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美术学科知识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美术学科知识重点范文1
教学指导思想: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推行新课程改革,结合实际工作,反思课改以来得与失,反思一年来学习贯彻《美术课程标准》的体会以及对教材的感受。在新的学年里制定符合学校、教师自身特长的整体教学方案。本学期教学重点以抓常规教学为基础,探讨具有学校特色、教师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机制;养成课前思考、课后反思的工作习惯。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小学:小学年级多、跨度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心理、生理、情感有较大的变化,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点也呈跳跃发展,由于小学美术教师跨多个年级教学,容易麻木学段的教学特性或忽视学生在小学期间学习美术的整体性。因而,教师对所教的学段有个清晰地认识,无论教那个学段都要从整体出发。如:学生认知美术的特点;学生学习美术的规律;教师教学科知识技能的连贯性;避免盲目被动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注重学科知识技能与学生学习兴趣地结合。注重学生学业评价的多样性、人文性、整体性、真实性。
初中:因目前各学校的教学结构都有侧重,学生学习的侧重点也不同,以及高考的风向标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志向,这些都无疑给中学美术教学造成明显困境。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来从事教学,不自卑自弃矮化美术学科。在教学中以教科书为基础,根据学校条件、教师自身特长、学生兴趣大胆创设具有新意的教学内容。把趣味性、知识性融入到每一节课堂中。初中美术教学,最大的困难是课堂纪律与带学习用具,这就要老师学会运用多种课堂管理方式管理课堂教学。起初老师培训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事关重要;多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学业也会起到一定作用。如把学生带用具、课堂表现、作业效果等一并记入学生成绩册。在初中阶段就逐步灌输高中模块学分制理念,为学生升入高中学习美术打好基础。
高中:根据高中课程改革精神,高中美术学科模块学习制度和学分管理制度即将在教学中逐步实施。这就要求全体高中美术教师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学业管理理念以及自身知识结构。市、区教研室将有组织有计划指导高中美术教师深入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广州市普通高中美术教学指导意见》。使每一个教师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价值追求,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特点。根据目前天河区情况,高中美术教师缺少,要求高中美术教师熟练掌握两个模块知识技能和两个一般掌握的知识技能。
教学建议
现高一为过渡年级,考虑到他们两年后毕业将要有学分成绩,建议现在高一就实施模块学习和学分管理。把目前选修美术课的学时划分三段,学三个模块,必选一个自选两个。有条件的学校可向学生提供校本课程。美术课模块由教师、学校共同制定,目前不宜多,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3——5个模块供学生选修。根据目前教师情况,建议开设以下模块:
1、作品欣赏(必选),2、国画或水彩或素描(自选),3、硬、软书法、工艺设计、陶艺、摄影(自选)
高中美术学科知识重点范文2
关键词: 高中美术欣赏课 教学艺术 教学方法
在高中阶段开设美术欣赏课,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由于美术欣赏课不是高考必考科目,学生对该科目有所忽略,这就给日常教学带来阻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一些方法,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了解美术作品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鉴赏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方便教学课程的开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教师要把握学科的基础知识
高中美术欣赏课除了要教授美术鉴赏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授美术基础理论知识。美术欣赏课作为高中美术课学习的一部分,了解掌握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接受美术鉴赏知识。就像俄罗斯套娃,如果美术鉴赏知识是里面的娃娃,那么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就是外面的盒子,打开盒子才能看到娃娃,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有意识地教授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在教授美术鉴赏知识时,可以扩大视野联系其他学科知识。设计教学方案时,从学生学习过的知识或储备的课外知识导入,让学生从熟悉到陌生,紧跟老师的思路进入美术鉴赏知识中,更深切地理解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如《从传统到现代》这一课,对于如何使学生了解中国20世纪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发生的变化的教学,可以通过学生掌握的中西方历史文化知识入手,让学生比较中西方当时的历史文化及社会变化得出传统绘画发生变化的原因。这样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发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关注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和学习经验。
