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情况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新技术企业情况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新技术企业情况汇报

高新技术企业情况汇报范文1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切实优化科技工作环境。

彰显科技工作效果。4月7日,一是全力迎接上级领导检查调研。衡阳市政协主席一行莅临我市调研科技创新工作。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深入企业考察,对我市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效果多、含金量高等效果给衡阳市政协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月21日,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仁昌一行莅临我市开展科技进步执法检查。检查组通过实地检查和听取汇报,对市科技进步“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我市党委政府在推动科技进步上有位有为,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走在衡阳市前列,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效果转化等方面有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和优惠措施。二是科技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5月6日召开的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科技工作,会议就产学研结合、知识产权、防震减灾等工作展开讨论,并形成了一致的决定。会议同意成立产学研结合办公室、市知识产权局,并研究出台了市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通知》等3个政策性文件。三是科普宣传活动深入民心。上半年,通过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知识产权宣传日、防震减灾宣传日等活动平台,共举办各类大型科技宣传活动4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和讲座6次。这些集中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对提高广大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和欢迎。

(二)切实加大科技跑项争资力度。

局把科技项目建设当成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抓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依照各级计划项目的申报指南,依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项目建设推进年”工作思路。结合我市科技工作特色,积极向上跑项争资。上半年,共申报国家项目6个,省级项目10个,特别是组织申报的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富鑫环保的MA-008煤炭节能增值剂”已成功立项,并获得50万元的科技经费支持;美奥特公司的工业化生物质气化炉”威远高分子资料有限公司的系列可辐射固化的多官能丙烯酸酯”两个项目已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立项,可望获得支持;友华清洁能源的废旧机油再利用”湘发机械的可调速矿用提升机”新华防火资料有限公司的新型高温阻燃剂的开发利用”等三个项目也在申报中。此外我市申报的省级可持发展实验区项目进入了重点培育期,湘南公司“丘岗山地玉竹与金银花种植示范及产业化开发”申报的省级特色产业项目已成功立项,润涛生物的高纯度蛋白粉(肽)申报了省科技厅产学研结合创新项目。二是抓好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首先根据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市本级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积极组织科技项目的筛选、申报工作。目前,已征集市本级项目96个。其次在立项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部门宏观引导、协调和重点把关作用,注重项目的先导性和对我市主导产业的引领作用。通过对已征集项目进行实地调研与专家评审,实施了第一批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35个。最后对启动的项目,坚持全程服务、全程监控,保证项目的质量和实施进度。局领导对已启动的第一批科技计划项实行包干负责,定期督促检查项目的实施情况,协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目前,35个本级计划项目实施情况良好。

(三)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特点。合理利用科技资源,充分发挥科技职能优势,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深入企业调研,指导企业申报科技效果鉴定。根据科技效果鉴定的具体要求,结合衡阳市科技目标考核任务,局积极组织润涛生物科技的可溶性高纯度大米蛋白粉(肽)绿源油茶的茶皂素洗发香波”湘发机械的耙矿机”等3项效果申报省级科技效果鉴定。可溶性高纯度大米蛋白粉(肽)项目已进入申报鉴定顺序,预计8月前可完成鉴定。茶皂素洗发香波”项目正在积极准备鉴定前的准备工作。二是全面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承办并组织了多场促进产学研结合的交流活动。4月22日,组织润涛生物科技与湖南农业大学签订了生物鱼粉项目合作协议。5月11日,承办了市政府与天津科技大学科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并组织蔡伦现代农业科技园与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签订了食品加工园项目合作协议。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产学研合作签约7项。三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积极组织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前,局正在组织润涛生物科技、新华防火资料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润涛生物科技的相关资料已准备完毕,预计8月份可进入认定顺序。新华防火资料有限公司的认定准备工作也在积极开展中。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项目的帮扶工作。对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专项调研,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遇到困难和存在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协助高新技术企业化解危机。市本级科技计划继续向高新技术项目实行倾斜,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上半年,全市共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0.7亿元,同比增长37.8%

(四)切实推进农村科技进步。

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类科技计划项目。目前已申报了2个省级计划项目,一是抓好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管理。注重发挥科技计划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其中湘南农业综合服务公司“丘岗山地玉竹与金银花种植示范及产业化开发”申报特色产业基地项目高分通过评审,并成功立项,有望获得30万元以上的资金支持。同时加大本级涉农计划项目实施力度,重点突出了优质稻、制种、油茶、茶叶、生猪等优势产业,对绿海粮油、神农农业、东方牧业等农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为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较强的科技支撑。二是抓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通过规模农庄、科技合作社等平台,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种植方面:重点引进了日本青提、杏鲍菇、爱华5号、千年油桐等新品种,并推广应用了高新喷雾、大棚避雨栽培及滴灌等新技术。养殖方面:先后引进了比利时野兔、特种野猪等特色品种。三是抓好农村科技合作组织的创建工作。上半年,市新增了永旺农业、宏发油茶、乌翅江生态园等2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科技合作组织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市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农民的大增收。四是抓好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上半年完成科技信息上传60条,群众拨打“12396咨询电话100个,上门服务12次,解决技术难题10个。

(五)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维护力度。

不时推进我市知识产权工作。一是成立市知识产权局。通过积极争取,以创建全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县(市)为契机。市政府常务会、市大编委工作会议先后通过了成立市知识产权局的决定,为市科技局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并解决4个全额事业编制。预计下半年市知识产权局有望正式挂牌成立,将为我市知识产权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深入厂矿企业挖掘专利。上半年,局分批次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培训和指导服务,先后协助美奥特、湘发机械等企业完成专利申请10余件。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专利申请47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占到专利申请总量的近三分之一,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较往年大幅提高。三是及时兑现专利资助。依照发明专利申请费用全免,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费用减半的专利资助政策。今年我局已兑现资助费用3万多元。同时对一批好的已授权的专利给予立项和重点扶持。如美奥特的生物质气化炉”湘发机械的脚踏式平安制动阀及其制动系统”等7件专利效果均列入到市2010年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

(六)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力度。

选址论证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二是抓好全省农村民居地震平安工程试点申报工作。4月底,一是抓好地震台的筹建工作。地震台建设项目已获得省、衡阳市地震部门的立项。以市政府的名义向省地震局递交了立项申请演讲。通过协调,市有望在下半年进入全省农村民居地震平安工程试点行列。三是加强地震工作学习与交流。局先后组织地震局工作人员赴衡阳市地震台、桂林地震台、郴州地震台、嘉兴科技馆学习取经,极大地提高了地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四是抓好防震减灾宣传。局联系市政府应急办、市教育局于5月14日在神农广场举行了防震减灾宣传活动。5月18日,市实验小学举行了防震减灾示范学校揭牌和地震应急演练活动。五是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纳入到基本建设管理顺序。通过争取,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纳入到基本建设管理顺序,并将以政府名义下发《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的通知》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将继续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下半年。依照“循序渐进,重点突破”工作思路,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力促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抓好《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依照高起点、高品位、高规格的要求。为我市十二五”科技发展方向绘好蓝图,当好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顾问员。

