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快速提高文学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快速提高文学素养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现状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14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其地位不言而喻。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小学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的贡献。为此,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文学素养。教师要注意教学设计,立足教学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平等、公平、民主的理念,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教师的课程设计应包括课前的引导,课堂的构建,以及课后的反思。等比浙江围绕上述三个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探讨。教师要注重对新鲜理念以及新鲜事物得吸收学习,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做长远打算。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作为一门文学类学科,对文学类知识具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授课当中,需要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和积累文学知识。然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成绩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思维习惯的锻炼,以及学习行为的引领。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足,对于教学的目标认识不明确,教学任务不够明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主宰,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和互动探究。师生合作不密切,不紧密,缺乏足够的互动交流。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并非站在绝对的制高点上命令学生做什么做什么,要求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完成那个任务,而是把自己当做学生的导师,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教师缺乏对自己的充分反思与认识,对自身教学情况认知不足。教师需要加强课程的设计,使课程具有明显个人特色。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往往沿用传统的教学理论,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复制他人的教学观念,并非在对自身具有明确了解的情况下,摸索出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案设计,这自然是限制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效率提高的一大原因。
教师教学手段落后,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生学习的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对教学提不起太大的兴趣,难以在课堂上充分集中注意力。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差,对学习缺乏明确的认知,甚至不了解语文教学的意义所在。就二年级学生而言,学生之间差异明显,有的学生文化素养较高,有的学生甚至不认识太多的字,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师生之间的交流太少,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不了解教师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语文课堂效率提高的难度。
二、对提升当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建议
(一)教师努力提升自身水平
首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学的导师,要努力前进,保证自身的进步性,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同时在不断积累教学实践的情况下,加强对自身教学设计的摸索,形成独具特色个人风格明显的教学风格。教师要努力学习语文知识,多看书、看好书,积累文化常识,提高文化修养。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素质,在教学时才能对课程有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对教学做出合理的分配。其次,我们的教师应加强对自身教学的反思与认识。课前,教师要做好教案的准备工作。教案的设计要立足教学的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并参考教学大纲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建议,做出合理的安排与规划。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调研工作,以及交流工作,学习优秀老师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加强反思,吸收借鉴形成自己的东西注入课堂,提高自身课堂的生命力与活力。要多与优秀教师交流,倾听优秀教师的进步建议,对自身的教学做出指导。另外,教师在课后不能敷衍了事,也要及时的反思与总结,同时还应建立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多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结合学生的想法,对自己的课程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
(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完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课程当中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互动,在和教师焦虑的过程当中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演讲比赛,故事大赛,小文章大赛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及时对学生做出鼓励与肯定,增加孩子学习语文的信心,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收获快乐、不断成长。教师也应当帮助学生建立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了解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语文的用处何在。多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目或者给学生讲一些动听的故事,给学生朗诵一些优美的篇目,在课程之外增加学生文学素养,扩大学生知识面。课堂上也要就教学内容作出适时的延伸,帮助学生对教学建立深入地了解,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语文知识的环境。教师授课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讲课要灵活自然、幽默风趣,增加个人魅力,让孩子更喜欢老师,孩子都喜欢老师自然会更加喜欢课堂,在课堂听课,自然也会更加的认真。
(三)密切师生交流,加强合作
如何快速提高文学素养范文2
中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七至九年级(初中生)背诵篇目不少于8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26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至3部。"由此可见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和必要。