二、教师要突出重点,注意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美术鉴赏知识与其他学科触类旁通,鉴赏知识较杂乱。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大纲分清主次,让理论知识有条理有系统,避免造成学生认为所教授的知识全部都是重点的错觉。否则,繁多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到最后得不偿失。此外,即使是重点知识的学习,也不能采用逼迫背记的方式,试想学生平日就有各科理论知识要掌握,早已疲于应付背记的方式掌握知识点,这时要求他们背记知识点,还有兴趣学习吗?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或者采用小组合作分析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接受鉴赏知识。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推动作用。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美术欣赏课或许是学生繁重学习之余放松的好机会,这时可以采用欣赏美术作品的方式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例如学习作品创作的技巧方法、艺术特色时,可以欣赏风景画,静物画,但注意在选择作品时要有主次之分,教师要把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佳作做重点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美术技巧的理解和对名家之作的印象。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时,众多名家辈出,同一朝代又有不同风格的画家,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选用大量有代表性的画作重点讲解,以此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千万不要只让学生阅读书面材料,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教学影像资料,让学生有直观感受。这样学生才会对作品的境界、艺术手法有直观的认识,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便学生记忆。
此外,还可以采用情景模式的方式,方便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每一部作品都有其创作背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时代背景、民族特征,可以通过播放民族音乐和相关的影视资料,或者讲述美术家的人生经历等方式,创设情境,感染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解凡・高的《向日葵》时,可以通过介绍凡・高的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探讨凡・高为什么要以向日葵为作品主题?向日葵有什么深刻的含义?通过了解凡・高的生平经历可以看出,对于凡・高而言,向日葵是他表现自己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也不长,凡・高就像向日葵般早早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向日葵就像太阳,浓黄色的颜料象征着光和热,是凡・高内心激烈翻腾的感情的写照,也表达凡・高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他用向日葵的各种姿态表现自我。
在美术欣赏过程中通过播放音乐,声音和画面同时出现,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冲击,使得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入感受作品,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更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例如在讲解抽象派艺术作品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听一首音乐,结合美术图片分析。这种教学方式既轻松掌握知识,又得到艺术美的享受,更有利于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美术修养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锻炼学生运用鉴赏知识分析作品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教学计划: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从课本中选取本小组感兴趣的课题。根据老师的提出的问题,个人查阅资料或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得出本部小组的感受和见解。然后各组依次上台向其他学生讲解感受和见解,小组讲解完毕后全班学生先进行讲评。最后由老师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或改正,并回答学生的问题。巩固学生的鉴赏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动笔创作美术作品,不能光“纸上谈兵”。例如讲完莫奈的《干草堆》,发现学生对光、影的作品感兴趣,教师要适时地启发学生根据一天中光影的变化,让学生自主完成一幅绘画作品。又如讲完空间透视法后,让学生自选透视法,把教室的空间图画出。
四、结语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分析,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套路,美术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必要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高中美术学科知识重点范文3
1.1 大数据时代给中学美术新媒体教育带来的机遇
大数据时代对学校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为青少年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美术能力、视觉素养与媒体素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过去所依赖的教学工具和机构也将作出改变:数字媒体全面取代原本的纸质以及电子媒体,电子教科书、数字化讲座、网络学校等都将提供大数据时代的青少年个性化学习的途径,促进教育体验的多元化发展。大数据让人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设计问题的思维方式变了。在当前这个大数据时代,将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数字科技促进着人们的交往、娱乐和工作,在影响着青少年生活的同时,也改变着他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大数据时代的青少年无时不刻不在接触着各类数字媒体,并通过数字技术开展学习。他们运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熟练地人鳌⒒袢≈识;他们能驾轻就熟地玩转网络空间、浏览网站,在虚拟的情境下与他人开展在线合作、进行沟通,提高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
1.2 大数据时代对美术新媒体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
