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制度合规管理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制度合规管理建设范文1
一、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开展合规文化教育强化学习提高树立农业银行良好形象。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活动对规范操作,杜绝违法违纪和防范案件发生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一方面,要统一各级领导对加强合规文化教育的熟悉,使之成为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策划者、推动者。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新业务、新知识更是层出不穷。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金融业务、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全行业务提速发展的需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注重加强对政治理论、经济金融、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明辩事非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同时,要进一步端正经营指导思想,增强依法合规审慎经营意识,把我行各项经营活动引向正确轨道,推进各项业务健康有效发展。
要在我行内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形成讲实话,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的经营作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升治理水平,严明纪律,严格责任,狠抓落实,严格控制各类道德风险、经营风险和治理风险,维护和提升农行形象。一方面,要提高全体员工对加强企业合规文化教育的熟悉,员工是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企业合规文化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没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建设好优良的合规文化企业,更谈不上让员工遵纪守法。要集中精力做好业务的指导和培训,力求达到综合性、系统性、专业性、实用性、提升性,使农行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原有基础上再上一个等级。通过系列活动,使全体员工正确把握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真正科学内涵,自觉地融入到企业的合规文化建设中去,增强内控治理意识,狠抓基础治理,促进依法合规经营。
二、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建立农业银行长效发展机制的需要。企业合规文化教育建设是一项工程浩大的系统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要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在一个时期内要有一定的规划目标,最终建立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机制。从我行来看,他应该包括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环境、企业形象、企业礼仪、企业标识等内容,形成有自已特色的文化经营理念。首先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学习、交流、研讨使全体员工熟悉到农业银行应如何发展,员工在自已的岗位上应如何做好自已的工作,与别的员工相比差别有多大,应如何改进;在农行这个大家庭中自已是什么角色,自已出了多少力,对农行的改革与发展有何建设性意见。要通过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育,以此建立我行的合规文化,进而提高农行的凝聚力、核心竞争力。其次要与案件专项治理和正在开展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对易发不正当交易行为和商业贿赂的业务环节的分析研究,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专项治理,果断纠正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要通过开展教育活动,鼓励员工检举违纪违法的人和事,提供案件线索,推动案件专项工作深入开展,提高企业合规文化。最后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规范化服务,按照总行各项规章规定中的条款,对一些细节问题、难点问题要进行专项学习。对当前的业务经营和柜台服务形势,认真总结和细分客户群体和业务需要,整合有限资源,对存在较大矛盾和服务困难的服务焦点要集思广益,打开思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以最大的限度满足客户需要,提升企业合规文化精华。
企业制度合规管理建设范文2
在上半年工作中,我行党群部在省行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按照党总支部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的强化党性树形象,投身企业争先进,与时俱进强素质,开拓创新谋发展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管理要效益的企业工作要求,以抓好党建,促进党建精神文明建设为工作主线,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员工的意识主题教育、创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弘扬公司的企业文化,深化文明行业的活动创建,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银行上半年工作总结。
二、上半年工作总结
我行在上半年的工作中,各个部门加强协作,紧密配合,共同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面落实完成各项任务(一)、上半年财务完成情况
1-5月份全区累计完成金融业务总收入6863.73万元,完成计划的42.74%,完成率在全省排 名;其中:银行收入2392.36万元,完成计划的39.15%,比序时进度差2.52%,完成率在全省排 名;邮政收入4471.38万元,完成计划的44.94%,完成率在全省排 名。
1-5月份全区累计发生营业支出 万元,其中:业务及管理费 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资产减值准备 万元。
