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学科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的学科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的学科知识

学前教育的学科知识范文1

【关键词】多元智能学前教育体育课程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他指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亦即存在多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种多元、开放、尊重个体差异的现代智能观既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广阔发展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肩负着儿童启蒙教育的重任,其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那么,作为服务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终身发展的体育教学就应该设置可供学生选择与发展的多元立体的课程,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长沙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1年~3年级体育课程,实施多元智能理论的利用与开发研究。

1.2研究方法。本文以体育教育学、幼儿教育学、课程论、体育概论、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主要采用分析法、比较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分析、判断、整理,来建构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

2 构建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

2002年8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中明确指出:“本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定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我们构建的课程必须是在这个纲要精神中的课程,并有机结合课程的目标、设置、结构、内容、评价等来实施。

2.1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目标

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1.1运动参与目标

人人都能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掌握一定体育知识技能后,可以组织和带动大家来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欣赏体育运动。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同时,在课程目标制定时,考虑到一系列的有关智能的开发,要把组织体育运动与参与体育运动等相关内容涉猎到课程的目标中来。

2.1.2运动技能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熟练掌握两项以上的健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并能利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同时,还应要求学生掌握最常见的运动创伤的处理技巧和方法。

2.1.3身心健康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后,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的方法,并能利用一些有效手段提高身体素质,使机体生理指标达到较高的层次;同时,能对健康营养食品、恢复性锻炼等有较高认识,也就是通过学习后我们能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个目标必须在多元智能的身体智能中来实现。另外,学生经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后能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也应该自觉地通过身体活动来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在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受,这是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自我认识智能的应用。

2.1.4社会适应目标

体育活动的参与,实际上是需要竞争与合作完成的运动过程,这可以很好的解决因独处引起的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在体育活动中需要合作,需要有对手的竞争,无论是对手还是同伴,我们都是在合作中进行体育运动,这是人际关系智能的达成表现。同时,我们在欣赏大众体育时,不仅仅是欣赏体育技术和战术,我们还要欣赏和认同一种体育精神,传承一种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体育文化与精神,这对于鼓舞我们国民的奋发上进的精神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是多元智能中的内省智能体现。

2.2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设置

一年级课程设置“选项课”,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学年开设“选项课”,每周1次,每次100min。每学期选学1个项目。应有8大智能领域整合后的多个项目可供学生选择。1000m (800m )、100m(50m)作为必修课的内容分解到第一学年的每次实践课中,其组织形式是学校统一安排上课时间、出席教师、学生进行选项。学校为二年级学生开设教学俱乐部、选修课、体育活动课、竞赛,(每一专项根据学生特点、层次分为“普通班”和“提高班”)体育教学课每周1次,每次100min。其形式是教师授课项目固定、学生自由选择专项课教学;其组织形式是学生自由选择上课时间、内容、教师。将那些具有一定天赋的三、四年级学生组织起来,并把各运动队的训练纳入其中(注:要求每一个学生尽可能有选择的加入一个代表队的训练,各代表队欢迎普通生加入代表队的训练)。

2.3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结构

为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各项智能的发展,其课程结构有以下两种类型:

2.3.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我们应加大理论知识学习的力度,因为学生的体育学习不会只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上,他们会探讨其中的文化蕴涵。同时,在一般的高等学校,学生自我锻炼的场地器材能基本保证。再说,随着学生的自我锻炼的意识的增强,理解体育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应随之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开设相对多点的理论课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加强理论学习,这并不代表在教室里上课的时间增多,而是在每次体育实践课上讲解与之对应的体育理论知识,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这样就建立起了理论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的课程结构。

2.3.2课内外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在实践课的课程结构上,我们要立足实际来设计,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比赛作为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同时,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只有这样,我们的体育课程才能关注每个学生,才能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这样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来开设有关体育课程。另外,我们的体育活动开展到具体的场所后,可以对当地的体育事业有推进作用,这种结合可以很好地弥补我们体育课程的不足。

2.4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内容

体育运动经过长期的发展,产生了种类繁多的运动项目。分别为田径、体操、球类、水上运动等。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起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其自己的特点。它更加追求学生的个性,更加强调学生的需求,也更重视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因此,内容更加广泛,更加具有选择的余地。我们基于学生、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地域的实际,按照《纲要》精神,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加以整合,表1是一个多元、交叉的课程内容的构建。