然而,目前"快餐文化"背景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又如何呢?据笔者对所教的七年级55名学生进行调查,在"一周内看课外书的时间"调查栏目中,完全不看课外书籍的有32名,占58%;一周看课外书时间超过7个小时间的10名,占18%;偶尔翻看一下的9名,占16%。在"你最喜欢看什么课外书"的调查栏目中发现,83%的学生课外阅读消遣休闲的漫画、卡通、袖珍类书籍,看文学类作品的学生只占17%。从上述两项调查中发现,目前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有两个明显的不足:一是阅读量不够;二是目的性不强。
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以激发其阅读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生进行阅读,既力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多组织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听者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从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在平时,我每周安排每个同学背诵一首诗(词)。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效果颇佳。
二 、有效的阅读训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语文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到质不断积累的过程。就学生个体来说,由于先天智力、后来知识基础的差异,阅读能力的形成有快慢高低之分,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以承认差别为前提,采取适当的训练方法,使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实践证明,充分发挥那些语文学习兴趣较浓、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小先生"作用,对提高学生整体语文能力效果特别显著。教师要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读完指定的作品,并写出笔记和随笔。比如:写出文章的作者,写出阅读中发现的新奇事,写出文章中自己人和事,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等等。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些答案后,教师积极组织交流,并对有创见的答案要特别鼓励。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
我认为,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经过自身不断地反复实践, 总结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看云是天气》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有关天文知识的资料。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有的文章语言优美,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使学生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如何快速提高文学素养范文3
一、依标扣本,用确定目标法引导学生认知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确定阅读目标,目标是形成能力的导向,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学生的激情参与。作为语文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喜欢阅读哪方面的文章,什么样的文体最适合他的口味,再因势利导采用如下几种方式确定各自的阅读训练目标。
1.明确预习目标——重在基本功的训练
很多学生求知欲强,往往忽略了“写”的能力达到要求,如:古诗文背诵过关,而书写出错;还有词语或成语的运用,不能很好的辨清字形,影响了能力的展示。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得强调学生在学习时,心口如一,手脑并用。笔者在教学中常常告诫学生:写字如做人,先做事后做人,点滴小事透析人的素质,日常行为折射人的光辉。哪怕是一笔一画,一个标点符号都能体现你的语文素养。由此学生都确定了自己写好规范字的目标,对易混字都能采用自编顺口溜的方法区别、识记,其效果是明显的。
2.明确课堂学习目标——课文阅读、文后习题的训练
学生必须明确这节课在预习的基础上,要学什么,掌握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文后的习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该单元的文体,进而根据不同文体细化学习目标,并达到目标训练要求。
3.明确课外阅读目标——避免盲目性
怎样确立课外阅读目标呢?首先必须知道自己在某学段所需要的知识点是什么,而后到图书馆查阅相应的书籍或在计算机上打开相关的网页进行查询,合理安排好阅读查询的时间。这样就能做到忙而不乱,有计划地获取需要的知识。
4.明确训练目标——达到学以致用
在实施《新课标》教法以来,各种类型的语文试题中,阅读理解题占60%左右,而学生在不同类型的考试中,都渴望自己能得到最好的成绩。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平时训练有目标:一是基础知识的积累;二是揣摩有效的阅读方法;三是读题、审题要仔细;四是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创新。总之,训练目标要“有的放矢”。
二、求真务实,用快速阅读法提高效益形成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怎样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做题能力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落实课堂快速阅读训练四步曲
不同节次课前出示不同的训练题目、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求不同),统一时间完成训练任务。评析时,人人参与,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或阅读做题时遇到的困难,顺势重温阅读做题方法:(1)阅读题中定文体,缩小范围明思绪;(2)不同文体不同题,文体特点占几题;(3)语言特点紧扣题,表达方式依文体;(4)开头结尾异作用,修辞手法异似同;(5)思维敏捷主观题,切近生活扬新意。学生在平时训练中获得了阅读做题技巧,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具体表现。
2.强化课外阅读训练,促进快速阅读能力的提高
(1)每授一节课后,依据课文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拟好充实课本知识的题目(力求新颖、规范化),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自主学习、用不同的思维方式陈述效果。对知识面比较宽泛的问题,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或从相关课辅资料和计算机上去寻求理想答案。
(2)从教学活动中可看出,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训练的“严”,却忽视了课外阅读训练的“严”;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严在当严处,活在个性上”。“严”在两方面:一在书写规范化,二重陶冶情操;“活”在三方面:一在个性化,二在有创意,三在乐参与。这样做可使课外阅读训练在“严”中生发“活”的效果。
(3)依据相关资料表明的,初中生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每分钟阅读500—600字的水准,严格要求在活动课上展示,评议其效果存入进步档案中。时时提醒学生注重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熟三分巧”。快速阅读养成习惯,最有益于做好阅读题。
实践证明,快速阅读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是功不可没的。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也就顺理成章地显示出来。
三、创设平台,用满腔热忱鼓励学生展示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就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阅读能力的广阔天地,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凭满腔热情活跃在语文课堂上或课外活动中,何愁语文不好教?何愁学生阅读能力难形成?