1-5月份全区累计完成利润 万元,目前还未结算邮银双方的关联交易费用,一类网点中非骨干网点改造费用也未入账,预计改造费用约210万元(7个农村网点)。
(二)、我行业务状况良好
上半年,全市实现利差和中间业务收入万元,完成年计划的 %,其中利差收入万元,中间业务收入万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 %。新增储蓄存款万元,完成年计划的 %,公司存款达到万元,完成年计划的 %;保险业务量达到万元(标准保费),完成年计划的 %;发放绿卡张,完成年计划的 %;商易通布放台,完成年计划的 %;基金、国债、理财产品万元,完成年计划的 %。
(三)、以“合规管理年”为契机,相关活动方案得到落实
二月初我行按照总行及省行要求制定了“合规管理年”活动方案并上报省分行风险合规部,于2月27日我行正式下文成立了“合规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并将活动的内容及具体要求传达至各单位,同时要求各县支行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保证了小额贷款业务合规风险评估、法律事务管理、反洗钱、机构合规评价等活动方案的落实。
(四)、以提升网络支撑服务能力为目标,着力加强渠道的建设和管理,渠道与科技工作有序开展
在上半年工作中,我行以加快加快网点改造工作为重点,完成了对洪泽湖路支行的选址、设计、施工等,已于5月29日正式开业,4月份,我们完成了对王官集镇支行营业用房的租赁和设计,目前正在施工,拟于6月10日可完工,王官集镇支行新网点设立了自助区、vip服务区、开放区,配备了客户等待椅,其全新的邮储银行形象必将促进各项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6月份,我们将对大兴镇支行、耿车镇支行、龙河镇支行进行改造,不断提升邮储银行的整体形象。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人力资源工作较好的完成了目标任务
人力资源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坚持以人来本的原则,加强人事管理工作,加强工资管理,合理使用工资总额。每月逐一统计本行人员的收入发放情况并作完整的收入统计,以便省分行下达工资总额或劳务费费用计划时合理的分配和管理。并且依法规范劳务工使用和管理,认真做好劳动保险、劳动保护工作和教育培训、合规管理工作。
(六)、以案件防控为中心,以现场与非现场检查为抓手,审计工作积极开展
1.以常规稽查、审计为抓手,监督检查内控制度在全辖的执行情况,保证各项内控制度的有效贯彻落实,上半年我部克服人少,工作量大,责任大的压力,共对储汇网点开展常规检查86次,对重点岗位检查16次,查出问题项,努力完成了规定的检查频次要求,有效地保证各项内控制度的有效贯彻落实。
2.加强以电子稽查为主要手段的非现场管理措施,延伸稽查工作效用,提高检查有效性。我部继续加强电子稽查、远程监控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分工负责,每人每天对辖内网点的操作现场进行远程检查,及时纠正违规操作,对稽查系统预警及时进行核对,上半年共排查电子稽查预警信息条,稽查工作的有效性显着提高。
3.推进积分管理办法和质量考核办法的应用,提高问题整改力度。积分管理和质量考核双措并举,对问题整改促进作用显而易见,我们对于检查出的问题逐一分析和归类,建立专项资料把问题检查、分析、整改、考核、后续检查等全面反映出来。同时对发现的问题一一对照质量考核办法和积分管理办法进行经济考核和积分,由于积分措施相对威慑性更大,给相关责任人的提示作用更明显,上半年,共对人次累计积分。
4.开展专项审计活动,对重要风险环节、部位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合规性审计,及时发现风险,规范管理。上半年,我部围绕“深化案件治理、风险排查、整改考核”的中心开展了多项专项审计活动,如年初开展了公司业务和信贷业务专项审计;“春节、五一”期间资金安全突击检查;开展全区性集中稽查活动和“邮政金融资金安全管理回头看”活动等,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全行内控管理水平、案件防控水平。
5.做好与邮政局的工作协调,推动二类网点内控工作的制度执行力建设,共同做好案件防控工作。通过与邮政按月召开联席会议,相互通报上月检查存在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每月将稽查检查发现二、三类网点存在问题书面提交邮政局,进行落实责任、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到审计部。通过我部的推动,全市各县支行也规范和统一了做法,保证了全辖工作的整体效果。
6.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尽快适应新体制下的审计工作,将审计工作对象由负债类业务经营管理逐渐向全业务,全岗位的转型。我部不断加大对公司、信贷等新业务的介入程度,及时了解流程、风险点、操作要点及岗位设置等情况,为做好相关业务的审计工作,安排了全市审计人员系统性学习公司、信贷业务,不断深入了解,为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七)、信贷业务稳步提高
在做好原有存单质押贷款、小额贷款业务的基础上,顺利开办商务贷款业务,积极筹备开办二手房抵押贷款业务,我行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商务贷款业务,1-5月份,我行累计发放各类贷款笔,金额亿元,截至5月30日,贷款结余笔,金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幅为 %。各项贷款业务详细情况小额贷款结余笔,金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商务贷款结余笔,金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存单质押贷款结余笔,金额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共有各类逾期贷款 2万元,逾期率为 %,不良贷款万元,不良率 %。积极办理同业存款业务。为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我行积极发展同业存款业务。通过主动和各兄弟银行联系,了解他们的资金需求情况,互相加强沟通,及时通报最新价格,到目前为止,已和市农发行成功办理1亿元同业存款业务,和市农行成功办理3亿元同业存款业务,实现我行同业存款业务零的突破。积极筹备开办二手房贷款业务。二手房贷款是客户在购买二手房时以房产作抵押向我行申请的贷款,贷款利率低于国家基准利率。此项业务正在申报中。
三、上半年工作存在问题
1.公司业务客户经理队伍不强,公司业务发展缓慢
目前公司业务客户经理队伍存在人员较少的困难,在县支行基本未设专职的客户经理队伍,公司业务过分倚重财政等大客户,业务流失的风险较大,公司业务发展缓慢。
2.高端客户分层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
