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1
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的生活、交通、通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我们取得了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极大自由,享有了思考的极大自由。科学教育,旨在以征服、改造自然,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向人们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开发人的智力教育,它是以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为教育价值取向、以社会发展需要为标准(社会发展本位)的功利性的教育价值观。所谓人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人性精神、审美情趣与文化传统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合适的生存方式。人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性教育,它是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个人本位)的非功利性的教育价值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自教学科学课以来,也比较注重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现我就自己的经验初浅的谈谈。
1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之偏误
1.1过度地为实用和功利而教育和受教育。学校偏重于科学教育,疏忽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关怀,重视教会学生生存的手段,疏忽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多数学生选择的是谋生意义上的热门专业,而很少考虑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人性的养育。在学习中,偏重专业课、技术课和工具课,忽略基础课和人文学科,如哲学、历史、文学等,认为这些学了都是无用的。我自己上公共教育学课就有很深的体会,学生要求多教一些教育的技能、技巧,一讲到这些实用的技术性的东西,学生也听得专心。但讲一些观念性的、价值性的教育理论、理念的时候,相当多的学生就不感兴趣,因为“没有实用的价值”。
1.2片面注重人的社会性,漠视人的个性,为利用人、控制人而教育,人成为社会的工具,教育成了制造工具人的手段。当今社会,伴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既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也更激化了国际间的竞争。而不论是科技的竞争、还是知识资源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为了赢得竞争,不少国家拼命给教育施加压力,要求教育为社会输送各种高质量的劳动力和科技英才,学生的情感、精神、心理、个性的需求和培育在强大的科学教育的压力下淡化、萎缩了,教育的工具主义和国家主义倾向有增无减。
人们开始反省,开始感到仅仅依靠科学文化是不能给我们带来完整幸福的,我们要获得完整的幸福,还必须要有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犹如两翼,缺其一,人类社会和人类个体就都是畸形的,不健全的,不幸福的。功利化的工具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人和社会对健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时代呼唤着新教育:教育不仅要进行科学教育,还必须进行人文教育。因此,我也深刻认识到在科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同样重要。
2从自然科学教学目的上把握好人文素质教育
当前自然科学教育中普通存在着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忽视教育的人文性;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重科学程序、轻灵活变通;重理论知识的传播、轻情感经验的积累;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这些现象都是没有把提高人文素质作为教学目标,势必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就要确立好正确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自然科学的特点及其多元价值,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心理、文化、审美等方面的差异,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加强教学过程人文环境意识,使课堂教学努力转到以学生活动为主导,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目标上,使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有机融合。
3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涵
3.1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动植物和人的生命现象的内容,如动植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动植物的多样性,珍稀动植物的保护,人的自身保护等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的过程 ,让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
如在学习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内容时,应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在学习人类对动物的利用和珍稀植物的保护时,让学生讨论如何与动物和谐共处,共同拥有一个地球,共享生命,学会善待动植物。在急救常识、艾兹病等内容的学习中可进行爱心教育,培养学生对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病人、弱者的同情心和爱心,塑造学生关爱他人的美好的心灵。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研究的深入,生命教育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广,自然、宇宙生命的互动与伦理关系及生与死的尊严等方面的生命课题会更被人们重视。
3.2关注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和环境问题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重大课题,生态和环境观的养成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知识的学习时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从亲身体会中,懂得生态平衡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养成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努力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如学习土壤污染后,组织学生调查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与回收情况,到小区宣传废电池的回收、垃圾的分类投放的意义;在学习了森林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土壤沙化等作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种树、种草,教师还可指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作为竞争的主体――人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而绿色植物还具有放松神经、调节心理等积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绿色对环境对人类有多重要,进而自觉地爱绿、护绿。
再如通过人口调查的实习活动,可以深化学生对人口增长要符合生态平衡规律的认识,理解我国实施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初步的辩证的认识。
