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学英语老师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给大学英语老师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给大学英语老师的建议

给大学英语老师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11-03

为“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1],各所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有些学校也称“开拓课程”)。这种做法无疑是有益的,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有不少论说,本文不再赘述,而是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管理做一点尝试性的探讨。

一、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组织实施的特点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编制的权力主体是学校的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依据的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及教育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而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因此,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是具有本校自身特点的、为本校学生专门量身定制的课程,其相应的课程决策程序和流程也就需要做一个特殊且科学合理的安排。

1.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编制决策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专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建设应该是一个由教务部门、人事部门、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各专业教学院(系)、教育专家、校领导、学生,有时还包括社会相关部门等人士广泛参与的工作。它涉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大学英语教学部门是课程编制的主体,但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建设并不只局限于大学英语教学部门[2]。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多样性决定了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仅封闭于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内部是行不通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决策者,不但要设法调动大学英语教学部门的力量,还要能获得相关教学部门的支持,甚至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否则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目标难以实现。

2.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应该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设置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在英语学习上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上有独创性。教师具有独创性的个性化教学才能使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各门课程特色鲜明、形式丰富、内容更有针对性,让学生有充分选择与发挥的空间。

3.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每一个学校有每一个学校的传统,其师资条件、办学规模、办学目标、历史底蕴、生源情况、社会关系、所在地方的经济情况和社会环境等等都不尽相同。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编制的决策者要善于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从差异中看到优势,看到特色,看到方向,看到希望。

4.指导下放权。大学英语选修课与必修课的不同在于,必修课难以照顾到学校的实际,也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而选修课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大学英语教育的管理者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把课程组织的权利交给教师,把学习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而不要给予过多的干涉和限制。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突破传统教学形成的思维定式,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对管理者的要求主要在思想与组织两个方面,包括:

1.明确而独特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但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原则性的规定。一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否获得成功,取决于在达到最基本的、原则性的规定之外要有自己的科学、系统、个性化的特色。也就是说,实现共性的同时要张扬出自己的个性。这就需要管理者了解本校的办学环境、办学宗旨、教育思想、师生特点及各种教育资源,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具有本校特点适合本校师生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

2.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设置不但需要调动大学英语教师的热情,还需要让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参与进来,需要动用到全校各方面的教育资源,甚至需要得到社会力量的支持。没有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这些都是难以完成的。

3.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想。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建设是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之上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发展的产物。它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无论在教学性质与目标,还是在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做法。因此,管理者需接受新的思想,顺应新的要求,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否则再好的选修课程也是无源之水,很难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3]。

4.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任何改革都会受到来自旧的习惯势力的压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如何取得学校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如何在课程的实施中协调教师、专家、学生和各个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意见,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不仅需要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更需要有创造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一旦确定设置之后,就进入付诸实践进入课堂的过程,这个课程同样非常重要,决定了设置者的理念能否得到实现。为保证过程的有效性,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全校性的教学改革工程,应该由一名校领导牵头分管,教务处、外语学院(系)、大学外语部和相关院(系)都要明确专门的领导负责,还要与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及辅导员一起形成一个组织网络,有条有块,使教学工作能够得到贯彻落实,教学中搜集到的意见能够很快得到反馈。

2.宏观指导,形式灵活。校领导负责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宏观指导,教务处负责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实施的宏观指导,外语学院(系)负责对老师执行教学大纲的情况进行宏观控制,但是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形式与进度、教学内容与研究,则由大学外语部组织相关老师灵活机动地落实,以鼓励各门选修课程的特色与个性。

3.改善师资,轮流进修。大学英语选修课程门类繁多,对师资有很强的个性要求。因此,管理者一方面要重新组合师资,分配力量,挖掘每一位教师的特长、兴趣与潜力;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师分批进修,发展针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教学内容的进修学习。

4.学生为本,主动参与。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是为学习个性化发展服务的,是以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因此在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只有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才是教师不变的追求[4]。

5.规范管理,保证质量。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虽然不像必修课那样有统一的教材、计划、进步,但是教学常规所要求的一些规范还是不可缺少的。也就是说,教材可以自编,备课也可以形式多样化,但计划、进度、备课、考核、小结、教研活动等规范要求一个也不能少,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的基本质量。

四、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管理角色的改变。按照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路,往往是教学行政部门预先设置好课程,再由教学部门组织教师实施。而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设置不只是教学行政部门的事情,更主要的是要广大教师自主确定课程。这种角色上的变化,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和教师都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这就需要他们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改变角色,积极参与课程的设置,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等待接受检查变为主导课程设置,由凭经验和感觉从事教学变成教学目标明确的策划人。

2.建立教学过程监控机制。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虽然鼓励创新,提倡个性,但如果失控也会走向反面。一个人可以同时集演员、导演和制片人三种身价于一身,但一个人不可以同时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运动员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有自己的判断,但最终还应该以裁判员的判断为权威的判断。同理,教学活动缺少了权威的裁判员――教学过程监控机制,教学活动也有可能会走向混乱。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多方参与的教学过程监控机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可靠依据。

3.建立课程中介服务机构。大学英语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不是大学英语老师能够胜任的。除了前面所说的,要挖掘大学英语老师的潜力和对大学英语老师定期培训以发展大学英语选修课所需师资之外,还应该建立课程中介服务机构或借助社会上已有的课程中介服务机构,让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设置能够得到落实。

4.粗犷式管理。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特点是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管理者应该鼓励不同个性和特长的教师脱颖而出,而不是束缚其手脚,因此管理者的任务以宏观调节和课程评价为主,不要过多地介入细节,否则大学英语选修课程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

正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言,大学英语是“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1],与其相对应的管理也就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的建设,也有学分制体系的改革和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还有教师培训体制的改进和发展。总之,管理只是手段,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学生“有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9.

[2]邓笛.高等院校大学外语部的地位和作用――盐城工学院大学外语部个案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3-86.

[3]吴斌,邓笛.语言测试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评价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150-153.