上半年,对高端客户管理分层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对vip客户差异化服务还未付诸实施,对高端客户的分析、营销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3.产品经理的策划经营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市县行的营销体系建设,产品经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目前产品经理的经营能力还比较薄弱,在县行大多未设专职的产品经理。
4.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1.以客户经理队伍为抓手,发展公司业务
2.以能力建设为抓手,推进二级支行能力建设
3.以提升产品经理能力为抓手,提升综合业务部的支撑能力
4.进一步增设小额贷款营业网点,加快小额贷款业务发展
1-5月份,市行已增设4个小额贷款营业部。下半年,计划在全辖所有农村一类支行和部份二类支行增设小额贷款营业部8-12个,使小额贷款营业部的辐射半径从现在的30公里减小到10公里,加强对农村市场的开发深度,促使我行小额贷款业务快速发展,尽早形成规模。
5.大力发展商务贷款业务。我行商务贷款业务自1月份开办以来,总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市县行之间发展情况不均衡,县行速度相对较慢。下半年,要进一步加大商务贷款的宣传力度、时限管理,做大做强这项业务。
6.积极开办二手房贷款业务。向省行争取早日试点开办,在初步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尽快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办。
7.加强信贷业务风险控制
为切实控制信贷业务的风险,将进一步健全业务制度、规范操作流程,要求每一名信贷人员都能按规定办理业务,提高全体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一旦有违规行为,严肃处理,用严格、明确的制度来管理每一名员工。
企业制度合规管理建设范文3
关键词: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合法合规;运行机制;研究
一、引言
在合同的合法合规中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对法律和法规的严格遵守;二是需要对合同进行监管与约束,对行业准则的遵守;三是对内部规章制度和合同的规定要符合对外合同的约定;四是需要遵守社会已有的道德规范,秉承诚实信用的原则。一个企业的运行与管理与合同的合法合规运行是分不开的。因此,合同的合法合规以及运行机制对于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长久发展运行的根本保障。在文章中,将主要分析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的必要性,分析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从而为国有企业的合法管理提供根本的保障。
二、国有企业合同合法合规的必要性分析
国有企业中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可以保障企业正常经营,促进企业的良好稳定运行。国有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管理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载体,贯穿与合同管理的始终,其合法合规运行机制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合同的履行具有重要的效用。合同签订的合法合规也对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内外部环境互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企业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性发展才能稳住脚跟。与此同时,合同的合法运行机制有利于维护国有企业合法权益。一方面,合同的管理依法制定可以为企业权益提供一定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合同实时把控,防止合同双方因为违约而导致的利益受损,如果存在违约的行为可以及时追究对方的责任,不断的降低国有企业的市场经济风险。此外,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国有企业的经济纠纷。国有企业不同于普通的企业,管理的格局具有复杂性,管理层级多以及专业分类多、风险难以管控等问题。这些问题很有可能会导致国有企业面临一些诉讼纠纷或者给企业带来巨额的负债,长此以往也会给企业带来发展上的困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合同的风险占经营风险比重比较大,发生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合同审查的主体不过关,合同签订的不及时以及合同内容不够完善,发生违约的问题需要及时的处理等。鉴于此,一定要及时的对企业的合同进行及时的风险把控,严格的把握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
三、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违法成本低
在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就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薄弱,对于合同的依法合规管理意识不强。虽然在现阶段随着依法治国的理念的不断深入,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工作中依然有部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依然按照原有的工作模式,只是将合同视作一个基本的程序,没有严格的按照合同上的规章制度执行。甚至存在有的管理人员不清楚合同中的规章制度要求,不重视专业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使得国有企业的规章制度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的合同中还存在着合同更新慢,难以满足合同的制度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严重脱节,使得国有企业的合同制度形同虚设。最为重要的是国有企业长期的形成的这种落后的理念和意识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在国有企业的制度中存在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惩罚力度小,对于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与管理,导致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违法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合同管理的工作基础基础差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对于合同的管理就是企业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国有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相应的合同管理人才。合同的管理看起来在企业管理中不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合同的知识面比较广,涉及专业性的知识比较多。需要合同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财务知识,还需要合同管理人员熟悉公司各项任务。但是由于合同的管理起步比较晚,大部分企业都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加上外部环境不规范等因素,多数企业都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意识,更不要说对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了。
