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工商管理;科技创新;重要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053
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挑战,这主要是因为其必须与众多竞争者共同角逐,通过有效的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工商管理是企业日常运行的核心,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在对企业进行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将工商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科技创新是企业工商管理水平提升的必要条件,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有很大成就的情况下,能有效帮助企业提升其社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工商管理现状
11管理模式陈旧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有效方式,很多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并针对工商管理主体的建设进行了较多探索。但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企业工商管理的模式相对陈旧,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也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的要求。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时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并没有将工商管理与企业的市场竞争联系在一起,导致其失去对市场的掌控能力。
12管理观念落后
对于企业的正常发展而言,工商管理是其不可缺少的动力来源,良好的工商管理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工商管理出现问题时则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要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得到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对企业的工商管理观念进行不断的更新,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工商管理能够适应社会竞争的环境,从而帮助企业在众多竞争者中取得一定的优势。但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的工商管理观念较为落后,尤其是一些传统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时忽视管理理念革新的重要性,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21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
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管理带来更多简单方便的管理模式,并让企业实现内部管理的系统化操作。同时,通过科技创新,能够让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地开展,其中不仅能提升档案管理、员工管理和日常安全管理的效率,还能让企业的工商管理整体水平得到较好的提升。根据企业工商管理的实际情况,现代化数字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其能有效减少企业对工作人员的需求,同时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对企业的发展而言有很大促进作用。
22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要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管理方式,通过提升管理效率来提升企业日常经营的效益,从而促使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通过企业对工商管理的科技进行创新,能够让其有效强化在市场中的业务延伸能力,并且能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员投入业务开展方面,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创造更多机会,促使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
23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代社会中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让很多企业得到较好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使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升。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企业的生产力直接决定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通过对科技的创新,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提升,从而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更大的竞争力。
24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情况,社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在企业能够迅速有效地将这些问题解决的情况下,将能让企业的发展得到有效促进,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要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必须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为企业的工商管理注入新的动力,从而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获得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3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策略
31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工商管理的科技创新是企业整体发展面临的问题,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运行,因此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其中不仅是企业的领导要重视科技创新,基层员工也必须要对科技创新引起重视。对于企业领导而言,需要站在企业整体层面上全面看待科技创新问题,通过统筹的安排让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够顺利完成。同时,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定期对员工进行科技创新相关培训,让员工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将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32强化企业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I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在企业员工的各方面能力能够满足企业的日常经营需求时,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速度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强化对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工商管理人才,让企业工商管理中的科技创新拥有较好的基础。同时,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对工商管理人才进行培训,提升人才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33增加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
企业工商管理的科技创新是一项耗时耗力的系统性工程,其不仅需要有足够的人才,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其中不仅要增加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投入,让项目能够顺利完成;还要增加科技创新人才的劳动报酬,通过有效的奖励机制来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效率的提升,从而为企业的正常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34重视对科技实用性的检验
对于企业而言,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实际应用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实用性进行检验。这主要是因为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工商管理的科技创新发展速度很快,一些能够适应企业正常运行的科技创新内容并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这样就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创新成果进行实用性检验,在确定其能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的情况下再将其推广应用,从而避免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4结论
企业的工商管理是其正常运行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效益。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正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工商管理的水平。科技创新是企业工商管理水平得以提升的必要条件,其能够让企业的工商管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并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因此,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工商管理中的科技创新意义重大,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工商管理中科技创新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亚鹏,许恒源论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J].商,2015(47):122
