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基金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科基金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科基金论文

社科基金论文范文1

关键词:国际金融;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软件

国际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国际货币金融活动的基本理论与实务。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和其它经济类课程相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往往觉得该课程抽象难懂,最后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如何探索一套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1学好国际金融学的必要性

20世纪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并且日趋全球一体化,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的服务日趋多元化,金融交易迅速膨胀。金融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优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大大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也增加了市场风险,金融危机频发[1]。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管制的放松,我国的经济发展甚至百姓日常生活都日益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因此,掌握一定的国际金融相关知识,不止是从事金融行业所必须,也是日常理财的必要条件。

国际金融学是经济类学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研究对象为国际间金融活动及其本质与规律性,介绍国际范围内货币金融活动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实现经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一门学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较系统地了解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融资工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外汇与汇率、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的原理和操作;理解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的内涵以及和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和判断国内外的金融问题;把握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提高自身的理财能力。

2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2.1时代性强,内容更新快国际金融是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最活跃、也是最不稳定的经济领域。日新月异的国际金融实践也推动着国际金融理论不断深化和发展。近十年来,国际金融理论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在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国际金融监管理论和国际金融市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2]。

近年来重大的国际金融事件层出不穷,从拉美债务危机到东亚金融危机和美国IT泡沫破裂,再到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恶化等,这些都对我国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而人民币汇率问题更是成为近年来全球关注的焦点。重大金融事件的发生也促进了金融理论的发展,如次贷危机引发加强金融监管的讨论。金融领域的瞬息万变、新观点新问题的日新月异要求本课程教授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2.2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和其他经济类课程相比,国际金融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非常典型。一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必要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如有关外汇、汇率、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观察和分析国际金融现实问题的能力。

比如外汇交易作为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进出口企业必须利用外汇交易规避外汇风险,普通百姓也可以利用外汇交易获得投资收益;而一国的国际收支、国际储备等数据的变化直接影响外汇市场的走势和当局的政策意向,这些都和各经济体包括百姓的日常理财息息相关;国内外金融事件、各国金融政策等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因此学生在课堂外对此类信息接触得比较多,对本课程的兴趣也普遍较高。

2.3宏观微观并重国际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既有宏观理论,如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资本流动理论等;又有微观实务,如外汇交易实务、外汇风险防范实务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宏微观并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掌握宏观理论的同时提高对微观实务的实践能力。不仅从微观层面透彻的认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金融现象,而且能从宏观层面理解一国的经济金融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观察和分析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动向等。

2.4交叉学科多国际金融学涉及了经济贸易类课程的方方面面,和许多课程的内容存在交叉,如国际投资学、金融市场学、国际信贷学、国际贸易、国际结算以及财务会计等学科。这就要求在设置课程时应注意到课程的衔接和延续,各课程之间应加强联系和配合,以防止教学内容的重复或断层。

3对高职高专国际金融教学改革的建议

针对国际金融学的课程特点和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应探索出一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方法,改变单纯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

3.1教学内容的改革

3.1.1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与时效性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首先应做好教材的选择。目前,市场上国际金融的教材有非常多的版本,仅高职高专类就有几十种。在选择教材时应充分考虑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比较适合的教材应该是理论与实务结合较好,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又突出实践性、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并有配套的案例和作业[3]。

由于国际金融的理论和实践都发展迅速,国内外重要金融事件不断发生,教师在平时应关注国际金融领域的发展动向,及时追踪理论前沿信息,充实知识储备。由于教材可能不能及时跟上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补充最新的金融信息,可通过教辅资料建设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3.1.2教学过程增加图示法的使用图示教学法,即通过简要的符号、浓缩的文字、线条(箭头)、框图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形成板书、电脑课件等有效施教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种图示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展示化、可视化,比一堆文字更能让人一目了然,并印象深刻,能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解汇率变化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时,如果教师用枯燥的文字满堂灌输给学生,学生会感觉晦涩难懂,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图示法能很好地解释汇率和物价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流程图将其作用过程一步一步地展示出来,就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该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教学手段的改革