[4]王奇,邓笛.文化视域下的“写长法”大学英语写作评价[J].外语界,2012,(5):17-23.

给大学英语老师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趣味性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越高,学习效果也就就越好?

一、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座式”课堂教学。

现在我国大学英语主要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座式教学。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执行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内容多,学时有限,有时几乎近似于“填鸭式”,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课堂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的意识非常淡薄。经常是老师在前面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在底下却心不在焉,不知所云。有很多同学甚至课外作业和预复习工作都不能完成。

2.学生课外接触英语的机会少。

首先,英语被大部分学生看成一门课程,而没有把它看作一种交际方式。根据第二语言学校理论,当学习者完全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才会出现最有效的语言学习。现在的大学生学习英语,通常发生于课堂或在家的自学,英语老师是本国人,他们是唯一与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人,学生缺乏与外国人交流,真正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看待。

其次,由于学校资金问题,没有足够的西文书籍、杂志、音像资料供学生借阅查看,如果学生自己不购买一些英语报刊的话,那他们每天面对的就只有一本大学英语教科书。?

基于以上原因,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换言之,大学英语课堂对学生来说没有吸引力,缺乏趣味性。?

二、教学改革相应对策

1.采用分组交流讨论式教学法,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鉴于大班授课情况下,教师很难兼顾到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所以最好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式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调动班里每位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学生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促使自己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开展语言学习,历练自己的语言交际与操作能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要总偏重于与少数尖子生的对话交流,不要总是将参与课堂活动的话语权交给极少数的尖子生,从而滋生其他学生的惰性和自卑情绪。教学中发挥尖子生的榜样力量固然重要,但也一定要尽量调动其他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从而达到平衡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目的。

2.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化身,一味地向学生诠释语言规则,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语言实践亲身去接触、运用与归纳语言规则。也就是说,教师一定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操练的机会,才能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方面得到锻炼,从而迎合人才市场对毕业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需求。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会从“应试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转化为“国际型人才”的培养输送基地,我们的课堂才算得上是生态的课堂。

3.注重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给大学英语老师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 大学英语四级 教学反思 教学改革

根据教育部2007年7月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性质的定义,“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然而,就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不少大学生表示,从小学到大学,苦读十多年英语,可是真正到需要用时,依然是只会看不会说。这种“哑巴英语”的现象一直都是当代大学英语面临的难题。所以,本文主要是根据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并适当结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的变化和知识技能的转移,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作出反思,并相应地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改革建议。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虽然近年来,在我国很多高校掀起了一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浪潮,并且一直在强调教学理念革新和教学方法创新问题,但是,纵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很多高校仍然在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成果必然不高。

1.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大学英语教育虽然没有了高中英语教育迫于高考的压力,但是从教学模式来看,基本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无异。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W形式单一,教师只是程序化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仍然像高中时期一样,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上忙于记笔记,课后忙着背单词,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不强,与教师的互动性较低。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知识的创新来满足课堂教学革新的需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英语教师在科研方面和教学创新方面并不是太理想。由于不同于中学英语教师,大学英语教师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力,所以他们惰性地选择沿用传统教学的方法,缺乏这种教学创新的精神。尽管有些高校将英语四级的通过率作为对英语教师考核的标准,激发了部分教师改革教学的动力,但是,仍然有很多英语老师认为这种教学改革和创新并不会给英语教学带来太大的变化。甚至有些教师,在意识到大学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之后,作出了相应的改变,但是由于收效甚微,导致了很多教师最终放弃了这种革新与尝试,宁愿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固步不前。

2.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主体性和主动性不高。大学英语课堂教与学的成果不高,不仅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还在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不高。根据笔者在其所在的高校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上,无论是从兴趣程度上来看,还是从学习目的上来看,都显示出较低的数据。大部分接受调查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堂跟高中英语课堂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上课方式没变,形式单一,死板,灌输式的教学,对于这样的教学课堂,学生很难产生兴趣。很多学生表示,因为大学英语属于基础必修课程,需要参加考试才能拿到相应的学分,所以觉得学学英语完全是应付考试,拿学分,并认为大学英语还是跟高中英语一样,属于“打基础”,对于以后在社会和工作中的应用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并不具备实用性。因此,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较低的积极性,与教师的互动性不强,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

3.大学英语教材偏向基础性,实用性不强。大部分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都是专家根据教学大纲撰写,虽然这些教材在教学内容研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一直在不断地改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曾就自己所在高校使用的教材对学生进行调查,很多学生表示,虽然课本的内容的布局更多样化,课文的内容篇幅和内容深度较之高中有所深入,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更偏向于基础性的语法和词汇,缺乏实用性和专业性。对于目前使用的教材,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他们认为大学英语的教材应该跟高中英语教材有所区别,更应该跟专业想结合,应该符合学习者的需求。

4.课堂多媒体教学使用机械化。现在大部分高校课堂教学要求使用多媒体,要求教师课前要准备好课件。虽然多媒体的使用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有一定的帮助,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呈现出一种机械化的趋势,无非是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呈现在课件上,上课的时候只是点点鼠标,翻翻页面,而学生上课只是从以前听的状态转变到了一种看的状态,并没有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有些教师整堂课盯着电脑授课,几乎与学生无任何交流,这让很多学生认为多媒体的使用并没有很好的改善英语课堂的气氛,更有甚者认为,因为多媒体的使用,英语教师上课仅仅只是播放课件,与学生互动较少,还不如高中教师。

根据以上的几点,我们不难看出,大学英语教学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无论是从大学英语教师自身来看,还是从学生学习的态度和使用的教材来看,目前的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大学英语对自身的英语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帮助,甚至认为有些大学英语教师没有高中英语教师授课详细,具体,因此,很多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缺缺,表现出一种应付考试的态度。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题型的变化

自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题型较之以前就发生了变化,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都做出了局部调整。