表1课程内容

2.5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实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拥有的多元智能既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用以沟通学生的桥梁与手段。在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多元智能的教学、多元智能的学习、专题教学与合作教学等几种方式。

表2课程实施

2.6体育课程的评价

2.6.1学生学习评价

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应对学习效果和过程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自评是学生自省智能的表现,是对自己的体育知识和能力以及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等综合评价。他评主要是同学与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参与状况、考试达标、进步幅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每一项赋予一定的权重系数,而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分数。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确立以定量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组成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

2.6.2教师教学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模式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体育教师的业务素养和课堂教学。业务素养包括: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工作量;课堂教学的评价通常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的组织和课的结构、运动负荷、道德教育的构建、教学结果等。

教师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教师自评和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和同行专家评价相结合,但是我们在进行评价时,既要多元进行,也要具有个别对待的评价,看到教师的努力和成绩,对教师也要进行过程评价,不要进行终结性评价,因为体育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的检验和反馈过程。

2.6.3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评价的内容主要有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配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等,采用多元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多元智能视角下利用与开发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能够使受教育者的体育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自我建构。

3.1.2多元智能视角下利用与开发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有利于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1.3多元智能视角下利用与开发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增强课程结构的灵活性。

3.2建议

3.2.1研究者应与学习领导及管理部门应积极大力倡导该评价方法的推行,必要时应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因为学校领导的意愿,是实施课程改革和贯彻多元智能的主要张力。

3.2.2体育教师的理论素质与实践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我们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体育教师应努力发展多种类型的智能,增加自己的才能,熟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与技能,能够与各种类型的学生沟通。

3.2.3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多元智能观,相信每一个学生在智能强项的基础上,运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变换授课的方式,激发学生不同的智慧,采用最适宜的教学风格,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性,使学生把体育运动的技能和体育运动知识掌握好。

3.2.4体育教师应在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不断反思中,逐渐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社,1990.

[2]郑金州.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杨立龙.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探讨[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4]白晋湘.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5]教育部.纲要[S].教体艺字[2002]13号文件.

[6]张晓峰.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课程开发[J].教育导刊,2002,(02).

[7]李健.基于多元智能的校本课程编制[J].教学与管理,2005,(20).

学前教育的学科知识范文2

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渗透实践教育外,还应充分借助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平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走近书本,走出课堂,主动参与,走向社会,在“解决问题”中分辨是非善恶,坚定职业理想,培养职业情感,从而把职业道德知识真正地内化为自己的意志和信念。具体做法如下:

一、社会职业实践调查体验

社会职业实践调查是学生结合本专业的行业特点,以行业在经济社会中发展的地位、行业发展的前景、所取得的成就、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技术发展、行业技术人员的素质等情况为主要内容,本着“客观分析”的原则,在学生做、听、看、思、谈、写的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对职业工作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行业的认同感。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的需要,我们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现状调查,计算机专业市场需求调查,建筑施工专业所需人才,机械专业就业形势调查,职业道德模范访问等等。通过社会调查和访问,学生增加了对专业的认识、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的认识、对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结构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紧迫感,促使学生自觉提高职业技能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调查了解,学生获得了建筑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增加了对建筑业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情感。又如,我们组织幼教专业学生到当地最大规模的幼儿园进行见习,观摩。培养学生对将从事的职业产生自豪感、热爱感、认同感、责任感。

二、职业技能实习实践体验

职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实习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择业上岗的大练兵。职业技能实习过程中的态度是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道德品质的真实体现,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学生在职业技能实习中的道德行为规范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规定,重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守纪律、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职业道德品质。例如,我们组织机电专业的学生在实训期间开展劳动技能比赛,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再如,组织财会专业学生到银行实习,体验作为一位银行营业员的日常工作,并在实习生中开展“百日无违纪活动”,培养学生为民服务、爱岗敬业、遵守财经纪律的优良品质。

三、学校日常管理中的道德实践体验

道德实践活动是学校日常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学校把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列入日常教育计划。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定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开展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置身于创造优美校园环境的实践中,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美、珍惜美;开展维护公共秩序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提出了更高的纪律要求,更有利于遵纪守法习惯的养成。开展富有积极的道德实践意义的活动,如“贫困学生助学扶助活动”“为灾区献爱心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加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通过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感情、对专业学习的态度、组织纪律、协作精神等方面,比以前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实习生、毕业生在岗位上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敬业精神、进取精神,用人单位对实习生、毕业生的满意度也逐步加大。

参考文献:

[1]姜振英,陈水根.中华美德教育实验在南京.

