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1

【关键词】艾滋病孕产妇分娩措施

我国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的特定的人群—孕产妇和婴儿的艾滋病防治极为重视。因为艾滋病病毒的蔓延肆虐,母婴传播是一条重要途径,它不仅会随着妇女感染者的比例增加使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增加,更重要的是这一传播途径威胁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儿童。

目前,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的局势已不容乐观。全世界约100万儿童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母婴传播途径感染的。在我国,通过母婴传播方式感染艾滋病的儿童人数也在不断增长,阻断母婴传播艾滋病的局势也很严峻。认为分娩期艾滋病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危害性最大。有以下几种传播途径:分娩时子宫收缩,胎盘滋养层破裂,游离病毒或者病毒感染的母体细胞直接通过破裂的滋养层,最终导致胎儿细胞感染;胎儿的皮肤或粘膜破损伤口直接接触含有病毒的母血及产道分泌物而被感染。经羊水感染,当母体存在细菌性感染时,母体的白细胞计数可以进入羊水中并通过胎儿的皮肤、粘膜、和肺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感染。根据以上母婴传播途径应采取的安全有效的分娩措施。

1 分娩过程导致的感染

1.1侵袭性操作 产前检查及分娩过程中的侵袭性操作,如羊水穿刺、胎儿镜检查、胎儿头皮电极、会阴侧切术、产钳或吸引器助产等一系列的操作都增加胎儿的感染几率。

1.2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的时间是影响母婴传播的独立因素。以4小时为界,超过4小时比低于4小时发生母婴传播的危险性高出1倍。破膜时间<4小时,母婴传播发生率为14%;破膜时间>4小时,母婴传播发生率为25%。

1.3产程过长 胎儿与母体产道接触的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1.4分娩方式 临产和破膜前剖宫产可以减少胎儿经产道感染的机会,对胎儿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降低传播的危险性。早产、低体重儿、胎膜感染、滞产、产时出血、血性羊水等都具有传播的高危性。 转贴于

2 安全分娩

2.1阴道分娩 阴道分娩产程处理的原则:避免产道损伤性操作;尽量缩短产程;避免强宫缩;缩短胎膜早破时间。接产时应特别注意保护会阴,防止会阴裂伤,当胎头娩出后,右手应注意保护会阴,不要急于娩出胎肩,而应先以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充分挤压出鼻内的粘液和羊水,以减少感染机会。如果出现胎膜早破或临产早期出现胎膜破裂,应及时处理缩短产程,减少感染几率。

2.2剖宫产分娩 在临产前或胎膜早破前择期剖宫产术与其他分娩方式相比,婴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降低可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一般择期剖宫产的时机应选择在妊娠38周,此时结束分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病率会增加,但是减少了临产后或胎膜早破的剖宫产的几率,降低了HIV母婴传播。

3 新生儿的产后处理

婴儿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新生儿在产后应减少与母亲血液和体液接触的机会,减少受损伤的机会,以减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

新生儿出生时,先在距离脐根部3—5cm远距离断脐带。有条件的应换台下护士处理新生儿;无条件的接生者换手套再处理新生儿;应及时清除皮肤、黏膜、鼻腔、口腔等处的母体血液、羊水及分泌物。有条件的用吸允球清理呼吸道,如用新生儿吸痰管或管式导管必须注意操作,动作一定要轻柔、压力适中,防止新生儿粘膜损伤。吸引器应一次性使用,注意交叉感染。

艾滋病暴露的新生儿无论母亲是否接受过抗病毒治疗都应该出生后72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母婴阻断。

4 新生儿产后预防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2

【关键词】 艾滋病; 大学生; 认知

A survey on AIDS-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Shenzhen

YAN Yi, SUN Hua, CHANG Huaping, GAO Xiaoyuan

Nanshan District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Shenzhen 518054, Guangdong

【Abstract】 Objectives: To understand AIDS 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Shenzhen, and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AIDS infection so as to tak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was used to select 801 students from two colleges as survey subjects. Questionnaire were distributed to them, inquiring them about the AIDS basic knowledge, transmission paths,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risk behaviors. Results: Ninety-five percent of surveyed college students knew about the three transmissionpaths of AIDS. 15.6% of them reported to have sexual behaviors and 16.00% have used condoms in their first sexual behaviors. 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have possessed some AIDS Knowledge and prevention awareness, but their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still insufficien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inforce the sexual mor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enhance their self-discipline capabilities and to reduce the AIDS risk.