大数据带来的是新的传播方式、新的认知方式、新的沟通方式。在大数据的影响下,传统美术教育的模式、内涵和定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很多固有的美术观念和教育形式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美术的生存空间跟它的审美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的美术教育与时代的发展联系还不够,它与当代艺术和各个门类的艺术的关系还比较少。它没有跟今天的时代联系起来,包括理念、科技手段和前沿的艺术。如今的美术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教学,更需要理解中小学生是如何进行美术学习的,哪些经验能帮助他们连接已知的和需要知道的知识,哪些教学变化能保证他们达到共同的目的――获得在一个高度复杂的世界中生存和交流必不可少的美术素养。我国的美术教育是非常薄弱的,整个社会对审美人格的培养是薄弱的,有缺陷的。大数据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数字技术产生了大量的数字影像,学生有创造、使用、解读影像及运用影像进行表达、交流、沟通的能力需求,学校应教会学生掌握和运用大数据的技能,去理解和解决当前大数据时代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钱初嘉指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人都必须{度依赖视觉素养,视觉素养已成为当前世界生存和交流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而视觉艺术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重要途径。如果缺乏接受学校视觉艺术教育,人类将无法辨识与理解各类图像(影像)所传递的讯息,而一个不会使用图像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人⒛岩越行优质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也无法为社区及社会做出贡献。美术新媒体教育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字素养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和生活技能。
2 大数据时代中学美术新媒体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中学美术新媒体课程实施跟不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在高中美术课程中,新媒体艺术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学习领域,是运用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化及互联网络资源表达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的艺术形式。通过新媒体艺术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新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国高中美术新媒体教学在当前的高中美术课程与教学中所处的地位非常低。受应试教育影响,美术课堂在实施过程中经常被其他课程所占用,大部分学校都未按照教育部要求完成规定的课时量。随着美术课程改革对于新媒体艺术的不断重视,新媒体艺术课程内容在中学美术教科书中的比重相应增加,课例内容覆盖摄影、电脑美术、新媒体艺术欣赏等领域,符合当前美术学科的发展趋势及中学美术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的需求。然而迎接大数据时代,学校的美术教育中对新媒体艺术的重视程度还十分欠缺,在美术课程标准与中学美术教科书中,与新媒体艺术相关的条例与课例内容还有待于增设,在教学中新媒体艺术的学习领域还有待于拓宽,新媒体艺术作品的鉴赏课程与教学的比重还有待于加大,不能够根据新媒体艺术独特的艺术视角以及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采用多样的欣赏方法,从媒介、创作手法、表现主题、美学观念、思想内涵等各方面对作品进行鉴赏和阐释。此外,美术课程标准与美术教科书中的新媒体艺术创作与鉴赏的评价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细化,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新媒体艺术学习进行评价。
2.2 中学美术新媒体课程资源匮乏
课程资源的拓展是美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大数据时代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不断扩展,美术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还延伸到了课外、校外,所以美术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美术学科课程改革中,教师资源匮乏是一个比较紧切的问题,多数学校专职美术教师通常重点辅导美术专业特长生,并不重视美术课堂教学相关工作,部分学校甚至还没有专职美术教师,美术课通常由其他教师通过兼职的方式实施,直接影响到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资源的拓展已成为教师在实施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美术新媒体课程实践性很强,为了保障美术新媒体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需要各所学校根据自身需要,专门安排特定面积的美术教室,健全完善美术新媒体教学所需要的相关设备和器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中美术课程各模块的教学工作在常规的教室里很难顺利开展,需要准备专业的美术新媒体教室,以便学生开展摄影、摄像、设计、软件绘画等各种美术实践活动,提升美术新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多数学校配有专用的美术教室,可是专用新媒体美术教室还存在很大的欠缺,并不能真正实现提升美术新媒体教学效果的作用,大多数学校不能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配备美术新媒体教学所需的器材与设备,没有给教室配备足够的美术新媒体教学设备,往往只是把常规教室当做美术教室在用。大数据时代,高中美术新媒体教学的课程内容信息量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在备课时要收集丰富的素材、查阅大量的资料,实际教学中只有少量的美术新媒体教学配套的教辅资源,大多数美术教师仅仅可以获得有关美术教材,其他教辅资料很少配备,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授课需求,这就急需学校为教师配备多样的新媒体教辅资料。
