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企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企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1
摘 要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有关政府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扎实工作,逐步形成以企业实施为主体的实施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实施到位、监督到位。
关键词 内部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对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义重大。因此,应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积极推动其顺利实施,为我国企业发展和经济安全保驾护航。
一、《企业内控基本规范》及相关配套制度概述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三个配套文件——《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也应运而出。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一套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逐步在社会各界达成共识,但还应设法推动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中补充完善内部控制的普适性要求,协调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在《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中补充、调整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条款,将企业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到法律的高度,形成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以基本规范为统领、以配套指引和解释说明为补充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背景
随着市场环境不断完善,原来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满足现行企业的需求,为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必须围绕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进行,通常情况下,企业致力于社会经济环境和自身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完善内部控制规范,加强内部控制。总结来看,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勿一成不变。从两岸交流状况角度看,不同的企业之间具有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建设内部控制的模式、方法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唯一相同的是企业均注重实现内部控制的实用性和执行力。现阶段,国内诸多企业逐渐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纷纷致力于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建设过程中,在确保内部控制实用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的执行力。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自觉接受政府部门及内部各级人员的监督,以此保证内部控制的高效性。
三、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现状
根据《基本规范》之规定:企业应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提高经营效率和水平,实现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等方面作为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同时,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目标的实现程度,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状况的评价,通常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要围绕五大要素进行:内部环境评价、风险评估评价、控制活动评价、内部监督评价及信息与沟通评价等。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即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能够达到规定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另一种是无效的内部控制。即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未能够达到规定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企业内控制度制定环节存在不足。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持冷漠态度,以传统经验代替规范化管理措施和手段,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些企业虽有建立,但在内控制度的制定环节,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企业经营的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点进行控制。在当前常见的企业分口管理制度下,企业内部的管理形成条块分割,这样的内控制度设计没有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没有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未能实现立体交叉、多角度、全方位的风险预防监控,内部控制建设不成体系,步入了内控建设的另一个误区。
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企业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承担着内部控制制定和执行的职责,而内部审计部门承担着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职责,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应着眼于内部控制体系和内部控制执行两个方面,通过监督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薄弱环节,之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高效性,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二)科学对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创新
随着国际经济市场的不断成熟,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已成为国内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实质上是内部控制的评价与报告模式,即对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的制度安排。据美国《萨班斯法案》规定,由注册会计师承担起审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职责,由企业管理层承担起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职责。同时,企业需增设会计检查委员会,由会计检查委员会承担起合理安排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制度的职责。上述行为的实施以增强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市场的有效性为基本目标。另外,内外部环境是美国企业合理安排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制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一直以来,美国大多数企业推行公司制,即以法人财产制度为指导,以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公司具有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公司制模式下,企业的股权高度分散,使得企业股东难以实现对经理层的有效监控,久而久之将形成“弱股东,强管理层”的不良局面。为打破这一不良局面,需要企业构建健全的外部治理机制,借助市场的力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尽可能稳定市场,规范市场制度,增强市场的有效性。
市场监管制度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国市场监管制度而言,其通常包括两大部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实施证券交易的条文性法规。基于美国公司法的执行和实施始终立于州的层面之上,与联邦层面的关系不大,因此美国公司法不适用于对联邦层面的相关监管活动,为满足对联邦层面的监督管理需求,美国企业可采用证券监管。
(三)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过程。目前,国内多数企业未构建起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且该体系在执行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薄弱环节,导致难以达到企业预期的内部控制目标,不利于企业的平稳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需要企业着手于下述几个方面强化实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目标和任务:一是加强与有关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为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健康有序执行营造健康稳定的环境;二是合理规划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方案,全面把握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三是协调好与中介机构的合作关系,从中介机构中寻求解决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漏洞的方法;四是定期组织知识大赛、经验交流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五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立于金融业、保险业及证券业等行业拓展内部控制规范范围,充分体现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高效性、全面性。
规范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文件,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文件是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制定和执行的重要依据和法律保障。当前我国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文件不成熟,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不完善,以至于企业内部控制高效性职能难以充分发挥。因此需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对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文件作出适当调整,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同时,严格按照配套文件中的内部控制相关条款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切实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程晓燕.浅谈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企业的落实.时代金融.2012(09).