【Key words】 AIDS;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大学生具有青春期所特有的好奇心并愿意接受和尝试各种想法、观念和行为。由于婚前中性伴的不确定性、性伴感染状况的不可知因素的存在,使大学生人群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性增加[1]。为了掌握我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现况,评价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程度,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对市内高校在读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 象选取深圳市本科和专科院校各一所。以年级为层,班级为群,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本科院校学生571名,专科院校学生230名。

1.2方 法参照国内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表[2~4],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方式、预防措施、危险行为等。由经培训的调查员在教室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并当场收回。

1.3统计分析调查数据使用Epi data3.0软件建立录入程序双份录入,并使用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801份。其中,本科学生571份,大一至大四年级分别为149份、143份、137份和142份;专科学生230份,从大一到大三分别为84份、77份和69份。被调查者中男生481人,占60.05%;女生320人,占39.95%。本科院校学生年龄17~25岁,平均年龄19.95±1.40岁;专科院校学生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19.36±0.75岁。

2.2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被调查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知晓率很高,均大于95%;对同桌吃饭、蚊虫叮咬等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稍低。对比发现,本科院校学校的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率稍高于专科院校学生,但是对于使用安全套、保持单一性伴等艾滋病预防措施效果的信任程度却低于专科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

2.3发生情况

调查者中有125人(15.60%)自述发生过,其中本科学生90人,专科学生35名,两类人群之间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首次的发生对象87.20%为男(女)朋友,其余12.80%为临时性伴或商业性伴。仅有20人(16.00%)在首次发生时使用了安全套,本科院校学生首次安全套使用率高于专科院校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

2.4大学生与不同性伴发生时安全套使用情况

自述发生过的被调查者(125人)中,对象是固定性伴的104人,占83.20%;对象是临时性伴或商业性伴的21人,占16.80%。与固定性伴发生时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为34.62%,明显低于临时性伴(P

3讨论

青少年的行为取向往往取决于其对某种行为的危险程度的判断[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艾滋病知识,但还不全面、不系统。对于三大传播途径等知识的正确回答率较高,在95%以上;对非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认识不足,三成左右学生认为蚊虫叮咬能传播艾滋病病毒,近两成学生认为同桌吃饭可传播艾滋病;对于正确使用安全套和保持单一性伴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许多学生也表示怀疑,反映出我国学校艾滋病知识教育的薄弱环节,提示应加强学生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工作。知识的缺乏有可能会引起对艾滋病的恐慌,歧视、不理解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也会蔓延[5],更不利于艾滋病的总体预防和控制。

被调查者中,发生率为15.60%,略高于杭州[6](12.2%)、南京[7](10.7%)等地的调查结果。大学生的性观念越来越趋于开放,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预防意识的淡薄和预防机制的缺乏,首次发生时安全套使用率仅为16.00%。有过的大学生中分别有16.80%和10.40%存在多个性伴和商业性伴情况。大学生与临时性伴发生时的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57.14%)和每次安全套使用率(52.38%)均明显高于固定性伴的,说明大学生有一定的防护意识,但防护措施执行程度仍有不足。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在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大学生是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应受到健康教育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理应成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关爱者和健康教育使者,成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倡导者和实践者[8]。大学生对越来越接受和对多性伴越来越宽容与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多元化有关。因此,需采取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减少社会不良观念和行为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防病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进而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WHO,UNAIDS,UNFPA,et al.Protecting young people from HIV and AIDS[S]. The role of health service,2004,3-4.

2 陶小润,张晓菲,刘学真,等.艾滋病防治示范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6):724-726.

3 杨小梅,潘建平,祝亚肖,等.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1298-1300.

4 黄万琪. 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及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5):619-620.

5 曾转萍,许雅.医科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关因素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5,27(2):68-71.

6 潘晓红,杨介者,徐云,等.大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701-703.