2.3 教师新媒体专业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在大数据时代,中学美术教师对于新媒体艺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知,但了解和认识的程度不高,同时教师虽然对新媒体艺术抱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是关注程度还比较低,也不会主动去参观各类新媒体艺术展览、了解最新国韧獾男旅教逡帐醴⒄苟向。中学生和美术教师都对新媒体艺术具有较高的兴趣,也认为在中学美术课中增设新媒体艺术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不过在当今的美术课和美术教科书中,新媒体艺术只占有很小的比例,几套美术教科书上甚至还没有新媒体艺术的课例,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美术教师的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自身对新媒体艺术缺少足够的了解,对于新媒体艺术的概念、分类、创作、鉴赏及教学方法都比较陌生,对于各类电脑软件的运用也并不熟练,不能熟练地使用各类数字软件,在教研活动、新课程培训以及科研情况等方面新媒体专业知识也比较缺乏。好多学校还不能做好对高中美术教师的新媒体培训工作,普通教师很少有培训机会,往往只有骨干教师才有机会接受培训。即使少数能够保障美术教师新媒体培训的地方,在培训内容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培训大多只注重理论,忽视课堂观摩研讨以及案例分析等实践内容,教师对高中美术新媒体教学的理解比较肤浅,不能很好地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多数美术教师对新媒体教学没有积极性,很少开展与新媒体关系密切的教研活动,活动内容的针对性较差,教研活动往往很空洞并无实质内容,教师间关于教学方法的探讨也不深入,有时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只是为了安排教学工作,很少有人针对某一具体的美术新媒体教学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3 大数据时代中学美术新媒体教育的有效策略
3.1 提供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
新媒体艺术以数字性、交互性、大众性等为其主要特征,运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表现方式,符合时展及艺术革新的趋势。由于新媒体艺术需要创作者具备较宽广的艺术视野和丰厚的跨学科知识,同时还需掌握专业的数字媒体操作技能,对于美术教师来说,了解和创作新媒体艺术,将是对其固有知识(绘画、雕塑、工艺等)与观念的一种更新和延伸。过去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授,而在大数据时代教师应是课堂中的参与者,教师必须转变他们的身份,成为一名课堂中的学习者,这种转变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对于新媒体艺术教育来说,美术教师需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吸收相关的学科知识,学会各类数字媒介的创作方法,运用一系列创新的方法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活动,在美术教学中积极运用新媒体设备和技术,并通过学习逐步提高新媒体艺术的认知程度与教学能力,提高新媒体艺术创作与课程开发、教学实践的能力,实现个体的成长及专业化发展。在当前大数据时代,理解信息、熟练运用媒介和数字化手段的数字化素养技能是21世纪必备的三大技能之一,有效选择和利用数字媒体及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是学校教育成功的关键。美术教师应具备比艺术实践技能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要鼓励美术教师学习各类其他的专业知识,同时发展与艺术家和其他科目的教师的合作能力,还要根据当前大数据时代的特征,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媒体等开展艺术教学,切实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新媒体艺术教学的顺利开展一方面需要学校领导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支持这一创新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提供各类教学设备、数字资源的支持。这些外部环境因素是成功开展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的重要保障。我国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在职美术教师进行新媒体艺术教育的培训,完善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搭建新媒体艺术专业化发展的平台,为切实提高我国美术教师的新媒体艺术素养而不懈努力。
3.2 探索美术新媒体教育的评价方式与成就标准
从新媒体艺术学习评价的成就标准来看,国外的媒体艺术课程标准分别从能力水平、知识、技能与态度等方面提出媒体艺术的学习成就标准。成就标准的模型呈现一种多维的立体结构,既有纵向类属层次的划分,又有横向结构要素的分解;既有水平层级的规定,又有具体事例的说明。这种评价模式使得对于指导相关新媒体艺术课程开发、实施以及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操作性。我国当前的美术新媒体教育尚缺乏较为规范、成熟、值得参考的学习成就标准。因此在未来的新媒体艺术教育的教学及其研究中,应当积极借鉴国外媒体艺术课程标准中所设定的成就标准,探索我国新媒体艺术的评价标准,从创作技术、作品主题、艺术语言、思想内涵等各方面对学生新媒体艺术学习开展有效评价。就新媒体学科独特性与价值来讲,过去的学科的评价的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要求,新媒体教学评价对评价手段和内容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制定完善的新媒体评价标准,完善高中美术新媒体课程的师生评价体系。一方面,要开发用于评价美术新媒体教学效果的相关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长效的新媒体教师评价机制,建立校领导、学生、其他教师、家长共同参与,以新媒体教师自评为主的评价机制。
3.3 加强对于新媒体艺术课程的研究
新媒体艺术体现了当前国际艺术发展的趋势,中学生和中学美术教师均对新媒体艺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知,但了解和认识的程度都不够高。很多学生不能真正在各艺术门类中清晰地辨认出新媒体艺术作品,而教师对于新媒体艺术的关注程度也比较低,缺乏对于国内外著名的新媒体艺术家、艺术作品的了解和关注。大数据r代美术教师要多参观各类新媒体艺术展览,及时了解国内外艺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同时应积极吸收国内外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中的前沿研究成果,拓宽自身的艺术研究视野,还应主动参加各类中外美术教育会议,在交流与讨论中提高自身的新媒体艺术教学和研究能力,加强对新媒体艺术本体的研究。为顺应大数据时展的最新趋势,在我国的中学美术课中应增设关于数字摄影、数字微电影、数字动画、电脑美术、新媒体艺术鉴赏等新媒体艺术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教学,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媒介素养、信息处理、学科知识整合、合作探索等综合能力。中学美术教师需在关注传统艺术(绘画、雕塑、版画、设计、工艺等)的基础上,加强对于新媒体艺术本体的认知,理解新媒体艺术的作品形态、创作方式、构成元素、思想内涵,了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发展趋势,为开展新媒体美术课程提供坚实的基础。美术教师应养成主动钻研、学习新媒体艺术本体知识及电脑软件操作的技巧,掌握新媒体艺术的创作方法,学会创作各类简单的新媒体艺术作品。