二是抓好产学研结合创新大会的准备工作。力争8月至9月份召开全市产学研结合创新大会。重点布置和安排我市今后一段时间产学研结合创新工作,完善科技创新机制,落实工作措施,努力促进我市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情况汇报范文2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生产。1-12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完成24.1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市平1.31个百分点,县市区排名第一。12月增加值当月完成2.68亿元,同比增长12.6%。积极推进“135”工程升级版建设,新建标准厂房10.91万㎡,在建设面积16.62万㎡,后续规划建设面积8.44万㎡,为园区的进一步扩容发展,引进企业夯实了基础。

2.产业质效。2020年规模工业税收完成2.21亿元,同比增长9.68%,新培育并纳入“四上”规模企业14家(其中工业9家,批零企业4家,重点服务业企业1家),“四上企业”总数达到115家,“四上”企业新增就业人数1200余人。

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6亿元,同比增长-2.4%,与市平均数持平,高于省平0.2个百分点,县市区排名并列第六位(受疫情影响,要完成增速10%的目标任务可以说全市没有一个县市区能够完成)。

4.招商引资。完成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27.9亿元,有新签约3000万以上的项目16个。完成外经76.8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82万美元,实现了自亚信电子搬走后“0”的突破。利用外资完成2259万美元,同比增长318.33%,完成年计划的376.5%。。

5.工业用电。不含高新区,12月份工业用电55480.6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0.03%。

6.科技创新。1-12月全县完成全社会R&D经费投入6.4亿元,同比增长4.8%,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0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6亿元,同比增长6.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为3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0%,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已充分显现。全县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11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30家,大大提升了全县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整体能力。积极落实“真抓实干”激励措施和相关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经费支持,2020年目前已获批了各级各类科技奖补经费600多万元,科技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2021年工作目标及思路

2021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对接打造“三个高地”,抢抓重大机遇,迎接风险挑战的关键之年,是充满机遇、大有可为的一年,做好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尤为重要。2021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多措并举,抓好招商引资。利用我县中小微企业孵化园平台,把招商引资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和范围,突出高位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深入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积极筹办长三角、珠三角招商项目集中推介活动,争取更多知名企业、上市公司、行业龙头落户。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效果。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国内500强以及产业带动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项目。2021年新引进项目6个,完成省外到位资金23亿元,合同引资40亿元。在引资到位的基础上,突出抓好落地产出,促使在谈项目签约,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建成企业上规模。

2.利用现有平台,抓好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园区调区扩区,将我县的省级工业集中区、文化科技产业园进行优化整合,建成具有竞争力、吸引力的园区。精准对接省“五个100”、市“五个10”产业项目,深入研究省“135”工程升级版项目,建立县重点项目库,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增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全力抓好项目特别是绿色建材产业园项目谋划、审核、用地、环评、规划、建设、统计等关键环节,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切实提高项目开工率、完工率和优质率,实现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双提升。

高新技术企业情况汇报范文3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工业学**”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工业强区理念,深入实施“企业服务年”和“项目推进年”活动,工业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呈现出勃勃生机。2010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2.1亿元、增加值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9%、30%;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44个,合同引资91.65亿元,实际到位境内资金51亿元、境外资金18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2%、57%。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5.7亿元,同比增长50.6%;实现增加值4.39亿元,同比增长2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63亿元,同比增长76.3%;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12个,实际到位境内资金17.1亿元、境外资金9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5%、36%;实现了首季“开门红”。现将工业发展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加大投入,全力加速平台建设

抢抓示范区建设机遇,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力促平台加速建设。去年,全区各类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近7亿元,新入驻企业85家,集聚效应明显,承载能力增强,其中**经济开发区规划扩园至30平方公里,当年征地2700亩,拆迁房屋10万平方米,新修主干道5.3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87亿元,新增规模企业11家,引进到位资金11.6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0.8亿元;**工业园与市开发区联片发展,扩至12平方公里,征地1600亩,拆迁房屋4万平方米,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5亿元,正在申报省级开发区;**、**、**等乡镇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580万元,入驻规模企业1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6亿元。

二、创新方式,强力开展招商引资

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主战略,树立“第一要务是发展,要务之要是招商”的观念,进一步创新方式,加强以企招商、驻外招商,聘请40名规模企业负责人为招商顾问,新设立**、**、**3个创业者协会和山东招商联络处;区领导带队外出43批次、226人次,主动“找”商,认真“选”资。当年仅在建(含续建)工业项目就有340个,实际到位资金34.2亿元,占全区招商引资总额的85.3%,其中投资超千万元工业项目有50个、超五千万元工业项目有15个、超亿元工业项目有10个,**晶润微电子、鲲鹏电子、利保露饮料等项目均已签约、即将落地。由于示范区政策优、品牌好,招商跟进快、力度大,目前正在接洽或即将落实的意向重点项目尚有70多个。

三、突出重点,合力推进工业项目

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区领导联系包保;对投资超亿元的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常委、一个班子”的常委负责制;对投资超5亿元的重大项目,专门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去年全区工业投资再创历史新高,共完成投资16.3亿元,同比增长64.2%;项目落地建设速度加快,其中投资10亿元、征地614亩的江淮电机产业园,一期15万平方米厂房已开工建设;龙兴公司与新腾飞建筑陶瓷合作投资1.5亿元的龙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投资1.72亿元的凯旋大麻新上10万锭大麻精纺项目,1号车间已建成投产;投资亿元以上的金城齿轮、明牛服饰均已开始投产;同时,保威特梭造纸机械、锦兴合成革、龙腾压铸铝、科瑞达化工等项目还填补了全市同类行业空白。

四、扶优壮强,着力壮大骨干企业

坚持把做大做强作为着力点,支持企业产业升级,推动企业加快技改。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去年共完成技改投资4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全区现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个,省名牌产品6个,国家免检产品8个;企业参与编制国标9项、行业标准16项、拥有发明17项、专利44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骨干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年新增规模企业35家,总数达96家,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6家、超5亿元企业有3家,其**淮电机产值达13.6亿元;列入省重点调度的10户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3.4亿元,已占全区工业产值的60%以上。

