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的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英语的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英语的心得体会

大学英语的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思潮;核心价值体系;培育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武装头脑,指导行动是大学教育的使命。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文化的全球传播、社会思潮的潮涌冲击必将影响到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当前高校社会思潮的发展态势,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社会思潮的内涵

社会思潮(trendsofsoeialthought)是个世界性概念,国外似乎尚未把“社会思潮”作为一个确定的学术概念来对待。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的《美国百科全书》及17卷本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均没有“社会思潮”的条目,国内的研究也多数是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了内涵诠释。???因此,要想正确认识和引导各类社会思潮,首先就应该对其内涵及概念进行科学地把握和界定。

在我国,最早对社会思潮进行研究和界定的可能是梁启超。他在1902年《论时代思潮》一文中指出:“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最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在梁启超关于社会思潮的定义中,他认为社会思潮是时代变革的产物,是思想与心理的共鸣,凡是有“思潮”的时代,都是社会变革进步的时代。在他的定义中,对社会思潮的认识是不完善的,没有也不可能区分思潮的社会性质,即区分思潮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但他所强调的社会思潮是时代的产物,是人们思想与社会心理的共鸣,却揭示了思潮产生的必要条件,对我们考察社会思潮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思潮理论的研究逐渐重视起来,对思潮的定义也作了不同的论述。

1973年由商务印书馆编的《现代汉语辞典》中,对“思潮”的条目解释是:“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1979年出版的“辞海”中,对同一词条的解释是:“(l)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一种思想倾向。(2)涌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如思潮起伏。”

1987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对“思潮”的条目解释是:“社会思潮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社会思潮有时表现为由一定理论形态的思想作主导,有时又表现为特定环境中人们的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综合表现形式”。“每一种社会思潮一般都是有其代表人物,但它并不是某个个人的创造。一定的社会思潮是在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之总和的基础上,从群众的社会心理中自发形成的。社会思潮的根源在于社会的经济生活,它是当时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反映”。

近年来,围绕社会思潮的定义,学术界做了不同的论述,综合起来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说、思想倾向说、思想潮流说等三个方面。社会意识说认为,社会思潮不是社会意识结构中的一个单独层次,而是社会意识的活动形态,是社会意识的综合表现形式。思想倾向说认为,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反映一定的民族、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利益,并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和相当社会影响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说认为社会思潮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以某种思想理论为支撑,以动态形式反映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思想、愿望、利益和要求的思想潮流。人们参与某种思潮时大多是不自觉的,但其背后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受某一种社会理论指导。???以上定义都强调了社会思潮的动态性,但社会思潮必须与人们心理产生共鸣,被人们认同或接受,并掌握相当部分群众才能得以传播,因此,又都忽视了社会思潮的心理基础。因此,要科学地把握社会思潮的内涵,我们必须准确地定位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并在概念中予以体现。

(一)社会思潮具有时代性

任何社会思潮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时代,受着该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因而都打上明显的时代烙印,如果说一个思想家可以生不逢“时”,那么社会思潮却不存在这一问题,因为任何思潮都是逢“时”而生的。???同时社会思潮的时代性还表现在它具有变动性,流逝性。一种社会思潮在一定时期可以迅速形成和传播,但很可能很快地又被另一种社会思潮所取代,当社会发生较大规模的变动时期,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

(二)社会思潮具有现实性

社会思潮反映的是社会中最现实的问题,常常是社会矛盾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因而才使人们热烈地关注它,并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此外,也有某些过去的思想因为能反映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因而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重新流行成为思潮。

(三)社会思潮具有群体性

社会思潮是以特定的社会群体为主体的社会意识,它决不只是代表一个人的思想,也不只是某些群体中少数人思想简单相加。表现为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情感的表征,是政治、经济矛盾运动的直接反映,大量社会潜意识的产生和郁积会蔓延成某种症候,并以象征化的符号来宣泄。它是一种群体意识,甚至超越某一群体,反映了一定群体多数成员的共同意愿。

大学英语的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良影响;对策研究

【前言】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分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肩负祖国未来建设、社会稳定发展的重任,但其心智尚处于发育阶段,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外来文化中的错误思想和消极主义观念也夹杂在各式信息中,充斥大学生的生活,网络新媒体的鱼龙混杂也为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带来挑战,如何解决两者间的矛盾,是网络新媒体能物尽其用,造福大学生,为其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带来利处,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一、概念界定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则是指以大学生为特定主体,从其社会角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出发,应该自觉对其力所能及范围内事务与其他主体保持负责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分支。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不良影响