[2]郑晓卉论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J].商,2016(15):19
[3]傅宏论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3):137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2
科技创新是确保我国电力行业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在科技创新中还面临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过于分散的管理技术创新
我国的核电、水电、火电及其各种控制和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彼此之间联系不够密切,没有一个核心的管理部门对电力行业整体的电力科技创新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因此,难以将先进的电力技术攻关形成产业规模,很难将国外先进技术引入进来。电力行业同制造和发电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独立于电网经营企业。电网经营企业有着较为雄厚的实力,但是因为其同制造和发电等企业是相互独立的,他们不希望出资推动制造业和发电业开展技术创新,但是愿意花费更多的资金从国外购进设备和产品,最后出现将国外设备引入进来带动国内技术发展的被动局面。
(2)投入有限
根据相关调查,与企业的年销售量相比,现阶段企业没有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电力行业的科技创新建设中。尽管一些创新科技在市场开发方面前景比较理想,然而,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一些重大电力项目的科技创新投入仍然有待提升。电力科技创新不仅仅出现了严重的投入不足现象,并且一部分费用还被划分到了科研、制造和设计等环节中,严重阻碍了电力科技创新,影响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3)企业体制制约其创新发展
我国电力行业长期以来使用电价制定体系进行运营,竞争机制还不够完善。为了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经常会用还本付息的方式,按照当地的经济状况开展建设。如此一来,各地新建电厂的后顾之忧得到有效消除,在不担心投资成本的前提下,各地电厂大量引进国外设备。但是,向广大电力用户转嫁那些高成本、高电价的模式,也会阻碍电力行业的创新发展。同时,国家规定各个地区的电网调度处要率先确保应用引进国外设备或者获得外资支撑,导致忽略引进设备成本的现象时常出现,也给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带来困难。
(4)缺乏科技创新人员
电力行业对重大电力科技创新在产业、分配和投资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和支持还有待提升,造成很多科技研发人员在科技创新中缺乏积极性和原动力。在地方的电力行业教育中,也只在理论知识上下功夫,对于一些实践活动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导致我国电力行业的科技创新缺乏专业性人才的支撑。
2走出困境的对策
(1)将电力科技创新体系建立起来
电力科技创新与多个领域、多个行业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并且与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能够有效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现阶段完善的电力科技创新制度体系还不健全,所以,根据国情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中出现的混乱局面扭转过来,令其更好地服务于电力行业的发展。
(2)对于科技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予以明确
电力行业的领导也是科技创新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对于电力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否顺利地开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个企业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电力科技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认真规划,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对各个级别的科技进步责任制进行落实。重大科技项目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决策和监督,对相应的决策责任要予以明确。
(3)制定科技创新战略规划
在推动电力行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应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电力行业可以将输电、配电和发电设备的科技创新当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本着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平稳性的原则坚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上来。在对国外设备和技术引进过程中,掌握其中的技术要领,做到更深层次的开发研究,对引进设备的更新力度不断强化,将深入的二次开发工作开展起来。要高效地利用引进的设备,进而打造出更高新技术的产品来,提升设备的性能,努力实现自主创新。
(4)专业人员的培养教育
对于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强化,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定期地进行培养和教育,确保他们能够具备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为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满足社会对电力发展的需要。
3结束语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经济形势;科技创新;影响;措施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经济就已经逐渐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当中,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传统的农业及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经不太明显,经济建设重心要慢慢转移到高新技术产业当中来。对此,要及时转变发展观念,将科技创新作为主要手段,以此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一、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
为了防止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导致“泡沫经济”等问题,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控制措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来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在2008年,美国出现了经济危机,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蔓延开来。这次经济危机,对全球的经济体系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仅使消费者对当前的经济体制丧失信心,而且还破坏了整个内部经济结构,导致全球经济都受到了影响。而我国也属于经济全球化当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全球性经济危机中也未能幸免。经过这次经济危机以后,我国经济体系当中本已处理好的矛盾重新激化,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也被削弱,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变得不稳定,且增长速度变得缓慢,并存在下行风险。而2012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以前的快速增长逐渐演变成中速增长,开始稳扎稳打发展经济。据相关数据统计,2009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9.2%,2010年上升到10.4%,而2011年又回到9.3%,2012年以后的增长率都在8%以下。这就说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确实已经放缓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的衰退,而是一种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手段。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开始出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口老龄化。自2011年以来,我国18~65岁年龄阶段的人口比例已经开始呈下降趋势,而65岁之后年龄阶段的人口比例已经有所上升,说明我国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劳动人口总数的减少,从而导致我国生产活动缺乏劳动力,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二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某些地区盲目地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略了健康发展的原则,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种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从长远利益考虑,却是极为不明智的。