高中美术学科知识重点范文4
[关键词]:文化情境,跨学科的讲授
今年我省普通高中开始采用《美术鉴赏》,它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和延伸,改高中“美术欣赏”课为“美术鉴赏”课,其旨在要求高中生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学习,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鉴赏享受,并能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美术鉴赏在具体要求上,比美术欣赏要求更高一个层次,“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是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鉴别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欣赏美术作品,也即需要进行跨学科讲授。“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鉴赏教学时,尽可能地进行跨学科讲授,学生对跨学科的讲授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明显要高于对单纯的美术知识讲授。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下面我以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为例来说明。
在教学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时,讲到私家园林,导入时我朗诵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使学生尽快进入到园林欣赏的情境中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广阔的文化情境。
然后指出:中国艺术讲究触类旁通,诗文与绘画往往互为表里。古代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之体现绘画意趣,同时也蕴涵着诗的情调----诗情画意。这景、情、意三者的交融形成了中国园林特有的艺术魅力。
接着板书:“远香堂”“听留馆”“夕佳楼”。播放课件:读图认识“远香堂”“听留馆”“夕佳楼”,感知江南水乡----苏州及园林,引导学生赏析:拙政园内有两处赏荷花的地方,一处建筑物上的匾题为“远香堂”,另一处为“听留馆”。前者得之于周敦颐咏莲的“香远益清”,后者出自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一样的景物由于匾题的不同却给人以两般的感受。颐和园内临湖的“夕佳楼”,夕佳二字的匾题取意于陶渊明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游人面对夕阳残照中的湖光山色,若能联想陶诗的意境,则对眼前景物的鉴赏势必会更深一层。匾和联不仅文字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工艺形式也有多种。除了常见的长条形之外,还有蕉叶形的“蕉叶联”、“书卷额”、“扇面额”等等。它们犹如绘画上的题跋一样,把诗文乃至书法艺术直接组织到园林景观之中。
接着朗诵:《望江南》“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指出:古人诗文中的美妙意境经常引为园林造景的题材,游人览景而涉文、因文而生情。圆明园内有“武陵春色”一景,即以摹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文意而把一千多年前的世外桃源形象地再现于人间。
组织讨论: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出她的巨大艺术魅力的呢?讨论,指名说说,师板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总结: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和自然美为一体。最后布置作业拓展:结合投影图片和唐宋诗词写篇关于私家园林的抒情散文。
肖春峰同学上交的作业写到:“依靠在亭柱旁,亭外时不时吹来一阵阵微风,眼前仿佛显现出文人逸士们,把酒言欢,风儿抚摩他们的长胡,也摇曳着亭外的一切生灵。偶尔有鱼儿跃水,溅起层层水花,冲洗着园林,也冲洗着我们的眼睛。”另一位时春玲同学也写到:“景醉人,静人心。晨光初乍,包涵些许朦胧,轻烟薄雾,隐隐约见亭边的江南女子,步脚袅袅,亭边一泓池水,映出佳人贤影。江南似水柔柔。黄昏,这是个过于煽情的词语。安详的老人半躺在亭内古木红雕制成的太师椅上,闲在地品一壶凉茶,渐落的红日光芒散在老人慈祥的脸上,构成古园独具的‘夕阳画卷’”。
毫无疑问,这些作业表达出苏州园林江南水乡、古典精致的感觉,学生也了解了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实践证明,在讲课的过程中旁征博引,特别是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如欣赏中国古代雕塑时要首先讲授古代哲学。儒家哲学尊天命,受其影响,中国艺术反映为崇高、庄严、壮丽、重穆、典雅等等风格。道家哲学崇自然,在艺术上则表现为飘逸、雄浑、淳厚、古朴、淡泊、天真、稚拙等等风格。中国画和雕塑都具备这两个系统的风格特征,例如佛教造像和陵墓仪卫性雕刻,一般具备前一系统的风格,龙门奉先寺大佛最为典型。因有帝王的精神气度,风格上必然强调崇高、庄严、重穆和典雅。明器艺术中的俑和动物雕塑多属后一系统的风格,它们和生活关系密切,风格上追求自然,朴拙可爱。两者各异其趣,各有千秋。有人说美术课像语文课,是美术课还是语文课有什么问题呢?这些知识看似和美术无关,但看重的是一种文化的、人文的氛围的熏陶,这和美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加强美术和人文学科的联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对展现美术教师的人格魅力,展现美术课的学科魅力也有益处。任何学习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既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也有温故知新的作用。
如何进行跨学科讲授训练,是高中美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在平时上课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抓住跨学科讲授的目的和要点
与其它讲课内容一样,跨学科讲授应进行调整修改,调整的重点应放在所要讲授的跨学科知识与美术教学内容要相关、准确上,切忌画蛇添足,偏题跑题,喧宾夺主。
2.平时思考和课堂领会相结合
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展览活动的时间,有意识进行跨学科欣赏,美术欣赏里的大多数艺术品都是充满了作者对大自然、对人生的赞美、留恋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感慨和深沉的思考,这是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我们要在相关学科学习中去琢磨,去感悟,去和他们的心灵碰撞、共振,从而让我们的情感、思想和作者共鸣,获得鉴赏享受,并能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
