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范文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及发展的根基。“三农”问题直接影响民生,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重点工作。目前,我国十分关注“三农”问题,将乡村振兴作为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强化经济经营管理,达到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的效果。由于政策、环境及农村实际情况等因素的制约,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给提升经济水平造成很大困扰[1]。因此,要针对农村地区实际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因地制宜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
1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1.1加快新农村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主要针对“三农”问题提出政策方针,包括生产技术升级优化、生产模式调整以及农产品安全管理等。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显著提升农村农业生产加工效率和质量,从而有效改善区域农民生活品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作为一项具体的措施,应在当地群众支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配合相应的政策和方针,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方式和策略,围绕民生问题,显著提升农村经济建设水平[2]。1.2确保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不仅可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而且可以确保农村经济稳定、有序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农村经济产业中存在的发展速度缓慢、市场混乱等问题,形成相对规范、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一方面可以对农村经济行为方式进行有效规范,另一方面可以大幅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提升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3]。
1.3有效缩小城乡差距
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城乡发展差距一直是制约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特别是当前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直接导致城乡经济差距进一步增大。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方式,可以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进行有效优化和调整,实现农村经济方面资源的合理、高效分配,让地区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最终达到缩小城乡差距的目的[4]。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积极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样是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方式的体现,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也可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4助推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村经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之一,受到高度重视。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由于区域条件的差异,各地经济产业结构存在本质的区别。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和发展,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强化经济经营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对地区经济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和分配,实现生态效益和自然效益的增长,在促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建设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村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现状
2.1缺乏健全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
受到经营管理机制方面的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使得农村地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质量、效率受到影响,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模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实行集体经济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农业生产过程很大程度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扰,例如自然灾害、恶劣气候等造成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大幅降低。针对上述问题,建立健全经济经营管理机制是关键。建立完善的经济经营管理机制能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合理化,提升农产品加工生产质量,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2.2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乡村振兴战略下开展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涉及的内容和因素很多,只有综合考量才能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最终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目前,个别农村受到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存在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农村劳动力为了追求高质量生活,选择去大城市谋求发展,农村仅剩老人和小孩。这不仅使得农业生产技术、工具等无法高效推广和运用,同时使得经营管理工作开展受到影响。
2.3监督管理不到位
缺乏高素质人才是农村地区监督管理不到位的直接原因,给提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水平造成困扰。随着科技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不断升级优化,但是由于监管工作不到位,资金管理存在风险,投入的资金难以落到实处,使高端技术和设备无法得到有效推广,限制了农业生产水平提升,阻碍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监管不到位也导致农村经营收入出现不确定的情况,农民收入普遍较低,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一些经费没有纳入经济管理预算体系中,导致经营管理工作无法高效进行。
2.4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缺乏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没有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充足的支持。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不规范,很多道路是土质道路,交通运输受到影响,给区域经济建设水平提升造成不良影响。此外,信息化技术虽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农村地区推广和运用不足,造成生产技术和设备自动化水平低、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
3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措施
3.1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尽可能地提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人员的薪资和待遇,规范绩效考核机制,最大程度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经营管理主管部门要注重人才培养,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对人员开展定期有效的专业化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运用、管理机制以及相关政策体系等,有效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为促进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其次,要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进。地方政府应加强政策扶持,做好宣传工作,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补助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引导人才投入农村经济建设中。例如,可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福利待遇和工资标准等,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其为推动乡村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3.2实现农业生产稳定化