然而,如何营造课外阅读能力形成的平台呢?笔者是这样做的,课堂活动,笔者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课外活动,笔者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经常与学生进行“六比”(美文佳句朗诵、成语积累、即兴口头作文、默写规范化、述说一日新闻、任务完成效果),同学们在新颖别致的活动中,比出了学语文的兴趣、激情、活力,最终形成并提高了阅读能力。无论是学校举行语文方面的竞赛,还是县级抽考,笔者的学生几乎都能榜上有名,这些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如何快速提高文学素养范文4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 五字概要法 教学方法
一、研究背景
语文新课标提出对七到九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需要学会诵读古诗文,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积淀、领悟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改善自己的审美倾向和对美的事物的寻求。简单明了的文言文,可以或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籍把握初步的内容。必须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这种课标形式严格的规范陈述,最大限度地表现了实践的性质,把学习中自由、没有目的、不讲求实际操作性的方法的使用更改为实际、拥有较高实际效率、非常精准突出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形式。
语文新课标相关的要求和建议促使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际实践中考虑实现知识的积累、方法的运用、情感的体察和感悟三个维度的渗透和兼容。
以往文言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其方式方法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堂课下来,教师不是讲深讲透的满堂灌,就是按部就班的满堂问。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本该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了无生机。这样影响文言文的教学效果:表面上,学生理解了基础知识的含义,掌握了答题的技巧,但实质上并没有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更严重的是,长期知识讲解使学生逐步丧失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鉴赏阅读的能力。翻开书本,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无非就是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并不需要探究什么,更不必说探讨文言的文化内涵。
悠悠历史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文言,怎么能够忽视教学方法呢?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构建崭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如何做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认为,用初中文言文五字概要法指导初中的文言文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转变教师的角色,以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讨中不仅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更可以提升学生在文言阅读中的个性、独到的、思辨的阅读能力。实现在课堂实践当中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目标,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法上的学习探索,文言教学质量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切实地提高。
在初中阶段文言学法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概括方法进行实践教学并总结学法的并不多见,通过资料查对目前初中文言教学方法的探究绝大多数还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的:诵读方面、铺陈设计内容方面、图示俗解法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只停留在大的范畴上,并没有具体的实效的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法,其方式并未突破。
在今后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非死记一些知识,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已经没那么困难,我们教给学生的是学习方法和过程,以及学生可利用的“工具”。因此“初中文言文五字概要学法探究”这一课题将有很深远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研究的方法
首先,明确概念。五字概要法:是用“背、词、活、译、神”五个字,精确、简练地概括出文言文要点,提炼出关键核心知识点,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及学习效率的方法。
这个方法的提出具备的理论基础是,五字概要法充分体现三维目标,背、词、活――知识积累目标;译――体现过程与方法;神――反映的是情感思想价值方面的理解。基于这个基础条件的具备,采取“教――扶――放”的研究实践思路开展研究实践操作,并将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教会学生认知文言文五字概要法,并试用操作(月考,期考,统考,搜集数据如:文言文得分率检验效果);(2)帮扶引导学生独立使用文言文五字概要法完成文言文阅读知识点的感知和提取(进行数据比对检验效果);(3)放手让学生自己使用文言文五字概要法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文言文题型的独立解决)。(测试检验,平行班级进行得分率数据比对检测研究效果)。
三、研究目标
使用五字概要法快速掌握文言文的知识要点,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容应对文言文学习,提升文言文阅读领悟能力。
具体内容:背:指文言文中的背景(作者、作品)和背诵积累的知识;
词:指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的掌握;活:指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认知;译:指文言文的留、调、替、补、删直译的翻译方法;神:指文言文的文章中所含的精神及对精神内涵的理解感悟。
四、主要成果
1.通过一段时间的文言文课堂能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2.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学生养成语文课上使用“五字概要法”的习惯,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4.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通过“五字概要法”把知识提取出来,并归纳,总结形成系统。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和文雅素养。
6.语文教师的文言文教学得到促进与提高,收集丰富的数据资源以备后用。
参考文献:
[1]宁鸿彬.掌握多种讲解课文的方法.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6).