3.2.1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

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构成了教师的教学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工具的多样化成为可能。尤其是国际金融学的时代性特点要求其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变化,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将大量内容以各种形式在短时间内呈现在屏幕上,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非常适宜向学生讲授国际金融的新理论、新动态;而网络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在讲解金融危机的时候,可以将课件连接互联网,这样课题内容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了解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情况。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3.2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国际金融实践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充分发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如在讲到汇率和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时,正好可以利用大家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可让学生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课堂讨论掌握我国的汇率政策,并理解其和当前国际贸易摩擦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可以考虑让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对某一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学生普遍对网络比较熟悉,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工具、论坛、博客等多种互联网工具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也可考虑将作业、案例资料等制作成网页,供学生登录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登录一些财经网站、查阅财经信息,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外。

3.3重视实践教学高职高专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方面相对更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更应重视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加以使用。目前,科技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如教学模拟软件的使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一个好的模拟软件能提供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证券市场等重要金融市场的实时行情以及相关资讯。学生可利用所学知识,通过自己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对模拟资金进行运用。尽管是模拟交易,但它反映的交易状况和真实交易无异,系统还可以对学生的投资状况进行比较排序,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学模拟软件的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克服了传统教学纸上谈兵的缺点,也充分发挥了国际金融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同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学校应与企业加强合作,通过组织学生到银行、外贸企业、证券公司等机构参观、实习,使学生能亲身体验相关行业和工作,为以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4]。

3.4优化考核手段传统教学往往在期终使用书面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形式简便易操作,但其合理性有待商榷。尤其是国际金融这种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单纯的书面考试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效果。课程的最终成绩应充分考虑平时表现,而考核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课程论文的完成情况、相关网站的访问情况、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情况、模拟软件的使用情况以及在研究小组中的作用等等,都应进入考察范围。这样的成绩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也反过来促进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努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条件;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优化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孙连铮.国际金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2]孔立平.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9.(1).

[3]王晓军.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金融经济.2007.(6).

社科基金论文范文2

过去一年的成绩(26)

下一年的任务(17)

过去一年的成绩(26)

学科建设(5)

教学(8)

科研(4)

学术交流(4)

其他(5)

学科建设(5)

在张培刚教授带领下,整合经济学院资源,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1. 成功申报并取得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2.成功申报并取得西方经济学湖北省重点学科

3.西方经济学研究生教育连续第二次被人民网公布的“中国大学评价评”为全国第一

4. 与国贸系共同申报并取得世界经济硕士学位授予权

5.与其他院系一起,组织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

教学(8)

承担了本专科、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学和指导任务,教授、副教授 、讲师的工作量都达到或超过规定要求,承担本科生教学的教师,评分都在75分以上,多数在80分以上(宋德勇、姚遂在组织安排本专科各环节教学工作方面,成绩突出)

张卫东、徐长生分别讲授高级微观、宏观经济学(硕士生)和微观、宏观经济学文献选读(博士生),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为提高经济学院的教学水平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丁际刚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硕士生王皓获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西方经济学1999级博士生3人、2000级博士生26人、2001级博士生2人(共31)人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21人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网络研究生104人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费剑平在组织研究生各环节教学工作和科研管理工作方面,成绩突出)

罗传建、张玉英指导的本科生论文获校优秀论文奖

张玉英获教学质量二等奖

方齐云获研究生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科研(4)

科研工作取得较大成果:湖北省第三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出版著作3部、科研经费9.4万元:

徐长生获湖北省第三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张卫东出版微观经济学教材、彭代彦出版专著一部、费剑平出版译著一部

张培刚教授获校文科基金重点资助1万元、获湖北省社科基金资助0.7万元、徐长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2万元、彭代彦副教授获校文科基金资助0.5万元、罗传建获横向课题经费2万元