学前教育的学科知识范文3

【关键词】教育机智 幽默风趣 知识渊博

Brief analysis of the teachers’ education resource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Zhang Yunfen

【Abstract】Teachers work is done with a personality and a complex mental activity of students.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ers use of education to wit, to be able to calmly deal with unexpected problems, clever disposition, recei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words】Education Humorous wit Knowledgeable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缺乏所谓教育机智,教师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教师。”因此,研究教师的教育机智,对于搞好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劳动。尽管教师认真备课,考虑再三,但仍然避免不了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误。如在朗读中读错了音,在板书时写错了字或有些问题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等等。每个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中都可能遇到程度不同的失误,这就需要学会和掌握处理失误的机智。

要处理好失误,教师应该注意到:一要沉着冷静,不要手忙脚乱,然后思考对策,选择最合理的办法纠正。二要态度诚恳,承认错误及时纠正。一旦发现了自身的失误,应当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予以承认,能改正的马上改正,不能改正的,先打个招呼,下次再改。当然,态度诚恳也要讲究方式,运用机智。三是要避免出现错误后还没有考虑成熟就急于解释,结果漏洞百出,造成第二次失误。甚至为失误辩护,或一会儿一个说法,或与学生争论不休,这些都是不明智的做法。四要学会自我监听和及时从学生身上反馈信息,发现失误,及时纠正,以避免小错变大错,一错到底,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五要善于动脑,巧妙处理,最好把出现的失误变成督促学生学习和教育学生提高认识的动力,即不但解决自身问题还使学生提高了认识。

综上所述,教育机智实质上是一种瞬间体现出来的临场智慧,是教师敏捷果断、准确判断和恰当处理问题的一种教学艺术。它不是在教师备课时能准备的,而是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学工作积累,对教材、对学生深度了解后才能培养的艺术,甚至是教师高度责任感与智慧的结晶。下面几则案例是对教育机制的培养作了进一步的应验。

案例一:安徽的吴华兵老师有一次上公开课,可能由于情绪紧张,在班长喊“起立”时竟莫名其妙地摔倒了,班里顿时乱成一片,桌椅的响动声,学生的惊叫声,一时全向他涌来。但坐在地上的他却在刹那间无地自容后无比轻松起来,因为他知道他所担心的所有疏漏都没有他摔的这一跤显而易见,他所刻意追求的完美已无法实现,他只有脚塌实“地”平“地”而起了。他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然后面带微笑地向全班同学说:“谢谢今天的值日生,因为他把地扫得很干净,你们看我的衣服一点也没有脏。”说着他来了一个360度的单脚立地旋转。乱哄哄的课堂立刻变成了一个笑声的海洋。等大家笑声小了些以后,他又说:“如果大家能够记得这样一句话,那这一跤也就没白摔。”说着他在黑板上飞快地写下:让你在平坦的路上摔倒的是你自己,走好你脚下平坦的路。当他转身过来的时候,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这掌声是对教师机智幽默的感佩,也是对教师敬业精神的赞许。

案例二:特级教师于漪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在教《木兰辞》,听到有一个学生在嘀咕:“写得倒蛮好,不过是假的,吹牛。”别的学生也七嘴八舌地说:“同行12年,这么长时间不知道木兰是女子,这是不可能。”“一洗脚,小脚就藏不住了。”在一片喧嚷声中,于老师说:“南北朝时妇女还不裹小脚。”谁知这个回答还不能解除学生的疑问。一个学生又问:“那么,中国的妇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裹小脚的啊?”其他同学也跟着问:“是啊,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啊?”这一来可把老师问住了。谁会想到木兰从军会牵出妇女缠足的问题呢?课后,于老师查阅了很多书,方从《陔余从考》中查到“弓足”的说法,知道中国妇女早在五代便有裹足之事。后来她把这一知识告诉学生,学生深为她的诚恳态度和求知精神所感动。这一节课,同学们既感受了老师的可贵人格,又沐浴了知识的甘露,可谓获益匪浅。