7 刘志浩,卫平民,王湘苏,等.南京市大学生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1243-1245.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3

[关键词]艾滋病; 高危人群; 防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 R512.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72-01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被誉为“史后世纪的瘟疫”,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该病的患者因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后期会发生肿瘤,最终导致全身衰竭而死亡,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被列为国际卫生检测的传染病之一[1]。目前对于艾滋病还没有很好的治愈方法,死亡率极高,主要以预防为主。吸毒者、者以及同性恋等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HIV病毒可通过他们向一般人群传播。但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贫乏,加之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因此,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开展有效的综合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如何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开展有效的防治措施改变他们危险的行为作出探讨。

1 健全管理体制

当今,世界各国艾滋病防治经验及流行态势表明,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是一项刻不容缓、复杂而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全社会参与实施综合治理。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体制,从领导方面入手,加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的领导,加大防治经费投入,由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真正的使各级县政府把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纳入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建制订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年度工作计划,要设置负责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管理工作部门和专(兼)职人员,成立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队,在各乡镇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小组,负责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管理工作,使上级下达的工作得到切实的开展和落实。

2 加强综合治理

2.1 加强艾滋病的宣教工作

加强艾滋病的宣教工作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不良的行为和缺乏预防知识是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的社会因素。有相当一部分高危人群对AIDS相关知识比较缺乏,方位意识差,据相关报道表明,某地区美容美发人员知道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由感染AIDS的危险性的只达65.6%。对共用剃须刀、牙刷可能感染AIDS的人数只达到49.8%[2]。这充分表明在高危人群中全方位、分层次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此外,营业性娱乐场所、服务场所、流动人口聚集的场所开展艾滋病和性病的预防教育,对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庭成员的进行艾滋病知识普及的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

2.2 开展高危人群抗体筛查

由专业人员组成艾滋病高危人员干预工作队,定期进行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抗体筛查,深入社区、娱乐场所及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现场采样,是防治艾滋病的最有效的手段。筛查的内容包括HIV抗体初筛、确认、感染者CD4计数和病毒载量、丙肝和梅毒检测等,具体做法为对高危人群(性病门诊病人、吸毒人员、可疑病人等)进行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进行初筛,阴性者定为阴性,阳性者送至高一级的艾滋病检测中心确认[3]。该项工作的开展可以及时发现HIV感染者,了解某个地区艾滋病的患病情况,传播方式、流行特征,为及时展开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3 对高危人群进行检测和调查

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对性病、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进行检测,保证高危场所的HIV筛查,HIV自愿咨询检测,安全套的推广使用的易获得性以及四免一关怀等工作措施的落实。通过行为的干预,改变他们的危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尽量消除传播HIV的条件,实现综合治理。同时,对高危人群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明确本地和相邻地区艾滋病、性病流行与危险因素的情况(如吸毒人群、者及流动人口等),开展对娱乐场所服务小姐和吸毒人群血清抗体监测及高危行为干预,及时准确地掌握目标人群相关危险因素的现状,以及加强预防、控制、监督和监测的能力,调整和制定干预措施,促进防治工作的开展。

3 完善艾滋病咨询体系

目前的艾滋病防治体系,是一个由检测监测、行为干预、治疗关怀、宣传教育共同组成的防治体系,自愿咨询与检测是沟通管理与咨询者之间的桥梁,是早期发现感染者的关键措施之一。我国自2004年启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但就目前而言还处于一个低效运转的状态,进一步完善艾滋病咨询体系建设,扩大自愿咨询检测覆盖面,鼓励个人自愿进行HIV抗体检测,有利于确定艾滋病的传染源,从而有利于发挥整个艾滋病防治体系的作用。

4 小结

目前,艾滋病呈流行且增长趋势,人们对艾滋病应加强认识、加强预防措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是决定其感染危险性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综合治理、完善咨询体系三个方面对加强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作出了探讨,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措施的实行,增加提高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改变他们不健康的生活行为,以其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增强社会抵御艾滋病传染的能力,减轻其对人们健康、国民经济和社会防治的阻碍。

参考文献

[1] 关,白春玉,张迪.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干预前后效果比较[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6):412-414.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4