(三)国有企业的合同签订时间滞后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现阶段,合同签订的不及时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合同签订的不及时会导致签约的内容缺乏有效的保障,长期以来也会造成企业制度混乱的局面。而国有企业之所以在签订合约时候存在滞后性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合同审查审批流程比较繁琐,审批人员的效率低下。这也是国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没有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的原因。同时,国有企业的管理流程复杂,尤其是涉及到财务和招标投标业务的时候,存在许多的法律风险问题。此外,在合同风险的防控上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大部分的问题都是由于合同的纠纷而导致的。一方面是对合同的对象出现违约情况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影响了企业的继续开展。另一方面,就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经济纠纷,例如:企业的担保纠纷和企业的应收账款纠纷等问题。如果没有及时的对企业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就一定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
四、国有企业合法合规管理的策略探讨
(一)提升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
要对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需要提升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具体来说,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中要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合同管理环境。为此,需要不断的提升员工的法律意识,完善合同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需要根据相关的合同法和相关的法律规定,并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对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需要对合同的文本进行规范,提升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规范意识。此外,在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中还需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国有企业的人员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合同管理,加大对违法失职人员的惩处力度,提升企业的违法成本。
(二)建立系统化的合同管理工作信息系统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今天,国有企业的管理也不能一层不变,在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中,需要建立系统化的合同管理流程,建立全方位的管理流程。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资金和资源优势,广泛推动合同的信息化管理。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充分的利用网络与资源优势,提升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和透明化,实现对合同管理的全方位监控。此外,还需要大力完善合同文本,不断丰富合同的内容,提升国有企业的防范意识。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强化合同管理的法律意识
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一方面需要将加大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这样可以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充分的调动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为企业深化改革,防范风险提供保障。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障合同的及时签订,提升国有企业的合同审批效率,树立企业的主体与责任意识。鉴于此,需要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审核监管,对于效率低下的审核人员需要进行问责,加大处罚力度。
五、结束语
在合同的管理中,国有企业的合同内容还不够完善,在合同中规范的合同范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虽然在现阶段,国有企业的的合同范本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合同签订的风险,但是在合同的内容上还不够完善,导致国有企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潜在风险。鉴于此,需要加大对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的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刁恒.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研究[J].重庆行政,2019(1).