五、优化环境,大力帮扶企业发展

加大政策兑现力度,年初兑现了2010年度发展工业有功之臣、“十佳”工业企业和优秀法定代表人奖金共328.25万元。加大瓶颈问题协调力度,组织8次政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园区融资6.1亿元;加大土地复垦、建设用地增减挂工作力度,帮助工业项目解决用地3050亩。加大效能提升力度,全面开展行政服务首席代表负责制和“一站式”服务,认真执行“两告知一签字”制度;严格运用“发展环境千人评”结果,坚持有案必查、查必到位。加大开发区领导力度,成立由区委常委任组长的**开发区工作责任组,实行工作例会、现场办公、协调督办、函询约谈等五项制度,加速推进开发区主平台建设。

今年,我们将紧紧抓住示范区建设机遇,继续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以园区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跨越发展为目标,精心实施工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四个百亿”工程,即:**经济开发区百亿园区、**工业园百亿园区、先进装备制造业百亿产业、工业增加值百亿元。力争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增长3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27亿元以上,增长35%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40%以上;招商引资境内外资金分别增长30%以上、20%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0家以上、亿元企业5家以上。实现全区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合力攻坚,建设发展平台。拓展**经济开发区,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年各类园区建设投入11亿元以上、新建成10平方公里以上。**经济开发区全年投入建设资金7亿元以上,新建成3平方公里以上,同步启动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链接区2平方公里建设;**工业园争取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年投入建设资金3亿元以上,新建成2平方公里;**工业园修建道路1.5公里,启动路东二期工程;**工业园修建丰乐大道1.2公里。

二、强化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充分发挥项目对工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创新项目引进方式,加快建设速度,切实增强发展后劲。综合运用“一圈一带一长廊”政策叠加优势,主动出击,加大力度,将招商引资与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现有企业、推进全民创业相结合,力争2011年新引进工业项目1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总投资40亿元以上。

三、加强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启动“工业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十大产业园规划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今年重点打造节能电机、汽车零部件、大麻纺织、新型建材和轻纺服装加工5个专业产业园,加速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

高新技术企业情况汇报范文4

 

    一、基本概况

我区位于济源市区东南,2002年7月成立,总规划面积3.99平方公里,城市发展规划预留集聚区扩展空间4.04平方公里。现入驻企业34家,从业人员5200人,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9.83亿元,1-10月份预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6亿元,初步形以矿山电气设备制造、煤矿综采设备制造、矿山安全装备制造为主的矿山装备制造业和以信息电子材料、纳米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2006年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矿用机电产业基地”;2007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济源矿用机电产业基地”;2008年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科技计划(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先进管理单位”称号,被省政府确认为全省首批产业集聚区。

二、发展情况

(一)主导产业现状

矿山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为我区的两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情况具体如下:

1、矿山装备制造产业

我市位于我国煤炭基地晋、豫、陕的中心地带,矿用机电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集聚特征显著。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即被国家煤炭部认定为矿用机电生产基地,在国内享有半壁江山的美誉。2006年,省科技厅认定“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区,辐射全市矿用机电企业和相关创新资源”为河南省矿用机电产业基地。基地重点企业有济源市煤炭高压有限公司、河南省济源市矿用电器有限公司、济源市科灵电器有限公司、济源天坛电器有限公司等。基地企业产品品种多、用量大,主要分7大系列:高压矿用防爆电器、低压矿用防爆电器、矿用液压支柱、矿用灯具、高压矿用配电柜、低压矿用配电柜和互感器,既有市场旺销的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也有安全性智能化的组合开关、环保节能型的变频软启动器、馈电开关等高端产品。多数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市场竞争力强。基地产品中的高低压隔离开关、煤矿液压支架、矿用灯具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矿用机电企业间分工协作,形成了高压矿用防爆电器、低压矿用防爆电器、矿用液压支柱、矿用灯具、高压矿用配电柜、低压矿用配电柜、互感器等关联度紧密、相互促进、创新能力较强的完整产业链条。

矿山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企业有三家,企业及重点产品情况如下:

河南济源市矿用电器有限公司为“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煤炭行业机电设备定点生产企业”、“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年产各类高压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3000余台的生产能力,是集高低压防爆电器、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项目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规模型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矿用电器煤矿井下救生舱为该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产品有关情况如下:

济源市矿用电器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联合研发的矿用电器公司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真人综合防护性能实验项目,今年7月9日通过了国家安全生产重庆矿用设备检验检测中心专家组的验收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认为:项目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由过渡舱、生存舱、设备舱、空气净化系统、供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讯系统、动力保障系统、紧急逃生出口等部分组成,可为煤矿遇险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爆炸冲击、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能为避险人员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基本生存条件,并为救援赢得时间,最大限度地保证避险人员的生命安全。项目投产后,年生产能力为1000台,实现销售收入达到30个亿。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济源检测中心是由河南省矿用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中煤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检测中心合作成立,中心配备仪器设备167台(套),主要为社会提供矿用机电产品检验检测优质服务。该中心的成立,必将为济源乃至河南矿用机电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济源矿用设备制造基地是中煤科工集团与市政府合作,依托煤炭高压、科灵电器、乔特车业等三家企业,先期启动防爆变频电器、矿用软启动、井下安全救生舱、三机一架、环保节能锅炉治理改造等高端产品和煤炭资源开发项目,建设济源矿用设备制造基地整合提升济源市矿用电器等产业。济源矿用设备制造基地是利用乔特车业现有的厂房等设施,先期投放生产在国际具有领先水平的井下可移动式分体救生舱项目。预计年内投产,并将在3年内打造成产品门类齐全、技术设备先进、产业高度配套的矿用装备制造基地。

2、新材料产业

依托石晶光电、优克电子、兄弟材料等重点企业,着力发展通信领域用高频率、高精度、小型化的频率片,单晶铜键合丝、铝-1%硅键合丝、高强度铜合丝、精密陶瓷材料等产品,集群优势凸显,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产品市场占有份额突出,原晶材料产量为亚洲第一,亚微米精密陶瓷造粒粉产量居全国第一。

新材料产业的重点企业有五家,企业及重点产品情况如下:

河南济源兄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会员单位、氧化铝陶瓷测试方法国家标准起草单位,是专业从事α-氧化铝粉体和氧化铝陶瓷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α-氧化铝粉体材料生产的主要厂家之一,也是产品分类最齐全、品种最多的厂家,拥有年产7000吨α-氧化铝系列粉体和600吨氧化铝陶瓷制品的生产能力,是一家集粗粉煅烧、微粉生产、瓷粉生产、造粒、陶瓷制品的一条龙生产服务企业。公司现拥有省攻关项目10项,高新技术产品5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公司生产的亚微米级超细微粉、低温成瓷的高硬度高密度高性能99%氧化铝陶瓷属国内领先水平。