3.跨学科讲授与课堂教学紧密衔接,并行发展
跨学科讲授都是美术课的有益补充,二者合为一体,相互依托,共同发展。跨学科讲授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高中美术学科知识重点范文5
关键词:历史;美术;跨学科;美育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5〕71号)第八条提出,要“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提倡美育与各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尤其提出要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强调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教科书较之前发生了较大变化,无论是人教版教材、岳麓版教材还是人民版教材,都增加了大量的图像资料。这些图像资料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信息,有待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挖掘和采集。作为美术教师,笔者在此谈谈历史与美术跨学科教学的问题,希望有助于历史教师进一步提升历史教学的美育功能。
一、历史教学中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现行历史教科书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图像资料。据统计,大象版历史教材中图像资料最多,约880种;其次是岳麓版,达520余种;图片最少的人民版教材中也近450种。显然,历史教材中的图像资料是相当丰富的。这些图像资料包括文物、古迹的图片以及大量的美术图片。无论是文物、古迹图片,还是反映美术史的图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历史的发展,都记载了历史,直观地再现了历史,反映了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从历史教育和美术教育的角度看,这些图像资料对文字内容起到补充、阐释的作用,印证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因此,历史教师正确地阐释和解读美术图片类资料显得尤为重要,而有效开发和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挂图、插图等教学资源,地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如,在讲授苏联卫国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当时创作的大量战时美术作品。苏联美术家在卫国战争中,为配合苏联抗战的需要,创作了大量的战时美术作品,这些美术作品真实、直观地再现了苏联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光辉形象和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总之,图片类教学资源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感染力。美术图片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丰富情感,提高精神素质,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现。
二、历史学科内容与美术学科内容的衔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不同学科的特点与课程标准决定了学科教学中侧重点的不同。历史学科中涉及美术的内容注重历史环境、时代背景对美术的影响。历史与美术的跨学科教学,重在把两门学科间有逻辑和自然联系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调整或融合,使它们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合理的系统结构,发挥综合教学的整体功能,通过两门学科间内容的延伸、渗透与融合,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下的教学案例正是在历史教学中围绕历史与美术学科知识点的衔接而进行的教学尝试。历史与美术学科内容衔接的跨学科教学案例一:江苏省大港中学的束鹏芳老师,在给高二学生讲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一课时,依据高中历史课标要求——“了解”浪漫主义文艺的代表性成就、“认识”或“理解”其时代性,把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文艺史分成文学、音乐和绘画三个板块,聚焦“浪漫情怀”的主题,使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感受和理解浪漫主义。教学环节的学习行为3:欣赏名作,指出作品名称、作者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教师出示名画《自由引导人民》和《梅杜萨之筏》,请学生观察后描述对画面的感受。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互动得出: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发出浪漫主义绘画的宣言,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将浪漫主义绘画推向高峰。教学环节的学习行为5:提问“19世纪上半期的这些文艺作品显露出什么特点”。幻灯片对比展示:19世纪中期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画面淳朴亲切、色彩沉静,像照片般写实与真切,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而《自由引导人民》通过浪漫主义手法的表现,展现出激越的情绪、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理想的渴望。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束鹏芳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的同时,渗透着理解和揭示美术作品背后的时代精神,通过比较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幅代表作,提出对浪漫主义文艺的理解需要从作品的主题内容、人性诉求、表现手法等方面展开。这堂课在历史教学的文化情境中既欣赏了美术作品,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历史与美术学科内容衔接的跨学科教学案例二:在北京版历史教科书《文艺复兴》一课中,师生可以根据文艺复兴的时代特性研究“文艺复兴三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的郝志红老师在给初二学生讲授《文艺复兴》时,先按照时间顺序欣赏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美术作品,中世纪宗教题材绘画作品中的圣母像,14至16世纪美术作品中的圣母形象,让学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圣母像,发现美术表现的变化,接着提问三个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中哪个时期的作品最能体现人的生命活力。