【关键词】 艾滋病;预防;控制

云南省是全国艾滋病的高发区,与多个国家接壤,国境线长、人口分布复杂、人员来往频率高,居住着几十个不同的少数民族,我院作为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担负着为兵服务和为民服务的双重责任,具有三级分科,拥有传染病检测、治疗、管理和预防等综合实力,相应地,也拥有艾滋病检测、治疗、管理和预防能力的输血科初筛实验室、感染控制科和传染病科等,有力地实施着对于艾滋病的综合管理和全程管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因素和其它客观原因的限制,在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仅仅在知识宣传、大众咨询等方面就有许多措施需要完善,许多工作需要展开。1997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已经与云南省政府签订了艾滋病预防控制与关怀合作项目,推动了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全面开展;十几年来,该项工作进展迅速,却仍然存在许多必须改进的方面,我们认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必须全员参与”,现结合我院实际防控艾滋病的体会进行探讨。

1 决策重视组织落实是关键

近几年,艾滋病的流行已经成为社会的政治性、综合性和公共性问题,对其实施的管理工作必须通过医院、机关职能部门、感染控制科、医务人员、患者和其他相关社会人员的共同参与、合作和协调才能够得到全面落实。该项工作开展初期,感染控制科工作人员首先必须向分管传染病工作的医务部主任、副院长和院长等医院管理和决策者汇报艾滋病的危害范围、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以及实施该项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步骤和预防措施等,以保证医院管理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真正有效地在领导的统一指挥和部署下,建立包括艾滋病等特殊性病在内的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管理办公室和基层科室管理小组等,上述机构组织由分管工作的业务副院长、医务部主任和副主任、医疗科科长、感染控制科主任和相关工作人员、基层科室主任和副主任、基层科室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等组成。各级领导和管理小组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政策、规定和措施等,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工作会议,认真研讨工作情况,确实分析工作困难,及时解决工作问题,积极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借助各级单位召开的各种工作会议,安排合理的时间,让感染控制科工作人员参与其中,讲解艾滋病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进行有关人员的互动活动,保证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以上工作方法和步骤的有效落实,是艾滋病管理工作的关键。

2 继续教育分级培训是保证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各种边缘学科和专业不断涌现,各种新理论新项目新技术新手段逐渐推广,其中也包括艾滋病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而继续教育和分级培训正是实现学习和推广的首选方法和最佳途径。在工作实施初期,应该分类、分级、分期和分批地组织各级各类人员培训班、座谈会、小范围学术讲座、学术大课、学术讨论等,邀请国内外、军内外、省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讲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性,以及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统一全员思想,提高全员认识,加深全员理解,促进全员参与。值得注意的是,在艾滋病相关知识普及以后,还应该组织基层科室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宣传骨干等组成的培训班,针对重点内容,培训重点骨干;另外,针对艾滋病的流行特点,还必须对重点服务行业的法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以及戒毒所工作人员、私人诊所工作人员、妇联干部、驾驶人员、学校领导和工作人员等重点环节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和讲解,充分发挥“骨干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全员参与,保证艾滋病管理工作深入到社会、医院和人民生活的每个角落,实现“真正的全员参与”。

3 广泛宣传普及知识是补充

在领导重视,部门协作的基础上,广泛宣传和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是全员参与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的必要补充。宣传和普及知识的方式主要包括各种网络、电视和电话等媒体(主要包括医院局域网、门诊部和住院部宣传大视屏、专设咨询电话等),以及纸媒方式(主要包括内部发行报刊、内部印刷杂志和板报宣传栏等),以专题片、公益广告、基本知识问答、科普文章、不计名问卷调查和宣传小卡片等形式,为患者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工具,提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全员普及率,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取得良好的宣传目的。另外,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效果,对机关职能部门、感染控制科和基层科室专兼职工作人员等,以及患者和家属等,采取知识竞赛、闭卷问答等方式,强行记忆、重点记忆、深化记忆,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彻底地巩固、熟悉和掌握重点知识,增强宣传和普及效果。