还有资源问题,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知道,合理使用和保护资源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在学习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的组成 、水的性质和水的污染等知识后,让学生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和水污染现状,上网搜索我国水资源资料,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紧缺,知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节约用水必须从我做起。
科学的本质是真善美的统一,“真”是主体对客体的真实反映,“善”是主体对客体正确的价值判断,“美”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美感。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如在水的学习中,可对水作全方位的分析,从化学、生物学、物理学角度剖析水,指出水是生命的源泉,它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它具有调节气候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能源,水的流动能产生声音和色彩变化,凝固的水能做成各种完美的造型,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水需求越来越多,但水污染却日趋严重,如何处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中已成为当今科学界的热门话题。
物质性和物质的运动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教材中能够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素材很多,如物质的组成,原子构成,运动和静止,氧化还原反应等,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的、联系的、变化发展的、全面客观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阅读材料,掺入一些自然科学史的知识,介绍古代和当今对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如沈括、詹天佑、李政道、杨振宁、袁隆平,钱学森等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他们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
4改进自然科学教学方法 注意体现自然科学中的人文价值
当前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存在着偏重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而忽视其内在的人文价值,这无疑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悖。因此有必要改进自然科学的教学,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验人类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去感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自然科学教学中求“真”教育,主要体现为科学精神的培养和求真方法的教育,具体体现为科学探索的热情、勇气,相互之间合作精神和献身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掌握探索 真理的方法、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自然科 学教学中求“善”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对学生生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能力及道德责任 感的培养,使学维能自觉地养成善待生命、善 待自然、善待科学、善待技术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用人文精神中的“善”去抵御科移发展带 来的“恶”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追求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在自然科学教 学中,教师还应注意“美”的教育,一方面教 师应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科学理论中发掘、提 炼出简洁、整齐、对称有序的科学美,对学生 进行审美教育:另一方面,应让学生明确美与 真的联系,美可以引真、形式美可以成为科学 家的一种直观判断,有助于科学的发现,一定的审美观可以促进科学创造。
5丰富人文环境,发挥隐形课程作用
在校园文化创建活动中,我们可把科学课程的人文精神教育,广泛地深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在实验室张贴科学家画像和名言,教室、走廊墙壁张贴名人的诗文,真正地“让每一堵墙都张口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语),在树上、草坪上挂放保护绿化的牌子,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世界爱滋病日、爱鸟周等各种节日到来之际张贴宣传画,举行各种讲座。例如开设讲座:“你知道爱滋病吗”,指出爱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条,即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使学生知道只要没有传播途径,正常人可以与爱滋病患者共同生活、工作,给爱滋病人更多的关怀,切莫“谈艾色变”。在校园中可设立学生科技作品与科学小论文之窗,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展示成果,学习评价,分享他人成功的快乐。
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给人们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可用来杀人”。为了使“科学这把双刃剑弃恶扬善”,科学教育也正在逐渐和人文教育融合,这是真、善、美的结合,理性与情感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相信只要我们更新观念,潜心研究科学课程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找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点,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定能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使科学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双赢。
总之,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将给教育带来新的希望。它既一反过去教育中的唯人性论,又一反教育中的唯科学论,避免了因轻实际而造成的空疏无用,或因轻人文而造成的道德、价值、人性的失落。它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科学教育中渗透着人文精神,在人文教育中渗透着科学精神。它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它根本的目的就是人的幸福。在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中,人将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单纯作为抽象的人和单纯作为现实的劳动者而得到发展和满足。我想,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善于总结、善于挖掘,一定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把人文教育融合到科学教育之中去的。
参考文献
[1]陈思和、郑克进.《人文知识读本》,海南出版社,2001年8月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2
一、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著名华文作家龙应台有精到的见解,在论述到素养与知识的区别时他强调:知识是外在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可以量化。只有将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其生活与行为中后才能称为素养。人文素养,则是在涉猎了文、史、哲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到,这些学科到了最后,都有一个终极关怀,即是对人的关怀。
