报各类国家级、区级教研及科研项目,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获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协助南宁燎旺车灯有限责任公司申报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协助南宁燎旺车灯有限责任公司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精密零部件加工技术及配套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2014年度广西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协助南宁市五洲通精密机械公司拟申报2014年度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
(三)请进来,把成熟的科技合作项目引进校园,建设高新科技创新应用实体
我校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团队通过自身的苦练内功,并走出去进行了校企、校际横向联合科研项目的研发和制造,已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与合作单位科研项目联合攻关、科研成果转化、人力资源共享、校企设备资源共享及组织保障等的路径,因此,把成熟的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引进学校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把成熟的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引进学校的模式及成效如下:
一是高水平建设“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共享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先进制造技术集成工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为载体,引进知名制造类企业,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带动一大批主动学习者,在学习型组织架构下,建立共同体文化,在基于学习科学设计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嵌入式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研究、实践”,力争在“改革、开拓、创新”实践中,成长为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
二是共享型区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和创新大赛训练基地。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创新、产品开发、集成工程所形成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代表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的支撑,作为引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广西创新大赛的竞赛项目万变不离其宗。我们的研究所和科研团队应主动介入国家级、区级比赛的竞赛项目设计和相关竞赛组织工作,建立起长效机制,引进企业深度参与,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竞赛训练项目的策划和竞赛团队的选拔考核工作,在力争取得佳绩,减轻学校投入负担的同时,真正发挥大赛对专业内涵建设和学校综合实力建设的引领作用。
三是企校两用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高职院校利用政府支持,依靠社会力量,采取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整合资源,建立以教育教学实践创新为基础,以高新技术应用为载体的共享型师资培训基地是十分必要的。
实践表明,高水平的高新技术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是非常紧缺的,培养这些人才的人才,即双师型教师更是稀缺。一般而言,即使是高新企业也养不起这类科研人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所谓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是成熟技术的应用和现有产品的仿造而已,在高科技应用方面的产、学、研合作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真正转化成生产力的科技创新不多。缺乏高科技的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和体制,留不住。养不起高水平的研发人才,这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创新乏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的原因所在。因此,创新机制和体制,以项目合作的方式,聘请有丰富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经验的企业人才与校内专职科研人员组成专兼结合的科研型教学团队,以立项建设的方式进行项目孵化和人才孵化,在立足于自己培养的基础上,才能造就更多的双师型人才。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引进广西知名机械企业柳州奋达模具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厂, 柳州奋达模具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汽车模具、焊具、检具、大型数控加工、精密塑料模具等产品生产、科研、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鼓励类投资和广西重点扶持类型的中外合资企业,该公司拥有《叉车外门架下横梁焊具》等多项国家技术专利,主要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公司、柳工集团叉车股份公司等企业配套产品。奋达公司带着科技项目、真实产品进校,校企双方合作成立董事会,组建产品研制团队,运用先进制造技术为区内多家企业生产配套产品,在营造数控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同时,还引入了企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兼职教师及企业文化,为培养数控高技能人才提供了保障,又能使学校减少纯消耗性实习,降低培养培训成本,提高基地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校内工厂每年实现产值达300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经过有效运营实训工厂,校企双方都扩大了知名度,创立了校企合作典范。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诸多部门应积极努力、广泛参与,相互协作、大力配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解放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合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对照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要求,我校的科技创新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今后,我们应继续加强校企、校际合作机制创新,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