在互动式教学之后,教师提出在14至16世纪,经过漫长的中世纪之后,光辉灿烂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得以再生,引出“文艺复兴”的概念,并提出这一时期美术作品在题材、内容和技巧方面的创新,提出创造性与艺术美之间的联系。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无论是西方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印象派的创作方法,还是我国宋元时期文人画的发展,都印证了特定社会历史环境对美术家及其创作的影响。以上两位教师的历史教学,用历史学科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美术作品诞生的来龙去脉和美术作品与历史背景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用美术与历史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跨学科探究式学习的要求。
三、历史教师美术素养与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提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从课标中可以解读到的是历史教学需要创设艺术的氛围与情境,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然而,现实的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偏重文字部分的讲授,忽视了对美术作品的介绍与解读,加之教材中涉及美术作品的教学图片较少,使学生难以把握美术作品的风格,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进而受到影响。部分教师由于缺乏美术素养,教学方法单一,仅限于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简单讲解,难以使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认识历史。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美术的辉煌》一课,内容涉及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主要的艺术流派。教科书较为简略地介绍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诞生及其特点,列举了大卫的《马拉之死》、安格尔的《泉》等几幅美术作品,而对于作品艺术手法的阐释过于简略。因此,笔者建议历史教师在讲授中外美术史的内容之前,先了解学生美术学科的学习进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紧扣历史课标和教科书,搜集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插图,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配合必要的文字说明进行教学。同时,对于美术史中的各个历史时期某一流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及其作品,教师需要从画家的生平、创作风格、艺术语言的运用、时代审美观念等方面适度讲解,使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认识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上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应努力培养自身的美术素养与综合能力,提高读图、识图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历史教学生动有趣。
高中美术学科知识重点范文6
关键词:美术教育;中学教育;重要意义
0 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味地注重主要学科知识的传递,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成长路上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不仅没有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起到关键性的积极作用,反而造成了学生只会读书,不会变通的现象出现。美术学科的开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陶冶情操,发现中西方艺术领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之处及各自的优缺点,学习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文化,并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全方面成长,善于发现美好事物的积极态度,对于构建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态及健全人格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1 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及技能
1.1 美术知识
中学美术教育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进行美术学探索的初期,涉及的课程内容简单易懂,重点介绍基本的美学图形,培养学生认识美术基本概念的能力;中学美术的开展则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价值,传递的美术学内涵不再仅仅停留在表层知识,更多的培养学生的精神素养,使学生获得更多中外美术发展的历程,探究不同时期美术学存在的艺术特点,使学生充分的受到美术学的感染,培养学习兴趣。
中学美术的知识内容更深层次的为学生展现美术的存在价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体会作者深藏在作品中的深切情感,同时可以探究作品创作的初衷。每件美术作品都有其时代背景,学生通过作品背景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了解当时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状况,同时促进学生对于政治学及历史学的相关学习。
1.2 美术技能
学生在接受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技能,掌握绘画知识,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通过对作品构图、色彩及内容一系列的思索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学习的集中力。同时,通过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可以深挖学生潜在的美术天赋,对于培养专业性美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绘画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还可以成为学生的日常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 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情感