近60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英文论文2篇,其他期刊和会议论文20余篇。其中,彭代彦、费剑平在发表权威期刊论文方面成绩突出 学术交流(4)

组织了2次学术研讨会,张卫东、彭代彦交流了研究成果;在校庆50周年学术报告中,徐长生、张卫东、宋德勇、汪小勤交流了研究成果

徐长生访问美国哈佛大学归来

宋德勇圆满完成在日本的博士后研究回国

彭代彦、汪小勤论文入选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徐长生、汪小勤参加了中国经济学年会;张培刚教授带领5人参加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年会,提交会议论文5篇;此外,还参加其他各种学术会议8人次

其他(5)

张玉英、费剑平、姚遂获得博士学位,师资队伍的博士化程度达到70%

汪小勤、宋德勇晋升博士生导师、罗传健晋升副教授

姚遂获三育人标兵称号、方齐云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学院反映良好,吴大庆在组织经济系元旦文娱活动方面作出了贡献

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制度化,取得良好效果(张玉英在支部书记工作中成绩突出)

下一年的工作(17)

学科建设(6)

教学(2)

科研(4)

学术交流(2)

其他(3)

学科建设(6) 积极参与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继续努力争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积极准备申报世界经济和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积极准备申报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点

积极做好西方经济学湖北省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积极准备申报西方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

做好博士后流动站的第一次招生工作

积极准备创办发展经济学研究杂志,进一步扩大发展经济学研究在国内的影响

教学(2)

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准备建设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形成优质的西方经济学专业三级课程体系

科研(4)

完成张培刚教授申报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重大课题研究

在发展经济学、农业及农村经济、制度与产权经济学、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研究方面形成特色,争取获得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内产生较大学术影响

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其他各类课题,力争多获立项,争取在课题和科研经费方面有所突破

积极发表科研成果,争取更多成果获奖

学术交流(2)

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特别是鼓励参加中国经济学年会、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年会、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讨会以及其他各类国际国内高层次学术会议,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

进一步办好双周学术研讨会,争取取得较大成果

其他(3)

启动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的对外运作,进一步扩大基金会的学术影响

社科基金论文范文3

[关键词]社会学科;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发展状况

哲学社会科学自“八五”规划发展到“十二五”规划,各学科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社会学在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发展历程后,与1979年得到恢复与重建,在老一辈社会学家及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学得到了蓬勃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家社科基金代表了人文社科的发展水平及发展方向,而社会学科研究发展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对1994—2015年我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状况进行立项情况统计与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社会学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规律,把握该学科的发展状况。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我国自1991年6月起,设立了社会科学基金,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本文以1994—2015近二十二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研究总体,充分反映其发展状况及最新进展。鉴于重大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社会学立项较少(重大项目13项,后期资助项目21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以及成果文库基本没有,为便于统计分析,本文研究将不考虑这四大类。在2400个有效样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在数据处理中,首先对各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立项名单进行汇总,简单整理,然后对社会学的立项项目及其相关变量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社会学的研究议题及其进展情况。

二、基本立项情况统计分析

(一)年度立项分布情况

统计发现,自1994—2015的22年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社会学科资助立项共计2400,平均每年资助立项109项,但具体年份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如1995年资助立项数仅有6项,而在2014年立项数则达到264项。整体来看,1994—2015社会学科立项项目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4—2003,这十年间社会学立项项目处于不断变化中,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现象,如1996年社会学立项项目数为71项,其后的七年则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第二阶段是2004—2015,2004年社会学立项数恢复到1996年的水平,而后呈逐年递增态势,从2004年的72项增加到2015年的256项。过去22年间,社会学的立项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其所占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总数比例相对稳定,徘徊在5%左右,位列各学科立项的前几名,其在1996年和2005年分别达到6.80%、6.76%,表明社会学在各学科立项研究中相对而言有一定的发展优势。影响社会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与社会学研究人员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有关;其次与社会学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密不可分。