[2]杨立福,贾心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研究.中国证券期货.012(03).
[3]陈文涛.新形势下如何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5).
[4]孟雪严.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12(10).
国企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2
派骨干人员进行境内审前调查,查看境外项目的立项背景、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档案,了解主管单位(部门)对境外项目的管理内容、控制方式及总体评价,调查内账(即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总部会计政策、制度规定核算的账簿)与外账(即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境外项目所在国财税法规核算的账簿)的核算办法及会计信息的差异情况,收集境外账户审批、资金往来、职工薪酬计划、内控权限指引等关键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后确定具体的审计思路。同时,调大变化及异常情况,初步分析可能存在问题的线索,为确定审计重点提供依据。到达境外之后,在正式审计之前,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询问、内控测试和风险评估等程序,摸清重大变动事项的合理性,查找内部管控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审计重点,完善审计实施方案。
把握重点,突显审计项目特色
1、突出经营管理审计的特点。主要是从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突出经营管理审计的总体特点。在审计内容方面,除了测试内控的有效性外,重点围绕经营和管理两个方面确定审计内容:在经营上,着重把握经营战略(目标)、经营计划、经营过程等三个方面。重点审计境外项目的经营范围与公司总部发展战略和规划的一致性,项目实施效果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差异性,年度经营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投资、采购等经营行为的符合性与有效性等。在管理上,着重关注资金管理、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物资采购及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等四个方面。重点审计财务、计划、采办、HSE、文控等管理体系建设的科学性以及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分析研判、防范应对资源国政治、经济方面的政策变动对资金、物资的进出境,以及周边地区社会环境、HSE事故对经营活动的影响等风险管控机制健全性与有效性。在审计方法方面,除了复核、抽样等常用方法外,主要运用经济业务比较法、经营活动分析法、审计评价与审计调查等方法,客观、合理地分析与评价经营行为的有效性、管理活动的科学性。2、突出境外审计的特点。主要是从审计目标、审计侧重点等方面突出境外项目的特殊要求。应以国家利益与公司总部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不仅要检查项目的直接效益,而且要通盘考虑公司总部乃至国家的整体利益。重点关注投资回收风险、国家及公司整体资源利用情况、境外银行账户及资金管理、财税政策和会计准则的差异等事项。如:银行账户、信用证、保函和其他特殊用途货币资金的管理及使用情况,大额资金的往来、外汇收支遵循公司总部审批程序和权限的情况;物资采购和工程投资业务在遵循服务(投资)合同、当地义务与法规等前提下,有效利用国内资源的情况;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差额管理及核算情况等。3、突出审计对象的固有特色。主要是结合审计对象的管理体系、境外项目的经营特征,以及资源国的经营环境等情况,在审计分工、审计判断标准等方面突出被审计单位的特色。如涉及油气风险勘探及开发的业务,应区分作业者和非作业者的特征。作业者重点审计合同期内勘探开发进度和成效,以及投资支出和经营收益的真实性、完整性,并确认向非作业者分配收益和分摊成本的合法性、合理性等;非作业者重点审计作业者按照作业合同或协议开展各项石油作业活动的情况,确认投资支出和关联交易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产品收入分配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因此,两者的审计判断标准有所差别。
关注风险,全力维护企业权益
境外市场复杂多变,生产经营面临政治、经济、法律、资源、环境等多重风险。境外项目应从源头抓起,强化风险意识,从项目启动、运作、管理各个环节入手,采取多种管控措施,有效规避由此产生的经营风险。因此,针对境外项目特色和实际投资进展情况,以风险为导向尤为重要。如对回购合同模式下的境外油田开发项目,要着重检查分析以下五个方面的风险:一是资源国的经济、政治环境影响资金进出与招标物资的进入,从而进一步影响投资进度的控制风险。二是履行合同过程中,违反合同约定的当地义务、HSE等合同执行风险。三是文控资料与程序不合规,造成我方投资成本未被对方确认的成本回收风险。四是投资节奏和方式控制不合理而影响净现金流与内部收益率的风险。五是境内外个人所得税征收差异,影响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收入的纳税风险。
国企内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范文3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构成。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上述五部委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该指引要求自2011年1月1日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2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近年来,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已成为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201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了新修订的《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指出,内部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这表明在我国,对内部控制进行审查评价是内部审计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活动。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则是内部审计的监控对象,内部控制审计按其范围划分:全部内部控制审计:指针对组织所有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审计,包括对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要素所进行的全面审计。专项内部控制审计:指针对组织内部控制的某个要素,某项业务活动或业务活动的某个环节的内部控制所进行的审计。