1.文化传播交流迅速,错误思潮误导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交流的主要工具,这一便利促进了学术研究,大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与研究时,可以更为快捷有效的获取知识,同时也能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与生活的交流分享,但网络信息中不乏“垃圾信息”,诸如:西方错误思想文化、网络诈骗信息、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是潜移默化地会受其影响,自身社会责任意识逐渐被削弱。如欧美、日韩影视音乐等作品通过网络传入中国,部分大学生以看美剧,学韩语为时尚,淡忘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将其看作落后俗套的代名词,一位崇洋,甚至盲目追星,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忽视自身对家庭、对个人的社会责任;网络的发展还推动电商的迅速崛起,网购已成为现今大学生的家常便饭,但长此以往,“双十一”等宣传手段逐渐占据大学生的心理地位,传统佳节的由来历史也许不知一二,却对所谓的购物狂欢节津津乐道,这不仅会滋生大学生错误的价值观,也会使其思想方向逐渐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意识。

2.个人认知能力欠缺,易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

当代大学生群体呈现年轻化,平均年龄较小,因此其心志发育未完全成熟,对事物的判别能力以及对不良信息的抵制都有所欠缺,这导致了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误导,对其原有品行产生冲击。网络世界中的虚假信息让大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相处产生怀疑和防备心理,加之当代大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长辈的宠爱下成长,互联网的这些不良影响加剧了大学生的个人意识,在日常生活和为人处世中更为习惯从自身利益出发,忽略集体利益,与人交往的能力不断下降,进一步削弱了其社会责任感;另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也在隐藏在各种信息中随着网络的得以传播,无形中滋长了大学生的消极观念,也弱化了高校所设相关思想道德课程的教育效果,造成大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抵触心理。

3.网络约束力存在局限性,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

网络虽然已被人们熟知,但网络世界相对于现代生活还是一个虚拟环境,就我国而言,针对网络新媒体言论、内容方面的监管还存在一定的漏洞,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因此,人们在使用网络时的约束力相对较小,这就容易造成大学生这类阅历尚浅的受众群体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迷失自己,由于大学生可以在网络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摆脱现实社会中的束缚与压力,现在大部分论坛、网站等提供匿名交流平台,身份自由,言论自由,网络行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由,因此,大学生在接触网络时易存在随心所欲的潜意识,这些若长期发展,会强化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更容易使他们我行我素,漠视责任;有的大学生步入大学后生活态度有所放松,对学业抱着及格万岁的心理虚度大学光阴,沉陷与网络游戏等消磨人意志的环境,将自己的社会责任抛之脑后。

三、对策与建议

1.净化网络环境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

国家应加强网络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各类网站平台的准入标准予以一定的提高,保证走向传播的信息,在不破坏真实性、科学性的前提下,过滤掉消极、负面、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分,为大学生使用网络时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于社会上产生的一些负面事件,真实报道的同时,应正确把握评论导向,引导大学生看到事物阴暗面的同时保持心中正能量,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不和谐因素和阻碍;对于国家政策以及世界重大新闻事件,应给予中肯评价,不一味推崇本土文化,也不全盘否定外来思潮,引导大学生在社会认知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并通过网络的正能量风气引导大学生认识领会自身责任所在,并勇于担当。

2.加强社会宣传,同时为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提供实践机会与平台

在影视作品、街道宣传栏等,增加积极地思想引导成分,呼吁广大青年大学生重视自身社会责任,并勇于承担,另外,各企业与单位也应履行自身回报社会的义务,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如不涉及内部机密的工作可适当启用在校或应届大学生;设置一部分实习或兼职岗位面向大学生招聘;在面试时不一味看重毕业院校及文凭证书,侧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综合能力素养进行人才选拔。高校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方面也可寻求合适机遇,与社会各界合作,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与社会热点对接,培养学生自觉关注重视社会动态及发展方向的意识,树立大学生关心集体、国家利益的观念,并在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对感恩、奉献、坚韧等宝贵精神文明的弘扬,与网络新媒体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与各类功能结合,可采取大学生容易接受、感兴趣的行文方式进行宣传,内容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使其易于产生认同,并配合线下校园推广活动,营造争做有责任心的新时代青年氛围,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精神世界和思想道德得到熏陶,强化其社会责任感。

3.加强对大学生个人的三观教育

对于网络环境的整肃及创新培育机制和教育形式,均为客观努力,要想最终收获成效,还应该从大学生自身着手,大学生自身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个人阅历,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素养,怀有感恩之心,以己之学回馈社会和家庭,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结束语】

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与新意,对于其存在的弊端,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并不断寻找突破口加以规避,合理使用网络,让它真正造福我们的生活,同时,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为自身发展提供便利,对网络世界鱼龙混杂的信息文化,应加以甄别,保持社会责任感,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刘凤琴.新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第18卷(第2期).