企业制度合规管理建设范文4
【关键词】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分析;措施
0、 引 言:
多年来我国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据新闻报道:“我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初步测算在1000亿元以上,加上间接损失达2000亿余元,约占GDP的2.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建筑企业随之壮大,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参与工程建筑都是人员密集形的,工作环境是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业,所以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提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非常重视,虽然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强,总体出现了好转,但是,安全生产事故仍然重复发生,在施工安全管理中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项目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依然很严峻,下面结合我们三航局在水工、市政等工程建筑项目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工程施工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片面追求产值、利润和施工进度等,安全制度不落实,没有切实的安全保障。
2)有法不依,以权代法,以言代法,认识不到安全管理的复杂性、科学性,盲目作决定,是酿成事故的祸根。
3)经营承包,以包代管,只顾短期经济效益,不顾安全生产,认为承包出去后安全管理与己无关。
4)大量引入农民工隐患严重,许多包工队达不到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要求,机构不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混乱,不进行安全培训,无证上岗,自主安全意识差,安全管理不到位,工人文化水平低,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5)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有些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投资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对上级行政部门安全检查也只是应付,检查一过,安全无人管理,检查一来,尽力掩饰应付。
6)安全法制教育,安全培训落实不具体,甚至一些专门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安全与生产的具体问题。综上所述,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安全隐患仍然存在。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工程施工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也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否则,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也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高峰阶段,因此,改变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尽快普及现代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现代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安全科学的交叉与综合。现代安全管理是以降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为目标,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付诸实施,使目标得以实现。
2、安全管理发展和完善
现代安全管理是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它是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去研究、分析生产系统和作业中各环节固有的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的安全性、可靠性评价,进而采取有效对策,控制以及消除这些隐患。有效地对系统安全进行预测、预报和预防,以获得最佳安全生产效果。它与传统安全管理的主要区别:
1)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危险性预测,从而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克服了过去“事后处理”发生了事故才重视安全的被动局面。
2)实行系统的安全管理,有制度、有组织、有措施、有分工、有保障,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事事有制度,事事能受控”,克服了过去那种“安全管理层层会议传达,安全管理事事无从落实”,甚至是“安全管理,只喊口号,贴标语”,要求“安全管理齐抓共管”。
3)现代安全管理对安全进行定量分析,对安全事故的危险性进行预测,克服了过去那种安全管理定性化。
4)实行信息的、生理的、人机工程学方面安全生产科学管理,克服了过去凭经验和直观处理安全生产问题。综上所述,现代安全管理是一门比较复杂的科学管理体系,它以事为依据,通过定量分析,科学预测,进行危险性预防。
5) 安全管理要在“全”字上下功夫,实行全过程、全系统、全员、全岗位、全方位进行安全管理。重点培养全员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小型班组安全管理,督促建立其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队伍。
6) 落实安全整改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才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最终目的。安全工作要坚持常抓不懈:围绕目标落实针对性安全措施,通过持之以恒的工作,培养安全良好的习惯,铲除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土壤。
3、安全管理软件措施与硬件对策
而真正实施并进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与对策,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必须进行大力宣传和培训工作,培养一大批懂现代安全管理的新型人才,使这些人才真正走到重要的安全管理岗位,通过他们培养出更多的安全管理基层人员,真正使企业及整个社会形成重视安全管理的氛围。
2)进行现代安全管理也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现代企业制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管理标准化,生产文明化,工程施工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加大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力度,杜绝死亡事故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创造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的安全福利,自觉保护城市环境等。能够较好地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积累,通过安全文明施工体现企业施工文化的发展水平。
3)配合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尽快建章立制,安全监督部门加大执法和制定适用性法规的力度,尤其是使外包工队伍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使外包工的各方面的管理纳入正规管理轨道,并对其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使其在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劳动保护用品待遇等方面享受其应有的权力。