1.听力理解。以前的四级听力理解包括听力对话和听力理解两大部分,其中听力对话包括短对话跟长对话,听力理解包括短文理解和复合式听写,2013年12月的题型变化中,在短文的长度和难度不变的前提下,原复合式听写中的单词和句子听写改成了单词和词组听写,要求考生在听懂短文的基础上,填写原文空缺的单词和词组。2016年,听力理解题型再次发生改革。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需求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听力测试的效度,四级听力取消了之前的8个短对话以及短文听写,并新增了3段新闻短篇听力。

2.阅读理解。以前的阅读理解包括仔细阅读理解和快速阅读理解,其中仔细阅读理解包括篇章阅读理解(多项选

择)和篇章词汇理解(选词填空),快速阅读理解则是是非判断题。而在2013年12月的四级中,原快速阅读理解调整为长篇阅读理解,篇章长度和难度不变。篇章后附有10个句子,每句一题。每句所含的信息出自篇章的某一段落,要求考生找出与每句所含信息相匹配的段落。有的段落可能对应两题,有的段落可能不τθ魏我惶狻

3.完形填空。在2013年12月的四级中,我们可以发现完形填空已经被取消,在之前的四级考试中,完形填空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以及对词汇,语法和句式的掌握。但是从历年的考试得分情况来看,考生在整份试卷中该部分失分较多,所以该项目的取消可以说是利大于弊。

4.翻译。翻译部分由原来的填空式句子翻译改成了段落的汉译英。以前的翻译主要是特定语法和词汇的考查,而现在的翻译转向了段落中基本词汇、语法、逻辑考查,要求学生有更强的文章理解能力,翻译的内容涉及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考查的知识点会较之以前更加的全面,这对于英语综合能力的运用也是一个很好的实践。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看出,这次四级题型的改革不仅是为了改变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对于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挑战,不仅让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过程和语言实际运用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让教师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作出了反思,并进行创新性的变革。

三、针对考试新题型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在以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的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但是,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发生转变之后,我们不难看出,新的题型注重了知识技能的转移,这就让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现出很多的不足之处,我们应当针对这些不足做出反思,才能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别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更具实用性和专业性。

1.改变单一的,程序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四级题型的改变,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的大学英语四级,新的题型不再把重点放在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词汇和语法,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篇章段落的理解和把握,这就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应在此基础上具备一定的语言分析能力。所以,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在课堂上就不能够只是关注词汇和语法知识的传输,不能再像传统课堂那样以教师为中心,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应该在兼顾听说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读写译能力为主。尤其是像笔者所在的这种以计算机专业为主的院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学生的听说能力不仅可在课堂中通过教师来进行训练,也可由学生自己通过计算机自主学习来培养,这不仅能够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还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外,在教学内容上,课堂教学不能够只是单一的讲授词汇和语法,根据四级题型的改革,教师应该多注重读写译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应该加强一些阅读和翻译训练,阅读方面,不仅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还应加深阅读的难度;在翻译方面,由于目前大部分学生的翻译基础较差,翻译能力较低,所以不可能急于求成,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多让学生做一些句式的翻译,然后再慢慢地练习一些知识点相对集中的段落篇章翻译,以此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2.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由于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主体性不高,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根据四级题型的变革,我们可以看出,新题型更加注重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输,忽视了学生主体理解、分析和运用的能力。

针对四级新题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讲授课文的时候,不能够只停留在词汇问题和快速阅读的层面,要让学生自己深入地分析和把握课文的思想和结构。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一些基础的词汇学习和句式运用等内容交给学生来自主学习,然后适时地进行答疑和讲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四、总结

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找到符合大学生需求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高校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进行反思并结合实际需求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成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不断完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使之能够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严菊环.外语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J].科技信息,2007,(19):182-183.

[2]陆云.大学英语教与学现状的思考[J].广西高教研究,2002, (2):66-67.

给大学英语老师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英语师范生 高考改革 专业能力培养

近几年来,国家为培养新型人才,对教育方面的改革力度非常大,尤其是在高考制度的改革上面。浙江省根据国家考试制度改革要求和本省的实际情况,推出了2017年新的浙江高考改革方案。改革目的是体现英语所特有的学科地位,回归语言实际应用的本质。

高考英语制度的改革,对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师范生作为中学英语教育的后备力量,他们在高校中受到的教育能否迎合现今高考改革后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变化,对今后中学英语教育的成败至关重要。本文从大学英语师范生的教育现状着手,通过对高校英语师范生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高校在英语师范生的教育培养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的问题,探讨高校培养英语师范生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职业的发展能力。

一、新形势对英语教师的挑战或要求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英语教师的水平不断提升。然而从新课标到现今的高考制度改革,每一次重大的变革无不给从业的中学英语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尤其是高考制度改革后,社会对中学毕业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促使中学英语教师有更完美的语言能力、更高的语言水平和更强的教学能力。然而与社会对英语教师的要求相比,目前的中学英语从业教师的水平明显比较滞后。因此,我们在职的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努力提高自身语言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同时社会也需要即将踏上中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英语师范生能尽早完善学习,具备较强的社会需要的教学能力。因此,师范生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新高考带来的对英语教师的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的形势下,需要有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这也就意味着,师范高校要努力改革师范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加大投入对英语师范生英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否则,那些不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一出校门将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下被很快淘汰。

二、英语师范生专业教育的现状

为了解浙江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生教育现状,本文对外国语学院大一至大四的英语师范生以问卷的形式从新形势对英语教师的挑战或要求、师范生专业教育现状及相应的对策三方面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该校在英语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从问卷中我们可以知道,74%人对高考改革并不是十分了解,说明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在思想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不够关注和重视,没有职业危机感,心里没有做好准备,总觉得这些离自己很遥远,没有合理的职业规划以及做相应的了解。

其次,问卷显示,大部分同学认为高考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中显而易见的机遇是自身专业素质可以得到更快提高,也有机会探索许多新邻域,开拓眼界,同样的也提供了一些新的就业岗位。至于挑战,对就业形势来说还是相当严峻的,正因为如此,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才更加严格,教学素养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教学方式将面临不断革新,而且教师需涉猎更多方面以适应学生个性。由此可见,学生的危机感还是有的,只是并没有为这份危机感而付诸行动。