4 结合实际形式多样是途径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5

1.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山东淄博 255100;2.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 目的 对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该市某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1 680名男女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和探讨艾滋病性病干预对该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的态度和影响。 结果 该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较低,知识正确率平均为59.65%,干预之后为8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大众媒体;在个别传播途径以及其他非传播途径方面的认识比较模糊,在干预后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干预后研究对象对艾滋病性病人群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结论 充分发挥妇幼保健系统在婚检和婚前教育方面的优势,对婚检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和干预,操作简便,干预效果显著,对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流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 婚检;艾滋病性病;干预;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a)-0142-02

艾滋病性病在中国开始从暗、静脉吸毒者等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流行和传播,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可能会出现大规模流行。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专门针对并具有有效性的艾滋病性病治疗药物,也没有相关方面的预防疫苗。艾滋病性病的传播主要是与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观念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HIV感染发生的主要年龄是20~30岁左右的中青年人群[1-2],加强对于该人群的艾滋病性病基础知识的教育对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流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4月间某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1 680名男女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和探讨艾滋病性病干预对该婚检人群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的态度和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市某妇幼保健院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1 680名男女,年龄22~58岁,95.6%(1 606名)年龄在22~32之间,其他的年龄分布在33~58岁范围内,文化程度具有普遍性,初中学历、高中学历、职专学历、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等,职业具有多样性,其中工人所占比例较大为35.83%,其他主要有公司白领、办公人员、销售人员、经理主管等。干预前后的有效问卷共有1 680份,干预前共712人,其中男性355人,女性357人,干预后共968人,男性486人,女性482人。干预前后两组人群在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的内容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干预,干预内容主要包括我国规定上报的性病种类;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优生优育的有关知识;艾滋病性知识的获取来源;能够接受的艾滋病性病教育方式,等方面。

1.2.2干预方法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咨询、专家讲座、播放VCD、宣传资料以及小品表演等方式。

1.2.3问卷设计调查根据干预内容的需要以及有关文献和预调查结果,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熟悉干预内容的专业人员,在干预前后对所有研究对象就同一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我国规定上报的性病种类、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优生优育的有关知识以及艾滋病性病知识的获取来源等,问卷以回答正确与否进行评分。调查采取不记名独立填写的方式,当场填写并回收。

1.3 统计方法

对所有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审核和整理,将有效的调查问卷整理的结果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for windows 6.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性态度以及性行为比较

在调查人群中,有57.4%的男性表示接触过黄色录像或者刊物,女性只有29.8%表示接触过;70.4%的男性表示不赞成性自由,83.6%的女性表示不赞成性自由,在干预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艾滋病性病知识来源统计结果

婚检人群中,有87.4%的人表示有从广播、电视、录像、影碟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有69.3%的人表示有从杂志、报纸、书籍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有36.7%的人表示有通过上网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只有7.6%的人表示有参与这方面的讲座和课堂教育,有32.6%的人会与朋友和同事进行这方面的交流和沟通。

2.3性病艾滋病知识平均分差异比较

在干预前的调查中,平均知识均分为59.65分,干预之后为88.73分,经统计学处理之后得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艾滋病性病知识干预之后,该婚检人群在性病的认知水平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4干预前后对待艾滋病性病人群的态度比较

干预前,婚检人群对于艾滋病性病人群带有恐惧感,34.65%表示不敢与他们有任何方面的接触,在干预后,婚检人群对于艾滋病性病人群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71.43%表示不用隔离艾滋病性病感染者,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艾滋病性病人群进行安全距离的接触、沟通和交流,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干预前后对艾滋病的态度比较

干预前,婚检人群中有73.45%表示婚检应该进行艾滋病毒抗体的检测,干预后,这个比例上升到92.64%,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婚检人群中有35.34%表示不会向社会公开艾滋病性病抗体的检测结果,干预后,这个比例上升到83.78%,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6干预前后艾滋病性病知识问卷答题正确率比较

由调查结果可知,干预前,研究对象的婚检人群对于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在艾滋病基本概念性的知识、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其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方面认识清楚,而在共用剃须刀、吸毒、同性恋、性滥交等传播途径以及蚊虫叮咬、共用马桶、一起游泳等非传播途径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干预后婚检人群各方面的知识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干预前认识模糊的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的效果最为显著。见表2。