4)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鼓励企业进行安全管理达标(即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活动,企业资质实行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制,对安全管理不达标(即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企业,不得升级或从事一定领域的工程施工工程招投标活动。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安全观点,应把提高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和文明施工的管理水平,预防伤亡事故、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作为目的。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工程施工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应组织本企业有关部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各项经理及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开展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达标活动的文件。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达标活动的领导小组,专设办公室,由项目的生产副经理、技术副经理和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其他有关专业人员为成员,负责本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及开展安全达标活动。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和本项目安全达标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均应参加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现行安全检查评定标准培训班,熟悉现行标准。工程施工项目安全达标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本项目举办培训班,认真学习和贯彻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依法进行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按照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571子项目的要求,分类归纳、综合,将安全达标的内容分解到各部门、各有关人员,制定各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安全达标分级责任制和考核办法及奖、罚措施。制约项目各部门、各有关人员的安全达标活动。企业安全达标领导小组应当配备具有工程类技术职称的专职安全员,专职安全人员由安全达标领导小组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指导项目经理部开展达标活动,并经常将项目部安全达标情况进行量化分析,书面向安全达标领导小组汇报。
企业安全达标领导小组每月对各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督促项目经理部及时整改,并将项目部施工现场安全达标情况和评定的安全生产工作等级及时印发安全简报,发至本项目部相关部门和安全监督检查部门。并作为对工程项目部实施考核的重要依据。
5)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力度,在工程施工工程费用中安全文明施工的费率应加大,对那些安全管理搞得好的工程项目业主应给予一定的费率,对安全管理搞得差的项目不得给予费率的方法,使其真正在安全管理方面优胜劣汰。因为开展安全达标活动需要一定的费用,而所需费用未列入工程概(预)算。这往往成为企业领导层的借口,因费用不足,对施工现场安全达标采取敷衍的态度,影响安全达标活动的开展。
6) 以项目部为单位,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员工的职业培训力度,真正使一些技术好、懂管理、素质高的人员持证上岗,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合同工,都要进行年度安全技术培训。同时工程施工企业也应建立自己的培训制度,定期和针对性地对管理层和职工进行职业培训。
7)建立安全认证审核制度,使那些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率先通过审核认证,依靠自身约束机制和审核单位的外部审核来建立一套良性循环的安全机制。从而带动整个行业自我完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 周志鹏,李启明,邓小鹏,等.基于事故机理和管理因素的地铁坍塌事故分析,以杭州地铁坍塌事故为实证[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 王盼盼,李启明,邓小鹏.施工人员安全能力模型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3] 佟瑞鹏,丁健,方东平.教授地铁工程建设应急管理评估体系的构建[ 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企业制度合规管理建设范文5
关键词: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发展
一、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需求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来看,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重点主要集中在企业资金的日常使用和流动情况的管理,对于战略性财务管理项目,如发展性筹资和风险性投资关注较小、掌控能力薄弱,造成:企业筹资视野狭窄、筹资手段有限,对资本市场了解不够、理论知识匮乏;对自身能力与目的认知不清,部分投资不切合实际、随意性强;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关系不明确,决策缺乏科学性,且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缺失;企业高层领导对于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
在这样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下,基于资源整合与合理配置,全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成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迫切需求,精细化财务管理也便成为实现此目的的重要方式。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以深入细化财务管理的理念、方式和手段为主,以增强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积极性为辅,同时结合科学理论的应用与升级财务核算,增强对于资金的全面预算,以达到财务管理信息更有效、更准确且达到及时更新的效果,使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提高、风险降低、利润最大化。企业通过精细化财务管理,能够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本质上的提升,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与整合实力。
二、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