二、当前形势对于我国科技创新的影响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科技领域的发展最为显著。以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例,在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压力下,如果机械设备生产企业的科技水平比较高,创新能力比较强,那么在国际机械设备制造领域当中也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当企业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以后,就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强科技创新的研发力度,使得大型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而套用传统生产技术、不重视科技创新的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营,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此,可以将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影响分为两大部分。
(一)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挑战
资金方面,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各行各业的资金都比较紧缺,许多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经济效益也比较低。为了避免由于短期资产的抽离造成市场经济的动荡,我国出台了许多新的保护政策,比如外汇管理政策。虽然政策出台以后有一定的效果,各大企业的应收账款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实际到账的资金却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导致企业资金运转受到阻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成本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快,物价迅速上涨,许多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也大幅度上涨,这就导致生产企业在进购原材料时会受到原材料价格的制约以及成本控制的影响。生产企业的成本增加,所生产的产品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同时,我国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也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时常会出现价格波动,使得产品价格变化与生产成本变化不相符,造成企业的收支不平衡,从而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市场方面,出口关税的变化、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等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科技创新研究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挑战,如研发资金不足、研究活动进展缓慢等,都会对我国科技创新产生不利影响。
(二)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机遇
当前的经济形势在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科技创新带来了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我国政府为了稳定当前的经济形势变化,维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出台许多宏观调控政策,比如下调银行存款的利率,减少人们在银行的存款,刺激消费,从而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国家对节能环保、资源开发等领域加大了投资力度,使得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国家的财政支持政策可以转到高新技术产业当中来,为新型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注入新的动力。
2.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陷入瓶颈,发展速度明显放慢,许多西方的高端科技人才都开始另寻出路,这就使得高端科技人才的引进变得更加容易。而我国正值快速发展的阶段,急需要大量的高端科技人才作为发展的基础,所以国内许多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都开始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高端科技人才,甚至直接收购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便利。
3.我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进行整合,加强科技创新研究,扩大企业在市场当中的影响力。
三、当前背景下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措施
(一)提倡自主创新
要想推进科技创新,首先就应该大力提倡自主创新。虽然我国有许多企业都已经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实际上,引进技术的应用效果远远比不上自主创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如果我国的企业发展都是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而忽略自主创新,那么我国的科技发展将永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无法实现超越。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把自主创新放在首位,努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首先,企业要从观念上开始转变,在生产过程当中逐渐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激发自主创新研究的动力;其次,加强企业产权保护建设,对企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及时做好保护工作,防止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再次,建立自主创新奖励机制,根据所研发产品对企业的贡献程度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企业员工的自主创新;最后,加大对重点技术的扶持,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从而使企业突破瓶颈,实现快速发展。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科技创新必须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样才能将科技创新的成果及时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来。对此,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保证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首先,要加大科技研究方面的投入,通过改变相关政策的方式,鼓励各大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使得科技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并得到良好的应用,还要加大科学教育方面的投入,鼓励各大高校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科技型人才。其次,政府部门要通过一定的政策保证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活动需要许多高科技的人才、高科技的设备、高科技的技术等,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如果缺乏资金,那么许多科技创新活动将无法开展。对此,国家可以出台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政策、为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资金补贴等,鼓励企业的科技创新。最后,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多支持,比如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融资提供担保等。
(三)在竞争当中不断进步竞争
可以为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动力,促使企业不断进步。首先,企业可以在竞争过程中发现自身发展的缺陷,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其次,在竞争过程中还可以汲取其他企业的优点,并了解到许多之前未曾接触过的发展思路,从而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最后,竞争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动力。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会感受到市场竞争的激烈,从而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有了这个意识,就会有推进科技创新的动力,最终将想法转化为实际,在实际生产活动当中得到体现。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全球经济危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影响之下,经济增长速度略有减缓。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科技创新迎来了新的挑战,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对此,我国应该把握住这一关键机遇,提倡自主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国际竞争当中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湛军.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创业与科技创新发展对策建议———基于最新全球创业现状分析的结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27-31.
[2]王伟光,陈锡文,李扬,等.“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问题笔谈[J].经济研究,2010,(12):4-22.
[3]王宏伟,李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J].求是学刊,2015,(5):49-56.