最后就是目前学校在师范生教育上的不足,由问卷我们可以看到,52%的学生认为英语专业课程安排存在不合理,72%的人认为关于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训练不够,高达88%的人觉得师范生在口语语音方面的素质有待提高,还有86%的学生觉得与教学有关的实践不够多。由此可见,高校在师范生教育还是存在较大的问题,有待提高的方面还有很多。

三、英语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加强师范生职业规划思想教育

俗话说的好,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一个高度重视的态度,就不可能有动力去做好一件事,那么只能是一事无成。因此,我们高校英语师范生首先应该树立对自己负责的积极人生态度,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我们的高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职业规划教育。因为与职业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师范高校可以给师范生开设两次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一次在大一,另一次则是在大三的时候。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以简单介绍为主,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什么是职业规划,为什么要进行职业规划以及如何进行职业规划。这主要是一个领进门的过程,让学生在大学一开始就能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一个大致的雏形。而大三的职业规划教育应重点引导学生对职业的详细规划。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根据自身的特点,做一个完善的职业规划。认识自我,是确定职业目标的基准,是职业规划的前提,任何职业目标都不可能脱离自我而存在。最后,学校要加强英语师范生职业教育,帮助英语师范生端正就业态度,切勿好高骛远。同时学生还应积极去了解未来职业以及职业相应的要求,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果充耳不闻天下事,很有可能会失尽先机,还未毕业就已失业。

(二)优化师范生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较强语言能力和较高英语素质的人才,高校英语专业开设了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由于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课程体系应与不断改革的教育背景紧密衔接,着力于优化高校师范生课程体系,促进课程之间的渗透与融合。

第一,专业课程的开设应层层递进,打牢英语专业知识。基础阶段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为高年级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有些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太过超前,不仅如此,还大大压缩课时,这种做法只会加重学生负担,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比如语法这门课,本来内容就多,再压缩成一个学期的课时,实践完全不够,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许多内容不理解,无法完全掌握重要的知识点。都说造大楼打地基很重要,这些基础知识就好比楼层的地基,只有地基打的好,大楼才能又高又稳固。高年级阶段的课程应加强英语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通过两年语音、语法、基础英语等课程的知识积累,又通过口译、语言学、英美文学等课程的学习,英语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第二,加强师范生口语语音的训练,大一到大三都应开设相关的课程。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师范生必备的素质。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口语能力,才能适应日常教学工作的需要。教师流利的口语,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赢得学生的喜爱与信任。高考改革后,加入了口语考试,对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的要求将更加严格,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语音和口语表达。师范院校可在大一时期开设基础的语音课,而口语课则应该大一大二都要开设,毕竟口语的培养重在开口说和练习,一口流利而标准的发音不是一下子就能拥有的,如果不去读、不去练习,想要好的口语发音简直是异想天开。到了大三,口语练习也不可松懈,可以提供一些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表演比赛等等的机会,让英语师范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氛围练习口语。

第三,重视课程的实践性。课堂教学技能是一种实践性知识,操作性强,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首先,学校应多多开设实践操作相关的课程,多提供各方面渠道,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课堂教学,锻炼其教学能力。而且,学校必须完善实践环节,建立比较固定的实践基地,加强与中小学实践基地的联系。同时,学校也应该对师范生见习和实习的开展严格监督,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其次,老师也可以多提供一些关于培训机构或者家教的信息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在闲暇时候能积累一些经验。在实习中,应落实教师蹲点制度,及时指导学生开展有效教学。同时落实同伴互帮互学制度,要求实习生之间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之后互相观摩,共同反思和提高。最后,学生自己更应该做到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切不可偷工减料,要抓住每一个上讲台的机会,好好锻炼自己。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仅仅只是纸上谈兵,那么就永远不可能进步。

(三)重视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是一个杰出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要求。可见专业技能培养是多么的重要,那么问题是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专业技能。

一方面,大学的英语老师应及时适应新变化,提高自身素质。大学英语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自身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所谓“名师出高徒”,只有教师自己不断优化,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的不仅仅是高校英语师范生,对大学里的英语教师也会带来一定影响。这个时候,大学的英语教师就应该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做出调整。都说“学无止境”,一点不错,当今社会高速发展,若是不想被时代所淘汰,大学英语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了解最新教育资讯。也说过,“打虎还需自身硬”,有些大学老师浑水摸鱼,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如此这般,学生怎么可能会有提高,这无疑是在误人子弟。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学生负责。在课堂上,不仅仅要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可以传授学生最新上课技术,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上课;增加学生去微课教室上课的机会,鼓励学生上台;当然,对学生上课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提出建议。

另一方面,学校应专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出合格师资的重要使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应更加注重师范生技能的培养。有些综合性大学,虽有师范专业,但对师范生培养重视程度的现实情况与其所对外宣称的情况名不符实。如果没有一个高度重视的态度,没有为师范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那怎么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呢?因此,学校应专注师范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除了在课程安排上做到尽职尽责,还应尽可能为师范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可以在校内举行师范生技能竞赛,适当嘉奖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进行教案板书规划大赛,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还可以与当地一些中小学协商,让师范生能早日走进中小学,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学生可以一半时间在学校上课,一半时间进出中小学观摩锻炼。只有学校做到了足够的关注,学生才能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对学校产生浓浓的归属感,学习热情才会更加浓厚,专业技能才会提高。

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方案不断革新是时代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提高英语师范生的专业能力,我们需要学生、老师以及学校多方面的努力。英语师范生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付出实践性的努力;大学英语老师则要扮演好指路明灯的角色,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对学生负责,严格要求学生;师范院校要尽可能为师范生优化学习的条件,完善课程设置,创造实践的机会。只有当培养的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够迅速满足时代的要求,大学师范教育才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 施隆光.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0(8).