优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是依托河南理工大学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半导体器件铜键合丝、高性能铜合金丝、磁致伸缩材料、高传输性电子线缆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优克铜丝已通过甘肃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键合线作为半导体器件(IC),大规模集成电路(LSIC)封装业的四大重要结构材料之一,起联结硅片电极与引线框架的外部引出端子的作用,并传递芯片的电信号、散发芯片内产生的热量,是集成电路封装的关键材料。国外生产键合丝的主要生产厂家现有美国细线(American Fine Wire)公司、德国贺利氏(Heraeus)公司、日本的古河电工株式会社、住友电工株式会社、台湾万隆线缆有限公司等,国内主要生产厂家主要有贺利氏(常熟)公司、宁波康强电子公司、河南优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贺利氏(常熟)公司排名第一,优克电子与康强电子不相上下。

根据BSEIA世界信息技术公司的调查统计,电子行业对键合线需求量在10t左右,2010年键合线市场需求量达到25t以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对键合丝需求量的迅速上升,中国将成为生产和应用键合丝的大国。但是,目前国内键合丝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因此采用单晶铜为原料铜杆生产键合线的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济源市更新瓷料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洛耐院、河南纳米技术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专业生产精密陶瓷造粒粉,现有4条生产线,年产能力3000T,品种有数十种,产品主要替代进口,部份出口。所制作的氧化铝精密陶瓷造粒粉具有低温烧结成瓷密度高的特点。主要指标达到国外马丁、昭和的水平,压制适应性远超过国外粉料水平。

    北京石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下属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压电晶体材料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是我国《人造石英晶体——规范与实用指南》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主要从事压电、光学石英晶体材料、棒材、厚度片、频率片、SC切晶片及传感器用晶片,光学毛坯片、抛光片、波长板、光学低通滤波器(OLPF)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石晶光电”品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实力最强的石英晶体材料生产基地和行业领军企业。产品主要出口德国、日本、韩国、荷兰、比利时、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和我国的台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市场竞争力强。

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河南省唯一从事纳米材料开发与推广应用的专业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可分散性纳米微粒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研究。先后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经费支持。公司的主营产品有:油溶性纳米铜(合金)、可分散性纳米二氧化硅、可反应性纳米二氧化硅、低渗透油田纳米聚硅增注剂、可分散性纳米二氧化锆等系列产品。其中,油溶性纳米铜合金是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项目“自修复纳米抗磨损材料(2002AA302607)的目标产品之一,是我国著名摩擦学家、“两弹一星”功臣、中国科学院院士党鸿辛先生带领的研究集体研制的多功能修复抗磨剂。

3、2011年产业培育情况及2012年打算

(1)2011年产业培育情况

项目建设情况:今年实施工业项目共计20个,其中台账项目13个,新增项目7个,年度计划总投资23.1亿元。截止10月底,全部项目预计完成投资20.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0%。本年度竣工投产项目13个。

招商引资情况:1-10月份,我区招商小分队共外出招商约98人次,接待考察客商1825余人次;洽谈项目7个,洽谈金额72.3亿元;新签约项目11个,合同金额36.4亿元;落地项目4个,落地资金5.92亿元。按投资额度分:签约10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

(2)2012年产业培育打算

项目建设情况:计划实施工业项目20个,总投资60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5亿元。重点实施项目有年产5万只真空开关、电力电子装置项目、河南省生物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源水处理研发中心、中昊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溅射靶材及稀贵金属材料产业化、中煤科工矿用机电产业园、山河光电科技济源项目、深圳国电特瑞智能设备公司生产基地等项目

招商引资情况:计划完成招商引资20亿元。全面落实同央企中煤科工的合作协议,加快中煤科工矿用机电产业园项目落地、开工进程,整合提升我市矿用机电产业。

(二)担保平台建设情况

1、济源市高新工业开发有限公司。今年3月份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6月份,划转为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现正加紧同济源市农发行商洽,计划贷款1.7亿元,近期可望到位;加紧同浦发行接洽,计划贷款5000万元,正积极沟通接洽。

2、济源市恒润担保有限公司。公司隶属于市工信局,注册资本5000万元,资产规模2.5亿元。今年1-9月份融资规模1.5亿元。

3、济源市恒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公司隶属于市工信局,注册资本5000万元,资产规模1亿元。今年1-9月份融资规模9000亿元。

(三)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情况

今年,我区按照省政府、省环保厅的通知精神,积极创建环境友好型示范产业集聚区,力争到2012年进入全省10个环境友好型产业示范集聚区的行列。当前,我区的主要任务是:着力推广环境友好模式,培育环境友好企业;着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使产业集聚区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着力推进环境友好的管理体系建设,营造环境友好的社会氛围。我区的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和清洁生产情况具体如下:

1、工业环保现状

我区的主导产业为矿山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规划工业类型为一类工业,污染较轻。规划实施后,废气污染物排放类型简单,且排放量较小;废水排放量为650t/d,企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经企业内部处理达标后排入济源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区内产生固废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济源市垃圾填埋场处理。集聚区污染控制指标中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标准要求。

2、基础设施环保现状

给水工程。集聚区规划供水水源来自济源市城市供水管网。现已铺设3条给水管道:一是沁园路给水干管。自开南路沁园路口进入高新区,向南铺设至轵城镇政府,管径DN300,高新区的用水均自该管道接入。二是开南路给水管道:自沁园路至六号路,管径DN200,担负着南环路以北企事业单位的供水。三是五号路给水管道:自沁园路五号路口至轵城养老院,管径DN200,主要是向养老院和轵城镇区供水。二号路、愚公路、五号路等给水管道工程正在进行BT招标。

    道路工程。集聚区内规划道路主要有六横七纵共13条。截至目前,沁园南路、开南路(沁园路-东环)、南环路(沁园路-东环)、二号路、愚公南路、五号路等已建成通车,东环南延、王屋路、三号路等道路正在施工。

    供暖工程。规划在南环路敷设有DN500的蒸汽管道,从西向东敷设至愚公路,然后沿愚公路向北敷设。在王屋路与愚公路之间向北分出DN300的蒸汽管道,建设热交换站一座,铺设供暖管道约2公里,担负着南环路以北企事业单位的供暖。截至目前,已建成蒸汽管道1.5公里,热水管道3.8公里,覆盖建成区1.73平方公里,覆盖率43.36%,环路内建成区供热率100%。规划明年修建蒸汽管道0.15公里,高温热水管道7.22公里。

污水工程。排水系统规划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雨、污水管道结合道路布置,并于道路同步施工,雨水经管网收集后就近排入河道。污水管网顺应自然地形坡度和排水方位,经收集后排入东环路污水总干管,管径DN800-1000,与城市污水管网对接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截至目前,已建设污水管网18km,覆盖环路内1.73平方公里,覆盖率43.36%。污水全部经市污水管网进入济源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