大学英语的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大学英语;存在问题;应用分析

一、任务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一)反应原则

教师在设计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时,应当着重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是任务要包含英语教学的常规内容,包括教材上的词汇、语法知识以及听力练习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基本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任务要包含学生的自我理解和客观分析,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所学课文、教师讲解的知识能够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争论,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二)交际原则

以往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作为课堂的绝对中心,负责对英语单词、语法知识等内容的讲解,学生很多时候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甚至部分大学教师沿用高中的英语教学模式,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而强制学生背诵所谓“知识点”,不仅使学生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不利于增进师生关系和交流互动。任务教学法中的交际原则,就是要在课堂上构建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转变师生课堂角色和地位,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勇于表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者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建议,从而为进一步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三)复杂原则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仅要保证任务质量,而且要使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利用任务逐步引导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知识,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自我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合理把握任务的复杂程度,既要防止任务过于复杂,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上网查询等方式仍然得不到答案,又要防止任务难度系数过低,难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现阶段大学任务教学法存在的不足

任务教学法主要是针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方法,英语虽然是一门国际通用的重要语言,但是并不是我国法定的第二语言,因此在开展任务教学法时会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现行的高校英语教学环境,限制了任务教学法的广泛应用。目前,英语在国内许多高校都是必修的一门外语课,但是从整体的语言环境上看,英语教学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上,很多情况下教师仍然将应对“四六级”作为日常课堂教学的重点。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必然需要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现阶段多数大学缺乏这样的环境,限制了任务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效果。

二是高校整体的师资水平与任务教学法的标准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许多教师虽然开始接受和认识任务教学法,但是对于其具体的运作过程和应用操作还不够了解,而且多数英语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在英语教学的实践操作中也难以保障任务教学的成绩。

三是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任务教学法要求师生之间做到双向互动,一方面教师要熟练掌握任务教学的各种操作要点,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做好备课预习,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堂任务。但是许多大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课堂上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缺乏勇于质疑、善于提问的学习精神,对于教师课堂设计的任务缺乏主动探究热情,加上任务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学生不经尝试就选择放弃,也不利于任然教学法的开展。

三、提升大学英语“任务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职业能力

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职业能力,直接决定了任务教学法的开展质量,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为提升任务教学质量做准备:首先,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任务教学”方面的专题培训。目前,任务教学法得到了国内许多高校的重视,并积极开展了相应的技能培训活动。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机会,通过参加培训,转变以往的英语教学模式。其次,开展教学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同一学院或英语办公室内,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别开生面的“任务教学”研讨会,各参会教师通过分享自己在开展任务教学时遇到的困难,然后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对策。最后,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开展任务教学法时的缺点和不足,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在今后教育教学中做到不断的改进和提升。

(二)有选择的使用教材,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教师在设计任务教学内容时,要以所用的教材内容为基础,确保任务教学能够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实际。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大学英语教材中有部分内容过于注重理论说明,与当前的实际教学目标相脱节。而如果教师盲目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没有明显帮助。因此,教师应当结合任务教学法中的要求,合理、科学的选择教材内容,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使英语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营造良好氛围。

(三)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保证学生机会均等

任务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置阶段性、有层次的任务目标,改变传统英语课堂上“一刀切”式的教育,从而保证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公平与公正。任务教学法主要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参与活动,此时教师应当充当组织者、示范者、指导者,应为学习者创造一定的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当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中,因担任角色的差异导致锻炼机会不均等时,教师应当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组织安排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轮流担任角色,尽量保证每个学生机会均等,并利用不同角色,进行语言表达,尝试各种机会进行锻炼。

【参考文献】

[1]徐宜良,毕振山.关于任务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3):131-133.

[2]孙广平,牛启军.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164-165.