初中阶段的各科知识,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学生在进行学习的同时,又受到情感的陶冶、道德的教育,在学习各科知识的同时也就是在学习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思想、民族的感情,弘扬人文是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再加上学科本身都具备弘扬人文的特有条件,尤其是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来临,信息产业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在这一新形势下,要使各科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变迁,就必须要始终坚持提高学生的知识、思想、伦理和审美水准,而这一切,也正是人文素养的综合内涵。
二、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和知识性学习不同,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更需要老师春雨润物般的感化,整个过程特别需强调循序渐进。
1、培养爱美情趣,打下人文素养的基础。
古诗文,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它高度精练、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古诗教学中将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欢快优美或激越高昂的旋律中反复吟颂,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中去体会,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作品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李白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通过雄浑的音乐带给学生一种气势磅礴的美。通过配乐先声夺人,让学生感受到美,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体会诗中蕴涵的美,从而逐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2、努力拓展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
指导学生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并且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指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特征反映之一的文化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古诗中有些字词的意思与今已大相径庭,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很有必要反复推敲。
3、注重实践,提高人文素养。
教育学生学习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基本出发点,有科学精神和意识,用科学道理解释所有现象,让学生感到学而有用,更有一种探索的欲望和动力。现实中的事例证明了这些,“嫦娥一号”升空探月,“神七”多人多天飞行,成功出舱活动,让学生知道中国科技的发展水平,读一些科普文章,用科学的眼光了解身边的一切。
再次。坚持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和道德教育。人最可贵之处应是讲道德,能合理渲泄情感;与家人、亲朋之间要讲亲情,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师生之间的培育之情不能缺,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利用教材对初中学生进行健康而高尚的爱情教育,遵守婚姻道德,这是人类良好秩序的开始。
我国是一个有优良道德传统的民族和国家,从文本中挖掘其本质内涵,教育学生从中吸取精华,讲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同情并帮助弱者,是一个不断走向完美的必然。让学生知道,追求高尚你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追求低俗你就会成为一个低俗的人;高尚的人时刻受到别人的敬仰和爱戴,低俗的人则会被别人和社会唾弃。
最后,教育学生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守规则的人。社会进步要求人的文明和进步,特别在物质相对丰富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沟通日益密切与快捷,文明既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更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让学生不断更新观念,多谈一些这方面的时新短文,体会其内涵。知道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礼貌待人,与人友好相处,这是一个人走向文明高尚的必然之路,更是一个人继承和发扬礼仪之邦优良传统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抓住北京奥运期间的事例。感受讲文明、守规则会受到世人的赞誉和敬仰,我们也感到无比自豪。
社会要进步,更要协调发展,就需要用规则来看守这个世界,就要教育学生遵守法律和道德,更应遵守一些其他规则,如交通规则、网络规则、校纪校规等等。自己守规则了,也就有更多方便与自由了,大家都有了这种意识和做法。社会才会进步的更快。
要达到以上教育目的,当前语文教育应急需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教师敢于打破常规,教书育人并重。只有把学生、教材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教育的意义和实质。只要把学生引导到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道路上,教育的功效就会事半而功倍。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高师院校;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0-0077-02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也被称作人文素质,是公民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有形与无形的修为与品质,“具体体现为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以及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1]。其核心内涵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人文知识是指人类历史发展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包括语言、历史、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等学科的知识;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与权力、关怀人的生活、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的思想和行为,包括价值取向、情感态度、道德水准、行为规范等思想品位和人格修养;人际交往能力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和处理与他人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解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人际融合能力等。三者中,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形成的基础,人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人文知识的积累,但人文知识又不完全等同于人文素养,必须经过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个体自身的品质和智慧,否则就会出现“有知识没文化、有学历没教养”的错位情况。而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人文精神的提升有赖于人文知识的内化和整合。以上两个方面属于人的心理状态,它只有通过个体的人际交往才能发挥作用并表现出来。所以,人际交往能力是人文素养的最终表现形态。