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目的的深入细致的常规管理模式,即精细化管理发源于日本。传统的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含义是:对构成财务管理的任何一个流程、工作和环节都要吹毛求疵,追求仔细与深入;对任何一个项目、岗位,都要建立与其相关的规范操作业务流程与步骤。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由竞争的加剧,参考财务管理行业在国际的规章制度,国内对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与更新。不论是管理对象、目标,还是管理手段、策略,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内涵都更为丰富,通过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效果与品质,为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的严谨、细致、规范以及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随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日趋完善,其管理思想和管理目标等更加丰富和全面。关于管理思想,精细化财务管理强调的是任何财务管理决策都要以科学理论为依据,提高风险预测能力,提升管理行为的谨慎性,明确管理责任归属,真正实现资源的最优组合、配置。关于管理目标,精细化财务管理要求在与企业盈利目标保持一致的同时,合理制定各个管理部门、环节、层次、岗位的目标,细化操作流程。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过程从其本质来看,是明晰财务管理目标和责任的过程。不论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还是财务从业人员,都应以长远的眼光看到精细化财务管理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从而树立先进的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并结合信息化、系统化的手段以及深入细致的做事方法,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环节更高效、更科学、更持久的运转。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与实施
精细化财务管理既是数据形式的成果体现,同时又是流程式、系统式的管理。 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流程导向化的专业管理过程,在与其他各项工作相配合、相协调的过程中,更注意建立有效的用工、监督、激励机制,以保证管理过程有效率的进行。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包括:主要内容是完善财务制度,明确责任划分,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主要手段是转变财务工作作风,增强工作主动性,使财务工作不仅仅局限在静态的数据统计与核实上,而是寻找公司发展潜力,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将视角放宽,深刻把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规律,强化财务管理的服务特性;根本目的是为企业盈利,通过拓展财务工作范围,将财务管理深化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具体实施企业细化财务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财务管理思想的更新,如今的财务管理更趋向于一项综合服务型的工作,只注重静态的数据统计早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飞速发展需要,要更新观念发展财务管理工作,以更科学的方式去进行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与信息化、系统化相结合,建立一个高效的财务信息平台,实现企业内部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信息的传递顺畅。要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积极实施专业培训,及时更新、提高员工专业技能,使细化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可以更顺利的进行。
四、总结
笔者通过对国内财务管理状况的现状分析和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内涵的阐述,表达了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势在必行,并希望通过了解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与具体的实施方法,来提高我国财务管理的水平,促进现代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1]赵志莉.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当代经济信息,2006(7)
[2]隋玉明.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资产减值相关理论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1)
企业制度合规管理建设范文6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缺陷评估
[DOI]10.13939/ki.zgsc.2016.16.109
1 内部控制与监督检查的关系
1.1 概述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保证财务资产安全和会计信息完整、可靠,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而在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其执行效果影响着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
监督检查,是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企业通过对内控实施必要的过程监控,查找出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不利因素,并组织有效评估和采取纠正措施的过程。
1.2 内在关系
内部控制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制度缺陷、部门职责不清、内部业务或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人员理解差异等原因,都可能使内部控制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常常导致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企业以风险为导向,有效整合监督检查资源,通过过程监控,发现其不足和问题乃至缺陷,提出纠正措施,从而提高其有效性,增强企业风险管控成效。因此,高效的监督检查是内部控制持续有效运行和逐步完善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是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
2 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相应的监督检查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有效的内部监督检查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督检查没有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只关注自己业务范围内流程执行的有效性,风险控制缺乏全局意识;二是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计划性差,没有结合企业实际制订指导性的监督检查计划,包括时间、频次、内容和对象等,这些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检查的成效;三是专项检查缺乏风险导向。专项检查不能体现与日常监督检查的区别,监督检查缺乏针对性;四是监督检查的方式单一,内控测试没有与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等形成合力,检查的深度不够,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监督检查容易被以点带面,被投资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环保管理等工作中的日常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缺乏对内控执行情况的全面深入了解,使得内控措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实施监督检查的人员因个人业务素质和内控环境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职能。一方面是指监督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能满足检查需要,另一方面是指内控监督检查人员的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影响了监督检查的效果。他们的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单位控制,工作质量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制约,监督弱化问题严重。