3讨论

经研究表明,该组婚检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的基础认知水平不高,这可能与研究对象中工人所占比例较大的原因有关;大多数婚检人群对于艾滋病性病的还是比较关注的,他们获得这方面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获取知识的途径具有片面性。非传播途径报道不够全面,可能会对研究对象对艾滋病性病的认知产生误导性影响;婚检人群对于蚊虫叮咬、共用坐便器、共用游泳池等非传播途径方面的认识不够清楚,一方面在内心扩大了对艾滋病危害性的认识,另一方面缺乏具有系统性的艾滋病方面的教育和普及,这使他们在与艾滋病性病人群接触的时候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恐慌,这是造成社会上普遍存在“恐艾症”的主要原因[3]。

该研究认为,婚检人群中的男女双方同时接受教育并达成默契和共识,这能够使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艾滋病性病对于社会和家庭产生的危害性,积极的促进男女双方在婚姻、家庭以及性道德观上树立健康的认识,使他们产生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4-5]。在教育方式上,大多数人喜欢从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获得艾滋病性病知识教育,这充分说明其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反面的重要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的利用这个优势,通过与大众媒体做好知识教育和普及等各方面的沟通,加强对普通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普及工作[6]。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婚检人群对于艾滋病的预防和非传播途径方面的认识不足,在开展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教育中,要将这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和非传播途径作为教育的重点,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艾滋病性病的传播,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充分发挥妇幼保健系统在婚检和婚前教育方面的优势,对婚检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和干预,操作简便,干预效果显著,对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流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推广应用[7-8]。

参考文献

[1]杭标.扬州市邗江区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现状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9):345-346.

[2]郭欢,韩晓霞,秦润花,等.兰州市685对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情况分析[J].中国优生优育,2013(5):74-75.

[3]金晓春.对 938 例育龄女性孕前优生检测结果的分析[J].求医问药,2012(4):56-57.

[4]于红,谭欣.流动人口非意愿妊娠终止术后有效避孕方法落实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3(16):45-48.

[5]詹光荣.孕前计生优生健康检查的结果分析[J].求医问药,2013(8下半月):583-584.

[6]黄星,孙乔,张枭,等.上海市浦东新区MSM人群安全套使用及性行为特征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17):853-854.

[7]张雅娟,卫晓丽,马超锋,等.西安市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实用预防医学,2009(4):468-469.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范文6

女性HIV感染者增多

目前在全世界统计到的感染者病例中,妇女感染艾滋病毒的危险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1996年中期,全球女性感染者占感染者总数的比例为42%。到2000年,全世界感染者中女性感染者的比例增加到47%。1985年法国的女性感染者比例为12%,仅仅10年之后,这个数字达到20%。在巴西,1984年感染者总数中的女性只占1%:然而10年后女性感染者比例就达到了感染者总数的25%。全世界疫情最严重的撒哈拉以南国家中,15~49岁的感染者中女性的比例是57%。也就是说,在每5个男性被HIV病毒感染的同时就有6名妇女被感染。在非洲人口的15―24岁年龄组,女性感染者人数远远大于同龄男性,比例大约为2:1。

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统计,在过去的5年中报告的艾滋病毒感染病例中女性比例增长显著,从1999年的14.3%增加到2004年的39%,5年中增加了170%。显示出在疫情刚逾越高危险群体进入一般人群的阶段,女性感染者增长速度明显超过男性。原因可以归结为一部分只有异性恋的普通良家妇女和未婚女孩正在因为别人的危险行为而受到感染。而既往的预防宣传教育往往强调个体的危险行为导致感染,这就给一些自己没有危险行为然而正处于危险之中的女性造成错误的安全感。

生理原因

研究表明,在没有保护的阴道中,妇女感染艾滋病毒的危险是男性的2-4倍。这是因为男性艾滋病毒感染者中的病毒浓度要高于女性感染者的性分泌物中的病毒浓度,这使得男性感染者传染给其女性性伴的概率比女性感染者传染给其男性性伴的概率更高。此外,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女性接触到其男性性伴的性分泌物的黏膜面积更大。