以上二则是较为典型的案例,从中对诚恳的培养也是可见一斑的。笔者认为对教育机智的培养,教师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正确的理论素养、渊博的知识、科学的诚恳态度。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求知欲旺盛的一代。从天文到地理,从远古到未来,从微观到宏观,无不想知。随着各种传播媒体的普及与发展,他们可以通过大量渠道了解到许多新知识,他们能提出各种各样的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有正确的理论素养和渊博的知识。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掌握辩证的、唯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这种理论原则下,教师还应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从而避免对不断更新的知识的一无所知。

教师还应了解与专业学科知识相关的一些知识,应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修养。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是说仅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而是渗透到学生生活活动的一切时空范围内的。只有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学会探索,从而能自主学习。

2.良好的思维品质、沉着的性格、独立的意志品质。要培养精髓的洞察力,就必须训练思维的深刻性;要培养灵活的应变力,就必须训练思维的敏捷性;要培养巧妙的组织能力,就必须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和柔韧性。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形成教育机智便离不开自身思维品质的良好训练。另外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还必须具备沉着的性格特征,教师只有具备沉着的性格特征,才能在任何情况下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始终对学生坚持循循善诱。当然教师独立的意志品质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教师具有了优良的意志品质,才能在处理问题时独立的作出决定,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惊慌失措,在困难和紧迫的情况下,才能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正如案例一中吴老师在公开课上遇到的特殊情况,在多数教师看来肯定是再尴尬不过的,甚至有的老师会连继续上课的勇气都没有了,但正因为他的那种良好的思维品质、沉着的性格特征和独立的意志品质,使他在短暂的“无地自容”后顿时“无比轻松”起来。另外具备独立意志品质的教师不容易受到别人的暗示,能批判的接受意见,更不会对学生的无理要求做出让步。在确信学生懂得自己要求正确的前提下,始终坚定不移的要求学生,毫不动摇和妥协。

学前教育的学科知识范文4

在自主游戏如火如荼开展的前提下,我园也迎头赶上,整改了园所环境,大力改造了户外活动环境。原来的整体小庭院划分成了攀爬区、壕沟区、沙水区、探险区等几大独立又相互联动的游戏区域,顿时,小庭院成了小朋友们游戏的乐园,他们欢笑着、奔跑着。秋天到了,小庭院中的一草一木也变得生动了,它们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承载了孩子们大大的梦想,他们时常拿着小铲子、小勺子在那儿挖呀找呀!一个个乐不思蜀,俨然成了一个个小科学家。而我们教师要当好孩子的科学梦想大使,为孩子筑梦、助梦、圆梦。

一、创设良好的科学探索环境

幼儿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各种玩具、日用品、劳动工具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有选择地收集此类材料并投放在幼儿园中,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我园教师很好地将科学教育材料投放在自然角、科学区、科技走廊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自然角

自然角里种植的许多植物也与幼儿生活中的发现有关。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可是班级自然角里却静悄悄的,直到有一天,天天从家里带来的一个黄豆发芽的盆景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自然角热闹起来了,多么好的教育契机啊!我请班上幼儿每人自带一个盛满泥土的花盆、一粒种子,然后亲手种下,并动手制作自己的名卡插在自己种的植物盆里。过了几天自然角里生机盎然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制作了植物生长记录,幼儿定期观察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感受植物的生命力。

2.科学区

我们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投放丰富多样的物品供幼儿探索、操作。比如,在小班科学区里投放许多好玩的感应玩具、汽车玩具和发条玩具;在中班科学区里投放有弹性的物品、可当陀螺玩的玩具以及各种小工具;在大班科学区里则投放了各种各样的锁、瓶子、盖子、牙膏管以及各种可当镜子的东西等。在探索、操作这些材料过程中一系列贴近幼儿生活、以科学教育为核心展开的主题探究活动自然生成了,如“有趣的陀螺”“奇妙的盖子”“神奇的镜子”“弹性玩具真好玩”“汽车总动员”等。

3.科技走廊

俗话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蕴藏的科学小常识和其中的科学道理,我们搜集了相关的图片,布置在走廊的墙面上,充分利用墙面环境为幼儿营造求知、爱探索的小氛围。另外,我们还寻找一些常见的高科技日常生活用品,将它们有目的地应用于活动室、走廊或其他合适的地方,使孩子处处感受到高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二、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1.正确对待幼儿的发问