二、高师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高师院校学生是未来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这对其从事教师职业、服务社会和提高个人生活品质是十分重要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校长弗兰克?H?T?罗德斯指出,家长和社会要求应届生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热情”;“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和与其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具有自我约束、个人价值观和道德信仰的方向感”等7种品质[2]。但长期以来,受拜金主义思潮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学生主体的变化、大众教育的推动,致使一些本该由学生自我习得的能力如人际交往、社交礼仪、口头表达、思维判断等,需要被作为专门的学问来传授。“大学开始逐渐变为提供就业帮助的训练营[3]”。如今,大学生人文素养滑坡的现状令人十分担忧。许多大学生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缺失,追求物欲,拒绝进步,躲避崇高,缺乏责任意识、正义感和道德感,不重视个人修养与品德的提升,缺乏爱心和公德心。某高校曾组织一次师范大学学生的人文素质调查。当问及“您对社会上丑恶行径所采取的态度”时,选择“痛恨之而无力制止”的占74.2%,选择“不想制止”的占21.7%,而选择“试图制止”的还不足5%[4]。以如此的人文修养和人文追求,将来要去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担忧。因此,我们在不希望中学变成中考、高考训练营的同时,也绝不允许培养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院校——成为批量生产教师的流水线。
“现代大学应高度重视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教育思想与办学方向[5]”。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明确办学目标,要力争培养审美品位高、人格魅力大、文化底蕴深、人文情怀广的基础教育师资,使他们能够承担起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道德感、公德心等方面的责任。“国培计划”、“硕师计划”是一种应急的补救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相对较低的现状,关键问题还是要在本科教育阶段加以解决。要加强师范生人文素养的培植,使学生将来成为高素质的人文教育工作者,即人文知识的传承者、人文精神的传播者和人文情怀的传递者。
三、高师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4
一、教育学生向“真”
真,乃人之最根本的一种品行,是人文素养的重要部分。真,就要求人要真诚。首先,对人要真诚,不做欺人之事;其次,对事要真诚,不管做什么事,都应以一幅完全真诚的态度去面对。
高中语文中不少文章都在呕歌真,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被引导向真求真。比如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以真诚的情感歌颂自然,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中自然会受到这种精神熏陶影响。
二、教育学生向“善”
善,亦为人之根本。善者,能感人,能聚人,在社会中往往与他人处得融洽。高中语文教育应通过一些具体的文本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向善求善。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善待别人。即要让学生培养博怀,当然别人无意间有所冒犯,不必与之斤斤计较,而要以博大的胸怀纳之容之。其次,要与人友善。这主要指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以和善的面貌示人,不要动不动冲犯别人,与人形成对立关系。当然,培养学生向善,不能光靠说理,更重要的手段应该是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受到感化。
善,还要求学生有怜悯之心。一个懂得怜悯的人,心内往往存着最大的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同情弱者,对受难之人保持一颗悲悯之心。
三、教育学生向“美”
一方面,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会审美。一是审自然之美。高中语文不少课文里涉及到了自然美的审视,如《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一个“看”字引领的景象:“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绘了一种宏阔的自然美,引领学生感受到这种自然美之后,也才能体会到词中这些描写所构拟的意境美。二是审社会之美。在语文课本中,这些文章所描绘的自然美里往往蕴含着社会美的信息,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进行自然审美的同时,把握其中蕴含的社会之美。
另一方面,语文教育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创造美。一是创造美的语言。不管是什么场合的言语活动,都要引导学生追求语言之美,具体说来就是不说脏话、流话;懂理尊重别人,不说伤人自尊之话;懂得谦逊,不说自大之话。总体上看,言谈上要尽量求雅,而不趋俗。二是创造行为美。在生活中懂得帮助别人,主动为集体,为他人奉献;遵守公德,不乱吐痰,不乱丢垃圾,公交车上见到老人主动让座,尽量避免做出对他人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的事情。
高中语文中,很多课文可以用来引导学生的行为美。如莫泊桑小说《项链》,学生读了之后,教师可引导他们体会其中人物所体现的美或丑,此外,还可以通过系列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延伸,比如让他们讨论“如果玛蒂尔德最后知道她丢失的仅仅是一棵假项链,而赔偿的是真项链,她会怎么样?”在讨论这个问题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各种可能的答案。在此基础上,不妨让学续写这篇小说,在课文教学之外,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关于人的审美引导。很多学生很容易只重外表,忽略内在美的重要性,为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以品质论人,而不以貌取人。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英语教学人文知识素质培养
[作者简介]李瑛(1981-),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陕西西安71005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64-01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从现代意义上讲,“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旨在于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它致力于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人、教育人,强调人的道德精神价值,注意对善和美的理解,引导人们求真、从善、爱美,使人能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简单地讲,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陷
1.专业与教学的误区。当前大学过分强调专业,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大学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把这一理念贯彻到人文学科的教学当中,尤其是作为学习西方国家语言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使大学培养的毕业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知识,而且有基本的文化修养。在学会语言的同时,能开阔人生视野,拓展心智空间,有本学科扎实的学问,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的社会阅历,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而且具有较高的人生的境界。