大学英语的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对分教学 教学应用 大学英语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知识传授时间和讨论时间分隔开来,通过给学生安排一次自主学习的时间,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注重学生批判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分课堂既有传统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的优势,同时还结合了启发式教学,强调小组讨论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教师一直在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其效果却微乎其微。当今社会大学英语课堂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要方法,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没有动力学英语且自制力差,在老师看来只要学生来了就行,至于课上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则可有可无,不被老师所看重,因此学生们很难对英语产生兴趣。与此同时,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大部分学校只注重过程性考核。在某些大学,老师会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讨论,但这种当堂谈论在没有给予学生充足准备的基础上,带给学生焦虑感,也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知识讲授阶段。第一阶段为老师讲授知识的阶段。老师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讲解,为同学们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每部分的大意,并通过设置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老师要对课文中的词汇用法进行讲解,对于部分长难句,老师要对其进行结构上的分析,并在其中穿插些技巧性的知识。在这个阶段,老师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笔记,约束课堂纪律,不能让学生在下面摆弄手机,但不需要提问学生任何问题。

虽然第一阶段要进行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但老师不能把重难点知识全部讲透,要讲一半留一半,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借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讲解虚拟语气的知识点时,课文中用到的是如果与过去事实相反,应该用怎样的句型结构来表达,即从句的谓语动词用“had+过去分词”,主句用“should(would,could,might)+have+过去分词”,但如果与现在和将来事实相反的情况,应该使用的虚拟语气结构并不需要进行讲解。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而在这个阶段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并没有被改变,老师依然是传统的讲授者,学生也依然是知识的接收者。

2.内化吸收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需要适当地给学生安排一些作业,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而安排了作业老师要在收上来后进行批改,不能让作业的布置流于形式,批改后进行评价反馈。学生在这一个阶段需要对老师前一阶段所讲的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学生要在第一阶段有所收获才行。学生也可以列出自己之前听课时不理解的有疑问的知识点,在课堂讨论环节向老师求助。对分课堂强调的是有准备的讨论,老师布置作业也是为了学生在课堂上时可以有讨论的内容,不会让学生因为没有准备的讨论而产生焦虑感。有了讨论这种形式的鞭策,学生也会认真准备作业,在这一个阶段老师是评价者,学生是发现者。

3.课上讨论阶段。在课堂讨论阶段,因为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再加上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为学生安排课堂时间进行讨论了,学生可以对上一节所学的知识点和心得体会进行讨论,也可以对课后习题进行探讨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讨论时间不宜过长。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那也可以说班里没有完全一样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上的差异,不是班里的所有学生都有相同的英语基础和知识掌握程度,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性格,乐于参与进来。因此老师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认真参与的可以在之后让其单独起来发言。讨论结束后老师要对作业进行点评,然后每组派一名成员进行提问,老师需要把小组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再讲解。最后老师进行总结。整个讨论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带来的优势。

虽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短板,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但在运用对分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对教师也无形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能正确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因此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对如何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分配讨论时间、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及过程性考核中如何评价学生等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博雅.对分课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科学与财富.2015(12):803.

[2]宋德发.如何走上大学讲台-青年教师提高讲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540.

大学英语的心得体会范文5

一、英文原声电影的智育功能

为何电影对大学生散发着如此大的魅力?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设置影视资料库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众传媒因其门类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在信息性、时效性、科技性、便捷性、广泛性、感染性等方面具有常规教育难以企及的优越性,这使得大众传媒对广大受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其中蕴含的教育潜能和力度也令常规教育望尘莫及。英文原声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存在形式之一,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集娱乐与教育于一体,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发挥着寓教于乐的智育功能。

英文原声电影提供了英语语言学习的真实情境。我国的大学生虽然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英语学习,但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并不容乐观,经历了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他们大多只会读不会说,只会考试不会写,哑巴英语的现状长期以来并无根本改观。英文原声电影借助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给大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通过音视频对学习者产生立体式全方位的影响,刺激了大学生的感宫创造了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英文电影通过画面的形式记录和描述思维,把语言和语言文化的传递视觉化,并利用学习者空间智能上的优势,激活他们大脑中储存的背景知识,通过记忆、联想、再造,开发和提高了英语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大量的语言输入,为后续阶段的语言输出奠定了基础,形成厚积薄发之势。影片提供的语音清晰、语调标准,给大学生示范英语本民族语言者的语音、语调,成为大学生模仿的榜样;影片示范了如何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使大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会正确运用词汇。大学生看原声电影学英语,增进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展了英美文化知识,产生了愉悦的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必定优于教室里传统语法翻译法主导的枯燥、乏味的说教。