赫胥黎说过:“假如由于提出的一些愚蠢的问题而没有遭到斥责和阻止,一个幼儿在智力上的求知欲会是无限的;他也肯定会慢慢地而又稳固地积累知识,并采用提问这种方法来发展思考能力。”因此,当幼儿向我们提出问题时,我们应耐心倾听,鼓励幼儿大胆质疑,积极去观察、发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探索愿望,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以幼儿而言,教师是他们崇拜的对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教师的兴趣、期望常影响到孩子们从事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常常参与幼儿的活动,与他们一同寻找、一同探索。一次,在幼儿园小庭院里,孩子们蹲在地上用小棍子挖着什么,很专注的样子,我也不由自主地蹲下来观看,原来他们用小木棍挖着地上的小鹅卵石,挖一下,用手轻轻地拂去周围的尘土。经过一番努力,鹅卵石终于挖起来了。他们还一个个摸了摸鹅卵石,说真光滑、真有趣。我见状,好奇地问:“哇!你们找到宝贝了,这是什么石头啊?”圆圆抢着说:“是鹅卵石,我家小区里面就有。”玲玲补充道:“光脚走在鹅卵石上可舒服啦,要不我们用它来给毛毛虫铺路吧!”说完,其他几个孩子开始忙活起来。

三、满足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在中班开展了一次“它们可以吹出泡泡吗”的科学活动。首先,我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每组一份漏勺、树叶、铁丝、吹泡泡工具、泡泡水。开始,我让幼儿自由玩耍、探索,有的幼儿拿起吹泡泡工具蘸了蘸泡泡水吹出泡泡了;有的在那儿干脆不动手,只是好奇地看着别人;有的幼儿小心翼翼拿起树叶,但始终只是拿着;有的幼儿拿起漏勺大胆地蘸着泡泡水吹出了泡泡,其他的孩子受到同伴的感染,也开始大胆地探索起来,欣欣小朋友用细铁丝在树叶上轻轻地戳了一个洞,孩子们快乐极了,在操作探索中增强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就感。

四、提供合理的记录工具和方法

学前教育的学科知识范文5

1.1《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尽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了改革,尤其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但在学前教育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上,仍然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教学内容繁、难、偏、旧,且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学前教育工作实际差距较大,滞后于学前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理论教学替代了实践教学,既使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也只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匮乏、随意,缺乏系统性和应用性,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进程。

1.2《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

当前,《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多以讲授为主,只注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学生的学习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中,教师教学很辛苦,学生学习更疲倦,甚至面对枯燥乏味的知识,学生处于被动记忆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极差。

1.3《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

高职《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实训。高职《学前教育学》的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教学计划、规范的实训方案。实训教学目标不明确,理论教学的学时远远高于实训教学的学时,教师在主观上不重视实训环节。一方面,从校内实训来看,学前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使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严重脱节,更谈不上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从校外实训来看,学生见习的时间很难保障,随意性较大,即使学生实习时间比较充足,一般实习时间为半年或一年, 但基本上去幼儿园实习都由学生自主选择,分散实习,而且学生选择的实习单位多数是私立幼儿园,缺乏科学有效的专业指导。

1.4《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评价缺乏实效性

目前,《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仍然以闭卷笔试为主,评价内容局限于书本中的基本理论,即使有考查学生实践能力的实例分析题,所占比例也微乎其微,学生基本上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导致学生考前背讲义、考后忘讲义,高分低能,即使有的学前教育学教师将平时考查与期末笔试相结合,但笔试成绩占相当大的比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降低了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兴趣,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2.1 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

2.1.1 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合理地进行整合,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将学前教育理论最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增加实践教学授课时数,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研究当今学前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2.1.2 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开发学前教师职业素养训练模块

《学前教育学》的教学目标不仅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更应具有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的迁移能力。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需要岗位职业能力较高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教学开发学前教师职业素养训练模块。具体内容如下:(1)学前教师职业素质训练模块;(2)幼儿园教育活动训练模块;(3)幼儿园环境创设训练模块;(4)幼儿园的管理与领导训练模块等。

2.1.3 强化职业能力训练,改革教学实践方法

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高职学前教育规律,构建师生积极参与的互动课堂,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教师可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调查实践法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具有从事未来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职业能力。

2.2 以实践能力为本位构建实践教学实训模式

实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应依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解决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全程实训模式。

(1)课堂教学实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学》实训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与讨论典型案例,观看幼儿园教育教学实录、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在师生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教育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课时比例应各占50%。