【参考文献】
[1]高霞.高等院校科技创新的路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7)
[2]于兆吉.装备制造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术[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3]孙兵.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科技创新的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9)
【基金项目】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12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ZJJX12ZY009)
高新科技企业认证条件范文4
【关键词】政府导向 产学研 协调创新 保障机制
党的十明确指出,“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师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首次提出“协同”的概念,他从系统的观点指出协同创新是各子系统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联合行动,最终产生1+1大于2的效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葛洛(Peter Gloor)基于网络组织将协同创新定义为:是组织成员为了集体愿景而通过网络组织方式收集信息和相互合作的集体共同实现目标的过程。可见,协同并不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合作,它是一种要求各子系统或要素的“有序”达到一定程度的同步默契协作。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以企业和研究机构为创新主体,以知识增值为核心的宏观层面的协同创新价值创造过程,其实质是跨组织协同创新,体现着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因此,分析四川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探讨政府在四川省产学研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构建政府导向下的四川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运行模式并建立适合的长效机制,对于四川加快科技产业化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四川省产学研协同发展现状
自从党的十八来,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指示,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科技创新,正以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带动着全省转变发展观念。紧紧围绕重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产学研全面合作关系。利用院所高校的人才优势和智力资源,大力开展协同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现阶段,四川省产学研创协同创新的主要特点和问题主要如下:
(一)经济发展较快,结构调整有待优化
伴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四川省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不仅为四川省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上升空间,同时也为四川省区域创新的形成注足了马力。四川省GDP于2014年达到28536.7亿元,增幅8.5%,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2015年四川省GDP达到30103.1亿元,增幅7.9%,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首破40%,农民收入首破万元,经济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元。从经济总量来看,3万亿元使得四川在西部经济大省地位日益显著,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步伐也将会更加从容坚定。但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服务业比重提升至40%左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较2011年提高近7个百分比,这充分表明,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亟需调整优化,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资源与利益的共享。
(二)科技基础发展良好,全国排位仍然落后
四川省作为我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的第一个西部省份,拥有成都、绵阳、乐山、自贡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国家级高级技术产业化基地19个、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26家,由科技部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多达1374家。经统计,截至2014年末,高新技术产业全年总产值达到12230.5亿元,同2013年相比增长了18.3%,;并且在全省1779户有规模的工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努力下,实现了全年工业总产值10521.4亿元的突破,分别是2006年的7.8倍和2011年的1.6倍。但不容忽视的是,虽然四川省的市场经济建设发展良好,科技发展进步显著,但是科技发展状况在全国的排位却比较落后。据2014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表明,全国平均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I为61%,四川省仅为55.25%,位居全国第13位,西部第3位,即使是在全国排位上升2位的情况下,也仍居第三类地区。
(三)政策环境良好,但针对性不强