(四)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培育情况

1、支柱产业发展情况

我区2007年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济源矿用机电产业基地”,支柱产业是矿山装备制造业。主导产品为:高压配电装置、电磁起动器、移动变电站、软启动/无功补偿装置、组合起动器、低压馈电开关、综合保护、自动化系统、防爆灯具、液压支柱(架)、互感器等系列产品。高低压防爆电器年生产能力达到45000多台(套);矿用液压支柱30000支;互感器5500台;矿灯105.07万盏。10KV高压防爆配电装置、KJZ5-400/1140(660)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真空馈电开关等支柱产品抽查合格率100%。2010年矿用机电产业工业总产值92.8779亿元,销售收入92.3221亿元,利税12.26亿元。

基地内矿用机电企业间分工协作关系融洽:在矿用机电产品生产上,形成了高低压矿用防爆电器、矿用液压支柱、矿用灯具、高低压矿用配电柜、互感器等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发展整体,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产业链条。

2、集约利用资源

一是制定集聚区内村庄动迁方案,计划动迁集聚区内村居,挖潜利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二是筛选入驻项目,提高入驻门槛,避免土地浪费。工业用地综合建筑密度高于60%,综合建筑容积率大于1,单位土地面积平均投资强度超过240万元/亩、平均产出超过了350万元/亩。

3、创新能力与产品质量

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集聚区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多年来,我区一直主导以技术进步促进产业集聚区提速、增效。我区的科技创新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科技研发平台情况:集聚区内省级博士后科研基地2家(贝迪空调、矿用电器);国家级检测中心1家(中煤科工上海研究院济源检测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贝迪空调、矿用电器、煤炭高压、北京石晶光电);市级技术研究中心9家(贝迪空调、矿用电器、煤炭高压、济源石晶、科灵电器、华新液压、优克电子、神龙钻具、兄弟材料)

产品质量情况:获“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及产品:河南神龙钻具有限公司的石油钻具产品。获“河南省名、优产品”企业及产品:煤炭高压的PJG9L-630/6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证空馈电开关;矿用电器的KD牌10KV高压防爆配电装置;科灵电器的KJZ5-400/1140(660) 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证空馈电开关;贝迪空调的地能牌地能中央空调;神龙钻具的无磁钻铤;北京石晶光电的人造石晶体材料。

企业标准化实施情况:集聚区内26家工业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6家通过环境、职业健康、3C认证,7家进入河南省卓越企业100强,5家进入河南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3家获济源市市长质量奖。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的企业:矿用电器、北京石晶光电、兄弟材料;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矿用电器;采用国际标准的企业:矿用电器、煤炭高压、科灵电器、远大电力、锦华成套、光明成套、华德科技、天坛电器、三星电子、神龙钻具、华新液压、北京石晶光电。

4、两化融合及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集聚区内企业全部接入宽带,约9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信息交流迅速,信息更新迅速。国家火炬计划济源矿用机电产业基地网站链接现有企业、科技部火炬中心、省科技厅、济源之窗等网站,成为矿用机电产业的信息交流平台。

生产过程基本实现自动化。企业在关键生产环节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分别利用了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控制器(PLC)等控制系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变得数字化、智能化,大幅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

企业管理普遍利用信息化。集聚区企业内部利用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的部门占企业总部门数的比例达到100%以上,有100%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了办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品销售等业务的信息化。部分企业还实现了财、税、银的联网一体化管理。少数企业还开发了客户远程查询服务系统、成本管理分析及生产计划管理等软件。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目前,集聚区职权不配套,规划范围内的村庄、商户、土地、治安等方面,不能行使管理权。实际运作过程中,经常性出现群众工作难做、市政设施管理不力等现象。

高新技术企业情况汇报范文5

关键词:两型社会;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湖高新区(简称“高新区”)在产学研合作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是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高新区成为了试验区中的试验区,产学研合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调研数据,对高新区产学研合作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展望,为制定产学研合作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1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现状

无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还是高新区管委会,都越来越重视产学研合作,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1产学研合作能力明显增强

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规模与质量,是产学研合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高新区培育了一批卓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08年底,注册企业达到12784家,经营活跃企业有8000多家。其中,收入超过3亿元的企业达到72家,规模以上科技企业达到720家[1]。随着高新区管委会的推动和引导,科技型企业重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合作主体意识增强。例如,凯迪电力、华中数控、烽火科技、长飞光纤研发并产业化了大批新产品或新技术.

高新区汇集了42所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始终注重科技与经济结合,把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科技成果的本地转化主要集中在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在机械、电子、光通信等领域具有比较明显的转化优势;武汉大学在本地转化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测绘、化学化工、水电利设备及生物医药等行业;武汉理工大学在机电、汽车、材料等专业转化能力较强;华中农业大学的主要优势集中在畜牧、养殖、生物等专业方面[2].

高新区汇集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电科学院等56家国家和省级科研院所。高新区始终按照市场经济思路推动科研院所加快成果产业化、院所企业化,加速释放科研院所的科技能量。其中,邮科院、化学所、生物所、高压所等20家科研院所实现了以研发为主的事业单位向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企业的转化;中核武汉核动力所、中科院武汉分院等科研院所将科研成果直接产业化[3].

1.2产学研合作环境日益完善

产学研合作水平与外部环境的支持密切相关。高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改善产学研合作环境.

(1)创新服务平台日益多元化。高新区积极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组建了“国家光电实验室”、“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为解决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行业核心企业建立10多个不同层级的工程技术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建设了多元化的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软件开发与测试服务平台、光电子产品测试平台、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

(2)孵化器逐步专业化。围绕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高新区开创专业化孵化器发展道路,完善了从研发、孵化到产业化的体系。通过不断加强孵化器的建设,逐渐建成或正在建设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光谷创业街、光谷软件园、南湖农业园创业中心、生物医药孵化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光电子企业孵化器7个专业孵化器。截至2009年7月,高新区的孵化面积达90万m2,在孵企业突破1000家[4].

(3)大学科技园成为产学研成长链的关键环节。高新区已形成校园周边、科技园区和创业中心、孵化器相结合的多层次孵化网络。尤其是武汉长城创新科技园、武汉大学科技园、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园等的建设,加快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例如,截至2008年底,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入园企业168家,累计毕业企业85家.