[3] 陈振坚. 90后大学生往何处去[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1).

[4]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

[5] 梁晓庆.高校师范生口语能力培养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2(1).

[6] 刘文洁.英语师范生教学技能多元化培养模式[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7).

[7] 刘夏芬.从需求分析看高校英语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

[8] 刘夏芬,施晓燕.中小学英语师资教育问题调查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

给大学英语老师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大学英语;生存危机;学科地位

一、引言

最近几年,随着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高等学校面临着压缩大学英语学分的压力。尽管2004/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是要求各高校的大学英语要“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但最近几年各学校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大学英语的学分大多被压缩到了12分内。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王海啸2009)在2008年对全国24个省市230所本科院校进行一次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中发现“高校给大学英语必修课所分配的学分数明显减少,这一趋势在高水平院校尤其明显”。更多的高校虽然学分没有大的压缩,但学生只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校内水平考试,就可免修部分甚至全部大学英语学分。如北京邮电大学最好的新生可以免修16学分中的14学分,大连理工大学最好新生可以免修6学分,同济大学英语水平最好的几百名新生可以全免修英语学分,只为他们配自学的咨询老师。

因此,大学英语界的从业者不无担心,学分如此压缩下去,我国大学英语是否将逐渐萎缩,最后没有存在的必要?胡壮麟(2002)10年前就担心:“英语教学一条龙的最终目标时使高中毕业生达到现在大学四级水平至六级的水平。那么,这就产生若干年后大学英语是否继续存在的问题。”8年后,冯燕(2010)对北京大学、湖南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中南大学等3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调查证实了这个担心。她发现在学生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公外教学工作量呈大幅度缩减态势,主要原因是“学生进校已经达到相应层次公外目标水平。在部分高校, 学生进校即参加公外(特别是公共英语) 考试, 允许已经达到目标水平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免修相关层次公外课,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公外教学工作量。”因此可以预见“公共外语教师即将成为无外语语言课程可教的过剩教师。为此她提出了高校“去外语化”的观点,认为“随着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 高校、特别是重点大学公共外语课程已经失去作为课程存在的理据”,“公外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从教育部部分直属高校课程体系中退场”。

大学英语是否在高校会逐渐衰弱乃至最后消亡?大学英语教师的出路何在?大学英语何去何从?这是每个大学英语界从业者所关心的。这也是本文要讨论的。

二、大学英语是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1)大学英语学科提出的由来

大学英语是不是学科?这要从大学英语发展过程来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前,大学英语被叫做公共英语,教大学生最基本的英语语法词汇等。在许多学校,大学英语只是一个教研室。90年代后,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实施,大学英语迅速发展,大学英语界领导层开始提出了大学英语的学科地位。如董亚芬(1991)指出大学英语“过去只是一门形同虚设的低层次的工具课,今天一跃成为一门受社会各阶层重视的独立学科。”虽然教育部没有给予承认,但大学英语界自己把大学英语看成是一门学科。1999年教学大纲正式提出了“大学英语上新台阶是加强学科建设的需要”。杨忠和张绍杰(2001)也间接承认大学英语的学科地位,如他们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在本学科科研领域中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另一方面,相对于那些资深学科而言,大学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年轻学科, 其理论建设还远远不够。”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正式把学科的说法提了出来:“教师素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

但笔者(2006)对大学英语的学科说法提出了疑问:“大学英语是不是一门学科,是否应该要求得到独立学科地位?应当说,这样的要求反映了广大大学英语教师的心情和愿望。如果大学英语能够成为独立的学科,对于大学英语的长远发展,对于教师地位的提高和师资队伍的稳定都将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还是要理智地看待这个问题。一门大学课程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是完全根据社会需要(如历史学没有社会需要,还是一门学科),也不是根据重要程度(并不能因为现代历史比远古历史或中古历史重要,就可以享受学科地位),更不是根据有没有系统的大纲、有没有优秀的教材和有没有全国统一的考试。”“如果大学英语要求学科地位,为什么中小学英语、硕士生英语不可以要求学科地位?”所幸的是,在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纠正了说法,改为“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把“学科建设”改成了“课程建设”。

(2)大学英语不是学科

大学英语不是学科,不是因为没有被《目录》认可,而是因为它缺少学科最起码的要素。作为学科,第一,它要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第二,要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或知识系统。因此,大学英语不仅不是学科甚至连研究方向也谈不上。外语教学作为应用语言学下面一个研究方向,是一门学科,因为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目的。如刘润请(1999)认为外语教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是哲学层面,即语言和语言学习理论如研究第二语言心理过程和学习者个人特征差异。其次是实践论层面,主要研究教学如何实施,如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各种语言技能的培训,测量和评估。第三个层次是方法论层次,如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那么大学英语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知识体系是什么?当然,我们可以把大学英语看作是外语教学下面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和外语教学一样。事实上,最近十几年外语界确实是在对大学英语进行有效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但问题是,对大学英语的研究和对大学英语的教学不是一回事,这两种活动是可以分开的。而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无论对研究者(如教师)还是对学习者(如学生)都应是一致的。如遗传学对生命科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历史对历史系的教师和学生,再如外语教学对应用语言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显然,在这里,教师和学生研究的是同一对象,同一内容。但大学英语则不同,教师可以研究大学英语,但大学生(这里指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学英语不是要研究英语,不是要学习外语教学法。大学生有自己的专业,他们学习英语,只是为了掌握一门工具,用它来学习专业知识或进行国际交流。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这当然是非研究性的,因此也是非学术性(徐烈炯 2004:52)。如果教学生如何设计大学英语课程,如何开发大学英语教材和测试体系等等,这就具有学术成分,但这些内容不是大学英语教师的任务,而是应用语言学教师的教学内容。

可见,大学英语不是学科,只是一门课程。因此,2007年的《课程要求》正确地把大学英语定义为“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并在文件中这样称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