第四,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流于形式,问题整改不彻底,责任追究落实不力。基于监督检查而进行的缺陷认定和报告不严谨,大多用于应付上级检查,未能发挥其有效的作用。根据对近年来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和例外事项的归类分析,不难看出,重复性问题和重复性例外事项发生的比率较高,“有章不循、有律不依”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同类问题屡查屡犯,屡改屡犯,问题整改治标不治本。
3 提高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成效的措施
3.1 增强风险意识,强化管理者的内部控制职能
领导重视是提高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成效,发挥内部控制作用的前提和保障。首先,企业单位负责人要在认识内部控制与规范企业经营、降低风险、提高管理效益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给予极大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的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岗位,保证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确保内部控制相关要求被切实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控制不流于形式和口头要求。其次,要建立内部控制管理责任制。企业各级领导都应强化内控主体责任意识,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内控制度和要求,通过会议、培训、现场调研等方式强调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向全员传播风险管理的理念,感染和引领全员参与内控管理,落实岗位职责,让内控文化如同QHSE文化一样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深处,营造学内控、讲内控、守规章的良好氛围,推动内部控制的水平。
3.2 开展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提高内控执行力
内部控制不是单个业务领域的事,某个业务领域内日常工作存在问题的纠错不能代替内部控专业性的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包含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覆盖流程设计与执行、制度执行、信息控制等,通过内控监督检查能保证企业内控体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其有效性,其监督检查的深度和广度均大于日常工作中碎片化的差错查纠。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要在内控制度和要求下开展日常工作,通过部门内自查、互查和协调沟通,提高业务效率,防范风险。企业则要通过监督检查职能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了解,才能发现企业的薄弱点和风险所在,从而为内控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依据。
3.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检查机制
首先,要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内部控制是为了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要防范风险,制度必须先行。因此,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防控水平和质量,就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的流程,明确各层次的监管职责和要求,做到制度与业务发展同步进行。
其次,应结合企业实际,努力建立两级机关部门实时自查、单位季度互查和公司年度督查“三位一体”的监督检查机制,充分发挥“三道防线”的作用,通过强化上下监督检查的联动力度,建立有效的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
最后,监督检查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做到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的区别对待,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在做好监督检查前期策划的同时,力争将内控测试、纪律监察、合规管理检查和内部审计形成监督合力,根据发现的问题,针对企业高风险领域和环节,确定专项监督检查的业务领域或流程环节,提高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成效。
3.4 加大对监督检查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监督检查的独立性
精湛的业务能力是有效开展监督检查的基础,企业应对监督检查人员开展内控专业知识培训,使之在熟悉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监督检查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样本抽取、沟通访谈技巧、检查结果记录与分析等,切实提高检查的质量。
企业要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相对独立的地位,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氛围,督促各项控制措施有效落实,避免将企业领导的意志强加给监督检查人员,尊重其监督检查的发言权,保证监督检查数据与记录的真实性,真正做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进而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3.5 重视缺陷评估与问题整改,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
监督检查不是目的,只是企业提升内控质量的方法和措施。无论是开展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合规管理检查、内部审计还是效能监察,最后的落脚点都应放在缺陷认定、分析和问题整改上。企业应通过对各项监督检查的数据来认定内部控制缺陷,通过缺陷性质分析,提出完善或修订制度、更改流程、增减关键控制点等整改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使监督检查和风险防控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按照PDCA模式,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健全和持续有效。
就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复性问题和重大缺陷,应严格按照企业制度,追究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责任。从中石油各企业单位发现的例外事项来看,不是说我们没有制度或制度不健全,主要是执行不到位。在业务能力满足需要、培训到位的前提下,责任心是导致问题产生的关键。因此,监督检查要做到边检查、边通报、边整改、边处理,严格按照相关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和责任追究,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内控制度的威慑力,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通过监督检查切实提高内控制度执行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