女性感染性病的可能性也高于男性。原因是在过程中,和男性相比,年轻妇女的生物脆弱性更大,因为生理上未成熟的子宫颈和不足量的阴道分泌物不足以屏蔽男性中的病毒。另外有证据表明,绝经后妇女的易感性再次增加。妇女在遭受时,造成的撕裂和出血都会成倍地增加她们感染艾滋病毒的机会。在有些地方,在有些情况下,更受欢迎。因为这种方式既可以保持贞洁,又能避免怀孕。但是直肠组织没有阴道黏膜那样坚韧,容易被撕裂,从而导致病毒侵入。

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如果患有未治愈的性病,就可以使HIV传播的危险增加10倍。然而有研究表明,有多达一半甚至五分之四的女性性病患者觉察不到自己感染上了性病。一方面是因为女性性病患者可能没有疼痛感和其他方面的症状,另一方面,相对于有外遇的丈夫,循规蹈矩的妻子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可能有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危险。

社会经济原因

除了以上这些生物学方面的易感因素,性别间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不平等也在加剧妇女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妇女和女孩受教育的机会比男人和男孩更少。这使得她们得到和理解艾滋病预防信息的可能性更小。女童更容易辍学,从而失去在学校中获得性教育的机会。因此,她们会因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容易受到感染。

在发展中国家,妇女低下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使得她们既不能平等地与丈夫和讨论安全套使用问题,也无法控制的方式和时间。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传统习俗中要求妇女把性活动的主动权交到丈夫手中。这种完全由男性支配的往往伴随着暴力。在传统习俗中,贞洁标准是双重的:如若女性不贞,无论是被怀疑的或真实的,都会受到舆论指责或干脆被丈夫遗弃,而男性则可随心所欲地拥有多个性伴。

综上,只要妇女地位低下,具体来说就是得不到和男性同等的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她们对男性的依赖就得持续。在妻子依赖丈夫的情况下,就不仅不可能要求他使用安全套,而且还须被迫容忍他的婚外。

在我国,计划生育部门在为育龄妇女提供避孕服务时倾向于推荐绝育和放置宫内节育器这样的长效方法。对于已经采取了这些措施的妇女,如何帮助她们掌握与丈夫协商使用安全套而又不破坏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技巧,对计划生育部门来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许多性工作者来说,对男性的经济依赖等于不停地接客。目前仍然有许多性工作者缺乏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有些性工作者想逃跑却跑不掉,还有些性工作者在接客时无法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她们中有些人并非出于强迫,而是希望借此摆脱贫困。对她们来说,要求客使用安全套,可能意味着失去收入或者遭受性暴力。

感染性病会增加妇女感染艾滋病毒的危险,因此应当为受到性病感染的妇女提供治疗。但是通常人们对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妇女抱有严重的歧视,相比之下对男性性病感染者的歧视程度要轻些。有些诊所工作人员缺乏同情心,不愿意为受到性病感染的妇女提供治疗。这样一来,许多妇女因为害怕被别人认出而不愿意去性病诊所就诊。

艾滋病预防宣传也往往忽略妇女。人们通常认为女性中的危险行为比方多性伴和吸毒的发生率要比男性群体低得多。即便目前艾滋病宣传提出的一些预防措施也往往是妇女无法控制的,比方说使用安全套,禁欲或者忠诚,都需依赖男性才能实现。

有效防范措施

消灭无知 知识就是力量。在艾滋病预防方面尤其如此。从根本上来讲,应当尽力改善女童入学状况,让她们在学校得到正规的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和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此外,目前需要探索帮助缺乏社会经验的女青少年获得妥善地拒绝不情愿的和不安全的的沟通技巧。建议有关科研单位和青少年教育机构在这方面开展研究。

为女性提供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 确保妇女和女孩得到优质的健康服务,包括得到性病和艾滋病预防知识、得到艾滋病咨询和病毒自愿检测服务,让她们在不感到害羞,不受到歧视的情况下得到治疗、各种服务并获得安全套。

研制由女性控制的预防措施这些预防措施包括女用安全套和杀剂。女用安全套的好处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她们的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屏障的方法保护自己。还有一种措施是研制可以杀灭病毒的药物,让妇女在之前把药物放到阴道里。在国际上,这两种措施正处于积极的研制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