从2006年至2015年,四川省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的产学研相关政策,其中包括:《四川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四川省建设创新型企业工作管理办法(试行)》(2007年)、《充分利用信用保险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施办法》(2008年)、《关于推动四川省产学研创新联盟构建的指导意义》(2009年)、四川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备案、试点实施办法(2010年)、《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2011年)、《四川省科技成果登记实施细则》(2012年)以及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强化创新支撑引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切实加强同部、企、院、校协同共建共创,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这些政策法规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大力推进产学研的协同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强化四川省科技计划管理的责任机制。但是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给出了产学研的发展趋势和战略,但并未有具体实施过程中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益的配比、风险投资对策等具体的对策措施,产学研链条中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成果转化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能够得到真正的解决。因此,政策的执行进展缓慢,政策的认识相对缺乏,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监控力度不强等各种问题相应出现,造成产学研发展中存在机制缺陷,必须加快发展的力度。
二、政府导向下四川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保障
近年来,四川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大力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各形态产学研创新组织的快速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开展技术合作、协同技术攻关、共建研发中心、共建技术联盟、共建产业基地等五种主要产学研协作创新模式。下一步将建立与其适应的保障机制,以推进产学研高效合作,着力增强协同创新能力。
(一)组织监督机制
在四川省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组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制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规划,合理整合资源,根据市场需求的最新变化,对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资金、人力、技术等进行风险评估和监督管理。有学者研究发现,“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针对市场导向的言行趋于一致,战略规划越明确,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创新的态度积极,则这个组织的市场导向水平越高”。因此,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发挥好组织管理者的领导作用和督促作用,根据市场资源及技术路线,调动参与各方对协同创新项目创新的积极性。而优秀的组织管理监督则可以根据市场风险评估,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来调动资源,以保证协同创新过程中的信息对称性及完整性,最终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从而顺利、高效地完成协同创新项目。
(二)平台服务机制
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机制最大的目的就是让更多有用的资源和信息实现共享,包括人力和技术等资源,这不仅加强了产学研参与主体的沟通与联络,也为其解决了在协作创新过程中技术、人力、信息资源不足等困扰。要在实际操作中争取做到体系化作业模式,加强建立信息咨询、接洽合作、监督跟进等系列无缝式合作链条,保障平台服务机制的有效运转。为帮助参与产学研的各方主体更好地实现无障碍交流与合作,政府还应大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网站等建设工程,构建以区域为主以网络空间为辅的平台服务体系,并以此创建更多的技术转移中心及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引导战略性创新科技产业在重点领域集成合作创新,更好地提高研产学协同创新的成功率和市场化水平。
(三)信任机制
多方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存在着少数机会主义者投机的自私行为,其危害会造成产学研机制的运转不畅。为此,要想保障产学研协作创新的顺利运转,首先要在各合作主体之间建立信任机制,这样就可以减少由于契约不明或信息不符造成的资源浪费。当创新协作是基于较高诚信水平的基础之上时,那些有用的信息和资源才能够真正做到各方共享,从而开拓出产学研协作创新的全新局面。因此,在合作主体确定联合之前,必须要明确规定主体责任及利益非配比率,使企业与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科研机构与高校等之间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保持良好的信任关系,并且完善保护信息制度。
(四)成果转化机制
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度挖掘出产学研协同创新参与主体的潜力,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因此,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之间要积极配合,形成创新合作交流链,并通过科技成果信息会等宣传方式来加强各方参与主体在科技成果上的学习与交流。首先,政府方面应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适度设立相关成果转化风险的投资基金,并通过科技服务载体成立相应的技术转移中心来降低成果转化参与各方的失败风险。其次,企业方面可以相互合作,或在政府部门的牵头下设立相关基金,最大限度的帮助更多成果拥有者得到资金支持,防止优秀成果被埋没或流失。最后,高校可以根据深化科教体制改革的最新要求制定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岗位考评制度,适度增加科研型教师岗位的设置。
三、优化四川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四川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跨越式进展使其协同创新模式也日趋多样。但在实际操作中,面对不同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无疑会暴露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升级协同创新机制、整合手头创新协同的资源来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最终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高校协作--科研融合--多元投资--风险共担--成果同享”的“七要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从而为四川省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注入强大的创新科技活力。