三、大学英语学科地位的模糊性带来的问题

(1)大学英语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强

大学英语具有双重性。对教师和研究者来说有学科的特征,对学生来说只是一门课程。正因为这种双重性,大学英语教师陷于困境当中,即他们课堂教学内容和他们研究内容可以不一样。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白天工作教的是英语听说读写,晚上自己研究的是莎士比亚或乔姆斯基,但外语教学和文学或语言完全是两回事(徐烈炯 2004)。换言之,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是分离的。由于教的东西和教师的学术研究不是紧密联系的,这就造成了我国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对外语教学科研的轻视或忽视,造成他们在外语教学领域内研究成果贫乏和研究能力薄弱。如根据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对全国48所院校的900多位大学英语教师的调查(周燕2002),大学英语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和语言学习特点及教学法等缺乏基本的理解和意识”。“82.2%的教师认为,只要自己的英语功底好就能教好外语,70.9%的教师认为教英语并不难”。这就是为什么大学英语教师进修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多数声称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而不是研究外语教学,提高自己的外语教学水平。同样,我们对大学英语的学生进行一次调查,80%以上的学生认为一口漂亮的美音或英音就是一个好的英语老师的标志。这些数据表明,科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不被看好。在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的潜意识中,科研根本没有必要,一个老师只要英语水平高,基本功扎实,就能把学生教好。

这些观念造成了大学英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科研的人很少。张颖(2003)对上海一所著名重点大学的大学英语部中的39名中青年教师的调查发现,90%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与教学相关的协会和组织,67%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学术交流活动。这是10年前的事了,但现在统计情况也并不好,我们对这所大学的大学英语部教师近三年(2008-2010年)发表的论文统计(包括不是在外语类刊物上),也只有62篇,每人每年只有0.2篇。一般院校情况可能更差。乔梦铎等(2010)对黑龙江省内20所高等院校(3所部属院校,17所省属院校)935名大学英语教师的调查,发现近三年来,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的平均每年为85人,占总人数的9.1%;出席国外学术会议的人数平均每年为11人,占总人数的1.2%;发表在外语类期刊上的论文仅137篇,每年仅46篇。

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人可以不研究外语教学,可以没有二语习得研究的知识背景。正因为如此,一些院校甚至提出取消大学英语部,直接聘用新东方培训学校的老师来为学生上大学英语。这种观念不仅在教师和领导中普遍存在,而且也得到一些英语专家认可和专家本人成功的经历所证实。如李观仪(2003)认为,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坚实的英语基础,良好的听说读写技能,准确流畅的语音语调,应付自如的听读技能,流畅得体的说写技能。教师要掌握灵活多样、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以身作则,用英语进行教学,有敬业精神,不断充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再看看我们身边,确实存在不少并没有学习什么外语教学理论,但在外语教学中非常成功的英语权威和大家本身。

(2)大学英语教师面临下岗和转型

学科和课程是两回事。课程和专业有关,而专业虽然和学科有关系,但不等同于学科。专业是对学科的选择与组织,即以学科为基础,但又考虑如何适应社会用人的需要。因此,专业设置的依据是科学分类和社会需求的结合。具体说,专业是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如翻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等。由于它和社会需求有很大关系,因此需求大,专业发展就快;反之需求萎缩,专业也会萎缩甚至消亡。而学科和社会需求没有关系,如历史学或考古学,不会因为没有需求或学生人数减少就萎缩或消亡。由于大学英语不是学科,而只是一门课程,那么它必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也正因为如此,其他学科除非有新兴的交叉学科的出现或重大研究手段的突破,其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很难出现大的变化和大的改革。而大学外语则不同,由于它是一门和社会需求以及国家形势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它受到改革的要求更频繁。从1978年有大学英语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连绵不断,7~8年一次,原因就在于此。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大学生的基础课程,核心内涵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教学大纲》1999),属于通用英语性质。我们注意到,改革开放后,社会对国际交流的需要增强,而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低下,通用英语需求就相当大。因此,20世纪最后的20年大学英语发展最快,不仅教学大纲,而且测试水平和教材开发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可以说这时大学英语发展到了其历史的鼎盛时期。也是大学英语教师的地位最稳定,教师最富有成就感的时期。学生好学,积极向上,大学英语教师看着一群原来基本不会听不会读不会说的学生,经过两年的教学能够考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有了一定交际能力的英语水平无不感到自豪。

但是进入21世纪,随着高中课标的制定和高中英语教学有了质的提高,大学新生水平已不能同日而语。基础英语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学生不是最需要的了,越来越多的大学新生具有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的听说读写能力了。这样,大学生英语学习普遍懈怠,翘课现象日益严重,大学英语学分开始受到压缩。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他们原有的成就感急速下滑,原来的语言教师地位发生动摇。这是因为:第一,由于学生感到教材和教学内容跟高中重复,再进行语言教学如词汇和语法的解释已很难吸引学生了,大学英语教师只能转变角色,从语言教师变成了课堂交际活动的协调者,任务教学的合作者,但他们能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吗?他们没有信心。第二,由于学分的压缩,基础课程的压缩,大学教师被迫根据自己的学历结构和兴趣开设英美文学文化课程等,或开始用英语进行通识教育。有的甚至去考法学、经济学等硕士和博士学位,准备毕业后回来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但这是他们的方向吗?他们在怀疑。

四、大学英语的出路与对策

(1)改变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的内涵必须发生变化,只有这样,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课程才能继续存在下去。大学英语的核心内涵是通用英语,帮助学生打语言基础。这个定位在20世纪大学新生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国际交流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是合理的。但是在最近几年出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的国际化课程和全英语课程的普及使得各专业院系纷纷对大学英语提出培养学生学术英语能力(例如如何听英语讲课和讲座,如何查寻和阅读专业文献,如何进行学术讨论和演示等,如何用英语完成作业和写论文)的要求。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能直接用英语从事工作,与国际进行交流和竞争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大学英语课程的危机说明课程原有的通用英语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一门外语课程不顾形势的变化,不顾国家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战略需求,坚持打语言基础的定位,为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消亡。