2.教学主体与客体的误区。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老师讲,学生听,记笔记,背单词,做作业,教师启发式教学、参与式的教学难度大,学生主动参与性不足。多数高校教师忙于完成教学进度和计划,师生共同忙于对付四、六级等语言过关考试。然而,毕业生面临的是择业和就业、读研深造等现实,职业市场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相对很高。因而,改变英语教学针对性,变换教学手段,提高英语教学深度与广度,有效地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日趋成为语言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3.教学目标导向存在误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和老师大多围绕着各类英语达标升级考试的指挥棒进行授课和学习,没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实践氛围和应用环境,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畸形和各项技能的优劣不一。目前,多数学生学习英语还是为了应付四、六级以及研究生考试,毕业时许多学生虽有四、六级的证书,听、说、写的能力却比较差,这就是目前全国多数大学英语学习目标错位的现状。
三、通过大学英语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全面人才。21世纪培养的人才要具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具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具有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法律意识和国际意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标准,培养既有科学素质又有人文素质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界的当务之急。
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推动大学课程改革。现代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由过去课堂枯燥灌输的教学模式,开始转向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实施人文教学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变革教学观念,注重课堂人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理解和消化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外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它涉及了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制度、文学、艺术、音乐及生活方式的学习,同时也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的学习。在大学英语讲授与学习中,英语课本知识的讲授和获得固然必不可少,但是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在内的课外知识的介绍和了解也不可缺少。教师向学生适时、适度地讲授并引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能开阔其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4.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构建教学文化。人文素质教育要鼓励学生围绕人生目标,独立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在独自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归纳总结规律,充满对知识的渴求,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信心的提升,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激发出创新的热情,从而也体现出教师劳动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师鼓励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探索、观察、创新,必定加深对获取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同时教师尊重学生独立思考与自由表达的权利,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展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利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良好健全发展。
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1.积极转变英语教学指导思想,变英语技能教育为全面素质教育。教师要深入学习研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大纲》的各项具体指标并在日常教学中抓好落实。要树立技能培养只是手段的思想,明确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用英语进行交际并获取有关知识和信息,自觉地在教学实践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坚持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以“学习为中心”,运用英语教学逐步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2.努力改变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使人文教学有的放矢。一要通过查找并确认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失落点,搞清楚大学生目前思想动向并进行分类分析研究,确定教育方向。二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变被动的思想状态为主动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胆质疑,发表己见。三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提问、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等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去独立思考的习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参与,变“知识传授”为“启发创新”。
3.开展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人文素质教育,仅靠英语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寻求素质教育的多种形式,开辟英语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实践和语言背景氛围,给学生介绍英语人文知识,并使其成为英语教学整个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有组织地开展英语广播、国外人文风俗、电影等教学活动,举办校园英语角及形式多样的英语竞赛等。同时利用现代化的科教手段,使学生在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中逐步感悟并提高做人做事的自信和勇气,形成踏实的学术态度,高尚的做人理念,达到教育目的。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充分发挥英语教材人文教育的作用。一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尽其所能地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教师要尽量做到课堂用语英语化,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二是作为教师一定要坚持“严谨治学、身正为范”并以此来感召和带动学生,做好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提升,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风范,不断提高师德品质,以自己优秀的教师社会人格,影响并推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全面素质的养成。三是挖掘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并授之于学生。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涉及面广,人文知识涵盖面广,借鉴发达国家学校教育中体现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等,都能给大学生以思考和分析借鉴,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参考文献]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5).