(4)投融资环境不断改善。高新区在改善投融资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①扶持和促进企业上市,出台了《关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②发展风险投资,已建立了华工创投、东湖创投、光谷创投、武大创新、创业者中心等7家风险投资机构,引进了汇丰控股公司、IDG创业投资基金、Intel等境外创业投资机构;③完善了产权交易平台。中国(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成立,在全国首创非上市公司开展股权质押融资,开展了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截至2008年年底,为高新区内的艾维通信、武汉安能、江通动画、银泰科技、绿世界环保等28家公司融资35笔,总资金超6亿元[5];④促进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例如,光谷基金与华夏银行签定协议,形成“贷款+担保+投资”的投融资新型融资模式,为中小城市企业提供超过1亿元的融资支持[1].

(5)促进成果转化政策推陈出新。高新区先后出台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暂行办法》、《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国光谷创新奖暂行办法》、《关于推进科技人员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中国光谷创新奖,鼓励科技成果的股权化、资本化。例如,在红光高清NVD项目的产业化过程中,科技人员和管理团队以知识产权入股650万元,占股比例达27%.

(6)人才特区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08年底,高新区已累计吸引海外留学人才1300余人,创办520多家企业,涉及200多项高科技项目的研发和经营[6]。2009年,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先后出台《关于在东湖高新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3551”人才计划的暂行办法》,得到海内外相关人士的关注和响应.

(7)产学研联动机制初步形成。高新区定期召开由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家及相关政府部门等参与的产学研联席会议,促进产学研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联盟、光电国家实验室、软件外包产业联盟、激光行业协会、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产业技术联盟、光纤到户(FT-TH)联盟、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等的建设,加强了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动,协同效应开始显现.

1.3产学研合作模式多元化

在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中,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形成了多种富有生机活力的合作模式.

(1)松散型合作。即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并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区内企业已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技术中心15家。例如,楚天激光聘请中科院姚建铨院士为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聘请国内外一批知名激光技术专家组成顾问团。这种合作模式的特点是企业规模较大、研发力量较强,属于创新型企业的典范.

(2)大学院所直接将研发植入产业。即高校、科研院所依靠科研资源和科研优势,创办科技型企业以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和高校老师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到高新区创业,将科研成果产业化,例如楚天激光、凯迪电力、凡谷电子。大学科技园逐步发展成为高校和科研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例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华中数控、天喻信息、达梦数据库,武汉大学的武大弘元、武大吉奥、武汉立得空间,武汉理工大学的南华高速、理工光科、港迪电气、理工光学等。华烁科技、中冶南方、烽火科技等则是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科研院所依靠自身的科研能力、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直接将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典范.

(3)共建产学研经济联合体。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中,为了整合和利用国内外的科技资源,高新区建设了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心)为核心的多层次技术创新支撑平台,推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围绕重大项目建设,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方共建的产学研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拉动了产学研集成。其中,2002年,由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科技厅、武汉市科技局、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东湖高新集团合作成立了我国第二个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产学研各方共建企业推进了科研成果产业化,例如,武汉大学开发的“OSMAR-S型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选择凡谷电子公司作为实现雷达产业化的合作伙伴.

(4)产业联盟。整合产学研的技术和产业资源,以联盟的方式提升整合能力,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软件外包产业联盟、激光行业协会、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NVD)产业技术联盟、光纤到户(FTTH)联盟、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等,这些联盟的成效已开始显现.

(5)“产业基地+研究院”集成模式。高新区采取资源集聚战略,依托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成立了光电国家实验室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其中,光电国家实验室由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市共建,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717所组建;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由武汉大学牵头,由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凯迪电力等单位组建.

1.4产学研合作国际化初具雏形

东湖高新区的产学研开始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合作,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1)谋求全球产学研资源的整合。目前,高新区内的产学研主体已开始与国外企业开展合作,积极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例如,长飞光纤由中国电信集团、武汉长江通信集团与荷兰德拉克公司共同投资、合作研发;华工科技收购澳大利亚的Farley和Laserlab,通过集成创新研制出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精度等离子切割机和高性能激光切割机.

(2)吸引跨国公司到高新区建设技术中心。例如,微软技术中心、IBM软件创新中心、英特尔创新技术体验中心、EDS全球服务外包中心等.

(3)聘请国外专家。例如,光电国家实验室聘请了美国、英国等8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布立顿?强斯博士,成立了“布立顿?强斯生物医学光学研究中心”;凯迪电力聘请世界著名干法脱硫专家孜默担任技术顾问,引进了7位经验丰富的德国、波兰等国家的脱硫技术专家.

(4)举办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例如,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国际光电子博览会、留学生创业会以及光谷国际论坛等.

1.5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1)从联合创新走向创新集群。高新区涌现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如华工科技、长飞光纤、烽火科技、凯迪电力、中冶南方、楚天激光。2001—2008年,高新区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共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级创新项目320多项[7],开发了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尤其是烽火科技的3项IP网络技术标准、长飞光纤的“光纤链路测试方法”,均被国际电联批准为国际标准。高新区围绕核心技术和标准,由区内企业牵头组建了产业技术联盟,成立了光电国家实验室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开始走向联合创新。这标志着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已朝市场化、长期化方向发展,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

(2)科研成果不断转化成社会财富。产学研结合的浪潮日渐高涨,科研成果正源源不断地被产业化,转化成社会财富。例如,由国家光电实验室研发改进的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NVD研制成功,武汉全真LCOS大屏幕投影仪产品试生产.

(3)国家级示范基地纷纷落户。高新区已拥有了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研发基地、光电器件生产研发基地、光通信产品研发基地、激光设备生产基地、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高新区也先后被批准为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全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全国第一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全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先进集体”、“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和“武汉?中国多语信息处理产业基地”等。这些基地的落户都是官产学研合作所带来的成效.

2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面临新的形势,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发展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集中突现如下:

2.1校企的价值取向差异依然严重

高校注重自由探索和学术价值,往往忽略成果的市场价值。长期以来,高校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单纯以获得国家经费多少、数量、参与人的学术地位高低、所获奖励级别和数量为标准。例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职称评定和考核标准,依然以论文或著作、研究项目及教学成果为依据。虽然高校、科研院所考核体系及激励机制正逐步向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向发展,科技人员创办公司越来越多,例如,武汉东湖创业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孵化中小型科技企业886家,其中近20%的企业由高校或高校教师创办[8]。但是,武汉高校产业与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产业相比,在数量、规模、产业实力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企业关注的焦点是科研成果的市场效益或市场前景.

目前,区内企业在创新上对高校、科研院所等外部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大多数企业的创新属于自创。据湖北省统计局2007年的《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报告》显示:2004—2006年,湖北省由企业独立完成的产品创新占71.9%,独立完成的工艺创新占65.2%,只有28.1%的产品创新和34.8%的工艺创新是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的合作完成的[9].