(一)强化企业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的创新模式,而企业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要做到以企业为主体,围绕资源共享、风险同担的原则,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形成四川省产学研创新联盟来实现合作共赢。大力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合作的高水平研发机构及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工作,明确知识产权风险,认清所面对的技术壁垒,依托实际制定特色优势产业技术路线图,以突破技术瓶颈,促进产学研紧密集合,从而有效地释放本地区的科技潜能。
(二)充分挖掘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动性
在产学研协作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动性。做到:一是遵从现代社会市场化原则,通过产学研有效协作来建立新型科技研发机构,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是重点关注前沿技术类科研机构,为其发展提供财政经费和项目经费,通过多元投入方式实现利益共享;三是在公益类科研机构内大力推进激励政策的建立,保障资金方面的扶持来有效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四是挖掘具有潜力和条件的应用型科研机构和产品开发类的科研机构,通过转企改制的方式来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五是全力配合中央,支持中央在四川省内的创新改革试验,实现地方科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重视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重要地位
在新形势下,高校是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要积极探寻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特点,强化高校在人才栽培、知识传授、创新创优、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作用,构建新型人才运行模式,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平台是是生产高水平成果的基础,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高校应把建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推进协同创新的着力点,支持高校建立技术转移机构,鼓励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学科,推进高校与省内市县合作建立产业园区及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实现相互开放,共享平台资源。在此基础上,要围绕协同创新目标,以科研教师为核心,以专职科研队伍为骨干,培养高素质团队,尤其是重点培养在本行业有能力的领导者和技术人才,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不断提高协同创新水平。
(四)发挥优势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川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要以开放的理念和国际化的视野,全面提升协同创新的合作关系,构建合作平台,在开放式合作过程中实现共赢。论四川省的经济中心,成都市绝对是其经济命脉的中枢,尤其是近年来在高新科技技术频频崭露头角之时,也带动着本地区经济实力不断攀升;仅次于成都市的攀枝花市是四川省著名的钢铁工业之城,经济实力非常雄厚,展望其发展可谓前景一片大好;而作为新兴崛起的科技城市--绵阳市,则属于四川省近年大力开发的科技创新基地。这是因为这些城市得天独厚之优势,四川省于现阶段正在重点打造成都、攀枝花、绵阳等创新优势地区作为四川省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再者,要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群体效应,同时作为科技成果集散地,要重点发挥出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创新发展,为创新载体间的协同与集成服务。此外,政府还应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创新载体向社会开放服务,集成优势资源来解决周边地区创新系统封闭、资源分散的问题,为进一步支持协同创新在经济发展转变中的引领作用而提供全新的思策。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
高新科技企业认证条件范文5
一、留学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公派、自费出国学习取得国外学士以上学位的人员;2.在国内取得学士以上学位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到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修一年以上并取得一定成果或者到国外知名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者管理工作二年以上的人员;3.国内急需的其他符合条件的留学人员。
二、留学人员企业是指按有关规定注册登记成立,由留学人员独资、领办或者参与创办的企业(留学人员出资购买区内企业部分股份变更的企业除外)。留学人员可凭中国护照或者外国护照作为在园区创办企业的身份证明。持中国护照的可注册内资企业,享受园区企业政策;持外国护照或者持中国护照但取得外国永久居留权的可注册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园区和三资企业政策,同一税种不重复享受政策,但企业可自主选择最优政策。
三、领办或者参与创办留学人员企业,留学人员出资额应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5%。
四、留学人员企业投资重点为:(1)高新技术领域;(2)具有较大出口创汇潜力的。重点鼓励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及提升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新工艺新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园发展。
办理程序
一、提交4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应包括:公司名称、注册资本、资金来源、经营范围、产品介绍、技术工艺介绍、发展前景、市场预测、经济效益分析、留学人员教育背景、科研经历及参与该项目形式等。