面对形势的变化,章振邦、程雨民等(2002、2003)提出:“需要对我国外语教育作战略性的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笔者(2004)也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必须从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转移。这一观点,最近一二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圈内人士所认可。如陆俭明(2011)建议要对各学段的英语教学重新定位。中小学英语教学侧重打基础,而大学和研究生英语教学应主要是ESP或学术英语。刘润清(2010)说:“现在时代变了。我预料,几年之内,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是走专门用途英语的道路。”杨惠中(2010)指出:“多次大规模社会调查需求分析的结果都确认: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通过英语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表达自己的专业思想,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在性质上就是专门用途英语。”胡文仲(2011) 认为随着中小学生提高,通用英语教学的过程势必缩短,大学英语将更早地进入ESP教学。张绍杰(2011)指出,随着基础外语教育的普及与提高,进入大学的考生,特别是重点大学的考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目的语的语言技能。所以,再把语言技能的培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目的已经不适应学习者的需求,这也是公共外语教育费时低效,社会、学校、学生不满意的原因所在。大学英语必须实现由语言技能型向专业知识型的转变。

(2)大学英语教师找到新的方向

大学英语内涵的改变不仅能使课程适应学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而且也使大学英语教师看到了明确的培训和科研方向,甚至找到了自己学科的地位。专门用途英语和通用英语不同,它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更需要有ESP教学理论知识,这不是有一口漂亮的英语,甚至有英美文学或理论语言学背景的老师就能胜任的。英美国家不少著名高校都设有ESP/EST学位课程或研究中心,为从事大学英语的教师开设ESP教学法的硕士甚至博士学位课程。课程内容包括:①ESP教学中的各种教学法研究,②ESP教材设计和测试技巧,③ESP各种体裁分析,④ESP课程开发与设计,⑤ESP课堂活动和课程安排设计等。除了由正规大学颁发的学位与证书外,还有专门为培训ESP教师设立的证书。如英国的International TESOL Training以远程教学方式提供ESP证书的课程。

这些事实说明,如果说有一口漂亮的英语,或较强的英语能力在基础英语教学中还可以有饭碗,那么在ESP 和EAP的教学中就难以混下去。可见,由基础英语转型到专门用途英语必将引起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重组,必将刺激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欲望,必将引发新一轮、内容完全不同传统的教师培训热潮。

(3)确立外语教学或外语教育语言学的学科地位

在中国,什么地方可以进行ESP 和EAP教学的培训?能否在当外语教师前攻读ESP学位,甚至接受系统的外语教学学习和研究?这就涉及到培养我国外语教师的主要摇篮——英语专业的学科设置。从英语专业只有三种学位授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言文学、翻译学。没有外语教学的学位授予,我们怎能期望英语系会重视外语教学学科的建设呢?尽管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下面,一些大学尝试开设了外语教学课程,但是只有二语习得、语言测试等零星几门课程,很少有系统的外语教学核心课程,如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心理测量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外语教学从没被看作是一门学科。而在国外,外语教学(TEF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TESOL)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凡是要当外语教师的,即使是本地人,也必须拿到这个学科的证书或学位。据TESOL官方网站,仅在美国和加拿大,授予TESOL证书和学位(包括硕士和博士)的高校就达400多所。世界上著名的大学都提供TESOL/TEFL的教育语言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我们必须看到外语教学学科的缺位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外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乃至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我们可以想象,没有学科地位,没有专门学位授予,谁会学习和研究外语教学?我们可以调查一下从本科学习上来的硕士和博士生有几个会选择外语教学作为他们的研究方向?即使是大学英语教师进修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也大多以研究英美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翻译为殊荣。但是,外语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外语教学理论的人,仅凭英美文学知识和语言学知识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英美文学和外语教学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而语言学如语法学、词汇学、语音学、语义学也只能告诉教师教什么和什么先教什么后教。但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个外语教学主要内容的缺位使我们的外语教师无法有效开展教学。必须承认我国外语教师都尽心尽责,语音语调、基本能力都不错,但是外学教学的效率一直不高,这就是我国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应该尽快建立外语教学或外语教育语言学学科,以便在高校能够授予外语教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大学英语学分的压缩和去外语化观点的提出表明了大学英语已到了一个能不能生存的危机时刻。但是危机的本身就蕴含着一半的机会。这就是使我们有机会开始重新审视大学英语学科地位的问题,重新考虑大学英语发展的方向,重新寻找大学英语教师的出路和科研方向。我们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如果继续定位在通用英语,大学英语地位是不稳定的,大学英语教师是没有出路的。如果我们把大学英语定位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大学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师将找到新的希望,同时也为在我国建立外语教学或外语教育语言学学科创造推动力方面的条件。随着外语教学或外语教育语言学学科的建立,我们大学英语教师将找到自己的科研方向,大学英语找到确切的学科地位,这对于改变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研究滞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低下和科研能力薄弱,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素质,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外语界,2004(2).

[2] 蔡基刚. 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 蔡基刚.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4] 程雨民. 入世形势下的外语教改[J]. 外国语,2002(6).

[5] 冯燕. 去外语化: 重点大学公共外语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J]. 大学教学科学,2010(3).

[6] 胡文仲. 在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致辞[J]. 北京,2011-5-7.

[7] 胡壮麟. 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 国外外语教学,2002(4).

[8] 李观仪. 我的英语学习和教学[J]. 外国语,2003(1).

[9] 刘润清. 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10] 刘润清. 论一堂课的五个境界[J]. 外研之声,2010(2).

[11] 陆俭明. 制定科学的外语教育战略,提高国民语言素质[J]. 2010年中国外语战略论坛,上海外国语大学.

[12] 乔梦铎,金晓玲,王立欣.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问题解决思路[J]. 中国外语,2010(5).

[13] 王海啸. 大学英语教师与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 外语界,2009(4).