(二)立项类别分布情况

根据数据,我国社会学的立项项目主要集中在四大类型中,分别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以及西部项目。其中一般项目占比达到51.08%,所占的比例最高,立项数1226项,其后是青年项目,立项数744,占比达到立项总数的31%,西部项目是2004年,国家为了支持、促进西部哲学、社会学的发展而单独设立的资助项目,数据显示自2004年起,国家对西部地区社会学的资助项目数逐年递增,占比达到11.08%,显示出国家对西部地区哲学发展的重视。但是,重点项目所占社会学立项总数的比例仅有6.83%,立项数164,虽然重点项目标准较高,但也可以反映出,我们社会学科科研人员对社会学重点项目的承担能力有所欠缺。

(三)立项地区分布情况

22年来社会学科获得过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省份共有31个省,包含了所有的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在近22年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立项数中,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浙江居于前五,合计社会学立项数占总项目数的41.19%,说明社会学立项集中分布在全国少数的几个科研强省。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备及时了解前沿信息和科研动态的先天条件,立项数达到370,占比15.42%,而且北京高校众多,人才济济,因此成为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研究项目申报立项的主要来源地。然而,社会学研究与立项数在各省市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几乎所有的沿海发达省份立项数都位居前列,中西部地区的社会学立项则较少,如山西社会学立项数仅13项,说明社会学立项数与该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社科基金项目的承担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而作为中西部省份的云南、重庆能够跻身于前十,其科研水平值得肯定。笔者认为在今后研究发展中不平衡性的问题应该引起相关机构的重视。

(四)立项的机构、单位分布情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隶属于高校、党校、社会科学院、党政机关以及军队等五大机构系统。统计发现,高校社会学的立项数最高,共1858项,占77.42%,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对社会学研究而言,高校研究队伍综合素质较高,研究资源丰富且高校人员科研水平较高。社科院对于社会学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表1,社科院系统立项数341项,占比14.21%,其中以中国社科院和上海社科院为代表。而党校、党政机关、军队及其他系统总共立项201项,占8.38%。可以看出,在我国社会学研究领域中,高等院校以及社科院作为科研人才云集的地方,承担了大多数社会学领域研究的课题和重点项目。

(五)立项的单位分布情况

经数据统计发现,1994—2015我国社会学立项有较多单位获得资助,由于2400个样本数据较多,在此只分析社会学科资助项目立项数达到20项以上的机构。共有23家立项总数达到20项以上(含20项)的科研机构。23家单位分别属于社科院和高校两大系统,共立项数740项,占总立项数的30.83%,可以看出社会学立项相对比较集中。在社科院系统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立项69项,上海社会科学院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分别立项24项,位列前三甲,合计占社科院系统341项的34.31%,彰显了较强的研究水平和科研生产力。在高校系统中,中国人民大学以56个立项数的成绩占据榜首,北京大学立项52项、南京大学立项47项、南开大学立项40项、中山大学立项38项紧随其后,在前23名的科研机构中普通高校共有20家,共立项623项,占高校系统总立项数的33.53%,说明在社会学项目立项单位分布方面,高校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尤其是社会学专业传统强校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中占有明显优势。

(六)项目主持人情况统计分析

项目主持人是技术比较权威的,主持项目整个工作的人,负责协调整个项目的工作,发挥着领军人物的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主持项目数2项的研究者占大多数,3项的相对较少。而根据统计结果,这22年间,只有陆益龙、傅广宛、刘少杰、乐国安、方文、何明升、风笑天、王耀以及胡荣等9位研究者主持社会学立项数达到4项的,而这9位主持人都为正高级职称,他们所主持的这些项目涵盖了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及青年项目三大类别,研究议题主要围绕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最新发展、社会阶层研究以及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在22年的社会学年度立项中,仅有吴忠民一位学者主持社会学项目数达到5项,在社会学研究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由此可得出,对社会学的项目主持人无论是科研能力,还是本身的学术水平,其要求都相对较高。