3 地勘企业如何开展内部控制审计
3.1 建立审计委员会,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地勘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模式为总经理领导,这种领导模式的独立性相对较弱,颁布的基本规范中明确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内部审计部门应隶属审计委员会和企业最高管理层,这样才能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审计中的重要作用。
3.2 制定适合本企业经营特点的内部控制标准评价体系
地勘企业可以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准则为基本框架,结合本企业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内外部环境和风险水平等实际情况,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原则,来制定具体的内控评价标准。内控评价标准应具有完整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内部控制的要求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修订。
3.3 确定重点管理领域、业务和流程环节
地勘企业的重点管理领域在于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而对项目施工过程中影响项目成本的施工组织方案、物资供应、人员及设备的配置、工程质量、安全措施等业务和流程环节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市场经济就是合同经济,合同管理的签订是否公允、合同的变更或解除、合同是否遵循诚信原则严格履行等需要企业建立合同履行情况制度,完善的控制制度和严格的管理程序是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物资管理过程的关键点在于物资采购、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等环节。
3.4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目前,地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掌握财务知识,对其他环节的控制如物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管理知识缺乏,对风险管理和企业治理方面知识懂得的更少,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在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5 转变审计职能,创新审计思维
随着内部审计职能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内部审计就必须改变过去将精力投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查证上来发现一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而要深入管理和经营领域,着眼从制度上、体制上解决和完善,提出客观、科学的建设性建议,就要转变内审职能,创新审计思维,从事后审计前移事中审计、事前审计,把违法违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企业的免疫力。
3.6 运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内部审计领域运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评价模式,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改变过去以检查历史业务-记录和内部控制系统历史运营情况而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传统评价模式,把审计的重点放在未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以及企业为降低风险进行的管理活动上,结合企业目标,评价企业现有的控制措施能否将其存在的风险降低到企业可接受的水平。
4 地勘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1)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和类型来制订审计计划,
确定审计组成员,实施审计调查,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制订实施方案。审计调查可采用点面线方法。所谓点面线方法,就是在审计调查中,听到或看到某一管理现状之后,通过横向的全面了解、纵向的连线分析,最后确定其控制环节是否完整、控制点是否有效。
(2)内部控制健全性检查及初步评审,通过查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文件,组织机构图、记录等资料;采用调查问卷、查询、观察等方法,来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情况,初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3)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审计人员按照内部控制审计方案中确定的审计方法和步骤、范围和数量及分工,采用查阅、询问、核对、盘点、分析性复核、审阅证据、穿行测试和实地观察等方法,根据现场确定的审计重点,对照内部控制规定的业务流程步骤、控制点和监督检查方法,抽取一定的经济业务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检查内部控制是否执行以及执行的程度。审计人员将测试情况(包括存在的问题和被检查单位或部门已有的改正措施)记录于工作底稿,被审计单位和部门负责人或当事人在工作底稿上签字确认。内部控制审计组组长指定专人复核工作底稿,提出复核意见,必要时重新进行测试。进行现场总结,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应对其产生的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综合分析,做出内部测评结果,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形成审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