[14] 杨惠中. EAP在中国:回顾、现状与展望[J]. 中国ESP研究高端论坛,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

[15] 杨忠,张绍杰,谢江巍. 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与问题分析[J]. 外语教学,2001(6).

[16] 张绍杰. 扩大教育开放给外语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外语,2011(2).

[17] 张颖. “反思性教学”离我们有多远[J]. 国外外语教学,2003(2).

[18] 章振邦. 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 外国语,2003(4).

[19] 周燕. 英语教师培训亟待加强[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20] Spolsky, B. 1978. Educational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M]. Rowley, Massachusetts: Newbury House.

[21] Spolsky, B.1999.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Linguistics [M]. Oxford: Elsevier.

给大学英语老师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80-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会计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Accounting is the language of business),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著[1]。为了迎合国际化会计的需求,社会对既精通英语又能够按照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并用英语处理会计业务的实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变得至关重要。

二、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英语教学面临的情况相当严峻。一是,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起点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班级人数多,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英语水平差异较大。三是,各高职院校普遍不重视会计专业英语课的教学,将会计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为考查课,课时较少,从思想上放松对专业英语课与学生的要求。甚至还有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节省教学成本,将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学生在只修了一学期大学英语,还未修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的基础上,就先行教授会计专业英语,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艰难。学生不仅要学英语,还要学会计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倍感压力、学习效果非常的不理想。

(二)教材

教材的选用是实施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基本条件,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目前,会计专业英语教材主要是国内出版的英文教材和国外引进的原版教材。

原版教材,对相关会计知识的介绍比较全面、知识较新、并附有较多的案例,学生可以领略到英语和会计的完美结合,“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学生能够迅速、全面地了解到,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最新的会计学术成果;会计专业前沿问题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国际大趋势。但是,我国的会计体制和会计处理程序和欧美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况且,高职院校的学生英文底子薄弱,会计专业能力底子不厚,根本无法读懂、理解原版教材的内容,教学难度超大。

国内出版的一些相关教材,要么内容陈旧过时;要么从不同的国际文献中摘录,内容复杂、语言晦涩难懂,文章之间的衔接性较差,照搬国外原版教材内容片段,导致教材脱离我国会计专业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教学现状。

(三)教学方法

很多高校的教师,教授会计专业英语课程,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局势。

但事实上,由于会计本身的技术性、操作性较强,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并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应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语言与会计专业知识紧密、完美结合。

(四)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担任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懂点英语的会计专业老师任课;另一种就是由一般的英语老师任教。无论是其中的哪一种老师,都给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矛盾重重。

会计专业老师,专业好,但英语知识掌握的不够充分,课堂上不能将英语与会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相反,英语老师,英语功底扎实,但对专业知识却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教师在教学中常是摸着石头过河,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语言能力的应用,缺乏会计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性和逻辑性。

三、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与策略

针对上述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要想培养出能用英语处理会计业务的实用复合型会计人才,笔者结合自己从事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经验,提几点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

实际上,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是基于会计专业知识的语言学习,是大学英语、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三门课程的结合体,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完成从英语学习阶段到英语运用阶段的过渡,使学生真正学会把英语当成一个有效获取各种知识的工具。

1、从思想上重视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对提高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可让学生了解、熟悉并组织学生考取财经类专业用途英语资格证书,把该证书作为学生毕业时一项必备的技能来掌握。

2、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在授课方式、授课进度和授课深度上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分层次教学。将不同程度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班教学,设置不同程度的要求。在教学内容、教材选择和讲授方式上都可以更有针对性,以便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

试想,若所选用的教材,连班级里英语水平最好的学生都很难理解的话,那么英语底子薄弱的学生,可能就选择直接放弃学习了,从而损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材的选择,应该难易适中,既能满足不同层次英语水平学生的需求,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

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与会计专业知识能力的程度,编写简单、易懂、高质量的校本教材。注重教材内容的与时俱进、难易适度、知识先进、体系科学,避免内容陈旧过时;注重学生在对外会计业务中的授课信息,处理业务的能力。教材内容包含许多案例,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直接、主动的掌握会计术语的表达、书写以及运用;并要熟练掌握运用英语处理基本的会计业务、编制和分析工作底稿、财务报表等。教材每章节后面附有本章节的内容小结、主要术语注释和综合性问题,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回顾本章节内容。

总之,无论是原版教材、国内出版教材,还是自编的校本教材,只要能够适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获取到相关知识,能够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环境下,基本会计业务的处理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翻译英文会计文献的能力,就不失为一本好教材。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财经类专业属于“舶来专业”[2],要培养出具有过硬会计专业技能、较高英语水平,通晓国际会计准则,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就应该大力发展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教学,同专业接轨,利用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对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都有利[3]。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是侧重对专业术语的解释、语法以及课文内容的翻译,这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必须摒弃。在教学环节中,应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3],以案例为载体,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应用会计英语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以某上市公司全部的经济业务资料,包括有关的原始凭证、英文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等作为教学案例,以培养学生能够读懂英语专业文献,用英文记账,并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会计信息搜索、业务处理和对外交流的能力;让学生熟悉在英语语言环境中,会计信息的表达、会计业务的处理和核算、工作底稿、会计报表的设计和分析。总而言之,就是掌握在英语语言环境下处理的基本会计业务的能力。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实际上,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属于多学科、综合性的教学工作。它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基础英语到应用英语能力的转换。会计专业英语既不是单纯地教授会计专业知识,也不是纯粹的传授英语,而是要以实践训练为主,让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因此,应选择专业知识扎实、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学研讨,并建立长期的内部培训和外部交流机制。

四、结语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对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会计专业英语这门综合性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加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优化课程标准,不拘形式,突出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全面促进“会计”+“英语”双向渗透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办学层次、塑造特色的办学。最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双语工作能力为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繆丽.财务从业人员英语素养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06,(19):118.

[2]吴勇.财经类院校公共英语学习需求分析调查[J].考试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