(七)项目预期成果形式分析

社科基金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可以选择单一成果形式或两种成果形式,预期成果形式对项目立项的成功几率有着一定的影响,数据显示,在所有的成果形式中,以专著作为主要结项形式的占到47.65%,以研究报告为主的占40.53%。而以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研究报告等为主要结项形式的总数仅为63项,占总比为7.23%,可见专著和研究报告是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科的主要成果形式。相比而言,以译著和论文集为成果形式的项目仅有35项,占比分别为0.23%、3.79%。由此分析,社会学项目在成果形式上的多元化有待提升。

三、结语

社科基金论文范文4

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国家社科项目1991年6月,中央成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管理和筹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以下简称为国家社科基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经成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中级别最高、最具有权威性、战略性的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现设有哲学、法学、人口学等23个学科组。除此之外,还有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单列学科,其中教育学学科项目的规划、申报、评审、管理、鉴定结项等工作,委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http://)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http://)。

一、1991~2011年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情况概述

1991年以来,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集中申报了11次,合计1144个项目。其中“八五”和“九五”期间各申报1次(1991年和1996年);“十五”期间申报了3次(2001年、2003年、2005年);“十一五”期间每年申报1次。详细情况见表1。

通过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从总体上来说,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过去20多年里有了较大的增长,这其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1)项目立项数在某些时间段波动起伏比较大,在2001年的一般项目、重点项目上表现的最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教育学学科的研究还缺乏一定的稳健性和规律性。

(2)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立项数始终没有重大突破,在过去的11次申报中,有7次申报中的重点项目立项数没有突破10个。

(3)在过去20多年的大部分时间中,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没有能够实现与国家社科基金同步增长。例如,国家社科基金从1998年的2800万元增加到2001年的6000万元;2002年又增加到1亿元;2004年达到1亿2000万元,2005年达到1亿6700万元,2006年超过2亿元。而此时的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却增长缓慢,甚至有时还呈现出倒退的情况。

二、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单位分布研究

1991~2011年共有319个单位承担了1144个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立项数在10项以上的科研机构有22家,合计591项,站总项目的51.48%。从表2可以看出,高等院校有19所,共立项458项,占表2总项目的77.5%,占整个总项目的39.89%。在这19所高等院校中,又以师范类院校(13所)占据了主要阵地。其余6所大学多为综合性大学。以上数据反映出我国教育学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

三、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单位所在地区分布研究

在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方面,除了自治区之外,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已经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但是此分布是相当不平衡的,北京、上海、江苏分别蝉联前3名,尤其是北京以绝对的优势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表3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各地区的教育学学科竞争力状况。

四、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分析

在这里借鉴文献计量学中确定论文核心作者的方法,根据洛特卡和普赖斯对科学家的生产率和活动规律的研究,提出数目达到N篇以上的作者为该学科的杰出科学家,即核心作者。由此,本文提出核心项目主持人这一设想,即在一定时期内主持某个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较多,在本学科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和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主持人。普赖斯公式N≈0.749(nmax1/2)。N为立项数,n为1991~2011年中主持频次最多的主持人立项的项目数,只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达到N次以上者才能称为核心主持人。

由表4看出,获得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多的是郝克明,先后主持过4项,即n=4。经过计算N=1.498,为了方便统计,本文将N取为整数2,根据上述标准,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核心主持人有77人,为了节约文章篇幅,表4仅列出了主持项目数在3项以上的11名核心主持人排名情况。

五、结论与启示

1.教育学学科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重大项目所占比重过少,而重大项目是现阶段国家社科基金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高的项目类别,该项目自2004年设立以来,目前包括应用对策研究、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三类。其中重大理论研究设立于2010年,到目前为止共资助了170项,其中没有一项是教育学学科项目。

与其他学科相比,在重大项目方面我国的教育学学科还处于劣势地位,似乎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详细情况见表5。

(2)由表3可以看出,教育学学科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距。西部地区“陕甘宁青新”几个省份获得的立项资助数才及得上江苏省的一半,即使是东部沿海地区,差距也非常明显,如海南、天津等。