2.2产学研合作联盟亟待升级

跨“产学研”平台的产业联盟是现阶段高新区推进产业升级和规模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新区的众多产业技术联盟,由高校或企业牵头,由研究机构、企业,甚至金融、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组成(如表1所示)。但是,高新区的产业技术联盟成立时间比较短,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的初级阶段,需要经历“联系、联合和联动”,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六部委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且,随着产业联盟的逐步推进,产学研联盟中存在文化风险、制度风险和运作风险,可能引发联盟内部的冲突和不协调,造成联盟的终止。因此,转向产学研相结合、整合有效资源的技术创新联盟,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2.3在汉高校的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低

高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有大量的科技成果可进行产业化运作,但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远落后于其科研能力。尤其是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技术成果向本地企业转化的比率比较低,由武汉地区企业承接的项目不足20%[8],呈现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例如,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项目总额大约在3~4亿元,其中涉及到武汉本地及武汉周边地区的项目转化总额只有大约5000万元,仅占转化总量的25%左右[2]。武汉大学2006年以专利申请权、专利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形式实施具有发明专利的项目13项,武汉企业承接的项目只有2项[8]。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其它高校及科研机构也存在类似现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对象大部分是江浙、广东等外省企业,与省内企业的合作反而比较少.

例如,武汉大学2002—2006年通过专利技术合作开发项目68项,其中与武汉企业合作开发的专利技术项目不足10%,华中科技大学2002—2006年与武汉企业也只有29项专利技术合作开发项目[8].

2.4产学研合作地区性明显

高新区的官产学研合作大多局限在本地区,以整合区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源为主,在积极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资源,实现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一方面,外省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央各部委所属单位的科技人员带科技成果来东湖高新区实施转化的很少。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虽然东湖高新区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开始引入国外科研力量,包括与国外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和独资企业的技术转移与扩散等。例如,与法国政府联合建设P4实验室,华工科技收购澳大利亚切割系统公司,凯迪电力高薪聘用外国专家。但是,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地区性过于明显,未能在更开放的环境中推进,尚未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产学研创新体系,难以融入国际性创新网络.

3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对策

为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结合产学研发展趋势和高新区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

3.1以战略规划引领产学研合作持续发展

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产学研合作过程的重要运用,也是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正经历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点到线到面,由小规模到大规模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转型时期,明确产学研的未来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结合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经验,制定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明确产学研合作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以规划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规范开展,引领产学研工作纵深发展.

3.2以战略联盟和合作网络驱动产学研合作国际化

随着经济、科技的全球化发展,产学研合作不能局限于区内、国内。扩大产学研合作的外延边界,走出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国际化道路,是高新区成功嵌入国际性创新网络,逐步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推进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随着产业技术联盟的不断发展,利用现有具有影响力的技术联盟或产业联盟,加强与世界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大型跨国企业开展合作,成立跨国产业联盟,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推动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国际化。另一方面,通过在汉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的国际合作网络,以“请进来、走出去”思路开展产学研对接,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国际化.

3.3吸引和促进区内外产学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世界一流科技园发展的经验证明: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来推动高新区企业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一方面,依靠辖区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实施产业与科技的对接。以高新区优化的产业结构,积极与在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和学科链实现对接,促进自主创新成果实现本地转化。另一方面,借鉴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加强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鼓励省外乃至国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根据东湖高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到高新区建立转化基地,借用外省的科技能力为高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3.4以产学研平台吸引和留住科技领军人才

优秀的科技领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后,如何留住人才,使用好人才才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产学研平台建设,营造引才、留才、用才的综合环境,从而使人才从愿意有为到可有作为,从希望发挥到能够施展。例如,利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中科院武汉分院、邮科院等科研院所,凯迪电力、长飞光纤等创新型企业,以国家光电实验室、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国家级实验室为平台,引进和留住海外科技领军人才.

3.5借助“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发挥辐射效应

高新区创建“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应该说既有需要又有可能。自主创新体制和优化产业布局是武汉城市圈作为“新特区”的重要试验内容,东湖高新区作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龙头和示范基地,则成为试验区中的试验区.

正如李健[10]教授所说“两型社会离不开两型经济,两型经济离不开两型产业,两型产业离不开两型技术”,两型技术的研发和转化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高新区在优势产业上已具有优越的产学研合作条件,为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应该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建立“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探索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东湖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武汉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情况汇报[R].2009-2-20.

[2]武汉市产学研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武汉市产学研工作发展报告[R].2006-11.

[3]夏亚民,陈丽娜.东湖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区,2007(2):80-84.

[4]王宏斌,陈捷.武汉东湖高新区玩转资本市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07-08.

[5]何亚斌.关于产权市场促进产学研合作情况的汇报[R].2009-3-27.

[6]夏斐,李宏.武汉吹响“人才集结号”[N].光明日报,2009-03-02.

[7]湖北省科技厅高新处.极目楚天论光谷[EB/OL].

/,2008-06-19.

[8]董宏伟.武汉市教育部直属院校专利转化情况调查./,2008-01-14.

高新技术企业情况汇报范文6

一、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市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86.1亿元,增长17.9%,其中:第一完成增加值18.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4亿元,分别增长5%、20.3%和23.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26.1%,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3.4%。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粮食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夏粮总产达1.1亿公斤,与去年相比,增产1055万公斤。果业生产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上半年实施平衡配方施肥果园达到16万亩,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顺利推进,上半年新发展各类畜禽饲养场82个,磊磊乳品成为伊利集团最大的奶粉合作伙伴;鼎立种鸡成为目前胶东半岛最大的蛋种鸡苗供应商。生猪生产恢复较快,上半年存栏生猪达到33.4万头,出栏生猪33.3万头,其他蛋类、奶类也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6亿元,增长23.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1.9亿元,增长26.9%;实现利润7.4亿元,增长29%。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新增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4亿元,增长36.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可达13.6%。企业技改和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先后组织方圆、富尔达、东源风电3家企业提报全省重大产业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组织黄海水产、海富生物2家企业上报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贷款材料。服务业迅猛发展,对经济贡献率不断加大。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提供的地方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不断提高。旅游业总量不断膨胀,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增长31%,全市旅游总收入5.2亿元,增长33%。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成功举办了*针织毛衫原辅料暨机械设备展销会、第三届中国*沙雕艺术节、红樱桃民俗旅游区樱桃节等会展节庆。物流业蓬勃发展,依托临港、核电等产业区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发展了以物流平台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区域性物流中转基地。上半年,交通货运周转量达到36227万吨公里,港口吞吐量持续攀升,*港货物吞吐量22万吨,同比增长80%。餐饮业档次和品味进一步提升。在重点引导海景、海怡和观海等餐饮龙头改善服务条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了京海酒店、海福莱大酒店、海洲湾生活广场、荷兰街等新区高档酒店和特色餐饮群项目建设进度。