[4]严红,何雄浪.新形势下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区域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6):43-49.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4
1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特征
1.1科技创新动力源较单一
所谓的科技创新动力源指的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以及对科技创新的适合投入、科技创新的需求渠道等。科技创新动力源能够推动科技创新。林业发展的需要是林业科技创新服务的基础,林业产业必须向社会提供有形的产品、无形的产品以及环境产品。由于公益性林业主要是提供非经济性产品,因此经营者不能在社会交换中得到科技投入的补偿,这就会导致经营者失去科技创新的动力源。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一般会采取一些政府行为对非经济产品的科技创新进行一定的补偿。政府会在非经济产品的生产上加大投入,国家成为了科技创新成果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因此,这也就导致了林业具有比较单一的科技创新动力源。
1.2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具有一定的限定性
在对林业科技的创新成果进行应用时,往往具有一定的限定性,这是由于受到气候因素、地貌因素和地势因素的影响,森林分布的垂直带谱在不同的经度和纬度上也是不同的[1]。由于森林地域的分布规律导致了我国林业生产活动的地域性特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预约工业技术和通用技术的科技创新成果相比,在市场需求上对林业科技成果进行了一定范围的限定。
1.3应用林业科技创新成果具有特殊性
林业经营者通过购买和开发先进技术的方式来研发新产品、培育森林资源,将森林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对科技方面的投入进行补偿。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林业经营者不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性,这是由于其不能从市场上对科技方面的投入得到完全的补偿,因此必须依赖于相应的扶持。经营者对扶持的预期也会对其应用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行为造成影响。此外,对林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还会受到森林采伐制度问题、资源管理体制问题、林权问题等问题的影响。
2影响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
我国的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远低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对我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没有充分重视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无论是林业经营者还是管理者和决策者都没有对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予以充分的重视,认为林业发展的关键并不在于科技的创新,而是“靠天吃饭”。因此对林业科技投入、应用和研究开发未予以足够的投入,造成了我国的林业科技创新能力较低[2]。
2.2我国对林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投入偏低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整体科技投入水平较低,而其中林业在整体科技投入中所占的比例又较低,而林业的科技创新具有比较单一的科技创新动力源,对政府扶持行为的依赖程度较高,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造成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偏低。
2.3不合理的科技经费结构制约了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我国的林业科研体制的主体主要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而不是企业,这就很容易导致企业生产和科研活动出现脱节的情况,导致林业科技创新出现供求错位。不合理的科技经费结构决定了国家是科技经费的主要投入者,而企业很少对科技创新进行投入。这种传统的体制也造成了林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成果数量少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对现有的科技体制进行改革,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科技资源扩散不畅、储备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林业方面表现为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仍然较低,国家强制性的弱化科研体制并减少投入则可能会迎来新的问题。
3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对策
3.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我国具有比较有限的林地资源,而我国当前的林地和林木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类对林产品的需要,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必须重视林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3]。无论是林业的经营者,还是林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都必须改变传统的“靠天吃饭”的错误观念,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先从思想层面上重视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才能够扭转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林业科技人员素质低、质量少的情况,加大对林业科技的投入,以长远目光来看待我国的林业发展。
3.2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公益性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基地
国家应建立起公益性的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基地,不断加大对林业的科技投入,将高等院校和公益性科研机构作为推动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主体。公益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比较适合进行林业基础性研究以及林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研究,这2类研究机构的研究经费主要是来自于国际组织援助的合作研究项目以及政府的公共财政科研专项经费拨款。鉴于当前我国对于林业科技创新开发投入的不足,必须在提高科技投入总量的基础上调整不合理的科技投入结构,提高林业科技投入的比例。
3.3改革创新,推动生产经营企业和科技开发型企业的研究
要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就必须从体制层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动生产经营企业和科技开发型企业的研究。要将实际经验、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成果结合起来,应用到林业企业的生产中去,建立起新的服务、系统和工艺[4]。对企业的技术创新造成阻碍的因素主要有体制不顺、信息缺乏、人才缺乏和资金缺乏4个方面,而要排除这些障碍,激发我国林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动力就必须从体制层面上进行改革,破除体制约束,建立起企业主动创新的机制,改变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被动局面。国有林区应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管理体制。
3.4培养、吸引和留住林业科技创新人才
国有林区在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困境,对此应该建立完善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在激励、利益分配、创新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以更好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科技创新动力和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5-7]。
4结语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5