从地区分布上看,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高校数量较多的地区。然而,那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处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问题更是亟待解决。

建议教育学学科也设立西部项目,对那些目前处于落后的地区,给予政策倾斜,加大立项几率,提高和繁荣该地区的教育学研究水平,为当地教育发展提供有效的科研成果和好的经验做法。

2.行政权力在学术资源配置中应保持一定的超脱性

从表2可以看出,尽管高等院校在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占据了主体地位,但是教育部却排在了第1名的位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教育学学科项目的规划、申报、评审、管理、鉴定结项等工作。然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又是教育部的直属单位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以教育部所属的司局机构为主体申请项目,给人一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嫌疑,引起对公平与公正的质疑。

教育部作为管理全国各项教育事业的行政机关,应在教育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保持一定的超然性,防止行政权力对学术资源的侵占,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只有在保持自身超脱性的基础上,才能从宏观上、战略上实现各种学术资源的有效配置。

3.应重视对新兴研究力量的扶持和培育

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单位和机构在不断努力下已成为教育学研究的新兴力量,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部分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尽管目前这部分力量所占比重相对很小,但还是应引起重视,给予一定的便利条件予以扶持,努力培养成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目前,国内的民办高校已经达到了260余所,这部分民办高等教育的践行者,理应在教育学研究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范全青.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的统计分析[J].现代情报,2006,(2).

[2]冯学军.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构想——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实证[J].学术研究,2006,(4).

[3]劳凯声.中国教育学研究的问题转向[J].教育研究,2004,(4).

社科基金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国学术期刊;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论文;计量分析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6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编号:SZJY-1608)

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14日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总体偏低。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还是体现在教学方面,就其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而言,与本科院校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尤其是科学研究方面。要提升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功能,就必须了解高职院校目前的科研现状。

陕财职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陕西省咸阳市,创建于1960年4月,其前身为陕西省财政学校,先后更名为陕西省统计财经学校、陕西省财政会计学校、陕西省统计财金学校、陕西省财经学校等,1986年由西安迁建咸阳。2001年9月独立升格改制为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7月正式由陕西省财政厅划转陕西省教育厅管理。陕财职院秉承“博学、慎思、诚朴、笃行”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立足陕西省,面向全国,依托会计行业,面向三大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为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了大批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形成了“团结、严谨、勤奋、奉献”的优良校风和“实训与理论相融并进、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陕财职院以建设成为陕西财经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陕西财税干部培训基地、陕西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会计工作能力训练与认证基地、财经类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实现“省内一流,行业著名”为办学目标,根据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旨在形成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专业体系。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检索网址为http:///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检索时间为2017年2月7日;检索方式为“高级检索”,控制检索条件为: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模糊匹配方式,发表时间从“2001年”到“2016年”,来源类别“全部期刊”,共检索到文献1,454篇,然后利用CNKI提供的“分组浏览”和“文献分类目录”功能进行统计分析。

二、统计结果及分析

(一)年度发文量统计与分析。发文量是衡量一个单位学术成果的重要指标,不仅能体现单位的科研水平,同时也能说明单位的学术氛围。表1为陕财职院2001~2016年发文量统计。其中升格初期,由于科研实力薄弱等原因,年发文量较少;2009年首次突破100篇。可以看出,自升格以来,陕财职院年度发文量虽有波动,但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科研总量在增加。(表1)

(二)学科分布统计与分析。一般情况下对论文的学科分布进行统计,所得数据能体现学校设置的各个学科(专业群)的学术水平及科研实力。截至2016年底,陕财职院作者发文量超过50篇的学科共有11个,具体如表2所示。陕财职院作者发文量最多的两个学科是企业经济、会计,发文量较多的学科有贸易经济、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金融等,这与该校开设的主要专业吻合,也体现了该校的办学特色。其中,在企业经济学科203篇,占同期论文总数的13.96%,说明该校企业经济学科科研实力最强,财经特色较为鲜明。(表2)