二、英文原声电影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的新智育功能

(一)是教材的有益补充

英文原声电影是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文原声电影是现阶段使用较广的体验英语、新世纪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等网络教学平台的共同内容。与教材相比,原声电影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其一,英文原声电影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资源在教学平台中占有一定比例,用于调节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改写了英语教材一统课堂的历史,充分发挥了电影作为教育媒介的重要功能。其二,电影传播的成本低、信息量大的特点远非纸质教材可比拟。电影搜索渠道广、成本低,但可同时传播大量的人文、民族文化、表演艺术、审美、服装、化妆、人际交往诸多信息,而教材更新慢、成本高,通常一个单元只表述一类知识点,信息量非常有限;电影展示的是活生生的语言,语言发生的真实情境和人物表情赋予了语言生命力,而教材上的书面语言是无声的,缺乏动态与生成,有时距离现实生活太远。其三,英文原声电影故事性强,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使观众产生酣畅淋漓之感;教材限于篇幅只能节选优秀作品中的片段,给读者留下许多疑问,悬而未解,却又无处可寻其上下文,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第七单元课A Research into Popu-lation Genetics.

(二)是大学生了解英美文化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窗口

从广义来说,英文原声电影是大众传媒的一种存在物,具有传承历史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引领社会发展等智育功能。从狭义来看,英文原声电影是以有声语言和无声的图像形式传播英语语言知识和英、美等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学生观看英文原声电影时完全置身于英美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之中,耳濡目染,愉悦地认识英美文化,了解英美文化。在认识与了解英美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辨析中西文化在语言文化、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逐渐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在批判中做出理性判断,才不会出现盲目崇拜英美文化而随意贬低中华文化的现象。大学生在观影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才能真正汲取英美文化的精髓,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繁荣发展。

(三)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英语原声电影通过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能满足不同大学生观影的个性化需求。因为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水平不同,他们的英语水平必然存在差异,英语语言基础的差异就会造成大学生的不同观影需求,网络教学平台恰好为大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英语原声电影上传到教学平台之后,大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观赏影片的时间与地点,自主选择看什么电影,看多少遍,完整播放或者只看几个片段,是否显示字幕等事宜。当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观影任务时,大学生就能根据个体需要重复播放难以理解的电影片段或是语言难懂的情节。一言以蔽之,大学生拥有充分的观影自主权,这会激发大学生自主自愿地参与学习,使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助益于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三、英文原声电影实现新智育功能的途径

英文原声电影在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改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前提条件是教学中应用的英文原声电影是优秀的,即具有教育性。为满足英文原声电影具有教育性的特点,教师需要有条件地不断更新网路教学平台中的电影资源并合理运用任务型教学法。

(一)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英文原声电影资源

不论是体验英语,还是新视野大学英语网路教学平台,其视频资源中原声影院的更新完全依赖于使用方,而不是平台开发商。因此,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完善取决于校方投入多少人力与财力资源。在各种资源配置不到位情况下,教师发挥自身与学生的力量来完善英文原声电影资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多渠道。教师是资源补充的主体,但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女性偏多,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工作之余还要忙于家务,时间与精力都非常有限。因此,教师之间应共同合作,发挥个体的能量,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如果每位教师每月上传一部电影,按30位教师计算,一个学期就能上传150部,就能为大学生提供了约300个小时的观影时长。其次,教师应发动学生的力量,动员学生寻找他们喜欢的电影资源,由教师甄别之后上传,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缓解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师通过同事合作或调动学生寻找优质电影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既节省了师生都到互联网上盲目搜索所花费的时间,还保证了影片的数量与质量,真可谓一举多得。

有选择。相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言,英文原声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存在形式之二因其基本功能、受众群体、传播手段等的非教育性,其信息传送所承载的教育内容更彰显出新闻性、大众性、浅表性、娱乐性等特点,甚至还有低俗性、颓废性内容。并且利益驱动下,一部分电影商为了追求票房价值,以猎奇、搞笑、媚俗取悦观众。为避免英文原声电影中的低俗性、颓废性等内容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英语教师务必承担责任,严把影视作品内容关。坚决杜绝充斥着暴力、低俗等镜头的影片,尽力推广优秀经典作品,内容涵盖范围广,思想积极、内容健康、质量上乘(画面、语音清晰)的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英美电影作品,才能充分发挥英文原声电影的教育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情感与行为进行正向榜样示范的同时促进大学生养成积极生活与学习的态度。