二、查验留学人员证明材料原件:国内外学位证书、护照、留学人员回国证明、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三、以上材料提交后,项目推进处对该项目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项目,园区将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项目论证答辩,答辩结果将在答辩后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四、答辩通过并注册后,企业需在一个月内提交留学人员企业报批材料。以下材料提交3份:入园申请、公司章程、验资报告、房屋租赁合同、投资方身份证明、留学人员证明材料、环保批复(其中入园申请,公司章程、环保批复要有1份是原件);以下材料提交1份:营业执照、组织代码、税务登记证(国税)。
五、需要用房的企业,到项目推进处办理用房申请手续,并到企业服务处签订相关协议。
六、以上材料均应确保真实,如有弄虚作假,将取消入园资格。
七、入驻企业必须服从管理,如有违规,将取消留学人员企业各项优惠政策。
优惠政策
留学人员企业可享受的优惠政策
一、经认定的留学人员企业自投产之日起,增值税入地方库部分,5年内由财政列支扶持企业,前两年给予等额奖励,后3年奖励50%;所得税入地方库部分,5年内由财政列支扶持企业,前2年给予等额奖励,后3年奖励50%;营业税入地方库部分,前2年由财政列支50%,后3年列支25%以扶持企业发展。
二、每年度从区科技3项经费中安排不低于10%的经费用于支持留学人员企业从事高新科技项目研发。
三、经申请被列入市以上部门资助项目的留学人员企业,可获得区财政相应的匹配资金支持(大额应作股份或者借款)。
四、支持留学人员企业利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人才,对进站工作的博士后人员,由区财政一次性给予每人3万元的科研经费。留学人员研发所需测试仪器、试制用关键设备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可据实列支,若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10%以上,年终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五、留学人员企业无力筹集的资金,可向信用担保公司申请贷款担保或者参股。
六、留学人员企业一律实行5年用房优惠政策。特殊原因需要继续在园区生产经营的企业,视具体情况,可再续租半年,最长不超过1年,但应交纳全额租金。在享受优惠政策期间,原则上可租用创业基地的生产经营用房200-500平方米。需用面积在200平方米以内的,前2两年免收租金,后3年按市场价的50%收取超过200平方米的超出部分,前两年按市场价的50%、后3年按市场价格收取。
七、留学人员企业自建工业厂房的,土地使用费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缓交,免交购置生产经营房的交易服务费。
八、留学人员企业商务、技术人员1年内多次出国,可按有关规定一次审批:企业所聘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和投资者需多次临时入境或者长期居留的,可办理2-5年有效的多次入境或者2~5年有效的多次往返签证或者居留证明。
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可享受的优惠政策
一、留学人员以其拥有的高新技术成果、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出资入股的,其价值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可达35%,有望形成较大产业规模的可不受此比例限制。
二、硕士以上(含硕士)学位的留学人员,在园区创办或者参与创办企业,在烟台市无自有住房,并且每年连续或者累计半年以上在烟居住,三年内可廉价租用建筑面积70-130平方米的周转房。其配偶在职的随调随迁,优先安排工作;非在职符合就业条件的,积极推荐安排就业。未成年子女随迁及子女入学入托在烟台市内可按有关规定不受区域限制,自主选择学校,免收跨区域就学的相关费用。硕士以下的留学人员,子女入学入托在开发区可自主选择学校,免收择校费。
三、留学人员在创业或者工作过程中需评定职称的,可根据其在国外的经历及学识水平予以评定或者推荐评定相应职称。
软件企业可享受的优惠政策
一、优惠政策适用范围
(一)在区内注册登记并经省级以上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认定的软件企业。软件企业资格的认定,执行国家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制定的《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
(二)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软件企业,可由经济发展局与业达软件工业园管理服务中心联合特批人园,从入园之日起2年内只享受人才吸引及房租优惠政策,期内取得认定后方可享受全部政策,到期未能取得认定的取消全部优惠政策。
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2000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内容涵盖融资、税收、分配、出口、人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我区结合国家上述政策,针对区内软件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等困难,进行了重点强化补充。
(一)国家优惠政策
1、税收政策
①对软件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的软件产品,2010年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和扩大再生产。所退税款,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
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②对于新设立的软件企业,经认定后,无论何种性质,自获利年度起,均享受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
③对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④对软件企业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含软件)及配套件、备件,除列入《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的商品外,均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⑤软件企业人员的工资和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
2、出口政策
①软件出口纳入中国进出口银行业务范围,并享受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提供出口信用保险。
②软件产品年出口额超过100万美元的软件企业,可享受有软件自营出口权。
3、收入分配政策
软件企业可允许技术专利和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并将该股份给予发明者和贡献者。由本企业形成的科技成果,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将过去3至5年科技成果转化所得利润按规定的比例折股分配,群体或个人从企业外带入的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可直接作价折股分配。
4、采购政策
①国家投资的重大工程和重点应用系统,在同等性能价格比条件下应优先采用国内软件企业产品。