[2]廖飞.谈谈“建构式”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
[3]教育方针政策.语文新课程标准,2014.
如何快速提高文学素养范文5
90年代初开始,文学副刊不再风光,报纸副刊随着泛娱乐化的蔓延及影视网络这些高科技的冲击,报纸文学副刊开始走向衰落。传统文学副刊的衰落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代文学的衰落。
报纸文艺副刊介入文学的生产,颠覆了中国文学传统的流通方式,使文学不再是少数人垄断的专利,而被纳入了公众参与的“公共”舆论空间,因此它对文学的变革是全方位的,也是前所未有的。传统报纸一般认为,传统的文学副刊有较为固定的样式,一般以散文、小说为主,其作者多为文艺界人士,反映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感;担负着用文学作品对百姓进行宣传教育的任务,注重“文以载道”,有很强的启蒙色彩和说教意味,一般篇幅较长。
报载小说适应报纸每日出版,面向大众读者,它改变了中国小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表现手法,简化了创作过程,采用了边写作边发表的新方法。现代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反映社会的文艺性论文,由于它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又具有形式多样、记叙活泼、富有杀伤力等其他文体所不具有的特点,因此被视为文艺副刊的灵魂。而当今中国社会,老百姓的生活节奏加快,阅读报纸的时间和耐心非常有限,老百姓更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大部分人阅读文学副刊,既不是为了接受教育,也不是为了提高文学素养,而是希望得到放松和娱乐,从沉重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中暂时解脱出来。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报纸副刊的体裁内容突破了传统范围,纯文艺作品刊登量减少,其他体裁增多;副刊的内容更接近现实,表现现实的倾向明显,虚构的只注重情感表达的“纯文艺内容”减少;副刊内容琐碎,甚至离不开风花雪月、鸡毛蒜皮。
当然,当代文学的衰落原因是复杂的,社会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对文学鉴赏的情趣没有过去那么浓厚,另外文化传媒的发达,人们对文化的选择多样化了。作家跟不上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原因,致使他们创作出的文学作品离时代越来越远。在某种意义上,这都是文学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文学队伍还是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着的,短时期的文学的衰落并不能意味着文学从此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就文化发展的本质而言,文学是艺术的母体,任何艺术的发达和发展都必须以文学为基础,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历史淘汰以后,真正的、优秀的文学大家和文学作品还会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副刊在文学从衰落到复兴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文学的衰落恰恰证明了副刊的大有可为。
副刊作为一种以形象的描述为主的文体,它比新闻有着更少的说教意味。副刊用自己的思想的蕴藏和文化品位与读者交流,它跟读者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副刊作品总是希望把人类最喜好的东西告诉读者,总是希望把最美好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读者。副刊可以成为文学作品(这里主要是指纯文学作品)与读者的桥梁,比如介绍和品评热点文学作品、建立作家与读者沟通的平台,等等,还可以开辟“秀场”,让读者说一说自己想说的话,这对文学发展无疑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就其发行量和在社会上的影响面而言,也是文学期刊无论如何都无法相比的。
由于报纸是承载信息的“易碎品”,所以副刊上的文学作品必须是很快抓住读者眼球的,同时报纸周期短的特点,要求报纸副刊的主要任务是对文学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对文学意识和趣味的普及、培养,它把对文学具有更高要求的读者介绍到他们所需的源头――文学刊物和书籍,同时,它还要把更广泛的读者吸引过来,满足他们所需的文学快餐。通过快餐的熏陶,使其成为高一层次的读者。具体来说,对于具有一定层次的日报,可以通过经常发一些名家的随笔、有一定深度的文学评论,甚至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大篇幅译介,来提升副刊的品位,满足较高层次读者对副刊的要求。而以生活、消闲为主的晚报类副刊,则以趣味性和生活行为主导,反映和表现普通百姓的审美心理和情感状态,当然这样的文章也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要追求高品位。当然,这一切必须要做好时效性与文学性的结合,充分发挥好副刊承载文学的功能。
副刊要承载文学复兴的功能,这对副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副刊编辑必须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社会责任,不但要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同时还要有很好的组稿、选稿和发稿能力,能吸引众多作者参与撰稿;对于新人的作品,要积极扶持,对特别优秀的作品要不惜篇幅多发,甚至刊发在显著位置。要延续中国报纸副刊史上许多编辑都是优秀的作家,甚至还有大师这个文脉传统。
副刊的品位,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报纸的品位,好的副刊不但不影响报纸的发行量,而且还是报纸的门面。副刊与文学本来就是水乳不可分的。从文学史上看,进入现、当代后,报纸副刊对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报纸副刊曾经作为传播文学作品的最主要渠道存在。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报纸以前所具备的杂志和出版图书无法比拟的传播文学作品的速度优势早不存在,这就要求主管领导和副刊编辑多想点子,认真研究,相信报纸文学副刊的坚守和复兴,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如何快速提高文学素养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写作;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写作教学融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关键性工作。