现如今,小微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等发展特点,一直得不到技术创新的支持,而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又必须依赖于技术创新。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了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机会,要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在企业管理和市场产品开发方面进行创新。本文从当前社会科技水平的先进性角度出发,讲述了小微企业如何进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如何进行自身的科技创新,提出小微企业应该借助我国政府加快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
小微企业要想进行科技创新,不仅经历着高风险,同时也具有创新成果溢出的效应,一般而言,政府会利用财政政策工具对科技创新的市场失灵现象进行干预,主要是为了填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带来的私人收益与社会总收益之间的差距,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我国要创建的是创新型国家,因此对于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也很重视,小微企业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深化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微企业进行核心竞争力培养的要素分析
1.问卷调查。小微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科技创新难度大的特点使得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道路十分艰辛,但是并不意味着小微企业不需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小微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以及行业特征,适时的培养核心竞争力。本文对于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上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设定了小微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12项要素,并发放问卷请45家小微企业对每个选项进行重要性打分,这12项要素分数设置在1-5分之间,分别表示完全不重要、部分不重要、重要、部分重要、完全重要。具体的情况经过笔者的数据资料整理,情况如下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小微企业的12项核心竞争力要素中,得分最高的为灵活的小额融资来源、注重诚信、可靠的市场信息来源三项,其次是高素质核心团队、良好的企业经营地、良好的销售渠道、良好的企业文化、良好的政府关系等,得分较低的为企业产品与服务价格低、与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等。虽然本次调查的小微企业只有45家,限制于行业,不能够完全的反映小微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情况,但是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2.如何培养核心竞争力。从现实角度出发,小微企业要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继承良好的商业传统——保持企业诚实守信本质。因为小微企业主要特点上的劣势使得企业更应该注重诚信带来的直接效应,小微企业一般采用直销方式进行销售,以服务本地市场为主要目标,而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关键就是诚实守信,一旦企业出现一次价格欺骗、以次充好、质量不达标的情况,那么小微企业的诚信就会消失殆尽,导致失去客户的危险。近年来,小微企业格外注重诚实守信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效仿大型企业的商业传统,保持诚实守信的企业发展理念。小微企业应该引以为戒,保持企业良好的诚信品质,提升企业信誉,建立坚实的市场竞争力基础。
2.2建立灵活的市场信息获得渠道,提升小额融资能力。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还需要建立获取可靠市场信息的渠道,灵活、可靠的市场信息是小微企业占据核心市场的基础,只有在信息源头上为小微企业的品牌打响信息站,才有可能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另外,灵活的小额融资能力也是小微企业进行市场投资的基础,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趋势表明,导致小微企业不能长久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灵活的资金基础,融资能力的提升不仅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也是进行新投资、新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的基础,因此,提升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准确、可靠的市场信息以及不断提升的小额融资能力。
2.3其他建议。通过对45家小微企业核心竞争要素的分析可以知道,小微企业除了注重自身诚信、具有灵活的市场信息获取渠道、具有良好的小额融资能力之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是灵魂,注重经营地点的选择、建立与客户良好的关系、注重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另外,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销售团队也很重要,当然还有许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需要小微企业自己去寻找,但是无论如何,进行科技创新是小微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核心环节。
二、小微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建议
1.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注重于高校的合作。国家对于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一定的优惠,降低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免征进出口关税等,都是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项目上应该注意的要素。科技创新需要小微企业具有良好的资金基础,国家鼓励小微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并设立了基金鼓励小微企业的技术改造以及技术创新,使小微企业享受一定的贷款贴息政策,企业注重这些抵扣项目,降低创新成本,才能保持小微企业长久的市场竞争力。另外,小微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不仅可以降低小微企业的创新投入成本,还可以实现企业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
2.树立创新意识,进行企业产品创新。自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使得企业之间的生存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企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小微企业要想取得长久发展需要树立创新意识,科技创新需要企业自身具备优良的创新精神。首先,小微企业要懂得自主创新,产品的质量是满足顾客的基础,令顾客满意的自主产品不仅能够突破传统产品的销售障碍,还能够为企业扩大销售人群,但是单纯的技术引进并不能保证自身产品的好质量,还需要具备企业自身的特点,自我的突破使得产品处于潮流的领先地位;其次,完善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体系,要想进行科技创新,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完善创新体系的基础就是鼓励员工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个人创造性,鼓励科技创新型人才提高自己的创新成果,发挥它们自身的聪明才智,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加强小微企业与国际大型企业的技术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产品创新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合作的机会,也大幅度的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结语
总之,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企业顺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注重企业诚信品质,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波.论科技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科技与企业,2014,01:6-7.