乡村振兴战略下开展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理念,确保农业生产稳定性。在实际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要对农业生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调整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加强投入,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让农业生产质量符合标准。应降低土地、水等资源的使用量,发挥节能环保的生产效果。现阶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大势所趋,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建设的关键所在。必须协调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挥防止洪涝、干旱等灾害的效果,保护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稳定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3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方式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农民经济收入。首先,改善现有的生产模式,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结合先进技术和工艺,实现产品规模化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模式,扩大就业机会,避免农村地区人才流失,提升居民经济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其次,在政策方面加强扶持和引导,鼓励外出人口投身于家乡建设。政府可以出台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降低税负,改善群众生活品质,促进区域经济水平显著提升。
3.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人才、资金及政策等方面加强扶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为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对农村交通运输状况进行优化,改善交通条件,为地区居民安全出行和农产品销售提供保障,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此外,应强化农村网络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全面覆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居民致富。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范文2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实质
1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1.1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就目前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来说,其在管理定位上并不明显,这就使得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很多的乡镇中,都开始以农村经营管理为关键点,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起到的就是调节的作用,然而,就管理上来说,问题还是存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内容矛盾,这些矛盾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比如,很多农村在进行土地承包上,相关的管理机制并不完善,而管理人员也相对匮乏,这样就使得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使得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进展受到限制。
1.2基础设施并不齐全相较于城市来说,农村的地理位置通常都较为偏僻,生活质量也并不高,而且工作人员相对来说较少,加上交通并不便利,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就使得农村在建设上处于落后的局面,相关的基础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工作环境差,基础设施存在隐患,这就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地降低,经营管理人员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没有较高的兴趣,从而使得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无法顺利地进行。
1.3农村经营发展收益并不固定
很多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收入并不高,而且相比较其他地区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收入更低,同时,农村的经营管理预算中并不存在工资、经费等,就这一点来进行分析,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相关员工在工作中,无法提起很大的兴趣,积极性也并不高,没有相应的责任意识,在资金收入上并不固定,这就使得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无法高效的开展。
1.4经营管理人员本身素质较低
通常而言,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很多都是直接由政府进行安排,而且安排的这些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技能,这就使得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具备较高的专业性,从而使得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除此之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并不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没有为其提供外出实习的机会,虽然这些工作人员本身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及相关的技能,但是在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却无法高效的对社会的发展进行分析,无法掌握社会发展的趋势,这就使得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无法满足时展的要求,导致现代农村经济在发展上出现了停滞的现象。
2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质
就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来说,其本质上就要能够使得农村居民的收入得到提升,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样才能够使得农业发展的整体效益得到提升,就实质性的角度来分析,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平台上开展的,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三农问题可以得到良好的解决,奠定三农发展的基础,从而进一步的加大新农村的建设力度。
3应对措施
3.1建立健全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在开展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如果相关制度并不完善,那么就会使得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农村经济发展也会更加的缓慢,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就需要在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对该制度进行完善处理,合理的应用,实行分包到户的执行手段,确保政策能够顺利的实行,切实有效的将相关的政策落实到实处,这样可以使得经济管理进一步的得到发展,从而使得经济管理服务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这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2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就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处理,加强建设的力度,提升建设的质量,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帮助工作人员适应环境,清楚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将其融合到基础设施建设中,保障工作人员能够有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现代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中,使得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能够高效地开展。