(三)研究层次统计与分析。研究层次是指研究论文所属的领域。截至2016年底,陕财职院作者所属最多的五个领域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该校作者主要致力于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说明陕财职院是一所以人文社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在以工科为主的省属高职院校群体中,陕财职院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较为鲜明。(表3)

(四)合作机构统计与分析。合作发文机构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机构间的科研合作情况。科研合作对合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发展有很大帮助。截至2016年底,与陕财职院作者科研合作最为密切的机构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陕财职院地处咸阳,该校作者与民族学院(坐落于咸阳)、咸阳师范学院、陕西科技大学(以前也坐落于咸阳)合作比较密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表4)

(五)基金资助统计与分析。基金论文是指由各类研究基金项目资助产出的论文,是衡量论文学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基金论文比是各类基金论文数占论文总数的比例。陕财职院作者科研论文标注的主要基金项目详见表5。截至2016年底,该校作者共有33篇产出论文标注了7种基金项目的资助,基金论文比为2.27%。这一比例在陕西省高职院校中属于低水平,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科研实力相对薄弱,较难获得高层次基金的支持。(表5)

(六)发文期刊统计与分析。期刊档次整体上反映了该期刊所的普遍水平。表6列出了陕财职院作者数最多的10种期刊。可以看出,在该校作者发文最多的10种期刊中,有《教育与职业》、《财会通讯》、《商场现代化》等期刊出现(或曾经出现)在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该校作者的其他主要期刊影响力不足,大部分论文质量尚待提高。(表6)

(七)论文关键词统计与分析。关键词频次越高,说明相关主题论文数量越多。表7列出了2001~2016年陕财职院作者发表期刊论文标注频次最高的10个关键词。可以看出,陕财职院作者使用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高职院校”、“对策”、“问题”、“高校”、“教学改革”等,这说明陕财职院作者关心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关注教学改革,能够针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对策。同时,高频关键词“电子商务”体现出来该校的专业特色。(表7)

三、结语

本文统计了陕财职院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到2016年底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统计显示,该校科研实力持续不断增强。该校作者主要致力于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在企业经济、会计等学科的科研实力最强,财经特色较为鲜明。该校作者的科研合作具有地域倾向,发表的基金论文较少,的主要期刊影响力不足,论文质量尚待提升。该校作者科研工作聚焦于“高职院校”等与自身关系密切的问题,关注教学改革,能够针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1]石伟平,唐林伟.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总体水平偏低[N].中国教育报,2015.7.9.

[2]秦萍,桂云苗.基于CNKI的安徽工程大学学术文献计量分析[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3.28.3.

社科基金论文范文6

一、《科学时代》杂志简介

《科学时代》杂志设有社科经济、教育研究、自然科学、城市建设等版块,每个版及栏目设置如下:

社科经济版块:主要栏目有社科论坛、经济发展、科学管理、金融研究、政法论坛、党建之光等。

教育研究版块:主要栏目有教育教学、机电教研、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与教改、学校管理等。

自然科学版块:主要栏目有科技论坛、工作研究、技术报告、学科进展、医药研究等。

城市建设版块:主要栏目有城市建设与规划、桥梁道路建设、环保与污水处理、交通管理等。

二、来稿要求

1、文稿要求内容新颖、论点明确、力求文字精炼、准确、通顺,文题简明扼要,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凡来稿在2个月内未得到稿件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请勿他投。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欢迎通过电子邮件投稿,并请注明联系电话、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

4、稿件确认刊载后,作者需按通知数额支付审定出版费用,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上述费用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确有困难者可申请适当减免。稿件刊登后,赠当期杂志1册,以供用途。

本刊来稿必复,如采用将在一周内通知作者,望作者来稿前请与编辑部联系,以便查收。

三、来稿请寄:北京市五芳园邮局40-035信箱 (100040) 《科学时代》杂志社编辑部

投稿咨询电话:010-63248963 010-51299438 010-51299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