因材施教。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为大学生量身推荐适合的影片,使大学生在观影中学习英语语言,同时习得专业知识,接触专业英语词汇,培养其浏览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比如,为心理学专业推荐影片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Hannibal(汉尼拔)。为教育类专业推荐The Graduate(毕业生),High School Musical(歌舞青春)。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Cleopatra(埃及艳后),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当幸福来敲门),Rebecca(蝴蝶梦)则适合所有专业。

大学英语的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驱动学习;移动学习

一、引言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大增。而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翻译能力是衡量学生外语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翻译题型进行了改革,将短句翻译改为段落翻译。题型的调整对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储备和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要重视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改变其被“边缘化”的现状(蔡基刚,2003;罗选民,2002)。尽管需求强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就课堂教学模式而言,目前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片面强调语言知识和翻译知识的传授,而轻视翻译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传统的讲授方式使翻译教学效率低下,一些原本应该提高翻译能力的课程变成发展语言能力的后续课程;教师疲惫不堪而收效甚小,学生也觉得兴趣不大(穆雷,2004)。于是,教育者开始反思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的弊端,探索翻译教学的新出路。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学习模式,为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为更好地促进教与学提供了发展空间。鉴于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翻译水平,本文试图从信息技术视角构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新模式,将数据驱动学习和移动学习两者科学地结合,综合地运用于翻译教学实践中。

二、设计理念

TimJohns(2002)创立的“数据驱动学习”(Da-ta-DrivenLearning)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下的语料库语言学方法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数据驱动学习理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其宗旨是指引语言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和语料库资源,通过观察和分析大量客观真实的语料,发现语言语法规则、意义表达及语用特征,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基于数据驱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基于数据驱动学习的教学主要以语料库和搜索引擎为平台,能够提供翔实、丰富、地道的真实语料,为语言学习者建构真实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移动学习(韩立龙,2011),广义而言是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应用任何装置的学习。移动学习是远程教育学习和电子学习交互发展的结果,它借助于移动设备(电脑和智能手机),实现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有效的双向式交流学习。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学习者可以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学习。同时,它强调了主体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还强调了互动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便捷的通讯手段可以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

三、教学实验

1.实验对象。实验对象选取独立学院二年级学生120人,其第二学期英语期末考试成绩相当,分别编入控制班和实验班。两个班任课教师相同。翻译课授课学时都为16,16个翻译练习题目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翻译的教学方法,相比控制班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采取翻译教学新模式。2.实验步骤。(1)前测:教学实验开展前分别测量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翻译水平,统计和分析数据。(2)前测结束后,分别在两个班开展一学期的翻译教学实验,实验班的新教学模式如下:①课堂教学。将语料库引入翻译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式教学。教师首先借助于语料库呈现语料;引导学生对语料进行观察和讨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翻译软件、词典等对预设问题进行语言输入;学生汇报结果,总结翻译的技巧和问题;教师引导点评,这时就需要教师介入深度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引导学生理性反思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清晰的翻译知识框架;学生实践巩固;教师对比评价。②课外教学。应利用移动交流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实现课下的互动。翻译微信、QQ群组,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的资料、文献等上传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相关翻译问题教师与学生也能够一起接收并进行集体讨论和解决,有效缩短了师生间、学生间的距离。③建立学生翻译学习档案。档案可以记录学生的翻译过程,包括初译、讨论、修改、翻译技巧归纳、心得体会、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语的记录。通过对档案的回顾与反思,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3)后测:教学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的翻译水平进行测量,统计数据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1.前测数据统计与分析。翻译教学实验开展前,在实验班和控制班开展了第一次翻译测试,以检验两个班学生的翻译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决定教学实验是否能顺利开展。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个班翻译成绩进行分析。表1显示控制班(M=8.080)和实验班(M=8.010)的平均分无显著差异。经独立样本t检验后,结果表明实验前两班的翻译成绩无显著差异(t=0.217,p=0.828>0.05)。2.后测数据统计与分析。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的翻译水平进行了第二次测验,以检验翻译教学实验的效果。如表2所示,试验班的平均分(M=9.61)高于控制班的平均分(M=9.00)。同时,经独立样本t检验后,实验班学生的翻译测验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t=-2.149;p=.033<0.05)。由此可知,信息化背景下,将数据驱动和移动学习相结合的翻译教学新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