3.3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
以现阶段农村基层组织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培养优秀的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并建立奖惩制度,使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能够真正意义上做到为人民服务,另外,在进行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为我国基层组织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基层组织管理人员的无私奉献和履行自身职责,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地发展和进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4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联产承包制将原有的集体生产制度取代,农村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效率,使生产效率也在逐渐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不断的提高。现阶段,我国农村生产力主要集中在和新型合作社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效率,有效地发展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现代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3.5提升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本身的素质相对较低,面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合理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加大相关政府对工作人员的重视,为其安排相应的外出实习机会,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使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也能够得到合理的提升,在此基础上,需要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对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的使得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可以得到顺利的开展,以更好的实现农村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4结论
总而言之,现代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在了解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实质的基础上,针对农村经济实行合理的规划,不断地提升农村的生产力,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基层组织,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来更好的针对农村经营实施管理,不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更好地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刘坤 单位:大庆市红岗区杏树岗镇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武卫敬.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
[2]马克亿.浅析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
[3]赵宇.浅谈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J].价值工程,2011(3).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范文3
二、工作目标
一是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二是稳定合理的农税负担,深入开展专项治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严格依法行政;三是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四是农村村社财务会计管理是农村工作重点,是干群关系的焦点,探索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五是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
三、主要工作
1.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二轮土地承包的后续完善工作,全县土地经营权证发放及承包合同规范率达到100%;二是规范镇级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要求村建立土地承包合同档案,各村社率达100%;三是建立土地纠纷咨询登记、调查及处置程序;四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法》培训,组织各镇农经人员集中培训;五是开展土地流转规范管理试点工作,以村为单位,在2个村开展试点工作,拟定试点方案;六是开展农村土地管理专题调研;七是编发关于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简报2期。
主要措施:1.开展培训,提高业务水平;2.4月份开展检查并写出总结;3.对农民上访的土地纠纷要及时调查、处理,要有记录和处理意见。
2.负担监督管理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市减轻农民负担有关政策,认真落实“四制”,镇、村报刊订阅限额制的监督管理,强化农民负担的监督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农民上访的加重负担的问题,以稳定负担水平,防止负担反弹;二是农村教育收费专项调查,全面实行农村地县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三是加强对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督管理;四是加大专项治理力度;五是切实履行职责。
主要措施:1.3月份起草减负工作意见;2.3月份完成20*年度镇、村级报刊订阅调查并写出简报;3.8-11月份开展减负监督检查1次并写出总结;4.农村教育收费专题调研;5.编发农民负担管理工作简报2期。
3.农村集体财务与资产管理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农村财务公开工作,确保公开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公开的质量和效果,村务公开率达到100%;二是推广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范村社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村社级财务制及电算化点,在曾家镇开展试点的基础上,专门组织力量进行一次检查,要进一步做好规范和完善工作;三是开展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建立完善农村经济数据库,为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快捷、优质服务。
主要措施:1.参与县民政局牵头的村务公开检查,重点指导农村财务公开工作;2.开展财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3.5月份与财政局会管科开展村级财务检查并写出总结或简报;4.开展相关调研。
4.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工作
一是积极宣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二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管理、营运水平。
主要措施: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关知识培训;2.指导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3.开展专题调研并编发简报。
5.农业(农经)统计工作
一是及时、准确、全面完成各种统计报表及分析;二是20*年度增加农业季报汇总工作;三是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确保统计数字真实可靠。每季度进行一次农村经济运行情况通报。
6.加强农经信息和调研工作
主要措施:1.农村承包地保护及利用;2.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调研;3.农经体系建设调研;4.村级财务制调研。
四、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农经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要充分认识到,农经工作是把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和长期稳定的需要,是解决当前农村矛盾,保持农村稳定的需要,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护广大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性权益的需要,因而要努力取得各级领导对农经工作的重视,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农经工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参谋助手。