[2]周莹.实行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J].江苏高教,2008(5).
[3]郭爱莲.论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州大学学报,2009(6).
[4]李金玲,暴丽颖.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水平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3).
[5]徐亚辉.大学英语人文教育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6]王志.关于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初步认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2).
[7]杨柳群.浅议大学英语分级与人文教学的融合[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4).
谈人文素养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英语课堂 人文素质 培养方案
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园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是每个大学教师身担的重任。特别是在外语教学中,利用所教授的内容更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
二、人文素质培养与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
教育部在全国52所高校开展的试点工作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由此可见,在大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有关各个学科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去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崇高理想、优秀情操、完美人格、求实精神和儒雅风度的良好素质的人。
大学英语教育也担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重任,但却是很多英语教师忽略的部分,我们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语言本身的教授中,帮助学生们在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方面有所进步和提高,这些的出发点是完成教学计划和实现教学目标,更明确的目的是学生的四、六的通过率。把英语分割成一个个知识点,一个个不同用法的词汇和短语以及一个个包含了生词的例句。完全的把英语教学看成是语言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英语本身所带有的文化性,忽视了通过英语教学的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实际上语言是各种不同文化的载体,文化要靠语言去表达出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赖以自下而上的文化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掌握运用不好语言。”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
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除了要对课文本身的内容及涉及到的词汇、句法和语用进行必要的讲授外,还要对与课文相关的其他内容进行必要的讲授。这些内容包括事件的因果,语言现象产生的背景等。对其如不进行解释或解释不清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对其课文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也能使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当然如何去进行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要靠教师把握,切忌本末倒置,总的原则是课文教学为主。
三、大学英语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话题课堂讨论
英语教学中遇到很多值得同学们去思考文章,师生们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讨论来共同挖掘课文内深层次的含义。例如在大学英语新理念综合教程中,第一单元college life 中介绍了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开始新的大学学习之初要如何去做好准备去迎接新生活,如何去学习,如何去交友,如何去处理遇到的问题。这个话题对于新生来说很有意义,每次我都会在课前让学生们讨论你理想的大学生活,本单元结束后还会问一些关于新的大学生活你的计划之类的话题。
2 开展系统的文化讲座
英美国家的人文知识,仅仅依靠英语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毕竟是有限度的,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英美文化,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对于大学综合英语教程的每一个话题可以在学期之初分配给不同的英语教师,按着课程的顺序,在课余时间以
讲座的形式讲授。仍以第一单元为例,在讲校园生活时,可以介绍英美国家的大学,大学的类型包括两年制、四年制、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对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的著名的学府,可以重点介绍一些内容。然后让学生们通过对于英美国家学校的认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与西方的高等教育进行对比。
3 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以影音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外语教学,不仅在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而且有利于人文素质的培养。多媒体教学中所提供的文化背景及社会的文化内容较为丰富多彩,而且“视听资料”都是“原汁原味”的精品佳作,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强,更贴近生活、自然,使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角度领略异国文化,品味地道英语,在轻轻松松的声像并茂的学习环境里去领悟目的语的妙趣及所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输入语言、文化信息的同时,输入文学艺术修养内容。
4 突出教师作用
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来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文素质去吸引学生。作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因此,教师除精通英语语言的形式外,还应熟悉西方文化,自身的人文素质要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余时间要注重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四、结束语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更不是哪一个人就能单独完成,需要所有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的工作除了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参考文献:
[1]龚献静,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1
[2]陈利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j]黑龙江教育,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