二、全力以赴抓好全市重大工程的立项工作。

围绕市里确定的重大工程以及需省级以上立项的重点项目,我局靠上去做工作,努力保证了各类项目顺利审批和立项工作。

一是亚沙会场馆立项工作。年初,我局安排人专人到*市发改委学习了全运会运作方式,并向市政府提出了立项投资等方面的建议,目前,已请*工程咨询院编制完成了《第三届亚洲*运动会比赛项目区和亚运村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二是*滨海路(*段)立项核准工作。年初,经我局与*和省发改委沟通汇报得知,该项目的立项工作审批权限在国家发改委,需经历批复项目建议书、批复可研报告、批复初步设计三个阶段,为加快工程立项审批进度,我局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汇报工作,取得了上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国家发改委同意将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立项。3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破例对我市滨海路项目组织了专家评审,5月初我市项目审批所需资料即全部上报至省发改委,6月份又协调*方已经为我市出具了支持性文件,不仅为全市节省了大量的审批费用,而且极大地缩短了审批时限,在省内创下了同类工程审批速度之最,7月10日,*滨海公路(*段)正式通过省发改委核准。

三是抓好新建重大项目的省级以上立项。对全市新建重大工程项目,进行明确分工,安排专人负责并超前介入,与业主一起研究政策,积极为其准备审批材料、提供政策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大限度地争取在国家产业政策范围内,予以灵活变通,满足企业需要,并争取年内取得实际性进展。

二、创造性地抓好全市产业规划制定工作。

一是着眼全市产业发展现状,努力加快全市“一片两带”规划工作进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对“一片两带”产业发展的定位,我局积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全市各镇区(街道)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在掌握大量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又邀请了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及*市发改委长规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工作,目前初稿已形成,预计7月份可通过专家评审。

二是针对重点经济工作,积极抓好了全市海洋经济规划工作。组织*海洋大学海洋研究所相关专家30余人次来我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完成了《海洋经济规划》初步方案,待初稿修订完成后,即可进行专家评审并定稿。

三是积极配合省、市发改委做好其他各类专项规划工作。按照上级相关部门要求,对编制全省《黄金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水泥行业循环经济利用余热发电规划》以及《*省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四是在广泛调研并征求的意见的基础上,编订、印发了《2009年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为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一个鼓励服务业膨胀发展、培植服务业骨干企业、关心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良好环境。我局组织人员制定了《09年*市服务业发展意见》,《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方向,确定了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建立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科学的统计、调度机制,目前,正根据《意见》要求,对全市物流业进行调研并制定相关发展意见。

三、高标准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开复工工作

一是积极抓好*市级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市级重点项目关系到*市整体产业布局和发展重心,目前,我市共有*核电、滨海路、核电设备制造和隆和通生物科技4个项目列入了*市重点项目调度,上半年均达到或超过了*市考核要求。随着维蒙特钢结构、海霸能源电动车、金海螺商业广场、来福士海洋工程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我们将争取更多地项目挤进*市重点项目盘子,列入*市重点项目调度。

二是全力抓好*市内重点项目开复工及招商情况的日常调度。局内成立了重点项目办公室,副科级单位,对列入全市“双重点”的57个加工制造业项目和投资过2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实行了周调度制度,认真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加快工程进度,为市领导决策当好了参谋。

三是多渠道抓好全市重点项目争取上级政策和信贷资金等项服务工作。为加快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市发改局灵活把握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程。为保证全市重点企业合理运用当前政策杠杆、节省流动资金,我局安排了各科室人员主动深入重点企业,先后向比艾奇电子、明玮包装、华源公司等8家企业介绍了当有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为今后企业向上进行政策性资金争取打下了坚持的基础。目前,已为核电设备制造办理了采购进口设备免税金额130余万欧元;为*美丰机械办理了采购国产设备退抵税金额100余万美元;积极争取将隆和通生物化工列入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专项项目;向省、市各级金融机构推介我市重点企业23家,拟申请银行贷款19.87亿元,尽最大限度地满足重点项目信贷资金需求。

四、多渠道抓好上级政策和资金争取工作

1、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密切配合*市合作办各项工作安排,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核电产业、加工制造业等多个方面,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华源公司等4家企业参加了*-温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宁波产业招商推介会,有针对性地搞好项目包装推介,搭建引资平台,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2、加大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注重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信息,注重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组织镇区街道和相关企业,围绕我市优势产业提报项目,坚持做到了筛选编制一批、上报储备一批、争取到位一批。其中,“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已到位国债资金80万元;“里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南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已通过淮委评审,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已列入明年计划。另外,正着手争取看守所建设、乡镇卫生改造等各类社会事业类项目,力争年内列入省级计划盘子。

3、争取了证券公司在我市设立营业部。为进一步拓展全市证券业务范围,我局在市发改委领导的协调和帮助下,先后与多家证券公司进行了接触和商谈,目前确定由齐鲁证券公司来海投资设立证券营业部,6月15日经齐鲁证券公司董事会正式通过并下发文件,同意在我市设立证券营业部。

4、积极抓好企业上市工作。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为企业搭建直接融资平台,我局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富尔达集团、黄海水产、通源科技等公司参加了*市企业上市融资现场会议,并积极做好省证监局工作,帮助他们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能够在创业板上市。

5、认真抓好调查研究。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狠抓调查研究,围绕全市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城市经济等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的影响等调研,制定了一片两带、海洋经济、服务业等支持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市领导当好了参谋。

今后,发改部门各项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时刻保持清醒地头脑,认真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充分地估计困难和挑战。当前,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亟待改进之处: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全市重点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工作。受土地、信贷等政策制约,我市重大项目的储备和引进上均出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将会影响到今后几后的项目建设;

二是政策和资金的争取工作亟需加强。09年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我市争请项目数量较往年减少,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力度不够,提出和包装项目的能力不高,对上级政策信息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在亚沙会的资金争取方面,还需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给予资金扶持。

三是深入基层调研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乡镇园区建设等多个方面,没有拿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分析问题抓不准重点,挖掘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更是远远不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克服客观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各个层面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全市重点工作。围绕我局承担的*市考核项目,集中1-2个月的时间,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加快向前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年终考核奖分、不扣分,力争年内各项工作考核进入*市前三位。

二是认真抓好重点项目立项工作。跨海大桥立项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要在重点抓好亚沙会场馆立项的同时,加快筛选出对全市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工程、大项目,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掌握政策,主动与项目单位对接、提前介入,确保在全市重大项目的立项工作上不出纰漏,进而做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