(二)坚持农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考核体系。首先,建立工作责任制度,根据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岗位责任和工作职责,将各项任务及指标分解到站上每位工作人员。各镇农技中心也要按照县里的总体安排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农经工作计划,并要细化、量化,责任到人。其次,建立健全考核体系,依据分配给各镇和站上每位工作人员的指标任务,制定考核细则,年末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检验各个镇和站上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第三,建立健全工作规章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管理已经有一整套规章制度,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断完善,加以改进,使之更加合理有效,逐步形成科学的操作规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
(三)加强调查研究。农经工作已上了轨道,对一些重大问题和深层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要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经营管理工作的新思想、新措施,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管理工作新机制。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范文4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管理现象;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13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作出了相应变革,但是仍然有诸多待完善之处,当下只有以事实为依据,以服务农民为准则,解决承包经营存在的弊端。
1 农村土地承包的现状
在全国范围内,由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不同,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在运行工作上呈现出差异化,但是都表现出政策与农民之间产生了各种形式的纠纷,具体来说包括如下3类。
由于农户土地流转不规范导致的纠纷,为了简化繁琐的程序而以口头约定的形式对土地流转的期限以及价格等进行规定,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农户单一主体操作,政府的职能却弱化了,最终致使事后引发了严重纠纷。
农民工返乡要求恢复承包权未果引发的纠纷,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加强,更多的农民工重新返回到家乡务农。但是当这部分农户在外务工的同时为了确保承包地有所保障,从而村组织又将土地的承包权转租他人,由此便产生矛盾。
村干部管理意识薄弱,随意性强。当前村干部随意对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施小规模调整,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村干部对土地承包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认识不足,随意进行土地调整,引发了纠纷。
2 农村土地承包的积极意义
2.1 土地承包制度是我国人民向往的制度
在我国,经过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土地承包制度不仅可以激发农户的劳动热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这种生产形式深受我国各地广大农民的青睐,有助于推进我国农村经济。
2.2 实行土地承包制度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稳定
有资料显示,我国拥有9亿农民,如何让如此庞大数字的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即便是在农业机械化水平尚未足够成熟,观念转变还不及时的情况下,土地承包制度却为农户们提供了基础的物质基础。根据调查显示,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落实不完善的地区往往也是社会较为动荡的地区。
3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法制观念欠缺
虽然我国的土地总量很乐观,但是其中可供种植的高产土地总量却并不乐观,对于贫瘠的土地而言,因其产量低下而不受关注,进而变得日益荒芜形成恶性循环。通过对比总结土地调查数据得出结果,国内的土地当中真正肥沃的土地仅为耕种面积的1/5。人地矛盾依然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大难题,我国的人口还在增加,由于环境恶化、人为破坏等因素致使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和农村人均耕地下降。农村集体土地遭受破坏主要是由于法制体系欠完善造成纠纷事件越来越常见,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使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才会使农户自身及集体利益受损失。
3.2 管理队伍不健全
大多数农村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差、管理经费严重缺失,综合这些因素,还没有形成先进的土地管理模式,加之理念薄弱,导致农村基层土地管理队伍专业化、专门化特征不完善,当出现了土地承包流转、纠纷等问题时,未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应对,且存在相互之间推诿责任现象,农户的困境难以实际解决。
3.3 土地流转尚未形成规范
农村土地在承包期间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备和规范的流转程序,因此会造成很多承包双方的纠纷和歧义。具体而言这种不规范分为代替耕种型、承包转让型、无规范合同型3类。因为土地流转期间没有依据章程进行而产生的纠纷更多,不利于土地流转。在管理学角度上看,目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行政干预过多,超出合理范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属于民事范围,所以,根据民事权利自愿选择,流转的前提必须是当事人自愿,行政许可的强制力并不能适用于民事当事人财产或权利的转移,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自愿原则在《农村土地承包法》有所说明。所以,目前的行政法规必须以农民意愿为基础。
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行政管理的行政力度必须在合理范围内,不可以违背行政法和当事人意愿。《农村土地承包法》也充分表明行政管理既不能变为阻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也不能强制促进流转。
4 解决土地承包管理问题的措施
农户与土地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土地是农户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要素,因此为了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盘活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土地承包制度规范、科学、有序进行,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3方面着手:
4.1 加大宣传力度
现在的情况是,农民对于维权的意识不强,主动拿起法律武器解决纠纷的参与度不高,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民学习,尤其是让他们知道发放土地承包证的必要性;为了能够起到更好的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管理、指导作用,要求基层的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人员“打铁还需自身硬”,重点加强业务学习,从而提高自身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能力。
4.2 各级政府应切实落实政策
乡(镇)一级的办事员要多到农村实地走访,发挥群众路线的积极作用,多看多听,了解农民所想,了解农民所急。这样才能结合各村实际,各村的困难,落实政策时在农民所想上动真情,在农民所需上办实事。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稳定团结管理队伍,为解决土地承包纠纷奠定制度基础。
4.3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的关键一步在于辅导农民了解合同内容,做好合同的签订与发放。减少土地流转合同的不规范因素。时刻以农民的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好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健康发展。
5 总结
农村土地承包问题关系农民的权益,同时也关系到我国新时期环境下新农村建设进程,因此必须确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土地承包法制化管理;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管理队伍;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农民维权意识。
参考文献
[1] 朱雪清.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北京农业,2013(27): 273.
[2] 丁原. 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实施办法》解读[J]. 档案与建设,2015(5): 75-76, 68.
[3] 刘元锋,杜英祥. 对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的一点思考[J]. 吉林农业C版,2011(4): 51.
[4] 曹明社,邢丕,朱万福. 内乡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9): 167.