写作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能够促进学生书面文字理解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小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阅读能够对其中蕴含的思想形成独有的感悟,促进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使其写作能力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意义,进而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对语文教学进行优化和完善,为小学生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究其根本是大部分教师认为写作教学属于辅助教学内容,没有将其视作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1]。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让学生背诵教材中的文章,以此来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灵感,使得小学生逐渐丧失写作兴趣,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造成了较大阻碍。教师需要明确文章背诵教学并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
(二)小学生本身缺乏写作基础
从写作本质进行分析,写作是作者对实际生活的反映以及对真实情感的表达。然而,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常常难以很好的结合实际进行写作,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将一些已成型的话语照搬到作文中,使得创作出来的文章缺乏内容和灵活性,不能表达学生的真实情感。同时,一部分学生在写作基础方面较为薄弱,掌握词汇的量较少,致使无话可写的情况频频发生。尤其是在对场景描写或事物描述的过程中,学生的言语较为苍白,文章的整体呈现“假”、“大”、“空”的特点[2]。并且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让学生背诵优秀文章的方式促使其写作灵感和写作素材得到积累,但是在实际写作中,学生创作的文章常常缺乏灵动性和生命力,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学生对写作的主观意识,激发其创作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教育教学开始向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对此,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使学生将教学文本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明确写作不是还原文本或将多个文本组合到一起,而是应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对自身的真实情感进行表达。利用生活化的写作训练促使学生能够对写作产生熟悉感和亲近感,进而能够结合不同的生活体验创作出饱含不同情感的作品。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生活中的感悟、身边的人或事记录下来,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提供素材和灵感。
(二)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和写作灵感的积累
学生写作素材和写作灵感的积累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寻灵感和素材,进而丰富写作内容。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抓住人物的鲜明特点,体会令人感动的瞬间,进而在写作中可以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写作习惯,其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3]。另外,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联合学校为学生组织开展一些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全体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其阅历和经验得到一定的积累,通过直接的参与引感的共鸣。例如,在学生每次参加完比赛等集体活动后,教师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完成赛后感想等写作。
(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写作阅读课,由于写作与阅读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写作阅读课来阅读一些文摘、报刊、儿童读物等,以此来丰富学生对写作素材和写作灵感的积累。并在其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全体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想,通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来提升其书面表达能力,以良好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得到可持续的培养,促使其文学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四)注意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在小学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写作习惯的培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文章内容为学生讲解写作技巧,使其能够准确、快速的掌握写作手法,促进其对文章布局形成一定的认识。例如:在写作教学活动开展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比喻、拟人等不同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灵动性。还可以让他们准备一个空白记事本,将自己喜欢的诗句和语句随时摘抄下来。通过日常学习不断积累文学知识来丰富对写作素材的积累,继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教师应当更新传统写作教学理念,合理借助课外的文学知识扩充写作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使其其眼界和写作思维充分开阔,为学生知识储备和写作素材的丰富积累创造较为有利的条件,从而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其未来能够更好的进行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其生活和学习进行人文关怀,在了解其所思所想的基础上,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促使其写作、理解等综合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3):11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