(2)校内实训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根据教学需要建立专业实训室,包括蒙台梭利教育训练室、感觉统合训练室、奥尔夫音乐训练室、亲子教育活动室、微格教室、学前教育模拟实训室等。在实训室活动中,在学前教育理论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技能模拟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组织开展活动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3)校外实训即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一方面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另一方面科学建立一支由幼儿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组成的实践教学指导团队。同时,在实践教学安排上实行三年一贯制,即学生从入学之日起按学期划分阶段有计划地深入到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第一、二学期主要结合学前教育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第三、四学期在幼儿园见习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到幼儿园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散实习,第五、六学期集中实习或顶岗实习。这些形式对学生的从业素质与从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现了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多层面岗位的适应能力。

2.3 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具有监督促进的作用,而且可以实现以评价促教、以评价促学、教学相融、教学相长的目标。

2.3.1 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内容评价

《学前教育学》实践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等内容进行考核, 尤其重视职业技能的考核,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平时出勤、学习表现、调查报告、课堂参与程度、实训、期末考核等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分配考核内容的权重。其中,平时成绩10%,调查报告5%,实训43%,期末考核42%。知识的考核重点体现在理论联系并应用实际能力方面。

学前教育的学科知识范文6

关键词:地理 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地理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于一体,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人口观的责任,肩负着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和积极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活动使命。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新的教育形势赋予地理教师的神圣使命,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每位地理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当代的中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探究欲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个性发展出发,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地理课堂学习,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一个比较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来获取知识,增长智能,提高素质。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就是教师简单的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尤其是当代的中学生,受社会大环境和开放思想的影响,更注重个性的张扬和自我意识的发挥,作为一名教师,充分了解当代中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主动学习。

再者,由于初中学生受思想认识水平、课程时间安排、中考、高考导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视地理为副科,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学习不主动,学习热情不高涨,但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分析,他们又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好胜心和求知欲。因而创设生动、诱人带有悬念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主动探究的境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至关重要。譬如,我在给学生上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时,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旅游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旅游胜地,谈谈你旅游时的感受和旅游带给你的收获。”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兴致很高,一下把学生引入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境界。接下来,我顺势导入本节学习的话题,“好,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西双版纳做一个简短的旅行,相信大家的旅途一定是轻松、愉快的,也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独特的感受和收获。”为了增加本节课的趣味性,整个教学过程,采取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唱主角的始终是学生,教师只是适当点拨引导。既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带着目标进行一定时间的自主学习,然后,有不同的小组承担不同的目标任务,把找出的问题小组合作写到事先准备好的题板上,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做这次旅行的导游,带着为大家准备好的问题,上台引领同学们进行学习,教师始终站在台下,只是对个别有争议的问题适当点拨启发,台上的同学俨然一个小老师,台下的同学踊跃回答,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二、精心设计问题,启迪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打破教师独占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代之以民主、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启发诱导,调动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解疑,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是关键的一环。

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知识素质,将知识、现实应用、趣味性及思维性于一体,问题设计容量要大,要恰如其分,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并能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学习《大洲和大洋》一章,我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说人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北哪个半球,南北极地区分别以陆地还是海洋为主”“大陆与岛屿有什么不同”“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这些问题,从提高学生兴趣入手,积极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分析比较,形成概念,总结归纳,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并且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又如在学习中国气候特征之一“雨热同期”时,让学生先在世界地图上沿北回归线依次指出北非、西亚地区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位置,并让学生回忆西亚、北非地区的气候和景观的特点,等学生回答“气候炎热干燥、呈热带沙漠景观”后,提出“为什么处在同一纬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是降水丰富的鱼米之乡,而不是热带沙漠景观呢?”这一问,问得突然,使学生一度放松的思维又绷紧了,从而进入紧张的思考状态。

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地理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在活动中形成,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来发展。素质教育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譬如在学习经纬线一节时,由于受理解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限制,本部分内容对初学地理的初一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纬线的定义及特点,要求学生利用乒乓球自制一个地球仪,并在上面画出地球的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几条重要的纬线,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化难为易。再如在学习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时,由于这部分内容繁琐,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记忆34个省区的位置、简称、行政中心和轮廓,我让学生自制行政区拼图,并在课堂上用自制拼图进行拼图游戏和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面向全体,整体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