[5] 徐刚,周嵘. 打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化解主渠道――访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J]. 农村工作通讯,2015(19): 31-34.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范文5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基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单位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资料混乱,未能进行分类整理,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主动收集档案的意识差,档案信息化弱,这些弊端严重制约着新农村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投入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大幅增加,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信息化、规范化工作意义更加重大,因些,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信息化、规范化工作意义更加重要,因此,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档案工作如何改革,如何开展档案利用工作,如何与农村合作经济经营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紧密结合,并努力为其服务,值得我们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档案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档案收集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档案的收集整理牵涉部门多、覆盖范围广、工作繁琐,因此,基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单位的档案收集工作往往较被动,主动收集意识差。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强档案收集工作,增强“档案意识”,营造“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档案,人人负责”的浓厚氛围,激发大家收集整理档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档案的收集要实行专群结合,既要明确专门机构专门人员负责,同时各相关部门、科室也均应负责搜集相关资料的职责。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档案收集的内容应包括具体数据、声像资料、请示批复、图纸、合同、账册、会议记录等,要做到应收尽收,应纳尽纳、确保归档文件、数据和声像资料的完整性。在档案资料的收集中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办公室收发文件时要把关收集与档案管理人员专项收集相结合,二是日常收集与每年年底归档案整理时查漏补缺相结合。只有将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档案资料收集得更为齐全完整,才会在今后的农村合作经济经营建设工作中,把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传递给使用者,使其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加强档案的纵向管理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档案包括农村政策性文件、土地流转合同书、农村土地使用证复印件、报表等方面的资料。文件登记主要是记录文件的来源、内容和去向。各种文件能历史地反应过程,如发文文件中有发文日期、发文字号、文件标题、密级、发往机关、签收、归入卷号和备注等项目。文件的登记形式有簿册式、卡片式、联单式、电子文档式。县级以下基层农经单位保存的农经档案较多,这为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因此,在档案的纵向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发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单位必须建立本单位统一的农经档案管理标准。农经行业档案管理标准是大框架,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基层档案管理部门应在现有各种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档案的调查研究,探讨制订更有效、更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农经档案管理标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突出档案管理的重点,便于对文书档案进行区分,从而使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有了统一的标准,就可以为计算机管理和实现农经行业档案资源共享的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农经档案管理人员虽然在农经工程的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中作出的贡献并不大,但农经工作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在农经工程建设中往往牵涉到农业、工业、交通、电力、通信、市政、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再加上农经专业本身又与财务专业联系紧密,由此形成的农经档案也就具有多元性和综合性,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的信息反映,而是以农经为中心的多学科、多专业的信息综合。因此,农经工作档案是农经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智慧的结晶,它记录了整个农经工作的全过程。要管好、用好这些档案资料,并进行开发利用,必须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三、加强档案的开发利用,发挥档案效益
(一)农经档案记录了农经的发展史、建设史,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人类利用自己和智慧推动社会进步的足迹。可见,加强农经档案的开发利用,能充分发挥农经档案的作用。
(二)促进档案资源的共享,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受环境限制,基层农经部门或单位的农经档案信息相对闭塞,对一些好运行管理的范本需求大,这为农经档案的再利用提供了广阔的需求市场。通过开发农经档案效益,可以为培养知识和经验丰富的农经行业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基层单位农经档案管理网络
对分散的档案进行归类管理,建立网络,其原则有三:一是覆盖范围要大,相关业务部门均应有专人负责本部门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尤其是基层部门,更不能疏漏;二是人员要精干,职责要明确;三是要专、兼职相结合,由行政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管理。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网络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网后,可随时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获取有关信息,并可将本单位的信息及时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
五、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管理
(一)农经档案工作者应树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深入农经一线,收集一手档案资料。这是一项艰苦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因此,农经档案工作者一定要有很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服务意识,要把收集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衡量工作优劣的标准。
(二)要增强协调意识。在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要把协调、协作作为农经档案工作与其他部门联系的纽带。农经档案工作不仅仅只是农经档案部门的事,更是基层农经单位和上级农经主管部门应当共同关注的事情。各级农经部门单位所产生的档案,如不及时收集存档,极容易造成档案资源的流失。因此,农经档案工作者应树立协调意识,加强与基层农经单位及其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建立农经档案协调联系制度,及时提供资料,主动服务。
六、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
农经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载体的,这就要求农经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图书、情报和档案学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加快培养和构建一支多层次的农经档案信息化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是当务之急。具体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鼓励专、兼职农经档案人员通过在职培训、业余进修等多种形式,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高农经档案工作者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要引进信息技术、计算机、数据库、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优化人员结构,以适应农经档案工作者现代化的需要。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范文6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概念及社会职能管理