美术作品是对事物发生某一瞬间的定格,但所展现的主体内容却不仅是一瞬间,对于同一幅作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在集体学习的环境下,相互交流,彼此沟通,对于学生多方面了解美术知识有着积极作用。美术学的课程内容往往充斥着浪漫与现实、理性与感性、主体与客体的对立面,可以多方面向学生传达重要信息,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审美能力的锻炼,养成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形式。教师在进行美术学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构成、形成及意义的讲解,使学生深入的感受作品的主题内容,引发学生对历史发展及社会生活的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构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情感。
2.2 培养学生的民族传统美德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但同时也使学生容易形成崇洋的不良风气。而美术学的开展,使学生深入的感受我国艺术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优秀作品,感受民族文化庀,培养民族传统美德。例如,教师在进行《清明上河图》作品的讲解时,可以首先简单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自主的鉴赏作品。学生通过欣赏画中富有感染力的人和场景,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时社会发展的繁荣盛景,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人文景观,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优良的民族传统美德。
2.3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对学生美术教育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打好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的学习,善于发现美,帮助学生鉴别善恶美丑,对待不同事物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及是非洞察力。通过对我国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向学生传递优良的道德品格,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认识、情感、价值观及意志力上向更高层次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友好,让学生意识到具有是非观念及团队意识的重要性。
2.4 使学生具有创造性
美术课程的开展,实则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鲜事物的过程,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积极乐趣,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发现事物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迎难而上、毫不退缩的精神,虽然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但是要用积极的美术作品创作事迹感染学生,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鼓励学生养成坚定不移的学习毅力及有始有终的做事态度。让学生在对于色彩、线条等构思的过程中,积极的展开联想,运用创造性思维去体验、思考和实践,通过作品的创作过程带给学生精神上的享受。
3 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美术教育开展的成果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美术知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后,进入社会发展后,在其他领域中也能够用到美术学,所以,学生学习美术学具有极大的发展价值。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养成了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在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能够做到积极思考,辩证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答案。同时,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过程能够延续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来,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探讨学习问题,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多方面思考问题,掌握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共同进步,促进学习。
4 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需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技能,通过学生对于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培养多方面人才。同时,学生在进行一门学科的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美学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洞察力及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交流情感,提高鉴赏水平,发现事物的美好,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中学教育应积极倡导美术教育的开展,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发挥美术教育的最大效益,培养学生成为勇敢、自信、具有顽强毅力的全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蔡战霞.浅析高中美术教育的意义[J].学周刊,2011(0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