[2]兰飞,王华,沈亚飞.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02:86-90.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范文6
一、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林毅夫(2008)提出技术变迁是农业增长所依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福建省农业科技进步面临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与农业科技创新需求较大的矛盾,无法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现状。为全面推进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不断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努力突破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着力解决农民增收缓慢、农药残留浓度高、优势特色农业整体效益不高、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农业面源污染较重、农业生产低碳化转型不力等现实问题。同时,切实提升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不仅包含硬技术创新和软技术创新,同时还包括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多次应用。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受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创新资金和创新团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虽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平台不断趋向完善,企业主体作用日益凸显,但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障碍。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农业科技投入带有开放系统的许多明显特征,农业科技投入的内涵和外延差异性较大,导致统计口径具有较大区别。本文采用福建省科技年鉴(2011)统计的统计数据,2010年福建省R&D经费内部支出总计为1708982万元,按行业来分,其中农林牧渔业为5357万元,占总数的比例仅为0.3%;在农林牧渔业中基础研究支出为45万元,应用研究支出为807万元,试验发展支出为4505万元。数据表明,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仅总量较低,且存在资金投入结构的问题,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或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比例失调等问题。由此,福建省在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局限,仍需加强和完善,同时在全省范围内也尚未能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民(民:指农民及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和农业技术供需问题凸显。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供需存在较大矛盾,一方面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和结构存在问题。主要是由于农业科技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其中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能够显着增产、增收的突破性成果少,一般性成果占主要部分。而品种类成果比技术类成果多、生产类成果比加工类成果多、粮食作物类成果比经济作物类成果多、农作物成果比畜牧业成果多以及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等则是结构问题的主要表现。另一方面,农业技术提供的质量和结构也存在问题。由此导致农民(企业)无法获得生产中迫切需要的技术与服务,存在着产前愁信息、愁资金、愁种苗;产中愁技术、愁服务;产后愁加工、愁运输、愁销路等问题。农业科技成果中试示范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中试示范环节的不足。在当前的科研推广体系中,科研与推广由两个系统来完成,而成果的中试熟化却没有专门的部门来承担。尽管农业科研部门通过艰苦努力取得了大量成果,但相当部分成果由于缺乏中试熟化的条件,在生产应用中效果不显着,加之农作物品种与栽培技术不配套,且处于不同类型生态区,新品种产量潜力发挥的配套栽培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农作物新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上仅能发挥其产量潜力的60%~70%。
三、提升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改革,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
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新型农业科技体制机制。1、加强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在实践中,基于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合理统筹和配置区域、产业间的技术难题和创新资源,以确保农业科研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目的,建立合理、规范的农业科研项目审批和立项制度,使科研与生产能够顺利对接,从而形成科学、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机制。2、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建设力度。农业科技研发机构是农业科技研发的重要载体,农业领域基础性研究以及相关共性技术的研发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大量投入。为保障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实施,弥补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在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究方面资金不足等现象,在政府财政支持的同时,以委托企业承担科研任务等形式和方式来拓宽投入渠道。3、充分发挥各级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按照农业科技管理统一规划、地方和部门共同实施的原则,完善由科技、教育、农业、计划、财政、金融、林业、水利、环保、气象等政府主导、市场多元的农业科技协商机制,切实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
(二)完善条件,建设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复杂、连续动态过程,且成果具有公共产品特性。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呈现创新参与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多元化主体诸如政府、高校、农业科研机构、推广机构、中介组织、农户以及涉农企业等众多创新主体各自承担着特有的创新功能,并相互产生合力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进程和成效。1、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信息资源作为基础,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有利于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以及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议以省农科院、农林大学、省林科院等省级科研机构为依托,构建具备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产业导向”为平台的工作导向及原则,重点突破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2、建设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推手。实践中,福建省可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同时通过农业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结合重大科技项目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造就一批精干的、在科学前沿勇攀高峰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以任务带动人才培养。努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普通中专、农民中专、中央农广校和高等农职校资源以及县、乡科技人员,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术培训和教育,培养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推广服务型人才和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技术人才;以企业为主体,依托高校、院所资源优势,尤其是高等农林院校,培养和打造一批精研发、懂市场、懂生产的企业科研人才。
(三)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王安国等(2003)认为,农业科技投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每年用于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的总支出。吴文元等(2006)认为,应该对农业科研投入机制进行创新,以鼓励和引导企业对农业科研进行投资。在目前农业科技创新产出高效的前提下,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明确以政府引导全社会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方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农企农户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以保障可持续的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1、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福建省各级科技、农业等涉农部门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的要求,整合福建省现有的各项建设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重点向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倾斜,加强衔接,形成合力。2、探索完善符合农业科技特点和规律的支持机制。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加大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同时,更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中试熟化的投入,建议对农业综合开发、防护林建设、“菜篮子”工程等重大农业建设项目经费,提取5%~8%用于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科技难题和相应的技术进步与开发工作,使科技创新、转化和推广都得到有效支持。3、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贷款扶持。协调好各类性质的银行机构的职能,改革完善农村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信用合作金融的业务种类,合理分工。同时,通过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鼓励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贷款幅度。4、建立及完善创新型农业科技企业的扶持机制。企业是农村科技创新主体与成果应用重要载体,政府可以适当的增加由企业承担科研项目的形式来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如委托农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鼓励农业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申报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等;同时在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政策的同时对涉农企业给予较大幅度的优惠额度。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不仅能促进政府引导农业企业对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意义是使科研成果更符合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在全省范围加快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企业研究中心或内部科研机构,增加企业在科技创新的投入,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和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