②企事业单位所购软件,凡购置成本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无形资产的,可以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税务部门批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为2年。
(二)烟台开发区优惠政策
1、投融资政策
①建立配套的风险投资机制,由管委牵头设立软件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集中投向软件产业;
②开发区银桥信用担保公司,对软件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所需的担保支持,给予优先考虑:
③创造有利条件,帮助区内发展前景好、技术实力强的软件企业开展资本运营工作,推动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2、人才吸引政策
①对进区的软件系统分析员和系统工程师,凡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或有重大科研成果,由本单位推荐并经人事部门、科技部门确认后,准予其本人、配偶及子女在区内落户,并优先安排其配偶及子女的就业、入学等;
②对区内从事软件研发工作的技术人才,具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可不受限制直接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在职称评定时不受指标限制,符合基本条件的,均可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或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
3、软件工业园房租优惠政策
高新科技企业认证条件范文6
“元宝曲线”与内核竞争力
五年完成市场化改革,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与世界航空产业链;总部与旗下分公司全部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集团核心竞争力从资本、技术、管理的方向,向品牌价值塑造、商业模式创新、集成网络构建的新的竞争力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挑战销售收入一万亿元的奋斗目标,十年实现与世界航空巨头并驾齐驱;四十年实现中国航空科技与产业领先世界。
当下,这些宏伟目标清晰的张贴在中航工业集团官方网站上,格外引人瞩目。而在中航董事长、党组书记林左鸣看来,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而且要站在更高的历史格局与大视野下,思考中国航空制造产业的未来与问题。今年4月,在2013博鳌亚洲论坛上林左鸣就当前制造业形势与未来第三场工业革命发表了题为《无需对“产业空洞化”谈虎色变》的演讲。
演讲中林左鸣认为,“产业空洞化”对于真正掌握“内核”竞争力的西方发达国家是伪命题。以美国为例,美国以军工为代表的核心高科技、前沿高科技的产业从来就没有外流过。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其实是一种把低端产业链剥离转移到后发国家的过程,林左鸣将其定义为“碎片化”,发达国家在牢牢控制着研发和营销等产业链高端的同时,从来也没有将高科技的核心部分转移出去,整个产业布局基本上是由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为两端,由军工高科技、前沿科技产业为中间凸起部分构成的“元宝曲线”,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形成了微笑曲线翘起来的两个“嘴角”,而以军工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尤其是成套装备制造业在本土制造,使美国的产业形成了一个垄断性的“倒微笑曲线”,两者构成了一个有趣的元宝型。笔者看来,这是由于发达国家不仅长期的站在制造业“微笑曲线”的两个顶端,而且在金融和信息服务业领域的“倒微笑曲线”也站在顶端,两种“微笑曲线”组合在一起才形成了发达国家稳固而富有竞争力的“元宝曲线”。
专业化重组 蓄力内核竞争
而对于中航工业的发展思路就是借鉴发达国家的这一套方法,大力发展核心技术产业,同时抓好金融服务领域的建设。中航工业掌舵人林左鸣曾表示,在符合十精神基础上,国有企业首先增强其资本运作能力,中航工业集团将遵循专业化重组的路径,使上游公司拥有较强融资能力,筹集到资金后,通过专业化板块的需要来投资项目,项目成功后,再装入到相关金融板块上市公司中去。同时,中航工业金融板块将关注融资租赁与信托业务。林左鸣指出,“如果我们打算发展一种新型民用飞机,母公司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私募基金等合作来进行融资,等新款飞机取得适航认证后,再由上市公司购进。这种方式是良性的,对小股东也是好事。”目前来看在海外并购暂时放慢的情况下,中航工业还会进一步加大与海外技术合作的力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集团对外合作及整体资产证券化水平。
对于中航工业来说,航空发动机是重中之重,近期其投入100亿元进行航空发动机研发,通过资本的运作,中航工业会根据项目情况匹配一些短平快的项目进行组合,以使得资金风险降低并且增加研发效率。同时千亿元国家资金也陆续到位,国产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水平将再上台阶。中航工业旗下沈阳黎明厂和中航工业西航公司是牵头单位,相关科研院所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将广泛参与配合。
业内人士预计,通过资本运作和国家项目支撑,中航工业旗下发动机板块的上市公司形成利好,高温合金材料领域的上市公司也将获益,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中航工业将逐步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加速转型升级,快速形成自己的竞争内核力。
展望新工业革命 实现数字化制造
在2013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了舆论聚焦的焦点。
对于中航工业如何展望第三次工业革命,林左鸣表示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一个数字化制造的时代,这个时代将会主要有以下生产方式变化的特征:一是自工业化,数字化设计和制造、先进的网络化环境、相应的管理变革和法律制度,如适应互联网应用的专利保护制度等等,这些将使社会进入一个自工业化时代。二是基于自工业化条件下环保绿色的再制造化。
林左鸣展望第三次工业革命,认为其能真正解决“产业空洞化”问题。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云计算等数字化为核心,引起生产方式由“大规模生产”向“自生产”的一场巨变,这种变革将使人类进入“自工业化”时代。这种“自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制造业可以在继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链大分工的基础上,在全球进行“分布式”的生产,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甚至个人都可以成为制造中心,而这恰恰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在更高发展阶段的延续。他同时强调,在自工业化时代,就航空工业领域而言,以后可能不是飞机制造公司造飞机,而是飞机的用户――航空公司采取自工业化方式生产飞机,由他们组织全世界气动力学专家、结构力学专家通过互联网平台一起来研究飞机怎么设计。原来是制造商和消费者分离,现在是制造商和消费者合为一体,开展自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