所谓农村经济管理,主要是对农业生产总过程中所出现的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后,并通过对人员进行激励的方式所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一直以来,农业经济管理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在农业生产部门中合正确处理生产关系,以便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最大程度上调动广大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最终提高整个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二、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特点
(一)时效性
21世纪是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各行各业对于信息的需求性都在不断增强,而且呈现出了各自的特点。既然如此,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必不可少,其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时效性。农业经济管理中,由于有很多的信息都涉及到农产品的种植与销售,因此也成为了各级政府及相关经济管理机构加强对农村地区经济管理工作指导的主要依据。正是由于农村经济管理对于信息的需求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以致于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各种信息的获取都务必要保证其时效性。
由此可见,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拓展各种信息的获取渠道,从而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各种信息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实用性
由于农业信息普遍具有较强的社会性质,因此,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活动开展而言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整体而言,我国农村地区的交通,信息等条件都比较恶劣,以致于农村经济管理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由于他们根本不懂信息技术,且没有相关的农业信息获取渠道,进而也就导致各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活动的开展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针对目前国内农村地区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加以改善则显得尤为迫切。这样不仅能确保在农村经济管理中获取的各?N信息具有实用性,而且还能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因此必须要引起农村经济管理机构或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综合性
由于受到农村地区发展策略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对于信息需求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行业主要有,农、林、牧、副、渔等,同时与电力、金融、环保等部门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也就意味着相关管理部门在获取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信息的综合性,从而才能促使信息获取渠道变得更加多样。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在获取重要信息之后,一定不能直接应用,而是要在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的考虑,这样才能确保信息的实用价值,并更利于本地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活动的开展。
三、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一)推动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在当下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信息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既可以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农业综合实力,总体而言,是十分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与此同时,随着电商行业的出现,部分农业产业则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网上贸易,从而加快产销的一体化发展,总体而言,是十分有利于我国农业实现产业化发展的。
(二)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改革,我国的农业产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却没有为农民带来相应的经济收入,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水平还不高。由于当前网络技术的普及,各种经济活动也开始趋于公开化和透明化,因此作为相关的农业部门,应该积极鼓励农民学习信息技术,并科学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判断当下农业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而能帮助农民实现经济收入的提高。
(三)加快现代型农业的转变
以往的农业经济管理多是针对生产的收益与效益而言,以致于完全忽视了农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对于现代化农业发展而言,其主要是在现代化的理念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机械工具及科学技术来从事农业生产,或者是借助先进的科研技术改造与加工农产品。从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现状看,这将会是未来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总而言之,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农村经济管理之中,既可以促进现代型农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提高经济管理收益,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
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政府在其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实际上就是一项跨专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就需要相关部门都积极的参与到其中。而作为政府,需要做的两件事,即加大资金的投入、推行相关优惠政策。在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政府实际上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既要将信息化农村经济管理方式作为自己的特色产业加以推动,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进行合理的对资金的使用加以系统的规划,最终才能实现统筹管理的局面,从而有效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除此之外,政府还要积极推行相关的优惠政策,比较常见的就是对有关农村经济信息建设方面的贷款实施优惠政策,降低税收。与此同时,还可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从而才能更好的帮助农村实现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实现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需要政府进行组织和领导,并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二)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力度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村经济管理中,为了确保工作开展的有序性,就一定要对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的信息化培训,从而才能促使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是要重视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信息化经济管理网络体系,其目的是使其能够更好地被农民所使用,进而也让他们感受到网络信息化的价值所在,并更好的参与到相关经济管理工作活动之中;二是壮大农村基层信息服务队伍,并充分发挥县、乡农技推广站的作用,从而形成“进村进户”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组织。除了重视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以外,还要加强对农村基层信息服务队伍的组建,即造就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的全面人才。尤其是对于信息化经济管理网络体系的建立,无疑使得相关部门获得了更多积极引进专业人才的机会,通过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从而为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作出贡献。
(三)加强对农业的信息的分析
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加强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就要对相关的农业信息进行系统性的整合研究,才能发现其中存在的商机和挑战。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农业信息的整合,还能使农民发现更多先进的农作物种植技术,从而将最好的农业信息化技术进行实践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